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恒,王振常,杨正汉,李文武,靳二虎[1](2016)在《IgG4相关性疾病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病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为了进一步了解并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作者介绍了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回顾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陈砼[2](2014)在《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积水的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膜后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外在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了2004~2013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肾积水患者1385例,收集了其中腹膜后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导致肾积水患者97例、RPF导致肾积水的患者31例,以上2组患者病例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回顾分析,依次作为A组和B组,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随访,平均年龄分别为62.3岁和52.7岁,分别占各种病因导致肾积水患者的7.0%和2.2%。在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31例,女性患者占66例;出现单侧肾积水的患者总计达63例,其中罹患左侧肾积水患者30例,罹患右侧肾积水患者33例;罹患双侧肾积水患者34例。病程为1个月~10年。其中消化道出现恶性肿瘤的患者达42例,出现食管癌的患者1例,出现贲门癌的患者3例,出现胃癌的患者达23例,出现胰腺癌的患者1例,出现结肠癌的患者达6例,出现直肠癌的患者共8例;罹患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达43例,其中出现宫颈癌的患者达20例,出现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达16例,出现卵巢癌的患者达7例;罹患其它恶性肿瘤的患者达12例,其中罹患淋巴瘤的患者4例,罹患乳腺癌的患者2例,罹患肺癌的的患者2例,罹患多发性滑膜肉瘤的患者1例,出现腹股沟恶性肿瘤的病人只有1例,出现MDS的患者仅有1例,出现胸12-腰4髓内畸胎瘤的患者只有1例,腰3-5椎旁鳞癌1例。所统计的非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中,55例行放射治疗,43例行化学治疗,3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3例患者出现腹腔转移,29例患者出现了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患者出现了腹水,18例患者出现了腹部包块,38例病人出现了腹部疼痛,45例腰部疼痛,24例恶心、呕吐,19例纳差,45例反复发热,16例多发骨转移。B超提示输尿管受压迫26例(26.8%),CT提示输尿管受压迫58例(59.8%),MRI提示输尿管受压迫37例(38.1%)。尿常规示:21例红细胞偏高,39例白细胞偏高,11例管型,28例细菌数偏高,30例上皮细胞偏高。血常规示:有48例患者红细胞计数明显偏低,39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54例患者出现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程度的偏高。肿瘤标志物示:21例CEA偏高,21例CA199偏高,18例CA125偏高。血生化示:28例钾离子偏低,13例钾离子升高,36例钙离子偏低,36例尿素氮偏高,40例肌酐偏高,31例总蛋白偏低,25例白蛋白偏低,28例球蛋白偏低。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9例患者的铁蛋白偏高,33例的患者出现了D-二聚体偏高。38例罹患肾积水的患者并未治疗或者治疗方式尚不明。31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中行双“J”管置入术,38例患者于治疗的不同阶段行肾穿刺造瘘术。B组罹患RPF的患者中,B超检查提示RPF患者达18例(58.1%),CT提示RPF者达26例(83.9%)。8例患者行输尿管松解后腹腔间置术,19例患者行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7例患者曾行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随访2~6个月,A组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导致肾积水的患者中,31例患者术后的症状逐渐消失,28例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开始恢复正常,5例患者的肾积水已经消失,15例患者频繁更换双“J”管,因为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结石的形成或者更换双“J”管失败等诸多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最终被迫改为行肾穿刺造瘘术,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期透析治疗。25例患者最终不幸死亡,死亡的具体原因分别包括了肾功能衰竭、晚期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B组罹患RPF的患者中,术后症状逐渐消失的患者达18例,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的患者有23例,27例患者的肾积水逐步消失,最终被迫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有2例,死亡1例。结论:肾积水是临床常见病,其中恶性肿瘤及腹膜后纤维化均是导致肾积水的相对少见的病因,在排除了常见的结石、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等病因后,应予以排查。因为肿瘤本身的物理性压迫和肿瘤的代谢产物使血液凝聚速度加快,放疗、化疗或者肿瘤单纯性的炎性刺激亦可能是引起输尿管狭窄或梗阻相对重要的原因。泌尿系彩超及CT检查是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辅助检查,CT对此类疾病发现率相对较高。输尿管松解后的腹腔间置术以及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是治疗RPF的主要方法,肾穿刺造瘘术成为病情相对危重的病人以及行输尿管插管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对肿瘤的腹膜后转移压迫致肾积水的患者置入双“J”管时难度较大,操作易失败,即使首次置入成功,以后更换时亦很容易出现置入失败,最终殊途同归,均需要行肾穿刺造瘘术,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考虑对此类病人早日选择肾穿刺造瘘术这种治疗方式。而腹膜后无转移的肾积水,通过双“J”管的置入可逐步稳定病情,术后恢复良好。
孙常胜[3](2013)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lsis,RP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RPF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其中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6例行MRI检查;6例行IVP;11例行彩超检查。结果:11例中病变位于腹膜后9例,1例为弥漫型并累及肾周;1例位于盆腔内骶骨前方;肿块型8例,弥漫型1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及纤维索条影,增强扫描示6例不同程度强化,3例强化不明显。6例行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为信号不均,5例等低信号,1例略高信号。11例超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1例显示骶骨前方不均匀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8例显示腹主动脉周围见团块状、索条状低回声包绕。6例IVP检查者中5例表现为双侧肾盂、输尿管中上段扩张积水,下段输尿管逐渐变细;1例表现为右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RPF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MRI信号的不同表现,结合临床检查,可为疾病的分期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白龙棠,图门乌力吉,赵春梅,宝音仓,韩额尔德木图[4](2013)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急性肾损害1例诊治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加深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科收治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导致急性肾损害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腹膜后纤维化的文献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双下肢浮肿就诊。腹部彩超:双肾积水。CT腹主动脉周围及后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左侧髂动脉前移,双侧肾盂扩张积水改变,双侧输尿管中上端扩张,腹主动脉下段及髂动脉扩张。化验:肾功能:血肌酐186μmol/L,尿素氮10.89mmol/L,血沉74mm/h,γ球蛋白25.3%,α2球蛋白8%。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化验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并急性肾损害。经过强的松治疗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举措。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治疗效果较好。
梁雪[5](2013)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加深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总结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归纳其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3月期间所有因不明原因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而就诊的患者进行详细超声检查,尤其注重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区域的扫查,将所有影像学资料留档。通过随访,最终将26例有手术病理证实,及17例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就诊原因、临床表现、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重点探讨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①共4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0例、女13例,年龄28-78岁,平均(58.7±8.3)岁,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3周~19.5个月,平均(15.9±3.1)个月。②43例患者中的29例无明确病因,考虑为特发性,占67.4%。14例继发性患者中的11例继发于恶性肿瘤,其余3例分别继发于外伤、慢性炎症及口服药物。③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分别为:腰背痛和血沉加快。④62.8%(27/43)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发现了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团块状、条索状低弱或中高回声,CDFI均无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发现了肾积水,其中双肾积水者27例,单纯左肾积水者11例,单纯右肾积水者5例。发现肾脏体积、回声异常者占20.9%(9/43),2例为肾实质回声增强;7例可见一侧肾积水伴对侧肾萎缩。有血管受累表现者占27.9%(12/43),腹主动脉管腔受压变细者2例,管腔内径均约0.9cm;下腔静脉受压变细者1例;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者9例。⑤所有患者同期均行CT检查,其中97.7%(42/43)发现腹膜后异常密度影,密度多近似于肌肉或呈混合密度。结论①腹膜后纤维化病因复杂、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比较困难。②超声能很好的显示腹膜后大血管周围的纤维斑块及其所致肾盂输尿管积水的特征性表现,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③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声像图需要与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进行鉴别。④超声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敏感性低于CT,原因可能出于三方面: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三是超声空间分辨率和大体解剖范围显示及整体观察均不如CT。⑤如超声医师在检查中发现不明原因肾盂、输尿管扩张,尤其是输尿管向中线移位时,联想到该病,加强对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区域的探查,该病的超声诊断敏感度有望得到提高。⑥与CT、MRI相比,超声更适于进行病变进展的观察监测及治疗效果的随访评估。
何玉平[6](2012)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特征及其相关临床分析。方法 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及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外伤、感染、手术,以及肿瘤用药史,其中,6例出现疼痛、4例腹胀、3例浮肿、3例食欲不振、2例乏力、2例恶心呕吐,以及2例尿改变;阳性体征相对较少;9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7例免疫球蛋白Ig异常、5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4例贫血、4例尿素氮和(或)肌酐升高,以及3例C反应蛋白升高。8例超声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肾积水;6例显示腹膜后低回声,并且没有血流。结论对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不具备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也相对较低,应该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最终诊断。
沈磊,王俭,袁家长[7](2012)在《影像学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CT、MRI及PE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MRI及PET影像资料。结果 CT、MRI及PET影像,9例IRF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伴周围脏器受压。所有患者均出现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PET上FDG摄取异常增高。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及PE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任建英,李健丁[8](2012)在《腹膜后纤维化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CT在腹膜后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腹膜后纤维化病变位置、边界、密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6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2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液。增强扫描示9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10例患者中有6例分别被误诊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或淋巴瘤等。结论 CT可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特征,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误诊原因主要是由于腹膜后纤维化为少见疾病,日常工作中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
唐明[9](2011)在《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及影像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RPF临床症状主要以腰背、腹痛及尿路梗阻为首发症状,常伴有以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肾功能异常。影像表现病变位于腹膜后,呈肿块或弥漫。CT平扫见腹膜后密度较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在T1WI呈低信号,而在T2WI则信号强度不等。CT和MRI在RPF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对RPF此类少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朱翔,章士正,赵峰[10](2010)在《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影像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CT、MRI表现。5例行IVP检查;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处理;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学表现腹膜后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IVP、CT、MRI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CT和MRI能很好显示RPF病变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分期及疗效监测。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二、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IgG4相关性疾病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gG4相关性胰腺炎 |
2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
3 IgG4相关性头颈部病变 |
4 Ig 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 |
5 IgG4相关性肺疾病 |
6 其他器官受累的IgG4相关性疾病 |
7 小结 |
(2)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积水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3)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变部位 |
2.2 影像学表现 |
3 讨论 |
(4)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急性肾损害1例诊治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流行病学资料 |
2.3 病理学特点 |
2.4 临床特点 |
2.5 实验室检查 |
2.6 影像学检查 |
2.6.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6.2 CT及MRI |
2.7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8.1 药物治疗 |
2.8.2 手术治疗 |
2.9 预后 |
(5)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6)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内容 |
1.3 超声仪器和相关设备 Philips HDI |
1.4 超声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症状和体征 |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4 超声检查结果 |
3 讨论 |
(9)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及影像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理 |
1.1 病因 |
1.2 病理 |
2 临床表现 |
3 影像检查技术评价 |
3.1 静脉肾盂造影 (IVP) |
3.2 B超 |
3.3 CT检查 |
3.4 MRI检查 |
4 影像表现评价 |
4.1 静脉肾盂造影 (IVP) |
4.2 B超 |
4.3 CT、MDCT表现 |
4.4 MRI表现 |
5 鉴别诊断 |
5.1 发病部位 |
5.2 病灶形态与周围组织影像关系 |
5.3 其它 |
6 治疗 |
7 总结 |
(10)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2.检查方法 |
结 果 |
1.IVP表现 |
2.CT表现 |
3.MRI表现 |
讨 论 |
1.RPF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
2.RPF 的影像学表现 |
3.RPF 的鉴别诊断 |
四、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IgG4相关性疾病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J]. 刘立恒,王振常,杨正汉,李文武,靳二虎. 磁共振成像, 2016(07)
- [2]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积水的诊治分析[D]. 陈砼. 山东大学, 2014(11)
- [3]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J]. 孙常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03)
- [4]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急性肾损害1例诊治及文献复习[J]. 白龙棠,图门乌力吉,赵春梅,宝音仓,韩额尔德木图. 首都医药, 2013(12)
- [5]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D]. 梁雪.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6]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J]. 何玉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27)
- [7]影像学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 沈磊,王俭,袁家长. 安徽医药, 2012(05)
- [8]腹膜后纤维化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J]. 任建英,李健丁.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2(04)
- [9]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及影像学评价[J]. 唐明. 当代医学, 2011(07)
- [10]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J]. 朱翔,章士正,赵峰. 放射学实践,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