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班洪山[1](2021)在《无人机测控系统大扩频多用户干扰消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无人机具有造价低廉、移动性强的特点,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广为应用。而随着无人机集群规模的扩展,受多用户干扰影响,其测控系统下行链路的接收性能急剧恶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截获、抗干扰能力,并提升集群系统容量,亟需引入高倍扩频的码分多址方案,即大扩频多用户码分多址技术。多用户干扰是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的干扰,而其消除技术主要包括信道估计和多用户检测两个方面。本文研究了无人机测控系统大扩频多用户干扰消除技术,提出了适应此环境下的信道估计和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针对信道估计技术,由于不同用户的导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大规模无人机测控系统中,目标终端信号的接收往往会受到大量其他终端的信号干扰,导致信道估计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预消除策略的Pre-IC信道估计算法,利用伪随机序列(Pseudo-Noise Code,PN)序列的自相关性与平衡性,避免了用户间干扰,确保即使在大规模集群下仍可以具有优良的信道估计结果。利用Matlab对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仿真,表明Pre-IC信道估计算法的精度不会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加而变差,有效避免了多用户干扰对信道估计结果的影响,且避免了矩阵的求逆运算,确保了算法的实时性。针对多用户检测技术,由于大容量集群规模往往会导致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过高,难以满足地面接收基站实时性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小波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算法,即Morlet-Hopfield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准则,实现对目标无人机终端信号的干扰消除,并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迭代次数。由于Hopfield神经网络在大规模优化问题中存在易陷于局部最优解、网络迭代次数多等缺点,本文将Morlet基小波模型作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Hopfield网络的神经元对全局最优解进行混沌搜索的能力,降低了约50%的迭代次数,同时保证了多用户检测算法的精度。
张航[2](2020)在《基于QPSK调制的扩频通信技术及其FPGA实现》文中认为扩展频谱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应用极广的一种通信手段,在卫星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频通信优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防窃听能力,能够满足现代通信对于保密性和抗干扰的要求。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是现代通信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QPSK调制由于其频带利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可编程的FPGA替代传统的硬件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因此本文研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及其FPGA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扩频解扩方法和DQPSK调制解调方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伪码同步中捕获与跟踪的原理,以及QPSK调制解调的原理。本文设计的直扩系统发射端由码变换模块、差分编码模块、成形滤波以及载波调制等组成;接收端包括数字下变频、载波同步、伪码同步以及位定时同步环路等环路。以此为基础,本文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设计原理和FPGA实现方案,重点研究直扩系统中伪码同步环路和QPSK解调算法的设计方案。本文采用了序列相位搜索法和延迟锁定环组成伪码同步环路;解调部分采用了基于Costas环的相干解调算法。对直扩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判决中各个模块进行原理仿真的基础上,在Vivado中进行各个模块的FPGA功能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本文在Xilinx Zynq-7000系列FPGA芯片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利用本文设计的FPGA程序对数据进行解调并分析。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可靠有效地完成数据的收发任务,并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于凯[3](2020)在《基于FPGA的直扩通信系统中伪码同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扩频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SC)是一种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在信息时代,扩频通信技术因具有保密性强、抗干扰性强、可码分多址等优良的性能,在军事、民事、和商业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随着FPGA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领域中不断地应用与发展,扩频通信技术与FPGA技术有了结合的机会,并在无线通信行业中体现出了极大优势。与常规的窄带通信系统相比,扩频通信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更为复杂,并且要想准确的将原始信息恢复出来,其实现条件也更为苛刻。信号接收端除了常规通信系统的操作外,还需使用与发端扩频调制时一样的伪随机序列进行相关处理,并且只有当接收端的本地伪码相位同接收扩频码的相位一致时,才能保证准确的将原始信息解扩出来。直扩通信系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DSSS)是最常用的扩频通信系统之一。为了能够不断提高直扩通信系统传递信息的性能,如何实现以及保证本地伪码相位与接收扩频码相位的一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部分。首先,本文对扩频技术的发展和伪码同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阐述,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介绍了扩频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优良的性能,并重点介绍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以及作为扩频伪码的伪随机序列的产生以及其优良的特性。对几种常用的伪随机序列及其性质进行了介绍,并详细地介绍了伪码同步的原理和相关技术,其包括滑动相关法、匹配滤波器捕获法、延迟锁相跟踪环等。随后,借鉴了滑动相关法的概念和匹配滤波捕获法的思想,给出了基于延迟锁相环实现伪码捕获与跟踪的整体设计方案。选择Xilinx公司的Zynq-7000系列的FPGA开发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在Vivado环境中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和实现了伪码同步的功能代码,完成了伪码同步的FPGA设计与实现。在基于延迟锁相环实现伪码同步的过程中,通过对信号的截取、差频采样以及相位误差提取模块的优化设计,减小了相关计算量并且节省了系统的反馈时间。最后,通过测试,成功实现了伪码的同步以及恢复了原始信息,验证了基于延迟锁相环实现伪码同步的方法的可行性。并针对弱信号中存在的伪码捕获虚警现象,利用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系统对相关信号的处理增益对本文中伪码的捕获过程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显示,伪码捕获在改进后的正确检测概率比改进前提高了大约16%,且在噪声较强的环境下效果更明显。
王泽宽[4](2020)在《5G终端模拟器下行共享信道解调链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5G技术的商业化推进,5G系统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新一代的通信网络,5G网络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更密集的连接设备。现如今,针对5G网络的终端模拟方案越来越多,但是在设备多样性以及系统稳定性上的方案却十分缺乏,并且国际通信厂商的产品设备依旧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国内通信厂商在终端产品设计上存在着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底层技术不够成熟、开发成本需求较大等问题,因此,对于5G终端模拟器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于重庆市重大专项“新型移动通信的网络测试技术开发与应用”,结合5G技术R15协议标准与现有各类算法,研究终端模拟系统下行共享信道数据处理的过程,采用MATLAB(Matrix Laboratory,矩阵实验室)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辑门阵列)的方式,对下行共享信道从解调到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的过程进行设计与实现。主要创新点与工作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信道信噪比对25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高阶调制解调技术的影响,通过对比特中互信息的计算,在不影响总互信息的情况下,删除信息量较小的比特,对剩余的比特进行解调,以提高比特进入译码器的平均互信息,达到降低译码复杂度的效果。2.为了解决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译码过程占用系统资源等问题,分析了串行与并行译码方式的译码性能,研究了分层式的并行译码方案,对比Normalized BP-based算法与Offset BP-based算法的优劣,确定了基于归一化因子α的Normalized BP-based算法更适合本课题的LDPC译码。3.为了提高系统在校验过程中的系统性能,研究CRC串行算法与并行结合算法。基于硬件需求,提出一种串并结合的CRC校验算法,通过对比前后CRC校验码的一致性,实现对译码结果的校验。通过对各项流程模块的仿真实现以及整体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足协议标准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解调的流程方案所消耗的总时间为0.519ms,系统带宽设定为20Mbit至100Mbit,各模块满足设计需求,总体满足5G终端模拟系统的性能需求。
郎建华[5](2011)在《基于CDMA的多对象遥控编、解码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遥控系统被广泛应用,系统中受控对象不断的增多,使用编、解码器对不同目标进行控制已成为整个遥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由于遥控系统中受控设备的种类和数目越来越多,存在遥控对象通信的干扰严重、频谱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多个控制目标通信时干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遥控系统设计的要求,采用码分多址技术设计了多目标遥控系统,系统中使用GOLD码与OVSF码组合,为控制系统中的基站提供不同地址与信道;并使用多用户检测技术进行解码以降低多址干扰,最终通过编、解码模块的设计,完成了对多个目标控制的功能。文章首先从总体上对基于CDMA的遥控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遥控系统整体设计中,主要设计了通信协议和帧结构,以适应遥控遥测系统的通信要求。文中设计的帧结构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为系统帧和无线帧。并根据所需功能要求,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系统帧实体结构:数据帧、控制帧、应答帧,用以传输不同数据。无线帧主要是规定了收发数据块的结构,使用扩频码类型,扩频增益,每一帧的持续时间,传输速率等参数。本文通过设计帧结构实现了遥控系统的无线通信结构。在编、解码器设计中针对遥控系统中无线传输的特点,主要完成了时钟模块,信道编译码模块,校验码模块和扩频编解码模块的功能设计。并在Nios II中完成了多用户检测模块的功能,实现了恒模多用户检测算法,降低了遥控系统中不同受控目标通信时的多址干扰。在文章最后对编码器各模块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使用编、解码器的遥控系统的误码率进行了分析。
黄双红[6](2008)在《基于FPGA的多用户扩频码捕获研究及硬件仿真》文中提出扩频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等许多独特的性能。扩频技术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室内无线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被广泛采用。在扩频系统中,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S-CDMA)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扩频系统。码分多址技术有着能处理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异步特性,提供比传统多址技术更高的系统容量,抵抗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提供方便的多用户接入等优势。这使得直扩码分多址技术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决定性的应用前景。对扩频码的捕获一直是DS-CDMA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含有多个用户的直扩系统(Direct Sequence Spectrum system, DS-SS)中,不同用户的扩频信号之间会产生多址干扰的问题。这是多用户扩频系统中扩频码捕获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异步码分多址系统出发,对由5个用户组成的多用户直扩系统的扩频码捕获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扩频通信的基础知识,并对目前主要的直接序列扩频码捕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系统的特点及实现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捕获结构,即多路延时相关捕获。该结构易于在FPGA芯片中实现,同时综合考虑了设备复杂度和捕获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在适当增加硬件规模的情况下,也很好地提高了捕获速度。然后论文应用MATLAB对设计的捕获方案进行软件仿真,并对相关捕获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最后,论文应用高速硬件描述语言,基于Altera公司的FPGA对多路延时相关捕获方法予以实现,并在Modelsim中完成系统的硬件仿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采样后的数据量化阶数、相关累加器、用户扩频码及码的长度等都可以很方便地更改。这有利于系统将来的扩展,以及复用于同类的扩频系统,体现了较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王淑萍[7](2005)在《扩频技术在靶场多目标遥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满足制导武器的测试要求,靶场必须不断提高其各种测量能力。现在多个目标的连射或齐射作为武器系统性能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对靶场提出了测试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国内现有的多种多目标遥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我靶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利用扩频通信技术来实现靶场多目标遥测的系统,并对系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的意义、现状;第二章为遥测知识的基本介绍;第三章是扩展频谱通信的数学基础、系统模型、通信原理和伪随机编码原理,并进行了数学分析;第四章介绍了多目标遥测技术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第五章为靶场扩频多目标遥测系统设计;第六章为全文总结。
徐磊,张仁杰[8](2001)在《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介绍采用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码分多址原理 ,在强电磁干扰生产现场进行测控信息多路复用传输的实现技术 ,以及扩频与码分多址技术的有关原理。给出了伪码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和在具体应用中的实验测试结果。
刘航[9](2020)在《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的焊接物联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与很多工艺参数有关,但影响最大,易于检测采集的是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焊接过程中电流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焊接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对焊接工艺参数实时采集、监控、分析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虚拟仪器的思想和特点,自主建立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焊接参数采集的焊接物联网系统。该系统由硬件信号采集电路、无线收发模块及LabVIEW采集系统构成。使用器件为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A/D转化模块,单片机,无线数传模块等。在硬件系统完成采集后,软件系统采用虚拟仪器LabVIEW编写上位机系统界面程序,整套系统具有参数实时采集,参数保存、波形显示、波形回放、异常报警等功能强大,界面逼真,操作简便的特点。本系统在人与焊接设备间搭建了通信桥梁,能够对焊接过程参数进行实时在线采集并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用户端,用户端可以通过URL网络地址监控操作系统,构建出人与设备间的物联网系统。使用本系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避免了在焊接车间布线麻烦等大多数有线采集设备带来的弊端,二是实现操作人员远程在线监控焊接参数,如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接异常情况导致非规范化情况时,系统能及时报警提示操作人员,便于及时调整,避免焊接结束后发现焊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材料浪费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一来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三是使用该系统采集焊接过程参数能保存每次焊接参数信息,同时具有波形回放功能,可以将实验结果保存至网络数据库,便于在焊后分析研究,在提高焊接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远程监控给操作者本身的减小危害,避免直接接触焊接电弧。实验首先测试了系统无线通信能力,测得最大通信距离265m,可以满足实验室及焊接现场需求。为了防止焊接生产线多台焊机工作参数同时采集时发生信号冲突使用了码分多址通信协议(CDMA)。通过本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钨极氩弧焊焊接条件正常情况和改变焊接条件情况下的参数和波形,探究分析影响TIG焊接电流电压的因素,再通过本系统得到的CO2气体保护焊焊接过程波形图分析熔滴过渡过程,分析系统波形图探究气流对焊缝成型的影响,从而也证明了本系统的硬件采集电路、软件程序、无线模块、LabVIEW运行界面程序都是可行的,采集到的数据完整可靠,能够为分析与评判焊接质量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使用专业仪器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采集系统的功能丰富,可根据需求更改设置操作性强,同时也能为焊接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马璇[10](2019)在《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TDRSS),利用数量较少的中继卫星实现接近百分之百的低轨道卫星覆盖率,而且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同时可以满足地面站与航天器间的实时高速传输,弥补了传统陆基、海基测控系统轨道覆盖率低、建设成本高的不足。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中的航天器不断增多。航天器与地面站的大量数据信息交互都需要经过中继卫星来完成,导致航天器信号间的相互干扰,特别是多址干扰。TDRSS单址链路对多目标的测控,主要用于航天器交会对接、卫星多星星座等多目标用户的数据传输。目前,S频段的单址链路最多可以服务12个目标用户。如何更好地消除多址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系统容量,实现数据信息的可靠、精确传输,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以TDRSS单址链路中的DS-CDMA(Direct Sequ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直接序列码分多址)通信体制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TDRSS中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TDRSS的网络模型和单址链路原理,并研究了DS-CDMA体制的基本理论,重点对信号模型、系统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结构模型、主要性能指标等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系统多址干扰的产生原理和影响。(2)研究了常见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了扩频序列的选择、功率控制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多址干扰抑制技术,重点研究了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解相关检测、最小均方误差检测、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等。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这些算法抑制多址干扰的性能与效果。(3)结合现有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可行的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信号接收端,增加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器反馈回路,实时抵消各个用户目标间的多址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测控系统大扩频多用户干扰消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当前研究现状 |
1.2.1 多用户检测 |
1.2.2 信道估计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人机测控系统大扩频多用户CDMA方案概论 |
2.1 无人机测控系统概述 |
2.2 信道估计算法概述 |
2.2.1 WCDMA信道估计算法概述 |
2.2.2 TD-SCDMA信道估计算法概述 |
2.2.3 低复杂度、抗干扰信道估计算法相关研究 |
2.3 多用户检测算法概述 |
2.3.1 最佳多用户检测算法 |
2.3.2 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 |
2.3.3 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算法 |
2.4 移动通信信道概述 |
2.4.1 电磁波传输特性 |
2.4.2 移动信道的传输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re-IC信道估计算法 |
3.1 系统模型 |
3.1.1 信道模型 |
3.1.2 链路模型 |
3.2 Pre-IC无人机测控系统信道估计算法 |
3.2.1 下行链路帧结构设计 |
3.2.2 训练序列分析 |
3.2.3 Pre-IC信道估计算法设计 |
3.2.4 基于径消除策略的改进算法 |
3.3 Pre-IC信道估计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3.3.1 算法复杂度分析 |
3.3.2 算法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orlet-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算法 |
4.1 系统模型 |
4.1.1 离散同步多用户检测系统模型 |
4.1.2 离散异步多用户检测系统模型 |
4.2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 |
4.2.1 Hopfield神经网络组成结构 |
4.2.2 Hopfield神经网络可行性证明 |
4.2.3 Hopfield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研究 |
4.3 小波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算法设计 |
4.4 小波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4.4.1 Morlet-Hopfield多用户检测算法迭代稳定性分析 |
4.4.2 Morlet-Hopfield多用户检测算法误码率分析 |
4.4.3 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算法复杂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论文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略语列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QPSK调制的扩频通信技术及其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扩频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现状 |
1.2.3 QPSK调制解调技术研究现状 |
1.2.4 FPGA的发展和应用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
2.1 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
2.2 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 |
2.3 直接序列扩频数学模型 |
2.4 m序列的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扩频通信系统发射端信号生成 |
3.1 扩频调制原理 |
3.1.1 QPSK调制原理 |
3.1.2 差分编码解码 |
3.1.3 成形滤波原理 |
3.2 扩频调制仿真 |
3.3 扩频调制FPGA设计 |
3.3.1 码变换模块 |
3.3.2 成形滤波模块 |
3.3.3 数字上变频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扩频系统接收端信号解调设计与实现 |
4.1 数字下变频模块设计 |
4.2 直扩信号解扩方案设计 |
4.2.1 序列相位搜索法原理 |
4.2.2 延迟锁定跟踪环路设计 |
4.3 载波同步和伪码同步联合同步 |
4.3.1 载波同步环路设计 |
4.3.2 载波与伪码联合同步环路设计 |
4.3.3 伪码同步环路的FPGA实现 |
4.3.4 联合同步环路FPGA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及功能验证 |
5.1 系统测试方案 |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扩频调制信号生成验证 |
5.2.2 直扩系统解扩解调验证 |
5.2.3 EVM测试 |
5.3 误码率分析 |
5.4 资源占用率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FPGA的直扩通信系统中伪码同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1.1.1 扩频通信概述 |
1.1.2 扩频通信技术的发展 |
1.1.3 伪码同步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
2.1 扩频通信理论基础 |
2.2 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
2.3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2.3.1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
2.3.2 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 |
2.4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
2.4.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原理 |
2.4.2 扩频信号的频谱分析 |
2.5 载波调制与解调技术 |
2.6 伪随机序列 |
2.6.1 概述 |
2.6.2 伪随机序列及其特性 |
2.6.3 伪码的产生 |
2.6.4 m序列的特性 |
2.7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伪码同步方法及整体方案 |
3.1 伪码捕获技术 |
3.1.1 伪码捕获原理 |
3.1.2 滑动相关法 |
3.1.3 匹配滤波器捕获法 |
3.1.4 FFT快速捕获法 |
3.2 伪码跟踪技术 |
3.2.1 伪码跟踪原理 |
3.2.2 锁相环技术 |
3.2.3 延迟锁相环跟踪法 |
3.2.4 τ摆动跟踪法 |
3.3 伪码同步的整体方案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伪码捕获与跟踪的FPGA实现 |
4.1 硬件环境 |
4.2 主要功能模块 |
4.3 伪码的捕获 |
4.4 伪码的跟踪 |
4.5 捕获算法的改进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5G终端模拟器下行共享信道解调链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5G系统概述及下行链路分析 |
2.1 5G系统架构 |
2.2 5G物理层概述 |
2.3 5G物理层关键技术 |
2.4 5G物理层下行信号 |
2.5 5G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5G下行共享信道解调关键算法的研究 |
3.1 解调算法 |
3.2 解速率匹配与解交织 |
3.3 LDPC译码算法 |
3.4 CRC校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下行共享信道解调链路的模块设计 |
4.1 设计平台 |
4.1.1 软件平台 |
4.1.2 硬件平台 |
4.2 下行共享信道解调链路的整体框架 |
4.3 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解调模块 |
4.3.2 解扰模块 |
4.3.3 解速率匹配模块 |
4.3.4 LDPC译码模块 |
4.3.5 CRC校验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下行共享信道解调的仿真与验证 |
5.1 下行共享信道链路搭建 |
5.1.1 浮点代码转定点代码 |
5.1.2 PDSCH模块集成 |
5.2 下行共享信道解调主要模块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2.1 解调模块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2.2 解扰模块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2.3 解速率匹配模块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2.4 译码模块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2.5 CRC校验的FPGA仿真与验证 |
5.3 下行共享信道解调的整体测试验证与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5)基于CDMA的多对象遥控编、解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DMA 的研究现状 |
1.2.2 遥控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
2.1.1 扩频通信的基础理论 |
2.1.2 扩频通信的分类及特点 |
2.2 系统设计要求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编码模块总体 |
2.3.2 解码模块总体 |
第三章 编码模块设计 |
3.1 时钟产生模块 |
3.2 CRC 校验编码模块 |
3.3 卷积编码模块 |
3.4 扩频编码模块 |
3.4.1 OVSF 码生成模块 |
3.4.2 GOLD 码生成模块 |
3.4.3 扩频模块 |
第四章 解码模块设计 |
4.1 CRC 解校验码模块 |
4.2 卷积解码模块 |
4.3 扩频解码模块 |
第五章 编、解码系统调试 |
5.1 校验与解校验模块调试 |
5.2 卷积编码与解码模块调试 |
5.3 扩频编码与解码模块调试 |
5.4 系统整体性能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FPGA的多用户扩频码捕获研究及硬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扩频码捕获理论基础 |
2.1 扩频技术的理论基础 |
2.1.1 香农公式 |
2.1.2 扩频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3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
2.2 伪随机序列 |
2.2.1 m 序列 |
2.2.2 M 序列 |
2.2.3 Gold 序列 |
2.3 码分多址系统 |
2.3.1 CDMA 的产生与发展 |
2.3.2 CDMA 技术的特点 |
2.3.3 DS-CDMA 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常用捕获方法研究及方案的选择 |
3.1 扩频码捕获的基本原理 |
3.2 扩频码捕获的研究内容 |
3.3 滑动相关捕获法 |
3.3.1 滑动相关捕获法原理 |
3.3.2 滑动相关捕获法性能分析 |
3.4 匹配滤波器捕获法 |
3.4.1 匹配滤波器捕获法原理 |
3.4.2 匹配滤波器捕获法性能分析 |
3.5 序列相位搜索捕获法 |
3.5.1 序列相位搜索捕获法原理 |
3.5.2 序列相位搜索捕获法性能分析 |
3.6 多路延时相关捕获法 |
3.6.1 多路延时相关捕获法原理 |
3.6.2 多路延时相关捕获法性能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及软硬件仿真 |
4.1 系统参数与工作环境 |
4.2 系统设计及软件仿真 |
4.2.1 扩频码的选择与构造 |
4.2.2 扩频信号的产生 |
4.2.3 相关运算的仿真验证 |
4.3 系统方案的VHDL 描述及硬件仿真 |
4.3.1 系统硬件功能框图 |
4.3.2 前端处理 |
4.3.3 载波相位偏移的解决与ROM 模块设计及仿真 |
4.3.4 扩频码产生模块的设计及仿真 |
4.3.5 累加模块的实现与仿真 |
4.3.6 系统实现与仿真 |
4.4 结果分析 |
4.4.1 FPGA 芯片选择 |
4.4.2 芯片占用资源情况 |
4.4.3 捕获时间分析 |
4.4.4 以最大相关值为判决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扩频技术在靶场多目标遥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遥测技术简介 |
2.1 遥测的基本概念 |
2.2 遥测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2.3 遥测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2.4 导弹遥测的发展趋势 |
2.5 小结 |
第3章 扩频通信技术 |
3.1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
3.2 伪随机码 |
3.3 相关解扩 |
3.4 扩频通信系统 |
3.5 小结 |
第4章 多目标遥测 |
4.1 多目标遥测的基本概念 |
4.2 多目标遥测的实现方法 |
4.2.1 数据存储方式 |
4.2.2 无线遥测方式 |
4.3 多目标遥测系统方案 |
4.3.1 现有的技术方案 |
4.3.2 各方案比较 |
4.4 小结 |
第5章 靶场扩频多目标遥测系统设计 |
5.1 靶场遥测设备现状 |
5.2 扩频系统方案设计 |
5.2.1 系统设计要求 |
5.2.1 系统方案设计 |
5.3 扩频系统的实现 |
5.3.1 系统硬件设计 |
5.3.2 扩频序列的选择与产生 |
5.3.3 扩频序列的同步 |
5.3.4 信道编码 |
5.3.5 功率控制 |
5.4 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扩频传输的理论基础 |
3 扩频数字信号的频谱 |
4 伪随机序列的选择和获取 |
5 试用测试情况 |
6 结 束 语 |
(9)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的焊接物联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通信技术在焊接参数采集中的应用 |
1.2.2 焊接参数检测设备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 |
第2章 LabVIEW采集系统设计 |
2.1 虚拟仪器技术 |
2.1.1 虚拟仪器简介及发展 |
2.1.2 系统软件平台LabVIEW简介 |
2.2 LabVIEW采集系统组成 |
2.2.1 信息记录模块 |
2.2.2 信号波形回放模块 |
2.2.3 滤波模块 |
2.2.4 数据保存模块 |
2.2.5 报警反馈模块 |
2.3 LabVIEW串口通信设计 |
2.3.1 串口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
2.3.2 LabVIEW平台的VISA模块 |
2.3.3 LabVIEW的串口通信 |
2.4 LabVIEW系统的采集流程 |
2.5 LabVIEW采集系统远程网络监控 |
2.5.1 Web服务器配置 |
2.5.2 发布网页配置 |
第3章 硬件系统设计 |
3.1 系统硬件总体构成 |
3.2 传感器原理及选择 |
3.2.1 霍尔传感器原理 |
3.2.2 霍尔电流传感器的选择 |
3.2.3 电流采集调理电路 |
3.2.4 霍尔电压传感器的选择 |
3.3 A/D模块的选择 |
3.4 单片机的选择 |
3.5 无线模块的选择 |
3.5.1 nRF905 的性能 |
3.6 USB-TTL串口通信电路 |
3.7 硬件系统抗干扰措施 |
3.7.1 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 |
3.7.2 电压采集保护电路 |
3.7.3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4章 软件系统设计 |
4.1 软件采集系统流程图 |
4.2 软件系统的开发工具 |
4.3 焊接参数采集与处理程序编写 |
4.3.1 AD7705 模块的软件编程 |
4.3.2 数据处理程序的编写 |
4.4 SPI通信程序编写 |
4.5 无线模块初始化配置 |
4.6 发射和接收流程设计 |
4.7 系统通信协议 |
4.7.1 点对点通信协议 |
4.7.2 CDMA码分多址通信协议设计 |
4.8 软件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实验结果 |
5.1 软、硬件系统测试 |
5.2 无线通信距离测试 |
5.3 TIG焊接实验 |
5.3.1 只改变电流时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2 焊接条件改变情况下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3 准确性验证 |
5.4 CO2 焊接实验 |
5.4.1 实验设备及参数的选择 |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
1.2.1 TDRSS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
1.2.2 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TDRSS单址多用户通信链路模型研究 |
2.1 TDRSS通信链路计算 |
2.2 前向链路分析 |
2.3 返向链路分析 |
2.4 多普勒效应的产生 |
2.5 返向链路中的多址干扰 |
2.6 多址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
2.7 本章小结 |
3 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
3.1 扩频序列对多址干扰的影响 |
3.1.1 m序列 |
3.1.2 Gold序列 |
3.1.3 扩频序列性能分析 |
3.2 功率控制技术 |
3.2.1 功率控制技术原理 |
3.2.2 功率控制准则 |
3.2.3 功率控制技术的分类 |
3.2.4 仿真与分析 |
3.3 多用户检测技术 |
3.3.1 多用户检测技术原理 |
3.3.2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
3.3.3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
3.3.4 多用户检测器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4 TDRSS单址链路接收处理方案研究 |
4.1 TDRSS单址链路接收处理方案设计 |
4.2 数字下变频模块 |
4.3 信号捕获模块 |
4.3.1 串行搜索捕获 |
4.3.2 基于FFT的并行码相位搜索 |
4.4 信号跟踪模块 |
4.4.1 载波跟踪环 |
4.4.2 码跟踪环 |
4.5 系统仿真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测控系统大扩频多用户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 班洪山.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QPSK调制的扩频通信技术及其FPGA实现[D]. 张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FPGA的直扩通信系统中伪码同步技术的研究[D]. 于凯. 河北大学, 2020(08)
- [4]5G终端模拟器下行共享信道解调链路的研究与实现[D]. 王泽宽.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基于CDMA的多对象遥控编、解码系统设计[D]. 郎建华. 中北大学, 2011(10)
- [6]基于FPGA的多用户扩频码捕获研究及硬件仿真[D]. 黄双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07)
- [7]扩频技术在靶场多目标遥测中的应用[D]. 王淑萍. 吉林大学, 2005(06)
- [8]生产现场测控信息码分多址传输技术研究[J]. 徐磊,张仁杰. 光学精密工程, 2001(06)
- [9]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的焊接物联网技术研究[D]. 刘航. 沈阳大学, 2020(08)
- [10]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马璇. 重庆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