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清糖的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建美,周乐,张瑞瑞[1](2016)在《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糖之间的差别,了解血糖仪检测质量,规范血糖仪管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方法:血糖仪检测末梢血、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试静脉血清血糖值进行比对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糖仪测定末梢血、静脉血、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清的结果分别为(4.64±1.87)mmol/L、(4.69±1.61)mmol/L、(3.87±0.92)mmol/L,统计学检测三组结果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血糖仪检测质量总体上是可靠的,医疗护理中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血糖监测方法。
王煜非,张爱芳,王鉴波,彭六妹,董维平,王丽娟,彭永德[2](2013)在《空腹和餐后手指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浓度差异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比较空腹和餐后2 h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与静脉全血、血浆4种不同血样葡萄糖浓度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0年8月至12月共140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试验。其中男56例、女84例,年龄(54±10)岁。空腹血糖82例,餐后2 h血糖58例,每例患者采集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以及静脉全血、血浆4种血样。用One Touch Verio血糖监测系统和YSI 2300葡萄糖测定仪,分别检测末梢血血糖(CBG)、静脉血糖(VBG)与末梢血浆血糖(CPG)、静脉血浆血糖(VPG)。并对Verio血糖监测系统的精准性进行评估。血糖数值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法。结果 Verio血糖监测系统的精准性符合ISO15197(2003)标准要求。空腹状态下血糖仪检测的CBG与VBG分别为(6.7±2.4)、(6.7±2.3)mmol/L,相对误差为0.40%(t=0.62,P>0.05),YSI检测的CPG与VPG分别为(6.4±2.5)、(6.4±2.4)mmol/L,相对误差为0.25(t=0.39,P>0.05),CBG略高于VPG 5.89%(P<0.05);餐后2 h CBG明显高于VBG,分别为(8.5±3.6)、(7.9±3.6)mmol/L,相对误差为7.58%(t=9.55,P<0.05);CPG亦明显高于VPG水平,分别为(8.1±3.8)、(7.6±3.8)mmol/L,相对误差为6.08%(t=10.9,P<0.05),CBG高于VPG 11.6%(P<0.05)。结论 One Touch Verio血糖监测系统适合临床对患者进行日常血糖检测,其检测的空腹CBG与VPG值较为接近,餐后CBG高于VPG值。
邹达[3](2012)在《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 ——基于耳垂部位检测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人体血糖浓度无创检测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人体,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会使近红外测量的精度明显提高。由于耳垂部位有血流丰富、便于探头固定等优点,易用性较强,本文针对耳垂作为测量部位进行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可行性开展了相关研究。论文在阐述近红外血糖检测中常用的指尖、手掌、前臂,以及本文拟研究的耳垂的生理结构基础上,从各部位皮肤的分层厚度角度以及各部分之间血糖浓度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开展了人体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耳垂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浓度变化与前臂静脉全血及指尖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均在0.8之上;由此可以认为,从生理学角度,耳垂作为血糖检测的测量部位是可行的。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别开展了基于耳垂五层皮肤模型在大浓度下和人体血糖浓度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下,位置浮动基准点存在,且在大浓度下受个体差异比在人体血糖浓度下影响较大,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无创血糖检测探头设计中源光纤与探测光纤之间的距离;同时,针对耳垂的结构特性,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其透射光的分布规律及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并在径向上和耳垂的漫反射光进行了比较,表明耳垂透射光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最后,基于耳垂五层模型的仿真数据,以及利用双光纤空间分辨漫反射测量系统进行的仿体实验数据,分别用基准位置1.9mm的原始光谱数据、在扣背景处理后和基于浮动基准方法的光谱修正后建立糖浓度预测的多变量模型,得到的预测精度呈现递增趋势;针对1.9mm径向位置处的透射光进行糖浓度预测的多变量模型,其预测精度与基于浮动基准方法进行光谱修正后的模型结果相当。由此表明在近红外光谱进行无创血糖浓度测量时,选取耳垂作为测量部位是可行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唐荔,廖燕[4](2011)在《肝移植患者血糖升高原因分析及血糖控制护理进展》文中指出肝移植术后血糖升高是常见代谢性并发症,易引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及病死率。血糖升高的原因较复杂,主要与肝功能状况、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降解、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应用等有关。移植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是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以近期国内外研究为基础,就肝移植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与预后的关系,严格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护士进行血糖监测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王昕[5](2010)在《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护理人员正规、及时的监测和准确的应用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知识、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益处及护理策略进行综述。
陈梅卫[6](2009)在《快速血糖仪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杨林瑛[7](2009)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糖控制的循证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血糖控制的护理,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高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临床实际,制定预防妇科肿瘤术后血糖升高的监控护理方案。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了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高血糖的目的。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监控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糖变化,降低了高血糖的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甘朵,李晓霞,郭蕾,杨雄涛[8](2009)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糖之间的差别及相关性,探讨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糖的可靠性。方法:用稳步倍加型血糖仪检测末梢血、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试静脉血清血糖值。结果:血糖仪测定末梢血、静脉血、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清的结果分别为(5.74±2.27)mmol/L、(5.69±2.51)mmol/L、(4.87±1.82)mmol/L,统计学检测三组结果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使用强生公司稳步倍加型血糖仪检测末梢血、静脉血是可行的,医疗护理中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血糖监测方法。
叶俊荣,李正[9](2008)在《快速血糖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差异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快速血糖仪测定指端末梢血糖、静脉全血糖与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清糖的差异性。方法用日本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糖59例,同时用美国强生Surestep稳步型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糖及指端末梢血糖。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静脉血清糖为6.85±2.65 mmol/L,静脉全血糖为5.83±2.16 mmol/L,指端末梢血糖为6.24±2.36 mmol/L,3种方法测得的血糖值存在显着性差异(F=3.16,P<0.05),组间比较静脉血清糖与静脉全血糖差异显着(P=0.024),而静脉血清糖与指端末梢血糖差异不显着(P=0.161),静脉全血糖与指端末梢血糖差异也不显着(P=0.271)。3种方法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96、0.98、0.98,P<0.01)。结论对于确诊早期糖尿病和确定降糖药种类与剂量时,应选用静脉血清糖测定;急诊筛查和患者自测血糖时,可选用强生Surestep稳步型血糖仪测定指端末梢血糖。
步怀恩,王泓午,李戈,尹立群,沈永明,赵铁牛[10](2008)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5—2006年。纳入比较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15个非随机对照研究(CCT),共2669例患者,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均较低。应用RevMan4.2.1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ONE-TOUCHⅡ型快速血糖仪所测血糖值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WMD=-1.36,95%CI(-1.92,-0.80)],罗氏及强生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血糖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42,95%CI(-0.20,1.04)、WMD=0.12,95%CI(-0.31,0.54)]。结论: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罗氏及强生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相近,而ONE-TOUCHⅡ型快速血糖仪血糖测定值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二、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清糖的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清糖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2 仪器与试剂:美国强生LifeScan公司生产的稳步倍加型血糖仪20 台, 采用仪器原装配套试剂。 |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 计三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然后两两比较。三组数据间作直线相关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 ——基于耳垂部位检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人体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背景意义 |
1.2 人体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 |
1.3 人体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难题 |
1.4 人体近红外无创血糖应用的测量部位概述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安排 |
第二章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理论基础 |
2.1 描述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用到的光学参数 |
2.2 生物组织中光传播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
2.3 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的基本原理 |
2.4 浮动基准方法理论及原理 |
2.5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
2.6 小结 |
第三章 在生理上选取耳垂部位进行血糖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
3.1 耳垂和指尖、手掌、前臂测量部位的生理特征比较 |
3.1.1 人体皮肤分层及皮下组织的解剖结构介绍 |
3.1.2 指尖、手掌、前臂和耳垂的皮肤分层结构 |
3.2 耳垂内毛细血管全血和前臂内静脉全血的葡萄糖浓度关系 |
3.3 OGTT 中耳垂和指尖测量部位的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比较 |
3.4 OGTT 中耳垂和前臂内侧测量部位的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比较 |
3.5 对耳垂测量部位进行血糖测量的可行性评价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对耳垂的近红外光谱特性的仿真研究 |
4.1 耳垂位置浮动基准点的存在特性研究 |
4.1.1 耳垂皮肤五层模型下对漫反射光强的蒙特卡洛模拟 |
4.1.2 耳垂部位的个体差异对浮动基准点的影响模拟 |
4.2 耳垂部位对透射光强的蒙特卡洛模拟 |
4.2.1 耳垂的透射光强的分布规律 |
4.2.2 耳垂的透射光强与漫反射光强的比较 |
4.2.3 耳垂部位个体差异对透射光强的影响 |
4.3 耳垂部位在人体血糖浓度范围内的蒙特卡洛模拟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耳垂测量部位无创血糖检测精度的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 |
5.1 耳垂测量部位基于位置浮动基准点的光谱修正方法 |
5.2 利用耳垂透射光对葡萄糖浓度的预测精度的影响评价 |
5.3 耳垂测量部位基于位置浮动基准点光谱修正方法的实验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糖控制的循证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循证护理的实施 |
2.1 妇科肿瘤手术后血糖升高原因及循证护理对策 |
2.1.1 妇科肿瘤手术后血糖升高原因循证的依据 |
2.1.2 护理干预 |
2.2 血糖监测循证护理依据及对策 |
2.3 胰岛素的使用循证护理依据及对策 |
2.3.1 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循证依据 |
2.3.2 循证护理对策 |
3 讨 论 |
(8)血糖仪测定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取血前的准备 |
1.2.2 材料准备 |
1.2.3 采血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糖仪末梢血、血糖仪静脉血、生化仪静脉血清法三者空腹血糖测定结果比较 (表1) |
2.2 血糖仪末梢血、血糖仪静脉血、生化仪静脉血清法三者有非常显着直线相关性 (表2) |
2.3 血糖仪8号、9号、10号编码分别测试同一9号试纸血糖结果比较 (表3) |
3 讨论 |
四、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清糖的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J]. 白建美,周乐,张瑞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6)
- [2]空腹和餐后手指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浓度差异的比较分析[J]. 王煜非,张爱芳,王鉴波,彭六妹,董维平,王丽娟,彭永德.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3(09)
- [3]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 ——基于耳垂部位检测的可行性研究[D]. 邹达. 天津大学, 2012(08)
- [4]肝移植患者血糖升高原因分析及血糖控制护理进展[J]. 唐荔,廖燕. 西部医学, 2011(01)
- [5]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 王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08)
- [6]快速血糖仪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观察[J]. 陈梅卫.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04)
- [7]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糖控制的循证护理[J]. 杨林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3)
- [8]血糖仪测定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可靠性研究[J]. 甘朵,李晓霞,郭蕾,杨雄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2)
- [9]快速血糖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差异比较[J]. 叶俊荣,李正. 航空军医, 2008(02)
- [10]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Meta分析[J]. 步怀恩,王泓午,李戈,尹立群,沈永明,赵铁牛. 天津医药,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