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ug对电脑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碧侠[1](2021)在《F公司个人计算机兼容性验证工作效率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崔政怡[2](2020)在《媒介生态学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模式的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话语权的下沉重塑了我国的传播格局,主流话语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甚至存在被消解的风险。为了占领舆论高地,与时俱进地升级传播体系,国家主流媒体纷纷开展了媒体融合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级与省市级的媒体基本完成融合升级,传播力、引导力大幅提升。然而县一级媒体仍存在传播力不足导致收视率下降、受众流失等问题,作为主流话语体系中最贴近基层的一级,县级媒体的传播力急需提升。为此,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至此媒体融合的浪潮正式延伸到“第三级”。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全国各县域此后便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序幕。本文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首先审视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媒介生态学中“内生态”与“外生态”这一理论框架,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定位尴尬、人才储备不足、盲目崇拜技术、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内三种主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分别为“省级搭台”、“县域自主”、“集团化发展”三种,并选取了其中的优秀个案,结合访谈法与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其建设特征。最后,结合个案分析所得出的建设经验,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中“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共生”与“构筑健康的内部生态”三重理论,为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对策。以期解决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困境,最终使县级融媒体中心能通过自主经营获取利润,完成向基层新型主流媒体的跃迁。
邢海洋[3](2011)在《止不住的生产率衰退》文中研究指明非但美国,即使是欧美表现最好的国家德国,面临的也是生产力停滞的致命问题。惠普,这家硅谷最古老的科技企业,包括乔布斯等一大半业界翘楚曾出自其门下的企业,或许对电脑业的微薄利润失望至极,决定抛弃PC业务。当全球经济再度低迷,二次探底之声不绝的时候,回顾IT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可解读出当前发达国家的尴尬处境。
鄢显俊[4](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认为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马丁[5](2004)在《我国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之间的产品质量、功能的差异性越来越小,这就造成商品销售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大多企业都意识到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取得竞争优势,然而电脑行业却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客户满意度的测评方法。本文以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及其在电脑厂商的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服务和服务质量、客户满意理论和客户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文献进行全面概述与分析。然后就电脑行业的客户满意度测评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管理层对客户满意度测评不够重视、测评方法过于简化、调查问卷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未对测评结果进行有效的利用、测评体系不完善。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电脑行业的行业特点,本文提出了四个层次的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生成了基于电脑客户样本的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量多维量表。以及由多维量表转化而成的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电脑企业进行了预测试。在此基础上还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
周济海[6](2005)在《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构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商战白热化的今天,人人都知道售后服务的重要作用——促进产品销售、维护品牌形象、给公司带来潜在的和直接的利润增长。尤其是在今天这种产品过剩、各品牌质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售后服务更是为数不多的差异化战略法宝之一。因此,所有的公司都在设法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售后服务的含金量。 但如何才能真正、迅速地提高服务质量并长久地保持高质量地服务水平呢? 本文以ABC电脑公司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构建电脑业售后服务流程的思路,提出了建立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的方法和模型。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建立电脑售后服务流程以及如何应用电脑服务流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在此基础上为电脑企业提供了如何建立售后服务流程的详细思路。 围绕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的构建,文章分四个部分对此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介绍了售后服务的价值与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脑业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第二部分介绍了ABC电脑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ABC电脑公司售后服竞争对手做了SWOT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的实施流程。第四部分基于对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电脑公司售后服务的方法和过程。 由于电脑业售后服务流程的建立在营销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特别是关于售后服务级别管理过程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认同的模型,加之笔者对售后服务流程方面的研究还很粗浅,故本文一定存在不少的纰漏,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正。
黄炜[7](2003)在《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文中认为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促使社会各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从有了网络,天地间就有了黑客,黑客以其独特魅力在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来回穿梭,让无数人为之惊叹。当我真正的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局外人眼中的这个群体的时候,就产生了用理论的审视和文学的语言来解读和评价这个群体的强烈愿望与冲动。 本论文就是研究黑客的思维方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扩展解释结构模型。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其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关系,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然后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出系统结构特点。 本文在通过对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其方法论所带来的启示对经典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得出了博弈解释结构模型(GISM)、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ISM)、阻尼解释结构模型(DISM)、虚解释结构模型(VISM)、函数解释结构模型(FunISM)。
张根耀[8](2003)在《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与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巡航导弹在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巡航导弹技术和巡航导弹防御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军事专家和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巡航导弹既能起到战略作用,又能起到战术作用,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武器研制的热点和焦点。巡航导弹制造技术相对成熟、普及,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导弹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以及杀伤能力不断增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导弹。特别是战术弹道导弹,在冷战结束的今天,已成为所谓“穷国的原子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巡航导弹具有用途广、精度高、威力大、体积小、突防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效费比高等特点,正是由于巡航导弹兼有弹道导弹和飞机的诸多优长,所以它便成了现代战争的“杀手锏”,成为对敌方构成重大威胁的重要武器。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仅仅依靠普通雷达探测目标和引导武器射击目标的防空系统处于极端被动和难以招架的局面。要在未来打赢这类现代战争,并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适应于国家生产力基础、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反巡航导弹综合防御系统,彻底粉碎敌方以精确制导巡航导弹为核心的空中打击,才有可能逐步掌握战争主动权,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研究如何能够有效对抗巡航导弹威胁,成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项极端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目前情况下,卫星图像、红外图像以及雷达成像在探测、跟踪、识别、打击巡航导弹目标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借助于卫星图像可以在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够为防御系统提供比较充足的响应时间;借助于红外图像可以有效对付隐身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巡航导弹;雷达是在巡航导弹防御系统中使用最多的设备,空基雷达能够探测离防区比较远的巡航导弹,陆基雷达和海基雷达能够跟踪巡航导弹,并可协助武器系统瞄准来袭巡航导弹,尤其是雷达阵在巡航导弹防御中更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大量图像设备在巡航导弹防御系统中的使用,使得对这些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准确、快速处理,及时为决策系统提供准确的来袭巡航导弹的飞行数据,就成为提高整个防御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在系统分析巡航导弹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巡航导弹的特点,主要研究了巡航导弹的防御技术,重点研究了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设计和算法实现,为研制区域级巡航导弹防御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首先分析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主流巡航导弹的技术参数和巡航导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得开发的跟踪软件能够适应当今巡航导弹防御的要求和未来对巡航导弹跟踪的需要,使研究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2.分析了用于巡航导弹跟踪的几种成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对其各自的技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从而有利于对每一成像系统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更好地从不同成像设备获摘要取的图像中提取出用于目标跟踪的有用信息。 3.为了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的,在提出组网侦察与跟踪和多层拦截策略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适应当前要求的区域巡航导弹防御体系设计方案,对其硬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描述。在该系统中,跟踪软件系统处理的图像数据,主要来自预警系统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数据的安全传输由通信系统来保障,数据的处理由大型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巡航导弹的摧毁和拦截由综合电子战系统或者由空一空导弹、地一空导弹或地面高炮阵来完成。 4.分析了对原始图像的预处理方法,给出了对图像序列中噪声进行滤除的几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尽量减少干扰信号对巡航导弹真实信号的干扰,以便能尽可能多地提取出目标巡航导弹的特征,提高跟踪和识别的准确性。 5.给出了对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增强和数据融合的算法,尽量使防御系统跟踪软件处理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巡航导弹的飞行状态和体现目标的更多、更准确的识别参数。 6.基于上述理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目标灰度质心的巡航导弹图像跟踪软件系统,该系统能给出目标的运动轨迹和瞬时速度。 本论文的研究在巡航导弹的防御手段中属于实时指挥与控制部分,指挥与控制是对巡航导弹跟踪与拦截的中心环节,本论文的研究对提高指挥的可靠性,提供尽可能长的系统反应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根耀,马燕,张向军,赵宗涛[9](2001)在《Bug对电脑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Bug是计算机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程序越来越庞大 ,它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 ,一方面 ,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对其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另一方面 ,它又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本文探讨了 Bug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
李胜[10](2000)在《TCL集团品牌拓展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CL集团在短短十九年间已快速成长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集团。本文总结了TCL品牌的创立历程 ,并对其品牌的拓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二、Bug对电脑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ug对电脑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媒介生态学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模式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综述 |
二、关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综述 |
三、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研究综述 |
第三节 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媒介生态系统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观察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面 |
一、总体布局:由构造县域节点嵌入全国矩阵 |
二、战略定位:由新闻媒体升级到治理主体 |
三、进度扫描:全面挂牌、系统铺开与试点推进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一、媒介生态环境的理论关照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外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三种模式 |
第一节 省域搭台模式的观察分析,以江西“赣鄱云”为例 |
一、模式透析 |
二、江西“赣鄱云”平台的建设概况 |
三、“赣鄱云”平台特色分析 |
四、省域搭台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
第二节 县域探索模式的观察分析,以宁夏青铜峡融媒体中心为例 |
一、模式透析 |
二、宁夏青铜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概况 |
三、青铜峡“九渠云”融媒体平台特色分析 |
四、县域探索模式的可行性探析 |
第三节 集团化发展模式的观察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融媒体中心为例 |
一、模式透析 |
二、浙江省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概况 |
三、集团化管理的“长兴模式”特色分析 |
四、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探析 |
第三章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出路考量 |
第一节 平衡信息生态密度,从“供给端”发力掌握话语权 |
一、因地制宜,深挖县域级个性内容潜力 |
二、生态位分化,释放县域媒体“在地性”动力 |
第二节 构筑共生的时空生态 |
一、与技术共生:实现生产流程的再造 |
二、与资本共生,空间生态位互利共赢 |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内部媒介生态 |
一、重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领导队伍建设 |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激励扶持政策 |
结论 |
致谢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4)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的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难点 |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
一、何谓Wintel联盟 |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
二、OEM策略 |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
四、"标准战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
结束语 |
一、全文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我国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理论基础 |
1.2.1 服务概述 |
1.2.2 质量概述 |
1.2.3 我国电脑业服务回顾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 |
1.4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二章 客户满意度测评的现状 |
2.1 客户满意概述 |
2.2 电脑行业客户满意度测评的调查 |
2.3 电脑企业管理者对测评结果的态度 |
2.4 电脑企业管理者对客户满意度测评的认识 |
2.5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中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立 |
3.1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逻辑框架的形成 |
3.1.1 假设条件 |
3.1.2 逻辑框架和基础 |
3.1.3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模型 |
3.2 客户满意度的评测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
3.2.1 确定指标集合 |
3.2.2 问卷设计 |
3.2.3 SD 公司简介 |
3.2.4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收集 |
3.3 分析与检验 |
3.3.1 可靠性分析 |
3.3.2 合理性分析 |
3.3.3 相关性分析 |
3.4 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四章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应用 |
4.1 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4.1.l 单一测评指标的统计与整理 |
4.1.2 交叉分组的统计与比较 |
4.2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的计算 |
4.2.1 各部分满意度的计算 |
4.2.2 SD 公司客户满意度的计算 |
4.3 SD 公司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的分析 |
4.3.1 象限图分析寻找薄弱环节 |
4.3.2 判别分析识别关键指标 |
4.3.3 相关分析找出各类客户的评价重点 |
4.4 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l 主要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附表5 |
附表6 |
附表7 |
(6)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构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电脑业售后服务的地位 |
1.1 售后服务的价值 |
1.2 电脑业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 ABC电脑公司市场售后服务现状分析 |
2.1 ABC电脑公司的基本情况 |
2.2. 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竞争对手SWOT分析 |
第三部分: ABC电脑公司的售后服务流程分析 |
3.1 ABC电脑公司的售后服务定位 |
3.2 ABC电脑公司现有的售后服务流程分析 |
第四部分: 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的构建 |
4.1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构建 |
4.2 售后服务的流程构建 |
附录 1: 电脑公司内部服务支持流程模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论文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7)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子--研究黑客思维的起因 |
第二章 导言 |
第一节 相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一、 黑客思维的研究现状分析 |
二、 反黑客思维研究现状分析 |
三、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研究现状分析 |
四、 其它问题分析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一、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 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
第三节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前的积累 |
二、 研究的过程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黑客思维 |
第一节 “迷信”思维方式 |
第二节 “理性批判”思维方式 |
第三节 黑客的思维方式 |
第四节 黑客思维中的“迷信”思维方式 |
第五节 对黑客思维的思考 |
第六节 黑客思维及其方法论的迁移 |
第四章 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的方法论启示 |
第一节 反黑客思维与黑客思维的一致性 |
第二节 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的方法论启示 |
第五章 对经典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 |
第一节 经典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
二、 有向图的矩阵描述 |
三、 邻接矩阵的性质 |
四、 可达矩阵 |
五、 可达矩阵的层级分解 |
第二节 运用ISM分析ISM中的知识点的关系 |
第三节 经典解释结构模型的特征 |
一、 因果关系与图示箭头的一致性 |
二、 关键是系统要素和要素关系的划分 |
三、 建构整个系统最便捷的方式是一层一层建构 |
四、 具有双向关系的两要素必为同一层 |
五、 构成环路的多个要素必为同一层 |
六、 N要素系统最多有N层 |
第四节 运用经典解释结构模型时的高效劳动和低效劳动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博弈解释结构模型 |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
第二节 编制经典解释结构模型计算软件的思考 |
第三节 结构生长、结构替代、结构转换 |
第四节 解释结构模型中的优势生长过程 |
一、 囚徒困境 |
二、 结构生长的选择 |
第五节 博弈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一 |
一、 运用经典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
二、 分析出最基本要素 |
三、 典型结构生长方式的确定 |
四、 博弈方式与局中人的分析 |
五、 均衡分析(趋势分析)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七章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 |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
第二节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
二、 模糊矩阵 |
三、 模糊矩阵性质与相关运算法则的确定 |
四、 可达矩阵 |
五、 FISM、ISM的可达矩阵关系与FISM的层级分解 |
六、 FISM可达过程的解释 |
七、 λ水平截矩阵 |
第三节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法运用的步骤 |
第四节 最大最小模糊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
第五节 概率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
第六节 有界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
第七节 爱因斯坦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
第八节 模糊算子以及广义模糊算子构造简析 |
第九节 关于F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
第八章 阻尼解释结构模型 |
第一节 前提的确定、质疑与例证 |
第二节 阻尼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
二、 阻尼矩阵 |
三、 阻尼矩阵的性质 |
四、 阻尼矩阵的可达矩阵 |
五、 可达矩阵的层级分解 |
第三节 DISM法运用的步骤 |
第四节 关于D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
第九章 虚解释结构模型 |
第一节 前提的确定、质疑与逻辑的推演 |
第二节 虚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
一、 有向图示的新概念 |
二、 虚矩阵描述及归一化变换 |
三、 VISM归一化矩阵的性质 |
四、 可达矩阵 |
第三节 虚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意义 |
第十章 函数解释结构模型 |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
第二节 函数邻接矩阵的定义 |
第三节 GISM方法二 |
第四节 结构“共振体” |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的概率解释 |
二、 基态、共振体、母体 |
三、 优势结构的选择 |
四、 母体--“共轭”结构 |
第五节 关于Fun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
第十一章 结束语 |
第一节 六种解释结构模型的关系 |
第二节 运用ISM方法分析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四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一: 黑客所学专业调查 |
附录二: 黑客注意力调查 |
附录三: 黑客的界定 |
一、 概念界定的说明 |
二、 在水木清华黑客版所作的调查 |
三、 有重要影响的对黑客的定义 |
附录四: 开机密码与黑客思维 |
附录五: 88的启示与黑客思维 |
附录六: 黑客思维的迁移与计算机革命 |
附录七: 黑客思维的迁移与“左派”与“右派”之争 |
附录八: 博弈论相关概念及分析框架简介 |
一、 “博”和“弈” |
二、 博弈论模型中的要素 |
三、 博弈论中重要概念 |
四、 博弈的分类 |
附录九: 多种解释结构模型计算、显示软件编制过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巡航导弹技术及防御技术 |
1.1 巡航导弹技术的沿革 |
1.1.1 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 |
1.1.2 巡航导弹技术的发展 |
1.1.3 现代巡航导弹技术 |
1.2 巡航导弹防御技术 |
1.2.1 早期的巡航导弹防御 |
1.2.2 现代巡航导弹防御体系 |
1.3 现代成像系统 |
1.3.1 遥感影像获取系统 |
1.3.2 红外成像系统 |
1.3.3 传统照相系统 |
1.3.4 数码成像系统 |
1.3.5 雷达成像系统 |
2 巡航导弹图像跟踪硬件设备系统 |
2.1 巡航导弹的特点及防御系统设计原则 |
2.1.1 巡航导弹的特点 |
2.1.2 防御系统设计原则 |
2.2 预警系统 |
2.2.1 预警系统的任务 |
2.2.2 预警系统的资源配置 |
2.3 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 |
2.3.1 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的任务 |
2.3.2 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
2.4 反巡航导弹攻击系统 |
2.4.1 对巡航导弹的攻击方式 |
2.4.2 电子攻击 |
2.4.3 对巡航导弹的“硬杀伤” |
2.5 反巡航导弹系统工作过程简述 |
3 遥感图像序列的获取和处理 |
3.1 遥感图像的获取 |
3.1.1 传感器及其图像特性 |
3.2 遥感图像的校正 |
3.2.1 遥感图像的辐射量校正 |
3.2.2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
3.3 遥感信息增强处理 |
3.3.1 遥感影像信息融合 |
4 图像序列的噪声滤除 |
4.1 噪声模型 |
4.2 滤波方法 |
4.2.1 滤波技术发展概况 |
4.2.2 线性滤波器 |
4.2.3 非线性滤波器 |
5 巡航导弹的检测与跟踪 |
5.1 点目标的检测方法 |
5.1.1 点目标检测概述 |
5.1.2 运动小目标检测技术 |
5.2 斑点目标的滤波估计跟踪方法 |
5.2.1 图像模型的基本假设 |
5.2.2 质心测量的误差估计 |
5.2.3 质心位移测量的误差估计 |
5.2.4 质心位移测量的误差估计 |
5.2.5 光电子噪声下质心误差估计 |
5.3 基于灰度质心的目标跟踪方法 |
5.4 提高目标形心估计精度的跟踪方法 |
5.4.1 图像分割算法 |
5.4.2 修正目标窗口中心位置的递推算法 |
5.5 多目标跟踪技术 |
5.5.1 两个运动目标交叉时的滤波跟踪方法 |
5.5.2 窗口跟踪法中的多目标跟踪 |
5.5.3 运动目标被遮挡情况下的跟踪 |
6 基于UML和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 |
6.1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 |
6.2 基于UML的对象建模技术 |
6.3 组件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 |
7 巡航导弹图像跟踪软件系统设计 |
7.1 巡航导弹图像跟踪软件系统的功能要求 |
7.2 基于UML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开发 |
7.2.1 分析 |
7.2.2 设计 |
7.2.3 实现 |
7.2.4 测试和配置 |
7.3 主要模块的实现算法 |
7.3.1 离散图像的数学描述 |
7.3.2 图像的不变矩特征 |
7.3.3 图像的奇异值特征 |
7.3.4 图像的转动惯量特征 |
7.3.5 不变性分析 |
7.3.6 质心快速计算 |
7.3.7 瞬时速度的计算 |
7.3.8 跟踪预测算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TCL集团品牌拓展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TCL品牌的创立历程 |
1.品牌无意识阶段 (1982-1992年) |
2.专业化建设阶段 (1992-1997年) |
3.品牌整合阶段 (1998年始—) |
二、TCL品牌拓展应注意的问题 |
1.品牌的清晰定位 |
2.与国际接轨的全球眼光 |
3.关注技术进步对品牌形象的深刻影响 |
三、TCL品牌拓展策略 |
1.区域市场的品牌推广 |
2.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四、Bug对电脑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F公司个人计算机兼容性验证工作效率提升研究[D]. 李碧侠. 广西大学, 2021
- [2]媒介生态学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模式的观察研究[D]. 崔政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3]止不住的生产率衰退[J]. 邢海洋. 中国海关, 2011(09)
- [4]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5]我国电脑厂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D]. 马丁.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7)
- [6]ABC电脑公司售后服务流程构建分析[D]. 周济海. 四川大学, 2005(02)
- [7]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D]. 黄炜. 华南师范大学, 2003(03)
- [8]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巡航导弹跟踪软件与算法研究[D]. 张根耀. 西北大学, 2003(04)
- [9]Bug对电脑业的影响[J]. 张根耀,马燕,张向军,赵宗涛.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10]TCL集团品牌拓展问题的研究[J]. 李胜.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