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I”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MCAI”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一、建筑构造教学中“MCAI”的应用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萌,李帆,姜凤珍[1](2022)在《BIM+VR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结合装配式建筑构造复杂性、长期性、一次性、特点以及为适应装配式建筑管理人才方面的需要,提出将成熟的BIM+VR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出发,构建基于BIM与VR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造过程虚拟沉浸式体验平台,通过案例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呈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场地布局、现场施工等过程,丰富课程体系内容,促进装配式建筑构造进一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朵朵[2](2021)在《契合建筑设计课程的建筑构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立足基础调研的分析结果,从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试卷样本、设计图纸成果等方面对建筑构造课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的建筑学专业中,建筑构造课程为建筑设计课程服务的切实的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

王颖辉,侯平兰,王亚平,高凤,马小玲[3](2021)在《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传统《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采用二维图形讲解三维形体,教与学难度大。BIM技术具有三维模型创建和直观展示的特性,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成效。本文提出嵌入式教学法和合并式教学法两种BIM技术入课的途径方法,并从调整课程标准、培养新型师资力量、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为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苗展堂,张晓龙[4](2020)在《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构造教学为例》文中提出自国家提出新工科建设后,各高校都迅速展开了传统工科的新工科建设尝试。本文基于天津大学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思想,阐述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的构造教学对建筑学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并主要介绍了基于新工科建设的构造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建造平台建设和相关建造实践,分析了这些措施对建筑学新工科的推进以及在培养具有工程性素养与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下一步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计划。

张峻峰,邓雪岚,耿化民[5](2021)在《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建筑学“建筑构造”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面对建筑设计的多样化、高技化、综合化,提高建筑学学生对建筑课程体系中理论专业课"建筑构造"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针对"建筑构造"课程设置进行探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提升教学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模式,采用竞赛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成绩。

曹志毅,邬京虹,洪笑[6](2021)在《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手段、工学结合以及考核评价手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有序、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阚张飞,王丹[7](2021)在《建筑信息化视角下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全局看,各高职院校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是让学生接触新技术的第一步,建筑信息化技术作为良好的教学工具,不仅改善陈旧的教学方式,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朵朵[8](2019)在《“建筑构造”课程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本文论述了当前"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不影响建筑学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为前提,探索了建筑构造课程中存在的授课问题,从学生学习能动性到教师个人授课模式、构造与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汪妍泽[9](2019)在《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文中指出中国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其历史真源、思想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当今中国建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高等建筑教育承袭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思想,并与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建筑教育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冲击,源自古典美学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和时代发展愈显脱节,逐渐显露出认知落后、步伐蹒跚的疲态,一度被认为是保守思想的代名词,学界也曾因此而“一边倒”地认为其阻碍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为了摒除观念偏见、还原史实的客观性,本文采用层次化的方法剖析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本质,揭示这一经典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研究的首要层次是全面、客观地重审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及其延续,打破中西壁垒以大历史观的视野重识其教学内涵,以时空交织的纵横网络从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两方面入手系统探讨“学院式建筑教育”这一命题;研究的更深层次在于梳理高等建筑教育发展脉络中的连贯线索,分析其中可以适应变革、历久弥新的内在因素,而中国建筑教育由移植到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揭示了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中的生命力。就以上问题,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创新点及框架。正文六个章节分两部分,就建筑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的建立、发展,分别论述自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西方建筑教育的历史渊源,以及以东南大学建筑教育为典型的中国建筑教育的演进。第一部分包含第一、二章。第一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组织方式梳理高等院校中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从中透析教育制度步步变革的影响因素。第二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知识结构演变展示高等建筑教育在多种思想源头的影响下呈现出的开放性知识体系,以此预示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包含第三至六章。第三章通过各时期典型教学计划对比分析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变革阶段的动态因素;第四、五章分别从知识体系的两个方面: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论述中国建筑教育从吸收西方建筑思想到自主建立“中国建筑”的意识觉醒;第六章通过回顾文革及改革开放后东南大学教学改革成果,提出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中的积极意义。结语部分回应绪论中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国建筑教育的多重源头以及中西建筑教育的谱系关系,揭示当代从事建筑教育发展研究的价值,并对可能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全文约25.7万字,图片263幅,表格55幅。

张科云[10](2017)在《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初探》文中提出随着建构理论的引入,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建筑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建筑逐渐暴露出千篇一律、粗糙、低质、追求奇观效果等问题,而建筑师的技术与设计整合能力的缺失导致技术创意缺失、缺乏技术理性及技术设计深度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中建筑技术与设计教学的脱节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当前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目前国内尚未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必要性。首先追溯了建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提炼建筑设计的诗意建造内涵,分析建构理论所强调的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意源泉与技术支撑作用,阐述建构理论要求建筑师具有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能力,为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可持续建筑理念及新兴技术发展需求、我国建筑问题所体现的对建筑师的整合能力的需求、职业建筑师能力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提供实践依据。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当前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现状问题。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开始进行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改革,总体呈现以局部改革为主,系统改革不足的现状。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我国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创意不足、缺乏技术理性、技术深化设计不足等问题,进而分析造成学生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能力不足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层面建筑技术课程与设计课程联系薄弱,二是教材资源层面对二者的整合缺乏有效支撑。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两个层面的策略。首先,在课程体系层面,促进原有技术课程整合设计成为综合技术课程、设置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拓展综合技术课程、关注设计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与技术内容的整合、加强综合技术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的横向联系,进而提出建立循序渐进的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课程串的原则。其次,在教学资源层面,对教师队伍、参考教材、教学平台等方面也提出支撑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具体建议。希望能为今后我国开展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

二、建筑构造教学中“MCAI”的应用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构造教学中“MCAI”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BIM+VR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BIM与VR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整体构思
2 BIM与VR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
    2.1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建立
    2.2 施工场地的布置
    2.3 装配式建筑施工模拟
3 实验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点
    3.1 丰富专业课程体系
    3.2 提高学生识图建模能力
    3.3 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的可视化教学
结语

(2)契合建筑设计课程的建筑构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调研
    1.1 调研问卷分析
        (1)调研对象一:学生。
        (2)调研对象二: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教师。
    1.2 试卷样本分析
    1.3 构造制图作业分析
    1.4 二、三、四年级建筑设计作业成果分析
2 教学模式与实践
3 结束语

(3)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难点分析
    1.1 教——二维静态平面教学,知识展示不充分
    1.2 学——二维转化成三维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1.2.1 空间想象力不足,学习难度大
        1.2.2 学习过程枯燥,积极性不高
2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2.1 三维直观展示,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2.2 突破学习难点,体验式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应用途径
    3.1 嵌入式教学法
        3.1.1 课前准备、预习
        3.1.2 课中展示、学习
        3.1.3 课后评价、巩固
    3.2 合并式教学法
4 实施建议
    4.1 调整课程标准,完善教学体系
    4.2 建设教师队伍,培养新型师资力量
    4.3 提升教学手段,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5 结语

(4)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构造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工科建设背景
    (一)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
    (二)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
    (三)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新工科建设
二、构造教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一)传统构造教学的问题
    (二)构造教学新工科改革方向
三、建筑构造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构建讲授建造知识的“课程串”教学体系
    (二)搭建提升建造能力的“体验式”建造平台
    (三)引入培养建造思维的“项目制”建造实践
        1. 工程建造教学尝试
        2. 天大轻木体验舱建造教学
四、构造教学发展新思路
    (一)可持续的建造教学
    (二)足尺构造模型展示教学
五、总结

(5)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建筑学“建筑构造”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建筑构造教育现状
    1.1“建筑构造”课程和建筑学人才培养特点
    1.2“建筑构造”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
        1.2.1“填鸭式”教学方法
        1.2.2“走马观花”教学方式
        1.2.3教师参与建筑设计实践过少
    1.3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
    2.1“赛教一体”的教学改革方法
    2.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成果
3??结语

(6)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优化教学内容
    2.2 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2.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4 工学结合开展教学
    2.5 考核评价多样化
3 结论

(7)建筑信息化视角下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建筑构造》教学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传统
    (二)课程知识点多,教学时间有限
    (三)教材更新缓慢,教学目标偏差
    (四)实践课时不足,实训条件滞后
二、高职院校《建筑构造》课程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二)优选职业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三)对接执业考试,改变考核方法
    (四)构建优质师资,加强实践训练
三、结语

(8)“建筑构造”课程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体系
2 教学现状
    2.1 现行相关教材、课程的联系性较弱
    2.2 繁琐的节点详图和构造原理
    2.3 构造知识不能只在建筑构造课程上学习
    2.4 建筑构造教学效果欠佳
3 教学根本
4 教学实践
5 结语

(9)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现实: 问题提出
        0.1.1 建筑师的多重身份
        0.1.2 建筑教育的单一源头
    0.2 研究:内容及范畴
        0.2.1 研究对象
        0.2.2 论述要点
        0.2.3 案例选择
        0.2.4 时间限定
    0.3 前期: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预期:目标及创新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创新
        0.4.3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大学样本:教育制度的移植与演化
    1.1 建筑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
        1.1.1 机构与职责
        1.1.2 课程与评价
    1.2 美国建筑教育的社会性
        1.2.1 美国建筑教育的兴起
        1.2.2 美国建筑师学会及建筑院校联盟
        1.2.3 布扎设计研究会
        1.2.4 民间画室
    1.3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3.1 课程基本架构
        1.3.2 课程构架扩展
        1.3.3 教学研究结合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源重溯:教学思想的修正与再现
    2.1 巴黎美术学院教育思想要点
        2.1.1 设计
        2.1.2 表现
    2.2 古典思想的起伏
        2.2.1 推陈出新:崇古与尚新之辩
        2.2.2 另立门户:对美院办学宗旨的挑战
        2.2.3 分道扬镳:对古典文化根基的批判
    2.3 现代思想的冲击
        2.3.1 古典美学余温
        2.3.2 现代主义萌芽
        2.3.3 现代主义盛期
    2.4 终结及后续
        2.4.1 终结背后
        2.4.2 思想回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异化:工学院中的美院教育
    3.1 大学建筑教育的建立
        3.1.1 行业背景
        3.1.2 工学根基
        3.1.3 美术缘起
    3.2 制度初成:三十年传统
        3.2.1 工学预设
        3.2.2 美术居上
        3.2.3 建国前后
    3.3 制度建立:十七年改革之
        3.3.1 院系调整
        3.3.2 教学机构的重组
        3.3.3 课程系统的再造
    3.4 制度创新:十七年改革之二
        3.4.1 实践意识的上升
        3.4.2 自主修正与探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思维渐进:设计方法的纠偏与探索
    4.1 教学思想传播
        4.1.1 分解构图作为基础设计训练
        4.1.2 构图作为建筑设计训练
        4.1.3 初识与误读
    4.2 基础设计训练
        4.2.1 西方古典建筑分解构图
        4.2.2 中国传统建筑分解构图
        4.2.3 中西分解构图交替演化
    4.3 建筑设计训练
        4.3.1 设计命题的继承
        4.3.2 设计方法的变革
        4.3.3 设计理论的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踌躇:中国建筑的自觉与重建
    5.1 对传统形式的自觉
        5.1.1 对民族内容的定位
        5.1.2 对混合风格的辨析
    5.2 对现代建筑的认知
        5.2.1 “中国现代建筑
        5.2.2 技术为手段
        5.2.3 建造为目的
    5.3 对地域文化的重建
        5.3.1 地域建筑理念的建立
        5.3.2 地域建筑理念的发展
        5.3.3 建筑思潮的综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性介入:中国教育的退守与新生
    6.1 十年断续
        6.1.1 工农兵学员
        6.1.2 新三届
        6.1.3 研究生
    6.2 改革前奏
        6.2.1 外界输入
        6.2.2 自发改革
    6.3 理性思想
        6.3.1 国际交流
        6.3.2 理性教改
    6.4 本章小结
结语
    7.1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历史线索
    7.2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体系范式
    7.3 学院式建筑教育的学科价值
    7.4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学术成果
致谢

(10)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要求提高
        1.1.2 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问题明显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现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1 强调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理论依据
        2.1.1 建构理论的内涵——诗意的建造
        2.1.2 建构理论强调建筑技术对设计的创意源泉和技术支撑作用
        2.1.3 建构理论要求建筑师具有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整合的能力
    2.2 关注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实践依据
        2.2.1 新兴建筑技术与可持续理念的发展对技术设计的要求
        2.2.2 我国建筑问题导向建筑师技术与设计整合能力的需求
        2.2.3 我国职业建筑师的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3章 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的现状问题
    3.1 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现状
        3.1.1 我国进行的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实践
        3.1.2 整合教学的建筑院校现状
        3.1.3 整合教学的内容范畴现状
        3.1.4 整合教学的总体水平现状
    3.2 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建筑技术创意缺失,追求奇观形式效果
        3.2.2 设计缺乏技术理性,方案忽视建造逻辑
        3.2.3 技术深化设计不足,设计的完成度缺失
    3.3 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课程体系层面技术与设计课程联系薄弱
        3.3.2 教学资源层面对二者整合缺乏有效支撑
第4章 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改革策略
    4.1 建筑技术与设计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策略概述
    4.2 促进原有技术课程整合设计成为综合技术课程
        4.2.1 整合策略概述
        4.2.2 相关案例分析
    4.3 设置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的拓展综合技术课程
        4.3.1 整合策略概述
        4.3.2 相关案例分析
    4.4 关注设计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与技术内容的整合
        4.4.1 整合策略概述
        4.4.2 相关案例分析
    4.5 加强综合技术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的横向联系
        4.5.1 整合策略概述
        4.5.2 相关案例分析
    4.6 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课程串的课程设置原则
        4.6.1 课程设置原则
        4.6.2 相关案例分析
    4.7 教学资源层面的相关建议
        4.7.1 提高授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7.2 完善课程的参考教材体系建设
        4.7.3 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建筑构造教学中“MCAI”的应用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BIM+VR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李萌萌,李帆,姜凤珍. 科技风, 2022(04)
  • [2]契合建筑设计课程的建筑构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 朵朵. 住宅与房地产, 2021(34)
  • [3]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王颖辉,侯平兰,王亚平,高凤,马小玲. 砖瓦, 2021(09)
  • [4]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构造教学为例[J]. 苗展堂,张晓龙. 中国建筑教育, 2020(02)
  • [5]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建筑学“建筑构造”课程为例[J]. 张峻峰,邓雪岚,耿化民. 广西城镇建设, 2021(06)
  • [6]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曹志毅,邬京虹,洪笑. 四川建材, 2021(02)
  • [7]建筑信息化视角下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例[J]. 阚张飞,王丹. 才智, 2021(04)
  • [8]“建筑构造”课程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J]. 朵朵. 科教导刊(下旬), 2019(36)
  • [9]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D]. 汪妍泽. 东南大学, 2019(05)
  • [10]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初探[D]. 张科云. 天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MCAI”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