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

一、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从建[1](2021)在《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0年代,美国研发了干式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抗震结构体系(PRESSS),发布了相关技术标准,开展了部分工程实践。该体系的框架节点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局部无粘结耗能钢筋混合配筋的连接构造,具有施工效率高、地震损伤轻、延性好、自复位的特点。PRESSS框架节点的干式连接构造,导致连接界面抗扭性能薄弱,而现有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未考虑梁端扭矩影响;同时,针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少,全装配楼板对该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针对上述主要问题,进行了考虑初始扭矩作用的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及相关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系统分析了梁-柱、板-梁、柱-柱、柱-基础等相关节点构造;研究了全装配楼盖对协调多层规则框架结构整体抗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结构顶部楼层(结构高度80%以上)设置刚性楼板的措施。(2)完成了2组共8个不同配筋率、不同初始扭矩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极限位移角下,高配筋率较中配筋率的框架梁端混凝土受拉和受压损伤增加,但损伤仍较轻;随着受弯位移角增加,界面受压区高度减小、耗能钢筋屈服,界面抗扭性能随之变弱;界面抗扭失效可发生于位移角加载和卸载状态,卸载状态下更易抗扭失效;界面抗扭失效后的扭转变形随着加载循环次数和位移角增加而累积且不可复位;小扭弯比时,极限位移角下节点的扭转变形小,对梁端受弯滞回性能不利影响微小,大扭弯比时与之相反;提高配筋率,可使节点的抗扭性能有一定改善。(3)基于初始扭矩下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界面剪应力分布的理论计算,揭示了受压界面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抗扭失效特征及受力机理,提出了梁端界面的弯-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方法。(4)进行了1/2缩尺的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在各级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损伤情况等。结果表明,框架柱柱脚损伤轻,框架柱端损伤位置与节点“强柱弱梁”分布规律一致;框架梁端损伤微小且可自复位;大震下,试验模型呈现混合铰屈服机制,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和满足规范要求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楼板构造能够适应梁端转动变形的需求,且无明显残余滑移;采用顶部设置刚性楼板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侧向变形协调性能。(5)基于OpenSees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模型逐级地震动加载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初始频率与振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及结构损伤分布特征与试验结果规律较一致,结构动力弹塑性模拟分析方法较合理;各框架节点均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有限元模型,呈现框架梁端先产生塑性铰的抗震屈服机制和框架柱地震损伤更轻的抗震性能。(6)基于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相关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傅妍[2](2021)在《铰缝经SRC法加固的装配式板梁桥整体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通过铰缝形成整体受力,是既有中小跨径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但由于铰缝构造、施工与荷载的原因,铰缝容易产生损伤、破坏乃至形成单板受力,成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运营中病害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桥梁安全和耐久性。目前主要加固方法为在梁底采取加固措施,虽然加固效果较好,但存在梁底施工的不便利因素。本文作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桥梁顶面上加固的方法,即型钢-混凝土组合(SRC)加固方法,能提高装配式空心板梁桥的整体性能,工程应用也证明了这种方法施工便利,能有效降低措施成本。本文在总结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SRC加固后装配式空心板梁桥的整体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系统阐述了SRC法的加固机理:SRC加固主要针对小铰缝装配式板梁提出,其原理在于通过型钢-混凝土形成的PBL剪力键将板梁连接成整体,起到铰缝刚接化加固作用;加固后铰缝能同时承受剪力和弯矩,破坏状态由原来脆性的界面破坏变成加固层内的弯剪破坏,达到了承载能力提高、板梁间协同受力性能提升的作用;且型钢能阻碍裂缝向SRC加固层延伸,提高加固后铰缝的抗疲劳能力。(2)SRC加固后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规律研究。利用实体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SRC加固后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影响规律,并与铰接板梁法、刚接板梁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SRC加固后荷载横向分布处于铰接板梁法和刚接板梁法之间,且更接近刚接板梁法。从偏安全考虑,提出以铰接板梁法作为加固后板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3)型钢布置间距对加固后板梁桥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槽钢间距减小,加固后板梁桥横向分布更均匀,确定槽钢沿纵向采用支点附近60 cm、跨中附近30 cm变间距布置为最佳布置间距,并提出了以角钢替代槽钢的优化方案。(4)荷载加载位置和宽跨比对加固后板梁桥整体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荷载加载位置越靠近跨中截面,各片板梁的荷载横向分布就越趋于均匀;随着宽跨比的减小,各片板梁的荷载横向分配也更均匀,表明SRC加固后的上述荷载横向分配规律和一般的铰接、刚接板梁法一致。并且探究加固层混凝土上下缘横桥向正应力、型钢下缘正应力的分布规律,进一步佐证SRC加固机理。

金辉[3](2021)在《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小铰缝空心板桥由于横向连接薄弱,极易出现铰缝损伤、铺装开裂或单板受力等问题,常用的加固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文基于钢混组合结构的概念,提出了跨铰缝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A-SCR),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包括A-SCR加固RC梁承载力试验、空心板横向连接性能试验以及整桥足尺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开展了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与加固后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加固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桥应用研究形成A-SCR加固技术设计、施工方法与检测评估成套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针对A-SCR加固RC梁后承载力计算方法问题,开展了加固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加载历史、锚栓间距、钢板面积以及加固范围对加固后承载力的影响,验证了加固后截面应变依然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弹塑性理论,提出了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用于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2)针对A-SCR加固后空心板横向受力性能问题,分别制作了采用不同高度型钢混凝土加固的横向节段试件。通过单点和两点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加固型钢混凝土高度对加固后空心板的横向荷载分布、抗弯刚度、竖向抗剪和剪切刚度等的影响。研究表明,A-SCR加固增强了铰缝刚度,可大幅提高板间抗剪能力并能够承受横向弯矩,但型钢混凝土高度对空心板抗弯能力和刚度影响较小。3)为了研究加固后荷载横向分布规律和受力性能等问题,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SCR加固铰缝破坏的空心板,在不修复铰缝的情况下能有效的恢复板间传力,并大幅提升梁板的整体刚度。4)针对A-SCR加固后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问题,基于考虑板间的竖向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提出了修正的刚接板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试验测得的接缝转动刚度系数和剪切刚度系数,采用本文所提的修正刚接板法计算了足尺试验桥的横向分布系数。对比足尺试验实测值、铰接法、刚接法以及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发现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更符合足尺试验实测值,表明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可以作为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5)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了采用A-SCR方法的不同加固长度、加固高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加固长度可以提升桥梁整体刚度,但对空心板跨中的应力和各板的横向分布结果影响较小。A-SCR加固可以大幅降低桥面现浇层的主拉应力和铰缝主拉应力,有效改善桥面铺装和铰缝的工作性能,揭示了A-SCR方法对装配式空心板桥预防性加固的机理;通过改变加固构造高度参数分析,发现加固构造高度在10cm~15cm范围变化对梁板刚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以及纵向应力影响较小,当加固构造高度过小会出现加固构造破坏,加固高度过大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破坏。6)针对A-SCR加固空心板桥的工程应用问题,开展了实桥加固工程应用研究,形成了相对简便易行的加固设计、施工方法。通过实桥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对比,发现加固后横向传递得到恢复,桥梁的整体刚度得到大幅提升,表明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效果显着。

唐杨,任荣[4](2020)在《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以中、小公路桥梁为研究对象,对实心板梁桥、空心板梁桥、T梁桥、小箱梁桥、石拱桥、双曲拱桥等这些常见桥型的病害表现形式和加固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旨在为公路桥梁的病害原因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王胜寒[5](2020)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如今却面临着车流量的增加、桥梁荷载等级的提高等诸多问题,导致在当时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修建的高速桥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民对日益发展的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役桥梁承载能力的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及桥梁再利用等问题使得旧桥服役性能的评价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开展了旧桥上部和单板的技术状况评定、室内外抗弯抗剪承载力破坏试验、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受力全过程仿真分析、梁板综合分类利用等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系统全面的进行了桥梁上部总体、单板技术状况评定分析研究,分析了通过外观技术评定和耐久性特殊评定的方法,建立了既有梁板技术状况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基于设计规范、技术状况检算修正后的理论计算,为后续与实测值对比作理论基础。(2)为了获得梁板实际极限承载力,通过单板荷载试验进行既有桥梁承载力评定。开展了京沪高速10m、13m跨径,滨莱高速10m、16m跨径分别考虑整体化现浇层的拆除空心板抗弯、抗剪承载力室内外静载试验研究。对梁板抗弯、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挠度、应变分析,发现带有整体化现浇层的试验梁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规范要求。(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建立数值模型,并按位移进行加载。在模拟试件受静力荷载的过程中,引入塑性损伤模型来模拟混凝土梁的损伤;并得出其损伤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的塑性损伤模型能较好地显示混凝土梁的塑性损伤,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试验结果吻合良好。(4)按照“原状等效再利用(A类)”、“加固等效再利用(B类)”、“原状降低功能再利用(C类)”、“废弃梁板(D类)再利用”分类原则,建立既有梁板再利用分类标准,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并形成既有梁板综合利用技术,为同类改扩建桥梁合理利用旧桥梁板提供技术指导。

王昕[6](2020)在《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状态评估》文中认为中小型桥梁在桥梁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梁桥是中小型桥梁中重要组成部分,而铰缝损害又是这类桥梁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查阅大量新旧混凝土结合面、铰缝结合面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数据采集,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空心板梁铰缝设置门型钢筋破坏机理及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制作模板,在室内浇筑8个铰缝模型,采用支座跨中加载模式开展破坏性试验。破坏性试验样本考虑混凝土强度、顶部抗剪钢筋、底部门型钢筋影响。试验过程中全过程采集铰缝底部的横向张开和竖向错位变形。对铰缝模型的破坏状态进行了描述,破坏性试验结果显示:铰缝的破坏为底部张开后,无明显破坏征兆的脆性破坏。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离加载位置较近的内侧铰缝更易破坏,并对该破坏现象开展了理论分析,揭示了铰缝的损伤破坏机理。(2)考虑铰缝顶部抗剪钢筋和底部门型钢筋,推导出极限状态下铰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将本文提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GB50010-2002、ACI318-08、AASHTO、CSA A23.3-04规范、已有文献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的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较为吻合。(3)考虑铰缝界面粘结单元,建立破坏性试验样本的精细化数值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有限元变形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对比了试验样本和数值模型的破坏状态,同时揭示沿铰缝不同高度位置的滑移值和剪应力值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铰缝顶部的剪应力较其余位置要大。(4)依托江苏新杨高速两座8m板梁桥,在板梁铰缝部位设置竖向和横向高精度位移计,采样频率500Hz,在高速公路车辆通行状态下,连续采集72小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采用非参数假设检验方法,获得了样本的概率分布函数。基于概率分布统计特征值判别铰缝的服役安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车辆活载作用下,铰缝竖向变形并不显着。横向张开值较为明显,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铰缝底部横向张开量对铰缝安全状态进行评估。(5)建立了空间有限元精细化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参数化分析结果,建立了铰缝部位等效弹性模量和铰缝底部张开值的关系,为板梁桥铰缝位置的安全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进一步,考虑了在车辆活载作用下,梁高和跨径对铰缝的受力性能分析,提出了正常使用阶段铰缝使用限值的预测方法。

关健[7](2020)在《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我国现行与旧版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JTG D60-2004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JTG D62-2004,美国《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8thEdition 2017与欧洲Eurocode系列中的混凝土桥梁规定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总体要求对比。对比了各规范所规定的设计准则、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的划分,以及设计安全性等级。2)常用材料指标参数对比。对比了中美欧混凝土桥梁中常用的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划分、强度取值,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3)作用及作用组合对比。对比了中美欧公路桥梁规范的作用划分、在相应极限状态下的作用(荷载)组合、恒载取值与汽车荷载模型(涵盖冲击系数、纵横向折减系数、制动力、离心力),计算了在“恒载”以及“恒载+活载”下的弯矩与剪力效应。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比。对中美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弯、剪、压、拉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计算研究,及其所规定的结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比。对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应力验算方法、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挠度以及预拱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6)评价体系计算分析。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比得到截面富余度、依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限值/应力、挠度限值/挠度得到的应力富余度及挠度富余度,根据相应权重系数计算得到综合富余度指标。本文对中美欧桥梁规范所规定的设计总体要求、材料、作用分类、作用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综合比较了各规范之间的差异性。

李川[8](2020)在《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空心板梁桥是中小跨径桥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型,由于空心板梁桥数量大,导致出现了很多典型病害,主要包括空心板梁底裂缝、铰缝破损、桥面铺装纵向开裂,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些病害进行统计、分析,阐述病害的特征及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原理计算桥面铺装参与空心板梁结构整体受力,分析超重货车及大件运输车对空心板梁的影响,分析并总结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维修加固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空心板梁结构发展史、各套空心板梁标准图结构构造的特点、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及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2、通过具体桥梁检测项目为背景,对桥梁分类统计,总结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及与这些统计对象的关系,同时阐述空心板梁桥的常见病害特征及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3、研究桥面铺装、车辆荷载对空心板梁桥的受力性能影响,重点分析大件运输车辆对空心板梁桥的受力影响情况,主要包括大件运输特征的阐述、空心板梁桥安全储备的分析、空心板梁桥抗力计算、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计算。进一步提出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综合检算系数Z1的计算方法。4、通过空心板梁桥实际案例分析,阐述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维修加固方案,重点对空心板梁底粘贴纵向钢板及碳纤维布进行加固计算、设计。研究加固方案对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顾万[9](2020)在《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作为典型的中小跨径桥梁,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但受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服役环境等因素影响,早期建成的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损伤,铰缝作为板梁结构横向传力的关键构件,其性能的劣化会加剧板梁结构的不稳定性,研究铰缝损伤的劣化规律并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损伤评估体系,对于维系板梁结构尤其是铰缝的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江苏省内部分高速公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病害进行调研,着重梳理了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机理,认为不同类型病害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性,铰缝作为关键构件直接影响板梁桥的承载能力和横向传力效果。通过铰接板理论计算与实桥静载试验获取的板梁挠度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铰缝混凝土作为传力构件不单是简单的“铰”,更承受复杂的拉压剪多重影响。采用车辆超载、铰缝受损、钢筋锈蚀、支座脱空等劣化因素进行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多因素耦合劣化规律影响分析,主要考察了铰缝裂缝开展过程、铰缝底部沿纵向方向及截面轮廓应力分布、板梁挠度变形、相邻板梁间错台、开合等指标。认为铰缝的损伤主要是跨中处先产生开裂破坏,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裂缝逐渐向1/4跨和3/4跨对称延伸,直至形成铰缝贯通及板梁单板受力现象。相较于钢筋锈蚀和支座脱空,车辆超载和铰缝受损对于板梁结构尤其是铰缝性能的劣化影响更大,铰缝相邻两侧支座脱空对于梁端处铰缝受力影响最大。通过对比和分析缩尺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时的破坏模式,设计并浇筑了 8米缩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分别进行了单梁及梁铰体系静力加载结构试验。从梁体破坏模式、裂缝开展过程、挠度变形、错台、开合、应变等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混凝土空心板梁及铰缝结构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劣化过程。在模拟和分析不同铰缝受损位置及长度下板梁结构横向分布影响线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铰缝协同工作系数来表征铰缝受损等级(完好、轻微损伤、中等损伤、严重损伤、完全失效),采用铰缝损伤度、错台、开合、挠度比作为检测指标,建立铰缝损伤评估体系并应用于实桥验证。以铰缝混凝土损伤劣化模型为基础,对铰缝不同损伤程度下对应的年限进行了预估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检测、评估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冯双[10](2020)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横向构造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各类调研报告的结果,其中以空心板梁横向连接破坏最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几条高速公路的调研,总结各类空心板梁的损害,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心板桥梁实体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总体介绍了国内外空心板梁的横向连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展开病害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并对空心板桥的常见病害展开了调查和成因分析。发现空心板桥的常见病害有铰缝破坏,底板纵横向裂缝,支座破坏和桥面系破坏等。铰缝脱落是空心板桥一种主要病害,严重者会导致单梁受力,底板出现横向裂缝,因各梁位移不协调在铺装层也会出现对应的纵向裂缝。通过对空心板梁结构施加横向预应力,并进行不同的横向布置,与未施加横向预应力的结构进行对比,发现横向预应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空心板桥的横向联系和增大空心板桥的横向刚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翼缘板空心板梁,分析计算了常规空心板铰缝形式与新型空心板梁的横向连接受力情况。并在施工、经济性和后期运营等方面因素对对三种横向连接方式进行了对比,新型空心板方案各方面性能良好,为最优方案。此新型空心板结构受力性能优异,便于装配式施工,后期维护成本低,工程量相对最低,在吉林省及全国各地公路工程小跨径装配式桥梁中可予以大规模推广。

二、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连接界面抗剪要素与受剪承载力计算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与分析
    2.1 框架结构体系和节点构造
        2.1.1 结构体系
        2.1.2 节点构造
    2.2 顶部楼层刚性隔板对多层框架结构抗侧变形协调影响的分析
        2.2.1 基本原理
        2.2.2 模型对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3.1 框架梁端的扭矩及抗扭要素
        3.1.1 框架梁端扭矩水平
        3.1.2 梁端界面抗扭要素
    3.2 试验设计
        3.2.1 试件研究参数与分组
        3.2.2 试件加工
        3.2.3 试验装置
        3.2.4 试验加载机制
        3.2.5 试验测试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分析
        3.3.2 梁端界面裂缝宽度-位移角曲线
        3.3.3 梁端耗能钢筋应变-位移角曲线
        3.3.4 梁端梁顶和梁底混凝土应变-位移角曲线
        3.3.5 梁端扭转变形-位移角曲线
        3.3.6 预应力钢绞线轴力-位移角曲线
        3.3.7 竖向力-位移角曲线
        3.3.8 刚度退化曲线
        3.3.9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位移角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的力学性能计算分析
    4.1 摩擦抗剪和摩擦抗扭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2 耗能钢筋销栓抗剪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3 基于Abaqus的节点试件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3.2 模拟分析结果
    4.4 基于OpenSees的节点试件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4.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4.2 模拟分析结果
    4.5 界面在剪力和扭矩下的剪应力计算
        4.5.1 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2 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3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4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6 梁端界面弯-剪-扭相互影响的机理
        4.6.1 初始扭矩下梁端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的界面受力过程机理
        4.6.2 相关因素对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下受力性能的影响
    4.7 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4.7.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7.2 框架梁端界面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5.1 试验研究内容
    5.2 试验设计
        5.2.1 原型概况
        5.2.2 模型设计
        5.2.3 试验地震波
        5.2.4 试验工况
        5.2.5 试验测试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现象及损伤分析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Open Sees的振动台试验模型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6.1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6.1.1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
        6.1.2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1 楼盖体系与构造设计
    7.2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设计方法
        7.2.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2.2 极限位移状态梁端界面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7.2.3 框架梁端界面抗扭设计建议
    7.3 框架结构整体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始扭矩下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试件加工详图
    附录2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加工详图
    附录3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测点布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铰缝经SRC法加固的装配式板梁桥整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病害及原因分析
        1.2.2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加固方式
        1.2.3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
    1.3 基于现状的思考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SRC加固方法
    2.1 SRC加固原理及施工工艺
        2.1.1 SRC加固方法的提出及原理
        2.1.2 SRC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
    2.2 不同铰缝刚接化加固方法对比研究
    2.3 SRC加固后铰缝受力机理分析
    2.4 SRC加固后铰缝的疲劳性能
    2.5 SRC加固方法的工程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RC加固后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规律研究
    3.1 分析对象
    3.2 研究横向分布的有限元模型
        3.2.1 计算基本假定
        3.2.2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2.3 材料及其参数
        3.2.4 接触设置
        3.2.5 荷载布置与边界条件
    3.3 有限元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3.4 铰接板梁法、刚接板梁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3.5 三种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RC加固后空心板桥整体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不同槽钢布置间距对板梁桥整体性能影响
        4.1.1 计算模型介绍
        4.1.2 不同槽钢布置间距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对比
        4.1.3 不同槽钢布置间距的位移云图
    4.2 不同荷载加载位置对板梁桥整体性能影响
        4.2.1 计算模型介绍
        4.2.2 不同荷载加载位置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对比
        4.2.3 不同荷载加载位置的位移云图
    4.3 不同宽跨比对板梁桥整体性能影响
        4.3.1 计算模型介绍
        4.3.2 不同宽跨比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对比
        4.3.3 不同宽跨比的位移云图
    4.4 不同种类型钢对板梁桥整体性能影响
        4.4.1 计算模型介绍
        4.4.2 不同种类型钢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对比
        4.4.3 不同种类型钢的位移云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RC加固层应力分析
    5.1 分析工况与计算模型
    5.2 混凝土加固层上下缘横桥向正应力分析
        5.2.1 不同槽钢间距布置的加固层混凝土应力对比
        5.2.2 不同加载位置时加固层混凝土应力对比
        5.2.3 角钢替代槽钢后加固层混凝土应力对比
    5.3 型钢下缘横桥向正应力分析
        5.3.1 不同槽钢间距布置的加固层型钢应力对比
        5.3.2 不同加载位置时加固层型钢应力对比
        5.3.3 角钢替代槽钢后加固层型钢应力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3)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SCR加固RC梁承载力研究
        1.2.2 横向加固技术研究
        1.2.3 铰缝性能的研究
        1.2.4 横向分布计算及评估方法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加固基本理论
    2.1 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2.1.1 铰接板法
        2.1.2 刚接板法
        2.1.3 G-M法
    2.2 外加钢板加固抗弯计算理论
    2.3 数值分析方法
        2.3.1 有限元的基本思路
        2.3.2 空心板有限元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CR加固RC梁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梁设计及制作
        3.2.2 测点布置及加载方案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3.2 混凝土、钢筋及钢板应变
        3.3.3 混凝土与U钢板滑移测量结果
        3.3.4 试验梁的挠度
        3.3.5 承载力及延性分析
    3.4 加固后单梁承载力计算公式
        3.4.1 结构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
        3.4.2 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
        3.4.3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CR横向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主要内容
    4.2 试验概况
        4.2.1 试件的设计及制作
        4.2.2 加载工况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横向抗弯性能试验
        4.3.2 竖向抗剪性能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的足尺试验研究
    5.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5.2 试验概况
        5.2.1 足尺试验设计
        5.2.2 加载工况、加载方式及测点布置
    5.3 加固前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工况 1~工况 5
        5.3.2 工况6
        5.3.3 工况 7~工况 11
    5.4 加固后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工况 12~工况 21
        5.4.2 工况22
    5.5 加固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5.5.1 破坏荷载和模式
        5.5.2 挠度和刚度
        5.5.3 横向分布系数
        5.5.4 应变
    5.6 加固后数值分析方法验证
        5.6.1 有限元建模
        5.6.2 挠度和应变
        5.6.3 横向分布系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SCR加固空心板桥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6.1 正则方程
        6.1.1 考虑接缝弹性刚度的横向分布
        6.1.2 截面计算参数确定
    6.2 接缝刚度系数测定
        6.2.1 模型试验
        6.2.2 试验结果
        6.2.3 接缝刚度
    6.3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有限元参数分析
    7.1 结构参数及模型
        7.1.1 结构参数
        7.1.2 单元模拟
    7.2 加载工况
    7.3 影响参数分析
        7.3.1 加固长度
        7.3.2 加固高度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桥应用及分析
    8.1 工程概况
        8.1.1 基本资料
        8.1.2 主要病害
        8.1.3 加固设计
    8.2 加固前、后理论计算
        8.2.1 计算基本参数
        8.2.2 荷载效应计算
        8.2.3 承载力验算
    8.3 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8.3.1 基本情况
        8.3.2 试验结果
    8.4 实桥加固后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8.4.1 横向分布系数
        8.4.2 挠度
        8.4.3 板底混凝土应变
    8.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表现形式
    1.1 实心板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2 空心板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3 T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4 小箱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5 石拱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6 双曲拱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2 加固方法
    2.1 实心板梁桥的加固方法
    2.2 空心板梁桥的加固方法
    2.3 T梁桥的加固方法
    2.4 小箱梁桥的加固方法
    2.5 石拱桥的加固方法
    2.6 双曲拱桥的加固方法
3 结语

(5)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早期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方面
        1.3.2 工程应用方面
    1.4 发展趋势
    1.5 研究内容
2 既有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2.1 旧桥承载能力评定方法
        2.1.1 基于外观调查分析法
        2.1.2 基于专家经验方法
        2.1.3 现场荷载试验方法
        2.1.4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2.1.5 基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方法
    2.2 工程概况
    2.3 技术状况评定
        2.3.1 旧桥总体技术状况检测评定
        2.3.2 单板技术状况检测评定
    2.4 桥梁承载力评定
        2.4.1 基于设计规范承载力评价
        2.4.2 预应力空心板承载能力理论
        2.4.3 基于技术状况检算承载力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梁板承载力试验与评定
    3.1 结构有限元分析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
        3.1.2 Abaqus介绍
        3.1.3 单元选择及材料类型
        3.1.4 模型建立
    3.2 拆除空心板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设计
        3.2.3 抗弯试验现象描述
        3.2.4 弯矩-跨中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2.5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分析
        3.2.6 荷载-跨中应变曲线分析
    3.3 拆除空心板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方案设计
        3.3.3 抗剪试验现象描述
        3.3.4 剪力-挠度曲线分析
        3.3.5 剪压区剪力-主应变曲线分析
    3.4 有限元结果对比及分析
        3.4.1 抗弯承载力有限元对比分析
        3.4.2 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对比分析
    3.5承载能力检算系数Z2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桥梁综合利用技术
    4.1 既有桥梁利用现状分析
    4.2 既有梁板分类
    4.3 综合利用准则
    4.4 综合利用措施
        4.4.1 等效原状利用
        4.4.2 加固原位利用
        4.4.3 加固降低等级利用
        4.4.4 拆除破碎利用
    4.5 工程建议
    4.6 既有桥梁(梁板)破碎再利用
        4.6.1 破碎工艺及再生集料状况
        4.6.2 目标配合比设计
        4.6.3 7d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
        4.6.4 水泥剂量标准曲线确定
        4.6.5 结论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1.2.2 铰缝构造对性能的影响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空心板铰缝破坏性试验
    2.1 模型试验目的
    2.2 室内模型试验总体设计
        2.2.1 试件尺寸构造
        2.2.2 试件的混凝土材料
        2.2.3 铰缝钢筋
    2.3 模型试验梁制作
    2.4 静载试验
        2.4.1 试验加载装置
        2.4.2 试验测点布置
        2.4.3 试验加载程序
    2.5 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2.5.1 破坏面位置
        2.5.2 破坏模式分析
        2.5.3 变形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铰缝计算方法
    3.1 铰缝抗剪强度
    3.2 相关文献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规定
    3.3 顶部设置钢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推导
        3.3.1 仅考虑混凝土时抗剪强度
        3.3.2 仅考虑铰缝顶部设置钢筋时抗剪强度
        3.3.3 同时考虑混凝土与铰缝顶部钢筋抗剪强度
    3.4 顶部设置钢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验证
    3.5 底部门型钢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3.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界面受力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3.6.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6.2 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板梁桥铰缝正常使用阶段状态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背景桥梁介绍
    4.3 铰缝位移测试方案
    4.4 铰缝位移的概率统计模型
        4.4.1 测试结果分析
        4.4.2 概率统计模型
    4.5 数值模拟建模
    4.6 铰缝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
        4.6.1 横向张开量数值分析结果
        4.6.2 铰缝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
    4.7 正常使用阶段铰缝张开预测值
        4.7.1 梁高折减系数
        4.7.2 跨径折减系数
        4.7.3 正常使用阶段铰缝张开量预测值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中美欧桥梁设计规范发展
        1.2.1 中国桥梁设计规范
        1.2.2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2.3 欧洲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3 国内外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1.4 目前规范研究主要特点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总体要求
    2.1 设计准则
    2.2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
    2.3 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
        2.3.1 极限状态
        2.3.2 设计状况
    2.4 设计安全性等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材料参数
    3.1 混凝土
        3.1.1 标准试件
        3.1.2 强度等级划分
        3.1.3 抗压强度
        3.1.4 抗拉强度
        3.1.5 弹性模量
        3.1.6 其他参数
        3.1.7 中美欧桥规混凝土等级对应关系
    3.2 普通钢筋
    3.3 预应力钢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用及作用组合
    4.1 作用分类
    4.2 作用的代表值
    4.3 作用组合
        4.3.1 承载能力(强度)极限状态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4 恒荷载
    4.5 汽车荷载
        4.5.1 汽车荷载模式
        4.5.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4.5.3 横向车道布载(折减)系数
        4.5.4 纵向折减系数
        4.5.5 汽车制动力
        4.5.6 离心力
    4.6 作用效应对比
        4.6.1 活载作用效应对比
        4.6.2 作用组合效应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1 基本表达式
    5.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5.2.1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5.2.2 计算表达式
        5.2.3 《通用图》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
    5.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5.3.1 计算截面位置
        5.3.2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5.3.3 有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
        5.3.4 抗剪构造要求
        5.3.5 《通用图》抗剪承载力对比
    5.4 轴心受压构件
        5.4.1 普通箍筋柱
        5.4.2 螺旋箍筋柱
        5.4.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5 偏心受压构件
        5.5.1 长细比、计算长度计算方法
        5.5.2 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5.5.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4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5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6 受拉构件
    5.7 结构抗倾覆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及张拉控制应力
        6.1.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
        6.1.2 张拉控制应力
    6.2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6.2.1 持久状况混凝土应力验算
        6.2.2 持久状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验算
    6.3 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
        6.3.1 抗裂性验算
        6.3.2 裂缝宽度限值
        6.3.3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6.4 挠度验算及预拱度
        6.4.1 挠度计算方法
        6.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对比
        6.4.3 挠度限值
        6.4.4 预拱度设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通用图》的评价体系对比
    7.1 概述
    7.2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7.2.1 截面富余度
        7.2.2 变形富余度
        7.2.3 应力富余度
        7.2.4 综合富余度
    7.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
        7.3.1 截面富余度
        7.3.2 变形富余度
        7.3.3 应力富余度
        7.3.4 综合富余度
    7.4 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7.4.1 截面富余度
        7.4.2 变形富余度
        7.4.3 应力富余度
        7.4.4 综合富余度
    7.5 Mbini斜拉桥
        7.5.1 桥型布置
        7.5.2 截面富余度
        7.5.3 变形富余度
        7.5.4 应力富余度
        7.5.5 综合富余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简支空心板梁桥研究现状
        1.2.1 国内空心板梁结构发展历史
        1.2.2 国内简支空心板梁病害研究现状
        1.2.3 国内简支空心板梁桥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1.2.4 国外简支空心板梁桥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常见病害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2.1 概述
    2.2 桥梁分类统计
        2.2.1 桥梁按结构形式分类
        2.2.2 桥梁按全长及跨径分类
        2.2.3 桥梁按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类
        2.2.4 桥梁按路线分类
        2.2.5 桥梁按修建时间分类
        2.2.6 桥梁按病害分类
    2.3 桥梁实际案例病害特征及原因分析
        2.3.1 东蜀山桥实际案例分析
        2.3.2 东岙桥实际案例分析
        2.3.3 塘下金互通立交桥实际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3.1 概述
    3.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分析
        3.2.1 铰接板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3.2.2 梁格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3.3 桥面铺装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3.3.1 桥面铺装对梁板挠度的影响分析
        3.3.2 桥面铺装对梁板应力的影响分析
        3.3.3 桥面铺装厚度对简支空心板梁受力的影响分析
        3.3.4 桥面铺装强度对简支空心板梁受力的影响分析
    3.4 车辆荷载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3.4.1 普通超重车辆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3.4.2 大件运输车辆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3.4.3 简支空心板梁桥极限车辆荷载的受力分析
    3.5 简支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评定的影响分析
        3.5.1 大件运输的特征
        3.5.2 简支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安全储备的分析
        3.5.3 简支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抗力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简支空心板梁桥维修加固分析
    4.1 概述
    4.2 简支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预防措施及维修加固方案
        4.2.1 简支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4.2.2 简支空心板梁开裂加固方案
        4.2.3 铰缝破损加固方案
        4.2.4 桥面铺装纵向开裂加固方案
    4.3 简支空心板梁桥实际案例加固方案
        4.3.1 维修、加固设计内容
        4.3.2 简支空心板梁桥加固设计计算分析
        4.3.3 简支空心板梁桥详细加固设计
        4.3.4 维修加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板梁构件劣化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1.2.2 混凝土空心板梁构件结构试验研究
        1.2.3 铰缝损伤检测及损伤程度判定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及结构计算理论
    2.1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
        2.1.1 板梁横向裂缝
        2.1.2 板梁纵向裂缝
        2.1.3 腹板斜裂缝
        2.1.4 支座脱空与变形
        2.1.5 铰缝受损
        2.1.6 典型病害内在关联分析
    2.2 铰接板理论
        2.2.1 铰接板理论的基本假定
        2.2.2 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2.3 铰缝板理论在实桥中的检验
        2.3.1 现场荷载试验概况
        2.3.2 现场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2.3.3 基于现场试验的铰缝受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结构损伤有限元数值模拟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1.1 梁铰体系模型
        3.1.2 本构关系
        3.1.3 界面接触参数
    3.2 车辆超载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3.2.1 铰缝开裂变化
        3.2.2 铰缝内力变化
        3.2.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3.3 铰缝受损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3.3.1 铰缝开裂变化
        3.3.2 铰缝内力变化
        3.3.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3.4 钢筋锈蚀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3.4.1 铰缝开裂变化
        3.4.2 铰缝内力变化
        3.4.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3.5 支座脱空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3.5.1 铰缝开裂变化
        3.5.2 铰缝内力变化
        3.5.3 支座内力变化
        3.5.4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试验
    4.1 混凝土板梁结构参数及试验方案设计
        4.1.1 板梁结构参数设计
        4.1.2 缩尺梁与原型梁有限元模拟校验
        4.1.3 板梁结构试验方案
    4.2 单梁静载试验
        4.2.1 裂缝开展情况
        4.2.2 荷载-位移曲线
        4.2.3 荷载-应变曲线
    4.3 板梁-铰缝-支座体系静载试验
        4.3.1 裂缝开展情况
        4.3.2 荷载-位移曲线
        4.3.3 荷载-错台曲线
        4.3.4 荷载-开合曲线
        4.3.5 荷载-应变曲线
    4.4 基于室内试验的板梁及铰缝损伤劣化研究
        4.4.1 板梁损伤劣化规律
        4.4.2 铰缝损伤劣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心板梁桥结构损伤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
    5.1 铰缝受损有限元模型建立
    5.2 铰缝受损横向分布影响线变化规律
        5.2.1 板梁横向分布影响线分析
        5.2.2 铰缝协同工作系数定义
        5.2.3 铰缝损伤等级划分
    5.3 铰缝性能劣化评估技术分析
        5.3.1 评估指标的确定
        5.3.2 评估体系的建立
        5.3.3 铰缝检测方案的应用
    5.4 铰缝受损全生命周期劣化模型研究
        5.4.1 混凝土结构劣化模型
        5.4.2 铰缝混凝土劣化模型
        5.4.3 铰缝服役年限预估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横向构造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空心板梁桥发展过程
        1.1.1 起始阶段
        1.1.2 发展阶段
        1.1.3 完善阶段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横向分布理论
        1.2.4 实体仿真分析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心板梁桥病害调研及其整体性影响分析
    2.1 引言
    2.2 病害调研概况
    2.3 空心板梁结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2.3.1 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
        2.3.2 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成因分析
    2.4 有限元模拟
    2.5 集中力作用
    2.6 车辆荷载作用
        2.6.1 偏载一辆车
        2.6.2 偏载两辆车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心板梁横向预应力加固措施
    3.1 引言
    3.2 横向体内预应力布置
    3.3 有限元模型
    3.4 增设横隔板
        3.4.1 横隔板结果
        3.4.2 边板外腹板应力
        3.4.3 铰缝应力
    3.5 体外预应力
        3.5.1 原理
        3.5.2 有限元模型
        3.5.3 不同预应力布置方案及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翼缘板空心板梁受力分析
    4.1 引言
    4.2 常规空心板铰缝形式
        4.2.1 全桥实体模型
        4.2.2 荷载方式
        4.2.3 计算结果
    4.3 采用新型空心板方案
        4.3.1 构造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加载工况
        4.3.4 计算结果
    4.4 综合对比
        4.4.1 受力性能
        4.4.2 工程量
        4.4.3 综合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潘从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01)
  • [2]铰缝经SRC法加固的装配式板梁桥整体性能研究[D]. 傅妍.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 金辉. 长安大学, 2021
  • [4]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J]. 唐杨,任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5]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D]. 王胜寒.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6]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状态评估[D]. 王昕.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7]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D]. 关健. 东南大学, 2020(01)
  • [8]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D]. 李川. 浙江大学, 2020(01)
  • [9]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D]. 顾万. 扬州大学, 2020(04)
  • [1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横向构造优化研究[D]. 冯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