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一、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1](2020)在《不同类型巷道中噪声危害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煤矿井下噪声危害严重,井下工作场所由不同类型巷道组合而成,巷道的截面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对噪声的衰减产生影响。巷道中产生的噪声在巷道中传播衰减也各不相同,在不同工作点的噪声强度不同,对井下工人的听力等产生危害。井下巷道符合声学长空间的特点,声音传播过程只沿单一轴向方向,大型机械产生的各类噪声衰减的较慢,职业危害更大。不仅危害井下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高频噪声可能会掩蔽各种安全警报信号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此外,目前我国煤矿行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煤矿职业危害评价和分级管理方法,针对我国煤矿职业危害严重和管理粗放、缺少分类指导的问题,通过研究煤矿噪声职业危害因素特性,构建噪声危害评价体系,并结合三个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所以,进行实验室测量实验,理论与实例验证相结合对井下噪声进行评价研究,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噪声危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1)通过实验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分析不同巷道截面形状、截面大小、障碍物数目条件下,巷道噪声的传播衰减规律。应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研究分析实验模型条件下,井下长空间噪声衰减规律,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其结论如下:接收点远离声源过程中,声压级成曲线衰减,曲率减少;随着拱形曲面半径增大,声压级减少且衰减速度减慢;由巷道截面形状及轴向长度两个因素分析对噪声衰减影响进行分析,正方形截面形状的衰减值最小,曲面截面形状的衰减值最大,矩形处于两者之间;障碍物越多,声线分布就越趋于均匀,声场越接近理想的扩散声场。(2)结合课题组的调研分析和文献查阅,建立了煤矿噪声危害防治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进行决策分析,运用新型目标决策方法FAHP-MODM,对不同项目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阐述FAHP-MODM理论分析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分析得出:A煤矿为Ⅱ级,很安全,B煤矿为Ⅳ级,一般安全,C为Ⅳ级,一般安全。该论文有图30幅,表23个,参考文献64篇。

董晓冬[2](2020)在《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自产业革命后,各类机械设备的普及,带动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其中噪声危害就是问题之一,噪声能对听力造成损伤,而且能诱发致癌致命的疾病,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

张力纲[3](2017)在《纺织噪声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就纺织噪声对社会生活环境、工业生产和工人所产生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和介绍。根据声学有关理论和噪声控制技术,结合纺织设备的综合管理和生产实践,从降低纺织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对纺织工人的个体保护和加强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对纺织噪声的综合防治,以期对纺织噪声的综合治理有所提示。

李飞辉,唐玉樵,罗东,刘星灿,程淑群[4](2017)在《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探讨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对男性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新特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4年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2.94%、4.55%、7.75%)、血压异常率(11.94%、18.41%、2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工龄组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异常率工龄≤5a组(16.49%)较工龄>5a组(21.1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汽车制造行业噪声对男性作业人员健康有一定危害,企业应重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准确记录劳动者职业史,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殷雷宇[5](2017)在《掘进面噪声与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展煤矿险兆事件科学管控符合我国现在强调事故预防关口前移的安全生产要求,科学感知煤矿险兆事件的是进行煤矿险兆事件管控的首要环节。目前煤矿险兆事件管理尚未普及,针对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文献梳理,事故分析,发现掘进面噪声是影响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的原因之一。为了完善险兆事件管理体系,本文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噪声与感知和危险感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眼动实验和险兆事件相关理论,对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在掘进面噪声干扰下,矿工在险兆事件感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受掘进面噪声影响情况,旨在将掘进面噪声控制引入到煤矿险兆事件管理体系中。通过文献综述,提出险兆事件感知过程为识别险兆事件、判断险兆事件风险等级、及时准确的做出决定及采取措施等三个步骤;与其对应的提取表征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的指标分别为注意力、反应力及判断力。建立掘进面噪声环境—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关系模型,提出四条掘进面噪声与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关系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将眼动追踪技术引入到险兆事件感知的研究中,来衡量有、无掘进面噪声干扰下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将Tobii眼动仪所采集的数据及RTA实验过程回访记录,作为评估矿工在险兆事件感知过程中注意力、反应力及判断力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持续性的掘进面噪声会降低矿工的险兆事件感知能力。与无噪声干扰相比,在噪声干扰下,矿工发现险兆事件关键信息点的时间增加,注意力受噪声影响显着;矿工反应时间增加约93.35%,反应力降低;矿工在噪声环境下,对险兆事件风险等级的判断不存在明显差异,认为掘进面噪声对矿工的判断力影响不显着。突发性掘进面噪声对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影响不显着。最后,针对实验结果,从组织管理、个人防护及矿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增加工人对险兆事件感知能力,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新思路。

桑烨[6](2017)在《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6家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现状,分析作业人员防护认知、行为和满意情况对尘肺及听力水平的影响,为新疆煤化工行业尘肺及噪声聋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粉尘、噪声作业人员69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与《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结合防护用品调查问卷对员工防护认知、行为和满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调查员工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8.8±9.94)岁;最小工龄1年,最大工龄45年,平均工龄(15.9±11.37)年;调查员工以男性、汉族居多,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月收入大多在30005000元之间。2.肺部高千伏X射线检查结果未检出贰期尘肺与叁期尘肺,检出壹期尘肺30例,尘肺患病率4.3%;纯音听力测试未检出职业噪声聋,检出职业禁忌证6例,听力减退268例,听力异常率39.6%;肺功能异常率7.1%;心电图异常率24.1%;血压异常率13.4%;肝功异常率9.0%;B超异常率25.3%。3.不同年龄组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01),40岁以上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40岁以下员工;不同工种(岗位)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5),后勤及管理岗位员工与检修工尘肺患病率较高;不同工龄组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01),2039年工龄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20年以下工龄员工;吸烟指数400及400以上的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吸烟指数400以下的员工(P<0.05)。4.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大于非尘肺患者(P<0.05),其中尘肺患者ST段改变检出率大于心率异常检出率;尘肺患者血压(P<0.001)、肝功(P<0.05)异常率均大于非尘肺患者;5.男性听力异常率大于女性(P<0.05);汉族听力异常率大于少数民族(P<0.05);不同年龄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4049岁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2039岁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高中(中专)组与大学(大专)组员工听力异常率均大于初中组;不同工种(岗位)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锅炉运行岗位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汽机运行岗位员工和检修工;不同工龄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2039年工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20年以下工龄员工;不同月收入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3000元以上的员工;不同耳部病史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有耳痛耳鸣史的员工和有中耳炎及耳道感染史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均大于无耳部疾病史的员工。6.听力异常员工血压异常率大于听力正常员工(P<0.05)。7.防尘口罩的配备率为92.34%,不同工种(岗位)防尘口罩配备率不同(P<0.001);防噪耳塞的配备率为95.67%,不同工种(岗位)防噪耳塞配备率不同(P<0.05);防尘口罩佩戴频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防尘口罩的防护时间限值知晓率低、相关防尘措施知晓率低、PPE发放频率和数量不满足需求为危险因素;防噪耳塞佩戴频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佩戴必要性认知差、未定期清洗维护耳塞、对耳塞大小、舒适度不满意、适应耳塞所需时间较长、PPE监管频率低为危险因素。8.所在岗位噪声值知晓程度差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知晓程度好的员工(P<0.001);认知程度不同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佩戴必要性认知程度越低听力异常率越高;不同监管情况部门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无专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部门,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有专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部门(P<0.05)。9.在尘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工龄长为危险因素;在听力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少数民族、月收入高、无耳部疾病史为保护因素,文化程度低、工龄长、耳塞佩戴必要性认知差、缺乏专业职业卫生人员监管为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大于40岁且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后勤及管理岗位员工与检修工尘肺患病的风险较高;吸烟对尘肺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尘肺能明显的影响患者心血管系统及肝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肝功异常。2.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员工听力异常率较高;年龄大于40岁且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男性员工、汉族员工、后勤及管理岗位与锅炉运行岗位员工听力异常风险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收入较低的员工与有耳部疾病史的员工发生听力异常的风险较高;听力异常员工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噪声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3.防护调查结果显示企业PPE配置率较高,但员工PPE佩戴频率极不规则,且佩戴方法正确率较低。防护知识知晓程度越高、认知程度越好的员工对自我保护的需求与意识越好,从而能自觉的采取保护行为,佩戴防护用品的频率也越高,听力异常的风险越小;对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舒适度、发放频率数量越满意的员工佩戴防护用品的频率越高,听力异常的风险越小;企业健康教育培训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效果显着,同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监管制度,但监管频率依然较差,这也是PPE使用依从性仍然较低的原因,应引起重视。

盛友华[7](2016)在《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及危害程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瓦斯发电,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瓦斯发电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一些大型煤矿瓦斯发电厂越来越多。然而,煤矿瓦斯发电厂机械设备繁多,其噪声产生量大,这不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和休息,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危害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州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噪声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现场噪声危害调查与GIS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及危害程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1)运用GIS软件平台下的地统计分析,对测得的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数据进行了探索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噪声数据在空间随机场上具有自相关性,可以进行插值。(2)以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基本工具,分别运用样条函数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克里格插值法对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测量数据进行插值。通过对插值模型的交叉验证及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得出以地统计为基础的克里格插值方法能较好地对本次研究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分布进行预测。(3)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克里格插值噪声栅格表面上分别绘制了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分布等值线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了位于山区地形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煤矿瓦斯发电厂所产生的噪声在向外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其衰减过程,除了受距离因素影响外,还受自然地形物、声屏障和林带等的影响。(4)结合相关标准及现场噪声危害调查,对噪声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级,并利用GIS平台对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污染程度进行了可视化分区表达。通过对厂内接噪人员所接触的职业性噪声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得出维修工和管理人员均是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暴露水平最高的工种,其接噪强度均构成了职业病轻度危害,噪声容易对他们的听力产生不良影响。(5)结合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和噪声危害程度评价结果,对A矿和B矿瓦斯发电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噪声防治措施。

车燕敏[8](2016)在《接触噪声的煤矿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工人年龄、接噪工龄以及不同工作环境对听力损伤的影响,了解煤矿工作噪声情况对采煤工人听力损伤影响的现状。为煤矿企业制订噪声防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5年我们对晋城某煤矿企业的119名作业工人进行体检,其中性别全部选择男性。并对工人的年龄、职业史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报告使用纯音听阈测试测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采用2c验检、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接噪工龄、工种、年龄等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结果:1.听力损伤发生率:煤矿工作人员119名中,不同程度高频损伤者86人,其中高频全部异常,占调查病例的72.27%;语频异常者71人,占调查病例的59.66%。2.不同工龄煤矿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比较:经2c趋势检验随着煤矿工人噪声作业的工龄增加,煤矿工人高频听损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工龄组间比较(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2c趋势检验随着煤矿工人噪声作业的工龄增加,煤矿工人语频听损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工龄组间比较(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噪声对不同年龄段的煤矿工人听力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语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采煤与掘进噪声对接噪工人听力影响:掘进组的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采煤组(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掘进组的语频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采煤组(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工龄与高频损伤呈正相关,工龄每增加1年,高频损伤的程度增加3.975倍。说明接触噪音的工作年龄越高,听力损伤的程度越高。工作环境与高频损伤呈正相关,掘进工到采煤工,高频损伤的程度增加10.844倍。掘进工比采煤工更容易造成听力损伤。结论:1.工龄对接噪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随着煤矿工人噪声作业的工龄增加,煤矿工人听力损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2.噪声对不同年龄段的接噪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随着工人年龄的增长,听力损伤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3.工种对接噪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掘进组的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采煤组。

吴自辉[9](2015)在《噪声个性化声衰减测量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某石化企业机械制造公司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及噪声防护基本情况,了解各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及频谱特性,评估劳动者噪声接触水平及听损情况;为研究员工佩戴耳塞之后,在噪声环境下究竟获得了多少防护,本研究运用真耳内置麦克风E-A-R fit验证系统,对每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个性化声衰减(PAR)测量,根据个性化PAR频谱值与现场作业场所噪声频谱特点相结合,为每位噪声作业人员配置与其在特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防噪耳塞。方法1.调查某石化企业机械制造公司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现况:调查噪声作业点源的构成、设备布局及其运行情况;记录各分厂高噪声工作岗位具体位置,分析噪声源的性质特点及噪声变化规律;记录噪声接触人员数量、行走路线、巡检规律、工作方式、接触时间等;根据《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进行布点和测量。使用频谱声级计进行噪声监测,每次测量时需要在测量前、后用声级计发生器进行校准,测量时参数设置为A计权、“S档”,取等效声级,记录为LAeq;依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点进行分析评估、判断。2.对噪声接触人员听损状况进行测定:对各研究对象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常规检查、耳科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纯音听阈测试。分别对测试者左、右耳进行500、1000、2000、3000、4000、6000Hz共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测试结果按《声学一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要求进行年龄参数与性别参数修正。依据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判定噪声暴露者的听力损伤程度。3.四类防噪耳塞个人声衰减值测定:运用3M公司生产的E-A-Rfit验证系统,对每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个性化PAR测定,根据个性化PAR频谱值与现场作业噪声频谱特点相结合,考虑噪声工作场所和人为因素,为每位噪声作业人员配置与其在特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防噪耳塞,最终达到个性化防护的目的。结果:1.选取的28个噪声作业岗位监测结果:在调查所取得的28个现场作业岗位噪声平均监测数据中,噪声强度大于等于85dB(A)的岗位数为24个,占85.71%。同一分厂内不同岗位的频谱声压级存在差异,不同岗位间的噪声有高频和低频之分。各分厂不同作业岗位的频谱声压级存在差异,由于打磨组与切割组的设备仪器和生产工艺的相似性,各个分厂的打磨组或切割组的噪声频谱声压级相似,都属高频噪声范围,且声压级总体随着频率的增大呈现递增趋势。2.在306名受试者中语频听力损伤168人,其中轻、中、重度损伤分为134人、26人、8人;高频听损133人,其中轻、中、重度损伤分别为101人、28人、4人。306位受试者中语频听力损失率和高频听力损失率分别为43.46%、5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中工龄低于5年组、1020年组、2030年组以及高于30年组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18.75%、22.39%、37.05%、43.68%、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噪声暴露时间的积累,听力损失越严重。不同工龄组的工人,听力级随频率增高而呈现递增趋势,在频率为6000Hz时达到最高值,属于高频听损。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作业人员语频、高频听损检出率的变化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听力损失的轻、中、重程度发生率也分别出现逐渐增加趋势。3.306位受试者通过E-A-R fit验证系统对四类耳塞的PAR值进行测试。经统计,使用1100-子弹型耳塞、312-圆柱型、318-免搓直插型、340-圣诞树型四类耳塞满足其防护要求的通过率分别为54.58%、44.12%、71.90%、77.78%,其主要噪声防护频率分别为20008000Hz、5002000Hz、10008000Hz、10004000Hz。结论:1.噪声作业点声压级分布主要集中于85~103dB(A)之间,该厂噪声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各分厂内不同岗位的噪声频率分布不同,因此,不同工人佩戴同种防噪耳塞后达到的防噪效果是有差异的。2.306位受试者随噪声暴露时间的积累,听力损失越严重。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作业人员语频、高频损失发生率从工龄低于5年组,1020年组,2030年组,以及高于30年组的变化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听力损失的轻、中、重程度发生率也分别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作业人员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多为高频损伤,且该厂听力损失率,总体呈现随工龄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3.1100-子弹型耳塞主要的防护范围属于中频防护。312-圆柱型耳塞应用的阻燃材料,防护效果为2000Hz4000Hz,属于高频防护,可用于电焊、切割、打磨等可产生火花岗位的人群。340-圣诞树型耳塞可以进行水洗并可重复使用,主要防护频率为10004000Hz,属于中高频范围,可用于工作环境较脏岗位的人群,如喷砂房、震动落沙组、喷砂抛丸组等。318-免揉搓型泡棉耳塞,防护范围较广,该耳塞可用于不需要长时间佩戴的部分巡检岗位人群的防护。

游波[10](2014)在《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研发与安全人因参数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深井开采实际上是在一个受限空间内作业。深井采矿作业面恶劣环境条件会对人体的生理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影响到人体的安全行为。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我国矿山逐步进入到深部开采,因此,研究深井开采作业面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由于在深井现场开展研究极为困难和受到条件限制,如果能对深井受限空间作业环境进行物理模拟仿真,在地面开展相关实验来研究其对人体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影响规律等,则可以避免井下的不利条件和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环境物理模拟仿真与室内模拟实验结合的研究手段,来系统研究深井受限空间恶劣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单独和复合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安全科学与生理学学科体系内容,提出了安全生理学原理定义理论,阐述了其研究对象和内涵。对安全生理学原理划分了5条下属二级原理,包括安全生理需求原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安全生理反馈原理、安全生理稳态原理和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原理,并对各下属原理的研究内容和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研究分析了安全生理学原理在人体安全行为过程中的应用机理、对安全的影响和实际意义。(2)创建了安全工程原理理论体系,基于矿井工作环境特点,根据安全工程原理的要求设计研发了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实验系统装备,在地面真正实现了对井下环境条件的真实物理模拟。环境模拟装备能对矿井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度、气压、风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仿真模拟,并设计有人体生理参数测试系统,利于研究各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影响。该实验系统装备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操作和监测监控技术,可以系统地开展一系列实验来探讨研究深井受限空间恶劣作业环境与人体生理健康、工作效率及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联系。(3)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实验系统装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建立实验系统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表,并划分了故障模式危害度,对实验装备系统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故障模式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最终得到各种故障模式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大小的排序结果,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4)在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实验系统中开展单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实验,对深井的温度、湿度、噪声和照明度环境条件进行物理仿真模拟,选取血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疲劳度、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为人体生理和工作效率响应评价指标,通过人体在特殊的设定环境下进行劳动模拟测试,探索人体生理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在深井受限空间恶劣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同时确定单因素拟合公式,分析了各评价指标与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5)采用正交设计理论,开展深井受限空间温度、湿度、噪声和照明4中恶劣环境对人体复合影响的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正交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人体生理和劳动效率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恶劣环境因素的复合影响拟合公式,并对数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揭示了人体各评价指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巷道中噪声危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4 课题研究相关的行业标准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煤矿噪声危害
    2.2 噪声预测及控制方法
    2.3 FAHP-MODM安全评价方法
    2.4 虚声源与表面积分相结合的室内声场模拟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巷道噪声传播实验
    3.1 噪声测试主要指标及实验原理
    3.2 巷道噪声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类型巷道噪声传播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4.1 巷道模拟仿真软件的介绍
    4.2 巷道声场模型的建立
    4.3 微元网格模型
    4.4 巷道空间结构对噪声传播与衰减影响分析
    4.5 长空间巷道噪声传播的时空特性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巷道噪声FAHP-MODM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 煤矿噪声危害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5.3 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建立
    5.4 矿井巷道噪声评价指标内涵
    5.5 FAHP-MODM安全评价方法
    5.6 多目标决策分析
    5.7 基于FAHP-MODM评价方法的实证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噪声的危害
    1.1 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2 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
    1.3 噪声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1.4 噪声的其他影响
2 结语

(3)纺织噪声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纺织噪声的危害
3 纺织噪声的综合防治
    3.1 降低纺织噪声源
    3.2 对纺织噪声传播的治理
    3.3 对噪声主要接受体——纺织工人的个体保护

(4)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1.2.2 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职业健康检查
        2.2.1 不同年龄组异常检出情况
        2.2.2 不同工龄组异常检出情况
        2.2.3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异常检出情况
3 讨论

(5)掘进面噪声与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险兆事件研究现状
        1.3.2 掘进面噪声研究现状
        1.3.3 险兆事件感知研究现状
        1.3.4 本课题组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基础理论研究及分析
    2.1 险兆事件基础理论
        2.1.1 煤矿险兆事件定义
        2.1.2 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条件
        2.1.3 险兆事件感知
    2.2 安全防线理论
    2.3 掘进面噪声环境基础理论
        2.3.1 掘进面噪声
        2.3.2 掘进面噪声对人体危害
        2.3.3 掘进面噪声与险兆事件感知关系模型
        2.3.4 噪声与险兆事件感知模型建立
    2.4 眼动实验
        2.4.1 注意力测量指标
        2.4.2 反应力测量指标
        2.4.3 判断力测量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掘进面噪声对矿工险兆事件感知影响实验设计
    3.1 实验准备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对象选择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材料
        3.2.2 险兆事件相关问题编制
        3.2.3 眼动实验设计
        3.2.4 实验参数的选取及说明
    3.3 实验实施
        3.3.1 实验设计修正
        3.3.2 实验记录
        3.3.3 RTA访谈
    3.4 本章小节
4 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
    4.1 实验数据分析
        4.1.1 注意力指标分析
        4.1.2 反应力指标分析
        4.1.3 判断力指标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掘进面噪声与矿工险兆事件感知能力关系分析
        4.3.1 对矿工注意力的影响
        4.3.2 对矿工反应力的影响分析
        4.3.3 对矿工判断力的影响分析
    4.4 基于噪声的险兆事件预防与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5.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1.2 本文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横断面研究
    2 职业健康体检
    3 问卷调查
    4 质量控制
    5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及危害程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危害现状
        1.2.2 噪声危害研究现状
        1.2.3 噪声衰减规律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检测
    2.1 煤矿瓦斯发电厂概况
        2.1.1 A矿瓦斯发电厂概况
        2.1.2 B矿瓦斯发电厂概况
    2.2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源分析
    2.3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检测
        2.3.1 噪声检测仪器
        2.3.2 噪声检测条件
        2.3.3 噪声检测方案
        2.3.3.1 煤矿瓦斯发电厂厂内噪声检测布点
        2.3.3.2 煤矿瓦斯发电厂厂界噪声检测布点
        2.3.3.3 煤矿瓦斯发电厂厂外噪声检测布点
    2.4 噪声测量数据记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研究
    3.1 数据库的建立
        3.1.1 数据库的创建
        3.1.2 噪声检测点属性数据的导入
    3.2 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插值模型研究
        3.2.1 插值方法的分析
        3.2.1.1 插值概念
        3.2.1.2 插值方法的选择
        3.2.1.3 常用的确定性插值方法
        3.2.1.4 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3.2.2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插值模型的分析
    3.3 基于GIS对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插值模型的建立
    3.4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研究
        3.4.1 基于GIS对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分布等值线的绘制
        3.4.2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危害程度评价研究
    4.1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污染可视化分析
    4.2 煤矿瓦斯发电厂职业性噪声危害程度评价
        4.2.1 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计算
        4.2.2 职业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4.2.3 煤矿瓦斯发电厂职业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
        4.2.3.1 煤矿瓦斯发电厂厂内接噪人员基本情况
        4.2.3.2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防治措施研究
    5.1 厂址及厂内噪声源设备的布置
    5.2 噪声源的控制
    5.3 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
        5.3.1 对机房的降噪
        5.3.2 对冷却塔的降噪
        5.3.3 对厂内职工工作场所的降噪
        5.3.4 声屏障、绿化带降噪
    5.4 个体防护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1.1 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接触噪声的煤矿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定方法
    2.3 判断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方法
结果
    3.1 煤矿工人健康检查结果
    3.2 不同工龄煤矿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比较
    3.3 噪声对不同年龄段的煤矿工人听力影响
    3.4 采煤与掘进噪声对接噪工人听力影响
    3.5 逐步lo 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4.1 噪声性耳聋的形成过程
    4.2 接噪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
    4.3 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噪声个性化声衰减测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某石油机械制造公司噪声现状及噪声作业人员听损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评价依据及标准
    2 结果
        2.1 现场作业岗位噪声等效声级监测结果
        2.2 现场作业岗位噪声频谱监测结果
        2.3 不同工龄噪声接触人员听力损失情况
        2.4 不同工龄噪声接触者听力损失程度
    3 讨论
第二部分 噪声个性化声衰减测量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实验仪器和实验准备
        1.3 方法
    2.结果
        2.1 受试者单耳检测结果
        2.2 单个受试者综合检测结果
        2.3 受试者佩戴 4 类测试耳塞适用性检测结果
    3.讨论
        3.1 四类防噪耳塞比较
        3.2 E-A-R fit 验证系统检测受试者佩戴耳塞方式
        3.3 PAR 与现场工作岗位结合应用
        3.4 E-A-R fit 系统检测效果的延伸
        3.5 听力保护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研发与安全人因参数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1.1 深井受限空间作业环境
        1.1.2 深井恶劣环境危害
        1.1.3 环境模拟装备技术研究
    1.2 深井受限空间环境模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比
        1.2.2 国外研究成果对比
        1.2.3 恶劣环境因素危害研究现状
        1.2.4 装备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2 安全生理学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安全生理学原理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2.2.1 安全生理学原理定义
        2.2.2 安全生理学原理研究内容
    2.3 安全生理学原理的下属原理及内涵
        2.3.1 安全生理需求原理
        2.3.2 安全生理感知原理
        2.3.3 安全生理反馈原理
        2.3.4 安全生理稳态原理
        2.3.5 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原理
    2.4 安全生理学原理的应用分析
        2.4.1 安全生理学原理应用机理
        2.4.2 安全生理学原理对安全的影响
        2.4.3 安全生理学原理的研究实际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研发
    3.1 引言
    3.2 安全工程原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3.2.1 安全工程原理定义
        3.2.2 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
        3.2.3 安全工程原理下属原理及其内涵
        3.2.4 安全工程原理应用分析
    3.3 实验装备设计
        3.3.1 实验装备设计的目的
        3.3.2 实验舱体的结构特征
        3.3.3 实验装备的组成部分
    3.4 实验装备构建子系统
        3.4.1 温度调节子系统
        3.4.2 湿度调节子系统
        3.4.3 照明度调节子系统
        3.4.4 风速调节子系统
        3.4.5 噪音调节子系统
        3.4.6 气压调节子系统
        3.4.7 气体调节子系统
        3.4.8 多参数测试子系统
        3.4.9 通讯操作子系统
    3.5 实验项目开发
        3.5.1 深井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实验
        3.5.2 矿井作业面噪声危害实验
        3.5.3 高气压与低气压对人体生理影响实验
        3.5.4 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毒理学实验
        3.5.5 矿井作业面粉尘危害毒理实验
        3.5.6 矿井机器设备可靠性分析实验
        3.5.7 矿井人体生理指标与安全行为之间联系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1 引言
    4.2 模糊综合评判
        4.2.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原理
        4.2.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2.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3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4.3.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基本原理
        4.3.2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
        4.3.3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应用
    4.4 装备可靠性分析
        4.4.1 深井环境仿真模拟系统的故障与影响分析
        4.4.2 深井环境物理模拟系统FMEA的模糊综合评判
        4.4.3 可靠性分析结果运用
    4.5 本章小结
5 深井受限空间恶劣环境单因素影响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深井受限空间恶劣环境因素分析
        5.2.1 温度环境
        5.2.2 湿度环境
        5.2.3 噪声环境
        5.2.4 照明度环境
    5.3 人体生理响应指标分析
        5.3.1 血压
        5.3.2 心率
        5.3.3 呼吸率
        5.3.4 体温
    5.4 工作效率响应指标分析
        5.4.1 疲劳度
        5.4.2 注意力
        5.4.3 记忆力
        5.4.4 反应速度
    5.5 单因素实验分析
        5.5.1 实验环境参数设计
        5.5.2 实验样本选择
        5.5.3 实验数据测量
        5.5.4 实验步骤
    5.6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5.6.1 温度的影响
        5.6.2 湿度的影响
        5.6.3 噪声的影响
        5.6.4 照明度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深井受限空间恶劣环境正交实验复合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正交实验设计
        6.2.1 正交设计理论分析
        6.2.2 实验环境条件设计
        6.2.3 实验人员筛选
        6.2.4 实验步骤
    6.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6.3.1 极差分析
        6.3.2 多元回归分析
        6.3.3 数学模型预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巷道中噪声危害评价研究[D]. 李丹丹. 华北科技学院, 2020
  • [2]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研究进展[J]. 董晓冬. 环境与发展, 2020(05)
  • [3]纺织噪声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J]. 张力纲. 黑龙江纺织, 2017(03)
  • [4]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李飞辉,唐玉樵,罗东,刘星灿,程淑群.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7(04)
  • [5]掘进面噪声与矿工对险兆事件感知关系研究[D]. 殷雷宇.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2)
  • [6]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D]. 桑烨.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9)
  • [7]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发电厂噪声衰减规律及危害程度评价研究[D]. 盛友华. 贵州大学, 2016(03)
  • [8]接触噪声的煤矿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分析[D]. 车燕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9]噪声个性化声衰减测量的应用研究[D]. 吴自辉.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10]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研发与安全人因参数实验研究[D]. 游波. 中南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