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1](2015)在《桑多尔·拉多精神分析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桑多尔·拉多(Sandor Rado,1890-1972)是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和教育家,属于精神分析运动史上第二代重要人物,他最初是弗洛伊德的忠诚追随者,在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技术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理论方面,拉多在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吸收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适应性心理动力理论。他主张适应性心理动力学是人类行为的综合动力学的基本组成成分,其重点是动机与控制在有机体与其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拉多认为,评价行为的参考框架是适应,评价的内容包括个体对内部刺激和外部环境所做出的改变,这些改变帮助他“生存、繁殖、在文化上实现自我”。他认为通过人的适应而发展出来的良心为解决内心冲突提供极大的帮助。他不仅强调在正常的行为中情绪的适应性和整合性功能,还把它们当作异常行为的来源。拉多在临床上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适应性技术,该技术作用在于治疗行为的“自立水平”和“志气水平”。这种技术强调“幸福情绪(快乐的欲望、乐趣、爱和骄傲)”,弗洛伊德曾称之为“再教育的过程”,拉多则认为这是“情绪性再教育”。此外,他还反对移情,认为医生应该关注病人当前的生活表现,而不是成为病人发泄愤怒的替罪羊。拉多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古典精神分析的内涵,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技术以及创新了精神分析培训课程,其主要理论局限在于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未形成一套明确清晰的理论体系。除此之外,拉多还对自我心理学具有一定影响。
舒奇志[2](2011)在《男性气质的多维想象 ——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1871-1900)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明显最具男性主义精神的作家”之一,其各类作品都充满着浓厚的男性色彩。评论界也因此对其作品中的勇气、英雄主义和男子气概等主题颇感兴趣,大都从这些主题着手评价其作品意义及其男性叙事手法。近年来,一些评论关注到其作品与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男性气质危机之间的关联,但是对于男性气质话语在克莱恩作品中的动态生成关系和克莱恩本人对于1890年代男性气质危机的思考仍然挖掘不够,因此本论文拟从男性气质的角度,考察克莱恩作品对于男性气质的阶级、性属和种族想象,以期揭示出克莱恩作品创作与美国男性气质历史话语和意识形态的交叉关系。本论文采用性别研究方法,借用性别研究对于身份与阶级、性属和种族等社会定位标志之间的关系论述,以及后结构主义和男性气质研究有关主体性和男性话语的理论阐释,选取克莱恩作品中与阶级、性属和种族话语关联突出的几部代表作——贫民窟小说《街头女郎梅吉》、新闻随笔《贫穷实验》、战争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和地方故事《怪兽》,将克莱恩的创作置于1890年代美国社会男性气质与阶级、性属和种族话语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和讨论克莱恩作品对于中产阶级白人男性气质的想象,探究出男性气质与美国国民身份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意义。在这些作品中,克莱恩通过中产阶级和底层阶级的视线活动,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复活男性气质的心理欲望,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在与种族他者的相遇中遭遇到的种族伦理困惑,再现和回应了1890年代美国社会的男性气质危机。文章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借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身体观为分析视角,以贫民窟小说《街头女郎梅吉》和新闻随笔《贫穷实验》为主,从男性气质的阶级想象中分析阶级分层和男性气质之间的关系。两部作品对不同阶级间凝视活动的描写,一方面再现出贫民阶级女性对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误读,以及这种误读给传统女性气质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另一方面再现出中产阶级男性对贫民身体的社会化和阶级化过程,以及由男性气质逾越所认识到的阶级差异和男性气质危机之间的关联。通过再现视觉主体被客体化的过程,克莱恩在作品中隐含了性属内涵对社群建构的意义,揭示了男性气质危机中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的主体间性和身份认同问题、美国社群的阶级交往和建构特征。第二章将战争小说《红色英勇勋章》的创作置于1890年代的内战集体记忆和国家统一的语境中,结合性属生产和男性气质的关系,考察作品对于1890年代男性气质意识形态重构话语的动态回应。从德勒兹的生成论和欲望生产理论出发,本章分析了《红色英勇勋章》中男性气质文化符号生产的主题,认为作品透过内战记忆书写了男性气质的欲望生产方式:男性气质的重复和差异生产,男性气质的根源生产,男性气质的精神分裂生产,吻合了1890年代美国社会对于内战的集体记忆。更重要的是,作品隐含了19世纪末期美国现实社会中男性气质文化符号的欲望生产过程,折射出在南北统一话语语境中建构美国国民身份时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潜藏了克莱恩对于这些方式的思考。第三章以地方故事《怪兽》为分析文本,以列维纳斯的他者论和面孔论为指导,探讨在可见性政治中男性气质与种族的关系。作品从白人和黑人的种族伦理关系建构上展现了两种白人男性气质政治观,再现出种族男性气质之间的张力和抵牾,及白人在企图保持种族优越性时所陷入的重新思考种族伦理关系和性属关系的窘境,显示了1890年代种族权力和种族意识形态与美国男性气质建构和国民身份建构的关系,表达了克莱恩对美国国民身份建构中白人男性气质话语和黑人男性气质他性踪迹的反思。克莱恩的作品再现了对日益增强的阶级流动性的担忧,对中产阶级自身男性气质衰变的彷徨和抗争,对蜂拥而至的族裔和种族他者威胁的伦理思考,从男性视角演示出阶级、性属和种族话语在美国男性气质历史发展中的权力运作方式和构成过程,也揭示了男性气质作为一种介入性文化力量渗透至美国社会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男性气质的多重想象,克莱恩记载了美国男性气质在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生活横截面上的一道历史印痕。作品在再现怀旧倾向和前景瞻望间的摩擦碰撞,以及矛盾冲突和焦虑不安中的对抗斗争时,隐含了残余意识形态和新兴意识形态之间的交锋和较量,藏掖了克莱恩本人对于1890年代主流意识形态男性气质观的质疑和反省。克莱恩利用创作表现了在资本主义市场控制力和工业化机械力规训的驱使下,丧失力量源泉的现代个体试图在社会性属身份的变化中追寻自我身份蜕变活力的过程。这种独特的男性气质话语表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特征、身份认同和社会危机感。
仲德森[3](2001)在《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性病恐怖症属于自身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者对性病产生不必要且无法自制的恐怖感;高度惧怕性病,怀疑自己染上性病,并千方百计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患了性病;极力回避与性病有关的人、事物、情景、活动,并因回避行为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上苦恼不堪。
二、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论文提纲范文)
(1)桑多尔·拉多精神分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或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生平与着作 |
第一节 学术生平 |
一、匈牙利的早期生活(1890-1922) |
二、德国的编辑生涯(1922-1931) |
三、美国的职业发展(1931-1972) |
第二节 主要着作 |
第二章 思想来源 |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第二节 医学和精神病学的影响 |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影响 |
一、费伦茨 |
二、弗洛伊德 |
三、亚伯拉罕 |
第四节 社会文化学派的影响 |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
第一节 潜意识理论 |
第二节 适应性心理动力理论 |
一、心理动力脑系统 |
二、自我观 |
三、动机观 |
四、情绪观 |
第三节 基本的行为研究 |
一、进食行为 |
二、性行为 |
三、群体行为 |
四、爱和婚姻 |
第四章 心理病理学与心理治疗技术 |
第一节 心理病理学 |
一、行为障碍的界定 |
二、行为障碍的机制 |
三、行为障碍的分类 |
第二节 心理治疗技术 |
一、适应性治疗技术 |
二、一则案例:一位焦虑的母亲 |
第五章 简要评价 |
第一节 主要贡献 |
一、丰富了古典精神分析的内涵 |
二、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
三、创新了精神分析的培训课程 |
第二节 主要局限 |
一、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理论的生物学倾向 |
二、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
第三节 主要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男性气质的多维想象 ——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男性气质的误读与逾越 |
第一节 女性凝视与男性气质的误读 |
第二节 男性凝视与男性气质的逾越 |
第二章 男性气质的欲望表征 |
第一节 男性气质的重复和差异生产 |
第二节 男性气质的根源生产 |
第三节 男性气质的精神分裂生产 |
第三章 男性气质的种族意蕴 |
第一节 男性气质的种族他性表演 |
第二节 男性气质的种族伦理建构 |
第三节 男性气质的种族颠覆踪迹 |
结论 |
引用文献 |
后记 |
四、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论文参考文献)
- [1]桑多尔·拉多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 李萌.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2]男性气质的多维想象 ——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研究[D]. 舒奇志. 南京大学, 2011(03)
- [3]性病恐怖症悄然袭来[J]. 仲德森. 医药世界,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