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樊家佳[1](2021)在《程序教学法在长春市小学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啦啦操项目虽传入我国较晚,却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热情奔放的表演性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并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中不断普及开展。不过绝大多数啦啦操教师仍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啦啦操项目的授课,教学方法滞后于啦啦操项目发展的速度,已无法满足目前啦啦操教学的需求。研究将程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啦啦操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究程序教学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掌握能力、改善课堂学习效果,凭借其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小学啦啦操教学中是否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探究程序教学法理论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并通过实验验证程序教学法在小学啦啦操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丰富程序教学法和啦啦操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小学啦啦操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素材和依据。研究以长春市绿园小学五年级学生中挑选的60人为实验对象,将程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啦啦操教学中,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教学实验等方法,在程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遵循其教学原则,结合啦啦操教学的内容结构、技能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教学对比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的数据,对程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小学啦啦操教学中应用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程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协调素质,而对力量和柔韧素质的提高却不明显,说明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没有影响。(2)程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啦啦操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啦啦操技术的效率,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更为快速牢固的掌握啦啦操技术动作。(3)程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根据得出结论提出相应建议:(1)教师在运用程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严格把控时间,监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最大限度将学习时间利用起来。(2)教师在运用程序教学法时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及内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项目特点及时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3)教师应注重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结合,优势互补,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程孟超[2](2021)在《短脚蹼在自由泳初级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短脚蹼作为一种游泳辅助工具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到专业队的日常训练中,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已经证实,使用短脚蹼对专业游泳运动员进行打腿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提高游泳运动成绩,但在进行初级自由泳教学上能否使用短脚蹼进行辅助教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针对自由泳初学者能否直接使用短脚蹼辅助教学以及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教学实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结果得出结论:在自由泳初级教学中可以使用短脚蹼辅助教学;穿戴短脚蹼练习可以提高学员踝关节柔韧性;根据练习要求,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掌握自由泳的各部分技术动作;可以增加最终的游泳距离,对水中的身体姿态和整体配合影响较小。对自由泳初级教学提出的建议:在初级自由泳教学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等因素合理的使用短脚蹼来辅助教学,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使用短脚蹼进行辅助教学时,应遵循适度原则交替使用短脚蹼,避免学员对短脚蹼产生依赖;使用短脚蹼前要充分的热身避免踝关节受伤;应注意额外强调双脚的内八字打水,避免养成错误动作。
王思源[3](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认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史佳可[4](2021)在《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更是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宗旨。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最具有生物学特色。因此,越来越多的生物教师致力于研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方式。而单元教学作为近几年广受关注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将单元教学设计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相联系,使其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了有关生物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概念并梳理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单元教学设计处于发展阶段,还需各个教育研究者将其与本国的教学实际紧密连接,促进单元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运用教师访谈法,对辽宁省五个地区共计二十名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教师访谈。通过对教师们的回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很重要,他们也认同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但是他们对单元教学设计的了解不深,对如何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单元活动存在较大困惑。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对生物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构建出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要素及一般流程。并对生物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为评价标准,分析出了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教学设计相比的优缺点。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构与功能观”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和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顺利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落实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单元教学设计在生物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春荣[5](2020)在《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革需求与日俱增,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冲击传统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等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已然落伍,不仅与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脱节,也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注重如何学及为什么学的PBL教学法显然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PBL教学法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主张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力求使得学习者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体育课更是顺应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游泳作为一项热门且普及较高的运动项目,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而四大泳姿中的蛙泳,更是游泳课上的必授内容。因为学生不但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蛙泳,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蛙泳与立泳技术相似,初学者熟习后能够应急自救。通过PBL教学法进行蛙泳教学,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广东海洋大学2018级公共体育游泳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班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展开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从公共体育课学生的蛙泳技评和达标成绩、学习兴趣、交流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实验班的达标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均比对照班学生的效果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2.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更好地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有显着提升。3.PBL教学法能较好地联系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游泳公体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有效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彭思[6](2020)在《《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快乐钢琴基础教程》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由美国阿尔弗雷德音乐出版公司原版引进的一套优秀儿童钢琴教材,出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期。笔者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实践中观察到,这套教材使用率较高,但在查找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文献缺乏对这套教材理论方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为出发点,并根据这些理论结合教材的特点,提出笔者对儿童钢琴教学的思考和启示,以期丰富对儿童钢琴教材的研究,并对提高儿童钢琴教学水平有所帮助。论文写作中,笔者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斯金纳程序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与《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契合点,并从教材结构、教学程序、教学法等方面对教材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依据理论提出相关启示。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缘由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分析教材出版所处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及理论基础,第三章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第四章为文章的展望部分,笔者结合前文中分析的理论、实践依据与《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特点,提出了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启示和看法。
徐玉明[7](2020)在《小群体程序式教学模式在少儿羽毛球培训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羽毛球运动作为小球类项目之一,因其大众认知程度高、容易上手,非常适合少年儿童体育兴趣的培养,成为了素质教育环境下许多少儿和家长的选择。全国范围内的少儿羽毛球培训班也迅速出现,其培训目标主要为培养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形成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形成初步羽毛球专业意识等。传统的羽毛球教学并未考虑少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而小群体程序式教学是将小群体教学模式与程序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群体的形式进行,教学方法上按照程序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既能简化羽毛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适用于少儿羽毛球培训班的教学。在本文研究中: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少儿羽毛球教学现状、小群体教学和程序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其次,采用实验法,以哈尔滨市力龙青少年羽毛球俱乐部兴趣班学员(共32名)为实验对象,分为采用小群体程序式教学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开展为期16周的对照实验。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羽毛球基本技能,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评,以及对课堂体验进行访谈调查,并对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和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提出少儿羽毛球培训中开展小群体程序式教学的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和实验内容的开展,得出以下结论: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基本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课堂体验方面,均比传统教学模式有较为显着的教学成果,小群体程序式教学对于少儿学生来说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符合少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适合于学习能力较弱、天性好动的少年儿童;二是有利于少儿逐步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三是有利于打下更牢固的基础,四是促进少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五是利于少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开展小群体程序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和分组,时刻关注小群体活动状态,确保学生自主练习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娄云[8](2020)在《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多年来备受关注,人们一直在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程序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内容较为完整的小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完教师所布置的教学内容之后,自己进行练习,练习后教师随堂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的情况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若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则再继续学习上一内容,直到学生能够熟练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被采用,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为此,在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排球课应用程序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试验,探究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身体素质、学习排球运动兴趣以及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1、在身体素质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在速度与力量素质指标测试成绩上虽有所提升,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在实验后测灵敏素质指标测试成绩上存在差异性,程序式教学法比传统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2、在排球垫、传球技术技评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均能使学生在技评成绩上得到显着提高,实验后所测得的技评成绩与实验前测得的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规范的掌握排球传、垫球技术。3、在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达标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均能使学生在达标成绩上得到显着提高,实验后测达标成绩差异具有显着性,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4、在控球能力方面,根据实验后测的情况看,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在传、垫球过程中对球的控制5、在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方面,根据实验后测的学生认知情况显示,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课堂比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课堂更加活跃,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潘信信[9](2020)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诞生之初,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在教育界推行和发展起来。我国也在2012年前后引入了这一教学模式。由于其教学理念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基本理念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不失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形式,同时也可以很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点,所以迅速在国内掀起了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浪潮。本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以期探索这一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学科上应用的效果、特征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以及二者擦出的火花又能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供哪些新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展开阐述,同时也涉及到了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其次,界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翻转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第二部分,对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性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从翻转课堂内容选择需要考量的事项,以及流程的设计两方面进行论述,在流程设计方面笔者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第三部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例以及应用效果分析进行阐述。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框的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分为听课教师评分和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综合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第四部分,根据应用效果和反思,提出翻转课堂现阶段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张荣丽[10](2019)在《对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的优化 ——基于程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上家长对于少年儿童艺术教育和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少儿拉丁舞学习者数量逐渐增多。拉丁舞集竞技和艺术于一体,对于少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少儿时期是舞蹈基础形成的重要时机,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对少儿拉丁舞的学习进行指导是相关从业人员一直探索的问题。本论文以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的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基于当今少儿拉丁舞教学现状对初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教学效率最优化。应用程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验来检验效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探索出一套基于程序教学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指导和应用于少儿拉丁舞的教学。通过具体的对少儿拉丁舞教师教学调查、课堂实践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如下:1、应用程序教学法的“小步子”原则,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一是根据身体是否发生位移和旋转进行宏观层面上的四个基本步教学单元的目标优化,对教学进行定向,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二是将七个基本步进行微观上的27个小步子的分解目标的优化,拉近每一个小步子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对教学的可控性。2、程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设计,首先结合少儿心理、生理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优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其次根据拉丁舞技能形成规律,以恰恰恰基本步为主线,以身体素质、芭蕾形体、拉丁舞元素训练为辅助性练习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组织上的优化,设计教学程序,促使动作技能发生正迁移。3、应用程序教学法的自定步调原则,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分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两种分组方式的转换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进度学生的需要,同时还有益于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提高教学效率。4、应用程序教学法的积极反应原则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对学生每一个小步子和每一个教学单元(也包括其他辅助性练习)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测评,学生做出正确反应之后才可学习新的单元或者小步子,反之继续进行强化练习,直到正确完成动作。对教学活动起到诊断、激励和调节的作用。
二、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程序教学法在长春市小学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
1.1.2 小学啦啦操教学方法创新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程序教学法 |
2.1.2 啦啦操 |
2.2 程序教学法运用的理论基础研究 |
2.2.1 程序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
2.2.2 程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
2.2.3 程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程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2 小学啦啦操教学研究现状 |
2.4 文献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4.1 研究重点 |
3.4.2 本研究的难点 |
3.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后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
4.1.1 协调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
4.1.2 柔韧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
4.1.3 力量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
4.2 实验后技能水平分析 |
4.2.1 技术指标分析 |
4.2.2 团队协作能力指标分析 |
4.2.3 编排指标分析 |
4.2.4 总体评价指标分析 |
4.2.5 总分指标分析 |
4.3 实验后学习兴趣变化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老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评价表 |
附录3 小学生啦啦操学习兴趣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4 集体花球啦啦操评分标准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短脚蹼在自由泳初级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游泳定义 |
2.1.2 爬泳定义 |
2.1.3 自由泳定义 |
2.1.4 短脚蹼的定义 |
2.1.5 体育教学方法定义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国内相关研究 |
2.3.1 利用辅助器材进行游泳初级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2 利用脚蹼进行游泳教学与训练的相关研究 |
2.3.3 利用脚蹼进行自由泳训练的相关研究 |
2.3.4 初级游泳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2.3.5 对初学游泳教学顺序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观察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脚踝柔韧性变化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后两组学员踝关节柔韧性组内对比呈不显着差异 |
4.1.2 实验后两组学员踝关节柔韧性组间对比呈显着差异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15 米、25 米、35 米打腿成绩对比分析 |
4.2.1 对比15 米自由泳打腿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2.2 对比25 米和35 米打腿成绩实验组整体优于对照组 |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距离自由泳成绩对比分析 |
4.3.1 自由泳15 米计时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
4.3.2 自由泳25 米计时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3.3 自由泳35 米计时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3.4 自由泳50 米计时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游进距离的对比分析 |
4.5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由泳技术评定对比分析 |
4.5.1 打腿技术得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5.2 手臂技术得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5.3 换气技术得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5.4 身体姿态技术得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4.5.5 整体配合得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2 部分实验数据 |
个人简介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 |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对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 |
(二)生命观念 |
(三)单元教学设计 |
(四)单元教学设计和生命观念的逻辑关系 |
二、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教学设计理论 |
(三)学科结构论 |
第三章 单元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 |
一、单元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标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方法 |
(二)案例描述 |
(三)案例解析 |
第四章 单元教学设计——以“结构与功能观”为例 |
一、确定主题,整合单元 |
(一)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 |
(二)整理和单元主题相关的概念 |
(三)挑选出合适的课时整合成单元 |
二、七项分析,前期准备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分析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
(五)教学活动设计 |
(六)单元情境设计 |
(七)课时设计 |
三、各个课时,详细设计 |
(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设计 |
(二)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 |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
(四)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
(五)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
四、教学反思、反复推敲 |
(一)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还需完善 |
(二)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有待改进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一)单元教学设计还存在较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
(二)生物教师应加强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三)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
(四)构建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要素及一般流程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PBL国外研究现状 |
2.3 PBL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国内非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
2.3.2 国内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
2.3.3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游泳课的教学现状 |
2.4 PBL的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 |
2.4.3 问题解决理论 |
2.5 PBL学习原则 |
2.5.1 认知方面 |
2.5.2 内容方面 |
2.5.3 社会性学习方面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水上专项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技能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团队合作探究能力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对比分析 |
4.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比分析 |
4.2.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4.2.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技术评定成绩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概念界定 |
1.5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教材概况 |
2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
2.1 20世纪60年代美国钢琴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 |
2.2 20世纪60年代美国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指导——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 |
3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编排特点 |
3.1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结构分析 |
3.2 因材施教的程序教学 |
3.3 启发儿童音乐感知 |
3.4 “快乐钢琴”适宜儿童认知方式 |
4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启示及局限性分析 |
4.1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对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启示 |
4.2 《快乐钢琴基础教程》对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局限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小群体程序式教学模式在少儿羽毛球培训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研究 |
2.1.1 小群体教学 |
2.1.2 程序式教学 |
2.1.3 少儿羽毛球 |
2.2 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2.2.1 少年儿童生理特点 |
2.2.2 少年儿童心理特点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已有研究成果评价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与实施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分组 |
3.3.3 实验时间与地点 |
3.3.4 实验控制 |
3.3.5 实验中测试项目的选定 |
3.3.6 实验中学生课堂教学安排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两组学生测评对比 |
4.2 实验后两组学生测评结果及分析 |
4.2.1 基本动作技能测评结果分析 |
4.2.2 学生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及分析 |
4.2.3 学生课堂体验调查结果及分析 |
5 小群体程序式教学在少儿羽毛球培训中应用的讨论 |
5.1 小群体程序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
5.1.1 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 |
5.1.2 有利于少年儿童逐步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 |
5.1.3 有助于少年儿童打下更牢固的羽毛球基础 |
5.1.4 促进少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
5.1.5 利于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
5.2 少儿羽毛球培训班中应用小群体程序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
5.2.1 合理安排教学和分组 |
5.2.2 时刻关注小群体活动状态 |
5.2.3 确保学生自主练习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
6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8)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有关程序式教学法概念研究现状 |
2.1.1 国内有关程序式教学法研究 |
2.1.2 国外有关程序式教学法研究 |
2.2 有关中学排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3 程序式教学法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2.4 程序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2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原有排球技术测试 |
4.2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垫球与传球技术的影响分析 |
4.2.1 实验后两组学生垫球与传球技术技评测试 |
4.2.2 实验后两组学生排球垫与传球技术达标测试 |
4.2.3 实验后两组学生排球控球能力情况5 |
4.3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4.4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调查分析 |
4.4.1 学生学习排球运动兴趣的影响 |
4.4.2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
4.4.3 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排球技术 |
4.4.4 对活跃课堂气氛的影响 |
4.4.5 学生对教学规律的了解程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不足与展望 |
6.1 实验中的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概述及应用意义 |
第一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缘起和内涵 |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征 |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混合教学理论 |
第三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
一、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程改革要求 |
二、有利于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性地位 |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施设计 |
第一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容的选择 |
一、抽象的内容 |
二、重、难点较多的内容 |
三、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连的内容 |
四、思想认同与综合探究的内容 |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设计 |
一、设计依据 |
二、模型设计 |
第三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实例 |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
二、课堂合作探究阶段 |
三、课后反思总结阶段 |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效果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行为评价调查 |
第二节 、学生态度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实施 |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四、问卷调查总结 |
第四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困难和对策 |
第一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困难及反思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二节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
一、提高和改善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实施条件 |
二、注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核心要素的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对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的优化 ——基于程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当前少儿拉丁舞教学现状 |
1.1.2 少儿拉丁舞规范初级教学的需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当前少儿拉丁舞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
1.2.2 少儿拉丁舞教学相关研究 |
1.2.3 对少儿拉丁舞教学优化的相关研究 |
1.2.4 程序教学法概述 |
1.2.5 少儿身心发展特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泰安市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1 对教学目标的调查与分析 |
3.1.2 对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
3.1.3 对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
3.1.4 对教学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
3.2 基于程序教学法对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的优化 |
3.2.1 对教学目标的优化 |
3.2.2 对教学内容的优化 |
3.2.3 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 |
3.2.4 对教学评价的优化 |
3.3 对优化教学效果的检验 |
3.3.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2 程序教学法对少儿拉丁舞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少儿拉丁舞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铜牌套路技术与技术评分表 |
四、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程序教学法在长春市小学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樊家佳. 吉林体育学院, 2021
- [2]短脚蹼在自由泳初级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D]. 程孟超.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史佳可.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5]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D]. 张春荣.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6]《快乐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分析[D]. 彭思.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小群体程序式教学模式在少儿羽毛球培训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徐玉明.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8]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娄云. 扬州大学, 2020(04)
- [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潘信信.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对少儿拉丁舞初级教学的优化 ——基于程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 张荣丽.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