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铝土矿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管理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娅[1](2020)在《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是中国储量世界占比仅有3.3%,远远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国内铝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特别是对优质三水软铝型铝土矿资源需求。近些年中国环保监管措施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区域铝土矿开采停止,迫使中国铝工业寻求优质铝土矿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采用SPS案例研究方法,对精选案例企业全球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如何以及为何通过构建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的模式,突破资源依赖瓶颈成功解决了其工业生产关键原材料铝土矿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对于中国资源密集型铝工业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能够促进产业链企业联合创新同时增加国际战略联盟长期稳定性;(2)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助力中国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增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赋能中国企业海外产业集群;(3)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独特的网络结构,助力国际战略联盟企业间新商业生态的共建共存共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国际战略联盟研究,在视角上更为结构化、立体化、多维度的解释了国际战略联盟企业间如何通过有效且充分的价值链接进行深度资源整合,增加信任、协作与包容,减少竞争及机会主义者。图11幅,表5个,参考文献50篇
李琪[2](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之一。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低、自主供给难、矿业发展粗放”的特点显着,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矿业经济粗放发展和矿产资源供给缺口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矿业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合作,既满足了我国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又提升了我国矿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是推动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矿业产能合作为背景,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研究单元,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德菲尔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开展矿业产能合作的竞争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资源产业需要转型和升级,开展产能合作迫在眉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铜、金、镍、钴、铝土矿、铁矿石、钾盐、磷、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资源潜力较大,与我国形成良好互补,为中国与之开展产能合作奠定物质基础。(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性较大,但沿线国家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经济水平显着提升。近五年GDP平均增速排名前十国的增速均超过6%,主要为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发展意愿强烈,为矿业产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3)蒙古虽然经济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其矿产资源禀赋高,煤炭、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大,与中国的资源互补性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不仅可以进口矿产,还能通过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输出钢、铁等过剩产能。(4)俄罗斯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极强,矿产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该国矿产资源贸易进出口一直保持稳定水平。目前,中俄双方有意加强贸易合作,未来可加强矿业配套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合作优势。(5)本文提出的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适用范围较广,可进一步作为甄别矿业产能合作优劣国的理论模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
张宇[3](2020)在《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自“一带一路”重大举措实施以来,中国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国矿业类公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及地区寻求合作,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越来越多,矿业类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日趋频繁,矿业权价值评估在经济活动中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矿业权市场保持稳健发展的前提就是矿业权价值能否得到更加公平、公正且合理的评估。海外矿业权投资风险较大,传统方法无法准确克服海外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加之目前国内学者对针对海外投资中涉及矿业类公司的矿业权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少,故本文将通过跨国背景下的实物期权方法对海外投资中涉及的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估,希望能对跨境涉及矿产资源投资的经济活动中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本文将海外矿业权价值影响因素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分析,结合这些因素对矿业权价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分析矿业权管理的灵活性及自身的期权特性,在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过程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方法。由于海外矿业权价值的评估涉及跨国交易,故本文以B-S期权定价模型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引入由汇率和矿产品价格波动共同组成的标的资产联合波动率,对原始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海外矿业权实物期权评估模型。通过引入A铝土矿的评估案例,以原评估基准日的各项参数指标,对A铝土矿的矿业权价值采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A铝土矿矿业权评估案例采用DCF方法评估值为39,907.23万元,采用实物期权方法评估值为53,952.85万元。证明了实物期权方法的评估结果弥补了传统DCF方法不具备灵活性和忽略矿业权不确定性的不足,体现了实物期权方法在处理在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业务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贾晓戈[4](2020)在《生态环境约束下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竞争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解铝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近几年越发严格的环保要求严重制约着我国电解铝的生产。环境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竟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探讨了在环境的约束下电解铝生产省份区域竟争力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并确立了能源成本、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这四个要素,对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山东和新疆6个省份(区)的电解铝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并从要素聚集的层面上建立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得分,同时对6省份电解铝生产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阐明了我国电解铝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并得出了以下成果和结论:本文通过对铝产业链数据库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铝土矿资源贫乏,矿石质量差,且经过多年的无序开采和严重破坏,品位不断下降,导致铝土矿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整体来看,我国氧化铝产能布局较为集中,其产能基本与电解铝产能相匹配,供应充足。此外,拥有丰富能源的新疆和具有高比例自备电网的山东两地在电力成本方面存在优势。目前国内电解铝的生产向电力廉价、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趋势较为明显。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和山东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劳动力廉价,山西、广西地区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处于中等水平,而贵州和新疆地区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劳动力成本较高。整体来看,我国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明显不足。在政府政策方面,国家基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加大了对电解铝产业的管控力度,要求地方政府关停违规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原则上不允许新建或扩大电解铝产能。目前山西和山东政府已制定电解铝企业能耗限额标准,对于超过能耗标准的电解铝企业,采取惩罚电价、限产或停产整改等严厉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电解铝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研究,针对我国电解铝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贾祥英[5](2020)在《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以铁铜铝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阶段的到来,我国工业发展日渐成熟,已步入中后期阶段,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经济发展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到达顶点,但我国工业化的完成仍需要消费大量的矿产资源。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开采及消费过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国内矿产资源的供应将一定程度的受到制约,为此,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将会逐渐增加。以铁、铜、铝为例的大宗矿产的国际贸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明确大宗矿产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会为我国大宗矿产资源贸易提供数据支持。本文运用引力模型理论方法,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复杂贸易网络对大宗矿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目前,全球大宗矿产品贸易规模、贸易效率以及贸易全球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在进行铁、铜、铝贸易时,贸易的中心地位处于上升地位。其次,基于20102018年大宗矿产贸易相关数据,选取市场结构、经济距离、地理距离、优惠政策、出口国人均资源储量、产量以及人均资源消费量为解释变量,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铁、铜、铝土矿的贸易流量为因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的矿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本文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与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较为拟合;出口国影响因素对我国矿产资源进口贸易影响较为显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矿种的影响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的矿种建立贸易引力模型;根据第一步实证结果,去除相关性较小的影响因素,对所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检测其是否与往年大宗矿产进口贸易额拟合,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值在“1”左右波动,所选模型与我国进口贸易的拟合度较好,所选国家与我国为贸易成长型关系。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对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口及储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宁杰[6](2020)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文中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转移,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和重构。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处于供应链中最上游,也是我国在重构全球供应链时必须着重考虑的一环。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供需缺口长期存在,需要从外部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矿产资源相比,在增强一国长期能源和资源的安全性上更加可靠。我国的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目前处于结构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开始出现结构变化,给我国矿业对外投资带来了相应的转型要求。了解当前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态和模式,对我国矿业对外投资转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投资模式的选择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矿业对外进行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数据,分析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劣,发现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使用的主要模式是绿地投资模式,进而对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投资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投资效率是制定我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布局和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我国矿业全球投资效率的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经济水平对中国矿业对外投资有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成本和制度距离有负相关关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效率相对于前沿水平的偏差为-36.3%,表现为投资不足的状态。而分区域来看,我国对大洋洲出现投资过度,对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则出现投资不足。在对104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发现,我国在17个国家投资过度,而在剩下的87个国家投资不足。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不足,对战略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研究发现,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水平也呈现不足的状态。针对于目前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投资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本文建议应合理选择投资模式,充分利用矿业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源进行布局,同时也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构建矿产资源供给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
王春晖[7](2020)在《中国与南美洲金属矿产矿业合作前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矿产消费国,国内多种金属矿产的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对外依存逐年攀升。南美洲矿产资源禀赋好,是我国多种金属矿产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也是我国海外金属矿产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但是因为对矿业投资环境的评估不足,出现了投资“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建立合理的南美洲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就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文系统分析了外国企业与南美洲金属矿业的合作现状,得出铁矿石、铜、金、锂、铝土矿等是南美洲的优势矿产和外企投资的主要矿产,西方大型矿业企业在南美洲上述矿产的优质项目取得了较高的份额,而中国仅参股少数优质项目。本文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南美洲矿业投资存在的重视资源条件、投资环境评估不全面、重视政府轻视社区、投资形式单一等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标普全球市场财智、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数据为参考,借鉴国内外专家和机构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选择了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矿业地位、与中国关系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包含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竞争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资源数量、资源潜力、矿业勘查投入、矿业增加值GDP、矿业权、矿产品生产及出口、同中国外交关系和矿产品贸易关系等十三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南美洲金属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选择了南美洲十一个主要金属矿产国家进行了案例分析,根据最终结果,将南美洲十一个国家的投资优先级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国家为智利和秘鲁;第二梯队国家为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第三梯队国家为玻利维亚、哥伦比亚、苏里南、圭亚那;第四梯队国家为巴拉圭和乌拉圭。根据我国在南美洲金属矿产投资的实际特点和未来投资趋势,可以判断我们的得分及排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拟合度。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各企业投资时以铜、锂矿为主,以铁矿石和铝土矿为辅;要全面评估矿业投资环境,避免投资的盲目性;要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更好服务当地社区;要增强企业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合作形式。
马萨(Keita Moussa)[8](2020)在《中国-几内亚合作关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几内亚建交60周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几内亚是首批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与黑非洲国家最早建立外交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六十年来,中国与几内亚在相互尊重主权、双赢交流基础上,实现长期的合作关系。本文试图在中非关系的整体框架下来研究近年来中国与几内亚之间合作关系。第一任总统塞库·杜尔在中几关系的历史上功不可没。正是在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联合,推动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凝聚力量,从而摆脱美国和苏联封锁政治的束缚。1955年4月万隆会议倡导包括非洲和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团结合作。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当时非洲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的援助,包括重要的基础设施;非洲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也做出支持与贡献,大约20个非洲国家的选票起到关键作用,这是非洲国家对中国对于非洲国家援助表示感谢的表现。几内亚投票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因为几内亚受益于来自中国的若干技术协议、捐赠和贷款,中国也帮助几内亚建设了多个标志性建筑和企业。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与几内亚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仍是小规模的,但是双方都在外交合作方面表现出忠诚与坚定。2019年,中国与几内亚举行建交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几内亚与中国达成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战略协议,中国为相关项目提供200亿美元资金。这是自几内亚独立以来首次获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协议,它表明了中几关系的乐观前景,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的大国担当。这一合作协议将成为几内亚社会经济实现发展的重要保障。几内亚将成为中国的铝土资源供应来源地区,为中国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推动中非短期或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对几内亚的投资将主要集中在三个优先部门:农业、能源与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些发展将使得几内亚不仅能够应对经济发展挑战,而且也使得它在西非次区域获得相应战略地位。与此同时,几内亚应充分反思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类似协定的经验教训,预防某些可能妨碍实现这些融资计划的负面因素及情况,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中非、以及中国与几内亚关系的双赢框架。总而言之,中国与几内亚发展合作前景光明,几内亚和中国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将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理解。这不仅是一种官方合作框架,更是一种在民族文化上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从而真正创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杜长乐[9](2020)在《基于折现现金流量的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引领下,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企业对外矿业投资越来越多,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建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在矿业投资活动中,矿业权价值评估对于投资方合理配置矿产资源、预先控制投资风险、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论文在对Boffa铝土矿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采矿权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确定了适用于Boffa铝土矿采矿权的评估方法,即折现现金流量法。论文针对境外Boffa铝土矿采矿权的特点,对影响折现现金流量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参数选取应该关注的问题和建议,建立了基于折现现金流量的采矿权评估模型,并针对Boffa铝土矿服务年限的前20年(对应可采储量18,988.61万吨)的部分采矿权进行了价值评估。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应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能够客观反映Boffa铝土矿采矿权的价值,可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宋明辉[10](2019)在《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经济格局酝酿深刻调整,我国出现外汇资产过剩、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等问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生产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各类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开展合作。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中简称酒钢集团)是我国第五大电解铝生产商,总产能达到170万吨/年,也是国内少数没有涉及氧化铝生产及铝土矿资源的大型铝冶炼企业,因此尽早布局开发氧化铝项目及获取铝土矿资源,成为酒钢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酒钢集团收购由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100%控股的牙买加Alpart氧化铝厂,开启了公司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行稳致远,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及区位选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全面回顾了酒钢集团铝板块初步探索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模型等工具对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QSPM分析矩阵选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优策略建议,即:健全完善国际化经营的治理结构,加快提升铝板块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范围领域,妥善化解各类风险。本文归纳出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企业有关国际化经营策略的通用问题和建议,比如在产业链布局上采用纵向一体化策略,在国际化布局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策略,对相关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铝土矿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管理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铝土矿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管理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 |
1.4 创新点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战略缺口理论 |
2.1.2 网络理论 |
2.1.3 动态竞争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际战略联盟与国际化经营竞争力 |
2.2.2 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机与模式选择 |
2.2.3 国际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与联盟绩效 |
2.2.4 国际战略联盟运营管理与风险防范 |
2.2.5 文献评述 |
3 案例描述 |
3.1 案例背景 |
3.1.1 铝土矿及全球供应格局概况 |
3.1.2 中国铝工业产业背景及竞争概况 |
3.1.3 几内亚矿产资源介绍 |
3.1.4 中国宏桥集团介绍 |
3.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因、伙伴与运营管理 |
3.2.1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
3.2.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伙伴情况 |
3.2.3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运营管理 |
4 案例分析 |
4.1 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成功核心要素分析 |
4.1.1 专业化资源优势整合 |
4.1.2 本地化运营管理机制 |
4.1.3 多元化多方共赢构建 |
4.1.4 国际化精准战略布局 |
4.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的内外部沟通交流 |
4.2.1 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内部沟通交流 |
4.2.2 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外部沟通交流 |
4.3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共生共建商业生态 |
4.3.1 共生共建商业生态 |
4.3.2 区域产业集聚商业生态初现 |
5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依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综述 |
1.5.1 矿业国际合作研究进展 |
1.5.2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 |
1.5.3 总体研究评述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辨析 |
2.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界定 |
2.1.2 国际产能合作概念阐释 |
2.1.3 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
2.2.2 国际合作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概况 |
3.1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
3.2 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
3.2.1 重要固体矿产资源 |
3.2.2 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 |
3.3 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 |
4.1 评价方法与评价步骤 |
4.1.1 评价方法选择 |
4.1.2 基于熵值-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 指标体系建立 |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2 指标体系建立 |
4.2.3 指标定量化处理 |
4.3 指标权重赋值 |
4.4 模糊综合评价 |
4.4.1 确定指标因素集 |
4.4.2 建立评价集 |
4.4.3 确定权重集和隶属度矩阵 |
4.4.4 模糊综合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应用及结果——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例 |
5.1 蒙古、俄罗斯基本情况 |
5.1.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
5.1.2 矿产资源情况 |
5.1.3 蒙古、俄罗斯与中国关系 |
5.1.4 矿业相关政策法规 |
5.2 评价过程 |
5.2.1 指标评价因素集 |
5.2.2 指标评价集 |
5.2.3 权重集 |
5.2.4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
5.2.5 评价结果判定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中蒙俄经济走廊带矿业合作现状及未来合作前景 |
5.4.1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 |
5.4.2 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现状 |
5.4.3 未来合作前景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矿业产能合作对策建议 |
6.1 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矿业产能合作 |
6.2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矿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 |
6.3 以中北亚、东南亚地区为重点,优化矿业产能合作总体布局 |
6.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矿业企业国际化水平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矿业权基本概念 |
2.1.1 矿业权的含义 |
2.1.2 矿业权的特点 |
2.2 矿业权价值评估 |
2.2.1 矿业权价值评估的含义 |
2.2.2 矿业权价值评估内容 |
2.2.3 矿业权价值评估基本原则 |
2.3 实物期权相关理论 |
2.3.1 实物期权理论 |
2.3.2 矿业权实物期权的种类 |
2.3.3 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法与贴现现金流量法的比较 |
3 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评估模型 |
3.1 海外矿业权价值影响因素 |
3.1.1 自然因素 |
3.1.2 经济因素 |
3.1.3 政治因素 |
3.2 海外矿业权的期权特性 |
3.2.1 矿业权的灵活性 |
3.2.2 海外矿业权的期权特性 |
3.3 矿业权价值评估参数选取与界定 |
3.3.1 矿业权价值评估参数选取原则 |
3.3.2 矿业权评估参数的界定 |
3.4 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业权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3.4.1 问题的描述及模型的假设 |
3.4.2 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业权价值评估模型 |
3.5 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模型 |
4 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案例研究 |
4.1 项目基本情况 |
4.1.1 评估对象 |
4.1.2 评估目的 |
4.1.3 评估基准日 |
4.1.4 矿区资源勘查及开发情况 |
4.2 A铝土矿主要评估参数的确定 |
4.3 贴现现金流量法对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的应用 |
4.4 实物期权法在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4.4.1 评估参数的确定 |
4.4.2 评估结果 |
4.5 评估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生态环境约束下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竞争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1 我国电解铝行业发展研究现状 |
1.2.2 我国电解铝行业区域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和成果认识 |
1.4.1 主要工作量 |
1.4.2 成果认识 |
第2章 铝资源概况 |
2.1 铝的性质及用途 |
2.1.1 铝的基本特征 |
2.1.2 应用领域 |
2.2 中国电解铝行业概况 |
2.2.1 中外铝土矿资源的对比分析 |
2.2.2 中国铝资源储量及分布 |
2.2.3 中国铝资源供应情况 |
2.2.4 中国氧化铝生产情况 |
2.2.5 中国电解铝生产情况 |
2.2.6 中国电解铝消费情况 |
第3章 生态环境要素对电解铝产业的影响 |
3.1 生态环境约束对铝土矿开采的影响 |
3.2 生态环境约束对电力成本的影响 |
3.3 生态环境约束对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的影响 |
3.4 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生态环境现状 |
第4章 国内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概况 |
4.1 铝土矿资源潜力与分布 |
4.1.1 山西铝土矿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 |
4.1.2 河南铝土矿资源供不应求 |
4.1.3 贵州铝土矿资源质量较好 |
4.1.4 广西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
4.1.5 山东铝土矿资源供应充足 |
4.1.6 新疆铝土矿资源储量极低 |
4.2 铝土矿开采条件与环保要求 |
4.2.1 山西铝土矿多为浅部开采,环保要求较为严格 |
4.2.2 河南浅层铝土矿开采殆尽,环保监管力度大 |
4.2.3 贵州铝土矿不宜露天开采,环保政策相对宽松 |
4.2.4 广西铝土矿易于集中开采,环保压力相对较小 |
4.2.5 山东铝土矿不易于开采,环保压力较大 |
4.2.6 新疆区内无铝土矿开采,环境容量相对较大 |
4.3 电解铝的耗能情况 |
4.3.1 山西电力成本不断攀升 |
4.3.2 河南电力成本高企不下 |
4.3.3 贵州电力供应短缺 |
4.3.4 广西电网建设不足 |
4.3.5 山东自备电网充足 |
4.3.6 新疆能源丰富、电力成本低 |
4.4 氧化铝供应情况 |
4.4.1 山西氧化铝供应充足 |
4.4.2 河南氧化铝产量逐年下降 |
4.4.3 贵州氧化铝产量呈上升态势 |
4.4.4 广西氧化铝产量稳中有降 |
4.4.5 山东氧化铝产量急剧增加 |
4.5 电解铝生产情况 |
4.5.1 山西电解铝产量维持在百万吨左右 |
4.5.2 河南电解铝产量逐年下降 |
4.5.3 贵州电解铝产量稳定在百万吨 |
4.5.4 广西电解铝产量略微上升 |
4.5.5 山东电解铝产量急剧增加 |
4.5.6 新疆电解铝行业高速发展 |
4.6 劳动力市场情况 |
4.6.1 山西劳动力成本较低 |
4.6.2 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
4.6.3 贵州劳动力成本较高 |
4.6.4 广西劳动力成本居中 |
4.6.5 山东劳动力数量充足 |
4.6.6 新疆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昂 |
第5章 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竞争力评价 |
5.1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1.1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
5.1.2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5.2 竞争力评价 |
5.2.1 构建判断矩阵 |
5.2.2 指标权重确定 |
5.2.2.1 计算特征值 |
5.2.2.2 一致性检验 |
5.2.3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5.2.4 计算综合得分 |
5.3 讨论和建议 |
5.3.1 评价结果讨论 |
5.3.2 我国电解铝行业存在的问题 |
5.3.3 我国电解铝生产对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以铁铜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数学模型的大宗矿产品贸易的研究 |
1.2.2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2 大宗矿产贸易现状 |
2.1 大宗矿产全球贸易历史及现状 |
2.1.1 大宗矿产储量现状 |
2.1.2 大宗矿产贸易格局演变 |
2.2 中国大宗矿产贸易历史及现状 |
2.2.1 中国矿产资源进口贸易现状 |
2.2.2 国家贸易重要性 |
本章小结 |
3 贸易引力模型方法及模型构建 |
3.1 引力模型理论基础 |
3.2 模型构建 |
3.2.1 指标选取 |
3.2.2 模型构建 |
3.2.3 纳入模型的变量进行解释 |
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本章小结 |
4 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4.1 铁矿石进口量实证分析 |
4.1.1 实证结果 |
4.1.2 铁矿石实证结果分析 |
4.2 铜矿石进口量实证分析 |
4.2.1 铜矿石回归结果 |
4.2.2 实证结果分析 |
4.3 铝土矿贸易实证分析 |
4.3.1 铝土矿进口量数据回归结果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4.4 大宗矿产贸易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5 预测研究 |
5.1 模型修正 |
5.2 贸易潜力测算 |
5.2.1 样本国家贸易值检测 |
5.2.2 样本国家贸易潜力测算 |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际矿业新形势 |
1.1.2 国内矿业形势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外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
1.3.2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
1.4 主要内容 |
1.5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 |
2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矿产资源 |
2.1 现代全球供应链的定义和内涵 |
2.2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分析 |
2.2.1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历程 |
2.2.2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 |
2.3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影响 |
2.3.1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 |
2.3.2 中国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
2.4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矿业视角分析 |
2.4.1 供应链上游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 |
2.4.2 供应链上游的竞争和战略产业发展 |
2.5 我国供应链上游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2.6 本章小结 |
3 我国矿产资源特征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3.1 我国矿产资源特征分布 |
3.2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
3.2.1 初始阶段(1993年以前) |
3.2.2 起步阶段(1993-2000年) |
3.2.3 增长阶段(2000-2013年) |
3.2.4 调整阶段(2013至今) |
3.3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现状 |
3.3.1 投资规模和数量 |
3.3.2 投资区域分布 |
3.3.3 投资种类和权益分布 |
3.3.4 投资主体构成 |
3.4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
3.4.1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机遇正在形成 |
3.4.2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需求不断加大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
4.1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比较 |
4.2 中国矿业对外投资模式演进历程 |
4.2.1 绿地投资模式 |
4.2.2 跨国并购模式 |
4.2.3 两种投资模式对比分析 |
4.3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企业自身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 |
4.3.2 东道国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 |
4.4 中国矿业对外投资进入方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4.4.2 模式建立与估计方法 |
4.4.3 实证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分析 |
5.1 研究方法介绍 |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
5.2.1 变量选取和说明 |
5.2.2 数据来源及描述 |
5.3 单边随机前沿模型 |
5.3.1 模型构建 |
5.3.2 实证结果和分析 |
5.4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
5.4.1 模型构建 |
5.4.2 基础模型估计 |
5.4.3 实证结果和分析 |
5.4.3.1 投资效应总结 |
5.4.3.2 投资净效应区域分布 |
5.4.3.3 投资净效应国家分布 |
5.4.3.4 一带一路和战略矿产国家的投资净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6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型探索 |
6.1 中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 |
6.1.1 并购为主的投资模式 |
6.1.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6.1.1.2 有利于获得矿产品定价权 |
6.1.2 并购的具体策略 |
6.1.2.1 以间接并购为主,直接并购为辅 |
6.1.2.2 以联合并购为主 |
6.1.2.3 灵活使用支付手段 |
6.1.2.4 以参股为主,谨慎控股 |
6.1.3 识别和应对并购风险 |
6.1.3.1 并购风险识别 |
6.1.3.2 风险应对策略 |
6.1.4 把握对外并购时机 |
6.2 中国矿业直接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建议 |
6.2.1 合理布局全球矿产资源 |
6.2.1.1 理性选择投资目标和区位 |
6.2.1.2 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矿业资本市场 |
6.2.2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 |
6.2.2.1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投资机遇 |
6.2.2.2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面临的挑战 |
6.2.2.3 我国矿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策略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本文结论 |
7.2 本文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中国与南美洲金属矿产矿业合作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和问题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创新点 |
1.8 主要工作量 |
2 外国企业与南美洲矿业合作现状研究 |
2.1 南美洲概况 |
2.1.1 地理、面积、人口概况 |
2.1.2 经济发展状况 |
2.1.3 吸收外国投资情况 |
2.1.4 地质及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
2.2 西方企业与南美洲矿业合作现状 |
2.3 中国与南美洲矿业合作现状 |
2.4 中国在南美洲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2.5 小结 |
3 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3.2 国内外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及指标筛选 |
3.3 指标的阐释和数据源 |
3.4 指标的权重计算 |
3.5 小结 |
4 案例分析:南美洲十一国金属矿业投资环境评价 |
4.1 目标国家环境条件 |
4.1.1 政治和社会环境 |
4.1.2 竞争环境 |
4.1.3 自然环境 |
4.1.4 基础设施 |
4.2 目标国家资源禀赋 |
4.2.1 资源数量 |
4.2.2 资源潜力 |
4.3 目标国家矿业地位 |
4.3.1 矿业勘查投入 |
4.3.2 矿业增加值GDP |
4.3.3 矿产品生产及出口 |
4.3.4 矿业权 |
4.4 目标国家与中国关系 |
4.4.1 外交关系 |
4.4.2 矿产品贸易关系 |
4.5 目标国家投资环境评价及结论 |
4.6 小结 |
5 南美洲金属矿业合作建议 |
5.1 以铜、锂矿为主,以铁矿石和铝土矿为辅 |
5.2 全面评估投资环境,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
5.3 增强企业责任意识,服务当地社区 |
5.4 增强企业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5.5 选择不同投资方式,追求多样性的合作形式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中国-几内亚合作关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结论 |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研究内容界定 |
2.研究时间范围界定 |
(二)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 |
2.国外研究 |
(四)研究问题和目的 |
1.论文问题 |
2研究目的 |
(五)研究方法 |
1.研究途径 |
2.研究方法 |
(六)基本观点、创新与不足 |
(七)论文基本框架 |
第一章 1959-1984年的中几合作 |
(一)介绍 |
(二)总体框架(中非) |
1.1955年万隆会议 |
2.非洲独立与中非关系的确立 |
3.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 |
(三)几内亚独立 |
(四)几内亚与中国的关系 |
(五)中几合作取得初步成就 |
1.第一共和国建立的工业部门和基础设施 |
2.协议和贷款 |
(六)几内亚第一政权时期中几关系的特点 |
(七)小结 |
第二章 1984-2010年的中几合作 |
(一)介绍 |
(二)1984年以来的政治和经济道路 |
(三)中国制定的基础设施赠款和贷款协议 |
(四)1987年至2006年中国在几内亚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 |
(五)第二政权时期中几关系的特征(1984-2008年) |
(六)2008年到2010年:中几关系中的过渡时期 |
(七)小结 |
第三章 近年来中国-几内亚的合作关系 |
(一)简介 |
(二)2017年9月5日的中国-几内亚框架协议 |
(三)框架协议的基本内容 |
1.农业部门 |
2.能源 |
3.交通运输 |
(四)小结 |
第四章 中几合作关系发展的影响 |
(一)概述 |
(二)中国近期投资影响 |
1.对酒店和房地产的影响 |
2.采矿和能源影响 |
4.社会影响 |
(三)对中国的影响 |
1.铝土矿供应 |
2.开拓几内亚国内市场 |
(四)要避免的风险 |
1.避免安哥拉局势 |
2.防止腐败 |
3.生态环境问题 |
4.债务陷阱 |
(五)小结 |
第五章 建议 |
(一)介绍 |
(二)优先考虑推动工业化 |
1.产业合作 |
2.农工合作 |
(三)加强技能传授 |
(四)注重透明度 |
1.建立明确的法律框架 |
2.地方一级的传播普及 |
3.政治稳定与政府责任 |
(五)旅游业的发展 |
(六)加强文化交流 |
1.语言 |
2.文化日的组织 |
3.加强安全合作 |
(七)小结 |
结论 |
参考书目 |
致谢 |
附录 |
(9)基于折现现金流量的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采矿权价值评估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矿产资源的性质和价值 |
2.1.2 采矿权及其特征 |
2.1.3 采矿权与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 |
2.1.4 采矿权价值及影响因素 |
2.1.5 采矿权价值评估 |
2.2 基础理论 |
2.2.1 时间价值理论 |
2.2.2 生产与成本理论 |
2.2.3 效用价值理论 |
2.2.4 实物期权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3.1 Boffa铝土矿采矿权概况 |
3.1.1 矿区自然和地理 |
3.1.2 矿区地质概括 |
3.1.3 矿产资源概况 |
3.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3.1.5 矿区勘查和开发利用现状 |
3.2 采矿权价值评估方法 |
3.2.1 可比销售法 |
3.2.2 折现现金流量法 |
3.2.3 折现剩余现金流量法 |
3.2.4 剩余利润法 |
3.2.5 收入权益法 |
3.2.6 实物期权法 |
3.3 Boffa铝土矿采矿权评估方法的选择 |
3.3.1 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
3.3.2 评估方法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采矿权折现现金流量评估模型构建 |
4.1 折现现金流量评估关键参数 |
4.1.1 资源储量 |
4.1.2 产品销售价格 |
4.1.3 投资和生产成本 |
4.1.4 税费政策 |
4.1.5 折现率 |
4.2 折现现金流量评估模型 |
4.2.1 折现现金流评估原理 |
4.2.2 现金流入和流出项分析 |
4.2.3 Boffa铝土矿采矿权评估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几内亚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 |
5.1 评估实施过程 |
5.1.1 评估程序 |
5.1.2 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
5.1.3 评估基准日 |
5.2 开发利用方案 |
5.2.1 开采范围 |
5.2.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
5.2.3 开采方案 |
5.2.4 原矿运输和码头堆场工艺 |
5.3 评估参数的确定 |
5.3.1 参数确定的依据 |
5.3.2 技术参数 |
5.3.3 经济指标 |
5.3.4 折现率 |
5.4 评估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10)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设计 |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研究基础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研究 |
2.1.2 企业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 |
2.1.3 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研究 |
2.1.4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管理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模型 |
2.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2.3.3 SWOT分析模型 |
第三章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酒钢集团基本情况 |
3.2 酒钢集团铝板块基本情况 |
3.3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动因 |
3.3.1 提高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
3.3.2 对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 |
3.3.3 增强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3.4 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
3.4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进程回顾 |
3.4.1 收购Alpart氧化铝厂 |
3.4.2 项目运行及效益情况 |
3.5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
3.5.1 酒钢集团对海外板块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控 |
3.5.2 生产组织模式不佳造成经营效益波动很大 |
3.5.3 公共关系存在潜在风险 |
3.5.4 国际化经营的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 |
3.5.5 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第四章 酒钢集团铝板块外部环境分析及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1 全球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P) |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
4.1.4 技术资源环境分析(T) |
4.1.5 全球宏观环境小结 |
4.2 牙买加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
4.2.1 牙买加铝土矿资源丰富且政策宽松 |
4.2.2 牙买加营商环境较好 |
4.2.3 中北美地区市场机会较大 |
4.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市场竞争状况 |
4.3.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4.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3.3 替代品的威胁 |
4.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3.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五章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
5.1 酒钢集团铝板块SWOT分析 |
5.1.1 优势(S) |
5.1.2 劣势(W) |
5.1.3 机遇(O) |
5.1.4 威胁(T) |
5.1.5 SWOT分析总结 |
5.2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相关借鉴 |
5.2.1 美铝公司(Alcoa) |
5.2.2 力拓加铝集团(RioTinto Alcan) |
5.2.3 俄铝联合公司(UC Ruasl) |
5.2.4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5.2.5 对酒钢集团的启示 |
5.3 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策略选择 |
第六章 国际化经营策略的实施 |
6.1 健全完善国际化经营的治理结构 |
6.1.1 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控体系 |
6.1.2 强化人才保障,落实激励措施 |
6.2 加快推动铝板块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
6.2.1 实施生产线技术改造 |
6.2.2 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 |
6.3 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范围领域 |
6.3.1 积极同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
6.3.2 实现国际布局多元化 |
6.4 妥善化解各类风险 |
6.4.1 加强风险防范,形成长效机制 |
6.4.2 推进海外资产上市降低财务风险 |
6.4.3 履行社会责任,化解公共关系风险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我国铝土矿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管理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D]. 李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外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 张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生态环境约束下电解铝主要生产省份竞争力评价[D]. 贾晓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5]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以铁铜铝为例[D]. 贾祥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6]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D]. 宁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7]中国与南美洲金属矿产矿业合作前景研究[D]. 王春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8]中国-几内亚合作关系发展研究[D]. 马萨(Keita Moussa).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基于折现现金流量的Boffa铝土矿采矿权价值评估研究[D]. 杜长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酒钢集团铝板块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D]. 宋明辉. 兰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