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青年与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一、“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康贝贝[1](2021)在《官办慈善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动员机制研究 ——以S市红十字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志愿服务意识,大学生志愿者在红十字运动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替代的成员。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做志愿服务时“有心无力”,其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因此,官办慈善组织如何动员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如何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实现社会参与,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研究官办慈善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的过程与背后逻辑,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发挥红十字会社会功能的最大化。本文以S市红十字会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考察S市红十字会动员大学生志愿者的过程及运作机制。基于组织动员理论,探究官办慈善组织是如何将大学生志愿者联结起来的。研究发现:首先,S市红十字会通过纵向组织化动员和横向社会化动员两种路径有效动员了大学生志愿者。其次,纵向组织化动员是通过构建组织网络,形成群体身份认同,进行循环反应等机制动员骨干大学生志愿者;横向社会化动员是通过思想行动动员,扩大正向宣传,表彰激励示范等机制动员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再次,比较了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两种路径的特点与关系。在纵向的组织化动员中,组织的精英较多,活动内容丰富,资金充足,组织成员对组织认同感与服务积极性较高;而在横向的社会化动员中,组织的精英较少,其他(非骨干)大学生志愿者较多,活动内容单一,资金相对匮乏,组织成员对组织认同感与服务积极性较低。最后,S市红十字会能够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合法性和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但是,由于其激励机制薄弱,监督与检查机制不够健全,组织间信息流动性较弱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时依然依赖于高校红十字会。

郭一建,周玲娟[2](2020)在《构建新时期职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五+”新模式——以曲靖市职教园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青春健康工作第三个五年规划(2020—2025年)开关之年,曲靖市职教园区在青春健康教育的政策与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总结出新时期职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五+"新模式:社校联动+阵地互促,即夯实责任意识,强化认知高度;主题活动+同伴教育,即抓好保障落实,加大组织力度;家校协同+志愿培育,即搭建支持平台,彰显服务温度;线上推广+线下创新,即优化教育模式,加深宣传广度;产学结合+地方服务,即发挥示范作用,拓宽发展厚度,进而打造适合该区域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

王家阳[3](2020)在《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拔尖创新人才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荣誉学院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从“少年班”、“实验班”等发展而来,到现在大学竞相建立荣誉学院。然而,目前对我国荣誉学院并没有全国性的研究和分析,荣誉学院在发展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对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势在必行。我国荣誉学院经历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曲折的发展,人们在分析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认识到了拔尖创新人才和荣誉学院的重要性。回顾我国荣誉学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典型建设和全面推进三大阶段。当前,我国“985工程”建设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地方大学三种层次大学的荣誉学院在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上既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在管理创新上,他们都有卓越的培养目标、多元高水平师资和校内多方协同的制度支撑;在人才培养上,他们建立了多样化、强竞争的选拔机制,基于高平台的个性化培养并取得了显性化、可称赞的培养成效。但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校领导重视程度、委员会制度、分流淘汰标准、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形式以及培养成效上有较大差异。当前我国荣誉学院还存在扎堆建立、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职责划分、与校内其他专业学院的协同等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问题,选拔标准的“成绩导向”、生源的“非差异化”、分流淘汰标准的过分“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国际合作培养的“全方位落地”等人才培养问题。可以通过明晰办学定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建立独立的师资体系,加强针对性培养;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上下合力;坚持严格选拔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健全访学制度,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等改革举措进行优化。荣誉学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改革与发展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标志性成果。大学的荣誉学院后续建设和创新,需要在汲取前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继续保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方向,为培养高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苏金荣,李婷[4](2019)在《“五个注重”让青春绽放健康光彩——广州市青春健康项目品牌效应彰显》文中指出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计生协开展了一场以"呵护心灵,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讲座,吸引了大批家长和孩子的参与,活动场面异常热闹。心理治疗师陈新锐医生一开始播放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电影情节与家长孩子们共同探讨"成长的秘密";紧接着,用"筷子游戏",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引导大家用微笑面对生活;最后,陈医生鼓励孩子们为家长泡一杯花茶,家长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整场活

郭一建,周玲娟[5](2019)在《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的媒介手段——以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为例》文中指出本文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以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为例,积极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机制的媒介手段,促使青春健康项目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提升青年人性与生殖健康水平的目标,多部门联合共建适合本土化的、满足社会化需求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新路子。

徐天[6](2017)在《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青春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处在人体第二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年群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特征所采取的一种教育,青春健康教育旨在提高青年人的性生理、性心理、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拥有健康的心态。中国拥有3亿多10—24岁的青少年人群,其中,高校大学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7—22岁,正处于青春晚期。在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自律欠缺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认知、态度、行为能力令人担忧,对大学生开展科学、长效的青春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然而,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现状依然严峻。一方面,中国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和权力认识不足,仍然缺乏为大学生提供完备的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青春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缺少专业师资等原因,不少学校有关性生理、性道德等内容一带即过,导致大学生无法接受专业、系统的青春健康教育。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实施状况与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瑞典、美国、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当前国内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提出并开展“双网联动”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利用同伴间人际网络的趋众倾向和互联网“微文化”的即时多向传播,通过“人际网+互联网”覆盖青年,以“同伴教育+新媒体教学”引导青年,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教育、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帮助青年学生实现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综合提升的教育目标。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笔者提出了摒弃传统教育误区、建立终身教育理念、综合设置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师资队伍、丰富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网络等对策建议,为解决青春健康教育在我国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

徐王权[7](2016)在《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全球基金是由政府、民间团体、私营部门及受影响社团组成,代表着一种国际卫生融资的新途径。中国分别于2003、2004、2005、2006、2008和2009年成功申请到全球基金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八轮和滚动整合项目,并于2004年9月开始实施,到2013年12月全面结束。为了对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十年的工作进行评估,安徽医科大学作为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承担了项目的终期评估任务。目的确定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总结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取得的经验,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1.数据收集方法(1)现有资料的收集项目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家项目办,由评估组列出所需资料清单,提交国家项目办负责提供。对于非项目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搜索和相关机构提供;其他重要资料和参考资料由评估组列出所需资料清单,提交国家项目办,由国家项目办协调相关机构帮助收集。(2)专题调查本次现场调查选取了安徽省、四川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每个省选择两个项目市,每个市选择1-2个项目县,共收集了7省、12个地级市和20个县的现场资料。调查对象包括国家、省、市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员(34人)、各级CDC相关人员(47人)、各级项目办主管(84人)和财务主管(29人)、性艾协会或学会负责人(6人)、各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34人)、高危人群干预外展人员和同伴教育员(132人)、流动人群干预外展人员和同伴教育员(27人)。现场调查的方式有小组座谈(53场,258人)、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135人)和小样本快速问卷调查(31份)。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包括顺序内涵分解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关联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等。评估结果如下:评估结果1.项目实施符合项目设计要求(1)项目能够按计划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并按计划开展项目管理活动;(2)项目到账经费共3.24亿美元,各轮项目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正常,虽然2011年RCC项目因受停款影响其实施计划有所调整,但到账经费执行率未受影响,经费执行率为99.1%;(3)项目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值,各轮项目总共设定了81个指标,其中73个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8个指标(2009年第四轮、五轮和六轮的7个指标,以及2012年RCC项目的1个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但仅涉及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注射吸毒人群指标,可能与预期值设置偏高有关;(4)RCC项目制定的“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和以目标人群为中心”4个实施原则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5)来自全球基金总监察长办公室(O1G)的“诊断性评估”、全球基金秘书处根据定期“项目进展报告和拨款申请报告(PUDR)”的各期评分结果,以及此次现场评估采用的“项目活动实施效果的快速评估”3个方面的证据表明,项目实施效果良好。据此认为:项目设计科学可行,项目实施合理有效,符合项目预期设计要求。2.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发挥的作用(1)项目规划设计符合“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工作需要评估显示,项目计划与中国三个“艾滋病防治五年行动计划”有较好的关联性,如第三轮和第四轮项目计划与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中的5个工作指标都有关联;第三、四、五和六轮项目与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的8个目标中的6个目标有关联等。(2)项目经费投入对中国艾滋病防治资源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具体体现在:①2004年-2013年间,项目到账总经费3.24亿美元,其中在抗病毒治疗、高危人群干预、社会组织参与和流动人群干预领域投入经费分别为5530万美元、6380万美元、4740万美元和人民币4627万元;②在项目投入与国家财政投入的横向比较中,2005年—2012年项目投入所占比例是15.19%,比例最高的是2007年,达到28.16%;③2012年中国艾滋病防治经费中来自国际资金总计48366.0万元,其中全球基金投入40535.7万元,所占比例高达83.81%。评估表明,项目经费投入对中国艾滋病防治资源起到重要补充作用。(3)项目推动了中国特定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各轮项目在立项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中国特定时期艾滋病防治的需要,各轮项目在中国的关键时刻、优先领域、特殊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及时立项和投入,对中国全面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2004年第三轮项目的及时投入,有效解决了中国中部7省治疗经费的急需,以及二线药和儿童药缺乏的难题;2005年第四轮瞄准中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针对中国7个高流行省份的注射吸毒和暗娟人群开展干预工作,搭建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愿咨询检测点、针具交换点等干预/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氛围;2006年第五轮针对中国经性传播艾滋病比例不断上升,将重点转向中国低流行地区的暗娼和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在中国大规模的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在许多地区填补了男男性行为干预工作的空白;第六轮对社会组织参与的专门投入,有效带动了国家和项目省配套经费投入,开创了社会组织独立申报项目的先例;RCC项目开创了艾滋病资源整合先例,建立了省级工作计划和预算制定模式,搭建了社会组织参与的平台,探索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政策、防治策略和服务体系建设等。(4)项目实施对中国艾滋病防治重点领域发挥了的重要作用在抗病毒与关怀领域:项目投入5530万美元,支持建立了艾滋病治疗体系、关怀与支持体系、药品采购和管理体系;帮助国家耐药监测系统和实验室网络建设等。截止2008年底,三轮累计治疗31284人,占全国累计治疗人数的54.6%,儿童累计治疗794人,占全国儿童累计治疗人数的63.5%,第四轮28358人接受抗病毒治疗,26000人接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52736名感染者/病人接受关怀支持服务,“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仍存活的病人比例”从2003年的70.0%上升到2009年的84.6%。第六轮社区组织对11622名PLWHA和2659名受影响儿童实施了关爱与支持活动。RCC项目支持167837名成人和2818名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从2008年的46.4%,上升到2012年的85.4%,提高了39个百分点。在高危人群干预领域:项目投入6380万美元,支持基层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参与,扩大了干预队伍,提高了干预覆盖面和工作质量,探索了干预单位成本测算和“购买服务”模式,推动了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如第三轮艾滋病干预服务在暗娼中的覆盖率达到了97.6%;第四轮为45276名吸毒者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为147899名注射吸毒者提供针具交换、196980名暗娼接受外展服务和同伴教育, “暗娟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005年的64.7%上升到2009年的87.9%;第五轮2000781人接受干预服务,74659人接受性病服务,“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次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2007年的66.7%和77.2%,上升到2009年的80.6%和90.0%;第六轮社区组织参与干预暗娼和嫖客、MSM人群和IDU人群分别为242650人、66095人和39599人,“男性在最近一次与男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暗娟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2006年的54.9%和59.7%,上升到2009年的68.7%和84.7%;RCC项目月均干预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和静脉吸毒者分别为62.5万人、25万人和41万人,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和静脉吸毒者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2008年的80.3%、73.8%和35.40%,上升到2012年的87.4%、74.6%和54.9%。在社区组织参与领域:项目投入4740万美元,各轮项目涉及CBO参与的20个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作用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2008和2009年国家配套经费566万元,项目省共配套864.77万元;二是推动了CBO的广泛参与,提高了防治覆盖面和有效性;三是锻炼了各级协会/学会项目管理的能力,提升了CBO的能力建设和组织的发展;四是探索了不同的CBO参与的管理模式和参与工作机制。各轮项目支持的CBO机构数和项目数分别为2473和3184;2012年CBO共完成CSW、MSM和IDU三类人群HIV检测84074人,为感染者/病人提供CD4检测57098人,2013年CBO干预服务覆盖CSW、MSM和IDU三类人群分别为101268人、433722人和63789人,为159448名感染者/病人提供关怀与支持服务。在流动人群干预领域:RCC项目投入人民币4627万元,专款专项用于流动人群干预工作,2010年和2012年,项目流动人群干预4094198人。其作用一是提高了政府对流动人群干预工作的重视,补充了国家哨点监测在流动人口中的建立;二是促进了流动人群相关管理部门的合作,促进了工作场所制定艾滋病防治计划,建立工作机制;三是探索了流动人群干预工作模式,干预覆盖面由2009年的11.9%上升到2012年的24.6%;四是项目地区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有所提高,7个省21个市流动人口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10年的64.1%上升到2012年的74.4%。(5)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成效做出了贡献项目实施期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进展,关联分析显示,中国成效的取得与全球基金项目在中国的投入资金最大、时间最长、覆盖最广和领域最全密切相关。项目从2004年支持7个省,逐步扩展到14个省、21个省,到2010年扩大到支持全国31个省,不仅有效推动了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而且各轮项目指标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其实就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部分。3.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的影响(1)“资源整合”理念为提高艾滋病防治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了思路。一是项目进行自身各轮次之间的滚动整合;二是项目与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国际项目投入进行整合;三是项目从计划和预算入手,支持各省对各种来源的艾滋病防治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通过项目“资源整合”,保证了艾滋病防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2)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为艾滋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项目实施,社区组织参与的优势已得到政府各部门的广泛认可,营造了有利于社会组织参与的支持性环境,促进了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搭建了社区组织参与的平台,培育了社区组织参与的能力。尤其是RCC项目和第六轮项目,尝试了不同的社区组织参与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奠定了基础。(3)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为艾滋病防治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示范。项目形成了多种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如社区组织参与管理模式、高危人群和流动人群干预模式、计划和预算制定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为今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示范。(4)项目培养的管理队伍为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储备了后续力量。项目聘用了大量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项目的实施为这些项目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培训与提高机会。如各种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项目计划制定、数据管理、督导评估等实际工作的锻炼,使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项目培养的这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必将成为后全球基金时代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宝贵的后续力量。4.项目积累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1)项目建立了省级工作计划和预算制定模式,不仅保证了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工作指标的完成,同时有利于项目工作督导和数据质量控制:(2)项目形成了社区组织参与的有效机制,包括3种管理模式:省级统筹管理模式、疾控分级管理模式和协会托管管理模式,以及3种参与方式:公开招标、直接委托和购买服务,有效促进了社区组织的广泛参与和目标的完成;(3)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以基层机构为依托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扩大了干预队伍和干预工作覆盖面;(4)项目根据不同场所和不同干预主体,建立了不同的流动人群干预工作模式,如委托工作场所干预模式、委托基层卫生组织干预模式和委托有关社会组织干预模式等,这些因地制宜干预模式,大大提高了流动人群干预的效果。项目积累的经验为今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5.项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1)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问题。包括:①项目执行期间开展的重要活动的可持续性问题;②项目作为一个平台,将CDC、社会组织咨询小组、CBO-SR/SSR等相关组织联系在一起,项目结束后如何寻找新的平台承接项目工作;③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基层机构纳入项目执行中,项目结束后如何继续利用基层机构开展工作:④在项目支持下开展起来的MSM人群和流动人群干预工作,项目结束后如何继续开展等。(2)单价成本测算及合理性问题。包括:统一的单价成本和分配比例没有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人群和不同的干预方式,没有考虑到各地的消费水平和人员工资水平等。(3)各级CDC和CB0的有效配合与协作问题。如部分地区CB0与CDC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沟通,相互配合不足,某些CBO对CDC缺乏信任等。(4)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组织健康发展问题。包括:CBO注册的问题、CBO平衡发展和CBO健康发展问题。评估结论与建议本项评估的主要结论:(1)项目按计划有效运行,实现了既定的目标,项目实施符合项目设计要求,项目设计是合理的和可行的,项目实施是有效的。(2)项目规划设计与中国实施的《艾滋病防治三个五年行动计划》目标相符合,满足中国艾滋病防治需要,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及时的和必要的。(3)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项目实施十年间,中国艾滋病防治取得的显着成效与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密切相关。(4)评估中也发现了全球基金在决策和管理上对项目的实施产生的消极影响,给实施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本项评估的主要建议:(1)项目结束后,建议将完全依赖项目支持的地区、机构、组织和干预领域,纳入到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之中,由地方筹集防治经费、技术力量等给予继续支持,保证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2)在社会组织参与的管理机构层面:建议由国艾办作为国家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的领导协调机构,并在国艾办或国家CDC内部设置社会组织参与管理机构(小组),统筹全国的社会组织参与工作。在社会组织参与的资金机制层面:建议“实行社会动员基金”和“国家转移支付”两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机制,通过招标、孵化器和购买服务的不同方式,支持各种类型的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3)继续支持和加强基层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基层艾滋病防治长效机制。(4)加大MSM人群综合干预的应用研究,探索更有效的MSM人群干预模式。(5)把流动人群干预工作纳入到国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中,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服务可及性问题。

付晓静[8](2015)在《基于项目实践探索政府购买男同社区组织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我国艾滋病疫情虽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是MSM人群传播比例持续增高。社区组织逐渐参与到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之际,政府购买MSM社区组织艾滋病防治服务是必然趋势,但是具体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的基于艾滋病防治项目实践和对MSM社区组织的深入分析,了解其生存发展状况、工作内容及效果、成本支出,从而确定政府购买服务内容、价格标准,提出政府购买社区组织MSM人群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参考模式。方法本研究以中盖艾滋病项目为数据收集平台,结合现场调查,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MSM草根社区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模式构建核心步骤及影响因素,结合研究结果,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定量研究,一是分析2008-2012年中盖艾滋病项目的MSM社区组织的工作产出及效果、获得的单位经费支持标准;二是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收集分析MSM社区组织的生存发展现状,并测算2013年MSM社区组织的运行成本。定性研究,自行制定访谈提纲,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疾控部门共访谈27人,MSM社区组织共访谈26人。资料分析采用扎根理论边收集资料、边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对社区组织的发展过程及工作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收集测算其工作直接成本支出。结果2008-2012年,14项目城市及上海、杭州和重庆的社区组织MSM人群HIV动员检测人次数和感染者关怀人数均逐年增加,对当地MSM人群HIV阳性发现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54.1%、46.9%、54.7%和55.8%,协助筛查阳性结果告知、确认检测、新发现阳性结果告知的比例均在80.0%以上。草根社区组织的贡献占到50.0%以上。本研究现场调查的11个MSM社区组织,均为草根社区组织,2012年动员检测人次数分别占到当地全部社区组织的53.8%、57.4%和76.6%。11个MSM社区组织中,3个工商注册、1个民政注册;人员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招募方式以活动中加入和社会招聘为主;经费主要来源于国际合作项目,各项资源整合使用;其生存模式可分为项目依赖型和相对独立型,以相对独立型发展比较成熟。社区组织参与的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内容以干预、HIV动员检测和感染者关怀为主,各项工作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2013年MSM社区组织的运行成本从2.7万元到43.54万元不等,不同地区MSM社区组织的运行成本不同。重庆MSM社区组织HIV动员检测工作直接单位成本平均为110.0元/人次(中位数),上海MSM社区组织开展感染者关怀工作直接单位成本约492.6元/人/年。通过内容规划、经费核算与管理、工作督导与评估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构建了以产出为导向,依托规划、引入绩效、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政府购买MSM社区组织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参考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即将购买内容界定为MSM人群“干预及HiV动员检测”和“感染者关怀及治疗促进”两个服务包,通过“关键指标”“动员检测人次数”、“新发现阳性人数”和“建立个人随访档案并接受CD4检测人数”考核服务工作产出,预期目标为每年动员检测人次数增加3%,新发现人数增加6%,购买价格标准为HIV动员检测100元/人、从中新发现阳性者500元/人、感染者关怀550元/人,总经费中给予10-20%支持组织运行成本支出,经费拨付采用报账制,并由第三方审计监督实际使用,同时加强干预过程督导与效果评估以指导工作方向和购买策略。结论参与过中盖艾滋病项目的MSM社区组织部分已发展比较成熟,已基本具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能力,承接内容包括MSM人群“干预及HIV动员检测”和“感染者关怀”。本研究提出了政府购买社区组织MSM人群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以产出为导向,依托规划、引入绩效、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参考模式,明确界定了购买内容和考核指标,采用绩效经费,明确了对组织运行成本支出的经费支持及比例,提出过程督导与结果评估并重。

许洁霜,钱序[9](2013)在《妇幼保健机构实施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现有的青春期门诊现状,探索实施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信函调查的方式,从财政资源、硬件条件、服务提供情况、物资与健康教育材料、信息系统、青年参与、相关制度与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八个方面来综合评价。结果:青春期门诊的开设情况不理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多数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尚不具备青少年友好服务实施的可行性。结论:环境布置对青少年友好服务、多种信息宣传方式、面向青少年的多种服务模式以及青年参与青春期门诊的设计和运营可以有效提高友好服务实施的可行性。

尹幼明,吴瑕[10](2013)在《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文中指出为增强大学生规避"青春伤害"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采用教师与学生并重组建师资队伍、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并重的PLA教学方法、校内与校外并重的个性化服务和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等,破解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师资不足、教材缺乏、教法陈旧和服务、机制缺失等难点,并取得显着成效。

二、“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官办慈善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动员机制研究 ——以S市红十字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官办慈善组织
        二 大学生志愿者
        三 动员机制
        四 组织化动员
        五 社会化动员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 组织动员理论
        二 理论与研究问题的契合性
        三 分析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 个案研究法
        二 深度访谈法
        三 参与式观察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官办慈善组织的相关研究
        一 关于官办慈善组织自身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官办慈善组织动员机制的研究
        三 关于慈善组织动员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动员机制的相关研究
        一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动员方式和问题的研究
        二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动员机制的研究
    第三节 组织动员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 组织化动员的相关研究
        二 社会化动员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析
第三章 S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及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
    第一节 S市红十字会的基本概况
        一 S市红十字会的发展状况
        二 S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青少年部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S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的工作定位
        一 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二 获取社会认同
        三 加大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S市红十字会动员大学生志愿者的现状
        一 全市大学生志愿者规模
        二 注册骨干大学生志愿者的规模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
        四 大学生对红十字社团的价值认知
第四章 纵向分级结构下骨干志愿者的组织化动员
    第一节 骨干志愿者夏令营组织化动员的结构性分析
        一 组织化动员的背景
        二 组织化动员的意义
        三 组织化动员的相关方
    第二节 组织化动员之组织网络动员
        一 构建组织网络:文件下发与骨干志愿者招募
        二 形成组织网络:新建微信群与团体联欢
        三 强化组织网络:汇聚人力资源
    第三节 组织化动员之身份认同动员
        一 形成身份认同:组织介绍和志愿精神传递
        二 强化组织认同:增强志愿者服务热情
    第四节 组织化动员之循环反应动员
        一 构建循环反应:学习必备技能
        二 形成循环反应:提供专业志愿服务
第五章 横向公益实践体验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化动员
    第一节 公益实践项目社会化动员的结构性分析
        一 社会化动员的背景
        二 社会化动员的意义
        三 社会化动员的相关方
    第二节 社会化动员之思想行动动员
        一 思想行动动员的载体:公益实践项目
        二 思想行动动员的作用:认知红十字精神
    第三节 社会化动员之宣传引导动员
        一 宣传引导的手段:服务总结与宣传
        二 宣传引导的作用:壮大志愿者规模
    第四节 社会化动员之激励示范动员
        一 激励示范的手段:公益实践项目的评比
        二 激励示范的作用:提高志愿服务效能
第六章 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的关系
        一 专业化逐渐渗透:从特殊到普遍
        二 合法性不断提高:组织化向社会化扩散
    第二节 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的投入-效果分析
        一 投入资源分析
        二 动员效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 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机制
        二 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机制的形成
        三 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机制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讨论
        一 官办慈善组织和非官办慈善组织志愿者动员比较
        二 官办慈善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与不足
        三 研究贡献
        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官办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访谈信息表
附录 B 志愿者以及相关参与者的访谈信息表
附录 C 项目评审委员的访谈信息表
附录 D 访谈提纲
致谢

(2)构建新时期职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五+”新模式——以曲靖市职教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春健康教育的政策与时代背景
二、青春健康教育的“五+”新模式
    (一)社校联动+阵地互促:夯实责任意识,强化认知高度
    (二)主题活动+同伴教育:抓好保障落实,加大组织力度
    (三)家校协同+志愿培育:搭建支持平台,彰显服务温度
        第一,拓宽服务渠道,整合服务内容,构建青春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建立志愿队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使青春健康教育“活起来”。
    (四)线上推广+线下创新:优化教育模式,加深宣传广度
    (五)产学结合+地方服务:发挥示范作用,拓宽发展厚度
        第一,落实产学合一,契合时代发展,真正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第二,注重辐射能力,找准发展定位,逐步升华“心系群众”的教育服务理念。
结语

(3)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荣誉学院
        1.3.2 拔尖创新人才
        1.3.3 通识教育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重难点
        1.4.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建设的发展历程
    2.1 初期探索:以实验之名的“零的突破”
    2.2 典型建设:以名校引领的“高峰探索”
    2.3 全面推进:多类型院校参与的“高原效应”
第三章 以卓越之名:荣誉学院的管理创新
    3.1 以国际化和优势学科定位培养目标
    3.2 多元高水平组建师资团队
        3.2.1 多元的导师制
        3.2.2 高水平教学团队
    3.3 校内多方协同的制度支撑
        3.3.1 校领导直接负责制
        3.3.2 多元化的委员会制度
        3.3.3 专业学院协同管理制度
        3.3.4 独立的荣誉生权益保障
第四章 促卓越之实: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
    4.1 多样化、强竞争的选拔机制
        4.1.1 选拔时间:入学前、入学后和二次选拔
        4.1.2 选拔标准:成绩为主和综合考察
        4.1.3 分流淘汰:自主退出和考核退出
    4.2 基于高平台的个性化培养过程
        4.2.1 实行分段式培养模式
        4.2.2 构建交叉复合型课程体系
        4.2.3 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
        4.2.4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4.2.5 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
    4.3 显性化、可称赞的培养成效
        4.3.1 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高
        4.3.2 毕业生就业前景好
        4.3.3 毕业生学业成果丰富
第五章 拷卓越之问:荣誉学院的发展困境
    5.1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问题
        5.1.1 荣誉学院的扎堆成立
        5.1.2 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职责划分
        5.1.3 荣誉学院与校内其他专业学院的协同
    5.2 深度开展卓越人才培养问题
        5.2.1 选拔标准的“成绩导向”
        5.2.2 生源的“非差异化”
        5.2.3 分流淘汰标准的过分“学科化”
        5.2.4 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
        5.2.5 国际合作培养缺乏“全方位落地”
第六章 续卓越之路:给荣誉学院的若干建议
    6.1 管理机制
        6.1.1 明晰办学定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
        6.1.2 建立独立的师资体系,加强针对性培养
        6.1.3 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上下合力
    6.2 人才培养
        6.2.1 坚持严格选拔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6.2.2 健全访学制度,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我国荣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情况
附录2 我国荣誉学院导师制设置情况
附录3 我国荣誉学院任课教师水平
附录4 我国荣誉学院校领导任职情况
附录5 我国荣誉学院委员会制度设置情况
附录6 我国荣誉学院分段式培养对照表
附录7 我国荣誉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附录8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升学情况
附录9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附录10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荣誉获奖情况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五个注重”让青春绽放健康光彩——广州市青春健康项目品牌效应彰显(论文提纲范文)

注重宣传倡导,形成教育合力
注重机制创新,拓展服务领域
注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实效
注重项目优势,强化特色服务
注重效益提升,打造优质品牌

(5)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的媒介手段——以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二、性教育服务组织的建立
三、社会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
四、同伴教育模式获取成功
五、小结

(6)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健康教育
        2.1.2 青春健康教育
        2.1.3 高校的青春健康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同伴教育理论
        2.2.2 协同作用理论
        2.2.3 培训需求评价理论
第3章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实施状况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
        3.1.1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认知状况
        3.1.2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开展模式及成效
    3.2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3.2.1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2.2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问题成因
第4章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4.1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健康教育模式
    4.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健康教育成效
    4.3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5章 国外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及其经验与借鉴
    5.1 国外高校青春健康教育
        5.1.1 瑞典高校青春健康教育
        5.1.2 美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
        5.1.3 日本高校青春健康教育
    5.2 国外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经验借鉴
        5.2.1 青春健康教育的对象
        5.2.2 青春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5.2.3 青春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第6章 完善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6.1 摒弃传统教育误区
    6.2 建立终身教育理念
    6.3 综合设置课程体系
    6.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6.5 丰富教育方式方法
    6.6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网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艾滋病健康调查问卷
致谢

(7)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对照术语表
本评估涉及的相关组织和人群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的背景
        1.1 各轮项目概况
        1.2 各轮项目目标
    2 项目评估的理论
        2.1 社会项目评估的发展历程
        2.2 社会项目后评估
    3 评估目标和模式
        3.1 评估目标
        3.2 评估模式
    4 评估内容与设计
        4.1 评估内容
        4.2 评估思路与设计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收集方法
    2 数据分析方法
    3 评估结果论述方法
    4 技术路线
    5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项目评估结果
    1 项目实施符合项目设计要求
        1.1 项目经费按计划执行
        1.2 项目指标基本完成
        1.3 项目按目标开展活动
        1.4 项目实施原则得到贯彻
        1.5 小结
    2 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2.1 项目规划设计符合中国艾滋病防治需要
        2.2 项目经费投入补充了我国艾滋病防治资源的缺口
        2.3 各轮项目立项推动了我国特定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4 项目目标的实现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贡献
        2.5 项目在中国艾滋病防治重点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2.6 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成效做出了贡献
        2.7 小结
    3 项目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产生深远影响
        3.1 “资源整合”理念为艾滋病防治资源高效使用提供了思路
        3.2 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为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艾滋病防治有效开展提供了示范
        3.4 技术开发和能力培训为艾滋病防治人员和防治技术提供了保障
        3.5 小结
第三部分 项目经验与启示
    1 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艾滋病防治经验
        1.1 工作计划和预算制定流程是计划可行性和实施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1.2 社区组织管理机制是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组织基础
        1.3 依托基层机构是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的有效模式
        1.4 因地制宜的干预模式是提高流动人群干预效果的可行措施
    2 项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 项目成果的持续利用问题
        2.2 单位成本测算及合理性问题
        2.3 各级CDC和CBO的有效配合与协作问题
        2.4 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组织健康发展问题
第四部分 结论
评估创新性与不足
    1 评估的创新点
    2 评估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社会项目评估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8)基于项目实践探索政府购买男同社区组织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现场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及内容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审查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社区组织工作产出及效果
        1.1 14项目城市社区组织的工作产出及效果
        1.2 上海、杭州、重庆社区组织工作产出及效果
        1.3 11个MSM社区组织的工作产出及效果
    2 MSM社区组织的现状分析
        2.1 MSM社区组织的生存发展现状
        2.2 MSM社区组织的工作现状
        2.3 MSM社区组织成本分析
        2.4 疾控部门和MSM社区组织的合作现况
    3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探索
        3.1 MSM社区组织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活动
        3.2 社区组织的项目经费支持标准分析
        3.3 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模式构建关键环节确定
        3.4 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模式
讨论
    1 社区组织在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MSM社区组织的发展现状
    3 社区组织参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领域活动状况
    4 MSM社区组织的成本支出及需求现状
    5 政府购买社区组织MSM人群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模式探索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MSM社区组织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2 MSM社区组织运行成本、经贵筹集及产出情况调査表
    附表3
    附表4 地方政府人员访谈
    附表5 MSM社区组织负责人访谈
    附录6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妇幼保健机构实施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青春期门诊的基本情况
        2.1.1 设立情况和财政支持情况
        2.1.2 硬件设施
        2.1.3 服务提供情况
        2.1.4 物资与健康教育材料
        2.1.5 信息系统
        2.1.6 青年参与
        2.1.7 人力资源
        2.1.8 制度与政策支持
    2.2 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实施可行性分析
        2.2.1 影响青少年友好服务实施可行性的单因素分析
        2.2.2 青少年友好服务实施可行性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10)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1.1 师资不足
    1.2 教材缺乏
    1.3 教法陈旧
    1.4 服务缺失
    1.5 机制待建
2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1 组织专题调研 制定实施方案
    2.2 加强组织领导 搭建三级机构
    2.3 创新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实效
    2.4 建立工作机制 保障“项目”运作
        2.4.1 成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项目组
        2.4.2 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项目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2.4.3 学校注重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项目建设
3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成效与影响
    3.1 学生受益面广
    3.2 社会认可度高
    3.3 品牌效应显着
    3.4 研究成果丰硕

四、“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官办慈善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动员机制研究 ——以S市红十字会为例[D]. 康贝贝.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构建新时期职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五+”新模式——以曲靖市职教园区为例[J]. 郭一建,周玲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7)
  • [3]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D]. 王家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4)
  • [4]“五个注重”让青春绽放健康光彩——广州市青春健康项目品牌效应彰显[J]. 苏金荣,李婷. 人口与健康, 2019(12)
  • [5]探索构建青春健康教育与服务长效机制的媒介手段——以曲靖市X社区青春健康项目为例[J]. 郭一建,周玲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1)
  • [6]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徐天.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7]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评估研究[D]. 徐王权.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2)
  • [8]基于项目实践探索政府购买男同社区组织服务模式研究[D]. 付晓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02)
  • [9]妇幼保健机构实施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可行性研究[J]. 许洁霜,钱序.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3)
  • [10]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J]. 尹幼明,吴瑕. 中国性科学, 2013(02)

标签:;  ;  ;  

“青年与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