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危害健康

坏心情危害健康

一、不良情绪危害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雨[1](2021)在《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自悯训练小组干预研究 ——以江西省C大学为例》文中指出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公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疫情的发生对公众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了焦虑情绪普遍得到提升,大学生作为社会公众的特殊群体之一,不可能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焦虑水平日益提升。已有研究表明,自悯能够让个体能够以一种开放和友善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内心的痛苦和遭遇到的失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给予自己友善和关切,并且把这些痛苦的经历看作是人类整体经验的一部分,建立与世界的联结。自悯能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和维护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对疫情期间419名大学生进行焦虑水平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选取了14名大学生进行自悯训练的小组干预。通过自悯训练小组干预,结果发现自悯训练能显着降低大学生焦虑情绪。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平均值为43.28±9.17,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在419名调查对象中,焦虑得分为正常水平的有310人,占总体的74.0%,有焦虑情绪的大学生有109人,占总体的26.0%,其中具有轻度焦虑情绪的有85人,具有中度焦虑情绪的有22人,具有重度焦虑情绪的有2人,分别占比20.3%、5.20%、0.50%。(2)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地区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和就业焦虑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而经济焦虑和情感焦虑在年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社交焦虑、就业焦虑、经济焦虑和情感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学习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自悯训练小组结果表明自悯训练可以显着降低焦虑水平、自我评判、孤立感和过度沉溺,显着提升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正念和我自尊水平。自悯训练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最后,针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纾解,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在个人层面,正视焦虑,树立正确认知;主动求助,学会自我调试;(2)在学校层面,开展相关课程,分类进行指导;掌握学生健康动态,灵活开展咨询服务;联合高校,发挥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作用;(3)在社会层面,完善就业政策,缓解就业焦虑;加大财政支持,改善心理咨询环境。

王浩[2](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文中认为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所机构,是保障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维护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基层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凸显了出来,给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层派出所警察作为公安警察队伍的基石力量,其面临的职业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职业,这些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导致基层警察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基层警察的工作效率,不仅对个人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本文以H镇派出所警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介入,力求舒缓H镇派出所警察的职业压力,提高其压力应对的能力。在本研究中,首先笔者使用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H镇派出所警察的压力现状进行资料搜集分析,为后续改善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状况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通过访谈记录和实地观察,得出职业压力过大会对派出所警察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并且全面分析H镇派出所警察的压力源,以便在后续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小组活动;最后,以团体动力学、认知行为理论和增能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对H镇派出所警察进行社会工作小组活动的介入,分别从压力倾诉、优势发现、情绪控制、团队凝聚和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五次的小组活动,达到缓解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并提高其压力应对能力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基层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研究内容,为减轻基层警察职业压力,促进基层警察身心健康,提高基层警察压力应对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为社会工作实务介入职业压力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有益参考。

王娜[3](2021)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义信小学小浩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越来越繁重,厌学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据2019年国内媒体报道,70%以上的低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在小学阶段,尤以3~4年级表现最为明显。据相关调查发现,2017年因厌学或学习困难辍学的中小学生占辍学学生的60%以上,约37%的未成年人因厌学离家出走。厌学对于人生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极具危害性,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也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小学生厌学的危害亟需关注与解决。具身认知理论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从做中学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改变对学习的刻板印象,帮助小学生缓解厌学情绪,改善厌学问题。本文以南昌市义信小学小浩为服务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专业方法对小浩厌学的基本情况及表现进行了解与分析。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得出引发服务对象小浩厌学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层面,学习兴趣较低,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知,注意力较低。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间关系不良,不恰当的情感交流及教养方式。学校层面,师生关系较为紧张。笔者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运用任务中心模式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提供服务。最终使服务对象的厌学情绪与行为得到改善,服务方案取得了预期效果。最后,笔者得出以具身认知视角介入小学生厌学问题具有优势性与有效性,具身认知理论与技巧在改善亲子、师生关系方面具有一定适用性,任务中心模式运用于小学生厌学问题具有优势性等结论,并从实务过程、社会工作伦理方面对服务过程进行反思。除此之外,笔者进一步提出在社会方面营造具身学习氛围、端正风气,学校方面积极改进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家庭方面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与沟通模式的相关对策,多措并举以期为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提供借鉴。

孙铭浚[4](2021)在《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由于近年来围绝经期失眠症及其伴随的情志病有上升趋势,并且在更年期综合征为最常见症状,对广大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找到对本病安全、有效、能广而普及和推广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针刺五脏俞“形神同调”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和KUPPERMAN评分,进一步认识“疾病-情志”可相互影响的关系,探索临床诊疗中针刺调神的重要性,为普及针灸“形神一体化”治疗提供探索性思路和参考。方法1试验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按照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病例共59例,其中脱落5例,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作为干预措施,参考第二版《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失眠”的取穴原则(选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五脏俞(肝俞、心俞、肺俞、脾俞、肺俞)。操作:所有主穴均为腧穴常规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操作时均为向脊柱斜刺,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脏器和神经,所有穴位均施以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频率为120次/分钟,辅以红外线照射,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4周,隔日一次。2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1)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全程评价4次,分别在0周、2周、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时各1次。(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更年期综合征量表(KEPPERMAN)全程评价3次,分别在0周、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时各1次。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病程、0周的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三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进行临床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总有效率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PSQI总分与各项目的比较组内比较:通过组内两两比较发现,三个疗程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4周和随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三个疗程和随访期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HAMA(焦虑)量表评分、HAMD(抑郁)量表评分、KUPPERMAN(更年期症状)量表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通过组内两两比较发现,治疗前后0周和4周的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1);比较4周和随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4周和随访期的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对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进行临床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总有效率90.3%,说明两组针刺治疗失眠症均有显着疗效,治疗组稍优于对照组。(2)两组针刺治疗分别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总体睡眠情况以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各方面均有改善且疗效相当,但“形神同调”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方法治疗起效更迅速、具有显着效果、良好的远期疗效。(3)两组针刺治疗分别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其伴随的焦虑、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各方面均起效迅速、且具有显着效果和良好的远期疗效。(4)“形神同调”治疗组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其伴随的焦虑、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各方面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更优的远期效果。

胡宗成[5](2021)在《小组工作在提升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业压力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及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学业压力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中学生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和方法。如何缓解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压力,学会科学应对学业压力,从而降低因学业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皖北地区S县Y中学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对中学生的学业抗压能力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源于任务发展压力、竞争压力和期望压力三个方面,任务发展压力和期望压力对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感受影响明显,且中学生的学业抗压能力普遍不足,具体表现在学业抗压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业抗压的方法存在问题、主动寻求帮助的积极性不高。而根据分析,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个人缺乏对学业压力的正确认识、缺乏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及个人社会支持网络不发达。基于此,本研究应用萨提亚冰山理论与理性情绪疗法,尝试提升中学生的学业抗压能力。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服务对象存在以下需求:1.提高学业抗压能力的需求。2.掌握学习方法技巧,缓解学业焦虑,提升学业成绩的需求。3.建立同辈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及理性情绪疗法对服务对象进行干预,结果发现:通过小组工作的开展,服务对象获得了一个释放不良情绪的平台和机会,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学业压力,提高了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如何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提高了服务对象对学业生活的适应性。同时也说明以萨提亚冰山理论和理性情绪疗法为指导的小组工作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业抗压能力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陈学敏,蔡淑兰[6](2020)在《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危害、成因及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幼儿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幼儿成长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表现及危害,探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不同主体联合防控、搭建支持系统、职业生涯全程监控的幼儿教师不良情绪防控对策,帮助幼儿教师预防和控制不良情绪,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赖东清[7](2020)在《理性情绪疗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情绪疏导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母亲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绪与恰当的行为,都直接影响着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与生活质量。但是,由于长期繁重的照料重担,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以及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异样眼光,智力障碍儿童母亲长期受焦虑、烦躁、沮丧、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困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参与式观察进行问题诊断和需求评估。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产生不良情绪原因是其非理性信念。随后分四个阶段制定了具体的服务计划,逐步实现疏导其不良情绪的目标。介入部分,着重介绍了个案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不良情绪的服务过程——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纠正、扭转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达到帮助服务对象缓解不良情绪的目标。本研究以吉安市青原区的一位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为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相关技巧找出其非理性信念,通过辩论、质疑的方式使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得到动摇、转变,利用理性作业巩固效果,逐步使服务对象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与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观察法、自我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来综合评估所取得的效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理性情绪疗法在疏导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不良情绪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疗法透过具体的情绪、事件与行为本身,着眼于人的非理性信念,将树立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作为长远目标。该疗法使服务对象应对生活的整体认知更为理性,日常情绪较为稳定,生活态度更为乐观,面对未来更加自信。(2)非理性信念是造成情绪困扰的原因,而非事件本身,所以个案工作者应当聚焦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的修正。同时笔者也总结了几条有关理性情绪疗法在介入该群体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后来研究者参考。

韩吉星[8](2020)在《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当前高中生忙于文化课学习,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面临的健康挑战十分严峻。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要作为学生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健康行为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三大体育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健康行为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大重点课题。本研究以济南市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及培养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部分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路径,力求为完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1.健康行为的概念、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环境适应的综合表现,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个体不可或缺,健康行为是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形成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健康意识等的全面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表现形式。2.对济南市高中学生从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存在许多问题:(1)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方面: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较少、锻炼前后忽视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意识不足;(2)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方面:对运动减肥的认识不足、运动损伤处理不规范、溺水急救能力差、不主动进行体检、终身体育意识缺失;(3)情绪调控方面:学生经常有不良情绪,对待比赛胜负态度不太能接受;(4)环境适应方面: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协作能力的提高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3.针对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提高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家校合作方面入手,提出了以下培养路径:(1)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开拓校外自主锻炼;(2)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3)优化师生关系,定期开展体育活动;(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5)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通过提出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

杨英[9](2020)在《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文中提出情绪是人们对经历事件及外部看法的一种内心情感体验,通过生理、表情、行为等不同反应模式表现出来。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以及对情绪的处理方式,影响着个体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遇事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遇到各种情绪问题,而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是各种情绪问题频发的重点人群。之所以关注到初中生的负面情绪问题,是因为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产生心理矛盾和负面情绪的频发阶段。近年来,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受到更多的关注,情绪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情绪问题将影响青春期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关注初中学生的负面情绪问题,基于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项目,从实际案例中发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调节的运用情况、专业化程度及在实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社会工作技巧和策略介入初中学生负面情绪管理的有效性及不足之处。本文从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是对X社工服务中心开展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进行介入过程和成效介绍,探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社工在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经验总结;第五部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针对社工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社会工作者自身、社工机构、政府等三方面主体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在本文最后对实务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认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负面情绪管理有其可行性、必要性及优势,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学生有效处理情绪问题,获得积极体验。但社会工作在实际介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境,要发挥好社会工作在中学生情绪管理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多方面主体共同努力。

李欣茹[10](2019)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问题的研究 ——基于L医院糖尿病患者的个案服务》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同时人们的患病率也与日俱增,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数量迅速膨胀,并日益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慢性病只能进行控制,无法治愈,长时间的抑制生活,极易使患者遭受不良情绪困扰,经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已经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专业医疗帮助,同样也需要人文关怀,这引起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一位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并分析案主的相关情况、不良情绪以及行为方面资料,并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对案主不良情绪进行前后测。在对案主不良情绪问题介入过程中,以情绪认知理论以及操作性制约为理论基础,发现案主自身存在的偏差认知是造成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在不良情绪以及偏差认知的基础上,使案主产生认知行为障碍,因此认知、情绪、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笔者为了帮助案主改正不正确认知、缓解不良情绪以及修正不良行为,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帮助案主摆脱困境。通过对本次服务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从理论上看,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问题的介入是有效的;2、从实务过程来看,家庭支持网络不仅在笔者为案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力量,同时也为案主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驱动力;3、从笔者自身来看,笔者自身存在很多缺陷,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对于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介入过程节奏把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不良情绪危害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良情绪危害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自悯训练小组干预研究 ——以江西省C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自悯
        2.1.2 焦虑
        2.1.3 自尊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行为疗法
        2.2.2 归因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焦虑研究
        2.3.2 自悯及其相关研究
3.大学生焦虑现状调查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测量工具
        3.1.4 数据处理
    3.2 大学生焦虑现状的研究结果
        3.2.1 大学生焦虑水平总体状况
        3.2.2 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3.2.3 大学生焦虑类型的差异性比较
    3.3 讨论与分析
        3.3.1 大学生焦虑水平的现状分析
        3.3.2 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3.3.3 大学生焦虑类型的差异性分析
4.自悯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
    4.1 小组的前期准备
        4.1.1 研究工具
        4.1.2 小组基本设置
    4.2 自悯训练方案的设计
        4.2.1 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4.2.2 干预研究设计与步骤
        4.2.3 访谈及分析
        4.2.4 目的与内容
    4.3 自悯训练干预的具体实施阶段
        4.3.1 小组初期——组员的相互认识
        4.3.2 小组中期——改变组员错误认知和归因以纾解焦虑情绪
        4.3.3 小组后期——远离焦虑与收获分享
    4.4 干预效果评估
        4.4.1 评估方法
        4.4.2 过程评估
        4.4.3 对组员表现的评估
        4.4.4 结果评估
        4.4.5 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价
    4.5 自悯训练干预小组结论
5.对策与建议
    5.1 个人层面
        5.1.1 正视焦虑,树立正确认知
        5.1.2 主动求助,学会自我调适
    5.2 学校层面
        5.2.1 开展相关课程,分类进行指导
        5.2.2 掌握健康动态,灵活开展咨询服务
        5.2.3 联合高校,发挥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作用
    5.3 社会层面
        5.3.1 完善就业政策,缓解就业焦虑
        5.3.2 加大财政支持,改善心理咨询环境
6.专业反思
    6.1 关于方案设计的反思
    6.2 干预实务过程的反思
        6.2.1 关于组员互动的反思
        6.2.2 关于社会工作者能力的反思
        6.2.3 关于小组环境的反思
    6.3 关于自悯训练干预方法的反思
7.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民警和辅警
        2.职业压力
        3.小组工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半结构式访谈法
        3.参与式观察法
    (五)创新点
一、通辽市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现状分析
    (一)H镇派出所基本情况
    (二)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的现状
        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2.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现状
    (三)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过大的影响
        1.生理方面的影响
        2.心理方面的影响
        3.工作效率的影响
        4.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通辽市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来源分析
    (一)个人方面
        1.个人素质的压力
        2.发展前景的压力
        3.身体状况的压力
    (二)家庭方面
        1.情感压力
        2.经济压力
    (三)工作方面
        1.工作的应激性
        2.工作的繁重性
    (四)社会方面
        1.社会舆论的压力
        2.社会形象的压力
三、小组工作介入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方案设计
    (一)小组工作介入背景
    (二)小组工作介入相关理论
        1.团体动力学理论
        2.认知行为理论
        3.增能理论
    (三)小组工作介入方案设计
        1.小组成员的选定
        2.需求评估
        3.小组目标
        4.小组特征
        5.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
四、小组工作对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介入过程
    (一)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1.第一次小组活动:压力倾诉
        2.第二次小组活动:发现优点
        3.第三次小组活动:情绪控制
        4.第四次小组活动:团队凝聚
        5.第五次小组活动:警察之魂
    (二)小组工作介入评估
        1.小组工作评估方法
        2.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
        3.对小组工作活动的评估
        4.对小组工作成效的评估
五、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建议和反思
    (一)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建议
        1.对小组工作介入的建议
        2.对社会工作者的建议
        3.对基层派出所警察的建议
    (二)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H 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访谈提纲
附录2 “舒缓压力,战胜压力”小组活动评估问卷

(3)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义信小学小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厌学
        2.1.2 小学生
        2.1.3 具身认知
        2.1.4 具身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具身认知理论
        2.2.2 生态系统理论
        2.2.3 优势视角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厌学小学生表现研究
        2.3.2 小学生厌学影响因素研究
        2.3.3 小学生厌学的危害
        2.3.4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2.3.5 社会工作介入厌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2.3.6 具身认知在学习方面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厌学小学生问题表现及成因
    3.1 个案概况
        3.1.1 个案来源
        3.1.2 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
    3.2 服务对象厌学表现
    3.3 服务对象厌学问题原因分析
        3.3.1 自身因素
        3.3.2 家庭因素
        3.3.3 学校因素
    3.4 服务对象厌学问题诊断及需求分析
        3.4.1 问题诊断
        3.4.2 需求分析
第4章 厌学小学生的个案介入研究
    4.1 个案服务目标与计划
        4.1.1 服务目标
        4.1.2 服务计划
        4.1.3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4.2 介入过程
        4.2.1 建立专业关系,改善家庭关系
        4.2.2 矫正错误认知,重塑自信心
        4.2.3 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4.2.4 链接资源,形成师生良性互动
        4.2.5 回顾历程,做好结案准备
    4.3 评估
        4.3.1 介入过程评估
        4.3.2 结果评估
    4.4 结案
        4.4.1 结案的原因
        4.4.2 服务对象的改变
        4.4.3 跟踪服务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5.2.1 实务过程的反思
        5.2.2 伦理困境的反思
    5.3 对策
        5.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3.2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5.3.3 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形神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1 《内经》中“形神理论”的认识
        2 “形神”关系在生理病理的意义
        3 “形神同调”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西医概况
        1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治疗
        1.1 古代医家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1.2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1.3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知
        1.4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辩证分型
        1.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2 围绝经期失眠的西医治疗
        2.1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2.2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其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方法
        2.7 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2.8 患者知情同意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两组PSQI及各项评分比较
        3.3 两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
        3.4 两组HAMD量表评分比较
        3.5 两组KUPPERMAN量表评分比较
        3.6 两组有效率比较
    讨论
        1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2 选取五脏俞的理论依据
        3 “形神同调”的临床意义探讨
        4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本病情志因素的探讨
        5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小组工作在提升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主要内容
        二、理论来源
        三、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前期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二、后期社会工作干预方法
第三章 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现状及抗压能力不足原因探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选取及资料收集
    第二节 中学生学业压力及抗压能力现状的资料分析
    第三节 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研究小结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服务方案设计与实务干预
    第一节 小组成员的招募与需求评估
        一、小组成员的招募
        二、小组成员的需求评估
    第二节 服务方案设计
        一、理念
        二、目标
        三、小组性质
        四、小组活动大纲
    第三节 小组工作活动的实施
        一、有缘初次来相逢,共话未来促成长
        二、倾听内心真实声音,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三、了解理性情绪疗法知识,学会自我科学分析
        四、战胜非理性信念,学会治疗技巧
        五、理性生活快乐多,多加练习烦恼少
        六、学业抗压第一步,必胜信心是首要
        七、抗压路上欢乐多,游戏疗法真奇妙
        八、学业抗压有法宝,相助支持是妙招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评估
        一、评估内容
        二、评估方法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调查问卷
    附件二 访谈提纲
    附件三 小组工作服务成效满意度评价问卷
致谢

(6)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危害、成因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表现及危害分析
    (一)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表现
    (二)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危害
        1.幼儿教师不良情绪引发幼儿的成长危机。
        2.幼儿教师不良情绪困扰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幼儿教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方面
    (二)幼儿方面
    (三)幼儿家长方面
    (四)幼儿园方面
三、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防控对策
    (一)不同主体联合防控
        1.自我防控。
        2.他人防控。
    (二)搭建支持系统
        1.环境支持。
        2.专业支持。
    (三)职业生涯全程监控
        1.职前培养期。
        2.工作招聘期。
        3.工作试用期。
        4.正式工作期。

(7)理性情绪疗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情绪疏导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2.研究展望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智力障碍儿童
        2.情绪疏导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创新
二、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不良情绪现状及分析
    (一)智力障碍儿童母亲的不良情绪现状
        (1)焦虑不安
        (2)沮丧失望
        (3)内疚自责
    (二)智力障碍儿童母亲的不良情绪分析
        (1)非理性信念较多
        (2)社会支持不够
        (3)身体条件变差
三、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情绪疏导实务过程
    (一)接案
        1.个案简介
        2.案例背景
        3.接案过程
    (二)预估
        1.问题分析
        2.需求评估
    (三)计划
        1.介入策略
        2.进度安排
    (四)介入
        1.准备阶段:感受其情绪
        2.诊断阶段:明确其症结
        3.领悟阶段:回归其理性
        4.巩固阶段:树立其信心
    (五)评估
    (六)结案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着)情况等
致谢

(8)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内容
        2.1.1 健康行为的概念
        2.1.2 健康行为的内容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4.1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现状
        4.1.1 体育锻炼参与现状
        4.1.2 体育锻炼准备及放松活动现状
        4.1.3 自定健身目标及效果现状
    4.2 高中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现状
        4.2.1 对健康及肥胖的基本认识现状
        4.2.2 运动损伤处理能力现状
        4.2.3 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现状
        4.2.4 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4.3 高中学生情绪调控现状
        4.3.1 不良情绪及处理现状
        4.3.2 控制比赛情绪现状
    4.4 高中学生环境适应现状
        4.4.1 恶劣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现状
        4.4.2 体育活动中的协同合作现状
    4.5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5.1 存在的问题
        4.5.2 成因分析
第五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
    5.1 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培养方面
        5.1.1 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
        5.1.2 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5.1.3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
        5.1.4 开拓校外自主锻炼
    5.2 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方面
        5.2.1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5.2.2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5.2.3 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
    5.3 情绪调控培养方面
        5.3.1 优化师生关系,发挥情绪主动调控作用
        5.3.2 定期开展体育活动
    5.4 环境适应培养方面
    5.5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情绪管理研究
        (二)学生负面情绪研究
        (三)社会工作介入学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负面情绪
        (二)情绪管理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现状
    一、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类型
        (一)易怒
        (二)抑郁
        (三)自卑
        (四)焦虑
    二、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三)学校教育因素
        (四)同辈交往因素
第二章 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一)缓解初中生负面情绪问题
        (二)弥补家庭及学校教育不足
        (三)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二、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三、个案工作介入
        (一)接案
        (二)预估
        (三)计划
        (四)介入
        (五)评估
    四、小组工作介入
        (一)小组基本情况
        (二)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三)小组工作评估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专业关系难度较大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
        (三)介入形式较为单一
        (四)介入效果有待提高
    二、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对社会工作认知度较低
        (二)活动内容吸引力不高
        (三)链接外部资源能力较弱
        (四)社会工作者专业度不足
第四章 对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工作者层面
        (一)提高介入能力
        (二)争取社会支持
        (三)增强跟进服务
    二、社会工作机构层面
        (一)加强对社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二)增强与学校的社工项目合作
        (三)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三、政府层面
        (一)提高社会工作在居民中的认知度
        (二)加大对社会工作机构资金支持
        (三)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问题的研究 ——基于L医院糖尿病患者的个案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思路
3 介入慢性病患者情绪管理问题的初步探索
    3.1 个案选取与案主概况
    3.2 问题分析与需求评估
    3.3 服务目标及方案制定
4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情绪管理问题的服务
    4.1 改正偏差认知
    4.2 对不良情绪进行管理
    4.3 改正不良行为
    4.4 小结和反思
5 慢性病患者情绪管理问题的评估结案
    5.1 回顾整个活动
    5.2 综合评估
    5.3 结案
6 结论与讨论
    6.1 基本结论
    6.2 进一步讨论
    6.3 不足与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四、不良情绪危害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自悯训练小组干预研究 ——以江西省C大学为例[D]. 李秋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D]. 王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义信小学小浩为例[D]. 王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4]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 孙铭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小组工作在提升中学生学业抗压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 胡宗成. 兰州大学, 2021(12)
  • [6]幼儿教师不良情绪的危害、成因及防控对策[J]. 陈学敏,蔡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4)
  • [7]理性情绪疗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情绪疏导中的运用研究[D]. 赖东清. 井冈山大学, 2020(02)
  • [8]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D]. 韩吉星. 济南大学, 2020(01)
  • [9]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D]. 杨英. 安徽大学, 2020(08)
  • [10]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问题的研究 ——基于L医院糖尿病患者的个案服务[D]. 李欣茹.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坏心情危害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