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太原市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原洁[1](2021)在《供需视角下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0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人年龄逐渐增长,患病几率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养老兴起较晚,长期存在重视养老服务弱化医疗服务的情况。因此,在社区内将医疗养老资源进行融合,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能较好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医养需求,以期实现健康养老的目标。太原市其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率先步入到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同时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减,使得社会养老负担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以满足老人养老医疗需求为出发点,将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列入到太原市深化改革重点项目之中。社区是老年关系网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太原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2019-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争取在2020年完成社区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大力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使社区医养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社区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有效的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助力完善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本文基于供需视角出发,选择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政策,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详细了解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需求呈多元化、全面化和专业化方面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老人晚年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太原市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时间较短,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遇到了缺乏充足资金、专业人员数量少、专业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服务供给精准性差的问题,同时存在老人无力消费医养服务的现实困境。因此,本文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从提升供给主体医养服务能力、加强医养服务供给专业性、精准性和提高老人支付能力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普及性、标准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动太原市医养结合服务优化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同时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的为老人的健康养老保驾护航。
张宇廷[2](2021)在《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各个城市在自然禀赋、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开放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不同社区治理模式中,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政府本身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而社区自治组织依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社区自治,因此依据二者在社区治理中主导地位和发挥作用的不同,社区治理模式可以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政社合作型和社区自治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创造性的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思路,这不仅将基层治理提升到了国家高度,更指明了我国未来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的主趋势。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原本多样化的社区治理模式越发趋向单一,特别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承接了来自上级政府授予的大量职权,在社区治理中明显占据主导地位,政府主导型模式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疫情平稳后,全国多省又纷纷出台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文件,积极为乡镇、街道等基层机构赋权扩能,致使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而社区自治职能则受到相对削弱,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现实中逐渐偏向政府主导型,这不免与我国始终倡导的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的主趋势产生了偏差。正因如此,本文以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街社现有的结构配置、运行状态、角色定位、权责划分等四个角度对目前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梳理出政府(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城市社区居委会)之间存在着诸如角色定位模糊、权力划分不清和责任归属错位等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深刻分析。笔者还将参照国内外发达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验,继续从角色定位、权力划分、责任划分三方面对选取城市的先进经验作分析总结,试图在找准自身问题病灶的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优化太原市现有模式的建议。
吴秋迪[3](2021)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区教育具有的本质特点使其在强调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个体逐渐提升的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等等。然而社区教育的实施进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困境,首先,在价值认知方面表现为整个社区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知较为模糊、单一;其次,在教学建设方面表现为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难以切实开展、灵活多元的开展形式未发展起来、经费来源比较局限、难以充分利用到社区内资源及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等;最后,在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表现为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主体单一,政府的主导性更强,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及社会组织参加社区教育建设的兴致不强,并且当地政府联合多元主体力量的模式也未成功建立等。对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价值认知的偏失,未能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展开深入的认识,使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未得到激发;直接原因是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内外部客观条件不够,包括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及物质资源条件不足等,使其实质发展的根基不牢固。因此,有必要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其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具体措施为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等;其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主要从规范性社区教育、非规范性社区教育及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三类进行筹划;其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明确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中青年社区教育内容及老年社区教育内容;其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构建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开发、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其五,构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具体措施为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毛伟[4](2021)在《新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以太原市下元社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赖以生活的幸福家园。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自201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以来在城市基层的治安维稳、应急响应、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元社区作为太原市万柏林区网格化管理的典型社区,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多筹并举,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的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了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它带来的是人口的大规模迁徙,流动积聚,不仅给城市的治安、交通、医疗、就业等方面带来巨大的考验,基层政府的管控难度与管理压力也与日俱增。作为最微观的基层治理单元,社区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对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限制。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网格化管理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探索相应的优化路径,进一步发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作用。本文以社区治理理论、精细化治理理论和无缝隙政府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研走访,在详细介绍了太原市下元社区的概况,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实践成效后,发现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网格工作量大、各级网格沟通不畅、网格化管理重社会控制,轻服务意识、网格员素质与工作能力不足、管理信息平台利用率低等问题,并进一步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成因。在结合新时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要求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包括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技术手段,使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更加平稳有序推进,扎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给我国中小城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一丹[5](2021)在《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国家,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这一新的重要国情,我国不得不采取有效的养老方式以面临这种严峻的困境。伴随城市化加速与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流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又因为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发展有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突出,这种综合型养老模式既能让老年人享受在自己喜欢的家庭氛围中,又可以获得社区平台的照顾。因此,社区居家养老将成为满足绝大多数老人需求的养老方式,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呼声便日益强烈。太原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全国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显着,面临着更大的养老压力。而太原市于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太原市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丰富我国城市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总结。本文以太原市为调查城市,去探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化办法,尝试将服务质量管理理论运用于养老服务的研究中,基于该理论下的SERVPERF评价模型和社区居家养老实际发展状况,选取了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作为老年人感知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维度,之后设置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合理提出自己的假设,探讨这四个维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体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数据,对此样本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实证分析,最终得出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和移情性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体质量存在显着正向影响,证明了假设成立。最后,将本文研究结果加以应用,根据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低,分别提出优化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包括提升服务队伍建设,优化适老设施配置,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以及开发和完善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本文立足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研究,将工商管理学领域的服务质量理论适应性调整后应用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分析,在丰富相关养老服务领域研究的同时,也能对现实中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推动其向更加规范化和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景超[6](2021)在《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0年开始,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口基数增多且占人口总数量比重逐年增大。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种类多样化和质量高标准化的局面,老年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能度过一个幸福安乐、健康安养的晚年生活成为政府、社会、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目前,绝大部分老年人所选取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以及较少部分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但每种模式优缺点各异,已经无法全方位实现现阶段老年人对日益增多养老服务需求的愿望。由此嵌入式社区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逐渐从全国推广开来,该模式以社区为主要载体,多种社会及市场上的养老服务资源嵌入其中。既涵盖了居家养老离家近的情感优势又融合了机构养老所能提供专业性养老服务的优势,对于解决我国日渐严峻的养老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有着很大作用,正逐渐成为老年人所能接受的养老服务新模式。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多个城市加快发展嵌入式社区,成为试点和创新先行区,太原市也紧跟其脚步。太原市作为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深,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增多,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太原市逐步推广开来。太原市政府不断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待以解决。本文以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太原市和其他典型城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支持政策和运行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选择嵌入式社区养老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实践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深入研究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政府职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养老监督平台建设等方面建议对策,从而推动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持续良性发展。
李乂京[7](2020)在《新时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研究 ——以太原市吴家堡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其他矛盾也出现了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为适应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社会矛盾治理之路也应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社会治理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治理过程及其运行机制,其中城中村社区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把研究城中村社区矛盾及其治理路径作为新时代探寻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尝试,在当前具有十分突出的新颖性、现实性、时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矛盾产生和表现最集中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中村社区矛盾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太原市吴家堡社区为研究对象,“解剖麻雀”,分析新时代下社区矛盾的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探究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的可行性对策。希望通过对吴家堡社区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为新时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化解和治理提供借鉴参考。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研究新时代预防和化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治理新思想,这是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预防和化解吴家堡社区矛盾的实证调研过程;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内容,首先结合太原市城市建设过程中吴家堡社区的实际情况,归纳其社区矛盾的主要表现是政府和居民在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和就业、社保、教育等民生问题方面的矛盾、社区干群关系矛盾、社区居民间的物质经济利益矛盾和文化认识冲突,并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冲突叠加化和纠纷易激化的特点;其次从资源供给不均、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矛盾预防机制不完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居民素质偏低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吴家堡社区矛盾的产生原因;最后一部分探寻了新时代预防和化解吴家堡社区矛盾的可行性对策,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将完善多元协同的治理体制、坚守风险防范的治理底线、夯实民生保障的制度基础、健全综合施策的治理体系作为新时代预防和化解吴家堡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
牛晶[8](2020)在《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我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奋斗目标,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实施,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就要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做起,现代化的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体育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政府服务民生的举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强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针对国家顶层设计,山西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山西”的建设,本文以太原市为例,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本研究以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以及2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建立科学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本文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原则的建立原则,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评分结果,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平均值以及变异系数,最终确立了6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系统、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系统、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系统、体育活动服务系统、体育信息服务系统、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各层次指标权重系数,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系统为0.4003、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系统为0.2272、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系统为0.1073、体育活动服务系统为0.1255、体育信息服务系统为0.0627、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为0.0770。同时,根据本研究所构建的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符合本研究的构建原则;(2)太原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太原市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
都雅男[9](2020)在《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性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呼声的高涨,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我国社区教育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有个别地方还出台了专门的立法,给予了其一定的政策关怀。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社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为:在政策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众多的实验区和示范区,形成了独具地方风味的特色项目和特色品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制和教育机构网络,搭建了一定的线上线下资源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等,但我国社区教育在实践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尚未形成全覆盖、密渗透的社会化规模格局,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较低,支持力度较弱;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合理,造成经费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尚未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推进态势,如学校向社区的开放度低,尤其是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理念尚未树立;作为社区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力量尚未激活,其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等。据此,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具体举措,如加强制度化建设,通过立法体系完善确保社区教育正常开展和健康发展有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和刚性助推;推行公共治理,实行善治,建构多元主体(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公民个人)参与的社区教育治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加强人财物资源建设,确保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充沛;明确社区教育目标定位,立足于生存、生活、生命价值取向,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基于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以及积极老龄化的国际战略大视野,关注终身教育神经末端,大力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等。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走向深入,还有助于推进社区教育向成熟化、高水准化发展,提升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成效,更有助于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社区教育的要求,可以说本研究的本质与新时代的主题一脉相承,有助于破解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多重矛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致力于终身教育视域下社区教育在实践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等。第二部分:终身教育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概述。首先,对很终身教育提出的背景、终身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概述。其次,对社区教育提出的背景、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概述。再次,论述了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以及中教育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的意义。第三部分:终身教育视域下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一)政府主导,政策全面引领。(二)资源整合,构建服务平台。(三)立体建构,运行模式多元。(四)营造学习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型社区。(五)典型示范,项目引领。第四部分: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一)发展不平衡。(二)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三)经费短缺。(四)学校向社区开放度不够。(五)民间组织参与度不够。第五部分:终身教育视域下我国社区教育的推进策略。具体内容包括:(一)加强立法建设,强化制度推力。(二)强化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三)强化学校向社区开放,推进学校与社区互动。(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促进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五)加大资源建设,夯实基础支撑。(六)立足三维价值取向,加强课程开发。(七)关注链条末端,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王志越[10](2020)在《政府主导下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城市社区养老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条新途径,为缓解我国当下养老困境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社区养老这一新方法为失独老人提供的服务仍然存在缺失。因此本文以失独老人为主体,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探究太原市政府对失独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保障、相关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失独老人和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且对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和阐述,为之后论述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我国失独家庭产生的背景和目前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养老现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为进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研究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第三章则主要介绍和梳理了太原市政府目前为城市失独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层面提供的服务。从太原市失独老人情况、太原市政府出台关于失独老人、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太原市目前社区养老建设情况以及政府提供的服务模式,这几方面进行具体介绍和总结梳理。第四章则针对太原市社区建设中对失独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缺失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和深入分析,并剖析深层次的原因。第五章介绍了国内部分城市为失独老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借鉴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次对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深入研究可以使这一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为更好的解决我国目前以及未来更多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关于太原市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太原市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供需视角下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 |
1.4.1 主要工作 |
1.4.2 本文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区 |
2.1.2 社区养老 |
2.1.3 医养结合 |
2.1.4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社会嵌入理论 |
2.2.3 顾客导向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需视角下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 |
3.1 调研设计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方法 |
3.1.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1.4 调研社区基本情况 |
3.2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研情况 |
3.2.1 全面的生活照料需求 |
3.2.2 深层次的医疗康复服务需求 |
3.2.3 多元的精神慰藉需求 |
3.2.4 较高的居住环境需求 |
3.2.5 较低的经济承受能力 |
3.3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调研情况 |
3.3.1 生活照料服务内容较全面 |
3.3.2 医疗康复服务供给不足 |
3.3.3 精神慰藉服务内容单一 |
3.3.4 居住环境较为舒适 |
3.3.5 服务收费标准较高 |
3.4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满意度分析 |
3.4.1 生活照料服务评价较高,仍有提升空间 |
3.4.2 医疗康复服务评价低 |
3.4.3 精神慰藉服务评价参差不齐 |
3.4.4 居住环境评价较高,仍需不断优化 |
3.4.5 服务收费标准评价低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供需视角下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
4.1 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能力弱 |
4.1.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4.1.2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
4.1.3 专业人员资源匮乏 |
4.1.4 基础设施不完善 |
4.2 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专业性、精准性不足 |
4.2.1 医养结合服务专业素质低 |
4.2.2 医养结合服务精准性差 |
4.3 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方支付能力低 |
4.3.1 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少 |
4.3.2 服务收费标准高、报销难度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进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问题的对策 |
5.1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主体供给能力 |
5.1.1 引进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5.1.2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
5.1.3 加大专业人员引进力度 |
5.1.4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
5.2 加强专业性、精准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
5.2.1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
5.2.2 明确老人需求层次和内容 |
5.3 提升需求主体支付能力 |
5.3.1 健全老人收入补贴机制 |
5.3.2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访谈大纲 |
附录2 受访老人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2)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图 |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社区 |
2.社区治理 |
3.社区治理模式 |
(二)理论依据 |
1.社区治理理论 |
2.公共治理理论 |
3.多中心治理理论 |
三、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现状 |
(一)太原市现有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及特征 |
(二)街、社现有的结构配置及实地访谈 |
1.街、社现有的结构配置 |
2.实地访谈 |
(三)街、社运行状态 |
(四)角色定位 |
(五)权责划分 |
四、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角色定位模糊 |
(二)权力划分不清 |
(三)责任归属错位 |
五、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传统行政思维的影响 |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三)法律构建不完善 |
(四)多元参与不足 |
六、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经验 |
(一)国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经验 |
1.亚洲城市国家新加坡(政府主导型) |
2.日本名古屋(混合型) |
3.美国底特律(高度社区自治型) |
4.国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验的总结 |
(二)国内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经验 |
1.上海市 |
2.浙江诸暨“枫桥经验” |
3.国内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验的总结 |
七、优化现有模式的建议 |
(一)调整角色定位 |
1.转变传统行政思维 |
2.完善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 |
3.转变政府职能 |
(二)厘清权力划分 |
1.完善权力清单 |
2.完善对公权力的监督 |
3.拓宽社区资金来源 |
(三)梳理责任关系 |
1.培育公民意识 |
2.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
3.强化服务核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
(二)研究问题:社区教育如何服务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社区教育 |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五、研究理论依据 |
(一)终身学习理论 |
(二)学习型社会理论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一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基础理论分析 |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一)社区教育的国外发展历程 |
(二)社区教育的国内发展历程 |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特质 |
(一)社区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
(二)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 |
(三)终身学习理念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定位 |
(一)社区教育推动和谐社区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
(二)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
(三)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
第二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 |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概况 |
(一)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
(二)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 |
(三)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 |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一、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 |
(一)社区教育价值认知方面 |
(二)社区教育教学建设方面 |
(三)社区教育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 |
二、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社区教育发展价值的认知偏失 |
(二)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设置 |
(三)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
(四)社区教育的物质资源条件不足 |
第四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的策略研究 |
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 |
(一)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 |
(二)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
(三)建立社区教育的目标体系 |
(四)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 |
(一)规范性社区教育 |
(二)非规范性社区教育 |
(三)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 |
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 |
(一)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二)中青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三)老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
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 |
(一)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
(二)开发并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 |
五、构建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 |
(一)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 |
(二)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 |
(三)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新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以太原市下元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图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社区 |
2.1.2 网格 |
2.1.3 网格化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区治理理论 |
2.2.2 精细化治理理论 |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3章 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 |
3.1 下元社区概况 |
3.2 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
3.2.1 划分基础网格 |
3.2.2 定人定岗定责 |
3.2.3 搭建网格平台 |
3.2.4 落实服务要求 |
3.3 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
3.3.1 实现了党建融入网格 |
3.3.2 精细了网格管理服务 |
3.3.3 扩充了社区网格功能 |
3.3.4 保障了“三零”社区创建 |
第4章 新时代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新时代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社区网格承担工作任务过重 |
4.1.2 各级网格沟通不畅,缺乏上下联动 |
4.1.3 网格化管理重社会控制,轻服务意识 |
4.1.4 网格员素质与工作能力不足 |
4.1.5 社区居民参与性不高 |
4.1.6 管理信息平台利用率低 |
4.2 新时代下元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网格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
4.2.2 专业化网格队伍建设困难 |
4.2.3 社区财政资金有限,资金来源单一 |
4.2.4 社区网格化管理宣传工作不到位 |
4.2.5 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会组织缺位 |
第5章 新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
5.1 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
5.1.1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
5.1.2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 |
5.1.3 提高居民参与程度 |
5.1.4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
5.2 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
5.2.1 优化各级网格协调机制 |
5.2.2 强化监督考评与激励机制 |
5.2.3 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提高网格员薪资待遇 |
5.3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技术手段 |
5.3.1 建设开放共享的网格管理服务平台 |
5.3.2 构建“互联网+网格”双网融合新模式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对下元社区网格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对下元社区居民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5)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1.5 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区 |
2.1.2 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 |
2.1.3 社区居家养老 |
2.1.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区照顾理论 |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2.2.4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
3.1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沿革 |
3.2 太原市老年人口现状 |
3.3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体情况 |
3.3.1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 |
3.3.2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项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4.1 SERVPERF方法适用性分析及维度确定 |
4.1.1 SERVPERF方法适应性分析 |
4.1.2 SERVPERF模型维度介绍 |
4.1.3 评价维度的选取 |
4.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指标设置原则 |
4.2.2 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3 研究假设 |
4.3 问卷设计与调查 |
4.3.1 问卷设计 |
4.3.2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5.1 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
5.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
5.3 信度效度分析 |
5.3.1 信度分析 |
5.3.2 效度分析 |
5.4 因子分析 |
5.5 相关分析 |
5.6 回归分析 |
5.7 结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
6.1.1 提高社区养老从业者的服务水平 |
6.1.2 大力培育专业的服务人才 |
6.2 优化社区居家养老设施配置 |
6.2.1 大力推进社区和居家空间设施适老化改造 |
6.2.2 健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
6.3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机制 |
6.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3.2 建立与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
6.3.3 扩大服务的志愿者团队 |
6.4 开发和完善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
6.4.1 精准识别老年人的需求 |
6.4.2 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1、研究结论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6)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4.1 主要工作 |
1.4.2 创新点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章“嵌入式”社区养老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庭养老 |
2.1.2 社区居家养老 |
2.1.3 机构养老 |
2.1.4“嵌入式”社区养老 |
2.2 理论基础 |
2.2.1 持续照顾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福利多元主义 |
2.3 小结 |
第3章 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
3.1 嵌入式社区养老相关政策 |
3.1.1 我国嵌入式社区养老相关政策 |
3.1.2 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相关政策分析 |
3.2 嵌入式社区养老现状 |
3.2.1 我国典型城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现状 |
3.2.2 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现状 |
3.3 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实证分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3.3.3 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太原嵌入式社区存在问题 |
4.1.1 社区嵌入导致邻避效应 |
4.1.2 社区配套养老设施不健全 |
4.1.3 社区养老政策支持和投入资金不足 |
4.1.4 社区养老专业水平低且系统经验少 |
4.2 太原嵌入式社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老人对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缺乏认知 |
4.2.2 嵌入式社区养老基础设施缺乏 |
4.2.3 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
4.2.4 嵌入式社区资金来源单一 |
4.3 小结 |
第5章 完善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对策 |
5.1 政府加强宣传构建共识机制 |
5.2 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与规范专业培训 |
5.3 创建多元化服务主体和投资渠道 |
5.4 构建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和完善监督机制 |
5.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新时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研究 ——以太原市吴家堡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预防和化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理论基础 |
2.1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
2.1.1 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思想 |
2.1.2 邓小平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1.3 江泽民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1.4 胡锦涛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1.5 习近平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2 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治理新思想 |
第三章 预防和化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实证调研 |
3.1 选择太原市吴家堡社区样本的典型性、代表性 |
3.2 对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的调研过程及其数据来源 |
3.3 对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的数据分析及其问题说明 |
3.4 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的社会治理现状 |
第四章 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矛盾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成因 |
4.1 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矛盾的主要表现 |
4.1.1 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
4.1.2 社区干群关系矛盾 |
4.1.3 社区居民间的矛盾 |
4.2 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矛盾的特点 |
4.2.1 矛盾范围扩大,主体呈现多元化 |
4.2.2 矛盾数量增加,类型呈现多样化 |
4.2.3 矛盾冲突叠加,化解难度加大 |
4.2.4 突发事件增多,纠纷呈现易激化 |
4.3 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矛盾的原因剖析 |
4.3.1 资源供给不均,服务短缺低效 |
4.3.2 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能力落后 |
4.3.3 矛盾预防机制不完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 |
4.3.4 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缺乏严格制度规范 |
4.3.5 居民素质偏低,社区参与感不强 |
第五章 新时代预防和化解太原市吴家堡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 |
5.1 坚持系统治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
5.1.1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委总揽全局 |
5.1.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政府全面负责 |
5.1.3 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坚持社区两委自治 |
5.1.4 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
5.2 坚持源头治理,完善矛盾预防机制 |
5.2.1 建立矛盾预警网络,打造多元调解体系 |
5.2.2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平等民主协商 |
5.2.3 构建社区参与平台,提升居民自治本领 |
5.3 坚持依法治理,推动矛盾化解法治化 |
5.3.1 科学设置征地机制,保障居民合法权利 |
5.3.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社保待遇差距 |
5.3.3 完善矛盾化解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
5.4 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5.4.1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建设,彰显社区精气神 |
5.4.2 发挥道德榜样示范作用,增强社区凝聚力 |
5.4.3 以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画出社区同心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德尔菲法 |
3.3 问卷调查法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层次分析法(AHP) |
4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
4.1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的初选 |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2 指标的产生 |
4.1.3 初选指标 |
4.2 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
4.2.1 指标筛选的定量依据 |
4.2.2 指标的筛选 |
4.2.3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的构建 |
4.2.4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权重的确立 |
4.3 山西省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证研究 |
4.3.1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系统 |
4.3.2 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系统 |
4.3.3 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系统 |
4.3.4 体育活动服务系统 |
4.3.5 体育信息服务系统 |
4.3.6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终身教育的研究 |
(2)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 |
(3)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政府推进社区教育的相关概述 |
2.1 终身教育概述 |
2.1.1 终身教育的提出 |
2.1.2 终身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取向 |
2.1.2.1 终身教育的内涵 |
2.1.2.2 终身教育的特点 |
2.1.2.3 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 |
2.2 社区教育概述 |
2.2.1 社区教育的提出 |
2.2.2 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取向 |
2.2.2.1 社区教育内涵 |
2.2.2.2 社区教育的特点 |
2.2.2.3 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 |
2.3 终身教育视阈下社区教育推进的重要意义 |
2.3.1 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
2.3.2 终身教育视阈下社区教育推进的重要意义 |
2.3.2.1 有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
2.3.2.2 有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
2.3.2.3 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2.3.2.4 有助于社会成员全面自由发展 |
第三章 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的现实基础 |
3.1 政府主导,全面引领 |
3.1.1 政策关怀,持续推进 |
3.1.2 形成四级管理机构和四级教育培训网络 |
3.2 线上线下平台搭建,提供服务支撑 |
3.2.1 线上资源建设 |
3.2.2 线下资源整合 |
3.3 运行模式多元,多维立体 |
3.3.1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辐射型 |
3.3.2 .以街道为中心的组织型 |
3.3.3 .以学校为中心的互惠型 |
3.3.4 .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集合型 |
3.3.5 .以社团为组织的协调型 |
3.4 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社区 |
3.4.1 以聚焦“三关”为主题,创建学习型社区 |
3.4.2 以优化人文环境为抓手,创建学习型社区 |
3.4.3 以和谐共建为契机,创建学习型社区 |
3.5 典型示范,特色创新 |
3.5.1 活动载体创新 |
3.5.2 特色课程创新 |
第四章 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
4.1 发展不平衡 |
4.1.1 实验区、示范区与非实验区、非示范区发展不平衡 |
4.1.2 城乡发展不平衡 |
4.2 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
4.2.1 认识程度不够 |
4.2.2 硬件投入不足 |
4.3 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
4.3.1 经费投入渠道来源单一 |
4.3.2 经费投入区域差异较大 |
4.4 学校向社区开放度不够 |
4.4.1 学校理念保守封闭 |
4.4.2 学校向社区开放度较低 |
4.5 民间组织参与度不够 |
第五章 终身教育视域下我国社区教育的推进策略 |
5.1 加强立法建设,强化制度推力 |
5.2 强化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 |
5.2.1 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方向引领 |
5.2.2 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
5.3 强化学校向社区开放,推进学校与社区互动 |
5.4 调动基层力量,促进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 |
5.4.1 建立对民间组织的培训机制 |
5.4.2 建立对民间组织的场地设施及资金扶持机制 |
5.5 加大资源建设,夯实基础支撑 |
5.5.1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
5.5.2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经费支持 |
5.5.3 整合场地设施资源,提供阵地支持 |
5.6 立足三维价值取向,加强课程开发 |
5.6.1 三维价值取向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内容 |
5.6.2 三维价值取向下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方式 |
5.6.3 三维价值取向下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评价 |
5.7 关注链条末端,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政府主导下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失独老人概念界定 |
1.1.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1.2.2 社区照顾理论 |
1.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城市失独老人概述 |
2.1 我国失独老人形成背景 |
2.2 我国城市失独老人现状 |
2.2.1 我国失独家庭数量 |
2.2.2 我国失独老人养老困境 |
第三章 太原市政府主导下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3.1 太原市失独老人基本情况 |
3.2 太原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3.2.1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相关扶助政策 |
3.2.2 社区养老相关政策 |
3.3 太原市社区养老建设情况 |
3.4 太原市政府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3.4.1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3.4.2 发放养老服务券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
3.4.3 8181890社区服务平台 |
3.4.4 “一园两中心” |
第四章 分析在政府主导下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存在的困境 |
4.1.1 失独老人养老保障政策缺失 |
4.1.2 社区中内缺少专为失独老人服务的场所 |
4.1.3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内容不全面 |
4.2 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缺乏多元主体合作机制 |
4.2.2 社区主体性功能未充分发挥 |
4.2.3 社会参与力量缺少规范 |
4.2.4 对失独老人精神关怀不重视 |
第五章 完善太原市政府主导下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
5.1 国内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借鉴 |
5.1.1 北京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5.1.2 青岛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5.1.3 宁波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5.2 完善太原市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
5.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5.2.2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
5.2.3 健全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
5.2.4 增强社区的主体功能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关于太原市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供需视角下太原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研究[D]. 原洁.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太原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问题的研究[D]. 张宇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吴秋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4]新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以太原市下元社区为例[D]. 毛伟.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基于老年人感知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D]. 张一丹.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太原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 景超.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7]新时代城中村社区矛盾的治理路径研究 ——以太原市吴家堡社区为例[D]. 李乂京. 山西大学, 2020(04)
- [8]太原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牛晶. 山西大学, 2020(01)
- [9]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研究[D]. 都雅男. 山西大学, 2020(01)
- [10]政府主导下太原市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 王志越. 山西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