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杂志帮了我很多

蜜蜂杂志帮了我很多

一、《蜜蜂杂志》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论文文献综述)

温小琳[1](2021)在《油菜花粉和花蜜中的农残调查以及三种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在生态维护和农业增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包括蜜蜂在内的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威胁,而农药的使用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最大的蜜粉源植物也是很多地方早春第一个蜜源植物——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GC-LC和LC-MC/MC法检测油菜花粉花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并采用危害熵值法(HQ)和BeeRex法评估这些农药对蜜蜂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不同浓度啶虫脒(10、40、330μg/kg)、毒死蜱(16、40、320μg/kg)和草甘膦(60、160、340μg/kg)对意大利蜜蜂发育、生存以及飞行能力的单独或联合暴露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油菜花粉和花蜜样品中,共检出52种农药。花粉和花蜜中分别有有48种和34种农药。虽然有三种农药的残留浓度超过了欧盟在蜂蜜中的最大残留限制,但是在花蜜转换成蜂蜜的过程中,农药将会进一步降解,但具体未知。(2)用HQ法和BeeRex法对农药进行了风险评估。在花粉样品种,有14和13种农药的最大接触和口服PHQ分别大于50;在花蜜样品中,对应的NHQ值超过50的分别为10种和8种,表明这些农药需要进入更深层次的评估。而根据Bee Rex法评估,只有氟氯氰菊酯和克百威,需要进入下一级的评估。(3)三种农药单独或联合暴露都会显着影响幼虫的生存(p=0.0004),显着降低幼虫的存活率(p=0.002)。由IR(interaction ratio)值发现,啶+毒、啶+草、毒+草和3种混合的处理对生存存在次累加性作用(subadditive)。同时这三种农药单独或联合暴露还会显着降低幼虫出房时的体重(p<0.0001)。只有啶+毒和毒+草存在累加性作用(additive)。(4)新出房的蜜蜂持续暴露10天于三种农药或其混合物,其寿命显着缩短(p<0.0001)。其中啶+草和毒+草对缩短蜜蜂的寿命存在累加性作用。啶虫脒、毒死蜱和草甘膦三个浓度都显着缩短蜜蜂的寿命p<0.0001)、(p<0.0001)、(p<0.0001)。(5)采集蜂经过啶虫脒、毒死蜱和草甘膦单独或联合暴露24 h之后,会影响飞行时间(p<0.0001)、飞行距离(p<0.0001)和平均速度(p=0.045)。两两联合暴露对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的减少存在协同作用,三种联合暴露却是累加性作用。40和330μg/kg的啶虫脒会显着增加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40和320μg/kg的毒死蜱会显着减少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320μg/kg还会显着降低平均速度。160μg/kg的草甘膦会显着增加蜜蜂的飞行时间,340μg/kg会显着减少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从整体结果来看,部分残留农药对蜜蜂的生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在特殊时期,应该控制农药的使用量,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这三种农药联合暴露时对意蜂幼虫的发育、生存、新蜂的生存和采集蜂的飞行能力出现了累加性作用或协同作用,应当避免同时使用这三种农药。

林欣梅[2](2021)在《10-羟基癸烯酸对肺癌A549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抑制迁移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的统计情况中,肺癌均排第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10-羟基-2-癸烯酸(10-HDA)又称王浆酸,是自然界中仅可在蜂王浆(Royal Jelly,RJ)中检测到的一种有机酸类物质,也是蜂王浆中具有主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其具有抗菌、消炎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另外,近期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抗癌作用,然而,其对癌症治疗的有效浓度及其抗癌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采用乙醇提取法确定从蜂王浆中提取10-HDA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10-HDA对人三种肺癌细胞(A549、NCI-H460、NCI-H23)的杀伤作用和对三种正常细胞(IMR-90、L-02、GES-1)的毒副作用;采用Hochest 33342/PI双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10-HDA对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HDA对肺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调控作用及对肺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10-HDA对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10-HDA对肺癌细胞凋亡、周期、迁移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乙醇提取法提取10-HDA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乙醇浓度90%、萃取次数2次,提取率可达到3.316%;经过细胞实验,与阳性对照5-FU组相比,10-HDA对人三种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对三种正常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10-HDA通过下调肺癌A549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10-HDA通过上调细胞内ROS水平,激活JNK、p38信号通路,抑制ER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使caspase-3蛋白表达含量增加,从而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10-HDA通过上调细胞内ROS水平,抑制AK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增加p21和p27的蛋白表达量,降低Cyclin D1/E与CDK2/4/6的蛋白表达量,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10-HDA可以显着下调TGF-β1、SNAI1、GSK-3β、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抑制TGF-β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滞EMT的发生,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迁移。综上所述,总结出了乙醇提取法提取10-HDA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总结出10-HDA对肺癌A549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抑制迁移作用的主要机制。其可能是通过使肺癌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从而调控MAPK、STAT3、NF-κB、AKT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最终使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调节TGF-β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迁移。此研究表明,10-HDA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治疗药物,可为日后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肿瘤的功能因子提供新思路,并且可为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卢燕珊[3](2020)在《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蜂胶是由蜜蜂采集的树脂和其腺体分泌物等形成的一种黏性胶状固体物质。目前有关中国湖北孝感蜂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它们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蜂胶黄酮的抗癌活性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在蜂胶黄酮粗提物或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等单体的活性上,关于短叶松素-3-乙酸酯(PB3A)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PB3A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蜂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抗氧化活性以及PB3A的抗肿瘤活性,以期为蜂胶黄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其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以湖北孝感蜂胶为原料,采用超声强化提取蜂胶总黄酮,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对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强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150 W,超声时间为16 min,乙醇浓度为86%,在该条件下的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为21.10±0.075%(n=3)。2.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从蜂胶的醇提物中共鉴定出8种黄酮类化合物和2种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m/z 301[M-H]-)、异鼠李素(m/z 315[M-H]-)、山奈酚(m/z 285[M-H]-)、高良姜素(m/z 269[M-H]-)、柯因(m/z 253[M-H]-)、松属素(m/z 255[M-H]-)、短叶松素(m/z 271[M-H]-)、短叶松素-3-乙酸酯(m/z 313[M-H]-)、咖啡酸(m/z179[M-H]-)、咖啡酸苯乙酯(m/z 283[M-H]-)。3.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蜂胶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再利用多种分析技术对分离纯化得到的白色晶体进行纯度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色谱法确定白色晶体(化合物1)的纯度为96.82%,通过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技术确定化合物1为短叶松素-3-乙酸酯。4.采用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蜂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DPPH·、O2-·和ABTS+·的清除率都随着蜂胶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蜂胶黄酮清除DPPH·、O2-·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0.038、0.746和0.006 mg/mL,表明蜂胶黄酮具有一定的DPPH·、O2-·和ABTS+·清除能力,因此说明蜂胶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5.采用细胞毒性检测实验(MTT法)研究PB3A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NCI-H460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并通过细胞划痕、AO/EB双染和Hoechst 33258染色等实验研究PB3A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及其形态的影响,然后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实验研究PB3A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PB3A能够显着地抑制HepG2、Hela和NCI-H460细胞的生长,PB3A对HepG2、Hela和NCI-H460细胞的IC50值分别是79.2、133.5和148.3μM,PB3A对LO2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弱,其IC50值为2245.4μM,这些结果表明PB3A对HepG2、Hela和NCI-H460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不损伤正常肝LO2细胞。细胞划痕愈合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的细胞迁移速率减慢,表明PB3A能够降低Hep G2细胞迁移能力。AO/EB双染和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发生了核DNA凝聚固缩等形态学变化,因此说明PB3A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诱导Hep G2细胞死亡。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的Hep G2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表明PB3A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蛋白酶的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

李凯[4](2020)在《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交配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熊蜂(bumblebee)是一种重要的授粉昆虫,每年为农作物授粉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熊蜂作为设施作物的优良传粉昆虫被广泛应用。在熊蜂的人工繁育中,蜂王和雄性蜂交配是影响熊蜂繁育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熊蜂蜂王和雄性蜂性成熟等内在原因是影响交配行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影响昆虫的交配和产卵,而且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生殖生理期的蜂王肠道微生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菌,但关于肠道微生物是否影响蜂王和雄性蜂交配行为,此方面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因此本实验以地熊蜂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熊蜂蜂王和雄性蜂交配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熊蜂蜂王日龄和体重与交配的关系不同日龄的处女王和性成熟雄性蜂交配过程中,我们发现蜂王交配率随日龄增加而增高,3d(24.44%),4 d(28.89%),5 d(40%),6 d(57.78%),7 d(71.11%),潜伏时间逐渐缩短(以蜂王进入交配笼到开始与雄性蜂交配为潜伏时间,此阶段称为潜伏期),从蜂王出房3 d时的31.25 min缩短到7 d时的10.55 min,差异显着(P=0.03)。熊蜂出房后,取食增多,逐渐适应外部环境,机体各项功能完善,逐渐达到性成熟,交配率随之提高。交配过程中熊蜂具有性选择的交配行为,雄性蜂更倾向与体重大的蜂王交配。(2)雄性蜂肠道微生物不同生殖期的动态变化为探究各个生殖期肠道内部菌群构成及功能,从熊蜂肠道菌角度研究共生菌对交配的影响,我们利用QPCR对雄性蜂不同生殖期进行肠道菌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出房后1-23d时间内所测6种细菌逐渐增多,交配6d后芽孢杆菌(Bacillus)含量为4.8×103,同一日龄下未交配肠道内芽孢杆菌含量为6×102,具有显着差异(P=0.01)。(3)芽孢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与交配的关系通过对熊蜂肠道菌的分离培养,我们共得到25株单菌株,包含2株芽孢杆菌。将培养得到的芽孢杆菌饲喂蜂王,结果表明饲喂芽孢杆菌后,蜂王在4天交配率为50%,而未饲喂芽孢杆菌的蜂王交配率为30%,蜂王在出房5天饲喂组交配率为60%,未饲喂组则是40%。饲喂芽孢杆菌能够明显提高熊蜂交配率,提供熊蜂人工繁育成功率。

郭苍[5](2020)在《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其在提高农牧业竞争力、带动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乌审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早践行者--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在日益快速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如何创建品牌,继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破除发展中的障碍,在助农脱贫中发挥效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最新国内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动态、相关理论研究等为基础,实地调研了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了解了该社的发展情况,并对其主要产品蜂蜜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该合作社当前存在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内部发展动力不强、外部环境不良等问题;最后从统一共识,明确发展思路、加大投入,确保健康运行、健全机制,优化合作内容、提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合理布局,提升发展动力、创新营销,增强市场优势、宣传推广,提升知名效应等方面对合作社今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合作社未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陈萍[6](2020)在《刺梨降血脂口服液研发及功能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刺梨作为贵州特色资源,富含多种活性物质,极具开发价值。但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刺梨产品存在形式单一,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等情况,已难以满足快捷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研发一款具有降血脂功效显着的刺梨口服液对刺梨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评价刺梨汁及其复配原料的降血脂功效,以D-最优混料设计筛选并优化刺梨口服液配方、并对刺梨口服液进行降血脂功能性评价,主要研究及结果如下:1、相关原料的降血脂功效研究:首先研究不同剂量的刺梨汁灌胃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功效,研究发现高、中剂量刺梨汁均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高剂量刺梨汁可显着(P<0.05)提高高血脂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的含量,高、中、低剂量刺梨汁均可显着(P<0.05)提高高血脂小鼠肝脏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中、低剂量刺梨汁均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含量,结果表明刺梨汁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效关系,综合成本、功效等方面选择刺梨原汁进行刺梨降血脂口服液的研发。其次为进一步增强刺梨口服液的降血脂功效研究了5种不同配方原料的降血脂功效,分别为苦荞、蜂胶、银杏、绿豆、决明子,通过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脏TC、TG、HDL-C含量筛选出1-2降血脂效果较好的原料。研究发现蜂胶提取液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TG含量,刺梨原汁、苦荞、蜂胶、决明子均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TC含量,刺梨原汁、绿豆可显着(P<0.05)提高高血脂小鼠HDL-C含量,蜂胶、苦荞的降血脂效果显着优于其余3种原料和刺梨原汁,因此选择蜂胶、苦荞作为研发刺梨降血脂口服液的原料。2、通过混料设计复配两两复配和三三复配的刺梨口服液配方,建立高血脂模型研究刺梨口服液对小鼠血清血脂的影响,以D-最优混料设计筛选出降血脂效果较好的口服液并对筛选出的刺梨口服液进行降血脂功能性评价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刺梨口服液的效果较好,其配方如下:口服液一:刺梨汁88.2%,苦荞提取液11.8%;口服液二:刺梨汁55.7%,蜂胶提取液44.3%;口服液三:刺梨汁65.9%,苦荞提取液10.9%,蜂胶提取液23.2%。对所得3种刺梨口服液进行降血脂功能性评价研究表明,口服液三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TC、TG,肝脏TC、TG,显着(P<0.05)提高血清HDL-C及肝脏H DL-C;口服液一可显着(P<0.05)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肝脏MDA;口服液二可显着(P<0.05)提高高血脂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 ant 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结果表明口服液三即刺梨苦荞蜂胶口服液的降血脂功效优于其余两种口服液。3、对刺梨苦荞蜂胶口服液进行急性毒性研究表明,LD50预试实验中无小鼠死亡,表明该口服液无急性毒性,无法测出口服液的LD50;最大给药量实验时,7 d、14 d均无小鼠死亡,其脏器无显着病变,表明刺梨口服液是安全的。对刺梨苦荞蜂胶口服液的贮藏稳定性研究表明,3种贮藏条件下时刺梨口服液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4℃刺梨口服液的Vc损失较少;在4℃、室温、37℃贮藏条件贮藏60d后,刺梨口服液总黄酮含量均有所下降但相差不大,4℃损失较少;刺梨口服液总酸含量在4℃、室温、37℃贮藏条件下均呈下降趋势,4℃时总酸较稳定;刺梨口服液的离心沉淀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4℃贮藏条件增长速度最慢;刺梨口服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种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与贮藏前相差不大,4℃变化最小,表明口服液在4℃条件下贮藏较为适宜。

何嘉乐[7](2020)在《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将电针八髎穴的方法运用到脑卒中后尿失禁,观察其相比单纯使用常规针刺的疗效是否有显着差异,客观评价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希望日后在循证医学道路上为脑卒中并发有尿失禁的患者在治疗上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办法,并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指导和依据。方法:病例采自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年龄范围在40-75岁的脑卒中伴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取穴为: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电针八髎穴,其中八髎穴分两组隔日交替进行针刺,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治疗4周后对观察疗效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及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失禁程度、临床疗效评分有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探讨该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临床有效性。结果:治疗2个疗程(4周)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尿失禁程度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提示两组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的比较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从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分析中,治疗组在尿失禁分度、症状评分疗效上总有效率分别达90.0%和83.3%,对照组则为76.7%和73.3%,差异有显着性(P<0.05),提示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在其基础上加以电针八髎穴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明确,与单纯用常规针刺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在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患者治疗方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的治疗手段。

刘俊峰[8](2019)在《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雄蜂选择行为影响及气味受体基因表达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蜜蜂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由一只产卵蜂王、数百只雄蜂和上万只工蜂组成的群体。蜂群内拥有丰富多样的社会行为和复杂精细的社会分工。而确保这个群体能够有条不紊地活动与协调管理的前提是拥有一套完善、精密的语言通讯系统。其中化学信息交流(信息素)是一种重要通讯方式。蜂王繁殖统治、婚飞、调节工蜂行为、幼虫饲喂、食物采集、协调防御等社会性活动均通过信息素交流得以实现。目前人们已经对信息素成分、细胞与受信息素应答调节的生理通路等有初步的认知,但对蜜蜂交配行为与信息素交流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鉴于此,本论文开展了雄蜂对蜂王上颚腺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QMP)行为反应及识别调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为试验材料,使用室内嗅觉仪测定QMP及其主要成分[(E)-9-oxodec-2-enoic acid,9-ODA]对性成熟飞行和爬行雄蜂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飞行中蜂雄蜂、飞行与爬行意蜂雄蜂均对0.04μg/μL、0.2μg/μL、1.0μg/μL及7.0μg/μL QMP具有显着趋避反应,而对爬行中蜂雄蜂无显着影响;飞行或爬行状态下的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均对3.5μg/μL、7.0μg/μL、14.0μg/μL 9-ODA没有显着趋向性反应。在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共存时的试验发现:7.0μg/μL QMP对飞行、爬行中蜂雄蜂均没有显着影响,而飞行、爬行意蜂雄蜂均对7.0μg/μL QMP存在显着趋避反应。雄蜂识别QMP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以中蜂雄蜂触角c DNA为模板,对中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Apis cerana odorant receptor 11,Ac Or11)进行克隆,结果表明该基因m RNA长为1185 bp,编码394 aa,结构域分析表明Ac Or11蛋白含跨膜结构,属于7跨膜结构蛋白超家族(7-transmembrane_6 receptor,7TM_6),其Gen Bank登录号为MG793195。利用q RT-PCR技术,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发育阶段与生理状态下中蜂雄蜂、意蜂雄蜂4个候选性信息素受体基因(Or10、Or11、Or18、Or170)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雄蜂性未成熟与性成熟两个阶段,4个Ors在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触角中相对表达量都显着高于脑部组织;在性未成熟阶段,飞行状态下的中蜂雄蜂触角中4个Ors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爬行雄蜂,而这4个Ors在飞行与爬行意蜂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飞行意蜂雄蜂大脑中4个Ors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爬行意蜂雄蜂;飞行中蜂雄蜂大脑中仅Or11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爬行中蜂雄蜂,而其他3个Ors基因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是否有某种Ors在婚飞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了QMP及9-ODA对飞行状态、爬行状态下的中蜂雄蜂、意蜂雄蜂4个候选性信息素受体基因Ors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QMP及9-ODA都会显着抑制中蜂雄蜂、意蜂雄蜂触角与大脑中Or11表达量;中蜂触角中Ac Or18、Ac Or170基因受QMP及9-ODA刺激后表达量显着下调;QMP与9-ODA均能显着降低中蜂雄蜂、意蜂雄蜂在大脑中Or170表达量。然而,尚不明确参与9-ODA识别调控Or11表达的下游信号分子。利用q RT-PCR和RNAi技术,检测分析了Or11对雄蜂转录因子Krüppel-homolog1(Kr-h1)表达的影响。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9-ODA显着减低4 d、14 d意蜂雄蜂Or11、Kr-h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雄蜂蛹触角、头部注射si RNA-Or11,检测72 h后Or11与Kr-h1基因在雄蜂触角及脑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发现:沉默Or11能显着下调雄蜂触角与脑中Or11、Kr-h1及其下游基因Broad-Complex(Br-c)的转录表达水平,证实了性信息素受体基因Or11的下游基因为转录因子Kr-h1,这提示可能存在一条蜜蜂性信息素调控新途径:Or11—Kr-h1—Br-c,为进一步揭示蜜蜂雄蜂嗅觉识别与婚飞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波[9](2019)在《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食品级塑料空心巢础,在空心巢房背面设计有与其对接的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当空心巢础造巢脾完成后,控制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取出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并安装在底部带孔的王台上,即可进行蜂王浆生产(或育王)。本研究利用改进设计后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试验材料,测试第10代蜜蜂免移虫技术在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有分蜂热蜂群紧缩巢脾,让工蜂造好10-12张人工塑料空心巢础脾,再进行免移虫产浆试验和免移虫育王试验。免移虫产浆试验主要测定单王群、双王群、多王群(4只蜂王)的产卵率,卵的孵化率和蜂王浆生产效果,同时比较了免移虫蜂王浆生产技术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的生产效率;免移虫育王试验采用单王群产卵6 h,同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研究比较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的接受率及出房率,同时比较了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差异及Vg基因和Hex1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工蜂能在人工塑料空心工蜂巢础上造好完整的巢脾,同时蜂王可在造好的巢脾上产卵;单王群产卵、双王群产卵、多王群(4只蜂王)产卵的产卵率分别为91.24%、92.45%和91.29%,免移虫巢脾与自然巢脾孵化率分别为91.45%±0.61、92.01%±0.27两者差异不显着,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分别为91.12%、92.63%和90.19%,三者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相比,效率提升了200%260%。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分别是256.31±3.75mg和243.43±2.05mg,单侧卵巢管数分别是163.87±6.74条和154.77±9.40条,两者都存在显着性差异。以卵培育的蜂王Vg基因及He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移虫培育的蜂王。本研究改进设计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可以进行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和免移虫以卵育王,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在应用免移虫技术生产蜂王浆的基础上,针对蜂王浆传统生产过程中人工夹虫和人工挖浆两个环节,考虑到简便实用的原则,设计了一套与免移虫产浆技术相配套的机械化取浆机,其结构主要为浆条传动装置、王浆吸取装置和浆虫分离装置。与人工夹虫和人工挖浆操作相比,完成6根、12根和24根产浆条夹虫取浆操作时,负压式取浆机工作效率提高了74.48%153.35%。

罗廖君[10](2019)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动态规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压痛阈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探讨不同时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表相关敏化穴位的时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动态分布规律;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态过程中压痛敏化规律与疾病状态的相关性,从新的角度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穴治疗提供试验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采用WAGNER压痛仪,以文献规律挖掘结合临床常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常用穴作为检测点,对患者及健康受试者进行穴位压痛阈的检测,同时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严重程度、症状评分等,对患者每周固定检测1次,连续4周,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压痛阈值较健康受试者降低,除丘墟穴的压痛测值无差异外,其余穴位的压痛阈值在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且均为患者低于健康人。2.经比较患者与健康人压痛阈值存在差异的穴位敏化率,发现患者敏化率均高于健康人敏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悬钟、肾俞L、内膝眼、阳陵泉、腰阳关等穴位的敏化率较大。3.经比较不同时点压痛阈值后发现,所有敏化穴位4次压痛阈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数敏化穴位第2次、第3次、第4次的压痛阈值分别与第1次的压痛阈值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血海、梁丘、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大杼等穴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4.经比较不同时点的穴位压痛敏化率,多数敏化穴位的4次压痛敏化率之间均有随着测量次数增加呈现出敏化率增加的趋势。5.经比较不同区域的穴位压痛敏化率,5区、9前区域的四次敏化率相对均较高,最高达88.55%;2区、6区四次敏化率介于中间,但均大于70%。6.经比较不同经络的穴位压痛敏化率,足三阳经的四次敏化率相对均较高,最高达87.5%;足三阴经的四次敏化率相对均较低,最低为68.5%。7.经比较不同部位的穴位压痛敏化率,腰背部穴位的四次敏化率相对均较高,最高达84.05%;局部穴位、远端穴位的四次敏化率相对较低,但都高于70%。8.经wald检验方法分析穴位压痛敏化率与时间、年龄、性别、Womac评分、McGill评分等相关因素,时间变量与血海、鹤顶、犊鼻、内膝眼、梁丘等穴位压痛敏化率变化存在关联性,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敏化;性别变量与内膝眼、肾俞、大杼(右侧)、命门和腰阳关穴位敏化率变化存在关联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敏化;Womac评分变量与血海、鹤顶、犊鼻、委阳等穴位敏化率变化存在关联性,分数越高,越容易发生敏化;McGill评分变量与足三里穴位敏化率变化存在关联性,分数越高,足三里越容易发生敏化。结论: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率均较高,表明穴位压痛敏化现象存在普遍性;2.患者穴位压痛敏化与不同时间节点的变化存在关联性,敏化程度随时间节点的推移表现出上升趋势;3.在疾病动态发展状态下,压痛敏化规律与穴位所在区域、经络、部位有关;4.从穴位的动态压痛敏化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分析可知,鹤顶、血海、犊鼻、足三里穴可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压痛敏化强相关穴位。

二、《蜜蜂杂志》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蜜蜂杂志》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论文提纲范文)

(1)油菜花粉和花蜜中的农残调查以及三种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蜜蜂的重要性以及生存现状
    1.2 国内外花粉、花蜜和蜂粮中的农药残留情况以及风险评估
    1.3 农药对蜜蜂的影响
        1.3.1 啶虫脒对蜜蜂的影响
        1.3.2 毒死蜱对蜜蜂的影响
        1.3.3 草甘膦对蜜蜂的影响
    1.4 农药对蜜蜂的联合作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油菜花粉花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以及对蜜蜂的潜在风险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样品处理
        2.1.3 农药残留检测
        2.1.4 风险评估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农药及其代谢物在花粉花蜜中的残留情况
        2.2.2 农药对蜜蜂潜在风险评估
    2.3 讨论
第三章 三种农药对蜜蜂幼虫生存、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啶虫脒对幼虫生存的影响
        3.2.2 毒死蜱对幼虫生存的影响
        3.2.3 草甘膦对幼虫生存的影响
        3.2.4 联合暴露对幼虫生存的影响
        3.2.5 啶虫脒对幼虫出房时新峰体重的影响
        3.2.6 毒死蜱对幼虫出房时新峰体重的影响
        3.2.7 草甘膦对幼虫出房时新峰体重的影响
        3.2.8 联合暴露对幼虫出房时新峰体重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三种农药对新出房蜜蜂生存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啶虫脒对新出房蜜蜂生存的影响
        4.2.2 毒死蜱对新出房蜜蜂生存的影响
        4.2.3 草甘膦对新出房蜜蜂生存的影响
        4.2.4 联合暴露对新出房蜜蜂生存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三种农药对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啶虫脒对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5.2.2 毒死蜱对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5.2.3 草甘膦对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5.2.4 联合暴露对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历

(2)10-羟基癸烯酸对肺癌A549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抑制迁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10-羟基癸烯酸的研究进展
        1.1.1 10-HDA的生产工艺
        1.1.2 10-HDA的生理活性
    1.2 肺癌的研究进展
        1.2.1 肺癌的危险因素
        1.2.2 肺癌的治疗方法
    1.3 细胞凋亡与细胞迁移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
        1.3.1 细胞凋亡
        1.3.2 活性氧
        1.3.3 MAPK信号通路
        1.3.4 AKT信号通路
        1.3.5 TGF-β信号通路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乙醇提取法提取10-HDA
        2.2.2 细胞复苏
        2.2.3 细胞传代及扩增
        2.2.4 细胞冻存
        2.2.5 CCK-8检测法
        2.2.6 Hoechst/PI荧光双染法
        2.2.7 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
        2.2.8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
        2.2.9 活性氧检测法
        2.2.10 细胞周期检测法
        2.2.11 细胞迁移检测法
        2.2.12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醇提取法提取10-HDA
        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1.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1.3 正交实验结果
    3.2 10-HDA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3 10-HDA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3.3.1 Hoechst/PI染色法检测10-HDA对人肺癌A549 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3.3.2 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10-HDA对人肺癌A549 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3.3.3 荧光探针法检测人肺癌A549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
        3.3.4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
    3.4 10-HDA对 MAP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情况
        3.4.1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3.4.2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加入MAPK抑制剂后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3.5 10-HDA通过调节人肺癌A549细胞内ROS的产生来诱导细胞凋亡
        3.5.1 流式细胞术检测10-HDA对细胞内ROS水平的调节
        3.5.2 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的升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3.5.3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OS诱导细胞凋亡与MAP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3.6 10-HDA对肺癌A549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
        3.6.1 流式细胞术检测10-HDA对肺癌A549 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
        3.6.2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G0/G1期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3.6.3 流式细胞术检测AKT信号通路与ROS之间的关系
        3.6.4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OS介导AKT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3.7 10-HDA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3.7.1 细胞划痕法检测10-HDA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3.7.2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蜂胶概述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5.1 抗氧化作用
        1.5.2 抗细菌作用
        1.5.3 抗肿瘤作用
        1.5.4 抗炎作用
        1.5.5 其他作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第二章 蜂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蜂胶预处理
        2.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3 芦丁标准溶液的制备
        2.3.4 检测波长的选择
        2.3.5 方法学考察
        2.3.6 蜂胶黄酮提取得率的测定
        2.3.7 实验设计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4.2 方法学考察
        2.4.3 单因素试验结果
        2.4.4 响应面法优化蜂胶黄酮的提取因素
        2.4.5 超声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蜂胶黄酮的成分分析
    3.1 引言
    3.2 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3.3.2 色谱检测条件
        3.3.3 质谱检测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UPLC-ESI-MS/MS分析
        3.4.2 结构鉴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蜂胶黄酮的分离纯化
    4.1 引言
    4.2 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蜂胶醇提物的制备
        4.3.2 蜂胶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4.3.3 结构鉴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构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蜂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5.1 引言
    5.2 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5.3.2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5.3.3 O2-自由基清除实验
        5.3.4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DPPH和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5.4.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蜂胶黄酮短叶松素-3-乙酸酯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仪器与材料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细胞毒性检测实验(MTT法)
        6.3.3 细胞划痕实验
        6.3.4 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实验
        6.3.5 Hoechst33258 染色实验
        6.3.6 Caspase-3 活性检测实验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6.4.2 细胞划痕愈合结果
        6.4.3 AO/EB双染结果
        6.4.4 Hoechst33258 染色结果
        6.4.5 caspase-3 活性检测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交配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地熊蜂(Bombus terretris)
    1.2 熊蜂授粉优势及经济价值
    1.3 熊蜂交配行为的研究现状
    1.4 熊蜂肠道菌的研究现状概述
    1.5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影响地熊蜂蜂王交配的因素
    2.1 材料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蜂王日龄对交配的影响
        2.2.2 蜂王体重对交配的影响
        2.2.3 蜂王体重对潜伏时间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雄性蜂肠道微生物不同生殖期的动态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肠道基因组DNA的提取
        3.1.5 质粒的提取及标准曲线的构建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雄性蜂出房后肠道菌动态变化
        3.2.2 雄性蜂交配后肠道菌动态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芽孢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4.1 材料方法
        4.1.1 样本采集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菌落数量及生长形态
        4.2.2 不同培养基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4.2.3 生理生化检测
    4.3 讨论
第五章 芽孢杆菌对熊蜂交配的影响
    5.1 材料方法
        5.1.1 供试蜂王
        5.1.2 试剂与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芽孢杆菌对蜂王潜伏时间的影响
        5.2.2 芽孢杆菌对蜂王交配时间的影响
        5.2.3 芽孢杆菌对蜂王交配率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2.1.2 蜂产品
    2.2 理论基础
        2.2.1 绿色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合作经济理论
3 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1 乌审旗概况
        3.1.1 自然地理状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2 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2.1 合作社发展现状
        3.2.2 合作社机构设置
        3.2.3 合作社发展历程
        3.2.4 利益联结机制
        3.2.5 合作社经营状况
        3.2.6 合作社发展的成效
    3.3 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成本收益分析
        3.3.1 成本分析
        3.3.2 收益分析
4 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
    4.1 整体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4.1.1 合作社生产规模偏小
        4.1.2 合作社基础水平偏低
        4.1.3 带动辐射效应能力较弱
    4.2 内部发展动力不强
        4.2.1 组织合作能力弱
        4.2.2 内部管理差
    4.3 外部发展环境不良
        4.3.1 资金渠道不畅
        4.3.2 销售措施薄弱
    4.4 政策扶持缺失大
    4.5 抗风险能力不强
    4.6 成本高收益难保障
5 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建议
    5.1 明确发展思路,加强宣传推广
    5.2 健全机制,增加利润
    5.3 提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
    5.4 创新营销,增强市场优势
    5.5 重视成本,挖掘人力效能
    5.6 争取支持,利用社会资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刺梨降血脂口服液研发及功能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刺梨的功效及开发利用状况
        1.1.1 刺梨的概况
        1.1.2 刺梨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1.1.3 刺梨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现状
    1.2 高血脂症
        1.2.1 高脂血症现状概述
        1.2.2 降血脂植物原料的研究现状
        1.2.3 降血脂口服液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料的降血脂功效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动物
        2.1.3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高脂血脂小鼠模型的建立
        2.2.2 刺梨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2.2.3 其余原料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2.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刺梨汁的降血脂作用
        2.3.2 复配原料的筛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刺梨降血脂口服液配方研究及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实验动物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制备
        3.2.2 配方的混料设计优化
        3.2.3 口服液功能性评价实验
        3.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最优混料实验结果分析
        3.3.2 刺梨口服液功能性评价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刺梨口服液急性毒性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口服液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
        4.2.2 急性毒性实验
        4.2.3 贮藏稳定性实验
        4.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小鼠LD50预试实验结果分析
        4.3.2 最大给药量实验结果分析
        4.3.3 贮藏稳定性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相关原料降血脂功效研究
        5.1.2 刺梨降血脂口服液配方设计及功能性评价
        5.1.3 刺梨降血脂口服液急性毒性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及治疗
        1.1.1 正常的排尿活动的生理解剖
        1.1.2 脑卒中后产生尿失禁症状的机理
        1.1.3 西医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概况
        1.1.4 中医对脑卒中并发尿失禁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入组、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处理意外情况及预防
    2.3 疗效评定
        2.3.1 观察方法
        2.3.2 疗效评定方法
        2.3.3 疗效评定标准
        2.3.4 统计方法
        2.3.5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结果
        2.4.1 一般资料
        2.4.2 观察结果分析
        2.4.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知与概况
    3.2 选穴依据
    3.3 电针机制探讨
    3.4 研究结果及疗效分析
    3.5 存在不足与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8)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雄蜂选择行为影响及气味受体基因表达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文献综述
    1.1 蜜蜂的交配行为
        1.1.1 蜂王的交配行为
        1.1.2 雄蜂的交配行为
        1.1.3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交尾干扰
    1.2 蜜蜂信息素
        1.2.1 工蜂信息素
        1.2.2 幼虫信息素
        1.2.3 雄蜂信息素
        1.2.4 蜂王信息素
        1.2.4.1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及其成分
        1.2.4.2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分泌量
        1.2.4.3 不同蜂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差异
        1.2.4.5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功能
        1.2.4.5.1 引发效应
        1.2.4.5.2 释放效应
        1.2.4.6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调控的相关基因
    1.3 蜜蜂嗅觉机制
        1.3.1 蜜蜂的嗅觉器官与结构
        1.3.2 蜜蜂嗅觉感受器识别气味机制
        1.3.2.1 气味结合蛋白
        1.3.2.2 神经元膜蛋白
        1.3.2.3 气味受体
        1.3.3 蜜蜂神经信号传导
        1.3.3.1 嗅觉神经信号传导
        1.3.3.2 类多巴胺受体信号传导
    1.4 RNA干扰技术
        1.4.1 RNA干扰定义
        1.4.2 RNA干扰的发现与功能作用
        1.4.3 RNA干扰在昆虫上的实现方法
        1.4.4 RNA干扰技术在蜜蜂研究中应用
        1.4.4.1 RNA干扰调控目标基因表达的应用
        1.4.4.2 RNA干扰在蜜蜂级型分化的应用
        1.4.4.2 RNA干扰在防治蜜蜂病毒病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中蜂、意蜂雄蜂选择行为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蜂群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3 雄蜂的培育与收集
        2.2.4 行为学测试
    2.3 数据分析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中蜂、意蜂雄蜂对9-ODA选择反应
        2.4.2 中蜂、意蜂雄蜂对QMP选择反应
        2.4.3 中蜂、意蜂雄蜂共存对QMP选择反应
    2.5 讨论
3 中蜂、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特性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试验蜂群
        3.2.2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
    3.3 试验方法
        3.3.1 中华蜜蜂AcOr1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3.1.1 中蜂雄蜂样品收集
        3.3.1.2 中蜂AcOr11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3.3.2 中蜂、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特性
        3.3.2.1 中蜂、意蜂雄蜂样品培育与收集
        3.3.2.2 雄蜂触角及脑部组织样品准备
        3.3.2.3 RNA提取、c DNA合成及qRT-PCR检测Ors基因表达
    3.4 数据分析
    3.5 试验结果
        3.5.1 中华蜜蜂AcOr11全长cDNA特性分析
        3.5.2 中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特性
        3.5.2.1 中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cOr10表达特性
        3.5.2.2 中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cOr11表达特性
        3.5.2.3 中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cOr18表达特性
        3.5.2.4 中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cOr170表达特性
        3.5.3 意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特性
        3.5.3.1 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mOr10表达特性
        3.5.3.2 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mOr11表达特性
        3.5.3.3 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mOr18表达特性
        3.5.3.4 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AmOr170表达特性
    3.6 讨论
4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中蜂、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蜂群
        4.2.2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
    4.3 试验方法
        4.3.1 中、意蜂雄蜂的培育与收集
        4.3.2 行为学测试试验方法
        4.3.3 中、意蜂雄蜂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特性
        4.3.3.1 雄蜂触角及脑部组织样品准备
        4.3.3.2 qRT-PCR检测中、意蜂雄蜂触角及脑部中性信息素受体Ors基因表达
    4.4 数据分析
    4.5 试验结果
        4.5.1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飞行中蜂雄蜂触角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2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爬行中蜂雄蜂触角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3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飞行中蜂雄蜂大脑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4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爬行中蜂雄蜂大脑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5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飞行意蜂雄蜂触角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6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爬行意蜂雄蜂触角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7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飞行意蜂雄蜂大脑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8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爬行意蜂雄蜂大脑中性信息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讨论
5 RNA干扰Or11对雄蜂转录因子Kr-h1表达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蜂群
        5.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3 siRNA序列与qRT-PCR引物的设计合成
    5.3 试验方法
        5.3.1 雄蜂培育、显微注射与收集
        5.3.1.1 培育并处理4d雄蜂
        5.3.1.2 培育并处理14d雄蜂
        5.3.1.3 培育雄蜂蛹及注射siRNA
        5.3.2 雄蜂触角及脑部组织样品准备
        5.3.3 RNA提取、cDNA合成及qRT-PCR检测
    5.4 数据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9-ODA对4 d雄蜂触角中Am Or11与AmKr-h1基因表达的影响
        5.5.2 9-ODA对14 d意蜂雄蜂触角中Or11、Kr-h1基因表达的影响
        5.5.3 触角、头部注射siRNA对意蜂雄蜂成活率的影响
        5.5.4 触角注射siRNA-Or11对意蜂雄蜂触角、大脑中Or11、Kr-h1及Br-c基因表达的影响
        5.5.5 头部注射Or11-siRNA对意蜂雄蜂触角、大脑中Or11、Kr-h1及Br-c基因表达的影响
    5.6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投稿论文
致谢

(9)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养蜂业概况
    1.2 蜂王浆的生产方法
        1.2.1 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
        1.2.2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
    1.3 育王技术
        1.3.1 传统的育王技术
        1.3.2 免移虫育王技术
    1.4 取浆方法
        1.4.1 刮浆笔取浆法
        1.4.2 真空吸浆法
        1.4.3 离心取浆法
        1.4.4 电动挖浆法
        1.4.5 电动喷浆法
        1.4.6 挤压式取浆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仿生免移虫产卵器设计
    2.1 引言
    2.2 设计思路
    2.3 仿生免移虫装置
        2.3.1 塑料空心巢础
        2.3.2 巢础盖板
        2.3.3 托虫器
        2.3.4 产浆条
        2.3.5 产浆框
        2.3.6 单个王台
        2.3.7 单个托虫器
        2.3.8 王台条
        2.3.9 清台器
    2.4 讨论
第三章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蜜蜂
        3.2.2 人工塑料空心巢础造巢脾方法
        3.2.3 塑料空心巢础预处理
        3.2.4 组织蜂群造脾
    3.3 免移虫产浆试验
        3.3.1 产卵群的分区管理
        3.3.2 产卵方法
        3.3.3 取虫
        3.3.4 插框
        3.3.5 取浆
        3.3.6 三种产卵方法对蜂王产卵率的影响
        3.3.7 免移虫巢脾与自然巢脾的孵化率比较
        3.3.8 仿生免移虫产卵器的王台接受率和产浆量的测定
        3.3.9 免移虫与传统生产蜂王浆效率比较
    3.4 数据统计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免移虫产浆试验结果
        3.5.2 三种产卵方式对蜂王产卵率的影响
        3.5.3 免移虫巢脾与天然巢脾孵化率比较
        3.5.4 仿生免移虫产卵器对王台接受率和产浆量的影响
        3.5.5 免移虫与传统移虫生产蜂王浆效率比较
    3.6 讨论
第四章 免移虫培育蜂王技术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蜜蜂
        4.2.2 主要试剂及器材
        4.2.3 石蜡切片所需设备及试剂
        4.2.4 荧光定量所需设备及试剂
    4.3 试验设计
        4.3.1 蜂王的培育
        4.3.2 王台接受率及出房率的计算
        4.3.3 蜂王初生重及胸宽的检测
        4.3.4 荧光定量PCR检测Vg,Hex110 基因的表达
        4.3.5 蜂王卵巢切片的制作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育王方式对王台接受率及羽化率的影响
        4.5.2 育王方式对蜂王初生重、胸宽及卵巢管数的影响
        4.5.3 育王方式对蜂王卵巢Vg基因及Hex110 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讨论
第五章 免移虫取浆机的设计
    5.1 引言
    5.2 负压取浆机的组成
    5.3 动力系统
        5.3.1 电机选择
        5.3.2 鼓风机选择
    5.4 传动系统设计
        5.4.1 传动系统原理
        5.4.2 槽轮机构设计
        5.4.3 轴的结构设计
    5.5 浆条输送装置的设计
        5.5.1 转轮盘的设计
        5.5.2 导向板的设计
    5.6 取浆装置的设计
        5.6.1 吸浆头的设计
        5.6.2 凸轮机构的设计
        5.6.3 推杆的设计
        5.6.4 凸轮的轮廓曲线及结构设计
    5.7 浆虫分离装置
        5.7.1 集浆漏斗的设计
        5.7.2 浆虫分离装置的设计
        5.7.3 收集器的设计
    5.8 负压取浆机的总体组装效果及效率检测
    5.9 负压取浆机的检测效果
    5.10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动态规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作为目前临床常见病是研究穴位压痛敏化现象规律的良好载体
        1.2 穴位作为反映机体活动状态、功能的部位,明晰穴位压痛敏化现象的动态特征,对指导临床选穴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3 穴位的压痛敏化现象在临床选穴和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研究内容
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标准
        1.2.5 剔除、脱落标准
        1.3 样本量估算
    2.研究方法
        2.1 测量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步骤
        2.2.2 影响因素控制
        2.3 观察指标
        2.3.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内容
        2.3.2 健康受试者基本信息的采集内容
        2.3.3 体表感觉检测
        2.4 技术路线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5.1 数据处理
        2.5.2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审查与临床试验注册
        2.8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研究结果
    3.1 数据基本分析
        3.1.1 数据来源情况
        3.1.2 一般资料分析
    3.2 数据结果分析
        3.2.1 患者与健康人各穴位压痛的差异比较
        3.2.2 通过ROC曲线计算截断值
        3.2.3 经穴压痛敏化率比较
        3.2.4 不同时点穴位压痛测量值的比较
        3.2.5 不同时点穴位压痛敏化率的比较
        3.2.6 穴位压痛敏化的区域分布规律
        3.2.7 穴位压痛敏化的循经分布规律
        3.2.8 穴位压痛敏化的部位分布规律
        3.2.9 穴位压痛敏化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关于穴位压痛敏化的阐释
        1.1 古代文献对穴位压痛敏化现象的记载
        1.2 现代研究对穴位压痛敏现象的认识
    2.关于研究载体的选择
        2.1 传统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3.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敏化穴位的选择
        3.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的表现形式
        3.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具有普遍性
    4.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穴位压痛敏化的动态变化规律
        4.1 基于时间变化对患者穴位压痛阈降低的探讨
        4.2 基于疾病发展对患者穴位压痛敏化程度增加的探讨
    5.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穴位压痛敏化的空间动态分布特点
        5.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压痛敏化穴位的区域分布特点
        5.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压痛敏化穴位的经脉归属特点
        5.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压痛敏化穴位的部位分布特点
    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穴位压痛敏化状态与疾病状态的相关性
        6.1 穴位压痛敏化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评分相关性分析
        6.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体表相关压痛敏化穴位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蜜蜂杂志》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菜花粉和花蜜中的农残调查以及三种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风险评估[D]. 温小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10-羟基癸烯酸对肺癌A549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抑制迁移作用的研究[D]. 林欣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3]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卢燕珊.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4]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交配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 郭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刺梨降血脂口服液研发及功能性评价[D]. 陈萍. 贵州大学, 2020(03)
  • [7]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D]. 何嘉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雄蜂选择行为影响及气味受体基因表达特性[D]. 刘俊峰.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9]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波.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压痛敏化动态规律的临床观察[D]. 罗廖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蜜蜂杂志帮了我很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