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一、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文[1](2020)在《重庆地区肺结核患者特征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结核(Tuberculosis,TB)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病,是全球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且列单一传染病致死率之首,其发病和控制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社会、政治、法律、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我国是全球结核病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TB控制策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有886,000名TB患者,结核的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治疗预防相关行为不良、治疗依从性较差,是我国结核病控制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改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行为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亟待研究。研究目的该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重庆市肺结核(PTB)的流行病学特征,基于PTB患者特征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通过随访研究,对比患者知晓率、行为生活方式和依从性等方面的改变,系统地对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完善PTB患者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CPHMC)医疗系统登记的PTB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PTB患者的特征,并探索耐药TB和合并HI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DR-TB和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的相关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研究:基于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制定PTB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选择在CPHMC的初诊PTB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结核核心知识知晓率、预防结核病传播相关行为、生活行为的改变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分析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有效性。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重庆市肺结核患者(PTB)的特征1)本研究共纳入1827名患者,其中大部分为男性(65.50%,n=1197)、汉族(91.40%,n=1670)。有72.90%(n=1331)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大多数患者来自重庆的区县(66.10%,n=1207)。455(24.90%)名患者患有DR-TB,其中87.03%为MDR-TB。110名(6%)结核病患者同时感染HIV。2)农民、复治患者以及合并有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DR-TB。3)男性、失业、居住在主城、年龄在21-60岁之间、非复治的患者更易合并感染HIV。2.重庆市肺结核(PTB)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共有151名新诊断的PTB患者入组,六月随访(干预后)后共调查118(78.15%)名PTB患者。151名PTB患者中,男性占比较高为70.20%,且以25-54的青壮年为主,占比60%;大多数患者经济来源不稳定,为务农/打工/无固定收入(60.80%,n=87)。有18人发生耐药,耐药发生率为11.92%。2)干预后患者对结核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干预前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肺结核的症状知晓率在干预后虽有所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对于预防结核病传播的相关行为(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公共场所出现频率、正确处置痰液、经常开窗通风)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他的预防结核病传播相关行为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结核病患者在干预后六个月后的生活方式改变明显,有43.90%的患者在患病后会戒烟和减少吸烟,22.80%的患者会在患病后会戒酒和减少饮酒,80.80%的患者表示在患病后重视膳食营养。5)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改善,患者漏服药和中断治疗的比例呈逐月下降趋势,六个月后漏服药和中断治疗分别从12.80%和4.50%下降为零。结论和建议1.年轻男性、社会弱势群体及学生患结核病的风险更高。DR-TB与TB/HIV合并感染仍是重庆市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因此,必须整合结核病和HIV的医疗保健服务,以促进对失业,青年和主城区的结核病患者中的TB/HIV阳性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2.在临床,结核病医生对结核病患者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显着改善初治患者对结核核心知识的知晓率,结核病预防传播行为和生活行为方式,服药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结核的治疗效果。因此,根据患者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结核病控制效果。

刘富强[2](2020)在《湖北省肺结核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的分布特征,识别肺结核发病的高风险聚集区域和时段,为制定湖北省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理论参考。2.从时空维度,利用贝叶斯时空模型,探讨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与肺结核发病之间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有效开展肺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探讨ARIMA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组合模型预测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率的可行性,为肺结核病预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1.利用Cochran-Armitage Trend Test分析2006~2015年湖北省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的长期变化趋。并以肺结核发病数据为基础资料与湖北省GIS地理空间数据库进行匹配,采用Arc GIS10.1软件绘制湖北省肺结核年度发病率分布图。2.利用Geo Da1.8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Moran’I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 TScan9.1软件进行单纯空间扫描和时空扫描分析,依据湖北省市级或县区级肺结核病发病数据,分析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特征。3.收集湖北省各市2006~2015年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等相关资料,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初步筛选变量,利用Win BUGS1.4软件构建贝叶斯时空模型,以异常信息准则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选择最优时空模型,从时空维度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对湖北省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4.依据2011~2014年湖北省肺结核月发病率数据,分别构建ARIMA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5年1~12月发病率,再利用ARIMA模型预测得到的拟合序列数据,构建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5年1~12月发病率。结果:1.湖北省2006~2015年肺结核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呈显着下降趋势,且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恩施州、宜昌市和咸宁市,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为宜昌市,降幅达38.7%。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结核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在65~74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峰。男性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发病性别差异随年龄的增加不断变大。不同职业人群中,报告发病数最多的为农民,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2.04%。2.对湖北省2011~2015年肺结核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各年Moran’I值分别为0.42、0.54、0.45、0.41和0.53,Moran散点图主要集中在正-正和负-负象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肺结核发病高风险县区主要在鄂西南地区。单纯空间扫描分析发现湖北省在2006~2009年和2013~2015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2006~2009年聚集区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高于2013~2015年。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了一类和二类高风险时空聚集区各1个,聚集时段为2006~2008年。3.贝叶斯最优时空交互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地肺结核发病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负相关,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老龄人口比例和空气中SO2浓度正相关。4.依据拟合优度(BIC=-1.876)和残差白噪声检验(P>0.05)选择ARIMA(0,1,0)*(1,1,0)12模型为最优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对湖北省2015年12个月份的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种预测模型的年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在10~20%之间。模型间比较,显示组合模型预测的均方误差(0.934)、平均绝对误差(0.725)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10.255%)均为最小。结论:1.2006~2015年湖北省肺结核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呈显着下降的趋势。男性和高年龄段人群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农民占总报告病例数比例最大。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率在分布上存在时空聚集性,发病热点区域集中在鄂西南和东部地区,热点时段为2006~2008年。2.贝叶斯时空交互效应模型较好拟合和评估了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对各地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作用,发现湖北省各地肺结核发病率与当地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老龄人口比例和空气中SO2浓度等指标在时空维度上存在显着关联性。3.ARIMA时间序列、人工神经网络和两者组合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湖北省肺结核历史发病率资料,其预测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在10~20%之间,提示三种模型均能较好的对肺结核发病率的进行短期预测,其中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最好。创新点:1.利用Arc GIS软件描述湖北省肺结核病发病的地区分布,Geo Da软件开展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Sa TScan软件进行空间和时空扫描分析,这些软件和方法有利于发现疾病流行的空间聚集性特点,找出潜在的高风险聚集地区和时段以及动态变化。2.利用贝叶斯时空分析技术把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从人口、经济、卫生和环境等多层面,对湖北省肺结核疫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贝叶斯时空交互效应模型对危险因素的影响作用评估更准确,并且能够从时空维度对湖北省各地区结核病发病危险度进行有效估计,有助于探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人群健康状况变化与地理社会环境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3.以线性的ARIMA时间序列、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和两者组合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从线性、非线性和两者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最优模型,为肺结核预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鹏[3](2020)在《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结核病患者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于非耐药的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至少需要六个月疗程的联合抗结核治疗,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则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患者症状缓解后的几个月的治疗,如果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将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菌株获得性耐药、结核持续传播等后果。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实施直视下督导治疗(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DOT)推荐为结核标准短程化疗的一部分,即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策略(Directly ObservedTreatment Short Course,DOTS),这也是目前我国督导结核病患者服药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在临床应用中证明了其价值和用途,但具体的操作难度较高,主要体现为:大部分患者的家和防治机构距离比较远,督导员或患者的来回都很不方便,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交通成本,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DOT的实施。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精进,网络办公、远程监控早已在诸多的领域中普及开来。在这种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和电信技术为孤立或遥远的个人提供临床保健医疗服务被称为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远程医疗为更好地管理结核病患者提供了相应的软硬件基础。有研究表明,视频直接观察疗法(Video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VDOT)可能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种良好实践模式,不过这些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或者是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等问题,不利于广泛推广。因此,研究人员通过调查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研究分析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基于DOTS策略的应用远程方式管理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通过大样本研究,使用广大民众普遍应用的设备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研究结核病患者接受VDOT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以求探索更优的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模式。研究目的1.调查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研究分析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研究并比较远程督导化疗与传统督导化疗的服药依从性和疗效。3.研究并比较远程督导化疗与传统督导化疗的时间及交通成本、满意度。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2014-2017年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及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现从业人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结核病相关者对DOTS的认识、态度和需求;调查患者的一般特征、服药情况、定期检查情况、管理方式等DOTS策略落实状况;对DOTS策略的执行情况予以全面的阐述,并且进一步探讨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连续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每名肺结核患者符合下列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经细菌学确诊的肺结核,3)可以出院治疗,4)剩余治疗时间≥1个月,5)在济南市居住,6)经过培训,能够有效地使用智能手机和视频会议,识别并自行管理处方药物,7)能够并愿意提供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未成年,2)确诊或疑似耐药结核,3)由于某些身体状况(如视力下降、严重关节炎等)而无法有效使用智能手机,4)拒绝提供知情同意书。将入选的405名成人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VDOT)和对照组(DOT)。研究者自患者入组至治疗结束或研究结束前持续记录DOT和VDOT的观察数据。主要研究终点是WHO在北印度和英格兰进行的其他一些研究中采用的肺结核治疗结果,定义如下:理想(治愈和治疗完成)、不理想(死亡和失败)、迁移、无法跟进等。其他次要指标包括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在DOT或VDOT上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等。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比较。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SD)表示。如果是连续性变量,需要完整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分类变量的结果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或x2检验。显着性水平设为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67.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81.5%)和初治患者(88.5%)较多,发病时年龄分布呈双峰分布(18-35岁40.5%;55岁及以上42.0%);结防人员以41岁及以上年龄段(56.7%)为主,男性(76.7%)为主,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61.7%)较多。多数患者(83.1%)知晓肺结核的危害,了解结核病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治疗原则。肺结核患者服药及定期检查情况调查显示:1)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大多较规律(82.5%),中断治疗的患者(0.5%)极少但漏服药(17.0%)的比例比较高,漏服药原因主要以未及时取药(52.99%)为主,此外因为心理抗拒(23.5%)和忘记服药(14.7%)而间断的患者也占据一定比例。2)肺结核患者大多能坚持接受定期检查(79.5%),但未定期检查(20.5%)的比例仍比较高,原因主要以认为麻烦不必要(51.2%)为主,另外交通不便(24.4%)、工作繁忙(14.6%)和经济困难(7.3%)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调查显示:患者经治疗达到理想结果的比例为96.5%,完成疗程和治愈是结束治疗的主要原因。从干预管理模式方面看,济南市结核病管理以全程督导(56.5%)为主要方式。从定性研究中患者对DOT的态度看,多数患者(88.0%)认为直视下督导治疗能帮助他们不漏服药物,但是82.0%的患者不认为该方法方便、舒适,再次需要时不愿意选择原督导模式,也不愿意将该方法推荐给其他患者。而随后的访谈显示,社会耻辱感(81.0%)、耗费时间多(77.0%)、距医生距离远(53.0%)是导致患者抵触DOT的主要原因。从定性研究中结防机构相关人员对DOT的态度看,均(100%)认为直视下督导治疗能帮助患者不漏服药物,在DOT过程中向患者讲明了结核病的疗程和治疗原则,大多数相关人员(86.7%)按要求对患者进行了每一次督导,65.0%的人员愿意将该方法推荐给结核患者,但是75.0%的人员继续进行督导时不愿意选择原督导模式。而随后的访谈显示,诸如劳动强度大(95.0%)、结防经费不足(88.3%),结防人员不足(81.7%)及年龄老化(76.7%)、恶劣天气(36.7%)等是其认为影响DOT实施的主要原因。2.通过对两个研究组共405名受试者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治疗完成率非常高(VDOT为96.1%,DOT为94.6%)。两种观察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474),均能较好地完成任务。VDOT平均每次给药时间为16.5分钟(SD 12.1),DOT平均每次给药时间为44.1分钟(SD 32.7),p<0.001。VDOT的费用为每人每月平均34.3元(SD 3.8),与DOT组每人每月平均71.6元(SD 4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中的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观察治疗(VDOT/DOT)有助于他们不漏服剂量[185(93.0%)对 171(86.7%),p=0.057]。与DOT组相比,VDOT组有更好的治疗体验。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方便、舒适[191(96.0%)对 111(56.6%),p<0.001],必要时会选择原来的方法[191(96.0%)对 113(57.7%),p<0.001],并会推荐给其他患者[191(96.0%)对 113(57.7%),p<0.001]。结论调查显示,多数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治疗原则;社会耻辱感、耗费时间多、距医生距离远是导致患者脱离管理的主要原因。济南市的结核病防治网络基本健全,诸如劳动强度大、结防经费不足,结防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制约DOTS的实施。DOTS模式和我国的国情不太契合,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更为合理的督导模式。研究表明,VDOT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有意义的直接观察,这易于被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接受。它还能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从而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结核病防治急需的其他领域,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蒲杰[4](2019)在《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自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结核病(tuberculosis,TB)处于“全球紧急状态”至今,TB一直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是TB高负担国家,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高居全球第二位。为实现2030年之前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TB防控政策,并采取了多种TB控制策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三位一体”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在TB治疗和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越发受到重视。然而,国内有关社区TB管理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中、东部发达地区的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等的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方面,针对疫情相对严重的西南地区的社区TB管理研究则鲜有报道。研究目的对渝黔两地社区TB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并对社区TB管理的需求进行评估,为渝黔两地改进社区TB管理,提高TB控制水平提供决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根据贵州省和重庆市各区县2017年TB疫情排名,并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等具体因素,最终选取重庆市10个区县以及贵州省2个区县共12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再从每个区县中选择患者相对集中的若干社区进行走访调查。2.定量研究:选取在研究地点TB防治机构确诊登记治疗满4个月且年龄≥15岁的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TB患者的一般情况、TB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发病以来的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等管理情况、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及评价情况、对社区TB管理服务内容的需求以及乐于接受的提供方式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TB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发病以来的就医行为、治疗依从性,以及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TB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社区管理中不规范行为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3.定性研究:1)个人深入访谈: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在所选区县TB防治机构确诊登记治疗、即将完成治疗疗程、年龄≥15岁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通过访谈了解TB患者对社区TB管理的利用、评价以及需求等。2)关键人物访谈: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地点的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关领导以及社区TB医生等进行关键人物访谈,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主要了解社区提供TB管理服务的模式、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TB患者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评价、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社区对TB管理的需求以及对可利用于社区TB管理的卫生资源及卫生政策的需求。资料分析: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TB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全部知晓的患者仅占12.2%;首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仅占23.5%,超过1/3的患者在到TB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前就诊次数在两次及两次以上。2.社区TB管理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有走访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开展TB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患者发现困难、督导管理不到位、开展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员设备存在不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二是社区TB医生普遍认为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待遇低,以致积极性不高;三是患者健康素养普遍偏低,部分患者配合度不高;四是TB控制体系内外多部门间合作不够。患者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总体利用情况一般,部分患者利用情况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是患者健康意识普遍不足;二是部分患者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三是患者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四是部分患者对社区TB医生缺乏信任。此外,社区TB管理中上级考核评价标准及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3.社区TB管理卫生服务相关需求90%左右患者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TB管理服务。对于强化期和继续期督导患者服药,以及提醒治疗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继续治疗等管理服务时,大多数患者更乐于接受电话方式;而在健康教育提供方式的选择上,半数以上患者更倾向于社区上门入户,但也仍然有超过1/3的患者更乐于接受电话方式。患者普遍认可社区提供治疗管理服务对他们治疗的益处,对社区治疗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需求。结论我国渝黔两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提供治疗管理服务,但与国家规范的要求和供需双方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核病患者治疗规范管理率不高,患者对现有社区结核病管理服务利用仍不够,社区结核病管理仍面临以下挑战:(1)“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结核病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2)结核病防治系统内部各机构间配合仍存在不足;(3)患者健康素养亟待提高;(4)社区人力资源短缺,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5)社区TB医生综合素质偏低,培训质量亟待改进;(6)多部门合作局面尚未形成等。根据目前社区TB管理开展的现状及供需双方的需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TB管理的重视;2.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核病控制能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结核病管理模式;3.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健康卫生意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吴腾燕[5](2014)在《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评价现行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前景,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行适合广西实际的结防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现行四种结防模式地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专报系统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各种结防模式的工作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结防模式。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以CDC模式为主,与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共存,“八大模块”是四种模式的重要核心理论。(2)四种模式地区的结防机构建设突显三大特征:①有房无人:均配备结防工作用房,但结防人员配备率均未达到《指南》要求;②设备配置不均衡:CDC模式地区的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设备以200mA的普通X光机为主,其他模式地区均装备DR机;③痰涂片技术普及: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工作,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还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3)四种模式的患者登记治疗情况存在六点差异:①患者构成差异。登记治疗的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登记治疗的新涂阳患者比例较高(52.4%,269/513);②患者来源差异。患者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74,P=0.000),结防所模式地区因症就诊患者比例较高(46.9%,201/429),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转诊患者比例较高(67.8%,348/513);③查痰率差异。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46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初诊患者查痰率较高(86.3%,1404/1627);④患者到位率差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2,P=0.000),结防院模式地区的总体到位率较高(99.7%,583/585);⑤治愈效果差异。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6,P=0.009),结防所模式地区的治愈率较高(96.2%,177/184);⑥信息管理差异。对疗程结束病案信息的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录入及时率较高(74.3%,381/513);录入信息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0),CDC模式地区的一致率较高(55.0%,22/40)。(4)四种模式的患者管理情况存在三点差异。①督导差异。县级对所辖乡(镇)级的督导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督导任务完成率较高(138.7%,233/168);②访视差异。对肺结核患者的访视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5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访视任务完成率较高(147.7%,1192/807);③依时差异。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15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较短(中位数为17天)。(5)四种模式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一致性。四种模式地区在结核病实验室批量测试复核的结果中均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6)四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85名结防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8和9.730,P值分别为0.000和0.02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44.7%,38/85)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64.7%,11/17)较高。(7)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102例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8,P=0.017),结防所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高(71.4%,15/21)。(8)四种模式之间效果评价存在差异。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工作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位居第一(C1=0.692)。(9)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接受治疗,需要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较低(2336.3元/人)。(1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通过充分整合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措施和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等措施,促进结防模式不断完善。结论(1)“八大模块”是广西结防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四种结防模式通过医防合作机制,围绕“八大模块”核心内容开展结防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四种结防模式亟待加强技术督导和质量管理。(3)结防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亟待关注。(4)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待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亟待解决。(5)定点医院模式是“八大模块”的价值反映,具有持续发展后劲,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目的了解广西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及所辖27个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防机构的1位关键人物,进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接受意愿调查,分析广西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6个县(市、区),通过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该模式构建过程资料及引入相关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卫生局分管局长、结防机构分管领导和结防科长赞成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赞成率分别为73.7%(28/38)、75.0%(30/40)和66.7%(26/39)。赞成的主要理由是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不赞成的主要理由是目前综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2)广西印发“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试行方案,明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原则、各部门职责分工与要求、保障措施、工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3)16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情况为:①制定有当地的工作实施方案的有16个(100.0%,16/16);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有12个(75.0%,12/16);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有11个(68.8%,11/16);④卫生局组织召开各级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的有15个(93.8%,15/16);⑤发布当地定点医院相关信息公告的有10个(62.5%,10/16);⑥进行人员培训的有11个(68.8%,11/16);⑦80%以上的定点医院具有开展结防工作所需的工作用房、物品和药品等;⑧80%以上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具有接受过培训的临床诊治人员、结核病药品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但仅有11个(68.8%,,11/16)具有接受过培训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进行结防经费分配的仅有7个(43.8%,7/16);⑩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的仅有7个(43.8%,7/16)。(4)16个县(市、区)均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不同医保类型中,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80);但在门诊费用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住院费用的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额度和比例均较高。有7个县(市、区)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43.8%,7/16),报销比例平均50%(中位数),报销封顶线平均10000元(中位数)。结论(1)在广西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是可行的,但需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2)试行方案是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3)做好模式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验收,是确保结核病诊疗模式顺利转型的关键。(4)积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补偿范围,可有效促进“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构建,但在确保医疗保障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第三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目的了解“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在广西的实施现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7个县(市、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7个县(市、区)多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均将当地的1所综合医院设置为结核病定点医院。(2)17个县(市、区)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开展情况为:①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年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的有13个(76.5%,13/17);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的有7个(41.2%,7/17);制定工作激励机制的有10个(58.8%,10/17);县级配套经费到位的有7个(41.8%,7/17)。②疾控中心均承担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3.24”结核病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和印发宣传材料(100.0%,17/17)。③定点医院均负责患者报告、诊治和健康教育工作。设置有独立的结防门诊的有13所(76.5%,13/17);结防人员以兼职为主(88.2%,276/313);结防门诊医生佩戴N95口罩的有5所(31.3%,5/17);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房分开设置的有3所(17.65,3/17)。④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推荐可疑患者,开展患者服药督导管理;结防人员多为兼职(87.5%,35/40)。(3)对结防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患者服药督导工作的可接受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06),92.6%的定点医院结防人员认为“疾控机构负责患者服药督导工作可行”。②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工作负荷、人员待遇及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医院结防人员的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66.7%,54.3%和75.5%。③乡镇卫生院结防人员自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卫生院对结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补助经费较少和自身工作技能有限。(4)对36例在治患者的访视及调查结果显示:①能规律服药又能按要求填写服药记录卡的仅10例(27.8%,10/36);②接受过医务人员访视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③有人每天提醒服药的有10例(27.8%,10/36);④自述有漏服药现象的有10例(27.8%,10/36);⑤就诊延迟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⑥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73.1%(158/216);⑦患者对免费政策满意度为13.9%(5/36)。(5)17个县(市、区)的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9%(126/130)。(6)17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前后1年内的结防工作情况比较结果显示:①在患者诊治方面,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2,P=0.000),启动后的查痰率较高(62.3%,8452/13568);登记的各类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4,P=0.000),启动后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例较低(24.9%,1173/4717);肺结核患者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25,P=0.000),启动后因症就诊的患者构成比例较高(45.0%,2125/4717)。②在信息录入方面,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20,P=0.000),启动后的录入及时性较低(78.9%,3724/4717);痰检信息漏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00),启动后的漏填率较高(1.1%,51/4717)。③在督导工作方面,启动后县级督导乡镇数比启动前减少191次;启动后县级访视患者数比启动前减少302人次。结论(1)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诊疗优势为结防工作服务,实现诊疗模式转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平稳过渡。(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②结防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不够;④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质量下滑;⑤患者经济负担加重。(4)为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积极探索有效的结防经费补偿机制;②提高结防人员待遇,稳定结防队伍;③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价;④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工作;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惠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安立群[6](2014)在《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回顾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国内外结核病流行现状、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回顾以及展望3个方面综述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展望今后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应对方案,从宏观上加以概述和总结。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预防控制任务任重道远。多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一系列国际国内的策略和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结核病预防控制体系,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我国的工作模式也得到WHO的高度赞扬。面对复杂多变的结核病流行形势,今后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要继续在政府的有力承诺和支持下,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技术策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马慧芬[7](2013)在《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耐多药结核病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其治疗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费用高、周期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最近几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控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研究的热点。我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全球27个高耐药结核病负担国家”名单中,我国排名第二,大约占世界耐药结核病总负担的22%。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2012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中指出,中国和印度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量最多,耐多药结核病持续威胁着人类健康。国外通过医防合作控制耐多药结核病取得了显着的效果。2010年我国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对研究地市的耐多药结核病防控实施了医防合作模式干预,并计划将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因此对干预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其优势以及不足并进行完善有其必然性与紧迫性。然而利用常规干预前后的对比评价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由于干预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经验,没有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因此,使用患者的情况进行前后对比不够严谨;同时,在干预前没有开展医防合作,因此,干预前后对比是从无到有的变化,对指导实践的意义有限。另一方面,干预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确诊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经验预计,患者的数量不会很多,因此,本研究无法使用大样本多因素的方法进行控制,也无法应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以上问题,本研究拟进行多阶段的评价来观察其进展情况,以达到对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不断改进与完善的目的。本研究属于课题总体进程中的一部分,反映本阶段的问题。后续的研究与再评价是必要的。通过研究综述发现,以往的文献多为回顾性的干预前后指标对比评价研究,而且指标数量较少,不成系统,评价结果尚显局限。因此,本研究设计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进行干预初期和干预中期的对比分析,评价其进展情况,为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对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研究结果展开讨论并为将来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的是:通过科学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从供方与需方角度评价现行的医防合作模式;提出完善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结核病发病模式研究”干预初期和干预中期的两次调查数据。包括患者面对面调查、机构调查、病案资料调查与关键人物访谈等。本研究综合考虑全国各省耐多药结核病的基线调查数据、结核病控制的水平、地理分布、经济条件等,选择河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天津市、重庆市作为研究现场。在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课题组分别在每个研究现场调查了市、县级两级与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相关的知情人共40名。干预初期的调查对象为每个研究地区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9日之间留取痰标本,并确诊的患者共119例,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59例,联系到的能够参加现场调查的患者38例。干预中期的调查对象为每个研究地区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之间留取痰标本,并确诊的患者共235例,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107例,联系到的能够参加现场调查的患者63例。本研究结合干预方案,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等广泛收集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指标,依据SMART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对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医防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本课题从研究设计阶段、调查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数据录入与分析阶段以及伦理学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本研究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分析方法科学合理。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指标包括率、均值、中位数、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定性分析采用归纳描述性分析方法,按照不同主题对访谈资料进行分类,然后归纳整理,依据主要观点进行提炼。结合两次干预后调查的结果,借鉴差异法原理,主要比较指标在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的进展情况,根据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研究地区以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基本情况五个研究地区人口数最多的为河南省9429万,最少的为天津市1176万。人均GDP最多的为天津市5.40万,最少的为重庆市1.80万。基线调查的时间从1999年到最近的2005年,五个研究现场的总耐多药率河南最高为12.9%,重庆最低为4.60%。黑龙江省大庆市、河南省濮阳市、浙江省衢州市是全球基金项目市,天津市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较高,因此,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主要是依靠地方专项进行支持,重庆市不是全球基金项目市,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因此,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主要是依靠医保来维持。两次参与调查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分布在2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以35、45、55、65以分界点将患者年龄划分为5段,各年龄阶段的比例分别为31.7%、17.8%、17.8%、19.8%、11.9%。文化程度中,初中文化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7.6%。经济情况中,低保或贫困户的比例为16.8%。在职业特征中,待业或失业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1.6%。参加医保的情况中,新农合所占的比重最大,为66.3%,未参加任何医保的患者排名第二位,为11.9%。户籍特征中,本地户口的比重为84.2%,外地户口所占的比重为15.8%。(2)政策环境与组织管理总体而言,干预中期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政策环境以及组织管理情况较干预初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五个研究地市均已经全部制定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相关政策,建立了医防合作领导小组,通过例会和电话来进行沟通,尽管沟通频次不尽相同,但能够满足医防合作需要。同样,仍然存在有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筹资机制揭示出很多问题。作为权重系数最大的指标筹资,筹资来源与筹资模式未发生变化;主要的改善是重庆市医保报销比例、额度以及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的比例都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其他四个研究地市医保政策均未有进展。(3)医防合作体系与服务能力实验室配置方面,干预初期到干预中期没有变化。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配置最为完善,痰涂片、痰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均能够开展:县级结防机构均能进行痰涂片,但河南省濮阳市与黑龙江省大庆市在两次评价时均不能进行痰培养,其余三个研究地区县级结防机构均可进行痰培养。感染控制方面,市级定点医院与市级疾控中心进展明显,初期评价时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防护都不够完善,到中期时都比较到位;定点医院进行了病房改造,增强了感染控制能力;县级结防机构在感染控制方面相对薄弱而且没有进展。总体人力资源的配置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更为完备,存在的问题是,干预中期,仍有部分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只有1人。不同时期不同机构的培训覆盖率中,以初期评价定点医院相关医生培训覆盖率29.9%为最低;干预中期定点医院与疾控中心医生培训覆盖率都较干预初期有所增加;疾控中心与定点医院两个机构进行对比,干预初期疾控中心医生培训覆盖率高于定点医院,到干预中期两者相同。在服务能力方面,主要从痰培养及时性、药敏试验及时性、耐药结果反馈及时性、治疗及时性、出院后转诊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几方面是医防合作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合作”能力的最主要体现,结果显示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均有很大进展。(4)患者服务利用情况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导致患者未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前五位相同,分别为死亡流动人口、对治疗不信任、经济困难以及失去联系。区别在于干预初期位于第三位的为对治疗不信任,而到干预中期这一原因位于第五位;干预初期位于第五位的为与患者失去联系,到干预中期这一原因位于第三位。患者发现与诊断情况包括涂阳痰标本痰培养率、痰标本涂阳培阴率、培养阳性菌种鉴定率、培养阳性患者药敏试验率、可疑者筛查率以及患者平均诊断时间等,在干预中期均较干预初期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涂阳培阴率超出标准的现象。患者治疗满6个月与疗程结束情况属于核心指标。但由于初期评价距离医防合作模式开始实施时间相对较短,治疗满6个月的患者只有2名,没有完成疗程的患者。两次评价显示,中期评价时接受治疗患者住院治疗的比例为56.1%,高于初期评价时的23.7%。中期评价时,6月末痰涂片阴转的患者比例为63.0%,6月末痰培养阴转的患者比例为55.0%,疗程结束时患者治愈率为41.0%。患者管理情况包括患者追踪到位情况、前6个月内接受DOT患者比例、6个月内规则服药患者比例、治疗6个月丢失患者比例、治疗管理落实情况等,总体有了很大的进展;仍未达到全部患者均追踪到位与落实治疗管理。干预初期未能计算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干预中期,医疗总费用均数为41005.81元,患者自付费用均数为7387.84元,自付比例为18%;38例患者中17人发生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其比例为44.7%。(5)满意度情况干预中期定点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防合作满意程度较干预初期有所提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医防合作满意程度干预初期与干预中期相同:两次调查均显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自付比例满意程度由初期评价的55.3%提高到中期评价的76.2%。两次评价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疾控中心以及定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没有变化,且都大于80%。结论与政策建议(1)耐多药结核病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刻不容缓。同时,构建优质社会支持网络对增加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继续保持已建立完备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领导组织与及时、快速的协调机制。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多样化激励与考核机制,同时可以考虑将其动态化,根据医防合作发展现状不断进行适当调整。(3)重视解决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筹资来源。①更多的调动当地经费投入到耐药结核病医防合作之中,纳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并且形成常规化经费投入,以保证当地耐多药结核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②继续完善耐多药结核病相关医保政策。医保政策由于其可持续性强,若能相应向耐多药结核病倾斜,其保障力度非常大。③探索建立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制度。(4)医防合作各个组成要素中,市级疾控中心参与医防合作能力最强,干预中期较干预初期也有明显进展,应继续提高市级疾控系统参与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的能力。(5)应充分认识到定点医院在医防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目前存在的由于补偿不到位导致的定点医院参与医防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适当加大补偿力度,并探索对定点医院承担耐多药结核病防控等公共卫生职能的长效补偿机制。(6)加大对基层结防机构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提高其配置水平,提高其参与医防合作的能力。基层结防机构医务人员要继续加强对就诊患者的耐多药结核病知识宣教,打消其顾虑,从而提高防护意识。(7)加大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教育,端正其治疗态度,增强其治愈信心,提高其依从性。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补偿机制,在现有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特殊医疗救助机制。同时,本研究中由于流动人口而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治疗以及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差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需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建立流动人口跨地区追踪机制。

周成超[8](2011)在《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结核病疫情有所回升,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DOTS策略的实施及各级政府的日渐重视,中国结核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尽管如此,在结核病控制领域,中国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就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升至2.11亿。未来30年,中国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由于经济收入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健康观念差等原因,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相对较为严重。流动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是结核病疫情再次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多居无定所,流动性大,难以坚持规则治疗,治疗管理相对困难,造成耐药结核病比例增加,并增加传播的几率,给区域结核病控制造成诸多困难。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结核控制主要依靠及早发现病例和完治病人,以阻断传播和减少发病。早发现要求病例在接触卫生系统后能及时被识别为可疑症状者并迅速转诊到结防机构以确诊并治疗。病人求医过程的任何环节延误将增加其传播的几率,导致病人死亡率的提高。因此,能否及时发现病人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病人被确诊后,需要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重点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病人完成规则疗程。若治疗管理不善,会降低病人治疗成功率,导致耐药病人数量增加,降低病人治愈率,并进一步增加社会传播几率。因此,能否对病人治疗实施有效管理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又一关键过程。但是,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流动人口求医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系统研究,未见对流动人口求医行为路径的分析,也未见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领域的专题调查。为此,本研究选择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病人诊治过程中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两个重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障碍、治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效果提供相关政策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包括:研究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其障碍因素,构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模型;研究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及时发现及治疗管理的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从多角度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治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综合考虑调查前1年内登记涂阳流动人口病人数量、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因素,在山东省抽取了7个地级市的12个县(市、区)作为样本研究现场。选择在12个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正在接受治疗或调查前半年内完成治疗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对314名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了调查。此外,还从12个样本地区中选择6个县(市、区)开展了定性访谈,定性访谈对象包括选中6个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人、大夫、乡镇(街道)医生、卫生所(室)医生及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以了解他们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求医)障碍及治疗管理问题的认识。研究资料来源包括统计年鉴资料、文献资料、病人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关键人物定性访谈。现场资料收集工作由经培训合格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及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部分工作人员承担完成。使用EPIDATA6.04软件建库录入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F检验、Mann-Whitney U、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定性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结核核心知识点认知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肺结核病主要症状”、“是否知道国家对肺结核病人治疗的免费政策”等知识点知晓率均低于75%,90%以上病人认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等是影响病人结核病认知水平的因素。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天数中位数为10天,平均数为18.84天,就诊延迟率为40.8%;确诊延迟天数中位数为8天,平均数为15.62天,确诊延迟率为44.6%;治疗延迟天数中位数为1天,平均数为2.51天,治疗延迟率为65.6%。家庭总收入低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家庭总收入高的病人;来自贫困/低保户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非贫困/低保户病人;每周工作天数在5天以上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工作5天及以下病人;有医疗保险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低于无医疗保险病人;到达最近乡镇/街道卫生院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低于30分钟及以上病人;初始症状轻度和中度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初始症状重度病人;结核病认知水平低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低年龄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高年龄组病人;每周工作天数在5天以上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工作5天及以下病人;距离结防机构较近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低于距离在20公里及以上的病人;轻度初始症状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重度初始症状病人;首诊单位为卫生所(室)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卫生院及其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状况差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个人年收入低的病人治疗延迟比例高于年收入高的病人;有亲人陪伴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无亲人陪伴病人;确诊症状为中度、重度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高于确诊症状轻度病人;与初始症状相比,确诊时症状加重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的比例比未加重病人低;认为结核病可以治愈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认为不可以治愈的病人;知道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不知道免费政策病人。咳嗽是近70%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主要的初始症状。有48.73%的病人在出现初始症状后选择县级及以上机构首诊,32.8%的病人选择卫生所(室)首诊。文化程度、家庭债务情况以及初始症状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选择有关。小学及以下和初中文化程度患者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首诊比例低于高中文化程度者;家庭有债务的病人去卫生所(室)首诊比例高于无债务患者;无咯血/血痰者选择卫生所(室)首诊比例高于咯血/血痰者。病人到达结核病防治所前(含结防所),最少就诊1次,最多就诊9次,平均就诊2.96次,平均就诊了2.44个医疗卫生机构。病人求医过程就诊机构主要涉及卫生所(室)、乡镇(街道)卫生院、县(市、区)医院、县(市、区)以上医院、结防所等。病人首诊机构与病人求医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关。病人求医路径与病人确诊延迟相关,随着整个求医路径涉及机构数量的增加,确诊延迟天数(中位数)有延长的趋势。病人化疗前接受宣传教育率为81.5%。对病人督导管理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全程督导化疗占58.3%,强化期督导化疗占13.7%,全程管理占1.0%,自服药比例为27.1%。病人督导化疗率为72.0%,供方因素是影响病人督导化疗的重要因素;此外,病人工作情况(包括工作类型、工作时间)也是影响病人接受督导化疗的因素。有92.0%的患者自己保管药品,有8.0%的患者将药物交给基层医生保管。医生趋利动机及病人对歧视的惧怕是造成医生保管药物比例低的原因。37.6%的病人表示在治疗过程中有县级结防机构医生到住处访视,39.8%的病人表示在治疗过程中有基层防保医生到住处访视。两级医生访视比例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县乡两级医生人员不足及经费有限。有15.9%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服药不依从现象。婚姻状况、化疗前是否接受宣传教育、免费政策对治疗激励性评价、督导管理人员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相关。在婚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未婚病人;化疗前未接受宣传教育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接受宣传教育者;认为免费政策对治疗没有激励作用的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认为有激励作用者;由基层医生监督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着高于无人监督者。在已经终止治疗的病人中,治疗成功率为80.5%。知道结核病治疗疗程的病人治疗成功率高于不知道结核病治疗疗程的病人。结论与政策建议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结核知识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病人文化程度及家庭类型等是影响其认知水平的因素。确诊延迟与就诊延迟对延迟发现有近乎同等的影响,确诊延迟率略高于就诊延迟率。经济贫困是制约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求医行为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此外,工作时间、初始症状严重程度、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等因素对延迟发现也有重要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过程复杂,需要多次就诊、经历多家医疗机构才能获得规则的抗结核治疗。在首诊时,卫生所(室)将病人诊断为疑似结核病的比例非常低;文化程度、家庭债务情况以及咯血/血痰症状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选择有关。对流动人口开展常规结核病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人及时发现。未接受宣传教育的病人服药依从性显着低于接受宣传教育的病人,知道结核病规则治疗疗程的病人完成治疗的比例高。有27.1%病人无任何督导管理,而是自服药。自服药病人治疗效果要低于实施督导管理的病人。基层医生在病人发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事实上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92.0%病人的药品由病人自己保管;两级医生访视比例均较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有16.0%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能坚持规律服药。为提高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效果,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专项经费倾斜性投入力度,对投入资金加以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采取综合帮困措施,打破“贫困-结核病卫生服务利用低下-健康损伤-更贫困”的恶性循环,提高贫困流动人口结核病卫生服务可及性;(3)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激励,充分发挥基层医生在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中的作用;(4)开展流动人口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加强流动人口流出地宣传教育,利用流动比较集中时期开展健康教育,开发简易健康教育资料,开展以雇主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化疗前100%健康教育;(5)加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自我管理指导。创新性及不足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诊治全过程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流动人口从出现症状到求医到治疗全过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了相应障碍因素,为及早发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改善其治疗管理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2)本研究在求医行为障碍因素分析及路径描述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及路径模型,为全面、系统了解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过程提供了依据;(3)本研究在描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治疗时,为了解病人确诊后治疗的及时性,尝试使用了治疗延迟的指标,在描述病人治疗管理现状时,引入了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化疗前接受专业人员健康教育率指标,并从需方角度探索了治疗管理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不足:(1)本研究是以样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为基础的研究,所有接受调查的病人均是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病人。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性。(2)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尽管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已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质量,但回忆偏性在所难免,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部分病人在接受调查时,可能会因为理解偏颇或不愿意透露有关敏感信息,对病人收入及支出信息的真实性可能会产生影响。

边学峰[9](2011)在《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耐多药结核病是指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其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点,而且是重要的传染源,随着艾滋病感染者等不利因素的增加,对结核病的控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是全球27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病例约500,000起,其中印度131,000例,中国112,000例。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之针对耐药结核病带来的问题,全球范围内已开展一系列活动控制其发展。从1994年开始,WHO和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盟开始在全球开展耐药监测项目。1998年WHO提出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DOTS-Plus策略,建议将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纳入到国家结核病规划中。2008年出版了《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2008年紧急修订版》,提出了适用于耐药结核病管理的DOTS框架,其核心要素与非耐药结核病控制的DOTS框架基本相同。综述发现,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药敏实验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保证药物的可及性是关键。借鉴医防合作的经验,探索和建立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为改善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效果,规范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目的包括:分析耐多药结核病控制体系及筹资现状;明确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耐多药结核病管理现状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因素;为建立规范化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结核病发病模式研究”和卫生部-盖茨基金会“医院与疾控系统合作管理结核病模式研究”基线调查数据,包括患者面对面调查、机构调查、病案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四部分。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8个市(区)作为研究现场,分别是:天津市、黑龙江大庆市、浙江衢州市、重庆万州区、河南濮阳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河南开封市和江苏连云港市。共调查153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实验室诊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7名,临床诊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6名。共调查140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住院病案。在每个项目市都访谈了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的关键知情人,共访谈40人。课题组统一制定机构调查表,并在课题组到达现场前一周发给研究地区。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量资料在录入计算机之前进行核对、检查,剔除不合格调查表。用EpiData3.1建立患者调查与病案调查数据库,将资料进行二次录入,全部数据导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访谈资料分析时先将其整理成文,然后导入Weft Qualitative Data Project软件,并对相关问题按主题分类后进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绝大部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能正确回答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但是对目前国家免费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不高,且有近30%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相信结核病能够治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较发达地区、有借债的患者心理疾患危险性高。中央转移支付和结核病项目经费是支持地方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研究地区都表示结核病工作经费没问题,但缺乏相应的人员经费,即从事督导管理等工作时的激励费用。目前提供结核病诊治服务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很少。目前城乡实施的三种医疗保险制度,都将结核病患者的住院费用纳入到补偿范围中,按照各地制定的报销方案进行报销,一般采用设定起付线和封顶线,分段报销的方法,报销比例平均在50%以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首次抗结核治疗至调查日止累计抗结核治疗时问中位数为537天,抗结核治疗总医疗费用的中位数为22500元。报销前,医疗费用占家庭非食品性支出的比例中位数为123.1%,即抗结核治疗的医疗费用是患者家庭非食品性支出的1.23倍。82.3%的患者医疗费用占家庭非食品性支出的比例超过了40%,即产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70.1%的患者因治疗结核病向他人借钱,79.6%的患者表示负担较重。67.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了医疗保险补偿,报销后医疗费用占家庭非食品性支出比例的中位数为64.1%,较补偿前的123.1%显着降低。报销后产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患者比例为53.7%,较补偿前的82.3%明显下降。8个市来看,大部分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但是报销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不高,自付费用仍然在70%以上。8个市的市级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从3人到71人不等。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的要求,只有万州区、呼和浩特市和开封市的人员数量达到国家要求,衢州市和连云港市结防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防人员学历偏低,以从事结核病管理的人员为主,实验室人员比例较低。机构诊治能力分析,8个市专科医院和结防机构均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结核病诊治设备,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4所医院可以通过药敏试验诊断耐多药结核病。通过访谈了解到,未开展药敏试验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硬件条件和设备不达标。市专科医院二线抗结核药品的配备状况不理想,大部分WHO建议配备的二线抗结核药品都没有配备,这必然会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方案的制定。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就医过程分析,153名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机构数不尽相同。有的患者求医过程比较简单,只在市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有的患者在多家医疗机构间反复多次治疗,整个求医过程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首次抗结核治疗机构为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其次为综合医院和结核病专科医院。不同职业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选择首次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农民患者首次治疗机构是结核病专科医院等比较专业医疗机构。所调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从最早出现症状到初次就诊平均间隔36.39天;31.6%患者发生就诊延迟现象,平均延迟110.82天。大多数患者确诊医疗机构为结核病专科医院,其次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综合医院。不同文化程度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确诊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越高患者,确诊机构越是较专业医疗机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从初次就诊到确诊平均间隔115.65天;33.3%患者发生确诊延迟现象,平均延迟343.83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获得管理服务情况分析,首治期间14.7%的患者存在停药超过2周的现象。35.3%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首次抗结核治疗时在他人面视下服药,但大多数是在家庭成员面视下服药,医生面视下服药比例只有11.8%。首治期间35.3%的患者接受过电话或上门访视,大多数为结防人员的访视管理。以患者确诊为耐多药结核病为截点,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确诊前和确诊后两个阶段,结果显示,确诊前只有11.6%的患者曾在医务人员面视下服药,有42.9%的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电话或上门访视。确诊后,仅有7.7%的患者在医生面视下服药,52.4%的患者接受过电话或上门访视。无论确诊前还是确诊后,8个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视下服药的比例很低,不足15%,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有近50%的患者没有接受过医务人员电话或上门访视。结论与政策建议结防机构在群众中的知晓和信任度不够,经费不足,设备简陋,部分地区防治人员能力低下,影响了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措施的贯彻实施。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给绝大部分患者家庭造成了灾难性卫生支出。虽然医疗费用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但报销后患者自付比例仍然在70%以上,仍有53%患者在报销后还存在灾难性医疗支出。专科医院的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时间长,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并不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只有少数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专科医院住院期间规范用药。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医院在患者出院后不能及时的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结防机构,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管理上还没有真正实现“闭环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水平较高。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地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加强结防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和设备的配备,同时给予基层督导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提高其督导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积极性。2)进一步完善城乡3种医疗保险制度对结核病的补偿政策,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设计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特殊补偿措施。3)引入快速、有效的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技术,缩短诊断时间,并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改造,提高专科医院耐多药结核病诊断能力。4)建立和推荐标准化的耐多药结核病诊疗规范,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知识培训。5)进一步完善结核病控制的医防合作模式,加强专科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6)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对治愈结核病的信心。

陈涛[10](2011)在《中国结核病防治项目对弱势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既往的及正执行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提高贫困人群及社会弱势人群对结核病服务获得和利用方面所采取的相关政策、文件、措施、干预或活动,并评价其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同时结合定性研究方法。文献回顾及评价:包括收集已发表的及未发表的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发表文献采用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并进行系统评价;未发表文献主要从相关单位、机构及相关网站等处获取信息资料,如相关政策、文件、项目的实施方案、中期报告、进展报告、评估报告及结题报告等,利用数据提取表对信息进行提取。定性研究:包括对国家级结核防治官员、结防领域专家、结核项目管理者以及实施者,省/市级、区/县级结防机构管理者等进行关键人物访谈;对基层工作人员及卫生服务利用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全面、系统的分析干预、措施或活动的效果和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25篇已发表文献,45份未发表的资料,定性访谈25人。研究表明实施性研究是新的遏制结核病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多涉及中国结核病控制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核防治供方支持的实施项目与国家目前结防政策大环境相一致,多倾向于西部贫困地区投入经费。项目中卫生系统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包括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结核防治能力;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转诊、提供免费诊断治疗、对病人进行追踪及督导管理、部分地区尝试将肺结核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管理等各种方式来开展病人的发现、治疗及管理工作。项目的干预措施及活动的总体效果是显着的,然而,开展专门针对贫困及弱势人群的结核干预措施的力度不够。结论:项目的干预措施及活动的总体效果是显着的,但缺乏很好地针对贫困人群及社会弱势人群的干预设计。从发表、未发表资料及定性研究来看,未充分开展数据的登记、核查和监督,信息数据不够完整可靠。研究较少考虑可比的对照,缺少详实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调查,欠缺结合定性定量调查方法。各种结核控制项目和措施交叉实施;影响结核控制工作效果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繁多,种种因素都为效果评价工作带来困难。在对国家结核防治专家及地方结核管理者的访谈中显示,针对某一项干预措施或是某一个结局指标的评价都是难以进行的。因为疾病的防治都是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为了很好地开展并评价针对贫困人群及弱势人群的结核干预措施的效果,需要有科学可行的干预设计、加强干预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做好信息收集和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发展好的评价方法,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科学地总结和传播。

二、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地区肺结核患者特征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庆市肺结核患者(PTB)的特征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结核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湖北省肺结核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湖北省肺结核发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湖北省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结核病流行现状及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贝叶斯时空交互效应模型代码(Win BUGS)
附录 3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代码(Matlab R2014b)
致谢

(3)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绪论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结核病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 绪论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4)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和目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地点选择
    3.研究相关定义及说明
    4.资料收集与分析
    5.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3.社区结核病管理面临的挑战
    4.社区TB医生从事结核病管理工作意愿及满意情况
    5.社区参与结核病管理服务决策制定情况
    6.社区TB管理相关需求
第四章 讨论
    1.社区结核病管理质量仍有待提高
    2.结核病患者对社区管理需求强烈
    3.社区结核病患者管理影响因素复杂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我国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及访谈提纲部分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回顾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结核病流行现状
2 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回顾
3 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展望

(7)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耐多药结核病疫情
    2 医防合作应用与评价
    3 评价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总框架
    2 资料来源
    3 构建指标体系
    4 资料收集方法
    5 资料分析方法
    6 质量控制
第四章 基于供方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
    1 政策环境
    2 组织管理
    3 体系配置
    4 服务能力
    5 供方满意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需方的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
    1 患者服务利用分析
    2 患者发现与诊断
    3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4 患者管理
    5 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6 需方满意度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1 方法学讨论
    2 政策环境与组织管理
    3 医防合作参与方情况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1 全球结核病流行概况
    2 全球结核病流行控制策略
    3 中国结核病流行概况
    4 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5 中国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严峻挑战
    6 中国流动人口现况
    7 人口流动对结核病疫情影响
    8 国内外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1 国外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2 国内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3 国内外相关研究空白点
第3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问题与框架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框架
    2. 研究现场
    3. 研究对象
        3.1 定量部分
        3.2 定性部分
    4. 研究工具
    5. 调查内容
    6. 资料收集方法
        6.1 常规资料来源
        6.2 现场调查
    7. 资料分析
    8. 研究技术路线
    9. 变量及概念界定
    10. 质量控制
    11. 伦理学考虑
第4章 调查对象一般特征及对结核病认知分析
    1. 山东省社会经济状况及肺结核病流行概况
    2. 样本县(市、区)社会经济状况和肺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
    3. 接受调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4. 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第5章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模型分析
    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
        1.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模型
        2.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2.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模型
第6章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现状评价
    1. 化疗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宣传教育情况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化疗情况
    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3.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情况
        3.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3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多因素分析
    4.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4.1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率单因素分析
        4.2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多因素分析
第7章 讨论
    1 研究方法学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两个延迟"--病人发现的主要障碍
    3 治疗延迟是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治疗不可忽视的问题
    4 贫困是制约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的主要障碍因素
    5 工作时间、初始症状、地理可及性等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发现
    6 病人求医路径及与病人确诊延误的关系
    7 结核病健康促进及化疗前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的重要性
    8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情况
    9 基层医生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中的作用
    10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
    11 本研究创新性及不足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耐多药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国际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
    1.3 中国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的基本情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空白点
    1.5 本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目的
    1.6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技术进展
    2.2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
    2.3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2.4 中国可以在PPM中借鉴的地方
    2.5 耐多药结核病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2.6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调查内容和工具
    3.4 调查方法
    3.5 质量控制和伦理学要求
    3.6 资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地区社会经济、结核病流行及患者基本情况
    4.1 社会经济
    4.2 结核病流行现状
    4.3 患者一般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核病防治卫生筹资和患者经济负担分析
    5.1 筹资模式
    5.2 医疗保险服务包
    5.3 医疗费用和患者疾病负担
    5.4 报销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
    6.1 诊疗管理模式
    6.2 医防机构防治能力及患者就医情况分析
    6.3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研究设计和方法
    7.2 筹资机制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7.3 诊断延迟制约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
    7.4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影响因素
    7.5 DOTS策略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
    7.6 归口管理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7.7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
    7.8 健康教育与耐多药结核病控制
    7.9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1 8个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就医过程
附录2 调查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中国结核病防治项目对弱势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结核病流行现状
    中国结核病防治服务现况
    干预弱势人群结核病人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收集及评价
    1.2 定性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结核防治项目开展的现状及问题
    2.3 卫生服务提供方支持
    2.4 对中国弱势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干预策略的循证评价
3 讨论
    3.1 干预措施的效果
    3.2 结防系统建设
    3.3 弱势人群结核病人的管理
    3.4 弱势人群获得结防服务的影响因素
    3.5 专门针对弱势人群的干预研究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政策建议
    4.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地区肺结核患者特征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D]. 张力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湖北省肺结核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D]. 刘富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D]. 郭鹏. 山东大学, 2020
  • [4]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D]. 蒲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5]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腾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6]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回顾及展望[J]. 安立群. 职业与健康, 2014(06)
  • [7]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D]. 马慧芬. 山东大学, 2013(10)
  • [8]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成超. 山东大学, 2011(11)
  • [9]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边学峰. 山东大学, 2011(12)
  • [10]中国结核病防治项目对弱势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与评价[D]. 陈涛.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标签:;  ;  

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