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一、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文婷婷[1](2021)在《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将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以及A549细胞异种移植裸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安五脂素(Anwuligan,ANW)对NSCLC生物学功能产生的影响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阐明其在NSCLC治疗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ANW对NSCLC细胞中let-7c-3p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抑制let-7c-3p表达对于ANW抗NSCLC作用中的影响。本实验共分为3个部分:1、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首先通过CCK-8实验检测到低于50μM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系(Beas 2B和MRC-5)无明显毒性,说明低于50μM浓度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来说是安全的。因此本研究将不同ANW(DMSO(control)、0μM(vehicle)、5μM、20μM、50μM)处理的A549和H460细胞分成五组进行实验,首先经CCK-8比色实验证实ANW处理24h即可杀伤NSCLC细胞,并且浓度越高,杀伤能力越强,说明ANW(≤50μM)对于NSCLC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且进一步经Edu实验、成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PI染色)发现ANW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且为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的结果显示20μM的ANW即可显着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收集ANW处理24h后的5组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W可减弱TGF-β诱导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说明ANW可以延缓NSCLC的进展;顺铂是常见的肿瘤化疗药物,但其临床应用受到耐药性和毒性的限制。CCK-8比色法显示中浓度(20μM)ANW即可显着增强顺铂的抗NSCLC生长能力,细胞流式仪(A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发现20μM的ANW与顺铂联合处理诱导A549和H460细胞凋亡的能力明显强于二者单独处理,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活化也相对增强,这些结果表明ANW和顺铂联合用药可增强抗NSCLC作用。综上,ANW对NSCL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成分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2、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的表达本研究在第一部分明确了ANW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接下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先通过Deep Sequencing技术检测到经ANW(50μM)处理24h后A549细胞中多种mi 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22种mi RNAs水平变化最为明显,8种上调,14种下调,尤以let-7c-3p升高最为明显,并经q RT-PCR进一步明确ANW处理后A549和H460中let-7c-3p表达增加;本研究通过生信分析结果发现let-7c-3p主要与3-磷酸肌醇生物合成相关。众所周知,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和自噬中起重要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W(分3组:0、20、50μM)处理后,20μM和50μM的ANW可抑制A549和H460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说明ANW可调控NSCLC细胞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K3CA是PI3K的催化亚单位,对维持PI3K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大作用。本研究预测分析PIK3CA 3’UTR序列可能是let-7c-3p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发现let-7c-3p mimic可显着抑制PIK3CA3’UTR序列荧光素酶活性,对PIK3CA 3’UTR的突变序列无影响,此外,scramble对PIK3CA 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let-7c-3p的确可以与PIK3CA 3’UTR序列结合,并且进一步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可以直接抑制PIK3CA表达。重要的是,本研究构建并获取了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根据不同的转染物质以及慢病毒感染情况,分别将A549和H460细胞分成四组:mimic NC、let-7c-3p mimic、let-7c-3p mimic+vector和let-7c-3p+PIK3CA,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PIK3CA可以减弱let-7c-3p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为了研究let-7c-3p在NSCL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将let-7c-3p mimic、scramble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外加空对照(control组),进行克隆形成实验、Edu荧光检测,证实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生长,并且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综上,本部分研究发现ANW处理A549和H460细胞后可上调let-7c-3p,并且let-7c-3p的靶基因为PIK3CA 3’UTR序列,可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表达let-7c-3p可抑制NSCLC的发生和发展。3、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那么let-7c-3p是否是ANW发挥抗癌作用所必须的呢?在这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将let-7c-3p inhibitor及inhibitor NC分别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以此分为两组:inhibitor组和inhibitor NC组。随后用ANW(50μM)处理细胞,进行实验。在第一部分实验研究中,我们证实ANW对NSCLC细胞具有抑制生长、转移、侵袭以及促凋亡的作用。因此本部分研究首先通过CCK-8比色法实验、成克隆实验、Edu实验、细胞周期检测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存活和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接着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细胞流式实验(AV/PI双染)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的数量,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可减弱ANW对NSCLC促凋亡作用。收集两组细胞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后,可以逆转ANW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且抑制let-7c-3p表达,可以减弱ANW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以及对EMT相关标志蛋白的影响。本研究还建立了A549细胞的裸鼠异种移植模型,按照对裸鼠进行腹腔注射及瘤内注射不同药物,将其分为四组:control组、ANW组、ANW+inhibitor NC组和ANW+let-7c-3p inhibitor组,裸鼠肿瘤体积监测及肿瘤称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NW处理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而抑制let-7c-3p表达可消除ANW对NSCLC的抑制作用(P<0.01),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即let-7c-3p是ANW作用NSCLC的靶标。并且对安乐死后裸鼠的肝、肾、心的切片进行HE染色后分析表明ANW对于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毒性,说明作用于机体是较为安全的。综上,本部分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let-7c-3p在ANW抑制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抗NSCLC的研究提供了新靶标,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王佳雯[2](2020)在《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抗肿瘤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伞形科植物川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MP具有多重抗肿瘤效应,对恶性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耐药及肿瘤免疫等均有一定的影响。TMP化学结构简单,科学家们通常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TMP与其他抗肿瘤成分进行结构组合来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如:川芎嗪-三萜类轭联物、川芎嗪-姜黄素类轭联物及川芎嗪-鬼臼毒素类轭联物等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TMP。二聚体和多聚体是药物化学家广泛使用的新药设计策略,主要用于增强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通常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抗肿瘤活性片段通过一个连接体连接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多聚体,如:青蒿素二聚体、β-咔啉二聚体及芹菜素二聚体等,它们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单体分子。连接体在二聚体及多聚体的设计中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以环己酮、肟、五环三萜类及姜黄素等刚性结构作为连接体的川芎嗪二聚体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川芎嗪单体化合物。本文设计以烷基链等柔性链作为连接体,合成新型川芎嗪四聚体7个,川芎嗪二聚体8个,采用MTT法评价其对He La,Hep G2,MCF-7,Fa Du和A549五种肿瘤细胞株及人乳腺细胞MCF 10A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川芎嗪二聚体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四聚体,最佳连接体长度为8–12碳链。其中,以1,10-癸二胺连接的川芎嗪二聚体8e的活性最强,对体外培养的He La,MCF-7,Fa Du,A549和MCF 10A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2±0.71μM,0.037±0.001μM,0.00136±0.00035μM,1.05±0.05μM和0.047±0.008μM,特别是对Fa Du细胞有较高的选择性,SI值(IC50MCF 10A/IC50 Fa Du)为34.56。此外,受启发于杂环化合物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以空间结构和电子云分布类似于川芎嗪的杂环化合物为基本母核,合成小分子杂环二聚体36个。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能够选择性杀伤Fa Du细胞,而对其他四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杂原子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且杂原子的种类及相对位置不同,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也不同。此外,目标化合物结构中的酰胺键和烷基链偶联方式是该类二聚体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关键。之后,以化合物8e为代表,采用一系列生物实验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和作用机制。克隆形成实验表明8e能够明显抑制Fa Du细胞克隆形成,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Calcein AM/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实验更加直观地表明8e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进一步验证了8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Fa D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价8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对Fa Du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8.4%、54.8%、70.3%,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产生。此外,ADMET预测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物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特别是化合物8e,有望成为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候选药物。Hoechst 33342染色、Annexin V/PI双染、JC-1染色及PI染色实验表明,8e可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8e对Fa Du细胞中EGFR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8e可抑制EGFR表达,而对VEGFR-2无明显作用。微管蛋白聚合分析实验表明8e能够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研究8e与EGFR和微管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e能较好的嵌入到蛋白活性口袋中,且结构中的酰胺键与蛋白形成的氢键作用有助于二者紧密结合。总之,本研究系统评价了一类川芎嗪四聚体、二聚体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了苗头化合物8e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为该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候选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张敏[3](2020)在《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活性的影响,和对 NSCLC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MTT试验,检测三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I-H1299、A549和YTMLC-90在经过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后,测量其各自的OD值,与空白对照组(未经姜黄素处理的)相比较,观察姜黄素对NSCLC细胞活性的影响。2.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经过CoCl2诱导的三种NSCLC细胞与未经CoCl2诱导的三种NSCLC细胞其各自的细胞形态差异,初步构建EMT模型。将CoCl2诱导后的三种NSCLC细胞分成两组,观察组经过姜黄素处理,对照组未经过姜黄素处理,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比较两组的细胞侵袭抑制率及转移侵袭能力。3.把经过CoCl2诱导发生EMT的NSCLC细胞经过姜黄素处理72h,作为观察组。把未经CoCl2诱导的NSCLC细胞作为对照组1,把经过CoC12诱导发生EMT的但未经姜黄素处理的NSCLC细胞作为对照组2,通过western blot、RT-PCR试验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NSCLC细胞EMT的作用。结果:1.姜黄素以剂量依赖方式及时间依赖方式显着抑制三种NSCLC的细胞活性。自1μmol/L 至 100μmol/L 的六种浓度(1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姜黄素对三种NSCLC细胞作用24h、48h、72h的细胞活性抑制率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着的差异(p<0.05)。6种浓度的姜黄素对NSCLC细胞的抑瘤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μmol/L姜黄素对NCI-H1299细胞、A549腺癌细胞、YTMLC-90鳞癌细胞作用72h的抑制率分别为82.44%(P=0.000)、86.47%(P=0.000)、85.70%(P=0.000)。2.20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后的NSCLC细胞,细胞轮廓模糊不清,细胞显着发生梭型变化,细胞间距离较远,部分细胞开始脱壁。说明氯化钴处理后的NSCLC细胞发生EMT转变,形成了具有间质特征的细胞。3.姜黄素能显着抑制三种发生EMT转化的NSCLC细胞的侵袭、迁徙能力。100μmol/L的姜黄素对NCI-H1299细胞、A549腺癌细胞、YTMLC-90鳞癌细胞处理24h后,与不加姜黄素的对照组比较,侵袭抑制率分别为60.77%,59.02%,58.41%。4.姜黄素能显着上调三组EMT化NSCLC细胞的E-钙粘蛋白表达,显着下调其N-钙粘蛋白、Vimentin蛋白、MMP-2、MMP-9、MMP-14、Snail 蛋白、Twist 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姜黄素能逆转NSCLC细胞的EMT化。结论:1.姜黄素对NSCLC细胞HCI-H1299、A549和YTMLC-90的细胞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及时间依赖性。2.姜黄素能抑制EMT化的HCI-H1299、A549和YTMLC-90细胞的侵袭、迁徙能力。3.利用CoCl2诱导NSCLC细胞发生EMT的模型构建成功。4.姜黄素能抑制NSCLC细胞的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MT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上调 E-cadherin 表达,下调 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MMP-14、Snail及Twist表达)来实现的。

尤雨桐[4](2020)在《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 的]松萝烟酰胺(C24H20N2O7)是本课题组对抗癌活性化合物松萝胺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新结构化学物。本研究对该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了解松萝烟酰胺体外对不同人癌细胞作用及其差异,探索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为松萝烟酰胺后期的研发提供科研依据。[方法]1.体外抗癌的剂量-效应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72h后的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2.体外抗癌的时间-效应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24、48、72h后的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在不同时间下的存活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3.与临床抗癌药物DDP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测定单纯给药组与联合组处理人癌细胞48h后的吸光度,计算细胞活力抑制率,根据金氏公式判断联合作用形式。4.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12、24、36、48h后,细胞的迁移状况,计算细胞迁移率。5.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48h后,采用CyStain DNA 1 step或AnnexinV/PI双染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计算各组细胞G1期、S期和G2期的细胞百分率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DA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药物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6.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48h后,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法测定Bax/Bcl-2/Caspase-9/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的 Bax、Bcl-2、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 蛋白,EMT 过程相关的 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 蛋白,PI3K/AKT 信号通路的 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检测Bax、Bcl-2、caspase-9、caspase-3 蛋白 mRNA 表达水平。[结 果]1.松萝烟酰胺对多个人癌细胞株均具有显着性体外抗癌作用,其体外抗癌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不同癌细胞对其敏感性存在差异:松萝烟酰胺在0.625、1.25、2.5、5、10μmol/L的浓度下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83%、-6.89%、0.24%、90.15%、92.76%,IC50为 4.12μmol/L;对 XWLC-05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 1 7.09%、27.18%、56.11%、82.44%、83.30%,IC50 为 2.16μmol/L;对 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 11.90%、25.26%、65.69%、91.75%、95.27%,IC50 为1.90μmol/L;对 SGC-7901 细胞活力抑制率为 2.95%、27.73%、83.98%、94.92%、95.82%,IC50 为 1.62μmol/L。2.松萝烟酰胺体外抗癌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关系,SPC-A1细胞24、48、72h的IC50分别为4.67μmol/L、2.60μmol/L、1.92μmol/L,SGC-7901 细胞24、48、72h 的 IC50 分别为 3.45μmol/L、1.43μmol/L、1.22μmol/L。3.松萝烟酰胺与DDP联合用药作用:低剂量(0.625、1.25μmol/L)下,联合组对SPC-A1细胞的q值为0.59和0.66,对SGC-7901细胞的q值为0.76和0.82,具有拮抗作用。高剂量(2.5μmol/L)下,联合组对SPC-A1细胞的q值为0.86,对SGC-7901细胞的q值0.93,具有相加作用。4.松萝烟酰胺能显着性抑制癌细胞侵袭迁移,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迁移率降低:(1)SPC-Al细胞:松萝烟酰胺在0、1.25、2.5、5、10μmol/L 的浓度下 12h 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29.38%、26.27%、24.57%、12.97%、16.81%,24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38.05%、29.43%、33.93%、17.21%、8.60%,36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9.50%、46.01%、41.53%、25.80%、14.53%,48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70.33%、51.15%、47.54%、32.69%、21.17%;(2)SGC-7901细胞:松萝烟酰胺在0、1.25、2.5、5、10μmol/L的浓度下12h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26.62%、27.02%、19.82%、6.32%、4.51%,24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39.68%、27.97%、22.32%、5.34%、9.70%,36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0.63%、36.18%、22.26%、19.81%、16.68%,48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5.69%、39.47%、26.36%、23.86%、21.84%。5.松萝烟酰胺能阻滞细胞于S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增加,G0/G1期细胞占比降低。SPC-A1细胞在0、1.25、2.5、5μmol/L的浓度的松萝烟酰胺作用下,S期百分率为26.1%、27.62%、42.93%、52.45%,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 59.86%、59.49%、49.59%、38.76%。SGC-7901 细胞在 0、1.25、2.5、5μmol/L的浓度的松萝烟酰胺作用下,S期细胞百分率为32.27%、39.13%、47.28%、54.23%,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 60.34%、45.40%、44.19%、34.29%.6.松萝烟酰胺能诱导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总凋亡率增加。SPC-A1细胞的0、1.25、2.5、5μmol/L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10.03%、18.37%、36.26%、39.58%,SGC-7901 细胞 0、1.25、2.5、5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9%、7.97%、23.53%、36.93%。荧光显微镜下见松萝烟酰胺能使癌细胞形成凋亡小体、核浓缩、核碎裂的现象。7.松萝烟酰胺能显着上调SPC-A1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蛋白的表达,下调 Bcl-2 蛋白的表达,使Bax/Bcl-2比例增加。显着下调SPC-Al细胞的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SPC-A1细胞的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越明显。[结 论]1.松萝烟酰胺具有显着性体外抗癌活性,SGC-7901细胞在已检测的4个癌细胞株中对松萝烟酰胺最敏感。2.松萝烟酰胺体外抗癌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3.高剂量的松萝烟酰胺在体外与临床抗癌药物顺铂具有相加作用,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松萝烟酰胺能显着性抑制癌细胞侵袭迁移。5.松萝烟酰胺阻滞癌细胞于S期。6.松萝烟酰胺促进癌细胞凋亡。7.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调控Bax/Bcl-2/Caspase-9/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影响Bax、Bcl-2、Caspase-9和Caspase-3的mRNA水平,同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EMT转化。

任静[5](2019)在《姜黄素提高紫杉醇对A549细胞的敏感性及减轻肝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紫杉醇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简称NSCLC)产生的耐药性及其对正常肝细胞产生的损伤作用,本实验研究姜黄素(Curcumin)及紫杉醇(Paclitaxel)单独或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调亡的影响,并探究姜黄素提高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紫杉醇所致肝损伤的影响。方法:(1)分别在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传代培养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按如下分组情况进行药物干预48 h: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仅有细胞培养液)、姜黄素组(依次加入2.5、5、10、20、4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仅A549细胞设置该组),紫杉醇组(依次加入0.06、0.125、0.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联合用药组(5μmol/L的姜黄素+0.06μmol/L的紫杉醇溶液、5μmol/L的姜黄素+0.1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5μmol/L的姜黄素+0.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应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各分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并筛选出两药联合用药时适当的浓度(本实验选用5μmol/L的姜黄素+0.1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用于后续实验;(2)按照上述筛选出的姜黄素与紫杉醇浓度,再次将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仅有细胞培养液)、姜黄素组(5μmol/L的姜黄素溶液),紫杉醇组(0.1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联合用药组(5μmol/L的姜黄素+0.125μmol/L的紫杉醇溶液),分别作用A549细胞和L-02细胞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两种细胞各组的细胞凋亡情况;(3)对于按上述分组干预过的A54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Bcl-2、Bax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4)对于按上述分组干预过的L-02细胞,采用ELASE法检测各组L-02细胞上清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浓度。结果:1、CCK-8实验结果显示:(1)姜黄素和紫杉醇对A549细胞均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单一用药组相比较,联合用药组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更加明显(p<0.05);(2)紫杉醇对L-02细胞亦有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其对L-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增加;然而,与同等剂量紫杉醇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对L-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和紫杉醇组对A549细胞凋亡率显着增高(p<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2)紫杉醇组对L-02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是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同等剂量的紫杉醇组(p<0.05);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姜黄素组、紫杉醇组的A549细胞中STAT3、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显着升高(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相比,其A549细胞中STAT3、Bcl-2表达更低,Bax表达明显较高(p<0.05);4、ELASE法检测ALT、AST结果显示:紫杉醇组L-02细胞上清液中ALT、AST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相同剂量的紫杉醇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上清液中ALT、AST的浓度显着降低(p<0.05)。结论:(1)姜黄素与紫杉醇均对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低剂量姜黄素与紫杉醇联合作用较单用药更加明显,提示二者在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且二者对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Bcl-2,上调Bax有关。(2)紫杉醇对L-02肝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效果越明显,与低剂量姜黄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相比,等剂量紫杉醇组作用L-02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更明显,且其上清液中ALT、AST浓度较联合用药组明显升高,这表明低剂量姜黄素能够减轻紫杉醇所致的肝损伤。

张华磊[6](2019)在《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姜黄素和β-紫罗兰酮是果蔬中常见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抗癌活性。然而,姜黄素在体内的不稳定性和β-紫罗兰酮的低水溶性限制了其作为抗癌药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提高稳定性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些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并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药理活性。活性氧(ROS)是正常氧代谢的副产物,活性氧对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机体稳态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细胞受到外源物质刺激会造成ROS的过度积累,从而使细胞结构严重损坏造成细胞凋亡。所以,在癌症的治疗中可通过引入外源物质使细胞内ROS过度积累的策略杀死癌细胞。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并对其抗癌活性进行了评价。然后,我们探讨了姜黄素类似物的抗癌机理:合成了6种具有邻羟基(1a1f)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用1H和13C NMR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对其抗癌活性进行了评价。在所有的化合物中,1-丙烯酰-3,5-双(2-羟基-苄基亚基)-4-哌啶酮(1f)是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其细胞毒性是姜黄素在A549细胞中的10倍。化合物1f能诱导活性氧的生成,进而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诱导脂质过氧化,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崩溃,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合成了19种单羰基β-紫罗兰酮类似物(2a2s),用1H和13C NMR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对其抗癌活性进行了评价。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2a2s)的抗癌活性均优于β-紫罗兰酮并且受到“位置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影响。

王振洲[7](2019)在《RPDQ抗肿瘤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RPDQ是首次半合成的新人参皂苷。论文开展了RPDQ的半合成、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1.RPDQ的半合成以PDQ和D-核糖为起始原料,半合成得到以戊糖为糖基侧链的新奥克梯隆型人参皂苷RPDQ,产率为38.7%,纯度为99.0%。通过HR-MS,NMR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20S,24S)-12-O-α-D-呋喃核糖基-达玛-20,24-环氧-3β,12β,25-三醇。2.RPDQ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RPDQ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结合模式以及相互作用,筛选出RPDQ可能的22个作用靶蛋白。选择打分函数较高的靶蛋白,结合相关文献,以S180细胞、人肺腺癌SPC-A-1细胞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试了RPDQ的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RPDQ能较好的抑制以上3种癌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对S18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灌胃给予RPDQ对S180荷瘤小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RPDQ36 mg/kg、18 mg/kg可显着降低荷瘤小鼠的实体瘤重量(P<0.01、P<0.05),抑制率分别为22.50%,14.25%,同时高、中剂量组可显着降低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分别为3.84,4.26(P<0.01、P<0.05)和胸腺指数分别为1.02,1.11(P<0.01、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可见明显异型性,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与模型组相比,RPDQ高剂量组有明显改善。体内研究表明RPDQ对荷瘤小鼠实体瘤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可能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抗肿瘤作用。灌胃给予RPDQ对S180腹水瘤小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PDQ高剂量组延长腹水瘤小鼠生存天数超过50天,与阳性药环磷酰胺作用类似。说明RPDQ对小鼠体内S180腹水瘤有抑制作用。3.RPDQ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代谢组学研究基于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RPDQ 36 mg/kg干预S180荷瘤小鼠后的血清样本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PDQ干预后,可显着回调白三烯A4、磷脂酰乙醇胺、视黄酯、L-谷氨酰胺、吲哚乙醛和亚油酸等16个内源性小分子物质的水平。推断RPDQ可能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等7个代谢途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4.灌胃给予大鼠RPDQ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基于UPLC-MS/MS、UPLC-QTOF-MS法研究RPDQ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规律。(1)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RPDQ的UPLC-MS/MS定量方法,其LLOQ、线性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稀释可靠性、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等均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灌胃给予大鼠6、12、24 mg/kg RPDQ以及静脉注射0.3 mg/kg RPDQ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表明,灌胃后,RPDQ被缓慢吸收,达峰时间为7.25 h;而后被缓慢清除,给药后60 h血浆中仍可检测到RPDQ;灌胃给予RPDQ的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15%。(2)建立了测定大鼠组织中RPDQ的UPLC-MS/MS定量方法,并测定了灌胃给予RPDQ 12 mg/kg的大鼠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给药后RPDQ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中,主要分布在胃、大肠、小肠等消化道系统中,子宫和肝也是药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器官,睾丸及脂肪中分布较少。(3)建立了测定大鼠粪、尿和胆汁中RPDQ的UPLC-MS/MS定量方法,并测定了灌胃给予RPDQ 12 mg/kg后大鼠体内的排泄。结果表明,粪样和尿样中RPDQ在8-12 h达最大排泄速率,胆汁中RPDQ 6-8 h达最大排泄速率。粪样和尿样96 h内累积排泄量分别为38.30±3.66%和6.39±0.12%;胆汁在36 h内累积排泄量仅为0.09%。总累积排泄量为44.69%。提示RPDQ在体内存在一定的代谢消除。(4)通过UPLC-QTOF-MS联用UNIFI代谢产物解析平台,分析鉴定了灌胃给予RPDQ 24 mg/kg的大鼠体内的代谢物。结果表明,RPDQ在体内广泛代谢。共鉴定了包括原型药物RPDQ在内的14个代谢产物,其中I相代谢产物4个,II相代谢产物9个。代谢途径包括脱水、加氢及脱糖等I相代谢;甲基化、羟基化、乙酰化、硫酸化、磷酸化、半胱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及葡萄糖醛酸化等II相代谢,且II相代谢为主要代谢途径。综上,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半合成了以D-核糖为糖基侧链的新奥克梯隆型人参皂苷RPDQ,药理试验研究证明了RPDQ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免疫抑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可能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等7个内源性代谢途径而起到抗肿瘤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新人参皂苷具有缓慢吸收、缓慢消除、分布和代谢较广泛、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为新人参皂苷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戊糖糖苷类化合物的PK-PD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创新点:1、针对自然界中未见戊糖苷类人参皂苷,首次合成了糖链为D-核糖的新人参皂苷RPDQ。2、首次对新人参皂苷RPDQ开展了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并确认了其抗肿瘤作用。3、首次对新人参皂苷RPDQ抗肿瘤作用的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发挥药理作用可能的代谢途径。4、首次对新人参皂苷RPDQ开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获得了ADME各项药动学参数。

李亚玲[8](2019)在《加味二陈汤对A549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加味二陈汤对A549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加味二陈汤对ATF4-CHOP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1.动物实验:将培养好的A549人肺腺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右侧腋部皮下,待裸鼠皮下肿瘤可触及后,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2.中药高剂量组以加味二陈汤0.4ml/天灌胃21天(24g/kg/天,每ml含原药1.2g),中药低剂量组以加味二陈汤0.4ml/天灌胃21天(12g/kg/天,每ml含原药0.6g),对照组以0.4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一次,连续21天。给药后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第1、5、9、13、17、21天测量小鼠体重和肿瘤长径(a)、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V=1/2*a*b2),分析各组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1天后处死裸鼠,测量瘤重,计算各组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ATF4、CHOP蛋白表达,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3.体外实验: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2ml生理盐水灌胃,早晚各一次;中药组以2ml加味二陈汤灌胃(每ml含生药2.2g),早晚各一次,连续灌胃3天。末次给药一小时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分别以加味二陈汤10%含药血清、加味二陈汤20%含药血清及20%空白血清培养A549肺癌细胞,培养24h和48h后采用CCK-8检测肿瘤细胞增殖。RT-PCR检测血清培养24h后各组A549细胞ATF4、CHOP mRNA水平。结果1.给药21天后,空白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1360.8mm3,中药低剂量组平均肿瘤体积1061.7 mm3,中药高剂量组平均肿瘤体积836.7 mm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使用加味二陈汤后两组肿瘤体积均减小,高剂量加味二陈汤能显着抑制肿瘤生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平均瘤重0.79g,加味二陈汤低剂量组平均瘤重0.67g,加味二陈汤高剂量组平均瘤重0.63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使用加味二陈汤后两组瘤重均减轻,高剂量加味二陈汤能显着减轻瘤重(P<0.05)。加味二陈汤高剂量组抑瘤率(20.3%),加味二陈汤低剂量组抑瘤率(15.2%)。空白对照组裸鼠体重较加味二陈汤两组低,各组裸鼠体重无明显差异。2.TUNEL检验提示,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35%,中药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45%;中药高剂量肿瘤细胞凋亡率61%,使用加味二陈汤干预后,两组细胞凋亡率均显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TF4、CHOP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加味二陈汤两组ATF4、CHOP表达均上调,高剂量组上调更明显(P<0.01)。3.细胞实验:CCK-8检测细胞增殖,与20%空白血清对比,加味二陈汤10%、20%含药血清分别培养A549细胞24h、48h后,细胞增殖均被显着抑制(P均<0.01),其抑制能力与剂量存在正相关性。RT-PCR检测提示10%含药血清、20%含药血清培养后,与空白血清对比,加味二陈汤两组ATF4、CHOP RNA表达均上调,20%含药血清上调更明显(P均<0.01)。结论加味二陈汤能抑制A549肺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TF4、CHOP蛋白所导致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吕秀玮[9](2018)在《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理论研究,总结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归纳肺癌的放射治疗现状;通过对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评估加味百合固金汤的放疗增效作用;通过对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的实验研究,探索加味百合固金汤的放疗增敏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古籍,对肺癌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进行了总结,通过阅读文献,对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临床研究:参考我国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药新药治疗支气管肺癌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肺癌的诊断标准。选取60例ⅢB-Ⅳ期需要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味百合固金汤+放射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全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除与放疗组进行相同的放射治疗外,自放疗之日起配合加味百合固金汤口服,早晚温服,各1袋。持续至放疗结束。观察中医临床证候改变、卡氏评分改变、实体瘤疗效、免疫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实验研究:构建Lewis肺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0.2ml/只,1次/天,共15天;中药组:给予浓度为1.2g/mL的加味百合固金汤灌胃,0.2ml/只,1次/天,共15天。放疗组: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的6MeV电子线照射,裸鼠成瘤后,将裸鼠于麻醉状态下固定在特制的泡沫板上,暴露右上肢,照射带瘤部位,照射野大小1*1cm2,源皮距100cm,剂量率400mu/min,总剂量6Gy,1次给予。中药+放疗组:给予加味百合固金汤灌胃的同时进行6MeV电子线照射,照射方式同放疗组,灌胃剂量及频次同中药组。顺铂+放疗组: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0.4mg/mL顺铂,每5天1次,共15天,同时进行6Me V电子线照射,照射方式同放疗组。连续干预15天后,处死全部裸鼠,小心剥离移植瘤,尽量保证其完整性,去除其周围的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再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瘤重指数、抑瘤率、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及增敏系数(EF)。TUNEL方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HIF-1α、P53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HIF-1α、P5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理论研究: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导致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是肺癌发生之内在根本,六淫之邪趁虚而入,导致肺气宣降失司,津液不能正常疏布,痰饮、瘀血胶结,内生癌毒是肺癌发生之重要条件。肺癌是本虚标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一种疾病。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等,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损伤。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共60例,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年龄31-75岁,中位年龄58.9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其中腺癌26例,鳞癌31例,其他3例;ⅢB期38例,Ⅳ期22例;治疗前卡氏评分(KPS):≥90分19例,80-89分34例,70-79分7例,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治疗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脱落。中医证候评分对照组总改善率为42.86%,治疗组总改善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症状改善以咳嗽、胸闷、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盗汗等较为明显。实体瘤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有效率对照组略低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率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检测,治疗组治疗后,CD8+比值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CD3+、CD4+、CD4+/CD8+、NK细胞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研究:肿瘤增长速度最快的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增长速度最慢的为顺铂+放疗组,放疗组、中药组及中药+放疗组肿瘤增长速度居中,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瘤重指数均降低,且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以顺铂+放疗组最高,中药+放疗组次之。各治疗组均可延迟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其中以中药+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延迟效果更优(P<0.05);中药+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EF值均大于1,提示百合固金汤及顺铂均具有放射增敏作用。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着升高,以中药+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肿瘤组织中HIF-1α、P53和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且以中药+放疗组和顺铂+放疗组下调程度最明显。结论1.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及阴虚内热证型较为常见,治宜益气养血,滋阴清热为主。2.加味百合固金汤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可增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增加患者耐受放射治疗的可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3.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并促进其肿瘤细胞凋亡。4.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可明显下调Lewis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中HIF-1α、P53及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5.加味百合固金汤具有很好的放射增效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毛楷林[10](2018)在《皱瘤海鞘抗氧化及抗肿瘤组分的研究》文中提出自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命名癌症以后,癌症就像噩梦一样一直困扰着人类。随着社会变迁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转换,癌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医学发展到21世纪,癌症依然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而抗癌药物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天然来源的化合物是发掘新药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药物中,约有50%来自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由于海洋环境的高盐、高压以及光照少等完全不同于陆地环境,导致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结构新颖、活性强等特点。近年来,一大批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尤其以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最为引人瞩目。氧化自由基在人体内对于肿瘤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而抗氧化剂能够消除自由基从而有助于减缓癌症的发展。海鞘作为一种海洋被囊动物,在开发抗肿瘤药物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已有研究报道从海鞘体内分离获得具有明显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物质。而我国南海海域海鞘分布广泛,其中皱瘤海鞘为其优势种;另外,以前的研究往往将海鞘当成一个整体,事实上海鞘的被囊和内脏团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该研究侧重从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活性物质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开展研究,且对该组分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机理进行探究。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海洋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皱瘤海鞘被囊,利用缓冲液提取、超滤截留分离得到四种不同分子量级的被囊多肽,分别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同时检测了四种分子量级多肽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2、进一步利用配备C18半制备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以及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由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被囊的小于3K多肽组分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能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多肽SP336,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其分子量为336道尔顿。此外,采用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结合活性跟踪的方法,从皱瘤海鞘内脏团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能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成分VCEF-6。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组分能够显着抑制两种人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而且具有量效关系,并且对人正常胚肾293FT细胞毒性很低。3、为进一步研究VCEF-6的作用方式,我们分别从形态学研究、Annexin V/FITC染色、细胞凋亡分析、细胞周期阻滞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VCEF-6能够引发HeLa及A549细胞凋亡,可使HeLa细胞的分裂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影响细胞增殖。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初步推断VCEF-6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而引发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研究结果表明,皱瘤海鞘可以作为发掘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化合物的宝贵资源,由于皱瘤海鞘活性组分VCEF-6对两种人肿瘤细胞具有很高的细胞毒活性,而对人正常细胞毒性又较低,有望进一步开发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对VCEF-6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表明VCEF-6导致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进而导致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然而,对VCEF-6诱导的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该成分与细胞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二、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篇 综述 天然产物治疗肺癌的前景与争议
    1 背景
    2 按来源分类的抗肿瘤药物
        2.1 来源于植物
        2.2 来源于动物
        2.3 来源于微生物
        2.4 来源于海洋生物
    3 抗肿瘤的机制
        3.1 诱导凋亡
        3.1.1 诱导ROS
        3.1.2 诱导内质网应激
        3.1.3 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凋亡
        3.2 诱导自噬
        3.3 抑制PI3K/AKT途径
        3.4 抑制NF-κB信号途径
        3.5 阻滞细胞周期
        3.6 调控表观遗传学
        3.7 调控其他机制以及多种机制联合作用
    4 天然产物使用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5 总结
第2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
        1.1 实验材料
        1.1.1 仪器设备
        1.1.2 试剂
        1.2 细胞复苏及培养
        1.3 实验方法
        1.3.1CCK-8 实验测定细胞活力
        1.3.2 成克隆实验
        1.3.3 EDU实验
        1.3.4 细胞流式实验
        1.3.5 细胞划痕实验
        1.3.6TRANSWELL实验
        1.3.7 WESTERN BLOT
        1.3.8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ANW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1.4.2 ANW抑制NSCL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1.4.3 ANW增强顺铂对NSCLC的抗肿瘤作用
        1.5 结果讨论
    第2章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
        2.1.3 引物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DEEP SEQUENCING检测细胞准备及RNA提取
        2.2.2 LET-7C-3P靶基因预测
        2.2.3 LET-7C-3P检测
        2.2.4 构建及获取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
        2.2.5 MIRNAS转染A549和H460细胞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基因测定
        2.2.7 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2.2.8 QRT-PCR检测PIK3CA MRNA水平
        2.2.9 LET-7C-3P对NSCLC细胞的影响
        2.2.10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MICRORNA HSA-LET-7C-3P
        2.3.2 ANW抑制NSCLC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3.3 LET-7C-3P通过直接靶向PIK3CA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
        2.3.4 LET-7C-3P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转移
        2.4 结果讨论
    第3章 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分组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增殖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侵袭和转移
        3.2.3 细胞流式实验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凋亡
        3.2.4 WESTERN BLOT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
        3.2.5 建立裸鼠异种移植模型及分组
        3.2.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2.7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增殖作用
        3.3.2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转移和侵袭作用
        3.3.3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促NSCLC细胞凋亡作用
        3.3.4 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
        3.4 结果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川芎嗪在抗肿瘤方面的结构修饰
    1.2 二聚体及多聚体策略在抗肿瘤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2.1 柔性连接体
        1.2.2 刚性连接体
    1.3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川芎嗪四聚体的合成
        2.3.2 川芎嗪二聚体的合成
        2.3.3 小分子杂环二聚体的合成
        2.3.4 川芎嗪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川芎嗪四聚体的结构表征
        2.4.2 川芎嗪二聚体的结构表征
        2.4.3 小分子杂环二聚体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川芎嗪衍生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细胞系与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毒性实验(MTT)
        3.2.3 克隆形成实验
        3.2.4 Calcein AM/PI细胞双染实验
        3.2.5 裸鼠体内抑瘤实验
        3.2.6 ADMET预测
        3.2.7 数据统计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川芎嗪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
        3.3.2 川芎嗪二聚体8e抑制FaDu细胞克隆形成
        3.3.3 川芎嗪二聚体8e的Calcein AM/PI细胞双染实验
        3.3.4 川芎嗪二聚体8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3.3.5 川芎嗪衍生物的ADMET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川芎嗪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的初步研究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细胞系
    4.2 实验方法
        4.2.1 基于Hoechst33342染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4.2.2 基于Annexin V/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2.3 基于JC-1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4.2.4 基于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4.2.5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4.2.6 微管蛋白聚合分析
        4.2.7 分子对接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FaDu细胞凋亡
        4.3.2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
        4.3.3 川芎嗪二聚体8e诱导FaD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4.3.4 川芎嗪二聚体8e对EGFR、VEGFR-2表达的影响
        4.3.5 川芎嗪二聚体8e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川芎嗪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治疗
    2. 姜黄素
        2.1 姜黄素的结构及性质
        2.2 姜黄素的毒性
        2.3 姜黄素的药理活性
    3. 上皮间质转化(EMT)
第一部分 姜黄素对NSCLC细胞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耗材
        1.2 主要设备
        1.3 细胞系
        1.4 主要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
        2.2 细胞传代
        2.3 MTT实验
        2.4 计算及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姜黄素对三种NSCLC细胞活性抑制率
        3.2 半数抑制浓度IC50
    4 讨论
第二部分 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耗材
        1.2 主要设备
        1.3 细胞系
    2 实验过程
        2.1 培养、复苏、传代
        2.2 CoCl_2制备EMT转化的NSCLC细胞
        2.3 Transwell侵袭实验
        2.4 细胞划痕试验
        2.5 RT-PCR
        2.6 Werstern blot
        2.7 计算及统计
    3 结果
        3.1 CoCl_2诱导的EMT转化的NSCLC细胞
        3.2 Transwell侵袭实验实验结果
        3.3 姜黄素细胞划痕试验结果
        3.4 姜黄素对NSCLC细胞EM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5 Western blot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姜黄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说明
致谢

(4)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松萝烟酰胺体外对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松萝烟酰胺与顺铂体外联合抗癌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松萝烟酰胺对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章 松萝烟酰胺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章 松萝烟酰胺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松萝抗癌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姜黄素提高紫杉醇对A549细胞的敏感性及减轻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实验设计思路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CCK-8检测姜黄素和紫杉醇二者单用和联用对A549细胞及L-02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
        2.2.3 AnnexinV/PI检测姜黄素和紫杉醇二者单用和联用对A549细胞及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2.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和紫杉醇二者单用和联用对A549细胞中STAT3、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2.2.5 ELISA检测姜黄素和紫杉醇二者联用对L-02 细胞上清液中AST、ALT的浓度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姜黄素和紫杉醇单用及联合应用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1.1 姜黄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3.1.2 紫杉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3.1.3 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3.1.4 姜黄素、紫杉醇单独和联合用药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3.1.5 姜黄素、紫杉醇单独和联合用药对A549细胞中STAT3、Bcl-2、Bax表达的影响
    3.2 姜黄素和紫杉醇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2.1 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 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3.2.3 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L-02细胞上清液中AST、ALT浓度的影响
第四章 实验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研究
致谢

(6)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产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1.2 活性氧在癌症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1.3 姜黄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1.4 β-紫罗兰酮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
    1.5 β-紫罗兰酮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β-紫罗兰酮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4.2 β-紫罗兰酮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RPDQ抗肿瘤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
        1.1.1 提高药物活性
        1.1.2 提高药物选择性
        1.1.3 改善药物的稳定性
        1.1.4 改善药物水溶性
        1.1.5 改善药物脂溶性
        1.1.6 改善药物ADME
        1.1.7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1.2 人参皂苷(元)抗肿瘤活性
        1.2.1 人参皂苷抗肿瘤活性
        1.2.2 人参皂苷元的抗肿瘤活性
    1.3 人参皂苷结构修饰
        1.3.1 人参皂苷的糖链修饰
        1.3.2 人参皂苷的半合成
        1.3.3 其它
    1.4 糖类物质的结构修饰
    1.5 人参皂苷(元)的药代动力学
        1.5.1 人参皂苷的药代动力学
        1.5.2 人参皂苷元的药代动力学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1.6.1 立题依据
        1.6.2 研究思路
    1.7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RPDQ的合成
    2.1 材料和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核糖上羟基的全保护
        2.2.2 选择性去保护
        2.2.3 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的制备
        2.2.4 糖苷化反应
        2.2.5 去保护
        2.2.6 TLC条件
        2.2.7 反应条件的考察
        2.2.8 实验步骤
    2.3 结构鉴定
    2.4 讨论
第3章 RPDQ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及抗肿瘤药理活性
    第一节 分子对接筛选RPDQ的抗肿瘤作用靶点
        3.1.1 抗肿瘤作用靶点的选取
        3.1.2 RPDQ与抗肿瘤作用靶点的对接
        3.1.4 讨论
    第二节 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
        3.2.4 讨论
    第三节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3.1 材料与仪器
        3.3.2 实验方法
        3.3.3 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3.3.4 讨论
第4章 RPDQ抗肿瘤代谢组学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样本处理
        4.2.2 色谱与质谱条件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UPLC-QTOF-MS的稳定性评估
        4.3.2 血清代谢组学轮廓的分析
        4.3.3 潜在生物标记物和相关信号途径的鉴定
    4.4 讨论
第5章 灌胃给予RPDQ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灌胃给予RPDQ大鼠血浆吸收的研究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1.4 讨论
    第二节 灌胃给予RPDQ大鼠组织分布的研究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
    第三节 灌胃给予RPDQ大鼠的排泄研究
        5.3.1 实验材料
        5.3.2 实验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3.4 讨论
    第四节 灌胃给予RPDQ大鼠的代谢研究
        5.4.1 实验材料
        5.4.2 实验方法
        5.4.3 实验结果
        5.4.4 讨论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加味二陈汤对A549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加味二陈汤对人肺腺癌A549 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BABLc裸鼠
        1.3 试剂、耗材
        1.4 实验设备
        1.5 抗体稀释倍数
    2.实验步骤
        2.1 A549 细胞复苏、培养与传代
        2.2 制备加味二陈汤提取液
        2.3 构建A549 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
        2.4 灌胃给药
        2.5 观测指标
        2.6 取肿瘤组织
        2.7 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组织A549 细胞凋亡
        2.8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ATF4、CHOP蛋白表达
        2.9 统计学分析
    3.技术路线
    4.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观察
        4.2 各组A549 肺癌荷瘤裸鼠体重变化
        4.3 各组A549 肺癌裸鼠体积变化
        4.4 各组裸鼠瘤重及抑瘤率分析
        4.5 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4.6 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ATF4、CHOP蛋白表达的分析
第二部分 细胞实验 加味二陈汤对 A549 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试剂、耗材
        1.4 实验设备
    2.实验步骤
        2.1 制备加味二陈汤提取液
        2.2 制备加味二陈汤含药血清
        2.3 A549 细胞复苏、培养及传代
        2.4 CCK8 检测加味二陈汤对A549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5 RT-PCR检测各组ATF4、CHOP表达
        2.6 数据分析
    3.技术路线
    4.实验结果
        4.1 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后A549 细胞增殖情况
        4.2 各干预组ATF4、CHOP RNA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肺癌的治疗现状
        1.1 化疗
        1.2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
        1.3 免疫治疗
    2.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2.1 肺癌病因病机
        2.2 肺癌辩证分型及治疗
    3.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
        3.1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3.2 中医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4.加味二陈汤在肿瘤中的应用
        4.1 加味二陈汤的源流、方解
        4.2 加味二陈汤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
        4.3 加味二陈汤单药抗肿瘤药理学研究
    5.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5.1 内质网应激通路
        5.2 内质网应激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6.小结
    7.结论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肺癌的治疗现状
    1.小细胞肺癌现代医学治疗
        1.1 放化疗
        1.2 靶向治疗
    2.非小细胞肺癌现代医学治疗
        2.1 化疗
        2.2 靶向治疗
        2.3 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附件 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9)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与肺癌
        1.1 历代医籍中的肺癌
        1.2 肺癌的病因病机
        1.2.1 外感六淫
        1.2.2 七情内伤
        1.2.3 饮食劳倦
        1.3 辨证施治
        1.3.1 脾虚痰湿型
        1.3.2 阴虚毒热型
        1.3.3 气阴两虚型
        1.3.4 气滞血瘀型
        1.3.5 其他
        1.4 常用抗肺癌中草药及作用机理
        1.4.1 清热解毒类
        1.4.2 化痰散结类
        1.4.3 活血化瘀类
        1.4.4 攻逐水饮类
        1.4.5 补益类
    2 百合固金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2.1 百合固金汤理法方药
        2.2 百合固金汤临床应用
        2.2.1 肺结核
        2.2.2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2.2.3 肺癌
        2.2.4 杂病
        2.3 百合固金汤药物研究及对肿瘤放疗增敏的可能机制
        2.3.1 百合固金汤各药物组分的实验研究
        2.3.2 百合固金汤对肿瘤放疗增敏的可能机制
    3 肺癌放射治疗概况
        3.1 目前常用放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3.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1.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1.3 调强放射治疗
        3.1.4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3.2 肺癌放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证候诊断(辩证)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中药制剂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
        3.2 卡氏评分(Karnofsky)
        3.3 实体瘤疗效判定
        3.4 免疫指标检测
        3.5 不良反应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中医证候疗效
        5.2 卡氏评分(KPS)
        5.3 实体瘤疗效判定
        5.4 免疫指标检测
        5.5 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患者中医证型的选择
        6.2 加味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分析
        6.3 加味百合固金汤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对 Lewis 肺癌荷瘤裸鼠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
        1.4 实验仪器
        1.5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及培养
        2.2 Lewis肺癌裸鼠模型制备
        2.3 分组
        2.4 给药方法
        2.5 裸鼠移植瘤生长状态观察
        2.5.1 移植瘤体积的变化
        2.5.2 瘤重指数和抑瘤率
        2.5.3 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及增敏系数
        2.6 TUNEL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
        2.7 Real-Time PCR法检测裸鼠移植瘤HIF-1α、P53、survivin表达
        2.7.1 引物合成与设计
        2.7.2 组织总RNA的提取
        2.7.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2.7.4 Real-time PCR扩增
        2.7.5 结果处理
        2.8 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裸鼠移植瘤HIF-1α、P53、survivin蛋白表达
        2.8.1 相关溶液的配制
        2.8.2 蛋白提取
        2.8.3 蛋白定量
        2.8.4 制备SDS-PAGE胶
        2.8.5 上样及电泳
        2.8.6 转膜
        2.8.7 膜的封闭及抗体孵育
        2.8.8 显色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可显着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5.2 加味百合固金汤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5.3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显着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5.4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对HIF-1α、P53、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
        5.5 加味百合固金汤联合放疗对HIF-1α、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6 讨论
        6.1 肺癌模型的建立
        6.2 加味百合固金汤的抑瘤作用
        6.3 加味百合固金汤的增敏作用
        6.4 加味百合固金汤的促凋亡作用及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相关资料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皱瘤海鞘抗氧化及抗肿瘤组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天然产物简介
    1.2 天然产物研究历史
    1.3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1.4 海鞘活性产物的研究进展
        1.4.1 抗肿瘤活性
        1.4.2 抗氧化活性
        1.4.3 抗菌活性
        1.4.4 抗病毒活性
        1.4.5 蛋白酶抑制活性
    1.5 氧化自由基与肿瘤
    1.6 宫颈癌的发病现状
    1.7 肺癌的发病现状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 研究主要内容
2 多肽与甲醇提取物制备及组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样本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的制备
        2.1.5 被囊多肽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2.1.6 高分辨质谱测定单体多肽的分子量
        2.1.7 皱瘤海鞘甲醇粗提物的制备
        2.1.8 甲醇粗提物柱层析组分的制备
        2.1.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化学成分
    2.2 实验结果
        2.2.1 被囊多肽、甲醇提取物及其柱层析组分的制备
        2.2.2 小于3K被囊多肽的高效液相色谱纯化
        2.2.3 多肽二号HPLC纯化组分的高分辨质谱分子量检测
        2.2.4 甲醇提取物高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
    2.3 讨论
3 被囊多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的制备
        3.1.4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对DPPH.的清除效果
        3.2.2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对0_(2-)~.的清除效果
        3.2.3 皱瘤海鞘被囊多肽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较
    3.3 讨论
4 HELA细胞抑制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样品
        4.1.2 样品前处理
        4.1.3 多肽、甲醇提取物及其柱层析组分制备
        4.1.4 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培养
        4.1.5 细胞计数
        4.1.6 MTT检测
        4.1.7 VCEF-6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测定
        4.1.8 细胞形态的观察
        4.1.9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分子量级的被囊多肽对HeLa细胞的增殖影响
        4.2.2 被囊多肽抗氧化与抗HeLa细胞的活性对比
        4.2.3 小于3K被囊多肽的HPLC纯化组分的抗HeLa活性检测
        4.2.4 甲醇粗提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4.2.5 甲醇粗提物柱层析组分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4.2.6 VCEF-6对HeLa及293F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测定
        4.2.7 细胞形态观察
    4.3 讨论
5 A549细胞抑制活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
        5.1.2 肿瘤细胞
        5.1.3 试剂
        5.1.4 仪器与设备
        5.1.5 提取物制备、细胞实验及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甲醇提取物对A549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5.2.2 甲醇提取物柱层析组分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5.2.3 VCEF-6抗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测定
        5.2.4 A549细胞形态观察
    5.3 讨论
6 VCEF-6诱发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细胞凋亡检测
        6.1.2 细胞周期检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VCEF-6诱发HeLa细胞凋亡
        6.2.2 VCEF-6诱发A549细胞凋亡
        6.2.3 VCEF-6的细胞周期阻滞效应
    6.3 讨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四、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D]. 文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2]川芎嗪二聚体、四聚体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 王佳雯.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D]. 张敏. 苏州大学, 2020(02)
  • [4]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D]. 尤雨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5]姜黄素提高紫杉醇对A549细胞的敏感性及减轻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 任静. 江苏大学, 2019(03)
  • [6]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 张华磊. 聊城大学, 2019(01)
  • [7]RPDQ抗肿瘤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 王振洲. 吉林大学, 2019(10)
  • [8]加味二陈汤对A549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分析[D]. 李亚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吕秀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2)
  • [10]皱瘤海鞘抗氧化及抗肿瘤组分的研究[D]. 毛楷林. 海南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姜黄素对人SPC-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