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环境监测站改革思路

基础环境监测站改革思路

一、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改革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君,谭铮,汤燕[1](2021)在《探讨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发强烈,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也大幅度提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环境监测也在科技水平的支持下,有着更高的监测效率与监测质量。文章将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成效。

布特奇[2](2021)在《科学重组三级监测站提高执法监测质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三级监测站承担了较大的环境监测任务,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在分析我国三级监测站在监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重组措施,希望为相应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李雪艳[3](2021)在《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在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市县两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能被重新调整。但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全面发展,制约了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文章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马晶晶[4](2021)在《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环境监测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总污染源的控制与环境质量的评价。要达到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基本要求,需要从环境监测指标和环境质量的生态系统监督两方面做起,逐步完善过程,把握整体监测发展趋势,从而改善环境和居民生存生态空间的状态。因此,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温州市瓯海区的环境监测为例,作为基层环境监测的典型,阐释了地方监测工作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探讨了解决之道。本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阐释了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站和第三方监测机构等基本概念和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现状,以及在监测站和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普通市民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四部分从多角度分析了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对比了国内多地在基层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其对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启示;第六部分提出解决瓯海区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是鉴于目前地方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善,而国内这方面尤其是针对基层环境监测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期望通过研究瓯海区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能够对推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为提高监测样本数据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希望能对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在应对开放性市场的竞争能力有所裨益,并为研究环境监测及相关政府管理工作的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罗斌[5](2020)在《垂直管理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存在难以适应改革的薄弱环节和监测能力的问题。针对现状,提出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建议。

林遵杰[6](2020)在《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提炼了一些国内外文献的观点,界定了环境监测、基层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行政监督理论、戴明循环等理论基础,用来探索研究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这个特定对象,希望探索出能够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更好地履职尽责和更快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同时,本次探讨也希望能够加强人民对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认识,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点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际参考和应用价值。对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做了综述。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全面管理和管理改进三个方面。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很多,如行政监督理论等,相关研究正在深入和丰富起来。但是,运用这些理论针对环境监测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政府职能转变,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需要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进行解读、匹配,需要后续继续研究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在如何提高管理方面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还引入了基本运用于企业管理的PDCA循环,再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提出了改进原则和改进措施,对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原先的管理目标做了重新修订,设计改进方案,建立了全面管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估。本文最后提出了从优化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内外部质量管理、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保证适宜的检测环境、加大人员培训等几方面改进措施。

齐飞[7](2020)在《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效能研究 ——以瑞昌市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群体事件层出不穷。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国家层面顶层构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从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全国省(市、区)督察之后,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国家开启了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制度改革工作,有效推进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执法,切实保护属地生态环境,解决漠视群众利益的环保顽疾,为百姓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但垂直管理后也面临一些矛盾,比如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不强,部分环保法律条款过时等多个问题困扰着生态环境执法。本文通过阐明垂直管理与生态环境执法效能之间内在逻辑,运用了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以瑞昌市为例,着力分析影响该市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原因,提出加快推进垂直管理改革配套措施、加快环保法律法规的修改、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方式的对策,为市县基层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提升提供借鉴。

王宗颖[8](2020)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监测简言即是对环境生态圈的观察与研究,具言之,即是通过运用专门手段,如经济、法律、专项技术、行政等方法,就环境中各项数据指标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等系列活动,通过分析与预测以求达到预期目的——为环境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作为对环境科学管理和执法监督之根底,环境监测正是为切实处理环境污染事故以及污染纠纷等问题提供技术依据,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保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我国在不断努力进行探索,诸多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正是我国政府对规制环境监测领域数据造假之境况做出的努力。诚然,在环境监测领域相关法律、技术等系统且全面完善前,现实方面的问题仍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并妥善探寻符合国情的解决路径。比如,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处罚力度较轻、处罚标准模糊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规范细化标准,提升处罚力度是遏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有效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带来了多部门同时监管或监管空缺的问题,需要明确环境监测监管的主体,厘清所负监管的范围赋予相应的职权;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主体的分配不合理,应当在法律规范中对涉案监测数据造假每一环节的主体的责任进行细分;另外在我国环境监测机构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基层环境监测站现状与当前监测工作不匹配等问题上,需要通过法律等制度规范,建立统一准入的标准,确保环境监测方具备相应的监测资质与水平。在法律上如何进一步对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规制,减少甚至消灭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并在立法上予以完善。本文针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概况共分四部分进行探究:第一部分,简言之,即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等文义进行概述。对环境监测之概念、性质及意义进行厘清。同时依据一定标准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了妥善归类与划分,并对行为产生之原由进行必要的探究与分析。第二部分,笔者首先将我国境内有关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出发点,通过当前境内之立法及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检索相关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之案例进行梳理,最终总结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立法司法正在以及预期面临的问题。例如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罚方面之缺陷、监管主体交叉混乱、责任主体不明晰、环境监测机构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劣、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现状以及监测工作不匹配等问题。第三部分,对域外相关环境监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了探究,总结和归纳各国关于环境监测方面立法的特点,通过对域外立法制度的优势分析,力求在结合域内具体境况的基础上探求合理出路,并提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建议或思路。第四部分,即是对我国环境监测法律规制方面提出各项完善建议。具言之,立足我国的立法情况和实践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域外先进的经验,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之完善、统一域内环境监测机构资质管理、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强化与承担、地方数据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与强化、环境监测改革方向社会化等方面。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效规制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微薄之力。

李欣[9](2019)在《垂直管理体制中县(市)区环境监测职能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从解决县(市)区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县(市)区环境监测站自身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并对影响职能转变的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构建统一的监测计划方案制定制度和监测数据上报发布制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独立性;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促进监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县(市)区监测机构的整合,优化重组监测资源是实现县(市)区监测站跨越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朱越[10](2019)在《Y市基层环境执法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急速攀升,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类似水体蓝藻爆发、赤潮、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甚至已经有了定期出现的态势,这给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干扰,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环境执法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基层环境执法更是国家环境执法工作的基石之一,因此,基层环境执法到位与否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针对目前我国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等都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是以Y市基层环境执法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分析、经验借鉴、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研究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借助2014年-2017年Y市各项环境质量数据,联系Y市当前环境执法情况,分析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展开详细地研究与探讨,总结出Y市环境执法工作中出现了环境执法管辖职能交叉、乡镇监管执法人员缺失、基层政府过度干预执法、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硬件设施配置不全、环境执法调查取证难、环境执法结果落实难等多个问题。随后总结国内外基层环境执法的相关优秀经验,并针对Y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环境执法权收归环保部门、基层环境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政府绩效考核引入HDI指数、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加大环境执法财政投入、多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全程监督环境执法等方面提出解决当地环境执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不但能够为Y市的基层环境执法相应工作的改进起到对应的借鉴作用,而且,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基层县市的环境执法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改革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改革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环境监测的特点
2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2.1 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2.2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达到预期要求
    2.3 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4 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依据
3 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 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化措施
结语

(2)科学重组三级监测站提高执法监测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级监测站存在问题分析
    2.1 监测经费有限,专业人员欠缺
    2.2 三级监测站的管理运行模式不够完善
    2.3 管理模式的落后,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 三级监测站优化改革措施
    3.1 保障经费投入,不断提升监测工作水平
    3.2 创新三级环境监测站的运行模式
    3.3 管理模式的创新
4 三级监测站重组措施分析
    4.1 从问题出发,科学重组环境监测站
    4.2 从目标出发.创新工作机制
    4.3 从结果出发,不断提升监测能力
5 结束语

(3)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基层环境监测站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1.2 企业厂家环保意识不足
    1.3 财政投入不足
    1.4 监测站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 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策略
    2.1 适应垂直管理改革,促进基层环境监测行政化
    2.2 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强基层监测站的监测效率
    2.3 注重构建适用质量体系,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2.4 完善基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技术能力
结语

(4)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简评
    1.5 创新与不足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环境监测及构成要素
        2.1.2 环境监测站
        2.1.3 第三方监测机构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行政监督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现状
    3.1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实体及其运作状况
        3.1.1 瓯海区环境监测站
        3.1.2 瓯海区的第三方监测机构
    3.2 对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调查
        3.2.1 调查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3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4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4.1.1 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
        4.1.2 环境监测工作准则和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4.1.3 环境监测队伍方面的问题
        4.1.4 第三方监测机构方面的问题
    4.2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财政投入滞后
        4.2.2 管理制度和标准不清晰
        4.2.3 人才引进方式单一,待遇缺乏吸引力
        4.2.4 缺少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扶持
5 国内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5.1 国内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
    5.2 对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启示
6 改进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6.1.1 突破监测工作场地范围局限
        6.1.2 优化实验室运行环境
        6.1.3 增加监测仪器和设备
    6.2 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准则和管理制度
        6.2.1 明确管理方式和定位
        6.2.2 约束具体工作细节
        6.2.3 建立统一监测数据的核定标准
    6.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改善待遇
        6.3.1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6.3.2 改善待遇留住人才
        6.3.3 加大培训和再教育力度
    6.4 促进第三方监测机构发展,探索竞争与合作的新思路
        6.4.1 多措并举促进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发展
        6.4.2 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监测站职员状况调查表
附录2 温州市瓯海区居民环境监测了解情况调查表
附录3 第三方监测机构职员状况调查表
致谢

(5)垂直管理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要求
    1.1 垂直管理对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站职责的定位
    1.2 垂直管理对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要求
    1.3 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要求
2 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机制体制有待健全
    2.2 事权不清人员缺口大
    2.3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滞后
    2.4 监测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2.5 监测保障经费紧张
    2.6 应急监测能力不足
    2.7 基层监测能力不足
3 基层环境监测站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自动监测的能力
    3.2 重视和加强人才的培养
    3.3 保障监测运行经费
    3.4 突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3.5 合理配置区域监测能力
4 结语

(6)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展望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监测
        2.1.2 基层环境监测站
        2.1.3 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监督理论
        2.2.2 戴明循环
第3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现状分析
    3.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基本情况
    3.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
        3.2.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文件体系
        3.2.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组织机构及职责
    3.3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外部监管
        3.3.1 万人评议
        3.3.2 S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性检测
        3.3.3 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年度考核
        3.3.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其下级质控中心的能力验证
第4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5.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原则和思路
    5.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5.2.1 管理目标分解表
        5.2.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5.3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方案评估
    5.4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措施
        5.4.1 优化组织机构
        5.4.2 完善管理体系文件
        5.4.3 加强内部控制
        5.4.4 加强外部控制
        5.4.5 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5.4.6 加强检测环境条件的控制,增强内务管理
        5.4.7 加大人员再教育力度,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效能研究 ——以瑞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生态环境部门垂直管理体制与执法效能分析
    2.1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垂直管理:概念和意义
        2.1.1 垂直管理概念
        2.1.2 垂直管理意义
    2.2 生态环境部门垂直管理的成效
    2.3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执法效能及其评价指标
    2.4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垂直管理与执法效能的内在逻辑
第3章 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前后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现状、成效与问题
    3.1 目前现状
        3.1.1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从属地管理到垂直管理的改革历程
        3.1.2 瑞昌市概况
        3.1.3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置情况、机构性质及规格
        3.1.4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的职责任务
        3.1.5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人员编制的配备
    3.2 垂直管理改革尝试前后比较
    3.3 垂直管理的成效
    3.4 垂直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4章 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后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困境及原因
    4.1 垂直管理后的执法困境
        4.1.1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依然存在
        4.1.2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主体不明确
        4.1.3 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不强
        4.1.4 部分法律条款难以适用
        4.1.5 职能部门依旧互相推诿
    4.2 执法困境原因分析
        4.2.1 垂直管理改革过程推进缓慢
        4.2.2 环保法律修改的滞后性
        4.2.3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4.2.4 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没有理清
第5章 提升瑞昌市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对策
    5.1 加快推进垂直管理改革配套措施
        5.1.1 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5.1.2 制定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清单
        5.1.3 明确生态环境执法主体身份
        5.1.4 保障基层执法人员职务晋升和工资待遇
    5.2 加快环保法律法规的修改
    5.3 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5.3.1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5.3.2 增加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编制和数量
        5.3.3 建立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5.3.4 加大执法经费和设备投入
    5.4 加强部门之间联动
        5.4.1 建立公检法环联席制度
        5.4.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能
    5.5 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方式
        5.5.1 采用专业化执法
        5.5.2 鼓励多方参与执法监督
        5.5.3 科普环保法律知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8)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概述
    (一)环境监测概述
        1.环境监测概念
        2.环境监测性质
    (二)环境监测数据的价值
    (三)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类型
        1.篡改监测数据
        2.伪造监测数据
        3.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四)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产生的原因
        1.数据弄虚作假成本低获利高
        2.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政绩
二、我国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
    (一)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现状
        1.立法现状
        2.实践现状
    (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典型案例评析
        1.环境监测数据获取源头造假案例
        2.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处理过程造假案例
        3.环境监测数据审核造假案例
        4.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例
        5.案例评析
    (三)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数据监管主体不明确
        2.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主体不合理
        3.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处罚力度不够
        4.环境监测机构水平良莠不齐
        5.基层环境监测站现状与当前监测工作不匹配
三、域外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的考察与借鉴
    (一)美国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监测监管战略
        2.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管理
        3.明确严格的处罚体系
    (二)瑞典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法典》和独立的环境司法体系
        2.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模式
        3.多元协调的环境监测主体
    (三)日本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监测管理主体制度
        2.环境监测市场化运作
        3.地方政府的监管效益
        4.环境直罚主义制度
    (四)域外经验借鉴
四、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建议
    (一)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法律法规
        1.尽快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2.明确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责任主体
        3.强化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法律责任
        4.赋予生态环境部门完整的环境监管权
    (二)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
        1.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
        2.制定有效的环境监测机构监管方案
        3.加大环境监测机构违法处罚力度
    (三)明确政府环境责任的承担
        1.提高政府环境责任的可诉性
        2.及时制定和修正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3.推进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四)加强数据监测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1.建立高质量的监测执法监督队伍
        2.建立调查取证机制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五)加快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步伐
        1.构建社会化监测主体准入制度
        2.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垂直管理体制中县(市)区环境监测职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县(市)区站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内部人员关系混乱
    1.2 资金及人员短缺
    1.3 质量管理缺失
2 县(市)区环境监测站完善的建议
    2.1 明确自身职责、确定环境监测重点工作
    2.2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2.3 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3 实现县(市)区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的外部条件的构建
    3.1 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独立性
    3.2 促进监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3.3 推动县(市)区监测机构的整合、优化重组监测资源
4 结语

(10)Y市基层环境执法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管理
        2.1.2 环境执法
        2.1.3 生态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政府适度干预理论
3 Y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基层环境执法现状分析
    3.1 Y市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分析
        3.1.1 2014-2017年Y市空气环境质量对比
        3.1.2 2014-2017年Y市水环境质量对比
        3.1.3 2014-2017年Y市声环境质量对比
        3.1.4 Y市生态环境状况简述
    3.2 Y市基层环境执法现状分析
        3.2.1 环境行政处罚总体情况
        3.2.2 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查封扣押执行情况
        3.2.3 环境执法“双随机”检查实施情况
        3.2.4 环境执法公众参与情况
        3.2.5 Y市环境执法现状简述
4 Y市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4.1 基层环境执法管理体制仍有缺陷
        4.1.1 环境执法管辖职能交叉
        4.1.2 乡镇监管执法人员缺失
        4.1.3 基层政府过度干预执法
    4.2 基层环境执法能力保障缺乏
        4.2.1 基层执法力量薄弱
        4.2.2 执法硬件设施配置不全
    4.3 基层环境执法效果欠佳
        4.3.1 环境执法调查取证难
        4.3.2 环境执法结果落实难
5 Y市基层环境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环境执法机制不科学
        5.1.1 环保管理职能权限未划分
        5.1.2 执法权限缺乏进一步下放
        5.1.3 政府绩效考核注重经济指标
    5.2 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待加强
        5.2.1 专业执法人员编制紧缺
        5.2.2 执法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5.3 环境执法执行力待提高
        5.3.1 企业违法成本偏低
        5.3.2 执法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6 国内外基层环境执法的经验借鉴
    6.1 国外基层环境执法的经验借鉴
        6.1.1 美国基层环境执法
        6.1.2 新加坡基层环境执法
        6.1.3 日本基层环境执法
        6.1.4 巴西基层环境执法
        6.1.5 国外基层环境执法经验对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启示
    6.2 国内先进县市环境执法的经验借鉴
        6.2.1 泰兴市环境执法
        6.2.2 顺德区环境执法
        6.2.3 先进县市环境执法经验对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启示
7 提升基层环境执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7.1 完善环境执法机制
        7.1.1 环境执法权收归环保部门
        7.1.2 基层环境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
        7.1.3 政府绩效考核引入HDI指数
    7.2 强化环境执法体系建设
        7.2.1 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
        7.2.2 加大环境执法财政投入
    7.3 提高环境执法执行力
        7.3.1 多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7.3.2 全程监督环境执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改革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J]. 刘天君,谭铮,汤燕.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12)
  • [2]科学重组三级监测站提高执法监测质量[J]. 布特奇. 绿色环保建材, 2021(10)
  • [3]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 李雪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09)
  • [4]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D]. 马晶晶. 四川师范大学, 2021(04)
  • [5]垂直管理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 罗斌. 低碳世界, 2020(09)
  • [6]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遵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效能研究 ——以瑞昌市为例[D]. 齐飞. 南昌大学, 2020(06)
  • [8]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王宗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垂直管理体制中县(市)区环境监测职能的探讨[J]. 李欣.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9(04)
  • [10]Y市基层环境执法问题的研究[D]. 朱越.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基础环境监测站改革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