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我同”与生态伦理: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新探索

“物与我同”与生态伦理: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新探索

一、“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论文文献综述)

衣博涵[1](2021)在《庄子生态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朴素自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了“道”“无为”“齐物”等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庄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突破时期,战国时期的阶级崩坏、环境恶化也引发庄子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层次思考。虽然战国时期与现代面临的生态问题不同,但在哲学层面上,二者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相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讯及交通方式的升级使原本相隔相隔千里的国家也成为了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中人类不加节制的发展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回溯具有浓郁生态意蕴的庄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态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庄子的生态思想首先显现在其“道”、“万物齐一”、“无为而治”三个重要哲学概念中。“道”是庄子生态观的根本,是生发万物的基础,也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想要达到“至德之世”就需要遵循“道”这种无形的规律。“齐物”思想是庄子生态思想的核心理念,他认为“万物本齐”不同物种都具其自身的价值,而“不齐”的是人的“成心”,这种价值是任何物种包括人类都没有权利随意破坏的,以“道”作为一种体察万物的视角,而这种视角被遮匿才会导致人们将所见万物千差万别之景象当真,忽略万物本原皆为“齐一”的特征。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与发展之需求是人类生存之“道”,但如果索取无度则违背了“无为而治”的终极原则,则可能会对自然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庄子生态思想也体现了“自性为贵”的生物观,庄子认为生物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类强行改造及整治将会损害其本身的“自然之道”。与西方“主客二分”之理念不同,庄子更为强调人与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认为人也是自然的有机部分,而非世界的中心,与万物没有高低之分,人如果自负于是万物的统治者,藐视与践踏世间万物,任意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将会遭到反噬。庄子的生态观有其独特的时代超越性,但也应辩证看待,庄子所处的时代并未产生生态思想的概念,但并不能因为此而否认庄子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而应该从现代的角度再次审视庄子哲学发掘其蕴含的深刻的生态理念,庄子生态思想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思维,以及“依道而行”的生态意识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层面提供了独特的借鉴意义。受时代发展制约,庄子的生态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理性分析并从中提取具有普遍价值的深层生态理念,发掘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张佳欣[2](2020)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自生态问题成为制约人们生存生活的重大问题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实际上,生态问题的出现不单是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也源于人与自然关系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失序。因此,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不仅是要重建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人与自然关系,更要重塑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更适宜于人类本质的合理关系。正是以这一科学反思为基础,作为有关生态问题的时代性回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文明为社会发展趋向,一方面注重从伦理层面重构人与自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应然关系,创新发展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生态发展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立足于政治法律的高度,将生态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以生态政治和生态法治为出发点,从国家制度体系层面来谋求生态问题的解决。本文以上述视角为着力点,力图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渊源的梳理及其形成、发展和升华过程的重新演绎,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生态问题、建构生态文明的讲话,从而提炼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生态哲学内涵,总结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交换和谐、生态政治与法治、生态公正伦理、生态福祉民生的思想本质,概括出这一思想体系中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所规定的应有之义,阐明人类命运生态共同体本质,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尤其是要在论述过程中阐释生态问题作为涉及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也是政治与法治问题,这是治理生态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因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相关政治法律策略的谋划与实施,就从制度化体系意义的高度为当前生态治理成效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引。也正是在这一角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共同体理念具有推动全球共生共荣的发展意义。综上所述,本文旨在发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生态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领域的深刻内涵和深刻意蕴,努力提出可兹借鉴的创新性见解,以便在我国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具有启示性的积极作用,并彰显我国生态文明治理的中国模式、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

许丽芹[3](2019)在《我国传统话语的生态智慧及生态伦理意蕴》文中指出生态话语能够折射出发话者的意识形态、生态思想理念、生态伦理道德准则和生态价值观。通过梳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生态话语,可以发现这些经典的传统生态话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意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制天命而用之""依正不二"等话语不仅蕴含了我国先圣对大自然深切的人文关怀,而且提倡一种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宏阔的生态宇宙观;"少私寡欲""节用裕民"等话语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保护智慧;"参天地,赞化育""众生平等"反映了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谐""畏天""无为"折射出极富启迪意义的生态价值意蕴。开展我国传统生态话语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传承,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源泉。

张晓峰[4](2018)在《浅谈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的文化底蕴》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提出了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建设美丽中国。代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观。这其中涵盖了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至今仍然合理和有益的元素,为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武高华[5](2017)在《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当代借鉴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也不例外,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生态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高校,浪费资源、攀比消费、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中庄子的生态智慧独树一帜,格外引人深思。因而,研究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借鉴之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本文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庄子的生态思想这一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本文除绪论外,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况。首先以《庄子》文本为基础,分析总结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地位,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契合。第二部分是在分析两者契合的基础之上的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借鉴,借鉴“人与天一”思想树立生态整体观,以“物无贵贱”培育生态平等观,以“至徳之士”的社会理想追求引导树立生态和谐观,借鉴庄子的生态思想使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化。第三部分是对教育内容的借鉴,借鉴“自然之美”强调自然审美观的教育,以“自然无为”的思想扩充开发利用的保护生态的内容,以“知足寡欲”突出适度消费的内容,借鉴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使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充实。第四部分是对教育方法的借鉴,以“行不言之教”、“坐忘心斋”、“进乎技矣”等优秀思想充实高校课堂生态道德教学,重视教师的身正为范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实践,营造大学校园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最后介绍了运用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当代借鉴的原则。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提供管窥之见。

毛婷[6](2017)在《老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中叶在工业日益发达的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诞生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起步了,是从翻译和介绍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开始的,经过近40年的发展,虽然成就显着,但要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系并发掘出其应有的功能,任重而道远。中国古代哲人进行了大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现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体系的重要精神资源之一。老子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诸多观点与现代生态伦理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其人与万物平等的生态整体思想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念提供了价值启示,其生长万物的生态平衡思想为我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提供了理论参照,其蓄养万物的生态开发思想为我们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遵循。老子的智慧延传几千年,历经时代沉淀。当代中国对老子思想的渴望便是这个时代人们站在缓解生态危机的现实需求基础上,从生态伦理角度探寻其中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奥义,并对老子思想进行辩证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使其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系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且完备的生态伦理学以及缓解我国当前出现的生态问题提供有效指导。不可否认,生活在春秋时代的老子不可避免带有历史的局限,他没有看到人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但毋庸置疑的是,老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位巨擘,是流芳百世的伟大智者,正确对待、合理汲取其思想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智慧来指导我国生态伦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对我们树立正确自然观、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学贯中西、古为今用的意义所在。

朱国芬[7](2016)在《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文中提出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道家文化以独特的视角思考"天人"关系,蕴涵着深刻的、丰富的道家生态智慧,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识"。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把人、生物和一切非生命物体视作一个一个相互联系、协同共生的宇宙整体,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生态整体观、"知常曰明""知止不殆"的生态保护观,把人际道德从社会领域拓展和延伸至自然领域,凸显天、地、人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下的生态德育提供了理论的启迪和内容的传承。道家文化注重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其思想观念,倡导修德为先、尚德为荣、践德为要的道德实践原则,主张用君子修身、道法自然的修德方法,以达到行不言之教;以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为途径,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以"君子节用,知足知止"的生态实践方法,倡导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等"修身正心"德育方法,实现由内向外、推己及人的自觉修养,使道德教育这种修身养性的个人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的整体生存方式。

罗文双[8](2016)在《《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观,而《庄子》是庄子思想的全部精华所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天人合一""无为"的思想,主张用"物我同一"的整体观、"师法自然"的和谐观、"物我非彼"的矛盾观和"无蓬之心"的审美观来全面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新整理及审视《庄子》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兰[9](2015)在《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是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出现的新的哲学高峰。就学术思想和理论思维而言,宋明理学是儒、释、道长期冲突融合的产物,不仅有哲学的正统思想,还有佛学、道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的痕迹,对儒家伦理道德学说进行了思辨化的改造和哲学论证,是本体论、伦理学、认识论高度统一的思想学说,对儒学的复兴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明理学较前代儒家学派最为显着的特点便是将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至更为广阔的范畴——人与自然,对天地万物进行了一个伦理的安排,以一种人文的视野来关照宇宙万物。可以说,这种道德关怀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更是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因而具有深邃的生态伦理意蕴。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回望千年之前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生态问题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理论上为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对丰富和完善当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在实践上为生态问题的解决,促进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由导论、五章系统性的论述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简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第一章,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总体概述。一方面,从社会背景维度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做了分析;另一方面,从思想来源维度对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做了探讨;最后,从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类比外推的建构逻辑、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成己与成物的统一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深入阐明了宋明理学的生态价值旨归。主要分析了“万物一体”作为宋明理学生态价值旨归的重要意蕴。首先,阐释了“万物一体”产生的本体论基础是宇宙本原论、天理本体论、心性本体论;其次,从心性论视域的向度探讨了“万物一体”的证成方式,通过仁爱之心的扩展、天地之心的德性、心之仁本的体认三个面向使得“万物一体”成为了一个完备缜密的思想学说;最后,从境界论的视域觉解本体,解析了“万物一体”是一种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第三章,深刻探讨了宋明理学的生态道德境界。主要阐释了“孔颜乐处”作为宋明理学生态道德境界的重要内涵。首先,阐释了“孔颜乐处”是与天道合一的境界,是一种心泰无不足之乐、与天道合一之乐;其次,分析了“孔颜乐处”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境界,是一种万物一体之乐、自由闲适之乐;再次,探究了“孔颜乐处”是与理合一的境界,是一种己与理一之乐、浑然一理之乐;最后,探讨了“孔颜乐处”是与良知合一的境界,是一种自然之乐、良知本体之乐。第四章,深度解析了宋明理学的生态理想人格。主要探究了“圣贤气象”作为宋明理学生态理想人格的重要内蕴。首先,解读了“圣贤气象”是生态理想与生命理想的融合,是一种天地一体的仁者情怀、幽深远阔的生命情调;其次,分析了“圣贤气象”是生态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是一种民胞物与的道德精神、物我兼照的伦理责任;最后,探讨了“圣贤气象”是社会理想与生命理想的统一,是一种心忧天下的关怀意识、闲适安乐的从容心态。第五章,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建构结合进行诠释探讨。一方面,辩证分析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和当代社会结合分析其重要价值,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意识,生养万物与仁德好生的生态道德关怀,道德拓展模式的生态伦理论证方式,和谐用中与仁体万物的生态道德修养,天道与人道协调统一的生态道德信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最后,深入探讨了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构建的重要启示。分析了当代生态伦理的构建要从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生态世界观,人类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道德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规范,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结合的生态实践观五个方面进行。结语部分,探究了实现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研究结合的生态美德向度。

朱晓鹏[10](2015)在《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道家就提出了关于生态伦理方面的思想,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道通为一"的万物平等观,自然无为的行为态度以及知止知足、热爱生命的人生观。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极其宝贵的现代价值,是最与现代西方的深层生态伦理观相契合的东方古老智慧,它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和挖掘东方文化传统中蕴涵的生态智慧价值。

二、“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庄子生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庄子生态观的产生背景
    一、轴心时代世界范围对于宇宙的思考
        (一)轴心时代的超越与突破
        (二)庄子独特的宇宙观
    二、战国时期的历史转变
        (一)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变革
        (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三、庄子的成长环境及个人性格
        (一)庄子的成长环境
        (二)庄子的个人性格
第三章 庄子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一、“道”——庄子生态观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本体论的“道”
        (二)作为认识论的“道通为一”
        (三)作为方法论的“道生万物”
    二、“齐物”——庄子生态观的核心理念
        (一)“万物本齐”
        (二)“真”与“伪”
    三、“无为而治”——庄子生态观的终极原则
        (一)“无为”的含义
        (二)“无为”的内在境界
        (三)“无为而治”的生态理想
第四章 庄子生态观的观念架构
    一、“自性为贵”的生物观
    二、“以道观之”的自然观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
第五章 庄子生态观评价
    一、庄子生态观的时代超越性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二)“依道而行”的生态意识
    二、庄子生态观的历史局限性
        (一)弱化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否认技术技巧的价值
    三、现代生态环境下庄子生态观的价值
        (一)“知止知足”的生态理念
        (二)重视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二、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生态文明概念界定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
        一、生态
        二、生态哲学
        三、生态文明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流和哲学基础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态哲学智慧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的生态哲学意蕴
        三、当代西方主要生态哲学思潮
第三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形成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
        一、梁家河时期的生态意识
        二、正定时期的生态自然观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一、福建时期的绿色发展观
        二、浙江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升华
        一、从生态省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扩展
        二、从区域规章到党章国法的制度递进
        三、从全民参与到自觉行动的主体提升
第四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内涵
        一、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思想创新
        四、对消费主义的反生态性批判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
        一、生态交换和谐思想
        二、生态政治与法治思想
        三、生态公正伦理思想
        四、生态福祉民生思想
    第三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一、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
        二、制度与生态治理并力
        三、文化与生态公正并举
        四、社会与生态民生并行
    第四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
        二、推动全球生态共治共赢
第五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价值与世界意义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实践价值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理论意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实践意义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传统话语的生态智慧及生态伦理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传统话语的生态智慧
    1.“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智慧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节用裕民”的节用型生态智慧
三我国传统话语的生态伦理意蕴
    1.“参天地, 赞化育”及“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
    2.“和谐”“畏天”“无为”的生态价值
四结语

(4)浅谈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的文化底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十九大生态文明观
    (一) “知畏天命”的生态敬畏观
    (二) “取之有度”的生态节用观
    (三) “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观
二、道家的生态伦理观与十九大生态文明观
    (一) “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
    (二) “物我同一”的生态价值观
    (三) “天网恢恢”的生态整体观

(5)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当代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2.1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解读
        2.1.1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2.1.2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2.2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
        2.2.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2.2.2 目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足及其原因
    2.3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契合
        2.3.1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理论资源
        2.3.2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趣味性兼智慧性利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
        2.3.3 吸纳庄子生态伦理思想有利于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民族化
3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借鉴
    3.1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
        3.1.1 天人合一
        3.1.2 物我同一
        3.1.3 借鉴天人合一思想,树立大学生系统整体的生态观
    3.2 从物无贵贱到生态平等观
        3.2.1 无用之用
        3.2.2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3.2.3 借鉴万物平等思想,树立大学生的生态平等观
    3.3 从至德之士到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
        3.3.1 至德之士
        3.3.2 借鉴社会理想,树立大学生的生态和谐观
4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借鉴
    4.1 从自然之美到对自然的审美观
        4.1.1 自然之美的内容
        4.1.2 自然之美的启示
    4.2 从自然无为到既开发又保护的生态利用观
        4.2.1 无为为益
        4.2.2 顺物自然
        4.2.3 万物不伤
        4.2.4 自然无为的启示
    4.3 从知足寡欲到适度消费观
        4.3.1 知足寡欲的内涵
        4.3.2 知足知止的借鉴意义
5 庄子自身修养方法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
    5.1 不言之教方法的借鉴
        5.1.1 不言之教的内涵
        5.1.2 不言之教的运用
    5.2 坐忘心斋方法的借鉴
        5.2.1 坐忘心斋的方式
        5.2.2 借鉴坐忘心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5.3 进乎技矣方法的借鉴
        5.3.1 进乎技矣的内涵
        5.3.2 实践教育的推广
6 关于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当代借鉴的思考
    6.1 运用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应该注意的问题
        6.1.1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带有思辨性和直观性,缺乏科学性
        6.1.2 庄子主张消极无为,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6.1.3 庄子反对技术的运用,对科技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6.2 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当代借鉴的原则
        6.2.1 坚持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原则,吸收积极养分发挥独特价值
        6.2.2 坚持创造性原则,与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
        6.2.3 坚持开放性原则,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老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伦理与老子
    第一节 生态伦理相关问题
        一、生态伦理学概要
        二、生态伦理的定义
    第二节 老子及道家与生态伦理
        一、老子其人及其主要思想
        二、老子及道家思想蕴含生态伦理因子
第二章 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节 人与万物平等的生态整体思想
        一、万物得一以生
        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二节 生长万物的生态平衡思想
        一、知常曰明
        二、知和曰常
        三、道法自然
    第三节 蓄养万物的生态开发思想
        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三、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章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审思
    第一节 老子生态伦理智慧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伦理的核心
        二、道法自然的现代生态伦理意含
    第二节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
        一、局限的表现
        二、局限产生的根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家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
    (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生态整体观
    (三)“知常曰明”、“知止不殆”的生态保护观
二、道家文化的生态德育方法
    (一)君子修身,道法自然的修德方法,以达到行不言之教
    (二)以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为途径,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
    (三)“君子节用,知足知止”的生态实践方法,倡导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
三、道家文化的生态德育启示
    (一)继承道家文化的“合理内核”——理论的启迪
    (二)挖掘道家文化的“合理外核”——内容的传承
    (三)重视道家文化的“道德实践”——方法的借鉴

(8)《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庄子》生态伦理观的历史生成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二)思想文化因素
二、《庄子》生态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一)“物我同一”的整体观
    (二)“师法自然”的和谐观
    (三)“物我非彼”的矛盾观
    (四)“无蓬之心”的审美观
三、《庄子》生态伦理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本意识
    (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意识
    (三)“知止”的适度增长观念

(9)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概述
    1.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背景
        1.1.1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
        1.1.2 持续发展的科技经济
        1.1.3 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
    1.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思想资源
        1.2.1 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2.2 汉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2.3 儒释道生态伦理思想的融合
    1.3.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1.3.1 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
        1.3.2 类比外推的建构逻辑
        1.3.3 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1.3.4 成己与成物的统一
第二章 万物一体——宋明理学的生态价值旨归
    2.1 本体论的维度
        2.1.1 宇宙本原论
        2.1.2 天理本体论
        2.1.3 心性本体论
    2.2 心性论的方式
        2.2.1 仁爱之心的扩展
        2.2.2 天地之心的德性
        2.2.3 心之仁本的体认
    2.3 境界论的视阂
        2.3.1 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
        2.3.2 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
        2.3.3 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
第三章 孔颜乐处——宋明理学的生态道德境界
    3.1 诚中之乐:与天道合一的境界
        3.1.1 心泰无不足之乐
        3.1.2 与天道合一之乐
    3.2 仁者之乐:浑然与物同体的境界
        3.2.1 万物一体之乐
        3.2.2 自由闲适之乐
    3.3 循理之乐:与理合一的境界
        3.3.1 己与理一之乐
        3.3.2 浑然一理之乐
    3.4 心安之乐:与良知合一的境界
        3.4.1 自然之乐
        3.4.2 良知本体之乐
第四章 圣贤气象——宋明理学的生态理想人格
    4.1 生态理想与生命理想的融合
        4.1.1 天地一体的仁者情怀
        4.1.2 幽深远阔的生命情调
    4.2 社会理想与生态理想的契合
        4.2.1 民胞物与的道德精神
        4.2.2 物我兼照的伦理责任
    4.3 社会理想与生命理想的交汇
        4.3.1 心忧天下的关怀意识
        4.3.2 闲适安乐的从容心态
第五章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构建
    5.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评析
        5.1.1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性
        5.1.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5.2 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5.2.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意识
        5.2.2 生养万物与仁德好生的生态道德关怀
        5.2.3 道德拓展模式的生态伦理论证方式
        5.2.4 和谐用中与仁体万物的生态道德修养
        5.2.5 天道与人道协调统一的生态道德信念
    5.3. 对构建当代生态伦理的启示
        5.3.1 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生态世界观
        5.3.2 人类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
        5.3.3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道德原则
        5.3.4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规范
        5.3.5 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结合的生态实践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10)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 “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
    (二) “道通为一”的万物平等观
    (三) 自然无为的行为态度
    (四) 知止知足、热爱生命的人生观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评析
    (一)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 问题与前景

四、“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庄子生态观研究[D]. 衣博涵.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D]. 张佳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3]我国传统话语的生态智慧及生态伦理意蕴[J]. 许丽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4]浅谈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的文化底蕴[J]. 张晓峰. 现代交际, 2018(08)
  • [5]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当代借鉴研究[D]. 武高华.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6]老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研究[D]. 毛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7]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J]. 朱国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 [8]《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罗文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9]宋明理学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 马兰. 山西大学, 2015(02)
  • [10]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J]. 朱晓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物与我同”与生态伦理: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新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