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节能与细水雾冷却的应用研究

空调节能与细水雾冷却的应用研究

一、空调节能及水雾降温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耿[1](2020)在《汽车空调节能环保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乘客的舒适性、安全性,也关系到能源成本节约和节能环保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汽车空调节能环保实验系统及其实验研究过程,提出一种通过回收并有效利用汽车空调冷凝水提高汽车空调使用效能的方法,为汽车空调的节能环保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杨瑞丽[2](2020)在《地面隔离空调机的研发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幕墙建筑普遍存在空调负荷大,进深方向温度梯度大,冬季玻璃结露等问题,风机盘管、地板送风空调等传统空调加大设备负荷,也无法解决外围护侧的温度不均匀和玻璃结露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旨在研究一种适合幕墙建筑的新型空调末端设备,设备沿玻璃幕墙连续安装,向上送风贴服玻璃形成连续的空气幕,在玻璃内表面形成一层空气层达到隔离效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提出吸风型和吹风型两种形式地面隔离空调机,吸风型空调机上设有导流板,可改变送风射流角度。文中运用了fluent数值模拟、发烟试验、试验测试和理论计算方法对地面隔离空调机进行研究:运用fluent模拟分析室内气流组织:吹风型地面隔离空调机风口在玻璃侧垂直向上送风(形式2),室内气流分布满足设计要求但空气幕不连续,空气幕间断部分玻璃冬季会结露。吸风型地面隔离空调机三种送风形式:斜向室内送风(形式1):夏季幕墙侧空气温度约30℃,人员活动区温度大于32℃,无空气幕且气流分布不满足设计要求;斜向玻璃送风(形式3)和玻璃侧垂直向上送风(形式4):空气幕高3.3m温度<24℃且有明显分层现象,人员活动区温度24~26℃,内外区温度比较均匀,工作区幕墙玻璃不结露。通过发烟试验研究6种风口送风流型:吹风型地面隔离空调机应用卷帘格栅和双层百叶风口送风射流高度大于4m,但其出风气流宽度小于机组宽度,空气幕不连续。吸风型地面隔离空调机直格栅风口射流高度大于2m,出风气流宽度大于机组宽度,形成连续空气幕。结合试验测试和理论计算方法得出隔离空调机热工计算冷热量的修正系数,推导出2台样机变工况冷热量计算式y=aΔT+b,并验算可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有利于地面隔离空调机在工程中的推广运用。吸风型隔离空调机配置导流板和直格栅风口,送风口靠近玻璃形成连续空气幕隔离效果好,可避免玻璃冬季结露,室内空气温差小,比常规空调设备更适合用于玻璃幕墙建筑。

谢玮,张玉春,张文斌,李涛[3](2019)在《受限空间细水雾降温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细水雾在高温受限空间的降温效果,提出更广泛的细水雾系统应用范围,通过搭建小尺寸受限空间实验平台,开展大量水雾降温实验,研究细水雾在狭长受限空间内的降温特性,并重点分析影响水雾降温性能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纵向距离的增大,水雾降温效果逐渐减弱,降温幅度先急剧下降再缓慢降低,整个空间下层区域的降温效果优于上层区域。环境温度、喷头布置形式以及通风状况是影响水雾降温效果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越高,降温范围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纵向喷头布置形式有利于水雾与周围环境更充分地热交换,提高降温效率;水雾-通风协同作用时,既能扩大水雾降温范围,又能显着提高降温效果,同时保持空间温度场稳定均匀。

王继前[4](2019)在《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风冷多联机在冬季工况下的结霜除霜现象和夏季工况高温现象严重制约了风冷多联机运行效率,以及在钢结构建筑中应用存在的设计安装问题阻碍了机组的高效运行。为解决这些问题,以西安市实际的风冷多联机工程为例,开展了下述研究工作:研究了近三年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的市场趋势,结果表明,2016-2018年风冷多联机招标项目、中标项目和所有空调中标项目都呈逐年上升的状态,即2018>2017>2016;风冷多联机项目占比2018>2016>2017,2018年达45%;以钢结构建筑中风冷多联机工程为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安装技术,解决了运行过程中高低负荷率的问题同时存在,改善冬季温度控制,减小室内机能耗损失,保护室外机和系统管道不受损坏,保证风冷多联机安全高效运行;冬季工况下,通过实际测试,温度<0℃,相对湿度>60%RH环境下结霜量高于温度>0℃,相对湿度>62%RH环境下结霜量,高于温度>1℃,相对湿度<42.8%RH环境下结霜量;可见机组的结霜量与机组的环境直接相关,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更易结霜,结霜量越大,且结霜周期与结霜量成正比;针对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常规除霜存在的“误除霜”现象,以汽车玻璃水为试剂,提出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的系统,该系统根据结霜量合理除霜,除霜周期短,除霜效果好,机组无需停机或反转运行,保持室内无间断供热,同时具有洗涤功能,无“误除霜”现象,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夏季工况下,研究了西安地区高温天气趋势,2015年36℃以上天气9d,其后以每年10d左右的差值逐年递增,2015-2018最高气温分别为:39℃,38℃,41℃,41℃,呈上升趋势;38℃及以上天气,2017年较2015年3倍增加,2018年较2015年6倍增加,高温天数和最高温度逐年增加,不利于风冷多联机夏季运行效率;针对上述现象,为提高风冷多联机夏季运行效率,提出一种预冷室外机进风的喷雾降温系统进行进风空气预冷;用额定流量4L/h水泵喷雾时,室外机进风最大降温5.7℃,平均降低4.0℃,相对湿度最大增加63.1%,平均增加50.8%,室内机与室外机温湿度变化一致;用额定流量6.5L/h泵喷雾后室外机进风温度平均下降6.8℃,较4L/h泵下降4.0℃更大,6.5L/h泵的最大直接效率较4L/h泵大22.8%,平均直接效率较4L/h泵大23.1%,可见喷雾降温的效果和喷雾量直接相关,喷雾后室内机干湿球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排气过冷度和节流前温度均在合理的状态运行;喷雾降温可以增加压缩机制冷量,有效减少功率消耗,提高制冷系数,保护压缩机润滑油被碳化导致被烧毁现象,对压缩机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际测试和试验验证为主,为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思路。

贾曼[5](2019)在《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建筑能耗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之一,极大地影响着全球的能源消耗总量。就中国而言,在建筑能耗中,以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由传统空调系统产生的能耗不容小觑。但是,在这种能源大量消耗的背后,存在着能源大量浪费,不合理化利用等现象和问题。因此,人们开始致力于寻求空调节能的途径,力求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及舒适性要求的同时,采用有效手段降低空调能耗。其实利用被动技术来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在许多传统建筑中都有所体现,但如今用机械设备来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渐渐成了人们设计的主流,因此被动方式也往往被忽视。然而,面对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人们开始对被动方式再次产生兴趣,并重新对其在建筑物的通风降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本文就国内外建筑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将太阳能烟囱与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相结合的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并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1)介绍了关于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太阳能烟囱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归纳。(2)提出一种将太阳能烟囱与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相结合的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并确定该系统的相关设计参数以及其实验台的搭建方案。(3)搭建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实验台。分别对系统内各点的温湿度、风口风速、建筑外部表面温度、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测试: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在测试时间段内风塔腔体内部平均温度下降12.1℃,相对湿度平均增加58.5%,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平均直接蒸发冷却效率为81.5%;太阳能烟囱在测试时间段内烟囱腔体内部平均温度上升9.4℃,相对湿度平均降低37%;室外干球温度与室内干球温度平均温降为6.9℃,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为58.1%。(4)对能够单独利用主动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降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整理,并展望了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在这些地区的适用性。对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应用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验证出若采用主动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送风状态点干球温度达到20.31℃即可满足室内舒适度的要求,而实际测试中送风口的平均干球温度为19.85℃,完全满足要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若将本文提出的太阳能烟囱复合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干空气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解决建筑室内通风降温问题;(2)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对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有过滤作用;(3)节省初投资及运行管理费用。若将本系统应用于建筑中,尤其应用于超低能耗或零能耗等绿色建筑,可有效提高整体经济性,节能环保,对推动新能源利用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图58幅,表16个,参考文献69篇。

曹玉鹏[6](2019)在《铁路客运站空调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空调能耗在铁路客运站总能耗中比重较大,空调系统一直是铁路客运站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对象。空调机组制冷过程中,湿空气与蒸发器接触会凝结出冷凝水,而且空调制冷量越大、湿负荷越大,产生的冷凝水也越多。这些冷凝水温度低,杂质少,可作为冷源使用。铁路客运站由于人员流动大,夏季空调冷负荷大,且室内人员湿负荷大,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可观,且铁路客运站空调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相对比较方便。由此可见铁路客运站空调冷凝水具有较大的节能、节水潜力。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实验研究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利用空调冷凝水对风冷式冷凝器进行喷雾冷却,从而提高空调机组性能的技术,具体研究内如如下:通过研究冷凝水产生原因和冷凝水产生量的理论计算,并以某小型铁路客运站为模型,分别计算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地区夏季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分别为338.05t,218.57t,114.95t和129.31t,得出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高温高湿地区)空调冷凝水回收量更大,利用意义更大。通过理论分析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的传热传质过程,发现喷雾冷却可大大提高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但具体效益需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空调冷凝水喷雾冷却风冷式冷凝器的实验,研究不同室外温度和不同喷雾密度对空调节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雾化冷凝水喷至冷凝器表面,可以提高空调机组制冷量和COP,且室外干球温度越高提升越明显。实验喷雾密度范围内(9.33 L/(h·m2)47.92 L/(h·m2)),室外干球温度分别为30℃、35℃和40℃工况下,未喷雾状态下相比,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最大分别降低了4.9℃、5.3℃和6.0℃,制冷量最大分别提高了3.2%、4.8%和6.1%,空调机组输入功率最大分别降低了7.6%、9.2%和10%,COP最大分别提高了11.0%、15.2%和17.9%。通过搭建LMS AMESim空调机组制冷模型,研究冷凝水利用装置对不同室外干球温度下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利用仿真模型对某小型铁路客运站进行夏季空调逐时能耗模拟,对比喷雾装置应用前后空调机组耗电量,夏季约节能5.53%。针对空调冷凝水量不足的问题,对喷雾装置补水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得出当单台空调机组喷雾密度为18.06L/(h·m2),即补水量为114L/h,夏季总补水量为476.52t时,喷雾装置效益达到最大,与未喷雾工况下相比,约节省费用7.48%。

王紫璇[7](2018)在《风冷式热泵机组喷雾冷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风冷式热泵机组是常见的中小型空调系统之一,其能效比略低于水冷机组,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风冷机组会出现电耗功增加、制冷量以及制冷性能系数降低等问题。本文在焓差室内对比研究了两台同型号新、旧风冷式热泵机的性能,其中旧机组由于冷凝器翅片积灰导致机组制冷量、性能系数降低。为提高机组性能,本文对机组冷凝器的冷却气流进行喷雾降温增湿处理,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43℃时,喷雾处理后机组的电耗功降低了6.97%,机组制冷量提高了7.81%,制冷性能系数提高了16.06%;环境越高,机组性能的提高效果越好;此外,为保证冷却气流的降温效果以及冷却气流与翅片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喷嘴与翅片之间应保持合适距离。本文以喷雾降温的实际过程为基础,建立DPM模型,模拟了三种喷雾方案的降温过程。当喷雾方向与来流空气方向相对时,喷雾气流会加强空气扰动,加强雾滴颗粒的蒸发效果和水蒸气的扩散效果。当环境温度从303K增加至321K时,出口面的平均温降值从2.33K增加至2.94K,平均湿度从13.56%增加至15.71%,喷雾蒸发效率从55.39%增加至77.96%,蒸发量从0.853 g(水)/m3(空气)增加至1.20g(水)/m3(空气),且温度和湿度分布更加均匀。雾滴分布对流场中空气的温湿度分布具有显着影响,喷雾主流区的雾滴密集且速度较大,使主流区的空气降温增湿效果较好;此外,环境温度对空气的温降影响较大,空气最大温降值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空气相对湿度对湿增值的影响较大,空气最大湿增值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喷雾水温对温、湿度影响较小。

刘晓刚[8](2018)在《分体式空调机的冷凝水回收及全年节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的舒适性。空调已成为必备的家电,尤其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据统计,2015年我国分体式空调机的生产量达到1.5亿台。所以,分体式空调机的耗电量巨大。我国夏季高温频频出现,空调安装量攀升,而且过于注重安装方便,使室外机的运行环境变差,严重影响空调的制冷性能。此外,分体式空调机的冷凝水并未有效利用,本文提出一个零能耗回收冷凝水的冷却系统(以下称冷却系统)冷却室外机进风,同时建立实验系统系统进行初步试验,并对室内外机的关键部位温度及冷却系统的耗水量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在湿热环境下,采用直接蒸发冷却装置(湿帘)实现冷凝水二次利用,同时分析了试验条件下湿帘的直接蒸发冷却过程及其冷却效果的影响因素;给原装空调室外机加设冷却系统,并设置有和没有冷凝水冷却室外机进风的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当大气温度超过35℃,在有冷凝水冷却室外机进风时,室内机出风温度低0.40.8℃;室外机的排风温度下降0.10.5℃,进风温度降低2℃左右;空调耗功降低30W。此外,分析实验地点近十年5、6、9、10月份室外温湿度发现,该时期室外温湿度和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湿度接近,称为过渡气候时期。该时期采用通风替代空调更节能。最后将高温时期的冷却系统和过渡气候时期的通风系统结合起来构成新的空调系统,并与原装空调对比分析年能耗变化,结果显示其更节能。

雷梦娜[9](2018)在《干燥地区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将板翅式热回收器与蒸发冷却结合,有效回收室内排风中蕴含的冷(热)量,再提供新风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负荷,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新风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热回收技术的优缺点,选取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更小,适用于室内热回收的板翅式热交换器,还分析了喷淋式与填料式蒸发冷却工作特点及降温效果,对由两种结构有机组合成的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的结构特点、全年运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以新疆乌鲁木齐气象参数为设计依据,对该机组的板翅式热回收段、风机段以及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段进行设计及设备选型,并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制作出样机。在国家级双焓差实验室中对干燥地区夏季工况下的换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比分析了传统热回收新风机(方案1)、该样机(方案2)及带湿膜的板翅式热回收新风机(方案3)三种方案的热回收效率、降温幅度等参数,还测试了冬季工况下该样机热回收性能及结霜条件,结论如下:(1)模拟干燥地区室外夏季工况,运行机组进行实验测试,得出结论:a)在新疆干燥地区,该样机热回收效率最高,可达到145%,是传统板翅式换热器的2.2倍,送排风风量比宜选0.7。b)该样机的新风降温幅度为10.2℃>方案3为6.2℃>方案1为3.5℃;且进风速度越快降温幅度越低。(2)冬季工况下,对机组进行实验测试,得出结论:当取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组送排风风量比1.0,室内排风温度取26℃,分别取室外新风温度为8.0℃和5.0℃时,室外新风为5.0℃结霜最快,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排风露点温度时,导致了室内排风中的水蒸气冷凝放热使板温度增加,因此室外排风口温度上升;板面的凝结水继续冷却堆积最后产生结霜现象。(3)将该机组应用到新疆某别墅住宅时,经过结果预算及DeST能耗模拟分析软件计算可知:a)传统板翅式热交换器方案1的显热制冷量只是方案2的44.8%,是方案3的60.3%.b)利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得出方案2空调系统承担的室内冷热负荷最小,新风承担的冷热负荷最大;三种方案对比得出,当该空调区域采用方案2结构的新风机时,夏季空调系统承担的冷负荷是采用方案1的82.4%,是采用方案3的91.7%。

刘勇[10](2017)在《水雾冷却技术在空调节能领域的应用实例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夏季室外气温不断升高导致空调设备夏季经常出现高压保护及工作电流偏大等问题,既造成能耗增加,又带来了设备运行安全隐患。为了降低中央空调夏季运行成本及安全运行。大楼采用空调室外风冷凝器上加装了(软)水喷雾装置的原理进行降温处理,既提高了制冷效率又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设备安全隐患。

二、空调节能及水雾降温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调节能及水雾降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空调节能环保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及其原理
2 汽车空调节能环保研究的主要方向
    2.1 对汽车空调制冷剂优选研究
    2.2 对自动控制系统及算法的研究
    2.3 对压缩机工作效能的研究
    2.4 对提高换热器工作效率的研究
3 汽车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

(2)地面隔离空调机的研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地面空调设备概述
        1.2.1 地板送风空调
        1.2.2 地面辐射空调
        1.2.3 地板风机盘管
    1.3 地板送风空调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负荷及耗能研究
        1.3.2 室内流场的研究
        1.3.3 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的研究
        1.3.4 地板送风系统末端的研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面隔离空调机及其应用研究
    2.1 地面隔离空调机介绍
    2.2 地面隔离空调机组成
        2.2.1 地面隔离空调机换热器
        2.2.2 地面隔离空调机风机
        2.2.3 地面隔离空调机风口
        2.2.4 地面隔离空调机结构设计
    2.3 地面隔离空调机应用设计
        2.3.1 工程概况
        2.3.2 负荷计算
        2.3.3 应用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面隔离空调机送风形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CFD数值模拟
    3.2 建立模型与边界条件
        3.2.1 数学物理模型
        3.2.2 划分网格
        3.2.3 确定边界条件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3.1 夏季工况比较
        3.3.2 冬季工况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面隔离空调机热工计算
    4.1 热工计算
        4.1.1 热工计算方法
        4.1.2 地面隔离空调机样机
    4.2 样机试验及检验结果分析
        4.2.1 样机试验台及测试过程
        4.2.2 结果对比分析
    4.3 地面隔离空调机热量影响因素分析
        4.3.1 计算工况
        4.3.2 计算结果
        4.3.3 变工况冷热量计算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面隔离空调机发烟试验
    5.1 试验简介
    5.2 试验结果和分析
        5.2.1 吹风地面隔离空调机的送风测试
        5.2.2 吸风地面隔离空调机的送风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受限空间细水雾降温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系统
    1.1 实验平台
    1.2 数据采集系统
    1.3 实验工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水雾降温特性分析
        1)水雾局部降温特性
        2)水雾沿程降温特性
    2.2 水雾降温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温度的影响
        2)喷头布置形式的影响
        3)通风的影响
3 结论

(4)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冷多联机除霜研究
        1.2.2 风冷多联机喷雾降温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冷多联机应用市场和钢结构建筑中应用问题研究
    2.1 在西安地区应用市场的研究
    2.2 西安地区的钢结构建筑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2.2.1 钢结构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2.2.2 钢结构建筑中设计问题研究
        2.2.3 钢结构建筑中安装技术问题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风冷多联机冬季工况下结霜除霜试验研究
    3.1 风冷多联机结霜原理及条件
    3.2 已有风冷多联机工程结霜除霜特点研究
        3.2.1 结霜除霜测试方案
        3.2.2 不同环境下结霜除霜测试
        3.2.3 不同环境结霜除霜的对比及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风冷多联机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的研究
    4.1 常规除霜系统存在的问题
    4.2 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系统的设计
    4.3 喷淋装置及低冰点溶液的选择
    4.4 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测试研究
        4.4.1 测试方案设计
        4.4.2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风冷多联机夏季高温工况下喷雾降温试验研究
    5.1 西安地区夏季高温气候研究
    5.2 风冷多联机高温工况下喷雾降温研究
        5.2.1 喷雾降温系统设计
        5.2.2 喷雾降温试验方案设计
        5.2.3 喷雾降温的机理
        5.2.4 喷雾降温测试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5)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实际应用价值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目的
        1.3.3 实际应用价值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
    2.1 被动式下向通风降温技术
    2.2 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
    2.3 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的试验研究
        2.3.1 试验模型设计方案
        2.3.2 对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的测试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实验研究
    3.1 太阳能烟囱原理及其结构形式
        3.1.1 太阳能烟囱原理
        3.1.2 太阳能烟囱结构形式及对比分析
    3.2 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方案设计
        3.2.1 实验地点选取
        3.2.2 被动式蒸发冷却风塔设计计算
        3.2.3 太阳能烟囱设计计算
    3.3 系统实验台模型搭建与实验测试
        3.3.1 系统实验台模型搭建
        3.3.2 对实验台进行实验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被动式系统测试数据分析与评价
    4.1 测试数据分析
        4.1.1 系统内温湿度变化情况
        4.1.2 通风量、室内颗粒物浓度及系统表面温度分析
        4.1.3 系统昼夜运行温湿度变化情况
    4.2 被动式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
        4.2.1 舒适性、健康性分析
        4.2.2 经济性分析
        4.2.3 环保效益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被动式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展望
    5.1 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5.1.1 主动式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适用性
        5.1.2 被动式与主动式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5.1.3 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适用性展望
    5.2 太阳能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5.2.1 太阳能资源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分布情况
        5.2.2 太阳能资源在国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学术、技术会议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项、荣誉
致谢

(6)铁路客运站空调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凝水产生量的研究现状
        1.2.2 蒸发冷却冷凝器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 空调冷凝水回收效益理论分析
    2.1 空调冷凝水产生量的理论计算
        2.1.1 空调冷凝水产生的原理
        2.1.2 冷凝水的计算
    2.2 不同地区夏季冷凝水回收潜力分析
        2.2.1 不同地区空调冷凝水产生量计算
        2.2.2 冷凝水回收潜力分析
    2.3 冷凝水用于冷却塔补水的效益分析
    2.4 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的传热理论分析
        2.4.1 风冷式冷凝器传热模型
        2.4.2 风冷式冷凝器喷雾冷却传热传质模型
    2.5 小结
第3章 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方案设计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原理
        3.1.3 实验测试工况
        3.1.4 实验方法
    3.2 实验系统
        3.2.1 被测机组
        3.2.2 焓差实验室
        3.2.3 喷雾装置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喷雾密度对室外机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3.3.2 喷雾密度对空调机组制冷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冷凝水喷雾装置性能研究及节能分析
    4.1 模拟软件介绍
    4.2 空调制冷循环建模
        4.2.1 压缩机建模
        4.2.2 换热器建模
        4.2.3 毛细管建模
    4.3 LMS AMESim空调机组制冷循环模型验证
    4.4 喷雾装置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4.5 喷雾装置应用前后节能分析
    4.6 喷雾装置补水经济性分析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风冷式热泵机组喷雾冷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环境工况对风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1.3 喷雾冷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单液滴蒸发的研究现状
        1.3.2 喷雾冷却实验研究现状
        1.3.3 喷雾冷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喷雾冷却的应用研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冷机组喷雾冷却实验研究
    2.1 冷凝器翅片积灰对机组性能的影响
        2.1.1 实验原理及系统
        2.1.2 实验对象
        2.1.3 翅片积灰对机组制冷量的影响
        2.1.4 翅片积灰对机组电耗功的影响
        2.1.5 翅片积灰对机组COP的影响
        2.1.6 结果分析
    2.2 冷却气流喷雾降温对风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2.2.1 喷雾冷却实验装置
        2.2.2 参数定义
        2.2.3 喷雾冷却对热泵机组制冷量的优化结果
        2.2.4 喷雾冷却对热泵机组电耗功的优化结果
        2.2.5 喷雾冷却对热泵机组COP的优化结果
        2.2.6 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雾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理论及方法
        3.1.1 控制方程
        3.1.1.1 连续相控制方程
        3.1.1.2 离散相控制方程
        3.1.2 模型介绍
        3.1.2.1 湍流模型
        3.1.2.2 离散相模型
        3.1.2.3 连续相和离散相的耦合
    3.2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
        3.2.1 结构模型
        3.2.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 喷雾方案
        3.3.1 雾滴运动过程分析
        3.3.2 空气温度变化情况
        3.3.3 不同方案的温、湿度分布
        3.3.4 不同方案的平均温降
        3.3.5 不同方案的平均湿增
        3.3.6 不同方案的雾滴蒸发效果
        3.3.7 喷雾流量影响
    3.4 局部温湿度分布
        3.4.1 环境温度对喷雾蒸发效果的影响
        3.4.2 环境湿度参数对温湿度的影响
        3.4.3 喷雾源水温参数对温、湿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分体式空调机的冷凝水回收及全年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提高分体空调性能方法及冷凝水利用研究进展
        1.2.1 提高分体空调制冷性能的方法
        1.2.2 冷凝水二次利用及改善分体空调室外机性能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分体式空调机冷凝水回收实验研究
    2.1 实验环境条件
    2.2 实验系统
        2.2.1 分体式空调机
        2.2.2 冷凝水供应自动控制冷却系统
        2.2.3 测量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内容
        2.3.3 实验数据的误差来源与应对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蒸发冷凝效果实验分析
    3.1 关键部件湿帘的理论分析
        3.1.1 湿帘热湿过程分析
        3.1.2 影响湿帘对室外机进风冷却效果的因素分析
    3.2 冷却系统的冷凝水供需量分析
        3.2.1 冷凝水产生量计算
        3.2.2 湿帘的蒸发水量计算
        3.2.3 实测冷凝水量与湿帘蒸发水量
    3.3 蒸发冷凝效果实验分析
        3.3.1 室内外环境温湿度
        3.3.2 空调室内外机温度分析
        3.3.3 遮阳对室外机换热性能的影响
        3.3.4 冷凝水冷却室外机进风时空调性能分析
        3.3.5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分体空调机的节能措施及节能分析
    4.1 过渡气候采用通风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4.2 通风机的选型
    4.3 分体式空调机的节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干燥地区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能源发展现状
        1.1.2 室内空气环境现状
    1.2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提出及意义
    1.3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蒸发冷却技术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2 热回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课题的创新点
2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的理论研究
    2.1 不同形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2.1.1 显热回收器
        2.1.2 全热回收器
    2.2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组工作原理
        2.2.1 湿膜式蒸发冷却与热交换器结合新风机组工作原理
        2.2.2 滴淋式蒸发冷却与热交换器结合新风机组工作原理
    2.3 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分析
        2.3.1 喷雾式蒸发冷却原理
        2.3.2 湿膜式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
    2.4 小结
3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设计计算
    3.1 设计概况
    3.2 设计气象参数
        3.2.1 确定室外气象参数
        3.2.2 确定室内气象参数
    3.3 各功能段结构设计
        3.3.1 板翅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3.3.2 直接蒸发冷却段
    3.4 设备选型
        3.4.1 水泵的选型
        3.4.2 风机选型
    3.5 小结
4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样机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样机概况
    4.2 模拟干燥地区夏季工况实验
        4.2.1 实验目的及内容
        4.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4.2.3 实验台与实验参数
        4.2.4 试验结果分析
    4.3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组冬季热工性能测试
        4.3.1 测试目的及测试内容
        4.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5 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经济性分析
    5.1 新疆某别墅概况
    5.2 气象参数统计
    5.3 经济性对比计算
        5.3.1 热回收效率
        5.3.2 承担的室内显热制冷量
        5.3.3 能耗对比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主要学术会议目录
致谢

(10)水雾冷却技术在空调节能领域的应用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概况
2 水雾冷却节能装置
    2.1 水雾冷却节能装置基本原理
    2.2 水雾冷却节能装置系统组成
    2.3 水雾冷却节能装置工作过程
    2.4 水雾冷却节能装置性能优点
3 水雾冷却节能改造方案实施
4 水雾冷却系统数据测量与节能、经济效益分析
    4.1 数据测量
    4.2 水雾冷却系统节能、经济效益分析
5 结语

四、空调节能及水雾降温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空调节能环保实验研究[J]. 黄耿. 内燃机与配件, 2020(24)
  • [2]地面隔离空调机的研发及性能研究[D]. 杨瑞丽.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3]受限空间细水雾降温效果的实验研究[J]. 谢玮,张玉春,张文斌,李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12)
  • [4]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 王继前.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5]太阳能烟囱复合被动蒸发冷却通风降温系统的研究[D]. 贾曼.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6]铁路客运站空调冷凝水喷雾冷却冷凝器技术研究[D]. 曹玉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风冷式热泵机组喷雾冷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D]. 王紫璇.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8]分体式空调机的冷凝水回收及全年节能分析[D]. 刘晓刚.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 [9]干燥地区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雷梦娜.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10]水雾冷却技术在空调节能领域的应用实例研究[J]. 刘勇. 发电与空调, 2017(02)

标签:;  ;  ;  ;  ;  

空调节能与细水雾冷却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