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时红外亚成像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邓松[1](2010)在《视频监控中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视频监控中动态目标的红外亚成像跟踪与识别算法以及用DSP使其实现的方法,包括了总体设计思想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流程。借助控制理论,通过自适应控制,动态调整摄像头的方位和角度,以适时捕捉有价值的目标。
邓松,杨必武[2](2010)在《一种基于红外亚成像的实时跟踪与识别算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动态识别和实时跟踪目标并提高跟踪精度,采用了基于红外亚图像的二阶锁相环跟踪算法。对于图像的识别,传统方法是通过基于二值化块后采用的方形或圆形匹配模板进行目标匹配的,这种方法的匹配速度慢且容易导致匹配失败。本文采用块二值化处理和凝聚性较好的类圆匹配模板,实现了快速跟踪与识别,改善了跟踪的实时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图像识别速度上比传统的识别方法要快,且对凝聚性较好的目标的识别性有显着改善,动态跟踪的实时性响应也提高了20%以上。
何浩东[3](2007)在《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红外成像制导是精确制导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论文对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传统的跟踪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系统设计要求,采用基于平均绝对差法的相关跟踪算法作为系统算法,并以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并行实现平均绝对差值的计算。另外,详细介绍了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架构的跟踪处理器,数据的并行处理、科学的拓扑结构及任务的合理分配,使处理器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调试结果表明,该跟踪处理器能对复杂背景下的地面目标进行稳定跟踪并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张凯[4](2004)在《实时红外目标—背景图像合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仿真技术综合了当代科学技术中多种现代化尖端手段,极大的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能力,在科学技术领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鉴定成像制导导弹的性能提供了快速、经济而又有效的手段。红外图像是一种纯数据、无格式的灰度图像。仿真时将对象的动态特性和红外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编程,在计算机上运行产生动态图像,模拟目标的红外特性和运动轨迹。 红外目标仿真器是红外仿真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利用计算机产生动态图像并实时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驱动硬件电路设备,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和相对于导弹的运动轨迹。 本文论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跟踪并攻击飞机目标的仿真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用编程的方法生成目标的动态红外图像,利用共享内存光纤网络完成图像的实时传送和实时合成。 首先,分析了目标的红外特性,以及环境对目标的红外辐射的影响,目标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本文论述了动态红外成像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其次,在设计红外图像实时仿真软件的工作中,本文详细论述了红外目标图像的几何建模,目标的3DS模型读取和各个模块红外温度的赋值,利用OpenGL产生动画图像并保存图像数据文件、利用内存光纤网络实时传送和接收图像文件,最终完成目标和背景图像的实时合成,产生实时动态目标—背景图像。 本文的研究在红外成像制导仿真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生成的红外图像和合成的目标—背景图像逼真,实现了实时红外目标合成和传输,为驱动硬件电路生成红外图像做出了铺挚,对今后红外目标的动态实时仿真生成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钟录宏[5](2003)在《红外亚成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红外制导技术是当今精确制导武器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双色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制导技术是红外制导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国防重点预研课题-毫米波/红外双模导引头为背景,重点对双色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基于对红外亚成像机理及其目标识别跟踪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红外亚图像目标识别跟踪模型。 对红外亚成像目标识别算法及其软件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具体的红外亚成像目标识别软件流程和部分关键模块的实现说明。 对红外成像的压缩技术进行了研究,将SPIHT算法导入目标检测系统,模拟结果显示图像数据存储空间得到极大地压缩。 基于SPIHT算法,提出了ROI编码方法和针对识别算法的知觉调整算法,其中ROI算法可在关注区域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知觉调整算法可获得更多的边界信息,二者均可提高系统的目标识别率。
傅志中,李在铭[6](2002)在《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与目标快速检测技术》文中指出分析了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制导的成像空间分布函数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目标快速检测技术 .该技术针对亚图像成像空间分辨率的非线性特性 ,有效利用每个像素所携带的信息 ,实现亚图像目标的均衡识别 ,从而提高系统的全域检测概率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并能在DSP系统上实时实现
傅志中,李晓峰,李在铭[7](2002)在《复杂环境中红外亚图像动目标识别跟踪》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制导的成像空间分布函数,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特性的加权图像差分动目标检测模型。应用目标与干扰特征的统计特性,采用边跟踪边识别方法识别真假目标,从而精确跟踪。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傅志中[8](2002)在《红外扫描成像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与DSP实时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主动毫米波和被动红外的性能具有好的互补特性,使得主动毫米波/被动红外复合制导成为一种理想的智能制导技术,它能够大大提高精确制导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战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末制导系统中。 该类系统具有成本低廉、便携性好、发射方式灵活和跟踪性能良好等特点。在70年代中后期,红外探测器技术有了大的发展,尤其是小型化红外光机导引头的成功开发,使红外制导技术有了重大发展。进入80年代后,该领域着重研究多波段、多色和多模融合识别技术。 该类系统的研究涉及红外物理学,多维随机信号处理,图像分析以及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特别是涉及到图像分析中视频图像序列目标特征描述、检测、识别、跟踪理论与技术研究。 本文研究远程红外目标识别特征,玫瑰扫描亚成像与目标检测,快速目标识别跟踪技术及小型化系统的研制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本文讨论红外辐射基本特性,大气红外传输,红外探测器特性和红外场高分辨率成像与扫描集成成像机理等。建立了红外场噪声与目标干扰模型。分析了玫瑰线扫描系统的时空分辨率特性,为亚图像目标检测、识别跟踪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提出了多帧累积亚图像目标检测模型、图像空间变换、分割区域的识别和亚图像跟踪模型。对焦平面纤外图像提出了一种概率场目标检测技术。 论文研究了最佳相位控制多帧集成亚成像与多帧惯性亚成像技术。这些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观测空间的成像覆盖率以及对目标的正确检测概率。 论文研究了单帧亚图像快速目标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大大提高系统快速发现目标的能力,给出目标方位。 论文应用MARKOV随机场的局部约束特性,从红外图像背景概率场角度,提出了基于背景自适应估计的红外焦平面图像目标检测技术。 上述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国防领域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本文完成了高性价比的小型化制导跟踪器实验系统,并交付使用。
罗智勇,傅志中,李在铭[9](2002)在《红外双色亚图像自适应识别跟踪》文中指出该文研究了红外辐射与双色辐射比,论述了红外双色亚成像的优点。对空域模糊,低信噪比的红外双色亚图像,提出了适应性强的子块灰度迭代分割二值化算法,并研究了空域模糊分割与特征参数识别。还研究了末制导初始阶段亚图像多帧积累探测和初始牵引,实现低虚、漏警率目标检测。最后研究了目标牵引到视场中心后,逐帧识别与自适应运动补偿锁定跟踪。实验表明,红外双色亚成像识别跟踪适用于静止、慢速和快速红外目标的末制导跟踪。
傅志中,李晓峰,李在铭[10](2002)在《基于非线性能量约束的实时红外亚图像目标跟踪》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空间分布函数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能量约束的亚图像目标识别跟踪技术。该技术用修正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亚图像 ,聚类并去除强背景干扰区域 ,对可能目标区域能量进行统计 ,选择区域能量最大者进行逐帧实时锁定跟踪 ,并对该技术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DSP平台实验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技术是可行的 ,能够独立、稳定地识别跟踪目标 ,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二、实时红外亚成像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时红外亚成像跟踪(论文提纲范文)
(3)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红外成像跟踪技术的发展 |
1.2 目标跟踪方法概述 |
1.3 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红外成像跟踪算法 |
2.1 红外成像跟踪算法应用分析 |
2.1.1 波门跟踪算法及其应用 |
2.1.2 相关跟踪算法及应用分析 |
2.2 系统算法及分析 |
2.2.1 系统算法 |
2.2.2 目标跟踪策略 |
2.3 小结 |
第三章 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硬件设计 |
3.1 系统功能描述 |
3.2 硬件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
3.3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3.3.1 硬件系统的模块设计 |
3.3.2 采用FPGA 实现MAD 值计算 |
3.4 硬件系统工作原理及流程 |
3.4.1 硬件系统的加载 |
3.4.2 硬件系统初始化 |
3.5 系统的板级设计 |
3.5.1 板级设计理论基础 |
3.5.2 高速PCB 设计的原则 |
3.5.3 系统PCB 板的设计 |
3.6 系统调试 |
3.6.1 调试说明 |
3.6.2 硬件独立调试 |
3.6.3 整机联调 |
3.7 处理器跟踪效果 |
3.8 小结 |
第四章 结束语 |
4.1 工作总结 |
4.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4)实时红外目标—背景图像合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概述 |
1.1 、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 |
1.1.1 、 红外寻的技术发展阶段 |
1.1.2 、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 |
1.1.3 、 红外寻的技术主导发展方向 |
1.2 、 红外成像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情况 |
1.2.1 、 半实物仿真技术 |
1.2.2 、 红外场景仿真器的研究与发展 |
1.2.3 、 国内外红外仿真研究情况 |
1.3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红外目标图像的建模与生成 |
2.1 、 目标红外图像生成的一般流程 |
2.2 、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
2.2.1 、 目标表面温度 |
2.3 、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计算 |
2.3.1 、 发动机尾焰的辐射 |
2.3.2 、 发动机尾喷口的辐射 |
2.3.3 、 蒙皮辐射 |
2.3.4 、 红外辐射的大气衰减 |
2.4 、 背景的红外辐射 |
2.4.1 、 背景中各景物红外辐射特点 |
2.4.2 、 红外辐射传输的特点和灰度处理 |
第三章 动态红外图像生成 |
3.1 、 目标几何建模 |
3.2 、 3DS模型读取 |
3.2.1 、 3DS文件格式 |
3.2.2 、 3DS文件读入 |
3.3 、 目标运动仿真 |
3.3.1 、 目标在导弹视场中的位置和姿态 |
3.3.2 、 目标的位置计算 |
3.3.3 、 目标的姿态计算 |
3.4 、 OpenGL动态图像生成 |
3.4.1 、 OpenGL简介 |
3.4.2 、 OpenGL的图形变换和图像处理 |
3.4.3 、 动态图像的生成和传输 |
第四章 实时红外图像合成 |
4.1 、 AVI文件流操作 |
4.1.1 、 RIFF文件格式 |
4.1.2 、 AVI文件结构 |
4.1.3 、 AVI文件读取 |
4.2 、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
4.2.1 、 图像、调色版和灰度图 |
4.2.2 、 BMP图像文件格式 |
4.2.3 、 图像的平滑处理 |
4.3 、 共享内存光纤网络基础 |
4.3.1 、 广播内存 |
4.3.2 、 共享内存光纤网络的工作原理 |
4.3.3 、 SBS网络编程 |
4.4 、 基于共享内存光纤网络的实时图像合成 |
第五章 实时红外图像仿真软件 |
5.1 、 红外图像生成和图像传输软件(InfImageSyn) |
5.2 、 图像接收和合成(InfraredImageMerge)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红外亚成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红外扫描亚成像系统及其玫瑰线扫描机制 |
1.3 相关关键技术动态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红外亚图像识别跟踪特征分析 |
2.1 玫瑰线扫描亚成像 |
2.2 双色比识别特征 |
2.3 亚图像灰度特征 |
2.4 亚图像目标空域凝聚性特征 |
2.5 亚图像子块分割特征 |
2.6 亚图像目标形状识别特征 |
2.7 亚图像目标形心跟踪特征及系统模型 |
第三章 红外亚成像目标识别系统软件实现 |
3.1 系统功能描述 |
3.2 目标识别软件流程 |
3.3 关键模块实现 |
3.4 运行结果分析 |
第四章 SPIHT在目标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4.1 图像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
4.2 SPIHT算法的数学基础 |
4.3 SPIHT算法 |
4.4 SPIHT在图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4.5 结论 |
第五章 基于SPIHT的算法 |
5.1 ROI编码简介 |
5.2 基于SPIHT的ROI编码 |
5.3 识别算法知觉调整 |
5.4 知觉加权值的确定 |
5.5 知觉调整算法 |
5.6 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红外扫描成像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与DSP实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红外寻的与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 |
1.4 论文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红外场与图像目标·背景·噪声模型 |
2.1 红外电磁波谱红外辐射与接收特性 |
2.2 源红外场、高分辨均匀面成像与低分辨扫描集成成像 |
2.3 红外视场背景、动目标模型 |
2.4 红外场噪声与目标干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点/线传感器扫描成像时空分辨率特性 |
3.1 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组成 |
3.2 亚成像扫描系统参数 |
3.3 扫描系统时空特性 |
3.4 参数误差对玫瑰线图形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亚图像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模型研究 |
4.1 亚图像成像模型 |
4.2 典型红外成像数据分析与目标分割初探 |
4.3 亚图像检测识别跟踪模型 |
4.4 红外图像概率场目标检测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玫瑰线扫描集成成像与目标检测技术 |
5.1 玫瑰线扫描低分辨成像机理 |
5.2 扫描集成成像技术 |
5.3 多帧配准目标检测技术 |
5.4 惯性亚图像目标检测技术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单帧亚图像快速目标检测技术 |
6.1 图像空间变换原理 |
6.2 单帧亚图像目标检测 |
6.3 检测算法及实时性能分析 |
6.4 仿真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红外亚图像动目标跟踪技术 |
7.1 序列图像日标跟踪系统一般原理 |
7.2 序列图像目标跟踪系统的状态方程 |
7.3 亚图像初始跟踪策略 |
7.4 亚图像动目标跟踪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背景自适应估计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技术 |
8.1 MARKOV随机场模型 |
8.2 红外场景实时背景估计技术 |
8.3 基于背景估计的红外动目标检测算法 |
8.4 测试结果与仿真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小型化亚图像目标识别跟踪系统 |
9.1 系统基本任务与功能 |
9.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9.3 系统硬件实现原理及关键硬件模块设计 |
9.4 系统软件关键模块设计 |
9.5 系统识别跟踪结果 |
9.6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作者近期研究成果 |
(9)红外双色亚图像自适应识别跟踪(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红外双色识别跟踪原理 |
2.1 红外双色比特性 |
2.2 红外双色亚成像识别跟踪系统 |
3 红外亚成像识别跟踪技术 |
3.1 亚图像自适应阈值分割 |
3.2 亚图像空域模糊分割 |
3.3 双色亚图像目标形心定位 |
3.4 亚图像自适应牵引跟踪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四、实时红外亚成像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监控中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实现[J]. 邓松. 红外, 2010(05)
- [2]一种基于红外亚成像的实时跟踪与识别算法[J]. 邓松,杨必武. 红外, 2010(02)
- [3]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D]. 何浩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 [4]实时红外目标—背景图像合成技术研究[D]. 张凯.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 [5]红外亚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 钟录宏.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1)
- [6]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与目标快速检测技术[J]. 傅志中,李在铭.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2(06)
- [7]复杂环境中红外亚图像动目标识别跟踪[J]. 傅志中,李晓峰,李在铭. 信号处理, 2002(03)
- [8]红外扫描成像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与DSP实时实现[D]. 傅志中. 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9]红外双色亚图像自适应识别跟踪[J]. 罗智勇,傅志中,李在铭.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2(03)
- [10]基于非线性能量约束的实时红外亚图像目标跟踪[J]. 傅志中,李晓峰,李在铭.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