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紫花苜蓿设施栽培技术

蔬菜紫花苜蓿设施栽培技术

一、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代重阳,孙继鑫,王聪[1](2019)在《不同耐盐性菜用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匹配性研究》文中提出为筛选与不同耐盐性菜用大豆结瘤固氮能力较强的大豆根瘤菌,以蛭石作基质,采用人工气候箱栽培,选用10株大豆根瘤菌(NGR234、HH103、B16、N18、USDA110、USDA122、CB1809、ACCC15067、AS1.826、AS1.909)及菜用大豆耐盐品种绿领八号、盐敏感品种日本青为试验材料进行共生匹配性研究。结果显示:绿领八号-USDA122组合的地上部生物量与接种USDA110的差异不显着,根瘤鲜重与接种N18、USDA110及AS1.826的差异不显着,植株全氮量与接种HH103的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其他组合。日本青-HH103组合的根瘤数、根瘤鲜重、根瘤固氮酶活性及植株全氮量均显着高于其余组合,但其地上部生物量与接种USDA110的差异不显着。为更准确地评价各菌种与两菜用大豆品种的结瘤固氮能力,本研究采用了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各菌种与绿领八号共生固氮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USDA122>AS1.826>HH103、USDA110>N18>AS1.909>ACCC15067、NGR234>B16、CB1809,与日本青共生固氮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HH103>USDA110>N18>USDA122、NGR234>AS1.909>B16>ACCC15067、AS1.8>CB1809。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耐盐品种绿领八号与USDA122的结瘤固氮能力较强,盐敏感品种日本青与HH103的结瘤固氮能力较强,综合评价方法可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匹配性研究提供参考。

苏上,倪建伟,许可,耿涌杭,王伟,许新桥[2](2017)在《香椿成熟复叶饲用价值分析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我国南、北方种植的香椿成熟复叶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香椿成熟复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开发潜力,为推动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香椿成熟复叶的粗蛋白、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并通过生物量评估及肉羊饲喂实验,分析评价了我国香椿的饲用开发价值及发展潜力。[结果]香椿成熟复叶具有高蛋白(16.25%17.78%)低脂肪(3.10%5.45%)的特点,且含17种氨基酸,动物必需氨基酸占比33.12%34.60%,同时富含钾、钙、磷、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香椿成熟复叶的营养价值高于常规谷物等粮食饲料,与优质苜蓿相近,且肉羊喜食香椿成熟复叶,无腹泻、抽搐等不良现象。[结论]香椿成熟复叶饲用价值较高,属高蛋白低脂型饲料原料,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是饲用/菜饲两用型香椿的适宜发展区。

任海龙[3](2017)在《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连锁图谱构建》文中指出苜蓿属(Medicago)大约有87个种,包括了最重要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在畜牧业生产和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属豆科苜猜属一年生苜蓿,由于低光周期敏感性和春化性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金花菜除能固定大气中的N2,生产出高质量的牧草外,还具有土壤修复、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牧草、饲料、绿肥、草地农业系统、冬季覆盖作物和救荒牧草等领域。除此之外,金花菜还有很多优良的农艺性状:如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持久性、良好的冬季生长能力和耐放牧等,可用于过度放牧或焚烧后退化草场的恢复,被认为是苜蓿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金花菜作为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政府的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花菜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增加,加工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多用途豆科牧草。相比快速发展的产业化进程,金花菜的遗传育种工作明显滞后,生产上仍以地方乡土品种为主,缺乏品质优良的高产品种,生产中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开展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图谱构建无论是对金花菜的品种选育,还是对其他一年生苜蓿,乃至在多年生紫花苜蓿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不同来源的5份金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种子硬实是限制金花菜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来源金花菜种子的硬实度差异较大,破除种皮可明显提高金花菜的萌发率;金花菜种子在20℃时萌发率最高,40℃时不能萌发,25℃时幼芽生长最快。(2)不同来源的金花菜在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和刈割产量上普遍存在差异。金花菜草产量与第二次刈割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不同刈割茬次间存在补偿作用。金花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对草产量的影响以第二次刈割产量最大,其后依次为株高、第三次刈割产量、第一次刈割产量、分枝数、叶长、叶宽、第四次刈割产量和根长。(3)金花菜在叶长、叶宽、株高、分枝数、茎粗、茎叶比、鲜重、干重、鲜干比等性状中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株高和分枝数的变异最大,可作为区分不同金花菜材料的重要形态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和株高呈极显着显着正相关;分枝数、茎粗和茎叶比呈极显着正相关;鲜重和干重呈极显着正相关;茎粗与鲜重和干重呈着正相关。该结果对金花菜基于表型性状的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包括23.68 Mb个读长的6.26 Gb的数据量,87,207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其中25,616个SLAF标签为多态性标签,平均测序深度为11.37×。在25,616个多态性SLAF标签中,共获得SNP标记 52,237 个。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菜的核酸多样性(θω = 0.0045 and π = 0.0043)水平与蒺藜苜蓿相当。通过全基因组SNP标记可以把10份不同来源的金花菜材料分成野生型、栽培型和中间型3个类群,这种划分与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相一致,但与地理来源不相关。野生型可能是栽培型的祖先种,并且具有较高的核酸多样性,栽培型和野生型类群遗传分化明显,群体间基因交流很少。本研究开发了大量的SNP标记,这些全基因组SNP标记将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金花菜的遗传驯化历史及种群间的关系提供帮助。(5)以金花菜材料“海安”为父本,“温岭”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构建了一个由124个单株组成的F2代作图群体。测序共得到85.18 Gb原始数据,包括了 453.95 M的长度在100 bp左右双端读长数据。通过信息分析,共得到261,501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23,221,多态率为8.88%,亲本平均测序深度为32.39×;子代平均测序深度8.27×。在23,221个多态性SLAF标签中,有17,345个标签成功通过基因型编码,占74.70%。通过筛选去除质量低、缺少亲本信息、严重偏分离和其他不适合构建图谱的标记,最终共有2,408个SLAF标记连锁到图谱上。最终构建了含有7个连锁群,总图距839.01 cM,平均图距0.35 cM的高密度金花菜遗传连锁图谱。遗传图谱的标记总数为2,408个。最大的连锁群LG6,有324个标记,覆盖195.28cM,相邻标记间最大距离为0.60 cM;LG1是最密的连锁群,包括760个标记,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19 cM;最小的连锁群是LG4,含有162个标记,长度65.68 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35 cM。本研究构建了金花菜首张遗传连锁图谱,这张高密度遗传图谱将为金花菜重要性状的QTL定位、比较谱图的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同时,本研究共定位了与金花菜产量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的9个QTLs,分别位于LG1、LG3和LG6上,包括控制叶长的2个QTLs、控制叶宽的1个QTL、控制分枝数的1个QTL、控制株高的1个QTL、控制初花期天数的1个QTL、控制单株干重的1个QTL和控制单株荚重的2个QTLs。

瞿廷广[4](2010)在《适度恢复绿肥生产 大力发展秧草产业》文中认为绿肥是传统的有机肥源,根系固氮、茎叶还田,对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绿肥种植以奖代补项目的推动下,把绿肥种植作为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肥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抓手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绿肥种植面积的稳步恢复,带动了绿肥———特色秧草产业的迅猛发展。

马凤江,杜桂娟,杨姝[5](2010)在《北方菜用型苜蓿筛选研究初报》文中研究说明以10个抗寒、耐旱、抗病虫害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试验,重点对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适口性、再生性、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牧801和公农1号2个品种,食用价值高、生产性能好,是适合北方种植的菜用型苜蓿品种。

王红波[6](2008)在《覆膜菜用大豆生育规律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新鲜豆1号为材料,在大田灌溉条件下,研究了在覆膜条件下,氮肥、密度及化控对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氮磷钾吸收分配以及地下部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地膜覆盖栽培促进菜用大豆根系早生快发,增加根干重,且根系分布浅,覆膜菜用大豆植株性状、干物重、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等均明显高于露地,但露地栽培菜豆的蛋白质含量却高于覆膜菜豆。覆膜比露地提前4天采摘鲜荚,产量增加1544.97kg/hm2,增产11.82%。2.施氮能明显促进覆膜菜用大豆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大豆植株养分吸收速率,并促进养分向荚粒中分配,使植株的干物质以及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鲜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以花期施氮量为90kg/hm2时,菜豆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高,鲜荚产量为17002.10kg/hm2,每生产100kg鲜荚所需N、P2O5、K2O分别为2.05kg、0.62kg、1.97kg。3.覆膜栽培密度以13.5万株/hm2,鼓粒期后叶面积指数适中、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快,最终积累量大,向籽粒中分配率较高,鲜荚产量最高(15185.50kg/hm2)。4.覆膜栽培始花期用450g/hm2豆歌+120g/hm2豆歌伴侣化控一次,植株明显矮化,增加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鲜荚产量增加9.54%。5.覆膜栽培菜用大豆密度为13.5万株/hm2,施氮量为90kg/hm2,始花期化控(450g/hm2豆歌+120g/hm2豆歌伴侣)一次,鲜荚产量可达14000kg/hm2以上。

金彦文,孟晓东,韩秀凤[7](2004)在《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张哲,殷艳,刘芳,王积军,傅廷栋[8](2018)在《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油菜除油用外,还有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从油菜单用途看,纯油用经济效益不高,但根据油菜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实现"一菜多用",大幅度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促进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文综述了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综合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齐荣[9](2017)在《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明轮作豆科植物对连作马铃薯植株生长特征、产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不同种植模式5年连作马铃薯(新大坪)土壤和5年龄清水苜蓿土壤为试验材料,配置了1:4浓度的土壤浸提液,设置了6个处理:T1(平畦覆膜:苜蓿)、T2(全膜垄播:苜蓿)、T3(全膜沟播:苜蓿)、CK1(平畦覆膜)、CK2(全膜垄播)和CK3(全膜沟播),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连作马铃薯与清水苜蓿土壤浸提液配比对盆栽马铃薯(青薯9号)气体交换、荧光参数、产量形成特性、根系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连作马铃薯和苜蓿土壤浸提液配比对盆栽马铃薯的光合参数和荧光特性改善显着。T2处理的马铃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着提高,T3、T1处理次之;T1、T2和T3这3个处理的PSII的光能转化效率、潜在活性以及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增加,PSⅡ的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增加,其中,以T2处理改善最佳。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也明显提高,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周期内,T1、T2和T3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对照,即使在淀粉积累期由于马铃薯植株叶片衰老,整体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但T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仍最高。2.连作马铃薯和苜蓿土壤浸提液配比促进了盆栽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形成。在马铃薯苗期,T1、T2和T3这3个处理的干物质含量的积累程度较快,其中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T2处理的茎秆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积累程度最高,在淀粉积累期,块茎干物质含量占整个植株总体干物质含量的50%左右,其中T2处理的块茎干物质含量分配比例最高,T3次之。马铃薯前期各处理的相对生长率较高,以T2处理最佳。在马铃薯苗期,T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值最大,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T2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值最高。在马铃薯收获期,T2处理的马铃薯单株结薯产量和单薯重量最高,中薯重量和中薯个数所占百分率较高,而对照CK1、CK2和CK3中小薯个数百分率所占比重较大,其单株产量和平均单薯重量明显低于T1、T2和T3。3.连作马铃薯和苜蓿土壤浸提液配比有利于盆栽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大了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及吸收面积。各处理马铃薯的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长明显高于对照,根体积无显着性变化。T1、T2和T3 3个处理马铃薯的根系活力TTC在块茎形成期达到最大值,T2处理的TTC活力最大。马铃薯根系吸收总面积和有效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根系活力TTC基本一致,表明连作马铃薯与苜蓿土壤浸提液可改善盆栽马铃薯的根系状况,使根系从土壤中高效吸收矿质元素。4.马铃薯产量与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株结薯产量与平均单薯重量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呈显着性相关和极显着性相关。株高与茎粗有显着性正相关关系。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根系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呈显着性正相关,而根系的有效吸收面积与总根长之间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根表面积呈显着性正相关。根表面积与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极显着性正相关关系。

王华,何文娟,薛锋,尹萍珍,陈香[10](2015)在《黄花苜蓿新品系选育与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秧草栽培与加工是扬中市的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在选育出产量高、品质优的食用秧草新品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创新、

二、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耐盐性菜用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匹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品种
        1.1.2 菜用大豆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根瘤菌的培养
        1.2.2 菜用大豆种子消毒
        1.2.3 双瓶法栽培
    1.3 指标测定
    1.4 综合值计算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用大豆-根瘤菌共生组合的地上部生物量
    2.2 菜用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指标
    2.3 菜用大豆-根瘤菌共生组合结瘤固氮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
3 讨论与结论

(3)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连锁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金花菜概况及研究背景
        1.1 金花菜的植物学特征
        1.2 金花菜的起源与分布
        1.3 金花菜的价值及应用
        1.3.1 金花菜的菜用价值
        1.3.2 金花菜的饲用价值
        1.3.3 金花菜的药用价值
        1.3.4 金花菜的绿肥作用
        1.3.5 金花菜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
    2 金花菜在苜蓿属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2.1 苜蓿属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2.2 金花菜在苜蓿属进化中的地位
    3 苜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3.1 遗传多样性概述及研究方法
        3.1.1 遗传多样性概述
        3.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3.2 苜蓿属主要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3.3 金花菜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4 苜蓿属植物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应用
        4.1 遗传图谱作图群体的选择
        4.1.1 F1群体
        4.1.2 BC群体
        4.1.3 F2及其衍生群体
        4.1.4 RIL群体
        4.1.5 DH群体
        4.2 遗传图谱作图标记的选择
        4.3 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
        4.4 苜蓿属植物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4.5 苜蓿属植物的比较图谱研究进展
        4.6 苜蓿属植物的QTL定位
        4.6.1 QTL定位方法简介
        4.6.2 苜蓿属植物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金花菜生产性能相关性状的研究
    第一节 金花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1.1 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1.2 温度对种子萌发时间的影响
        2.1.3 温度对种子胚根生长速度的影响
        2.2 破除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金花菜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3.2 金花菜种子硬实现象对萌发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金花菜农艺性状和草产量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来源
        1.2 试验方法
        1.2.1 小区设计
        1.2.2 测定方法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材料间的农艺性状比较
        2.2 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农艺性状与草产量的灰色关联度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金花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一节 金花菜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田间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性状调查及考种结果
        2.2 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SLAF-seq技术的金花菜SNP标记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种植情况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4 SLAF文库构建及测序
        1.5 SLAF标签的获得和SNP标记的开发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质量评估结果
        2.2 SLAF建库评估
        2.3 测序数据及SLAF标签分析
        2.4 基于SLAF标签的SNP标记开发
        3 讨论
        3.1 SLAF-seq技术在SNP标记开发的可行性
        3.2 SNP标记在一年生苜蓿上的应用展望
        4 小结
    第三节 金花菜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3 SNP标记的开发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1.4.1 核酸多样性和中性检验
        1.4.2 进化树和群体结构
        1.4.3 群体分化指数Fst和选择清除
        1.4.4 基因流推断和Mantel测试
        1.4.5 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花菜的核酸多样性水平评估及中性检验
        2.2 金花菜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 金花菜的群体分化分析
        2.4 金花菜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及和地理分布关系
        3 讨论
        3.1 SNP标记在金花菜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
        3.2 金花菜的核酸多样性水平
        3.3 金花菜遗传多样性的群体分化分析
        3.4 金花菜基因流与Mantel测试分析
        3.5 金花菜在中国的起源和分布推测
        4 小结
第四章 金花菜遗传图谱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作图群体构建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4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鉴定
        1.5 SLAF文库构建及测序
        1.6 多态性SLAF标签编码
        1.7 遗传图谱构建
        1.7.1 上图标记筛选
        1.7.2 绘制连锁群
        1.7.3 连锁分析
        1.7.4 比较图谱构建
        1.8 QTL定位
        1.8.1 群体表型测定及数据统计分析
        1.8.2 QTL定位方法与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花菜基因组DNA的质量评估结果
        2.2 SLAF建库评估
        2.3 测序数据及SLAF标签分析
        2.4 多态性SLAF标签编码
        2.5 遗传图谱构建
        2.6 遗传图谱评估
        2.6.1 遗传图谱基本信息统计
        2.6.2 上图标记SNP信息统计
        2.6.3 偏分离标记信息统计
        2.6.4 上图标记完整度统计
        2.6.5 单体来源评估
        2.6.6 连锁关系评估
        2.7 基于比较图谱的共线性分析
        2.8 金花菜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2.8.1 金花菜F2群体重要性状的统计分析
        2.8.2 金花菜重要性状的QTLs分析
    3 讨论
        3.1 金花菜遗传图谱的意义
        3.2 金花菜重要性状的QTL定位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适度恢复绿肥生产 大力发展秧草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规范操作, 绿肥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1.1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1.2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1.3 规范操作, 公开透明
    1.4 叠加项目优势, 多方增加投入
2 从“度命草”到“保健菜”, 经济绿肥秧草产业迅猛发展
    2.1 实施万亩秧草工程, 定位主导产业
    2.2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实现无公害生产
    2.3 专业合作引路, 规模化发展
    2.4 开发系列产品, 发展特色品牌
3 拓宽思路, 综合利用, 绿肥种植效益显着
    3.1 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源
    3.2 减投减排, 改善生态环境
    3.3 稻麦、稻绿轮作, 改良土壤
    3.4 综合利用, 经济效益高
    3.5 以肥调土, 消除设施栽培连作障碍
4 加大力度, 多措并举, 努力促进绿肥生产继续向前发展
    4.1 加强指导培训, 促进绿肥生产
    4.2 培育地方特色品种, 扩大良种应用覆盖率
    4.3 加快实施万亩秧草产业工程, 提高产业化水平

(5)北方菜用型苜蓿筛选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4.1 返青期与返青势
        1.4.2 外观品质
        1.4.3 株高、茎粗
        1.4.4 茎叶比
        1.4.5 鲜菜产量
        1.4.6 再生强度及再生速度
        1.4.7 营养品质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返青期与返青势
    2.2 外观品质
    2.3 株高、茎粗、茎叶比
    2.4 鲜菜产量
    2.5 再生强度与再生速度
    2.6 营养品质
    2.7 综合评价
3 小结

(6)覆膜菜用大豆生育规律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覆膜大豆与露地大豆的比较
    2 国内外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研究概况
    3 栽培密度对菜用大豆的影响
    4 化学调控对菜用大豆的影响
    5 国内外大豆根系研究概况
    6 栽培措施对覆膜菜用大豆的影响
    7 小结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2 试验地点与供试土壤
    3 试验处理与设计
    4 调查及测定项目
    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氮肥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1.1 氮肥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1.2 氮肥对菜用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1.3 氮肥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1.4 氮肥对覆膜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密度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2.1 密度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2 密度对覆膜菜用大豆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2.3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 豆歌+豆歌伴侣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1 豆歌+豆歌伴侣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关于覆膜菜用大豆的施氮量
        1.2 关于菜用大豆氮、磷、钾的积累与分配
        1.3 关于生产100KG 菜豆鲜荚的需氮、磷、钾量
        1.4 关于覆膜菜用大豆的生育特点
        1.5 关于覆膜菜用大豆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1.6 关于覆膜菜用大豆的适宜密度
        1.7 关于化控对覆膜菜用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
    1.1 油用功能
    1.2 花用功能
    1.3 菜用功能
    1.4 蜜用功能
    1.5 饲用功能
    1.6 肥用功能
2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成功案例分析
    2.1 花用+油用
    2.2 菜用+油用
    2.3 菜用+花用+油用
    2.4 花用+蜜用+油用
3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油菜生产效益
        3.1.1 将油菜薹采收机、饲料油菜收获机及青贮饲料混配机纳入到农机补贴范围
        3.1.2 对油菜薹加工企业在贷款、税收和跨省运输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3.1.3 对油菜多功能开发模式进行技术补贴
    3.2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3.2.1 品种生产技术方面
        3.2.2 机械方面
        3.2.3 设计软件
        3.2.4 操作规程
    3.3 整合全国各方资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3.3.1 品种信息
        3.3.2 技术信息
        3.3.3 产业信息
    3.4 通过典型引路, 带动全国均衡发展

(9)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豆科植物对连作障碍缓解效应的研究概况
        1.1.1 草田轮作模式的提出和发展
        1.1.2 草田轮作的应用现状
    1.2 轮作豆科植物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1 豆科植物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1.2.2 豆科植物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3 豆科植物对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供试土壤浸提液的配备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植株叶片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2 相对生长率的计算(RGR)
        2.3.3 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2.3.4 抗氧化酶的测定
        2.3.5 农艺性状的测定
        2.3.6 产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3.1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光合参数的影响
    3.2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块茎形成时期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5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1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浸提液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4.1.1 不同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
        4.1.2 不同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
        4.1.3 不同生育期内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率(RGR)
    4.2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产量构成要素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4.2.1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5.1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根系形态的影响
    5.2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5.2.1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根系活力的影响
        5.2.2 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对盆栽马铃薯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马铃薯产量与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第七章 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黄花苜蓿新品系选育与设施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秧草新品系定向筛选与品质现状研究
    1.1 定向筛选过程
    1.2 生物学性状表现
    1.3 主要品质指标测定
2 秧草新品系不同播期试验与防虫网覆盖栽培研究
    2.1 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21.1秋播组。
        2.1.2 春播组。
    2.2 秧草防虫网覆盖栽培效果
        2.2.1 不同处理的防虫效果。
        2.2.2 不同处理产量表现。
3 秧草新品系高效设施栽培技术
    3.1 田块选择
    3.2 单体钢管大棚搭建
        3.2.1 大棚布局。
        3.2.2 大棚长度。
        3.2.3 大棚间的间隔距离。
        3.2.4 扣棚。
    3.3 整地施肥
    3.4 种子 (毛籽) 处理
    3.5 播种
        3.5.1 播种期。
        3.5.2播种量。
        3.5.3播种。
        3.5.4播后管理。
    3.6 田间管理
        3.6.1 除草。
        3.6.2 肥水管理。
        3.6.3大棚管理。
        3.6.4 病虫害防治。
    3.7 采收

四、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耐盐性菜用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匹配性研究[J]. 代重阳,孙继鑫,王聪.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6)
  • [2]香椿成熟复叶饲用价值分析评价研究[J]. 苏上,倪建伟,许可,耿涌杭,王伟,许新桥.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5)
  • [3]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连锁图谱构建[D]. 任海龙. 扬州大学, 2017(12)
  • [4]适度恢复绿肥生产 大力发展秧草产业[J]. 瞿廷广. 农业装备技术, 2010(05)
  • [5]北方菜用型苜蓿筛选研究初报[J]. 马凤江,杜桂娟,杨姝. 北方园艺, 2010(10)
  • [6]覆膜菜用大豆生育规律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D]. 王红波.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1)
  • [7]菜用苜蓿设施栽培技术[J]. 金彦文,孟晓东,韩秀凤. 西北园艺, 2004(01)
  • [8]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张哲,殷艳,刘芳,王积军,傅廷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5)
  • [9]苜蓿与连作马铃薯土壤浸提液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齐荣.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10]黄花苜蓿新品系选育与设施高效栽培技术[J]. 王华,何文娟,薛锋,尹萍珍,陈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6)

标签:;  ;  ;  ;  ;  

蔬菜紫花苜蓿设施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