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先锋——星团农业科技推广站

农业科技推广先锋——星团农业科技推广站

一、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论文文献综述)

韩枫[1](2019)在《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福建省南平市,而后经过国家科技部的总结及推广,目前已成为全国各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构建了新的科技服务模式,加速了农村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总体活力不够、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定位不清和管理不善等制约着它的良性发展。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内三种先进、典型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模式包括南平模式、宁夏模式、浙江模式,还有国外发达农业国家美国、日本、荷兰农技推广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国家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吸取符合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情况的优点,提炼出符合广西自身实际情况的良性建议。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原理,既要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自身队伍建设,同时又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确和完善有偿服务机制,进一步清晰强化农村科技特派员本身的定位和认识,改善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障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健康发展,为广西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银永安,宋晓玲,李兰海,王永强,陈伊锋[2](2019)在《完善重大生态农业工程,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体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刍议》文中研究说明"十二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之期,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十三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农业大发展大提升大作为的重要机遇期,要达到2018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排头兵的总目标,就必须要认清发展形势,不断改革创新,重点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信息化优化工程、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若干项重大农业工程。

陈天虹[3](2019)在《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和农村生产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武义县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概念为出发点,运用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了农业创新扩散理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传播学理论,对该县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汲取国内外先进推广经验,找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水平。武义县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行政性推广机构,以涉农技术企业为主的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多层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的利用,已经推广经费的合理使用上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发现:推广机制不畅;推广费用不足;推广能力不足;推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深刻阻碍着武义县的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效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针对浙江省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建立起相匹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解决办法在于:在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坚持专家参与原则的指导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供精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刘晓永[4](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曾天浩[5](2018)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及推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依托新疆本地农业资源,近几年,兵团在农业机械自动化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相继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兵团取得的成绩既与新疆的自然资源禀赋有关,也与兵团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有关。我国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建立了农业部领导下的全国农机推广体系。兵团农机推广部门作为全国农机推广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兵团内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工作。为了解兵团农机推广的思路和策略,本文从调查兵团农机推广成就和兵团农机推广模式入手,以分析兵团农机推广的现状和农机推广模式下的农机推广效果,并深入分析兵团农机推广模式中不足,了解其问题所在,从而为兵团农机推广提出改善建议。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从国内外资料来看,国外农机机械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农机投入产出定量化分析阶段,研究部门通过科学化的定量分析,为农户采购农机提供指导。研究第二部分时理论综述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包括边际报酬理论和生态容量理论。研究第三部分调查了兵团近年来的农机化发展现状,包括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在此基础上,研究第四部分分析了兵团农机推广模式现状。包括兵团农机推广组织体系、兵团农机推广理念和农机推广策略。农机经营主体即使农机推广的对象,又是农机推广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与农机推广效果密切相关,研究在此部分也分析了兵团农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研究第五部分分析了兵团农机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农机推广部门推广理念、推广策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农机经营主体经营模式中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最后根据兵团农机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些对策可以作为当前兵团农机推广部门工作的参考意见。

苏毅[6](2017)在《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研究》文中提出陕西农业推广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与推广工作,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事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建国六十余年来,陕西农业推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诸如推广体制不顺、基层推广人员不足、学历不高、农民文化素质低、推广经费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系列问题,影响着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史为鉴,镜像历史,指导现实。对1949年以来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程进行梳理,开展推广史研究,展现发展脉络、总结智慧经验、探求方法规律,借鉴指导推广中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本文在挖掘和总结学界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及结合访谈调查的方法,对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进行了研究。1949—1957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起始期。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对农业推广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加快了陕西各级农技推广站的建设,伴随着陕西合作化的开展、农场的建设,陕西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推广体系;采取了群众性选种推广、丰产竞赛及技术良种推广和典型示范等推广形式,加快了技术良种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推广,陕西紧密结合实际,构建推广体系并通过一些方式开展推广,推广工作取得较快发展。1958—1978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曲折波动期。合作化的完成,社会整体极“左”的环境,诱发了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运动,这些“运动”对陕西农业推广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冲击,一度造成机构撤销、人员下放、体系瘫痪,全省四级农科网的建立使得推广得到有限恢复;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得陕西农业推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运动式”推广、“五风”下推广、文革中农民自身以及利用“农科网”开展推广成为了推广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的推广,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广了些许技术良种,然而对陕西农业推广事业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教训十分深刻。这一时期,受各种“运动”影响,陕西农业推广体系遭到破坏,推广处于历史的低谷期。1978—2000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期。文革的结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体制环境,陕西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涵盖种植、畜牧、农机、水产等七大领域的陕西农业推广体系;家庭联产的实行和农村商品化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技术需求更加迫切而又多样,围绕需求,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项目实施等方式开展推广,加快了一大批技术良种的推广,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这一时期,陕西农业推广机构和体系有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推广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和广覆盖。2001年至今,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多元化发展期。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和农业发展的新环境,使得农业推广面临着新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将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纳入推广之中,推动了多元化推广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依托各类推广主体,建成了运行方式各异、机制灵活的各类推广模式,满足了不同技术需求者,加快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时期,陕西农业推广的主体更加多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推广模式更加多样,适应了技术需求,也加速了技术应用,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发展最快的时期。陕西现代农业推广历经六十余年,完成了由计划向市场、由粮食向农业各产业领域、由产量向效益的转变;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推广了大量技术良种,加快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政府+市场”“公益+有偿”的推广方式,加强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健全和完善农业推广政策,是陕西农业推广给予我们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对陕西农业推广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记述,这也是历史的启示。

黄燕[7](2014)在《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当中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长远发展都离不开科技作为支撑。要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当中,又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兵团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兵团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农业科技服务为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职工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职工收入,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兵团特殊的体制和有利的自然环境,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近年来农业科技服务也凸显了一系列不完善的问题,如仍然存在体制不顺、队伍不稳、保障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出发,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现状;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法,从农业科技服务供需角度分析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选择行为;再结合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和调查结果,总结提炼出兵团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健全农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增加经费投入、实现供需均衡、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二,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各服务主体发展仍不平衡。第三,从兵团现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出发,应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黄玉玺,祝宏辉[8](2014)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农业科技服务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着科技人才紧缺、人才质量亟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失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科研体制有待改革、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该文总结了这些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增强项目支持力度、创新科研体制、加强基础平台建设。

苏荟[9](2013)在《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干旱缺水,农业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农业主要依靠水利灌溉,水是新疆干旱区最稀缺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节水势在必行,新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6%,新疆节水关键在于农业。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在稀缺水资源诱导下大面积选择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已成为了国内及世界最大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本文针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不仅揭示和阐释了新疆成功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内在动因、选择方式、行为表现和选择绩效,而且可以为其它地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针对新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采用计量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调查分析的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利用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国家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等,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并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政府、企业、科研部门、农业基层组织和合作组织及农户作为技术选择的一个整体,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的视角运用理论和案例方法实证分析了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行为、运行机制以及选择方式和路径,并利用计量和模型的方法评价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思路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水资源稀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新疆成为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示范区,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过程和绩效值得探讨。此外,本章还陈述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第二章概述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理论分析框架,界定了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概述了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公共品理论等理论,提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作了界定。第三章阐述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农业技术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影响;概述了世界和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重点概述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作好了铺垫。第四章对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作了分析,利用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进行分析,以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为例建立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得出,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是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制度环境对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具有影响。本章又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新疆兵团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优势,兵团特殊体制下的土地经营制度、农业生产制度、农业技术保障制度等对兵团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选择有很大影响。第五章对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供给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以案例方式对各主体行为作了深入剖析。本章分析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供给主体的行为反应,通过政府、企业、公共科研部门、基层农业组织的案例分析和验证了各主体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政府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八师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案例分析了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通过分析得出,政府是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核心,是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有效推动者。其次,分析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新疆天业集团为案例,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产品供给企业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指出企业是参与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关键主体。再次,分析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兵团组织所属科研部门联合攻关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案例分析了公共科研部门的行为表现,公共科研部门是新疆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承担者,是节水灌溉技术供给的重要主体。此外,分析基层农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玛纳斯县塔西河村和八师121团19连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农业组织行对节水技术选择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体制下的基层组织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采用方式和手段不同,因“制”和“地”而宜采用强制性、诱致性和合作组织参与等技术选择方式可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最后,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主体参与的选择行为进行了评析。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多主体参与下的动态反应,并形成了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机制,政府的强制性和诱致性技术选择及合作组织多方参与式选择等多种方式的运行和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种技术推广方式的作用下,农户基于自身利益和理性会主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多主体参与下多种方式的有效配合下,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可以应对市场失灵、降低交易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弥补组织缺失等。第六章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需求主体——农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以问卷方式得到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农户选择或没有选择滴灌技术的原因以及选择的意愿、方式和绩效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农户选择滴灌技术主要是由政府强制性技术推广方式决定的,诱致性技术选择也发挥重要作用,由最初的强制性选择到自愿选择,政府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农户选择滴灌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其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受其个人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节水技术特征和政府组织动员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第七章评价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本章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制度下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首先,描述分析了新疆兵团与新疆地方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其次,通过对资源禀赋相似区域下制度环境不同的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用计量和模型的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它们的选择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改进和完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能力和绩效,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有重要意义。第八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得出,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致性选择,是政府、企业、公共科研部门、基层农业组织、合作组织和农户等多主体参与行为下的共同反应的结果;制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有重要影响,基于新疆兵团特殊体制和土地经营制度等影响,新疆兵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比新疆地方有明显优势。基于以上研究和结论,针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提出了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稀缺对节水行为的诱导作用;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主体的选择能力,加强政府节水主导职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科研部门服务作用,加大基层部门组织能力,发挥合作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能;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宏观制度环境,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方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曹春艳[10](2012)在《发挥农业开发优势 促进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兵团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文章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条件,提出应发挥农发项目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研究现状
    1.3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分析
    2.1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历史
    2.2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
        2.2.1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机制
        2.2.2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模式
    2.3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2.4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典型案例分析
        2.4.1 以2018年南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情况为例
        2.4.2 以梧州市苍梧县“太平模式”,藤县“凤凰坪”模式为例
        2.4.3 以陆川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情况为例
        2.4.4 以李萍农村科技特派员为例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
    3.1 国内的三个科技特派员制度模式对广西有何借鉴意义
        3.1.1 南平模式对广西的借鉴意义
        3.1.2 宁夏模式对广西的借鉴意义
        3.1.3 浙江模式对广西的借鉴意义
    3.2 国外发达国家对广西发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参考与学习
第四章 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
        4.1.1 严格把控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准入机制
        4.1.2 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4.1.3 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教育和培训
        4.1.4 提高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福利和待遇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是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长远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4.2.1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4.2.2 落实并逐年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
        4.2.3 加大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倾斜,实现税收减免
        4.2.4 加大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宣传力度
        4.2.5 加大金融系统扶持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资金比例
    4.3 有偿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4.4 农村科技特派员本身定位和认识需要进一步清晰强化
        4.4.1 明确农村科技特派员定位,制定实施相关的法规
        4.4.2 对于农村科技特派员自身来说,要不断加强责任感
    4.5 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4.5.1 继续推进技术创新
        4.5.2 改革生产方式
        4.5.3 做好标准化工作
        4.5.4 继续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4.5.5 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完善重大生态农业工程,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体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十二五”兵团农业取得的成就
    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1.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着提升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1.5 农业现代化基础更加牢固
2 建设兵团新型现代化农业目标要求
    2.1 全面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2.2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3 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2.4 全面提升农业结构质量效益水平
    2.5 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6 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 新型现代化农业需要重大工程保障
    3.1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3.2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3.3 农业信息化优化工程
    3.4 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4 结论与讨论

(3)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科技推广
        2.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2.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
        2.2.3 传播学理论
3 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
    3.1 推广机构类型
        3.1.1 行政性推广机构
        3.1.2 以涉农技术企业为主的推广机构
        3.1.3 农业科研院校
        3.1.4 农业专业合作社
    3.2 推广队伍构成
        3.2.1 年龄构成
        3.2.2 学历构成
        3.2.3 职称构成
    3.3 农业科技信息化状况
        3.3.1 农业科技信息化的成效
        3.3.2 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内容
        3.3.3 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平台
    3.4 推广经费投入状况
4 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推广机制不畅
        4.1.2 推广经费不足
        4.1.3 推广能力不足
        4.1.4 推广针对性不强
    4.2 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推广机制比较僵化
        4.2.2 企业推广资金匮乏
        4.2.3 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4.2.4 农户需求分析错位
5 完善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对策
    5.1 总体目标
        5.1.1 主导架构
        5.1.2 目标架构
    5.2 基本原则
        5.2.1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5.2.2 坚持全面控制原则
        5.2.3 坚持专家参与原则
    5.3 完善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措施
        5.3.1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5.3.2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
        5.3.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5.3.4 提供精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及推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机械化
    2.2 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
    2.3 规模化效益
    2.4 边际报酬理论
    2.5 生态容量理论
第三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现状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
    3.2 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2.1 种植业
        3.2.2 畜牧业
        3.2.3 林果业
第四章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现状
    4.1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体系及其推广理念
        4.1.1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进组织体系
        4.1.2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理念
    4.2 兵团农机推广的具体策略
        4.2.1 以补贴促推广
        4.2.2 以示范促推广
        4.2.3 加强与农机经营主体合作
    4.3 兵团农业机械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
        4.3.1 兵团农机经营主体的组成
        4.3.2 农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
    5.1 推广理念的问题
        5.1.1 缺乏协调、共享理念
        5.1.2 缺乏创新、开放理念
        5.1.3 缺乏绿色理念
    5.2 推广策略的问题
        5.2.1 依赖补贴、忽略农户自主性
        5.2.2 偏重种植业,忽视林果业和畜牧业
        5.2.3 偏重绩效、忽视农户利益
    5.3 农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问题
        5.3.1 无序竞争
        5.3.2 缺乏团队管理和设备维护机制
        5.3.3 缺乏发展战略
        5.3.4 缺乏合作机制
第六章 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对策建议
    6.1 革新推进理念
    6.2 革新推广策略
    6.3 促进农机经营主体的做大做强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理论依据
        1.2.1 历史长时段理论
        1.2.2 制度变迁理论
        1.2.3 公共产品理论
        1.2.4 动机理论
        1.2.5 创新扩散(传播)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农业推广的研究
        1.3.2 农业推广史及农业史的国内研究
        1.3.3 农业推广史及农业史的国外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1949年之前的陕西农业推广
    2.1 古代陕西农业推广
        2.1.1 先秦时期
        2.1.2 汉唐时期
        2.1.3 唐代以后
    2.2 近代农业推广
        2.2.1 清末时期的陕西农业推广
        2.2.2 民国时期的陕西农业推广
    2.3 建国前后陕西农业基本情况
第三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起始期(1949-1957)
    3.1 陕西农业的恢复与合作化的开展
        3.1.1 陕西农业的三年恢复
        3.1.2“一五”计划的实施及陕西农业发展
        3.1.3 陕西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3.2 农业推广的社会需求与任务
    3.3 推广机构与推广体系的初步构建
        3.3.1 推广机构的建立
        3.3.2 推广体系的初步构建
    3.4 建国初期推广的主要形式
        3.4.1 群众性选种运动及推广
        3.4.2 丰产竞赛及技术良种推广
        3.4.3 典型示范
        3.4.4 推广机构的技术推广
    3.5 推广成效及其评价
        3.5.1 推广成效
        3.5.2 评价
第四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曲折波动期(1958-1978)
    4.1 农业生产建设的社会氛围与政治环境
        4.1.1 陕西农业生产的社会氛围
        4.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背景及发展情况
        4.1.3 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与确立
        4.1.4 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及对陕西农业的影响
    4.2 农业推广的政治属性与特征
    4.3 曲折发展中的推广体系
        4.3.1 推广机构的撤销与恢复
        4.3.2 推广体系的发展
    4.4 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4.1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初期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4.2 短暂恢复期推广的形式
        4.4.3“文革”冲击下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5 推广的正面效应与存在问题
        4.5.1 推广的正面效应
        4.5.2 问题及教训
第五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期(1978-2000)
    5.1 农业发展的经济体制环境
        5.1.1“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变
        5.1.2 陕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与实行
        5.1.3 人民公社的解体
        5.1.4 市场体制的探索与建立
    5.2 推广对象的变化与新需求
    5.3 推广体系的恢复与新发展
        5.3.1 推广机构的恢复及其体制改革
        5.3.2 推广体系的构建
    5.4 推广的方式
        5.4.1“两户一体”的示范推广
        5.4.2 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推广
        5.4.3 技术承包
        5.4.4 技术咨询
        5.4.5 项目实施
        5.4.6 展会带动
        5.4.7 基地示范
    5.5 推广成效及其评价
        5.5.1 推广成效
        5.5.2 评价
第六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01 至今)
    6.1 农业的市场化需求与发展环境
        6.1.1 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6.1.2 城乡社会关系的变演
        6.1.3 土地二权向土地三权的转变
        6.1.4 现代化的消费需求对农业的影响
    6.2 推广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6.3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构建
        6.3.1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构建
        6.3.2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主要特征
    6.4 多元化推广模式
        6.4.1 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2 院校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3 科研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4 企业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5 自助合作型推广的主要模式
    6.5 农业推广的成效及其评价
        6.5.1 推广成效
        6.5.2 评价
第七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史审视
    7.1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史脉络与特征
        7.1.1 农业推广完成由计划向市场的方向转变
        7.1.2 农业推广伴随着土地权制变革和深刻影响
        7.1.3 由以粮为纲,实现了向粮果畜蔬茶等领域的推进和发展
        7.1.4 由“要数量、要吃饱”向品质和效益优先的方向迈进
    7.2 推广的总体成效
        7.2.1 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7.2.2 推广了大量技术良种、农机(具)设备及种养方法
        7.2.3 加快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7.2.4 增加了农民收入
        7.2.5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7.2.6 改变了农民传统固有的生产生活习惯
    7.3 推广中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7.3.1 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是推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3.2 稳定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推广的重要保障
        7.3.3“政府+市场”“公益+有偿”是市场条件下,开展推广的重要方式
        7.3.4 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是推广事业持续推进的重要基础
        7.3.5 健全完善的推广政策,是推广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
    7.4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未来发展趋势
        7.4.1 信息化
        7.4.2 市场化
        7.4.3 规模化
        7.4.4 多样化
        7.4.5 品质化
        7.4.6 智能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业现代化
        2.1.2 农业科技服务
        2.1.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现代化理论
        2.2.2 科技扶贫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
        2.2.5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关系
        2.3.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2.3.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2.3.3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三章 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3.1 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
    3.2 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3.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2.2 科研院所
        3.2.3 农业龙头企业
        3.2.4 农民专业合作社
        3.2.5 农业科技园区
    3.3 兵团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
    3.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 兵团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八师为例
    4.1 八师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情况
    4.2 八师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4.2.1 调查对象的选定
        4.2.2 调查项目及问卷设计
        4.2.3 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4.2.4 实证分析结论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兵团农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5.1 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发展不平衡
    5.2 人员配置不均衡,整体素质偏低
    5.3 农业科技服务供需不平衡
    5.4 农技服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5.5 农业科技信息化、市场化服务能力较弱
第六章 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和经验借鉴
    6.1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
        6.1.1 美国“三位一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2 日本双轮驱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3 荷兰综合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4 以色列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5 印度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6 韩国政府和民间合作组织并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1.7 泰国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2 国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
    6.3 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验借鉴
        6.3.1 农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3.2 重视农业教育,大力发展大学农业
        6.3.3 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实现农技服务主体多元化
        6.3.4 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强劲的财政支持
        6.3.5 加强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三者间的联系
第七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完善兵团农技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7.1 积极引导多元化服务主体均衡发展
    7.2 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7.3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的结合
    7.4 增加农技服务财政投入,确保运作顺畅
    7.5 搭建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运作效率
    7.6 大力推广“产学研”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兵团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1 GDP总量不足,人均收入较低
    1.2 城镇建设滞后,贫困面貌仍未改
    1.3 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2 兵团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2.1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2 农业科技项目与经费投入
    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 兵团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
    3.1 农业科技人才紧缺,人才质量亟待提高
    3.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失衡
    3.3 农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3.4 农业科研体制有待改革,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滞后
4 兵团南疆地区科技服务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4.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
    4.3 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增强科技项目支持力度
    4.4创新南疆农业科研体制,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9)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技术选择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集体行动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的界定
        2.3.2 基本假设
        2.3.3 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1 现代农业、农业技术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3.1.1 现代农业、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2 我国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与节水灌溉技术
    3.2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2.1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
        3.2.2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特征和趋势
    3.3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3.1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3.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前景
    3.4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4.1 新疆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4.2 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第四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及制度影响分析
    4.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致性选择分析
        4.1.1 要素稀缺对新疆兵团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分析
        4.1.2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素稀缺诱致性选择的实证分析
    4.2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选择分析
        4.2.1 市场需求对新疆兵团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分析
        4.2.2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市场需求诱致性选择的实证分析
    4.3 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影响分析
        4.3.1 兵团特殊体制和农业生产制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优势
        4.3.2 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安排
        4.3.3 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非正式制度影响
第五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供给主体行为分析
    5.1 政府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1.1 政府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动因
        5.1.2 国家(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强制性选择
        5.1.3 国家(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诱致性选择分析
        5.1.4 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安排
        5.1.5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一:政府行为的案例分析
    5.2 企业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2.1 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
        5.2.2 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特征
        5.2.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二:企业行为的案例分析
    5.3 科研部门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3.1 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
        5.3.2 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特征
        5.3.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三:公共科研部门行为的案例分析
    5.4 基层农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4.1 基层农业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5.4.2 合作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5.4.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四:基层农业组织行为的案例分析
    5.5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主体参与选择行为评析
        5.5.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多主体参与下的动态反应
        5.5.2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动态反应的运行机制
        5.5.3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动态反应行为评价
第六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需求主体—农户行为分析
    6.1 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利益取向和行动反应
        6.1.1 农户行为理论和农户技术选择行为
        6.1.2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利益取向
        6.1.3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动反应
    6.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农户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6.2.1 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原因的描述性分析
        6.2.2 农户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意愿和方式的描述性分析
        6.2.3 农户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分析
    6.3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3.1 研究假设
        6.3.2 模型选择、数据描述和计量分析
        6.3.3 结论和启示
第七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分析
    7.1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1.1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1.2 新疆地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2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计量和模型分析
        7.2.1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计量分析
        7.2.2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分析
    7.3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分析简评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致性选择
        8.1.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多主体参与的选择行为
        8.1.3 制度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具有明显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稀缺对节水行为的诱导作用
        8.2.2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
        8.2.3 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主体的选择能力
        8.2.4 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10)发挥农业开发优势 促进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团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进行程中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 农业资源丰富, 为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模式, 为兵团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管理优势
    (三) 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
    (四) 良种良法良技的推广应用, 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三、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动力,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增添活力
    (三) 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突破口,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
    (四)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为发展农业化现代提供制度保障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 韩枫. 广西大学, 2019(01)
  • [2]完善重大生态农业工程,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体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刍议[J]. 银永安,宋晓玲,李兰海,王永强,陈伊锋. 作物研究, 2019(01)
  • [3]武义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D]. 陈天虹.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4]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及推广模式研究[D]. 曾天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6]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研究[D]. 苏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4)
  • [7]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问题研究[D]. 黄燕.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8]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问题与对策[J]. 黄玉玺,祝宏辉. 北方园艺, 2014(04)
  • [9]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 苏荟. 石河子大学, 2013(01)
  • [10]发挥农业开发优势 促进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J]. 曹春艳. 新疆农垦经济, 2012(09)

标签:;  ;  ;  ;  ;  

农业科技推广先锋——星团农业科技推广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