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谢伊玲,杨勇,黎晓燕[1](2021)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间歇通气组予以NIPPV治疗,持续通气组予以NCPAP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歇通气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持续通气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间歇通气组的PaCO2水平低于持续通气组,PaO2水平高于持续通气组(P <0.05)。间歇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持续通气组的24.00%(P <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更佳,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康复,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穆玉菊,王华,母得志[2](2021)在《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比较无创辅助通气模式、不同剂量咖啡因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研究、4 536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示: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吸氧可降低鼻部损伤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5,0.57),P=0.000 3]、气胸率[OR=0.18,95%CI(0.06,0.55),P=0.00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降低拔管失败率[OR=0.33,95%CI(0.23,0.48),P<0.000 01]、再插管率[OR=0.36,95%CI(0.20,0.65),P=0.000 7]、呼吸衰竭率[OR=0.33,95%CI(0.17,0.64),P=0.000 9]、气胸率[OR=0.29,95%CI(0.12,0.70),P=0.006],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降低再插管率[OR=0.21,95%CI(0.09,0.46),P=0.000 1];与低剂量咖啡因相比,高剂量咖啡因可降低拔管失败率[OR=0.44,95%CI(0.32,0.60),P<0.000 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OR=0.69,95%CI(0.48,0.99),P=0.04],增加心动过速发生率[OR=1.99,95%CI(1.22,3.25),P=0.006]。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经鼻高流量吸氧可减少鼻部损伤、气胸的发生率;围拔管期早产儿应在权衡心动过速等风险后选择咖啡因的最佳剂量。
王威,宋相菊[3](2021)在《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诊的出现呼吸暂停问题的早产儿122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气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H值(7.40±0.20)、PaO2(65.00±10.00)mmHg、PaCO2(39.00±6.00)mmHg显着优于对照组pH值(7.30±0.10)、PaO2(59.00±8.00)mmHg、PaCO2(42.00±8.00)mmH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6、4.937、5.268,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51.00±4.00)h显着优于对照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93.00±12.00)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4,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2%)显着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8.6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56%)显着低于对照组患儿(19.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在针对存在呼吸暂停问题的早产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方式来说,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此同时,对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还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胜霞,刘丹,马雨萌,张楠,李红月,杜晓莉,刘玉敏[4](2021)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给药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支持下的不同枸橼酸咖啡因给药时间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出生胎龄<32周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按照枸橼酸咖啡因给药时间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早期组(51例,出生24 h内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下完成枸橼酸咖啡因给药)和常规组(40例,72 h内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应用时间、给药时间、吸氧天数以及呼吸暂停改善情况,记录呼吸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给药时间、吸氧天数、3 d后呼吸暂停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1,t=2.901,t=2.821,t=3.180,t=2.987;P<0.05)。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3 d后,两组患儿β-内啡肽水平及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且早期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t=0.408,t=3.294;P<0.05);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回升,早期组较常规组升高更显着(t=6.4758,t=2.121,t=2.409;P<0.05)。早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2%(44/51),常规组为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49,P<0.05)。早期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3.7%(7/51),常规组为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有助于患儿更好的渡过呼吸暂停危险期,早期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可促进患儿更快的恢复,显着缩短治疗时间,但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黄建明,魏恩焕,李增[5](2021)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使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对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治疗的8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hasi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产前使用激素、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改用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吸氧时间、继发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结果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组患儿与NCPAP对照组比较,其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改用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和吸氧时间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继发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双相正压通气相比于NCPAP,具有一定优势,可替代NCPAP作为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及早使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避免应用有创机械通气。
万子文[6](2020)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例资料,通过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以及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28-34周有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且已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或氨茶碱的早产儿病例,按其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枸橼酸咖啡因A组,枸橼酸咖啡因B组,氨茶碱C组,每组各20例。各组给药方式如下:A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5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B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10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C组: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一次。三组患儿用药均使用至呼吸暂停消失后7-10天,如仍有呼吸暂停发作,则用药至纠正胎龄至34周。对三组患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氧疗持续时间、出院前死亡率、生后4周BPD、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心率增快、胃肠失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患儿在产前激素、母绒毛膜羊膜炎、分娩方式、性别、5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在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的比例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枸橼酸咖啡因B组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略高于氨茶碱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和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三组在呼吸暂停完全消失的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B组对比氨茶碱C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均缩短,其中B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B组对比A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枸橼酸咖啡因A组及枸橼酸咖啡因B组拔管时纠正胎龄均小于氨茶碱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之间对比,拔管时纠正胎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氧疗持续时间略短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出院前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A组、B组患儿在心率增快、胃肠失调、高血糖的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NEC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并发症:A组、B组生后4周BPD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包括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及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两方面)优于氨茶碱;2.枸橼酸咖啡因对比氨茶碱,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3.大维持剂量(10mg/kg)与小维持剂量(5mg/kg)枸橼酸咖啡因对比,虽然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无明显改变,但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缩短,前者疗效优于后者;4.枸橼酸咖啡因不良反应略低于氨茶碱,且增加枸橼酸咖啡因的维持量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推荐优先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且维持剂量10mg/kg优于5mg/kg。
袁忠民,董超凡,张剑梅,钟慧勇,陈高[7](2020)在《早期NCPAP对改善34周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改善34周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治疗的NRDS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联合早期NCPAP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酸碱度(pH)、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机械通气比例、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NCPAP辅助治疗NRDS患儿效果更好,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机械通气比例,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早产儿尽早恢复,值得推广。
乃依曼·迪力木拉提[8](2020)在《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新生儿RDS有创通气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和无创双水平通气(non-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Bi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有创呼吸支持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中重度RDS患儿共68例纳入本研究,在有创通气撤机拔管前1小时,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nHFOV组(观察组),和nBiPAP组(对照组)。其中nHFOV组33例,nBiPAP组35例。两组患儿除呼吸支持方式外,其他治疗保持一致。比较两组撤机后无创呼吸支持6-24h时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O2)、有创撤机后7天内无创支持失败再重新插管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儿无创通气6-24h时,PaO2对比,nHFOV组>nBiPAP组[(89.36±23.22)mmHg比(76.29±17.10)mmHg](P<0.05);PaCO2对比,nHFOV组<nBiPAP组[(31.39±5.74)mmHg比(41.83±10.10)mmHg](P<0.05);OI值对比,nHFOV组>nBiPAP组[(265.14±88.48)mmHg比(219.21±74.52)mmHg](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PH值上无差异(P>0.05);2)nHFOV组和nBiPAP组,撤机后无创失败重新插管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3比16/35,P<0.05)]、无创通气时间短[(5.97±4.71)天比(13.17±12.52)天,P<0.05]、住院时间缩短[(22.39±11.45)天比(34.66±18.89)天,P<0.05];3)两组患儿并发症对比,生后28天BPD发生率对比,nHFOV组低于nBiPAP组[21.2%比45.7%,P<0.05],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如气胸、颅内出血、鼻压伤、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流动力学改变显着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呼吸暂停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DS早产儿撤机后使用nHFOV和nBiPAP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nHFOV能更快更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更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并且可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成功率,减少重新插管率,减少无创通气时间,减少在NICU住院时间。减少BPD的发生,其他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
袁高乐[9](2019)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有创机械呼吸机治疗是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曾挽救了无数的新生儿,但随着其应用的普及,呼吸机相关性的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生物伤可能是导致VILI的主要原因,生物伤是指不恰当的机械应力导致多种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在肺组织的大量聚集,激活各信号传导通路,引起多种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等可诱导或加重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导致这些屏障功能障碍,最终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非心源性肺水肿等,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被证实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死亡的决定性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出生时因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其多见于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有:一方面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则是使用呼吸机呼吸支持以防止肺泡萎缩及缺氧,以往多使用有创呼吸机,其能显着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但因该方式易导致以肺损伤为主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来随着各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的出现,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呼吸机,其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血氧,同时亦避免了产生各种严重的机械呼吸机并发症,但因各种无创呼吸模式各有优缺点,寻求最佳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一方面探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为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另一方面探讨三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寻找最佳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模式。方法:1、在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时:我们选取7-14日龄SPF级雄性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行气管置管,不行呼吸机通气)、低潮气量组(8ml/kg)、高潮气量组(分三个亚组,潮气量分别为20ml/kg、30ml/kg、40ml/kg),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等指标来建立最适宜的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再选取最合适造模组(最终为30ml/kg组)与低潮气量组、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NA-seq等方法测定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等的变化,发现这些因子高表达,因NAMPT曾被报道为呼吸机性肺损伤的潜在标志物,拟使用NAMPT抑止剂FK866预处理新生SD大鼠以视其对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具体方法为:选取上述新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30组(最适宜造模组)、H30+FK866组(根椐文献预先使用FK866 10mg/kg腹腔注射),实验进行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计算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水平变化。2、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各年龄层又随机分为三组: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组(NIPPV组)、鼻塞式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组(NHFO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NCPAP组),各组分别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分别实施NIPPV、NHFO和NCPAP干预。以患儿开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前时刻为0时,记录各年龄层三组患儿0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支持后2、12、24、48小时的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发生呼吸暂停的病例数、重新气管插管再次用固尔苏的例数、改有创通气的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及其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患儿生后即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行气管内注入固尔苏并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ASSC)模式,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撤离有创呼吸机,遵撤机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各年龄层分别分为3组,每组40例,拔管后即分别连接NCPAP、NIPPV、NHFO进行辅助通气,观察各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撤机前平均气道压、撤机72小时内的失败率、撤机失败的原因、总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气漏、腹胀、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情况.结果:1、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假手术组(S)、低潮气量组(L)、高潮气量(H20组、H30组)动物全部存活,接受高潮气量H40组的8只新生大鼠有6只在通气过程中死亡,在肺组织湿/干比值、肺病理损伤评分方面,与S组、L组、H20组比较,H30组明显增加,H20组与S组、L组比较相差不明显;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棕染明显,累积光密度值(IOD)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8蛋白表达量更高;RNA-seq分析发现30m1/kg潮气量诱导肺损伤后,IL6、IL8、IL16以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显着,其中,NAMPT的表达上调最显着;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无明显增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影,病理学评分也显着低于H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病理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程度更低,炎性因子表达量较低,炎性程度也较弱。2、初始及拔管后各年龄层的三组患儿基本资料情况比较:实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生产方式、母亲产前状况等分布情况的比较,拔管前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平均气道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血气结果比较,各年龄层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吸支持后2h、12h、24h、48h,三组患儿PaO2均明显升高,2h、12h、24h、48h各时间点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有所下降,其中小于32周胎龄NCPAP组PaCO2下降程度较另两组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NHFO组下降最为明显,32-36+6周患儿2h点NHFO组较NCPAP组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O2/FiO2均明显升高,各年龄层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NIPPV组、NHFO组较NCPAP组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较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胎龄层患儿三组间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NIPPV组和NHFO组均短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的发生、再次插管上机率、住院费用,NIPPV组和NHFO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PS)患儿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患儿数、住院费用三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各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重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序贯治疗各年龄层患儿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NCPAP组较NIPPV组及NHFO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层治疗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呼吸暂停发生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NIPPV组与NHFO组相比无差别。其他并发症(NEC、鼻部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VH)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构建有创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时,30m1/kg潮气量机械通气用来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建立;在新生大鼠肺损伤过程中,肺组织中NAMPT的表达显着上调,用NAMPT抑制剂处理小鼠能够明显降低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的肺损伤。因此,NAMPT可能作为未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重要靶点。2、三种无创通气模式(NCPAP、NIPPV、NHFO)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皆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肺部氧合功能。3、NIPPV及NHFO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使患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缩短了无创通气、氧疗时间,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相对NCPAP更有治疗优势。4、应用NIPPV及NHFO的患儿相对腹胀少,能尽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进而减少长时间静脉营养的相应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费用。5、NHFO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可迅速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及有效的清除二氧化碳,副作用少,值得推广。6、三种无创通气皆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及有创通气拔管后的序贯治疗,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NIPPV及NHFO相对NCPAP优势更强,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赵伟[10](2019)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之一,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较多见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的临床应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极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的新生儿且入院后需要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NIPPV模式辅助呼吸,同时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静脉注射(规格1ml:20mg),初始剂量为20mg/kg,在24h后,给予维持剂量为5mg/kg.d,直到患儿临床症状,呼吸状态平稳,监测心率及血压在正常范围波动,血气分析结果处于正常范围,停止应用。对照组则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只给予NIPPV辅助呼吸,应用至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停止。两组记录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包括胎龄、性别、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以及RDS分度;同时记录了患儿拔管前、拔管后2h和12h的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患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为早产儿,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儿拔管前血气结果分析,发现PH、PaO2、PaCO2两组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后2h的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PH优于对照组(对照组7.35±0.03,实验组7.3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7,P<0.05),PaO2高于对照组(对照组60.03±2.99mmHg,实验组62.37±5.4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5),PaCO2低于对照组(对照组42.97±2.11mmHg,实验组41.40±1.96mmHg),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5);咖啡因联合NIPPV组拔管后2h血气分析结果优于NIPPV组;拔管后12h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PH值较拔管后2h的PH值有所改善(对照组7.34±0.06,实验组7.36±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PaO2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61.43±3.95mmHg,实验组64.23±5.5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两组PaCO2略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同样占优势(对照组40.73±1.91mmHg,实验组39.27±1.9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0.185,P>0.05);实验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对照组7.10±2.44d,实验组5.77±2.08d,t=2.278,P<0.05)、所需住院时间(33.50±7.18d,28.77±6.88d,t=2.606,P<0.05)、再插管率(26.7%,6.7%),以上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能够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的呼吸状态,减少了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枸橼酸咖啡因组可以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上优于单独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
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
2.2 血气指标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2)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4 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
2.4.1 有效性指标 |
2.4.2 安全性指标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
2.4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给药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设备与药物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中相关数据比较 |
2.2 两组患儿β-内啡肽及血气分析数据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5)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早产儿无创通气时间及平均吸氧时间比较: |
2.2 两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早产儿继发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6)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 |
1.3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 |
1.4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2 资料收集 |
2.3.3 分组 |
2.3.4 统计学方法 |
2.3.5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
3.2 有效性分析结果 |
3.3 安全性分析结果 |
3.4 并发症分析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对比 |
4.2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安全性对比 |
4.3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并发症对比 |
4.4 研究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7)早期NCPAP对改善34周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比较 |
2.2 两组机械通气比例、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8)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新生儿RDS有创通气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3.1 盲法 |
3.2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的标准化 |
3.3 其他治疗及评估保持无差异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对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动物存活结果 |
2.2 肺损伤相关指标 |
2.3 RNA-seq分析肺损伤前后基因表达谱 |
2.4 NAMPT抑制剂的应用 |
3.讨论 |
第二部分 三种无创通气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的疗效观察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
2.4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
3.讨论 |
3.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
3.2 三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作为早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的临床作用及其安全性、有效性 |
第三部分 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即经有创通气后拔管改用三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疗效观察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呼吸支持情况及结果比较 |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的比较 |
3.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比较[J]. 谢伊玲,杨勇,黎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1(12)
- [2]提高早产儿拔管成功率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J]. 穆玉菊,王华,母得志. 华西医学, 2021
- [3]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J]. 王威,宋相菊. 系统医学, 2021(12)
- [4]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给药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 相胜霞,刘丹,马雨萌,张楠,李红月,杜晓莉,刘玉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21(03)
- [5]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 黄建明,魏恩焕,李增. 福建医药杂志, 2021(01)
- [6]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D]. 万子文. 南昌大学, 2020(01)
- [7]早期NCPAP对改善34周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临床分析[J]. 袁忠民,董超凡,张剑梅,钟慧勇,陈高.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
- [8]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新生儿RDS有创通气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D]. 乃依曼·迪力木拉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D]. 袁高乐. 南昌大学, 2019(08)
- [10]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伟.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