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尘爆炸与袋式除尘器的防爆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知衍[1](2021)在《车间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燃性粉尘爆炸在许多行业内都属于常见的安全事故,爆炸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金属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爆炸中发生最频繁,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类。随现代工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车间逐渐增多,关于车间安全生产问题也走入我们的视野。工业车间中经高压熔炼等工序产生的粉尘成分复杂,其爆炸性与单一粉体相比具有很大不同,以往对于单一粉体爆炸的防控措施不再适用于车间,因此为探究车间中混合金属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及与单一粉体爆炸特性差异,为生产车间制定适宜的防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故采用20L爆炸特性测试系统、粉尘云着火能量测试系统、粉尘云着火温度测试系统等对混合金属粉尘及铝粉爆炸特性参数在不同浓度及粒径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测试。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发现混合金属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为0.693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为28.36MPa/s,爆炸下限为95g/m3,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为56m J,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573℃,这些参数可为混合金属粉尘车间爆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2)对混合金属粉尘和铝粉爆炸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发现混合金属粉尘对电火花的敏感性低于铝粉,且其着火能量受浓度和粒径影响更大,当粒径大于75μm时所需点火能量大于1000m J,表明其随粒径增大会逐渐失去对电火花的敏感性;混合金属粉尘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铝粉,最低着火温度较低但其受浓度和粒径影响较小;混合金属粉尘爆炸下限要高于一般工业粉尘,同铝粉相比,其爆炸下限受粒径影响较大;混合金属粉尘最大爆炸压力高于铝粉,能造成更大破坏力,但达到最大爆炸压力所需时间较长,可针对此点对混合金属粉尘进行爆炸防护。(3)对混合金属粉尘和铝粉进行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指出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猛烈程度和着火敏感程度都要弱于铝粉,但其爆炸危险性会随着粒径减小而逐渐升高,故控制粒径是混合金属粉尘防控的最主要因素。(4)针对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对混合金属粉尘车间除尘系统进行爆炸防控,分为爆炸前预防措施及爆炸发生时的限制措施两部分。可通过消除点火源及可燃物两个方面来进行爆炸预防;通过分析对除尘系统进行泄爆及抑爆设计,可有效限制爆炸发生范围,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秦岩[2](2020)在《提高散粮除尘效率,降低粉尘燃爆风险》文中认为除尘设备在粮食作业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只有高效使用除尘设备才能有效降低粉尘燃爆风险。本文着重阐述了除尘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日常的检查保养,制定了合理的检保制度。同时就散粮老旧除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除尘设备的使用效率,为散粮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李学东,房华伟[3](2020)在《防爆技术在卷烟除尘设备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烟草粉尘的特性和粉尘防爆的安全技术入手,结合柳州烟厂技改项目实例对除尘系统粉尘爆炸环境进行科学分区,论述了防爆技术在除尘器、除尘管路及防爆电气设备选择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提高卷烟除尘系统的安全性。
陈海燕[4](2020)在《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增多,涌现出大批抛光打磨作业企业。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粒度一般较小,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的特点,易引起燃烧、爆炸。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日益频发,在这些粉尘爆炸事故中,金属粉尘尤其铝粉尘爆炸占据大量比例,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抛光打磨作业场所发生铝粉爆炸事故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将导致铝粉爆炸事故的人、机、管、环等外部因素及铝粉自身固有危险性(内因)作为爆炸事故的两个控制变量,构建了铝粉爆炸事故尖点突变模型,探讨了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对铝粉爆炸事故的致因过程,得到了铝粉爆炸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爆炸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评价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递归运算,最终得到作业场所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总隶属函数值,由此可判断作业场所的安全等级。(2)通过实验研究了铝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揭示了微米级铝粉粒径与最低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铝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随着铝粉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铝粉浓度为4.55kg/m3时,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585℃。进一步研究了粒径、浓度、压强对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在得到最佳分散压力和敏感浓度的基础上,拟合出了铝粉粒径与铝粉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式。(3)运用20L球形爆炸装置,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粒径和水含量对铝粉爆炸下限的影响规律;同时也得到了粒径、点火延迟时间、浓度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敏感度排序是依次降低的。分析了爆炸产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较小爆炸压力下存在未反应铝粉团聚在一起呈絮状;在较大爆炸压力下铝粉爆炸产物较分散;相同浓度条件下铝粉爆炸过程则主要受氧气扩散和铝粉颗粒的熔融控制。(4)利用数值模拟,以昆山铝粉爆炸事故的除尘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袋式除尘器内粉尘浓度分布,得到了悬浮于集尘桶内铝粉的浓度分布和集尘桶内铝粉受潮后发生自热反应的温度场分布状况。结合实验所得铝粉最低着火温度和爆炸下限,建立了除尘器集尘桶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对除尘系统温度以及粉尘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李鑫磊[5](2019)在《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车轮的不断前进,粉尘爆炸的趋势越发的严峻,为了能有效的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对粉尘爆炸事故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分级管控,确保各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行及发展,研究一种科学、合理的涉爆粉尘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量的涉粉现场检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独具特色的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并以北京某生产制造企业为应用案例,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粉尘爆炸风险分析参数研究;粉尘爆炸风险评价研究;粉尘爆炸风险评估应用。本文最后在对北京市大量涉爆粉尘企业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后,分析总结了引发粉尘爆炸的各类危险因素。从粉尘爆炸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建立三层阶梯架构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粉尘爆炸各指标的风险分级赋值。从指标体系的特点入手,参照大量的现场检查调研数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指标的风险等级,并对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对应的赋值。成功将AHP和熵值法相结合,应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权,建立了粉尘爆炸风险的评估模型。以各要素风险等级和权重的综合计算确定评估现场的粉尘爆炸风险等级,并依据现场检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但是本文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首先粉尘爆炸特征数据有待完善。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数据及实验,只进行了北京某加工制造企业的爆炸特性实验。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粉尘特征数据体系。其次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级有待进一步精确。最后评估软件的编写有待解决。以本文的评价方法为基础,可编制粉尘爆炸风险评估软件,从而方便快捷的对粉尘爆炸现场进行评估。
王跃文[6](2019)在《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护措施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是一种可燃性粉尘,在镜片生产量越来越大的行业背景下,粉尘爆炸的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掌握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的爆炸特性,提出合理的粉尘爆炸防护措施,以便给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意见,作者在对热固性树脂镜片生产工艺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测试、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的方法对粉尘防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以CR-39和MR树脂为原料,通过哈特曼管、G-G炉、热板炉和20L球形爆炸罐等分别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爆炸下限(LEL)、最大爆炸压力(Pmax)等进行实验研究。并改变粉尘浓度,得到粉尘浓度与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关系曲线图。实验结论为制定粉尘爆炸防护措施提供依据。(2)利用ANSYS Workbench对除尘器在粉尘爆炸时的应力和变形进行模拟分析。改变除尘器的壁厚,得出壁厚与应力、变形的关系曲线图,结果表明:对于材质为Q235-B的除尘器,壁厚3mm是确保除尘器的应力在屈服强度以内的合理壁厚;当除尘器内的粉尘浓度为500g/m3时,爆炸引起的除尘器应力最大。当除尘器内的粉尘浓度控制在60g/m3时,除尘器的最大应力在许用应力以下,安全可靠。(3)依据风险工程学原理提出了粉尘爆炸事故的防护措施。从改善爆炸性环境、控制点火源方面、结构性防爆和组织性管理措施四个方面制定了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和减缓事故严重程度的措施。(4)对某热固性树脂镜片生产企业进行实例应用。基于粉尘爆炸五边形理论,分析了三次粉尘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并采取了系列防护措施,主要有:改变磨边工艺提升粉尘粒径,除尘管内安装火花探测熄灭器抑爆,采用抗爆能力充分的除尘器,以及湿法除尘。通过粉尘测试仪检测到改善后现场的粉尘浓度明显降低,通过生产实践检验了措施的有效性。
刘婷婷[7](2019)在《某绝缘箱厂粉尘防爆改造泄放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粉尘作为易燃性粉尘,在木材加工行业常以细小微粒的形态伴生而成。生产过程中木粉尘泄爆扩散不但会使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遭受危害,而且高浓度粉尘浓度可能会发生粉尘爆炸,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车间通风除尘系统的合理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前提。爆炸泄放和隔爆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护技术手段。为更好地防止木质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本文选取某绝缘箱厂作为工程应用案例,希望通过研究为实际工程通过理论基础。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木质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以绝缘箱车间木质粉尘为试验对象,通过哈特曼管、20L球、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等仪器,对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进行测试。试验得到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360℃,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大于290℃,粉尘云最低着火能量在849.3 mJ-1142.7mJ之间,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在10 g/m3-20 g/m3之间,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为1.0 MPa,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为9.3 MPa·m/s。(2)利用专业软件WinVent4.0及标准GB/T15605-2008、欧洲标准EN 14491和美国标准NFPA 68,计算了该绝缘箱厂除尘系统的泄爆面积,制定泄爆改造技术方案,并计算出通过管道泄爆的面积。计算得出除尘器泄爆面积为2.30m2,管道内部泄爆面积至少需要0.24m2。(3)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基于工程实际问题,利用FLACS10.5对泄爆技术方案进行模拟研究。通过设置七组不同的初始条件,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不同初始粉尘云状态对爆炸火焰传播、爆炸超压以及特殊点、泄爆板压力的影响规律。(4)不同点火位置的模拟结果表明:(1)管道内的泄爆板主要受到负压作用;(2)点火位置对管道内两块泄爆板所受压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是否发生改变:点火位置水平距离不变时管道内两块泄爆板所受压力几乎不变;水平距离发生改变时,管道内泄爆板所承受的负压值几乎不受影响,主要影响所受到的爆炸超压值。点火位置距离管道内泄爆板越远,泄爆板受到的超压越大。(3)在所考察的模拟情景里,点火位置越靠近除尘器底部,火焰传播到管道的速度越快,在管道内的传播速度也越快;点火位置距离泄爆管道越远,火焰传播到管道的速度越慢,但火焰在管道中的传播速度却更快。(4)泄爆板距离点火位置越近,越容易受到的容器外部对板面的负压作用;相反地,距离越远,越容易受到的容器内粉尘爆炸的超压作用。(5)不同初始粉尘云分布状态的模拟结果表明:粉尘云仅分布在除尘器下半部时管道内泄爆板(Panel 1、Panel 2)承受的超压最大,当仅分布于除尘器上半部时承受的超压最小。也说明了在所考察的初始状态下,除尘器中下半部形成粉尘云时,对车间的危害最大。(6)所有模拟情景都出现了泄爆板开启延迟,当爆炸压力达到Pstat时,系统内的最大爆炸超压并没有因为点火位置的改变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当压力达到0.15bar左右后,初始条件才成为控制压力峰值的关键因素。
李鹏超[8](2018)在《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粉末状硫磺在很多行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硫磺粉碎过程中,粉尘爆炸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粉尘爆炸问题,以粉碎硫磺的生产线为基础,提出并设计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为工业应用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参考。首先,对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系统中的制氮、温控、分级粉碎设备及系统其他设备进行设计选型。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分级粉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袋式除尘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气流挡板的高度,观察除尘器内部气流运动的变化,为袋式除尘器的结构设计与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气流速度相对均方根差对气流分布均匀性进行评判。结果表明:挡板与滤袋等高时相对均方根差较小,更接近标准值,除尘器内部气流相对均匀分布。计算了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过滤速度、过滤面积、气流上升速度,确定了清灰方式,滤袋规格、材质、数量,除尘器箱体尺寸等工艺结构参数。按照系统工艺流程,对主要设备进行了单机初步调试;对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进行工业实验。通过调节分级机转速改变分级粒径和成品产量,得到结论如下:整个系统前期准备到加料生产需要45min;系统压力从负压1.1 kPa至正压12.8 kPa,在此压力分布内,系统氧含量可以稳定在2%左右,该系统经过长时间运行,可以安全、稳定、连续进行生产;综合考虑硫磺粉成品产量、150μm筛余物量、粒径和能耗,得到最优分级机转速为450 r/min,其成品产量为1375 kg/h,150μm筛余物质量分数为0.74%,粒径d90为72.17μm,单位电耗为43.079 kW·h/t。鉴于硫磺粉为第四类易燃易爆固体危险品,论文提出了对生产人员和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率先在四川广元某厂建立了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生产线,经过15个月时间运行,可以安全、稳定、连续进行生产。
付瑜,吕娟,吕强强,张明星,陈海焱[9](2016)在《分级式冲击磨制备硫磺粉》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硫磺粉的易燃易爆特性和粉碎要求,对现有分级式冲击磨的结构进行研究;对粉碎、分级和收集系统的操作参数、设备结构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静电积聚、粉尘爆炸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优化改进,通过加工硫磺粉的工业试验,对改进后的分级式冲击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控制粉碎主机转速为1 500 r/min,分级机转速分别调为450、600、750 r/min,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为0.94 m/min,获得的成品硫磺粉的粒径d97分别为107.79、74.21、46.15μm,产率分别为3.650、2.802、2.205 t/h,单位能耗分别为31.929、43.012、58.095 k W·h/t。
陈锋,周斌,王晖[10](2016)在《工业厂房防爆通风系统的标准简述》文中指出分析了引起金属粉尘爆炸的起因和爆炸机理。通过对比美国、欧盟与国内有关工业厂房防爆通风除尘系统的相关标准,揭示了厂房通风除尘系统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通风系统防爆技术的改进措施。
二、粉尘爆炸与袋式除尘器的防爆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尘爆炸与袋式除尘器的防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车间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爆炸机理研究 |
1.2.2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研究 |
1.2.3 防爆抑爆措施研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
2.1 粉尘爆炸基础知识 |
2.2 混合金属粉尘组分测试及粒度分析 |
2.2.1 混合金属粉尘组分测试 |
2.2.2 混合金属粉尘粒径分析 |
2.3 粉尘云最小着火能量 |
2.3.1 实验设备 |
2.3.2 实验判据与方法 |
2.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
2.4.1 试验设备 |
2.4.2 实验判据与方法 |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爆炸下限 |
2.5.1 试验设备 |
2.5.2 实验判据与方法 |
2.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6 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
2.6.1 试验设备 |
2.6.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2.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混合金属粉尘及铝粉爆炸特性对比分析 |
3.1 铝粉组分及粒度测试 |
3.2 粉尘爆炸过程分析 |
3.3 粉尘云最小着火能量 |
3.3.1 铝粉粉尘云最小着火能量实验研究 |
3.3.2 对比两种粉尘浓度对最小着火能量的影响 |
3.3.3 对比两种粉尘粒径对最小着火能量的影响 |
3.4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
3.4.1 铝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研究 |
3.4.2 对比两种粉尘浓度对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
3.4.3 对比两种粉尘粒径对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
3.5 爆炸下限 |
3.6 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 |
3.6.1 铝粉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
3.6.2 对比两种粉尘浓度对爆炸特性的影响 |
3.6.3 对比两种粉尘粒径对爆炸特性的影响 |
3.7 混合金属粉尘及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价 |
3.7.1 爆炸综合指数法 |
3.8 本章小结 |
4.车间除尘系统防控研究 |
4.1 车间粉尘爆炸的预防与保护 |
4.2 车间除尘系统概况介绍 |
4.3 除尘系统爆炸危险区域分析 |
4.4 除尘系统泄爆措施安全分析及设计 |
4.4.1 泄爆防治技术 |
4.4.2 泄爆面积计算方法及位置选择依据 |
4.4.3 泄爆面积计算及泄爆口位置选择 |
4.5 除尘系统抑爆技术研究设计 |
4.5.1 自动喷粉抑爆装置 |
4.5.2 主动抑爆装置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提高散粮除尘效率,降低粉尘燃爆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 散粮除尘系统概况 |
2 除尘系统常见问题的及解决措施 |
2.1 吸尘管网有过多的粉尘沉积 |
2.1.1 吸尘管网内的风速设计应合理 |
2.1.2 吸尘管路的结构和布置应合理 |
2.1.3 合理设计清灰口、补风口 |
2.1.4 设置除尘器延时停机 |
2.2 袋式除尘器滤袋的失效 |
2.2.1 滤袋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 |
2.2.2 除尘器运行阻力不易过高 |
2.2.3 除尘器要有良好密封性能 |
2.2.4 压缩空气有稳定的高压空气输出 |
2.2.5 压缩空气要足够清洁、干燥 |
2.3 除尘器灰斗堵塞 |
2.3.1 合理设计灰斗结构 |
2.3.2 卸灰口不漏风 |
2.3.3 安装防堵塞报警装置 |
2.4 除尘系统的防爆 |
2.4.1 控制除尘器内外部点火源 |
2.4.2 除尘设备安装隔火阀 |
2.4.3 防静电滤袋的使用 |
2.4.4 正确使用除尘系统的泄爆装置 |
2.4.5 接地措施 |
2.4.6 配套部件的防爆 |
3 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除尘效率 |
3.1 筒仓区域吸尘管网改造 |
3.2 吸尘管网蝶阀改造 |
3.3 卸车作业除尘系统改造 |
3.4 装船作业除尘系统改造 |
4 制定合理的检保制度 |
5 结语 |
(3)防爆技术在卷烟除尘设备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烟草粉尘特性及爆炸危险分区 |
2 粉尘防爆的安全技术概述 |
3 防爆技术在烟草除尘设备的具体应用 |
3.1 除尘系统的统筹规划 |
3.2 核心设备的防爆措施 |
4 结束语 |
(4)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铝粉爆炸事故致因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
2.1 突变理论概述 |
2.2 铝粉爆炸事故尖点突变模型研究 |
2.3 作业场所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 |
3.1 铝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因素研究 |
3.2 最低着火温度试验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铝粉爆炸特性的试验研究 |
4.1 铝粉爆炸下限试验装置及方案 |
4.2 铝粉爆炸下限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铝粉其它爆炸特性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受限空间铝粉浓度及温度数值模拟研究 |
5.1 CFD数值模拟概述 |
5.2 袋式除尘器模型及边界条件 |
5.3 袋式除尘器内铝粉浓度分布模拟 |
5.4 袋式除尘器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
5.5 本章小结 |
6 作业场所及受限空间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价实例应用 |
6.1 昆山铝粉爆炸事故 |
6.2 昆山爆炸事故外部不安全因素危险性评价 |
6.3 除尘器集尘桶铝粉爆炸尖点突变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粉尘爆炸风险分析 |
2.1 粉尘爆炸危险因素分析 |
2.1.1 爆炸性粉尘 |
2.1.2 建筑、工艺及设备 |
2.1.3 管理缺陷 |
2.2 粉尘爆炸风险分析 |
2.2.1 粉尘爆炸发生可能性分析 |
2.2.2 粉尘爆炸后果严重度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粉尘爆炸风险要素指标 |
3.1 风险要素指标体系 |
3.1.1 一般原则 |
3.1.2 构建方法 |
3.1.3 指标体系 |
3.2 确定风险要素 |
3.3 风险计算 |
3.4 确定可接受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风险评估方法 |
4.1 风险评估思路 |
4.2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法 |
4.2.2 基于熵值法的客观赋权法 |
4.2.3 主客观组合赋权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风险评价 |
5.1 风险评估指标分级与赋值 |
5.2 风险等级划分 |
5.3 评估流程 |
第6章 风险评估示范性应用 |
6.1 评估概况 |
6.2 企业基本概况 |
6.3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 |
6.3.1 粉尘爆炸发生可能性分析 |
6.3.2 粉尘爆炸后果严重度分析 |
6.3.3 风险计算 |
6.4 改进建议 |
结论及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北京某生产制造企业涉粉现场安全检查表 |
附录 B 涉粉现场层次分析打分表 |
附录 C 涉粉现场熵值重要度打分表 |
附录 D 北京某生产制造企业现场检查图像资料 |
致谢 |
(6)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护措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来源 |
1.1.2 国内外粉尘爆炸事故情况 |
1.1.3 研究意义 |
1.2 粉尘爆炸综述 |
1.2.1 粉尘爆炸的定义和条件 |
1.2.2 粉尘爆炸的过程和特点 |
1.2.3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
1.2.4 粉尘爆炸的防护措施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粉尘爆炸机理 |
1.3.2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 |
1.3.3 粉尘防爆措施 |
1.3.4 对本课题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
2.1 热固性树脂镜片生产工艺 |
2.1.1 镜片的化学结构 |
2.1.2 镜片的制造工艺 |
2.1.3 镜片粉尘除尘工艺 |
2.2 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测试 |
2.2.1 实验前准备工作 |
2.2.2 爆炸性敏感度参数测试 |
2.2.3 爆炸性猛烈度参数测试 |
2.2.4 爆炸参数汇总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除尘器应力分析 |
3.1 ANSYS有限元法在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
3.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3.1.2 ANSYS软件介绍 |
3.1.3 Workbench简介 |
3.2 低碳钢力学性能及许用应力 |
3.2.1 低碳钢力学性能 |
3.2.2 许用应力 |
3.3 除尘器应力分析 |
3.3.1 除尘器外形及材料参数 |
3.3.2 除尘器应力理论计算 |
3.3.3 除尘器应力数值模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研究 |
4.1 爆炸性环境的改善 |
4.1.1 粉尘粒径的改变 |
4.1.2 粉尘浓度的降低 |
4.1.3 粉尘堆积的减少 |
4.1.4 环境温度的控制 |
4.1.5 环境湿度的控制 |
4.2 点火源的控制 |
4.2.1 明火的控制 |
4.2.2 电火花的控制 |
4.2.3 静电火花的控制 |
4.2.4 机械火花的控制 |
4.2.5 表面高温的控制 |
4.3 结构性防爆措施 |
4.3.1 抗爆措施 |
4.3.2 泄爆措施 |
4.3.3 抑爆措施 |
4.3.4 隔爆措施 |
4.4 安全管理措施 |
4.4.1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
4.4.2 进行员工安全培训 |
4.4.3 实行安全监督检查 |
4.4.4 建立安全文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应用 |
5.1 事故情况 |
5.1.1 事故背景 |
5.1.2 爆炸后果 |
5.2 事故原因分析 |
5.3 事故防护措施 |
5.3.1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改善 |
5.3.2 点火源的控制 |
5.3.3 结构性防爆措施 |
5.3.4 安全管理措施 |
5.4 防护措施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某绝缘箱厂粉尘防爆改造泄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木材粉尘防治现状 |
1.1.2 粉尘爆炸防治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对粉尘泄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粉尘爆炸泄放的理论研究 |
1.3.2 粉尘爆炸泄放的实验研究 |
1.3.3 粉尘爆炸泄放的数值模拟研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木粉尘爆炸特性参数测试 |
2.1 试验样品 |
2.2 试验样品粒径测试 |
2.2.1 测样装置 |
2.2.2 木粉尘样品粒径分布 |
2.3 最小点火能测试 |
2.3.1 测样装置 |
2.3.2 实验条件及结果分析 |
2.4 爆炸极限测试 |
2.4.1 测样装置 |
2.4.2 实验条件及结果分析 |
2.5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 |
2.5.1 测样装置 |
2.5.2 实验条件及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粉尘泄爆数值模拟研究 |
3.1 引言 |
3.2 CFD模型 |
3.3 构建物理模型 |
3.3.1 模型来源 |
3.3.2 计算泄爆面积 |
3.3.3 模拟情景 |
3.3.4 场景定义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木粉尘爆炸泄放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4.1 点火源位置对木粉尘爆炸泄放效果的影响 |
4.1.1 点火位置对爆炸特征的影响规律 |
4.1.2 点火位置对观察点爆炸压力的影响规律 |
4.1.3 点火位置对泄爆板平均爆炸压力的影响规律 |
4.2 初始粉尘云对木粉尘爆炸泄放效果的影响 |
4.2.1 初始粉尘云对爆炸特征的影响规律 |
4.2.2 初始粉尘云对爆炸压力的影响规律 |
4.3 泄爆过程中特殊点爆炸参数的研究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5.3 本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易燃易爆材料粉碎的研究 |
1.2.2 粉尘防爆技术的研究 |
1.2.3 袋式除尘器的研究 |
1.3 本文主要设计与研究内容 |
2 硫磺粉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设计 |
2.1 硫磺粉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工艺流程 |
2.2 硫磺粉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设备选型 |
2.2.1 氮气制取系统 |
2.2.2 表冷器 |
2.2.3 分级式冲击磨与袋式除尘器 |
2.2.4 系统其他设备设计选型 |
2.3 本章小结 |
3 袋式除尘器内部气流数值模拟与除尘器设计 |
3.1 数值模拟软件 |
3.1.1 CFD数值模拟软件FLUENT简介 |
3.1.2 FLUENT求解步骤 |
3.1.3 模型创建和网格划分 |
3.1.4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 |
3.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3 袋式除尘器设计 |
3.3.1 过滤速度 |
3.3.2 过滤面积 |
3.3.3 气流上升速度 |
3.4 本章小结 |
4 硫磺粉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工业实验 |
4.1 实验说明 |
4.2 实验步骤 |
4.2.1 系统主要设备初调试 |
4.2.2 系统操作规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系统氧含量与压力分布 |
4.3.2 成品产量与粒径分析 |
4.3.3 能耗分析 |
4.3.4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硫磺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
5.1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 |
5.2 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 |
5.2.1 设备维护与保养 |
5.2.2 仪表数据异常、出现故障及排除 |
5.3 其他安全措施 |
5.3.1 防爆墙 |
5.3.2 静电接地装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分级式冲击磨制备硫磺粉(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及工艺 |
2 安全工艺设计 |
2.1 防静电设计 |
2.1.1 起电机理 |
2.1.2 加湿设计 |
2.2 防爆设计 |
2.2.1 杂质安全 |
2.2.2 防爆电气 |
2.2.3 泄压装置 |
3 现场应用实验 |
4 结论 |
(10)工业厂房防爆通风系统的标准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属粉尘爆炸机理 |
2 国内外相关标准 |
2.1 我国粉尘防爆标准关于通风除尘的一般规定 |
2.2 国外粉尘防爆标准关于通风除尘的一般规定 |
3 思考及应对措施 |
3.1 袋式除尘系统的局限与防结露技术 |
3.2 除尘管道粉尘沉积与局部爆炸 |
3.3 CFD技术应用于粉尘通风系统 |
3.4 既要注重系统设计,也要注重系统维护 |
4 结语 |
四、粉尘爆炸与袋式除尘器的防爆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车间混合金属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控技术研究[D]. 李知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提高散粮除尘效率,降低粉尘燃爆风险[J]. 秦岩. 现代食品, 2020(24)
- [3]防爆技术在卷烟除尘设备的应用[J]. 李学东,房华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21)
- [4]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铝粉的爆炸危险评价及受限空间燃爆特性研究[D]. 陈海燕.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李鑫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6]热固性树脂镜片粉尘爆炸特性及防护措施应用研究[D]. 王跃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某绝缘箱厂粉尘防爆改造泄放技术研究[D]. 刘婷婷.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3)
- [8]硫磺粉闭式氮气保护分级式冲击磨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李鹏超.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9]分级式冲击磨制备硫磺粉[J]. 付瑜,吕娟,吕强强,张明星,陈海焱. 中国粉体技术, 2016(05)
- [10]工业厂房防爆通风系统的标准简述[J]. 陈锋,周斌,王晖. 暖通空调,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