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论文文献综述)
孟燕[1](2012)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西近代工业建筑是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和洋务思想的传播,在山西地区产生的一种新类型建筑。作为新的建筑类型,山西工业建筑在传播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时代背景、政策基础、民族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发展成带有当地传统建筑特点的本土化工业建筑,呈现出多种形态的中西交融的建筑形式。在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融合下,山西近代工业建筑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山西近代建筑本土化研究是一种推进。本文以山西近代现存工业建筑为典型实例,对太原兵工厂、西北机械厂和新绛纺织厂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从建筑历史的角度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及分析介绍了近代山西工业的发展历程,以此为背景对工业建筑的分布与建设情况作了具体总结,发现了工业建筑的基本特点,并揭示和分析了山西工业建筑的典型特点。后又详细分析了工业建筑选址、建筑平面及功能布局、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细部;最后,笔者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并对此进行论述和分析。本文通过对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认为,近代山西工业建筑,受外来文化及政策基础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的设立和选址,与山西当地官员提出的政策密切相关;功能布局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力求灵活多变;建筑单体普遍采用规则矩形平面、建筑形式中西混杂,青砖灰瓦的人字形坡屋顶体现了地方传统的基本格调;建筑技术上,没有使用原有的木结构技术,而是采用砖墙承重的砖混结构,屋架也引进了桁架结构;建筑构造上,吸收西方一顺一丁的砌筑方法;建筑细部装饰手法中西杂糅,丰富了建筑形式。近代山西工业建筑是山西近代建筑中出现的典型现代建筑,它们将办公、生产、辅助等多种建筑单体融为一体,加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形成新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它们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建筑。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展现了新建筑类型在内陆省份的发展与本土化的独特进程、揭示了外来文化在山西的传播与融合之过程,为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思考,并为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参考。
朱新月[2](2012)在《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以山西晋华纺织厂旧厂区保护与再利用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国际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工业重心由市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推进,所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市区内遗留了大量的废弃工业建筑,这样的后果不仅严重的浪费了城市土地资源,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推进旧城改造的进程中,仅有小部分的工业建筑被保留下来,其余的都面临拆除或改建。如何最优地将这些废弃的工业用地置换为第三产业用地,是摆在政府和设计者面前的课题。并且,“原有建筑改造再利用”与“全部推倒重建”相比较,其项目成因更为复杂,项目的实施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更多。论文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借鉴了国内外的理论和技术经验,以大量的国内外优秀案例为研究背景,对新建工程项目以及其它领域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并进行研究,完善了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的评价的理论体系。对山西的工业遗产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特点;对山西晋华纺织厂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前文所得到的方法和原则,对山西晋华纺织厂进行整体规划、调整建筑、绿化空间和废弃物再利用;对山西晋华纺织厂进行概念性的设计,体现了所研究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七个章节:第一部分,文章的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历程以及现存问题,以及山西省内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并且例举了国内外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外的相关工业遗产的差距,对山西省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列举,总结分析其特点。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四章节和第五章节,通过对山西晋华纺织厂发展历史和演变的研究,对山西晋华纺织厂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价值逐一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六章节,通过上述所得到的一些理论基础,针对山西晋华纺织厂的保护提出保护原则、方法和方案,对山西晋华纺织厂的规划、建筑调整和绿化空间以及再利用进行概念性设计,对山西晋华纺织厂未来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即文章的第七章节,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
张振兴[3](2010)在《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是国内着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然而,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强省战略的实施,旅游资源开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省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如火如荼,甚至有些地方大规模地搞起了人造旅游景观。但在轰轰烈烈地开发山西旅游资源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盲目开发、乱开发、掠夺性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等现象,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因此,研究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山西旅游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在分析山西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山西旅游资源的对策。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分析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第三章探讨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盲目开发现象较为突出、破坏性开发依然存在等六大主要问题;第四章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第五章是论文的重点,从尽快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做到资源开发规划先行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山西旅游资源的六大对策;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对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山西旅游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王晓华[4](2008)在《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太原近代建筑》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太原地区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建筑活动,产生了新形式和新类型建筑。以此为开端的太原近代建筑历史进程是在中西建筑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一方面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相互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形成了太原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本文以太原市区范围内近代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角度出发,在对相关资料查阅、整理和分析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事件和历史事件为标准,对太原近代建筑进行了分期研究。结合历史分期,对太原近代外来形式建筑和本地传统建筑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剖析。按建筑类型,系统整理了有关宗教建筑、工业建筑、政府建筑、学校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住宅建筑等建筑类型的资料,并对发展期修建的两个建筑进行了测绘。最后根据太原近代建筑现存状况,组织了步行和车行参观路线。太原近代建筑研究揭示了外来建筑文化在太原的传播和融合过程,为研究太原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思考。太原近代建筑发展是我国内陆城市一个典型实例,可以为研究内陆城市近代建筑发展提供参考。另外通过总结与分析现有资料,对太原近代建筑状况做基础性的汇总,以期对今后太原近代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宋俊生[5](2000)在《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文中研究指明
二、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论文提纲范文)
(1)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时限和研究内容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近代山西工业的发展历程 |
2.1 早期创办的山西工业(1881-1911) |
2.1.1 洋务思想在山西萌芽——张之洞抚晋 |
2.1.2 山西新式工业的开端——胡聘之抚晋 |
2.2 辛亥革命后逐步发展的山西工业(1917-1930) |
2.2.1 西方工程师与地方政府参与的工业企业 |
2.2.2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工业企业 |
2.3 大兴土木建设的山西工业(1931-1937) |
2.3.1 西北实业公司创办的前期准备 |
2.3.2 近代山西工业的辉煌——西北实业公司 |
2.4 战争时期的山西工业 |
2.4.1 太原沦陷时期 |
2.4.2 日本投降到解放前时期 |
2.5 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西近代工业建筑分布与建设概况 |
3.1 近代工业建筑在山西的分布情况 |
3.1.1 早期山西工业建筑呈聚集分布 |
3.1.2 辛亥革命后洋务兴起山西工业建筑分布范围扩大 |
3.1.3 抗战前期山西工业建筑沿铁路分布 |
3.2 近代工业建筑在山西建设发展的特点 |
3.2.1 建筑数量由少到多 |
3.2.2 工业类型由单一到全面 |
3.2.3 建筑规模由小到大 |
3.2.4 逐步完善的建设体系 |
3.3 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建设简况 |
3.3.1 早期山西的工业建设 |
3.3.2 发展时期山西的工业建设 |
3.3.3 鼎盛时期山西的工业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西近代现存工业建筑实例分析 |
4.1 太原兵工厂 |
4.1.1 工厂简述 |
4.1.2 工厂选址 |
4.1.3 平面及功能分析 |
4.1.4 中西交融的立面形式 |
4.1.5 先进的结构技术 |
4.1.6 中西贯通的细部处理 |
4.1.7 小结 |
4.2 西北机械厂 |
4.2.1 发展阶段 |
4.2.2 工厂选址 |
4.2.3 实用的平面功能分析 |
4.2.4 简化的传统立面形式 |
4.2.5 西方建筑技术的运用 |
4.2.6 细部处理 |
4.3 新绛大益成纺织厂 |
4.3.1 历史分期 |
4.3.2 考虑周全的选址 |
4.3.3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
4.3.4 合理的平面功能 |
4.3.5 风格多样的立面形式 |
4.3.6 建筑现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西近代工业建筑基本特征 |
5.1 细致周全的选址 |
5.1.1 工业建筑选址 |
5.1.2 政府参与的工厂选址 |
5.2 形式多样的建筑单体 |
5.2.1 中规中矩的建筑平面 |
5.2.2 中西交融的立面形式 |
5.2.3 多变的建筑风格 |
5.3 建筑技术具有时代特征 |
5.3.1 “砖墙承重”“大跨度建筑”特征 |
5.3.2 屋架结构的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附录1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部分内容) |
附录2 解放后原西北实业公司各主要厂矿变化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插图、表目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以山西晋华纺织厂旧厂区保护与再利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解析与理论基础 |
1.4.1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解析 |
1.4.2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1.5 研究范围、方法和研究框架 |
1.5.1 研究范围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模式与研究 |
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2.1.1 国外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历程 |
2.1.2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 |
2.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2.2.1 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历程 |
2.2.2 国内工业遗产改造的现状 |
2.2.3 国内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 |
2.2.4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现状及问题 |
2.2.5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现状对策 |
2.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 |
第三章 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
3.1 山西近代工业遗产的产生 |
3.2 山西工业遗产的调查和保护 |
3.2.1 山西工业遗产的调查 |
3.2.2 山西工业遗产的特点及状况 |
3.3 山西工业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
第四章 晋华纺织厂的现状及分析 |
4.1 晋华纺织厂的发展与历史演变 |
4.1.1 晋华纺织厂历史与概况 |
4.1.2 晋华纺织厂的现状评析 |
4.2 山西晋华纺织厂保护与再利用的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威胁分析 |
4.3 山西晋华纺织厂的价值 |
第五章 晋华纺织厂的保护与再利用原则以及方法 |
5.1 保护原则 |
5.2 保护方法 |
5.3 具体保护与改造方案 |
5.3.1 合理规划 |
5.3.2 调整建筑 |
5.3.3 再利用策略 |
5.4 未来展望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3)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2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 |
2.1 旅游资源优势 |
2.1.1 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
2.1.2 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
2.2 区位优势 |
2.3 政策优势 |
3 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
3.2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 |
3.2.2 盲目开发现象较为突出 |
3.2.3 破坏性开发依然存在 |
3.2.4 旅游资源开发资金短缺 |
3.2.5 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高 |
3.2.6 共享资源难以合作开发 |
4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
4.1 独特性原则 |
4.2 市场导向原则 |
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4 游客参与原则 |
4.5 "三大效益"统一原则 |
5 进一步开发山西旅游资源的对策 |
5.1 尽快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
5.2 切实做到资源开发规划先行 |
5.3 严禁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 |
5.4 多渠道筹措旅游资源开发资金 |
5.5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
5.6 加大合作开发共享资源的力度 |
5.6.1 加强省际横向联合开发 |
5.6.2 加强省内区域联合开发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太原近代建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内容及时空的限定 |
1.1.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1.2 时空的限定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内近代建筑研究现状 |
1.2.2 太原近代建筑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指导思想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太原近代建筑历史分期 |
2.1 起始期(19世纪70年代~1911年) |
2.2 发展期(1911~1937年) |
2.3 凋零期(1937~1949年) |
第三章 太原近代建筑特征演变与实例剖析 |
3.1 外来形式建筑的发展演变 |
3.1.1 早期外来形式建筑的产生 |
3.1.2 发展期外来形式建筑的演变 |
3.1.3 晚期日式建筑的植入 |
3.2 传统式建筑的演进与发展 |
3.2.1 早期传统式建筑的变化 |
3.2.2 发展期传统式建筑的演进 |
3.2.3 晚期传统式建筑走向成熟 |
3.3 小结 |
第四章 太原近代建筑类型及各主要建筑概况 |
4.1 宗教建筑 |
4.2 工业建筑 |
4.3 交通建筑 |
4.4 政府性建筑 |
4.5 文化教育建筑 |
4.6 商业服务建筑 |
4.7 其他公益性建筑 |
4.8 居住建筑 |
4.9 小结 |
第五章 建筑测绘分析 |
5.1 府东街东花园西洋小楼测绘分析 |
5.1.1 建筑概要 |
5.1.2 府东街东花园整体风貌 |
5.1.3 西洋小楼建筑现状 |
5.1.4 西洋小楼历史评价 |
5.2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办公主楼测绘分析 |
5.2.1 建筑概要 |
5.2.2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整体风貌 |
5.2.3 办公主楼建筑现状 |
5.2.4 办公主楼历史评价 |
第六章 太原近代建筑现存状况与考察指南 |
6.1 太原近代建筑现存状况 |
6.2 太原近代建筑考察指南 |
6.2.1 步行考察流线 |
6.2.2 车行考察路线 |
结束语 |
附表一 太原主要近代建筑一览表 |
附表二 西北各厂工业建筑概况 |
附录一 太原市近代时期建设与建筑业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
插图、表目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 孟燕.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 [2]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以山西晋华纺织厂旧厂区保护与再利用为例[D]. 朱新月. 太原理工大学, 2012(10)
- [3]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振兴. 山西财经大学, 2010(05)
- [4]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太原近代建筑[D]. 王晓华.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 [5]山西省最大的焦炉落成[J]. 宋俊生. 现代化工,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