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了把好选题编写好──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次读者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慧[1](2021)在《少儿阅读视角下“主题出版”的创新策略研究 ——以安徽少儿出版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方明旺[2](2021)在《基于TAM/TPB整合模型的中国儿童性教育绘本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
刘胜茹[3](2021)在《新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世界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一切知识都从阅读开始。阅读对于个体来说是获取信息和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儿童进行一切学习的核心和基础,是儿童成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战略部署,已经连续8年(2014—2021)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已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度。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儿童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儿童阅读早已受到高度重视,儿童的综合素质都普遍较高。在当今世界性儿童阅读推广的浪潮下,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全民阅读的倡导以及教育改革等内外因素,社会各界对儿童阅读日益重视和关注,大量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各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儿童阅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同时我国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包括对儿童阅读推广的基础概念、意义等进行概述,对我国新世纪初儿童阅读推广兴起的社会环境背景以及各阶段的推广情况进行梳理,然后总结儿童阅读推广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最后针对当下我国儿童阅读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立法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阅读推广缺乏顶层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结论认为,儿童阅读推广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全民阅读的突破口,全社会都要关注儿童阅读、共同协作,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要努力构建儿童阅读文化,让阅读行为真正融入进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的日常生活方式。
申琳[4](2020)在《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文中指出自从2014年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泛娱乐”这个概念以后,“泛娱乐”这个词就迅速席卷互联网,并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大热,形成井喷现象。文化IP的商业化让更多的资本充实起来,内容产业得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开发。同样,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新消费观念形成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儿童产业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巨大,如果用IP将儿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教育等多内容形式串联起来,不仅能满足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产业打通整个儿童生态链。不过,在对优质内容的海量需求之下,优质儿童IP依旧屈指可数。其实,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我国诞生了许多很好的儿童IP,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艺术创意及技术制作等能力,尤其是我国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对儿童IP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一个成功的IP是由IP本身的内涵及其变现形式共同决定的,而我国很多经典的儿童IP由于诸多原因,更多情况是被一次性消费,尤其欠缺儿童IP周边的生产与运营能力,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慢慢淡出时代与市场。而有些儿童IP则因为价值本身没有那么高,且缺乏长久生命力,却硬生生地被大资金、大平台强势导流,以商业化的思路运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开始批量“生产”,彻底脱离了IP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虽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却也终究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儿童IP在泛娱乐时代的运营模式。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儿童IP开发的内涵。在理清相关重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泛娱乐”背景下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界定儿童IP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并描述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总结泛娱乐时代我国原创儿童IP的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其运营模式。在描述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泛娱乐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我国儿童IP的发展纳入泛娱乐产业链进行考察,并特别强调了我国儿童IP意识在历史上的普遍缺失。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儿童IP三大领域——儿童动画IP、儿童漫画IP、儿童游戏IP——的运营模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国外优秀的儿童IP运营模式,具体考察了哈利波特、精灵宝可梦、小猪佩奇等全球顶尖的儿童IP,也对迪士尼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总结。国外儿童IP运营模式与儿童IP产业链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对我国儿童IP运营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分析我国儿童IP面临的问题,总结我国儿童IP运营模式的三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王雅梦[5](2020)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与应对措施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虽然智媒时代掀起新的阅读革命,使数字阅读变得火热,但纸质阅读依然是新生代父母和少年儿童的刚需。在这一背景下,少儿图书出版保持着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占有率,成为我国图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众多的少儿图书出版细分门类中,少儿科普图书以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素养与科学探索精神位列第三大细分门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通过精品的少儿科普图书向少年儿童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奇观与富有魅力的科学知识,这就为当前我国的少儿科普图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市场上的少儿科普图书来看,则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缺乏优秀的原创科普作品。而市场上最具有活力、最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却往往来自于国外,长期霸占着我国的科普图书市场。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以便在新的环境现状下发现问题,以此寻求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促进我国原创精品科普图书的进步,最终使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市场和谐发展。本文运用编辑出版学、新闻传播学、营销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使用数据分析法、样本分析法、非结构访谈法等方法对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少儿科普图书的相关概念界定、品种结构、供给情况、需求情况以及原创与引进图书的市场总体表现以及二者特点。以这些现状为基础,得出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能的应对措施。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进行论述。第一章共分为五节,首先论述本文中研究的相关概念,其次,从图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论述少儿科普图书的品种结构,紧接着从少儿科普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出发,展现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最后论述引进版与原创的少儿科普图书的特点。第二章以图书出版的流程为节点,结合目前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情况,提出问题。第三章从图书选题、内容创作、人才培养、营销推广以及图书引进等五个方面,提出新的不同于现有文献研究的解决办法。
王佳[6](2020)在《“新经典”少儿图书出版经营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行业生存日益艰难。少儿图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属性,成为我国图书市场发展前景可观的板块,因此吸引了大批书企参与其中。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经典”)作为我国代表性的民营书企之一,自2003年开始进军少儿图书市场,并取得亮眼成绩,在少儿图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新经典”旗下拥有“爱心树”、“飓风社”、“Boyds Mills&Kane”三个少儿图书品牌,出品了《爱心树》《窗边的小豆豆》《可爱的鼠小弟》等一大批优质少儿图书,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以“新经典”旗下的少儿图书品牌作为研究案例,对其图书策划发行及经营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新经典”旗下的少儿图书进行了产品分析,包括品牌概述、内容分析以及编辑理念分析三部分。第三章系统总结了“新经典”旗下少儿图书的营销策略,主要包括线下营销方式和线上营销策略。第四章对“新经典”旗下少儿图书“走出去”进行了分析,其方式主要包括资本输出和参与国际书展,为版权贸易提供契机两种。第五章总结了“新经典”少儿图书的经营活动为业界带来的启示,主要包括严格把关图书质量,坚持“儿童本位”,既做畅销书又做长销书,掌握优质版权,形成资源型公司,拒绝过度营销,进行在地化经营等。
袁华[7](2020)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叙事题材,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虚幻性与儿童化、戏剧化特性及特殊的审美价值而深受广大儿童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对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纯真需要及情感滋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孩子个体心理发展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在童话引领学生充分感受形象美、虚幻美、情境美等艺术魅力的同时,促使人们关注儿童作为一个生命的独立个体,在汲取有关生存教育知识,关注自身生活状态方面的体验、认知与感悟。通过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可行性及相关特点的分析与探讨,发现二者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扎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既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仿写、体验、感受童话阅读类课程获得感性的认知,又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启迪心智、放飞梦想的价值理性。研究充分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理论及实证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童话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深刻内涵的同时,发现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童话教学方法死板单一,不利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渗透;童话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童话教学出现功利化问题,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这三类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建议: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自觉地把生命教育作为童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中年段,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生想象,尊重学生个性解读,注重情节与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学会生存技能。针对小学高年段,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的内涵及价值意蕴,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剖析及挖掘童话中的道德智慧,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现状,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提供启思,同时为如何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育引发更为广泛的思考。
赵冰[8](2020)在《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文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变化,国家开始逐渐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和语文课程配套的儿童文学作品选、习作选等都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急需开发新的适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及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现阶段儿童文学辅助教材是为小学语文正式教材进行补充拓展而编写的,一方面可以弥补正式教材的不足,用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可以延伸正式教材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保证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从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选文与教学研究、儿童文学选本情况这几个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一章是探讨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必要性。首先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文体类型进行了介绍,进一步界定了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的概念;接着从经验本位的课程观、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儿童本位理论和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四个方面介绍了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理论需要;最后探讨开发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的现实需要,主要从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学习、教师需要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在分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新课标中的儿童文学和现有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的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发现状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针对第二章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关于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设想。虽然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新课标中的儿童文学和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代表性儿童文学选本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儿童文学的开发比起以前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儿童文学必将与小学语文教材更加紧密结合,真正走入儿童内心,让他们一看就非常喜欢。
乔傲龙[9](2019)在《《晋绥日报》与边区社会文化动员研究》文中认为《抗战日报》创刊于“晋西事变”结束之后的1940年9月18日,1946年7月1日更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停刊,前后历时9年。作为中共晋西区党委(后改为晋绥分局)的机关报,在晋绥根据地的社会文化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晋绥日报》(《抗战日报》)为中心,分五个部分对晋绥根据地的社会文化动员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考察。本文所称的文化动员,既包括一般意义上所指称的以文化为手段所进行的动员,即以文学、艺术、新闻等方式动员民众参与中共领导下的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亦包括以文化建设为目的而进行的人才动员,即中共为了发展其领导之下的文化事业,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第一部分追溯了中共的办报传统及其早期在山西的办报实践,以及从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到“晋西事变”之前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牺盟会、战动总会在晋西北地区的办报活动,论述了这一时期报纸所具有的鲜明的统一战线色彩,并重点考察了《晋绥日报》(《抗战日报》)采编队伍的发展。这支采编队伍的人员具有双重角色,他们因动员而加入这支队伍,又通过办报动员了其他广大群众。在文化动员中,他们起到了核心的引领作用。从初期以国共对立时期的储备干部及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发展的知识人才为主,到1942年延安知识人才的大量补充,再到抗战胜利之后本土知识分子的崛起,《晋绥日报》(《抗战日报》)办报队伍9年间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文化动员的总体进程,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动员不同于其他社会动员的渐进性特征、其对人才培养的依赖,以及文化人才培养的接续性要求。第二部分论述了《晋绥日报》(《抗战日报》)通讯队伍的建立和完善。报纸的通讯工作在1942年之前和之后的对比结果表明,在文化落后的根据地,只有党的各级政权把办报视为一种“深入的组织工作”,举全党之力并发动群众参与,报纸才能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党性,并成为党对群众进行文化动员的有力武器,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则必须通过完善的通讯网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事实上,在《晋绥日报》(《抗战日报》)9年的发展过程中,报纸质量与通讯工作始终呈现出极强的正向相关。报纸通讯员队伍的逐渐壮大、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提升了文化动员的覆盖面及有效性。第三部分考察了《晋绥日报》(《抗战日报》)三级报网中的地方油印报纸和基层乡村的黑板报,及其与晋绥农村的冬学运动、识字运动、读报运动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油印报和黑板报作为大报的二级和三级系统,其成败的关键依然在于群众路线是否得到了有力的执行,而冬学、识字、读报等群众运动的开展,不但本身就是文化动员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报纸的文化动员能否得到预期回应的根本性前置要件。第四部分考察了《晋绥日报》在社会动员中的新闻“客里空”问题及其成因,并对晋绥边区反“客里空”运动中“新闻求实”与“思想土改”两条线索进行了梳理,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证明:工具目的只能通过专业主义途径得以实现,因此工具主义必须坚持适度性原则,以保证新闻真实性与政治正确性之间最低限度的平衡,否则将适得其反。第五部分得出全文结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文化建设是“比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更难的题目”,文化动员应充分估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特征,而人才能否接续、动员能否持久则是文化动员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战时的教育条件导致了特定门类人才在供给侧的困难,而受众的接受水平则导致了特定文化产品在需求侧的疲软,由供需关系所导致的失衡结构,是文化动员的决策者和文化建设的规划者必须理智面对的现实,因时因地制宜是上策,一味求全可能适得其反;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动员中成功的群众路线并非线性结构,而是一个棋盘状系统,在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之下,“棋盘效应”使每个运动都与其他所有运动相为支撑,从而形成化合作用;群众路线的本质是群众利益路线,文化动员本质上也是利益动员,其功能是通过“利他”而实现的,只有以此认识为前提去组织动员,才能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不能切中民众的利益诉求,无助甚至有损于民众利益的实现,则动员的意图终将落空;党报是政党开展社会动员的有效工具,但工具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尊重新闻自身规律为前提,以牺牲新闻真实为代价的工具追求必将适得其反。
熊羽琴[10](2019)在《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启动“快乐体操”计划以来,与之相关的探索活动不断展开,试点小学作为推广形式之一对快乐体操进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快乐体操试点小学自挂牌以来,其实际推广情况并无相应的跟踪调查及文献研究。要使快乐体操保持持久、鲜活的生命力,提高推广成效,探索快乐体操推广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刻不容缓。北京市作为试点省市之一,其试点学校快乐体操推广研究对北京市其它学校乃至全国的快乐体操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快乐体操及推广相关的文献,了解我国快乐体操推广的背景;运用专家访谈法对快乐体操在试点小学推广的方案进行深入调研;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试点小学的学生、家长、任课教师、领导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快乐体操在试点小学推广的执行情况;运用实地调查法对田华小学、十八里店小学、中关村四小、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双桥第二小学进行实地课堂观察,发现快乐体操在试点小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试点小学快乐体操推广提供建议,为快乐体操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借鉴和新的思路,研究结论如下:(1)快乐体操项目推广进行了项目内容、师资队伍、赛事体系、管理体系、媒体宣传、合作伙伴方面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推广的燎原之势。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快乐体操试点小学经一系列征集工作后筛选产生。(2)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的推广已初步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推广方案。后期由于决策层的更替及管理层督导不到位,使试点小学快乐体操推广不尽人意,未能达到预期目标。(3)北京市试点小学快乐体操推广的参考内容不统一,推广方法主要为学术研讨、课题研究、教学培训,媒体宣传,促进了快乐体操在校园的推广,但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并非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4)北京市试点小学快乐体操推广环境方面政治上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上的支持,但经济上缺乏体育和教育系统持续的经费支持;文化上民众运动育人的理念缺乏。(5)北京市试点小学执行主体快乐体操任课教师匮乏,资质有待提高:教师数量不足且均为外聘人员,流动性大;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虽都参加过培训,但技能水平差异大;教师在执行方法的运用上较为单一。(6)北京市试点小学执行受体学生参与度不高。快乐体操执行内容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表现为:教材缺乏,快乐体操课开设范围以低年级为主,开设项目3-4项,开展形式以社团、训练队、课外活动为主。(7)北京市试点小学执行环境得不到保障: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经费需求日益增大,但无相应的经费持续注入。快乐体操在试点小学推广的认知情感反馈情况较为乐观,得到了试点小学领导、家长、学生、教师的认可,但仅达到了推广的表层效果,与推广目标尚有差距。
二、为了把好选题编写好──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次读者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了把好选题编写好──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次读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3)新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性 |
第二章 儿童阅读推广概述 |
2.1 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 |
2.2 儿童阅读推广的目标 |
2.2.1 直接目标: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
2.2.2 最终目标:构建儿童阅读文化 |
2.3 儿童阅读推广的意义 |
2.3.1 推广儿童阅读对国家发展很重要 |
2.3.2 推广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自身发展 |
2.4 儿童阅读推广的起源 |
第三章 新世纪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基本情况 |
3.1 新世纪初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兴起的社会环境背景 |
3.2 新世纪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 |
3.2.1 儿童阅读推广的起步阶段(2000—2007) |
3.2.2 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阶段(2008—2013) |
3.2.3 儿童阅读推广的提升阶段(2014—至今)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
4.1 体现“儿童本位”的阅读推广理念 |
4.2 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
4.3 儿童阅读推广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4.4 儿童阅读推广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
第五章 当前我国儿童阅读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
5.1 立法层面——儿童阅读及推广工作缺乏专门的法律保障 |
5.2 基础设施层面——儿童阅读设施有待完善 |
5.2.1 儿童图书馆数量不足 |
5.2.2 实体书店面临发展困境 |
5.3 系统层面——儿童阅读推广缺乏顶层设计,推广主体间缺乏统一合力 |
5.4 内容与形式层面——儿童读物和推广方式有待加强 |
5.5 区域层面——城乡儿童阅读及推广情况差距较大 |
第六章 加强与改进儿童阅读推广的相关策略 |
6.1 加快推动儿童阅读立法工作 |
6.2 加强儿童阅读硬件设施建设 |
6.2.1 加快建设专业的儿童图书馆 |
6.2.2 促进实体书店转型发展 |
6.3 构建立体的儿童阅读推广系统 |
6.4 加强儿童阅读推广的读物内容和形式建设 |
6.4.1 推广优秀阅读资源 |
6.4.2 推广传统经典阅读 |
6.4.3 拓展儿童阅读推广渠道 |
6.5 加强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缩小城乡儿童阅读鸿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对本文相关范畴的基本解释 |
1.1.1 泛娱乐与IP |
1.1.2 社交媒体 |
1.1.3 粉丝和粉丝经济 |
1.1.4 社群 |
1.1.5 二次元 |
1.1.6 Z世代和新生代父母 |
1.2 选题背景 |
1.3 选题意义 |
1.4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与IP问题的研究现状 |
1.4.1 文化产业的范畴 |
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
1.4.3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
1.5 国内关于IP问题的研究 |
1.5.1 IP现象早已存在,但IP问题研究是新问题 |
1.5.2 我国关于IP问题的专着 |
1.5.3 我国关于IP问题的其他文献 |
1.5.4 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 |
1.5.5 我国针对儿童IP运营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学方法 |
1.6.2 数据分析法 |
1.6.3 跨学科研究方法 |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7.1 研究创新点 |
1.7.2 研究难点 |
1.8 研究框架 |
第2章 儿童IP开发运营的内涵 |
2.1 IP的内涵和特点 |
2.1.1 IP的内涵 |
2.1.2 从吉祥物IP运营透视IP内涵 |
2.1.3 优秀IP的特质 |
2.2 儿童IP |
2.3 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 |
2.3.1 成人IP的儿童化 |
2.3.2 儿童IP的全年龄层化 |
2.3.3 介于儿童IP和成人IP之间的“儿童IP成人化”IP |
2.4 儿童文学及其与儿童IP的关系 |
2.4.1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
2.4.2 泛娱乐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发展与新突破 |
2.4.3 儿童文学是儿童IP内容运营源头之一,但不等于就是儿童IP |
第3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概观 |
3.1 泛娱乐时代我国的泛娱乐产业链 |
3.1.1 腾讯: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
3.1.2 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大文娱 |
3.1.3 百度: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泛娱乐 |
3.2 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儿童IP发展状况 |
第4章 我国儿童IP运营的历史与现实 |
4.1 动画IP:儿童IP最主要的IP形式 |
4.1.1 中国动画第一个黄金期(1957-1967年) |
4.1.2 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期(1979-1989年) |
4.1.3 中国动画缓慢发展期(1990-2010年) |
4.1.4 动画IP萌芽期(2011-2015) |
4.1.5 动画IP成长期(2015-至今) |
4.2 动画电影IP |
4.2.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经典IP与国人的“大圣情怀” |
4.2.2 《大鱼海棠》:成功的衍生品周边运营 |
4.2.3 《大护法》:暴力美学与内容硬伤的悲歌 |
4.2.4 《风语咒》:构建“中国超级武侠世界观”IP群的试水运营 |
4.2.5 《白蛇:缘起》:传统IP的创新价值的实现 |
4.2.6 《哪吒·魔童降世》:颠覆经典,衍生新的儿童IP |
4.3 网络漫画IP:二次元文化成主流 |
4.3.1 《狐妖小红娘》:动画热播赋能原着漫画 |
4.3.2 《一人之下》:传统文化灵魂下的消费者认同 |
4.4 游戏IP:机遇和挑战并重 |
4.4.1 《王者荣耀》:现象级游戏IP的荣耀 |
4.4.2 《阴阳师》:“以玩家为本”的衍生开发 |
第5章 国外优秀儿童IP的运营分析 |
5.1 哈利波特:从畅销小说到IP多元化商业开发模式 |
5.1.1 “哈利波特”IP开发的核心:系列小说与系列电影 |
5.1.2 “哈利波特”IP的游戏开发 |
5.1.3 “哈利波特”IP的主题公园建设 |
5.1.4 “哈利波特”IP周边衍生品链建设 |
5.2 精灵宝可梦:从反应平平的游戏到全球第一大儿童IP |
5.2.1 漫画游戏联动,“精灵宝可梦”IP价值显现 |
5.2.2 技术+社交的产品模式激发IP的独特价值 |
5.2.3 IP大电影: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价值进化 |
5.2.4 联名营销:IP商业价值的充分释放 |
5.3 小猪佩奇:中国社交媒体捧红的儿童IP |
5.3.1 《小猪佩奇》的成名史:从儿童IP到全民IP |
5.3.2 《小猪佩奇》IP的核心价值: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挖掘 |
5.4 迪士尼全业产业链运营 |
5.4.1 迪士尼媒体网络 |
5.4.2 迪士尼主题公园 |
5.4.3 迪士尼影视娱乐 |
5.4.4 迪士尼消费品 |
第6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
6.1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面临的问题 |
6.1.1 儿童IP产业链不够健全 |
6.1.2 儿童IP全年龄段的开发意识不足 |
6.2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对策 |
6.2.1 孵化阶段:打造优质儿童IP内容 |
6.2.2 放大阶段:善用社交媒体宣传 |
6.2.3 变现阶段:跨界运营,进行商业化运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与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 |
第一节 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一、出版的概念与出版流程 |
二、少儿图书的概念界定 |
三、少儿科普图书的概念界定 |
四、本文研究的出版物形式界定 |
第二节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品种结构 |
一、根据图书内容的分类 |
二、根据表现形式的分类 |
第三节 少儿科普图书的供给 |
一、国家政策导向 |
二、出版竞争态势 |
三、出版市场规模 |
四、出版供给渠道 |
第四节 少儿科普图书的需求 |
一、少儿科普图书消费者 |
二、少儿科普图书的销量 |
三、少儿科普图书的价格 |
第五节 少儿科普图书的引进和原创 |
一、引进与原创版市场总体表现 |
二、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特点 |
三、原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特点 |
第二章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缺乏创新性,选题同质化严重 |
一、出版社对少儿读者喜好的认知偏差 |
二、图书选题策划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 |
第二节 内容说教性明显,少儿本位观念缺失 |
一、少儿本位观念缺失,内容呆板 |
二、年龄分层不清,阅读界限模糊 |
三、重科轻普,缺乏科学探索精神 |
第三节 优秀作者资源和编辑资源储备不足 |
一、缺乏创作少儿科普图书的专业人士 |
二、缺乏具有专业整合能力的编辑力量 |
第四节 缺乏健全完善的图书营销方式 |
一、忽视营销中的衍生产品开发 |
二、营销渠道博弈缩窄利润空间 |
三、缺乏社交平台深度营销整合 |
第五节 引进版科普图书占市场的主导地位 |
一、惯性思维导致出版社倾向引进图书 |
二、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也有弊端 |
第三章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应对措施 |
第一节 图书选题:多角度挖掘图书选题,触达受众 |
一、坚持编辑在少儿科普出版中的引领作用 |
二、紧跟读者需求提高原创选题策划贴近性 |
三、紧盯社会热点增强原创选题策划敏感性 |
第二节 内容创作:深耕原创,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 |
一、以读者为轴心的优质少儿科普内容生产 |
二、巧妙运用分级阅读增强少儿阅读针对性 |
三、借助新兴技术优势提高优质内容呈现度 |
第三节 人才培养:加强培养优秀本土少儿科普作家 |
一、发掘青年新晋科普作家拓展选题的宽度 |
二、调动大科学家作者资源提升创作的高度 |
三、培养优秀编辑人员挖掘科普内容的深度 |
第四节 营销推广:布局新媒体营销,驱动流量变现 |
一、树立图书产品思维传播图书的品牌价值 |
二、利用社群电商影响力打造图书精准营销 |
三、构建全渠道全触点的图书营销网状模式 |
第五节 图书引进:为我所用,多元化引进外国版权 |
一、拓宽视野敏锐地引进优质少儿科普图书 |
二、充分借鉴引进版图书优势因素为我所用 |
三、挖掘优秀的编者译者为引进版图书赋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50 本少儿科普图书样本清单 |
附录 B 少儿科普图书读者需求非结构式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新经典”少儿图书出版经营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难点及对策 |
1.5.1 研究难点 |
1.5.2 解决方法 |
第二章 “新经典”旗下少儿图书产品分析 |
2.1 “新经典”少儿图书品牌概述 |
2.1.1 独资少儿图书品牌“爱心树” |
2.1.2 与日本讲谈社合资成立的品牌“飓风社” |
2.1.3 收购美国童书出版社成立的少儿图书品牌“Boyds Mills&Kane” |
2.2 “新经典”少儿图书产品内容分析 |
2.2.1 产品结构丰富,内容涉猎广泛 |
2.2.2 引进与原创兼顾,重视内容生产 |
2.2.3 注入传统元素,为保护本土文化助力 |
2.2.4 创新内容生产,推广无字绘本 |
2.3 “新经典”少儿图书编辑理念分析 |
2.3.1 倡导分级阅读理念 |
2.3.2 注重亲子共读 |
2.3.3 图书与教育结合,提倡寓教于乐 |
2.3.4 重视读者阅读体验感 |
2.3.5 注重翻译环节 |
2.3.6 打造品牌矩阵,形成系列化作品 |
第三章 “新经典”少儿图书营销策略分析 |
3.1 线下营销策略 |
3.1.1 举办多形式地面活动,增强品牌黏性 |
3.1.2 参与公益活动,提升品牌美誉度 |
3.1.3 开发图书周边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
3.1.4 根据图书特点,进行场景类互动营销 |
3.1.5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
3.2 线上营销策略 |
3.2.1 开通多平台社交账号,利用社交媒体宣发 |
3.2.2 与亲子账号合作,进行精准营销 |
3.2.3 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力 |
3.2.4 重视事件营销,顺势而为 |
第四章 “新经典”少儿图书“走出去”分析 |
4.1 进行资本输出 |
4.2 参与国际书展,为版权贸易提供契机 |
第五章 “新经典”少儿图书出版经营活动对业界的启示 |
5.1 严格把关图书质量 |
5.1.1 少儿图书策划要坚持“儿童本位” |
5.1.2 既做畅销书又做长销书 |
5.2 掌握优质版权,形成资源型公司 |
5.3 拒绝过度营销 |
5.4 进行在地化经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 |
一、关于童话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及研究难点 |
一、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童话的定义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定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对象分析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的教学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容 |
第三节 小学童话教学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在联系 |
一、认识生命是小学童话教学的目标追求之一 |
二、学习生存技能是小学童话教学的任务要求 |
三、学会健康生活是小学童话教学的价值体现 |
第三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与育人价值分析 |
第一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 |
一、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 |
二、生存教育的理论渊源 |
三、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 |
第二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分析 |
一、有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现 |
二、有助于人的价值塑造规律的基本遵循 |
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变革 |
四、有助于教育过程中美学意蕴的理性开掘 |
五、有助于多元文化价值导引之下健康教育生态的形成 |
第四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童话的特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童话故事形象拟人化的特点 |
二、童话是现实生活反映的特点 |
三、童话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厚的特点 |
第二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 |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
四、小学生的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
五、小学生的注意水平有限 |
第三节 童话的内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于童话人物上渗透的生命教育 |
二、于童话情节上渗透的生存教育 |
三、于童话主旨和内涵上渗透的生活教育 |
第四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要求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求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求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
三、“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中进行教育 |
第五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情况分析 |
第一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情况 |
一、童话教学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访谈基本情况说明 |
二、童话教学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二节 当前“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分析 |
一、童话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渗透 |
二、童话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难以达成“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目的 |
三、童话教学出现重功利化问题,忽视学生审美体验 |
四、童话教学方法难以根据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做出灵活的应对 |
第六章 “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渗透于学童话教学的具体方法建议 |
第一节 针对小学低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低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 |
三、教师应自觉把生命教育作为童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
第二节 针对小学中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中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
三、激发学生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
四、注重情节与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生存技能 |
第三节 针对小学高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高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充分挖掘童话内涵,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 |
三、剖析童话中的道德智慧,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
第四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教育中的理性思考 |
一、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
二、对学校的要求 |
三、对文本选编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编的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8)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选文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 |
(四)关于儿童文学选本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统计分类法 |
(三)理论分析法 |
第一章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及体裁划分 |
二、儿童文学辅助教材 |
第二节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理论需要 |
一、经验本位的课程观 |
二、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 |
三、儿童本位理论 |
四、新课标中阅读的要求 |
第三节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现实需要 |
一、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资源 |
二、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素材 |
三、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助力 |
第二章 儿童文学教材体系开发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 |
一、占比大但随年级增加有所减少 |
二、儿童文学资源利用单一 |
第二节 新课标中的儿童文学 |
一、体裁、学段划分不明确 |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没有紧密结合 |
第三节 现有儿童文学辅助教材 |
一、难以配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 |
二、数量庞大,但权威性不够 |
第四节 儿童文学教材体系开发现状产生原因 |
一、应试教育下儿童本位的缺失 |
二、新课标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 |
三、儿童文学选编标准的缺失 |
第三章 关于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的设想 |
第一节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定位 |
第二节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的开发原则 |
一、以新课标教材编写建议为导向,注重权威性 |
二、契合儿童心理规律 |
三、配合小学语文教科书 |
四、利用丰富多样的儿童文学资源 |
第三节 儿童文学辅助教材的编写设想 |
一、结构体例设想 |
二、具体内容编写设想 |
三、建立小学语文“第二课堂”资源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晋绥日报》与边区社会文化动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概念阐释 |
四、行文结构及内容 |
五、运用的资料及分析方法 |
六、本文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从固有人才到本土精英——“意识形态部队”的组建 |
第一节 《抗战日报》创刊之前中共在晋绥的社会动员模式 |
一、报纸是社会动员的制高点 |
二、中共早期在山西的办报实践 |
三、抗战全面爆发前后中共领导下的晋西北进步报刊 |
四、“晋西事变”与《抗战日报》的创刊 |
第二节 “固有知识分子”与《抗战日报》的首发阵容 |
一、“固有知识分子”与国共两党对立时期的中共人才储备 |
二、3:3:3——《抗战日报》的首发阵容 |
第三节 报纸的地方化努力与本地知识人才的崛起 |
一、《抗战日报》的地方化努力 |
二、本地知识人才的崛起 |
第四节 文化动员的成果——山药蛋派与七七七文艺奖 |
一、山药蛋派与《抗战日报》副刊作者群 |
二、七七七文艺奖与晋绥文艺队伍 |
三、1949 年干部南下对晋绥文化的影响 |
第二章 全党办报与通讯网络建设 |
第一节 融入中共组织——党报姓党的目标追求 |
一、不带编号的党内文件 |
二、“聋盲软哑”——言说与倾听之间的疏离 |
三、一纸《决定》引领晋绥全党参与办报 |
四、全党办报的生动局面 |
五、书记县长笔下的新闻稿件 |
第二节 链接基层社会——“局域”通讯网络的构建 |
一、各级党委对报纸通讯工作的推动 |
二、通讯队伍的动员 |
三、通讯队伍的组织 |
四、通讯员的培养:刊授、函授、面授 |
五、从农民到优秀通讯员:一个生动的个案 |
六、“逼”和“哄”:一个通讯模范县的成长 |
七、通讯队伍规模、来稿数量、报纸发行量的变化 |
八、晋绥根据地通讯网络建设的历史借镜 |
第三章 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黑板报”与读报小组 |
第一节 冬学运动与文化翻身 |
一、从《抗战日报》看晋绥冬学的起伏 |
二、从晋绥冬学看民众文化需求的变动 |
三、冬学运动与群众办报 |
第二节 读报运动与读者的“创造” |
一、通讯网络是读报活动的基本依托 |
二、识字运动是读报发展的有力助推 |
三、“报纸上山”与“报纸下地” |
四、读报运动与文化觉醒 |
五、读报运动的收获 |
第三节 油印报、黑板报与晋绥边区三级报网 |
一、油印报:在黑板报与大众报之间 |
二、民众的舆论机关——黑板报 |
第四章 《晋绥日报》的“客里空”新闻与反“客里空”运动 |
第一节 “客里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
第二节 “客里空”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
一、“意义”的诱惑——从记者谷曼看“客里空”的心理机制 |
二、需求指导下的供给——从“模范村”报道看工具主义生产模式 |
三、私欲对“公器”的觊觎——工具主义的次级衍生 |
第三节 《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 |
一、新闻求实——专业主义视野下的反“客里空”运动 |
二、“思想土改”——工具主义层面上的反“客里空”运动 |
第四节 反“客里空”运动的历史回响 |
一、土改纠偏与《晋绥日报》停止反“客里空” |
二、毛泽东“谈话”与此后30年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评价 |
三、反“客里空”,一个未了的话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快乐体操”概念 |
2.1.2 “推广”概念 |
2.2 关于快乐体操实施推广的研究 |
2.3 关于快乐体操进校园的研究 |
2.4 关于快乐体操开展现状的研究 |
2.5 关于其它体育项目推广的研究 |
2.6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北京市快乐体操试点小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
4.1.1 项目内容建设 |
4.1.2 师资队伍建设 |
4.1.3 赛事体系建设 |
4.1.4 管理体系建设 |
4.1.5 宣传媒介建设 |
4.1.6 合作伙伴建设 |
4.1.7 北京市快乐体操试点小学的产生 |
4.2 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方案分析 |
4.2.1 推广的组织结构体系 |
4.2.2 推广主体组成分析 |
4.2.3 推广受体申请试点的条件分析 |
4.2.4 推广目标梳理 |
4.2.5 推广内容解析 |
4.2.6 推广方法的选择 |
4.2.7 推广环境分析 |
4.3 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执行情况分析 |
4.3.1 执行主体资质情况分析 |
4.3.2 执行受体参与、学习及参赛情况分析 |
4.3.3 执行目标贯彻情况分析 |
4.3.4 执行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
4.3.5 执行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
4.3.6 执行环境建设情况分析 |
4.3.7 执行效果反馈情况分析 |
4.4 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4.4.1 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中的问题 |
4.4.2 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对策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E 领导调查问卷 |
附录F 中关村四小教学计划 |
附录G 实地调研学校照片 |
附录H 田华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为了把好选题编写好──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次读者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少儿阅读视角下“主题出版”的创新策略研究 ——以安徽少儿出版社为例[D]. 陈晓慧. 安徽大学, 2021
- [2]基于TAM/TPB整合模型的中国儿童性教育绘本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 方明旺.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3]新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研究[D]. 刘胜茹. 河北大学, 2021(02)
- [4]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D]. 申琳. 吉林大学, 2020(01)
- [5]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与应对措施研究[D]. 王雅梦. 郑州大学, 2020(03)
- [6]“新经典”少儿图书出版经营活动研究[D]. 王佳. 河北大学, 2020(08)
- [7]“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袁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儿童文学辅助教材开发研究[D]. 赵冰.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晋绥日报》与边区社会文化动员研究[D]. 乔傲龙. 山西大学, 2019(02)
- [10]快乐体操在北京市试点小学推广的研究[D]. 熊羽琴.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