一、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元亮,贾永兴,石会[1](2021)在《“虚”“实”结合在电子电路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电路类实验的传统方式存在诸多限制,制约了实验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紧跟电路仿真、虚拟仿真和实物实验技术发展,探索"虚""实"结合在实验中的应用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实用课题。首先分析电子电路类实验教学的现状,瞄准实验教学的根本作用,紧抓实验发展模式,进行问题分析,进而探索"虚""实"结合的意义、可行性和实施方案,最后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为例,介绍了"虚""实"结合的实际应用模式。
李欣悦[2](2021)在《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初中是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实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培养物理思维的必要手段。而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由于实验室设备短缺、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等诸多问题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近两年疫情又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给教学提出了新的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虚拟实验的应用加速了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步伐。虚拟实验能够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延展教学空间维度,使教学模式多样化。而如何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融合,将虚拟实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将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嵌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用虚拟实验辅助传统实验,进行简易的混合式教学,试图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传统实验教学的目的。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把握虚拟实验和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界定“虚拟实验”、“NOBOOK虚拟实验”等相关概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将该软件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整理分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中适合用虚拟实验辅助完成的实验内容,并将其按照“纯虚法”和“虚实结合法”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提出不同的实验教学设计流程。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的教学案例并展开实践研究。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其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和月考成绩进行前测,发现无明显差异后分别在两个班级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后测、问卷调查以及知识检测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短期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后测平均成绩略高于对照班,课堂参与度、操作真实实验的主动性均有所提高,说明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检测平均成绩略高于对照班,说明应用NOBOOK虚拟实验取得的教学效果更佳;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学生对NOBOOK虚拟实验软件的使用感以及这种简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也较为满意。
张琳[3](2020)在《基于远程开放式测控教学实验平台的智能综合考评系统研发》文中提出针对流量/液位测控实验装置普遍存在占地大,造价高,难以满足高校“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需求的现状,本文以东南大学流量/液位测控实验教学装置为基础,研发远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与智能考评系统,学生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WEB网页遥控装置自主进行实验,系统平台对实验装置智能调度、对学生实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并对实验过程操作、实验数据获取、实验报告分析等环节进行智能综合考评,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远程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有效解决实验场地、时间受限条件下的实验教学难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阿里云的低延迟、高扩展性系统总体架构方案。构建基于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装置、远程在线实验综合服务系统以及智能考评子系统的完整远程实验教学平台。WEB前端了实现远程的实验遥控操作,系统后台实现了设备调度、实验过程管理与和智能综合评价等应用服务。其次,针对远程实验考评环节多、操作主观性大、无人值守等特点,为提升实验考核与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提出一套适用于测控教学实验中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多环节的智能多因素自主考核与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异步级联多任务LSTM算法的实验操作评价模型,基于Ransac算法的实验数据评价方法,基于BERT模型文本语义分析技术的实验报告评价方法,及基于多因素主观赋权法的总体考评模型。最后,基于B/S架构及RMVC设计模式研发了远程实验智能考评系统平台软件,包括数据库设计、服务端及客户端系统的软件设计。其中,服务端设计中包括基于socket.io的数据实时通信模块的研发,完成设备监控与调度、在线实验、实验考评与综合服务等功能子系统的逻辑设计。基于My SQL完成了合理、可扩展的数据存储方案设计。客户端系统采用Express框架、模块引擎EJS、以及第三方npm核心模块等技术研发,通过WEB网页实现远程实验预约、在线实验、智能考评等功能,为远程实验与智能考评提供平台化服务。本论文研发的远程流量/液位测控教学实验平台智能考评系统已于2019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经过一个完整学期的运行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学院近150名学生提供了远程流量/液位测控实验教学服务,在平台上共开展了多项设计型及综合性实验,新颖的实验方式和考评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取得显着的教学效果。
王欢[4](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究 ——以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教学中不断融入科技的身影,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证明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新型数字化实验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近几年进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对于教师是一个考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进行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而如何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数字化实验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尽管目前数字化实验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重优势,但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发现数字化系统在中学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少部分学校仍然没有完整的配备数字化实验系统;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仍面临大量的问题,例如缺乏相应的数字化实验案例、如何权衡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等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找到目前教师在应用实验数字化实验系统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以高中力学部分主要实验为主,给出部分实验的整合案例。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和实验案例。第一,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乐山市几所中学的物理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中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配备情况和一线物理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看法以及使用情况,并了解目前教师在使用数字化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数字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使用率并不高;教师缺乏相应的案例参考;但同时,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也表示了肯定。第二,对目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了解目前力学实验构成,同时研究发现,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物理实验中早已出现,体现在教材中有大量实验需要学生使用传感器、光电门等数字化实验器材。随后对比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各自的实验特点和优缺点,总结出数字化实验在传统实验劣势上的弥补,即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可以更高效、快捷的解决传统实验中操作难度大、实验测量难、数据处理繁琐等问题。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给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应该遵循的原则与策略,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参考。第三,根据研究调查中的主要问题:数字化实验虽然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上具有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过于依赖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便捷性,反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实验参考案例,无法权衡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等。笔者选取典型的力学实验作为研究案例,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进行整合,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和教学实际,在保证传统实验方式下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出数字化实验优势。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大力发展数字化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数字化实验在应用过程中也要和传统实验相结合,两种实验方式优劣互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验的整合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本文仅选取几个力学实验作为参考整合案例还远远不够,要大力推广还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学校在数字化实验室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希望笔者本次研究所做的微薄工作,能够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及在教学研究和测评提供一定的帮助。
马红岩,陈静杰,钱文高[5](2020)在《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梳理了电类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过程管理以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学习产出"的(OBE)的工程教育理念,阐述了五层次、四结合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深化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改革,从层次化实验教学、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立体化的实验教学资源、实验课程多环节过程考核机制等方面介绍了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王楚旋[6](2019)在《虚拟实验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随州市曾都区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学中成为了目前教育创新和改革的趋势。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学校实验设施落后,班级规模过大,师生比太低等客观因素;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设计实施实验教学的能力差异等主观因素。初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实验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虚拟实验技术运用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恰好能适度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系统了解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现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确定了本研究的内容,即调查虚拟实验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实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依据自主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利用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确定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遵守的三个原则(即适用性、灵活性、科学性原则)。第三部分是虚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首先分析初中化学实验的种类,确定哪些使用虚拟实验教学的范围。其次通过对学校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师资情况,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分析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的现状,了解这种教学情况的优劣势,确定五种典型的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模式。再次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虚拟化学实验教学的看法与困惑,了解学校目前虚拟化学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目前的困难。第四部分选取验证性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及探究性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结合虚拟实验设计教学案例,将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科学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第五部分结语与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虚拟实验软件能较好地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合理应用策略优化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效果,虚拟实验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也分析了虚拟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笔者对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应用研究,为教师提供支持而不是负担。最后,对后续的研究提出展望。
钟桂香[7](2019)在《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能有极大的帮助。在国家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总体趋势下,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虚拟仿真技术脱颖而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向下延伸,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活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倡导教师要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将虚拟仿真技术独特的优势应用于实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自身局限性。本文重点综述和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国内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辅助实验教学的优劣势及学习理论基础,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内容分为“虚拟贯通”、“虚实结合”、“虚拟拓展”三类。结合辅助实验教学策略,创新实验教学评价的内容,建立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搭建“三三三三”虚拟仿真技术平台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再利用该教学模式设计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三个典型案例内容,实地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后进一步考察虚拟实验教学效果。采用实验记录自评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来综合论证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最终得出结论:虚拟仿真技术辅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建构一个效果良好的教学环境,可有效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产生了显着的影响。通过该课题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适当再引入科学研究前沿的技术,积极探索虚拟仿真技术与化学实验的融合方式,以其达到最好的辅助效果。
许雅婧[8](2019)在《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文中认为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倡导下,各国都纷纷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正式标志了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为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作为四个核心课程目标之一,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较弱,知行分离,而传统的纸笔测试不足以全面地检测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现急需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标准、教学和评价结合,因此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地理实验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方式,本文将以表现性评价为视角,研究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的相关性,结合专家咨询和课程标准解读对地理实践力进行解构,依据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的制定流程,构建地理实践力培养观察量表的为研究工具,以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分析了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绪论。将国内外关于“表现性评价”和“地理实践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收集、梳理并归纳,总结出当前的研究问题,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路线。第二,理论框架。首先探讨了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地理实验的定义,分析了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再者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地理课程教学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作为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的理论支撑。第三,量表的构建。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解构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素,明确了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评价准则,依据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制定流程,构建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观察量表。第四,培养现状分析。经由课堂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对高中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进行诊断,定性与定量结合,归纳出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①实验设计不科学,实践流于形式;②实验准备不充分,操作过程混乱;③实验引导太直接,探究主动性不强;④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实践体验不深刻;⑤实验评价不重视,反思意识水平低;⑥实验迁移重知识,方法应用少创新。第五,培养途径优化。针对第四章提出的问题,按地理实验四个活动阶段划分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提出十个优化措施。①准备阶段的优化途径:实验设计讲科学,学生体验讲真实;实验要求要明确,合作学习引积极。②实践阶段的优化途径:实验探究有深度,问题设置有层次;引导有度给空间,鼓励学生多表现;对比观察更有益,记录全面有重点;现代技术需引进,工具使用得提高。总结阶段的优化途径:③总结分析看表现,实验评价分层次;评价主体要多元,自主反思成习惯。④迁移阶段的优化途径:迁移情景连实际,知识方法共增进;改善方案学设计,激发创新多鼓励。第六,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孙晨晨[9](2019)在《移动终端控制的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翻转课堂、在线实验及课外自主实验等新型教学形式中,学生需要能随时随地的开展实验研究,以实现无边界的实验教学体系。但完成传统的基础电类实验需要的稳压电源、信号源和示波器等电子实验仪器存在体积较大和价格昂贵的缺点,很难满足这类教学体系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类教学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控制的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并基于此仪器设计了全新的无边界基础电类实验教学体系。本文设计的电子实验仪器包含硬件设备端、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三部分。其中的硬件设备端与移动终端通过Wi-Fi连接,在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控制下具有数字信号输出、直流电压输出、信号源输出和信号采集的功能,可以满足基础电类实验对于稳压电源、信号源和示波器等电子实验仪器的需求。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除了实现对硬件设备端的控制外,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原理,上传实验报告到服务器程序,并与服务器程序通信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服务器端程序接收学生上传的实验报告,并将教师的答复信息回发给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硬件设备端的硬、软件开发,开发的硬件设备端能满足基础电类实验对电源、信号源和示波器等电子实验仪器的性能需求;(2)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可以全面地帮助学生操控硬件设备端,并和开发的服务器程序一起完成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3)通过并联低位数的数模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芯片和软件优化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电压基准源。本文基于开发的电子实验仪器提出并验证了一套全新的无边界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与传统的采用标准实验仪器的实验对比,证明本文设计的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能够满足基础电子实验对仪器的性能需求。同时本仪器具有的体积小、成本低和方便师生交流的特性,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并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无边界实验教学体系。
于金铃[10](2019)在《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仍有很多不足,如实验环节的理论化讲授、实验仪器配备不足、不操作演示实验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日渐紧密,教学的授课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逐渐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其中虚拟实验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被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如何将虚拟实验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融合,一直困惑着忙于升学任务的一线高中物理教师们。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将虚拟实验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总结了虚拟实验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发现虚拟实验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而且被逐渐普及应用。文中对虚拟实验的概念、特点作了介绍,对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都有很高的评价与期待,并且被调查的大部分学校都基本具备了使用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善于使用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主要是因为教师掌握不好虚拟实验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分寸”。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总结出了适合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和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流程和应用建议;依托NOBOOK虚拟实验软件,本文设计了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和虚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的应用案例。最后对此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将虚拟实验更好地融于实验教学中,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虚”“实”结合在电子电路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电路类实验概述与问题分析 |
(一)电子电路类实验的作用 |
(二)电子电路类实验的发展 |
1. 传统实物实验。 |
2. 电路仿真实验。 |
3. 虚拟仿真实验。 |
4. 虚拟仪器实验。 |
5. 口袋实验室。 |
6. 在线电路仿真实验。 |
(三)电子电路类实验的主要问题 |
二、“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探索 |
(一)“虚”与“实”的结合 |
1. 大幅提升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准。 |
2. 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水平。 |
3. 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4. 高度实现理论和实验的贯通。 |
(二)虚实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1. 实验技术及应用比较成熟。 |
2. 虚实结合实验的产品研制硕果累累。 |
3. 虚实结合的实验改革探索很热。 |
(三)虚实结合实验的应用模式探索 |
1. 简单组合,各自运用。 |
2. 深度结合,综合实践。 |
3. 理实融合,贯通设计。 |
三、虚实结合在我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一)实验方案与应用实施 |
1. 以实物实验为核心和基石。 |
2. 高度融合电路仿真实验环节。 |
3. 充分利用口袋实验套件。 |
4. 合理利用虚拟仿真在线实验平台。 |
(二)总结与启示 |
1. 科学体现学为主体,实验教学既要针对共性,又要高度关注差异。 |
2. 合理设计考核模式,实验考核需要统一标准,同时需要科学体现公平。 |
3. 资源建设应当走在教学改革的前面。 |
4.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及时学习和运用新技术,始终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 |
(2)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疫情的影响 |
1.1.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3 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虚拟实验研究现状 |
1.4.2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虚拟实验 |
2.1.2 NOBOOK虚拟实验 |
2.1.3 混合式教学 |
2.1.4 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 |
第3章 NOBOOK物理虚拟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1 NOBOOK物理虚拟实验的功能特点分析 |
3.1.1 软件使用简介 |
3.1.2 教学优势分析 |
3.2 开展虚拟实验教学可行性的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
3.2.2 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
3.2.3 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2.4 调查小结 |
第4章 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设计探讨 |
4.1 虚拟实验可辅助完成的初中物理实验 |
4.2 教学设计原则 |
4.2.1 主体性原则 |
4.2.2 交互性原则 |
4.2.3 适用性原则 |
4.3 教学模式构建 |
4.3.1 虚实结合类实验 |
4.3.2 纯虚类实验 |
第5章 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实践应用与分析 |
5.1 实践研究设计 |
5.1.1 实践对象及方式 |
5.1.2 测量工具 |
5.2 教学实践案例 |
5.2.1 演示实验教学案例一——声音的传播(真空罩实验) |
5.2.2 演示实验教学案例二——声音的特性 |
5.2.3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
5.2.4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二——测量物质的密度 |
5.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5.3.1 学生学习兴趣问卷分析 |
5.3.2 虚拟实验教学反馈问卷分析 |
5.3.3 知识测试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3 实验知识测试题 |
致谢 |
(3)基于远程开放式测控教学实验平台的智能综合考评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考评方法 |
1.2.2 基于LSTM的序列数据处理 |
1.2.3 考评体系与信息化平台 |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2.2 测控教学考评体系架构设计 |
2.3 系统技术路线分析 |
2.3.1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
2.3.2 考评算法模型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LSTM的实验操作考评算法研究 |
3.1 实验操作数据的特点与分析 |
3.2 LSTM模型结构与原理 |
3.3 改进的异步级联多任务LSTM算法 |
3.3.1 考评任务分解 |
3.3.2 改进的LSTM算法结构与训练策略 |
3.3.3 损失函数的选择 |
3.4 实验环境配置与超参数设定 |
3.5 改进算法的实验评估 |
3.5.1 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 |
3.5.2 对比实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验数据与报告考评算法研究 |
4.1 基于Ransac的实验数据考评算法研究 |
4.1.1 实验采集数据的特点与分析 |
4.1.2 基于Ransac算法的标准数据曲线拟合 |
4.1.3 数据考评方法设计与实现 |
4.2 基于BERT模型的实验报告考评算法研究 |
4.2.1 实验报告数据的特点与分析 |
4.2.2 BERT模型结构与优点 |
4.2.3 报告考评算法模型的搭建与训练 |
4.2.4 考评模型的实验评估 |
4.3 多因素考评方法与权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控教学实验智能考评系统设计与开发 |
5.1 软件架构设计 |
5.1.1 软件整体架构 |
5.1.2 Node.js模块机制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
5.2.2 数据库E-R图与数据表设计 |
5.3 系统服务端设计与开发 |
5.3.1 设备监控与调度子系统设计 |
5.3.2 在线实验子系统设计 |
5.3.3 综合服务子系统设计 |
5.3.4 静态资源服务设计 |
5.4 系统客户端设计 |
5.4.1 客户端整体架构 |
5.4.2 关键技术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联调与运行情况 |
6.1 系统部署 |
6.1.1 硬件平台搭建 |
6.1.2 软件平台部署 |
6.2 系统联调与问题解决 |
6.3 系统运行情况 |
6.3.1 在线实验 |
6.3.2 智能考评 |
6.3.3 综合服务 |
6.3.4 系统运行性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4)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究 ——以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现状 |
2.1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体系 |
2.2 现代信息技术在力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
2.3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现状调查 |
2.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2.3.2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汇总 |
2.3.3 问卷结果分析 |
2.3.4 调查结论 |
3 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对比整合 |
3.1 数字化实验 |
3.1.1 数字化实验特点 |
3.1.2 数字化实验的优缺点 |
3.2 传统实验 |
3.2.1 传统实验特点 |
3.2.2 传统实验的优缺点 |
3.3 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整合策略 |
4 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案例开发 |
4.1 研究案例的选取 |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案例 |
4.2.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分析 |
4.2.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 |
4.2.3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
4.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案例 |
4.3.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分析 |
4.3.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设计 |
4.3.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 |
4.4 《向心力》实验案例 |
4.4.1 《向心力》实验分析 |
4.4.2 《向心力》实验设计 |
4.4.3 《向心力》教学设计 |
4.5 案例反思与总结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 实验课程体系 |
1.2 实验教学内容 |
1.3 实验教学模式 |
1.4 实验过程管理 |
1.5 实验考核方式 |
2 构建五层次四结合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
2.1 基础层实验 |
2.2 单元应用层实验 |
2.3 综合层实验 |
2.4 设计层实验 |
2.5 创新层实验 |
3 深化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改革 |
3.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
3.1.1 优化基础层实验 |
3.1.2 整合单元应用层和综合层实验 |
3.1.3 增加设计层实验 |
3.1.4 自选创新层实验 |
3.2 借助信息化手段更新教学方法 |
3.3 引入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
3.4 丰富立体化的实验教学资源 |
3.4.1 编写实验教材 |
3.4.2 研制实验箱 |
3.4.3 制作多媒体实验教学资源 |
3.5 建立不同层次实验多环节的过程考核机制 |
4 效果 |
5 结语 |
(6)虚拟实验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随州市曾都区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价值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虚拟课堂概述 |
2.1.1 实验 |
2.1.2 初中化学实验 |
2.1.3 虚拟实验 |
2.2 理论基础 |
2.2.1 自主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教学信息技术 |
2.3 虚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
2.3.1 适用性原则 |
2.3.2 灵活性原则 |
2.3.3 科学性原则 |
3 虚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
3.1 课程实验内容的分析 |
3.2 教师的对虚拟实验教学的认识情况分析 |
3.2.1 教师基本情况 |
3.2.2 教师使用虚拟实验软件情况 |
3.2.3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
3.2.4 虚拟实验软件分析 |
3.2.5 虚拟实验软件有待改进 |
3.2.6 虚拟实验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
3.2.7 虚拟实验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 |
3.3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3.3.1.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
3.3.2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基础薄弱 |
3.3.3 学生对虚拟实验的初步认识 |
3.4 制约虚拟实验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中的因素分析 |
3.4.1 硬件设施对虚拟实验教学的制约 |
3.4.2 虚拟实验软件发展还不成熟 |
3.4.3 教师的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素养还有缺乏 |
3.4.4 虚拟实验辅助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研究较少 |
3.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6 虚拟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 |
4 初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
4.1 验证性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4.2 探究性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
5 结语和建议 |
5.1 结语 |
5.1.1 虚拟实验软件能较好地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
5.1.2 合理应用策略优化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效果 |
5.2 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畅言教学通初中化学经典实验 |
致谢 |
(7)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核心素养观下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 |
1.1.1 培育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
1.1.2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1.1.3 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
1.1.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
1.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1.2.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本研究的目的 |
1.3.2 本研究的意义 |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本研究的内容 |
1.4.2 本研究的方法 |
2 虚拟仿真技术及教学应用概述 |
2.1 虚拟仿真技术 |
2.1.1 概念定义 |
2.1.2 主要特点 |
2.1.3 系统构成 |
2.2 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
2.3.1 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分析 |
2.3.2 虚拟仿真技术的劣势分析 |
2.4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持 |
2.4.1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3 构建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模式 |
3.1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内容 |
3.1.1 “虚拟贯通”类教学内容 |
3.1.2 “虚实结合”类教学内容 |
3.1.3 “虚拟拓展”类教学内容 |
3.2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策略 |
3.2.1 转变教学理念,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为导向 |
3.2.2 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创设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 |
3.2.3 组织虚拟仿真实验,创造生动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 |
3.3 实验教学评价原则 |
3.4 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3.4.1 科学性原则 |
3.4.2 虚实结合原则 |
3.4.3 双主互动原则 |
3.4.4 发展性原则 |
3.5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模式 |
4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实施案例 |
4.1 虚拟贯通,辅助实验教学——以《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例 |
4.1.1 课程设计思路 |
4.1.2 教学目标 |
4.1.3 学情分析 |
4.1.4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1.5 教学方法 |
4.1.6 教学媒体 |
4.1.7 教学实录 |
4.2 虚实结合,强化实验教学——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 |
4.2.1 课程设计思路 |
4.2.2 教学目标 |
4.2.3 学情分析 |
4.2.4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2.5 教学方法 |
4.2.6 教学媒体 |
4.2.7 教学实录 |
4.3 虚拟拓展,补充实验教学——以《乙酸的酯化反应》为例 |
4.3.1 课程设计思路 |
4.3.2 教学目标 |
4.3.3 学情分析 |
4.3.4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3.5 教学方法 |
4.3.6 教学媒体 |
4.3.7 教学实录 |
5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
5.1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材料 |
5.1.3 研究对象 |
5.1.4 研究实验设计及变量 |
5.1.5 研究过程 |
5.2 实验教学结果对比 |
5.3 教师访谈总结 |
5.4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6 结语 |
6.1 论文总结 |
6.2 有关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实施建议 |
6.2.1 合理选择实验教学辅助方式 |
6.2.2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 |
6.2.3 提高教师团队的职业素养 |
6.2.4 优化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
6.2.5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6.3 研究不足 |
6.4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验记录自评表 |
附录2 实验记录自评表 |
附录3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4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后问卷调查 |
致谢 |
(8)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改革世界潮流的推进 |
1.1.2 地理课程改革提出新目标 |
1.1.3 新学习评价体系的需要 |
1.1.4 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基本方案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理实践力 |
2.1.2 表现性评价 |
2.1.3 地理实验 |
2.1.4 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的相关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地理课程教学论:实践力培养目标要有全面性 |
2.2.2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践活动要有参与性 |
2.2.3 元认知理论:实践探究要有自主性 |
2.3 本章小结 |
3 地理实践力培养观察量表的构建 |
3.1 量表的构建原则 |
3.1.1 目标性原则 |
3.1.2 科学性原则 |
3.1.3 可操作性原则 |
3.1.4 全面性原则 |
3.2 量表构建的依据 |
3.2.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
3.2.2 表现性评价活动过程 |
3.2.3 地理实验教学活动过程 |
3.3 观察量表的构建 |
3.3.1 地理实践力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和任务 |
3.3.2 表现性评价观察要素及水平划分准则 |
3.3.3 表现性评分规则:地理实践力水平观察量表 |
3.3.4 量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3.4 本章小结 |
4 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 诊断路径、对象与流程 |
4.1.1 诊断对象与路径 |
4.1.2 诊断的基本流程 |
4.2 诊断结果与分析 |
4.2.1 课堂观察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
4.2.2 教学设计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
4.3 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
4.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实验设计不科学,实践流于形式 |
4.4.2 实验准备不充分,操作过程混乱 |
4.4.3 实验引导太直接,探究主动性不强 |
4.4.4 实验操作较简单,实践体验不深刻 |
4.4.5 实验评价不重视,反思意识水平低 |
4.4.6 实验迁移重知识,方法应用少创新 |
4.5 本章小结 |
5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优化 |
5.1 准备阶段 |
5.1.1 实验设计讲科学,学生体验讲真实 |
5.1.2 实验要求要明确,合作学习引积极 |
5.2 实践阶段 |
5.2.1 实验探究有深度,问题设置有层次 |
5.2.2 引导有度给空间,鼓励学生多表现 |
5.2.3 对比观察更有益,记录全面有重点 |
5.2.4 现代技术需引进,工具使用得提高 |
5.3 总结阶段 |
5.3.1 总结分析看表现,实验评价分层次 |
5.3.2 评价主体要多元,自主反思成习惯 |
5.4 迁移阶段 |
5.4.1 迁移情景联实际,知识方法共增进 |
5.4.2 改善方案学设计,激发创新多鼓励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附录 |
附录1: 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 课例视频样本来源 |
附录3: 课例K3课堂片段实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移动终端控制的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设计方案 |
2.1 设备端设计方案 |
2.1.1 需求分析 |
2.1.2 设计方案 |
2.2 控制端与服务器端应用软件设计方案 |
2.2.1 需求分析 |
2.2.2 控制端应用软件设计 |
2.2.3 服务器端应用软件设计 |
2.3 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总体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设备端的硬软件设计 |
3.1 设备端硬件设计 |
3.1.1 主控模块及数字信号输出通道硬件设计 |
3.1.2 通信模块的设计 |
3.1.3 数字信号输出通道的设计 |
3.1.4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
3.1.5 电压源设计 |
3.1.6 数据采集设计 |
3.2 设备端软件设计 |
3.2.1 主函数设计 |
3.2.2 数字信号输出通道功能函数的设计 |
3.2.3 信号发生器功能函数的设计 |
3.2.4 可调电压源功能函数的设计 |
3.2.5 数据采集功能函数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备端的硬软件优化 |
4.1 数据采集功能软件优化 |
4.1.1 数据包传输设计 |
4.1.2 数据采集的软件设计 |
4.2 高精度直流电压基准源的设计 |
4.2.1 总体硬件电路设计 |
4.2.2 14位D/A电路设计 |
4.2.3 软件补偿设计 |
4.2.4 功能函数设计 |
4.3 高精度直流电压基准源的应用设计 |
4.3.1 高压直流电源的设计框架 |
4.3.2 高压直流电源的硬件电路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端与服务器端应用软件设计 |
5.1 控制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
5.1.1 控制端应用软件架构及相关技术介绍 |
5.1.2 设备端输出型功能的控制设计 |
5.1.3 实验报告生成功能的设计 |
5.2 设备端数据采集功能的控制设计 |
5.2.1 界面交互设计 |
5.2.2 采集数据接收 |
5.2.3 云端化数据处理功能 |
5.3 服务器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
5.3.1 多线程数据传输设计 |
5.3.2 数据接收及云端数据处理 |
5.3.3 界面交互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仪器测试与应用 |
6.1 仪器测试 |
6.1.1 数字信号输出通道功能测试 |
6.1.2 可调电压源测试 |
6.1.3 信号发生器测试 |
6.1.4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
6.2 在实验中的应用测试 |
6.2.1 数字电子线路实验应用 |
6.2.2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内在要求 |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
1.2 研究概况 |
1.2.1 虚拟实验在国外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 |
1.2.2 虚拟实验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课题的理论综述 |
2.1 虚拟实验的概述 |
2.1.1 虚拟实验的概念 |
2.1.2 虚拟实验的特点 |
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
2.2.1 高中物理实验的作用 |
2.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及分析 |
2.2.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及分析 |
2.3 理论基础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3 “经验之塔”理论 |
3 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实施 |
3.1.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3.1.2 调查对象和具体实施 |
3.2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3.3 调查小结 |
4 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
4.1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高中物理实验 |
4.2 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
4.3 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流程 |
4.3.1 虚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流程 |
4.3.2 虚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的教学流程 |
4.4 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建议 |
5 基于NOBOOK虚拟实验软件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 |
5.1 NOBOOK虚拟实验软件介绍 |
5.2 基于NOBOOK虚拟实验软件辅助“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设计案例 |
5.3 基于NOBOOK虚拟实验软件辅助“演示实验”的教学应用案例 |
5.3.1 “电场线”教学应用案例 |
5.3.2 “测量导体中电流和电压”教学应用案例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 B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虚”“实”结合在电子电路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吴元亮,贾永兴,石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9)
- [2]基于NOBOOK平台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实践[D]. 李欣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远程开放式测控教学实验平台的智能综合考评系统研发[D]. 张琳. 东南大学, 2020(01)
- [4]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究 ——以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为例[D]. 王欢.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4)
- [5]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马红岩,陈静杰,钱文高. 实验室科学, 2020(02)
- [6]虚拟实验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随州市曾都区实验中学为例[D]. 王楚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D]. 钟桂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D]. 许雅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移动终端控制的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实验仪器的研究与设计[D]. 孙晨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虚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D]. 于金铃.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