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探索真实网上交易——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

湘财证券:探索真实网上交易——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

一、湘财证券:探索真正的网上交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论文文献综述)

周爱华[1](2015)在《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经纪业务在中国证券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50%左右。但随着新证券公司的成立,浮动佣金制度的实施,同质化竞争加剧。近年来,国内各大券商一直谋求转型,寻找新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正从传统通道服务模式向服务性模式转变。本文就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现状,分析了中信证券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发现中信证券在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1、业务模式单一:服务新经济新产业的能力不足:融资工具与手段不够丰富;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不够完善;2、客户服务能力粗放:服务差异化细分不足;对战略客户服务深度不够:3、客户渠道不多;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4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5、风险管理有待加强。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从行业专业性人才开发和培养;推动监管改革,完善账户体系建设;提升客户服务管理能力;拓展渠道新模式;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对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黎洁[2](2014)在《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经营,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2013年的光大事件以及南京证券、民生证券、平安证券、联合证券4家公司均因保荐业务违规受处罚事件,再一次向人们证明,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对投资银行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向人们证明,投资银行内控失效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从综合治理结束到现在,已有6年时间,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情况值得关注。同时,2013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将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内部控制的新发展对我国投资银行来说是否适用?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目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在光大事件、保荐事件发生后,结合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新进展作一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作一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是有意义的。围绕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首先对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4个核心概念,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明确其关系。在此基础上,发现内部控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系统化和体系化,与外部环境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其发展动力来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说明不同的企业由于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内外部环境,这种差异可体现在其内部控制上。因此,在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分析后,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所处的阶段及性质作了分析判断,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三章先分析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发现由于我国投资银行产生初期就存在体制缺陷、制度缺失、监管缺失,导致我国投资银行业早期内部控制失效,风险丛生。因此,从行业竞争、风险管理、外部监管角度分析了我国投资银行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因或必要性。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同时,投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经营本质是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并从中获利,所以内部控制是其进行风险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投资银行有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内在冲动,因此,有效的监管并从外部推动其内部控制是必要的。接下来梳理总结了综合治理前后,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和特点。并结合光大事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四章对美国独立投行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与其他文献不同,本章是先从美国独立投行的发展模式、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独立投行造成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独立投行经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独立投行内部控制的特点。认为独立投行内部控制的形成及内部控制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其发展模式所形成的内控目标、内控环境、控制措施中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造成的。最后,思考了美国独立投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对我国投行的启示。认为我国投行内部控制的建设要正确把握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安排投行的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内部控制与组织体系合理化对应、注重内部控制的执行。第五章、第六章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建议。第五章先对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位,基于投资银行的管理核心是风险收益对应,其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应该是有良好的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所以,第五章提出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的每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构建,第六章则从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能体现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特色的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有:1.对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发展路径进行了界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五个阶段,五个阶段分别是: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内部牵制阶段;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的控制制度阶段;包含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的控制结构阶段;包含一个定义、三个目标、五个要素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包含一个定义、四个目标,八个要素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内部控制已发展至全面风险管理阶段,但根据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规模普遍较小,业务以经纪业务为主,比较单一、同质化,分析比较了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证监会2003年修订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COSO委员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以下简称COSO报告)1994年版和2013年版,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ERM报告),认为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仍处于内部控制阶段,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仍适用于当前我国投资银行,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路径:是先建设好内部控制体系,再在此基础上,稳打稳扎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水平。2.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变迁形成的经营特征充分影响其内部控制特征,这是美国独立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也是导致其内部控制在次贷危机中失效的原因。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变迁体现了与商业银行分离、融合、再分离、到再融合的过程。再融合后,美国成立了近500家金融控股公司,许多大型商业银行都变更为金融控股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前,华尔街仅剩下以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为代表的不多的独立投行。它们与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金融集团展开竞争。竞争迫使独立投行从以“卖方”为主,转向以“买方”为主,由合伙制变为股份制,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引入了股权激励,这些都造成了其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特征,将内部控制抛在脑后,内部控制让位于短期利益、公司内部人的利益,最后独立投行消失。所以其风险的演变过程是:经营模式→业务表现、经营风格→内部控制失效→风险累积→风险爆发。3.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体现了与美国独立投行不同的发展路径。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更多是一种内部合规性管理,所以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是不健全不规范的,而且这种不健全不规范更多是从内部产生的。我国投行成立之初,业务前景很好,人们对投资有很大的热情,但初期我国投行内部控制缺失严重,内部人对利益的无限追求,导致其无视制度规范,从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违规事件,使我国投行面临较大的风险,不得不由政府出面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后,我国投行基本上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而不仅仅是合规性建设。因此,我国投行的内部控制在综合治理后应该定性为重建。其发展路径为:内部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失效→风险累积→综合治理→重新构建。4.从中美投行的经验得出结论:(1)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是:在对投资银行进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尤其是组织架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是内控是否有效的关键。中美投行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都是内控让位于公司对利润的无限追求,说明公司内部没有力量对这种不利提出反对,制衡机制失去作用。其次才是制度的制定,否则任何制度都是苍白的。(2)内部控制要体现出企业的特点,形成特色。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助于形成投行的声誉的形成。5.建议投资银行引入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投资银行,通过以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写为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简写为RAROC)作为业绩评价和考核激励的核心指标,有助于解决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将风险与收益结合起来,使绩效考评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有利于在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李萍[3](2013)在《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研究》文中指出企业融资创新业务是券商支持的基础业务。近两年来,券商对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支持贡献了我国证券行业利润的六成以上。创新是证券市场活力的源泉,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券商支持企业融资业务创新可以提高市场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运用"SWOT模型”对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竞争环境、内部资源和外部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券商支持企业融资业务创新成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必要性,并结合公司内部劣势和外部风险提出了影响和阻碍创新的四个重点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具体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必须在坚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利用券商支持自身有利资源和外部机会,而且在不违反监管法律的原则下进行,并做到风险可测、可控。基于此,本文给出了推动公司上市、创新管理体制、重视研究和产品开发、拓展非现场通道、深化同业合作的具体对策,还提出了加强与创新相关的风险管理的建议。

蒋慧[4](2013)在《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融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分布,文化产业显然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动力。据国际经济发展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其恩格尔系数将下降到30%-40%,而此时则正是该国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期。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市场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井喷现象。为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出台,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提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了我国文化业的发展。从文化产业产值增加额和GDP占比数据看,近年来我国文化传媒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达1.11万亿,占GDP比重为2.78%;2011年其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更是突破4万亿元,其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若按此增速估算,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届时,文化产业将实现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地位的提升,直接带动了位于其核心层的文化传媒业的发展,并使其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竞相追随的焦点。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IPO上市融资越来越成为众文化传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状况却不容乐观:全球资本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劲头不足,IPO市场停滞不前,尤其是美国市场上中概股信任危机愈演愈烈,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信心和热情;国内资本市场除了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外,还由于新一轮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使国内IPO市场从2012年10月浙江世宝上市后便进入发行“空窗期”,致使A股“堰塞湖”现象严重。另外,2013年初刮起的拟上市企业财务审核风暴,更使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基于此研究背景,IPO上市是否适合文化传媒企业?2013年是否是最佳的上市时机?面对众多的上市路径,选择何地上市?为实现顺利上市,文化传媒企业将如何选择合适的承销商?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上市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首先从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行业特征和境内外融资现状入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企业正面临资金需求量大且资金贫血严重的窘况。随后,进一步指出了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实现IPO上市融资是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最好方式,进而解决了企业IPO上市融资的第一基本问题。接着,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和文化传媒产业政策的不断变更及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发生这一角度,引发出文化传媒企业首发上市融资时策略选择的必要性这一研究主题。文章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1994-2012年境内外IPO上市的43家文化传媒企业为样本,从与企业上市休戚相关的上市地点、主承销商和上市时机三方面对企业IPO上市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那些处于迷茫中的文化传媒企业提供一个清晰的上市思路和指导。最后,文章根据上述研究逻辑主线对我国“传媒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的IPO融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达到“管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并试图从中得出适合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的策略性启示:第一、要善于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在文化娱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论是时代华纳还是索尼、环球,无一不是通过各种资本运作,从横向上扩大生产规模、从纵向上完善产业链,从而做大做强;第二、敢于尝试创新,建立适合自己的融资模式。资金需求量大的文化传媒企业,在实现IPO上市之前,必须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这是保证企业能以正确的心态实现IPO上市的重要前提;第三、引入私募股权资本,圆上市梦。文化传媒企业高成长性和经营运作过程灵活的特点使其备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青睐,极大地抵消了其“轻资产”特征所带来的银行信贷困难缺陷,为企业上市融资做足资本支持;第四、注重策略组合,实现上市收益最大化。即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必须从上市地点的抉择、主承销商的确定及上市时机的选择等三方面作出最优策略组合,从而保证企业能以最低成本实现筹资额的最大化,为企业以后的生产运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准备。

赵刚[5](2013)在《券商的政治联系及其经济后果 ——来自中国IPO市场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稀缺的资金错配给低效率的公司就意味着资本市场配置的低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和各种关系,尤其是政治联系的存在,加大了资本市场的错配。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投资者、金融中介机构(如券商、事务所)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形成了证券市场的主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及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却忽视了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券商的政治联系对券商本身、上市公司及社会的影响。本文从券商的政治联系入手,研究金融中介机构的政治联系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价值,首先,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政治联系的相关研究,从企业之外的券商的角度,研究了新兴市场中金融中介机构的政治联系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填补了政治联系的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其次,从金融中介的角度研究了由于监管所导致的寻租行为以及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最后,本文研究了转型经济中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及价值,为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价值所在提供新的思路。具体来说,本文采用2004年-2009年A股IPO市场的数据,分别从券商和企业两个角度研究了券商的政治联系对券商和其保荐的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一方面从券商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拥有政治联系的券商相比较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具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政府监管部门对券商的综合治理阶段,有政治联系的券商被关闭的可能性更小;有政治联系的券商高管变更的可能性也更小,这表明了券商对政治联系的重视和依赖。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券商的政治联系能够为券商向监管部门寻租提供通道,从而显着提高所承销的企业的审批通过率;相应地,我们证明了有政治联系的券商向客户企业收取更高的承销费用,来作为其政治关系的补偿;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所承销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高;进一步地分析,我们看到由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所承销的企业在上市2年内,其市场表现和财务业绩均显着低于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所承销的企业;为了挖掘导致企业业绩更差的因素,我们研究了 IPO企业在上市后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发现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所承销的客户在上市后更可能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这使得其投资效率下降。另外,我们没有发现有政治的券商和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所承销的企业在上市首日回报上有什么差异。这些发现表明在证券市场中,券商的关系资本比券商的专业性水平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少数股东的权益受到侵害。总的来说,我们的发现凸显了在政府对IPO市场进行严格管制的新兴市场中,券商的政治联系在IPO市场中的重要性。这可能是因为相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在新兴的市场中,法律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市场化水平较低,关系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这种关系型的商业模式最终会成为阻碍资本市场化发展的障碍。因此,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声誉机制的有效发挥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改革的关键。

赵迪[6](2013)在《证券教父沉浮录》文中指出在早期的证券业,万国证券掌门人管金生、申银证券掌门人阚治东、君安证券掌门人张国庆被称为"中国三大证券教父"。在那个年代,他们曾经驰骋江湖,所向披靡。然而,伴随着管金生折戟"327"事件、阚治东兵败违规操作、张国庆梦断MBO,三大证券教父的时代宣告结束。如今,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证券教父而今安在?《证券教父沉浮录》,为您解密三大证券教父的前世今生……

李克龙[7](2012)在《辰州矿业公司欧洲市场锑品出口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锑商品行业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并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年来,锑品行业的出口也形势喜人。怎样构建锑商品营销策略,使辰州矿业公司锑商品在市场经济下,获得长远发展、赢得长久的繁荣,成为了新的主题。基于锑商品销售管理体制和国家对锑行业出口配额的特殊行业背景,论文首先描述公司的经营现状,接着运用PEST和SWOT方法对辰州矿业锑商品欧洲市场的宏微观营销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析。基于此,确定了营销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通过对欧洲市场进一步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精准定位。随后,主要从产品品牌策略、渠道策略和服务策略等三个方面制定了公司锑商品出口欧洲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从政策环境、竞争策略,投资前景,市场容量等方面,并侧重于辰州矿业锑商品出口欧洲市场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研究了辰州矿业公司营销策略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对提升辰州矿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掌控欧洲锑商品市场客户和整个国际锑商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李健峰[8](2009)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自1998年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开篇之作,到2001年开放式基金首发,到2005年商业银行涉足基金业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再到2006年基金封转开的实行,在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基金业用11年走完了国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金融环境下,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基金产品如何客观合理的评价,已成为基金参与各方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一个完整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包括:基金收益风险衡量、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分析和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分析三方面。本文借鉴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选用了2004年至2008年间的2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对开放式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分析和业绩持续性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阶段性的结论和参考性的建议。本文主要运用经典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VaR及基于VaR的RAROC法、T-M模型、C-L模型、转移矩阵法和整体持续性指标等方法,用日、周、年不同时间周期收益率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开放式基金收益超越基准组合收益,体现了专业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力;(2)三个经典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保持一定程度的内部一致性,综合比较得出夏普指数更具代表性;(3)我国基金不具备选时能力,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显着程度的选股能力,在牛市选股能力更显着;(4)我国基金业绩整体上不具备持续性,基金经理高频率更替是一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相关原因分析,对发展我国开放式基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刘颖泽[9](2009)在《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自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始试办以来,中国证券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迈着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步伐与时俱进。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介力量在二十多年中与中国证券市场一起发展壮大。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史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规范同时又在规范中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中国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融资上市、证券公司间并购重组、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设立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方式,不仅使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大为充实,股权结构日趋多元化,而且使内控机制及风险排查机制日益健全,市场化运作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加入WTO,证券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冲击、市场冲击、业务冲击、人才冲击和技术冲击,整个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的透明化、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完善化及法规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迅速增强实力已成为证券业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中国证券公司必须积极应对证券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面对来自各方的危机。本文从湘财证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湘财证券的风险管理现状,分别从外部制度供给与内部治理缺陷的内外部成因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湘财证券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接着在评述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目标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点以及证监会对券商的风险控制,设计了一套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并针对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设计了基于二级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风险控制方案,从更深的角度来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最后,针对中国证券公司的特殊生存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帮助湘财证券公司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

曹向波[10](2008)在《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互动的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经历着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南方证券、大鹏证券等证券公司由于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停止从事证券业务经营资格,许多证券公司出现资不抵债,风险频频爆发。有效防范和控制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关系到证券公司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充分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协同互动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遵循效应分析和缺陷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务分析相结合。在建立财务风险内涵、财务风险控制等基础理论的构架后,结合证券实务分析财务风险特征与财务风险点。按照从单一到结合的线性思路,先分别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出发,在肯定了它们各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效应的同时也分析了尚存的缺陷,再着重对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互动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的分离造成了制度控制点的设计不当,本文选取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制度和国债回购制度作了详细分析。此外,结合今年在证券行业大力推行的行业改革—--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以湖南试点公司泰阳证券为案例,分析并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合规管管理来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有机互动,对我国证券行业有效推广合规管理制度具有积极作用。最后,对证券公司如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二、湘财证券:探索真正的网上交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财证券:探索真正的网上交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证券经纪业务发展回顾
    2.2 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
        2.2.1 经纪业务模式转型战略
        2.2.2 经纪业务模式转型策略
第三章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与美国证券经纪的现状及比较
    3.1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3.1.1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
        3.1.2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3.1.3 国内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特点
    3.2 美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3.2.1 美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3.2.2 美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特点
    3.3 中美证券业的对比分析
        3.3.1 中美证券业的特点对比
        3.3.2 中美证券业收入结构对比
        3.3.3 美国证券业务模式的启示
第四章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分析
    4.1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前的现状与问题
        4.1.1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前业务状况
        4.1.2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然性
        4.1.3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
    4.2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面临的环境变化
        4.2.1 内部环境
        4.2.2 外部环境
        4.2.3 行业现状
    4.3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的目标与思路
        4.3.1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目标
        4.3.2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思路
第五章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业务模式不完善
        5.1.1 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服务能力
        5.1.2 融资工具与手段
        5.1.3 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5.2 客户服务
        5.2.1 服务无差异
        5.2.2 战略客户的服务不精细
    5.3 服务渠道
        5.3.1 客户渠道单一
        5.3.2 互联网服务发展滞后
    5.4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5.5 风险管理粗放
第六章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
    6.1 苦练内功打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6.1.1 加强行业专业性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6.1.2 加快账户体系建设完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6.1.3 推动监管改革打造财富管理业务新环境
    6.2 以CRM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6.2.1 整合系统资源推进CRM系统建设
        6.2.2 加强产品结构设计提升客户服务
        6.2.3 增强战略客户服务深度
    6.3 开拓与深化渠道的合作
        6.3.1 深化现有渠道的合作
        6.3.2 举行主题报告会
        6.3.3 建设轻型营业部
        6.3.4 强化互联网金融服务
    6.4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6.5 落实风险管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2)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内部控制内涵及框架的文献综述
        1.2.2 内部控制实施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内部控制及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1 内部控制的起源及发展
        2.1.1 内部牵制
        2.1.2 控制制度
        2.1.3 内部控制结构
        2.1.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2.1.5 全面风险管理
    2.2 核心概念辨析
        2.2.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Abstract
        2.2.3 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
        2.2.4 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
        2.2.5 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及认识
    2.3 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3.1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2.3.2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2.4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内涵的界定
    小结
3.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渐进之路
    3.2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因
        3.2.1 同业竞争—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市场因素
        3.2.2 风险管理,实现经营目标—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因素
        3.2.3 外部监管推动,促进证券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外在因素
    3.3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分析
        3.3.1 综合治理前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
        3.3.2 综合治理阶段重建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
        3.3.3 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
    小结
4. 对美国独立投行失败原因的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角度
    4.1 美国内部控制的特点
        4.1.1 COSO报告、《萨班斯法案》对美国内部控制影响较大
        4.1.2 注重内部控制有效性,强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4.2 美国独立投行的内部控制
        4.2.1 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变迁
        4.2.2 次贷危机前美国独立投资银行的经营特征
        4.2.3 次贷危机前美国独立投行内部控制的特点
        4.2.4 中美投行的内部控制及相关特征比较
    4.3 美国独立投行内部控制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
        4.3.1 基于内控目标导向的分析
        4.3.2 基于内控环境的分析
        4.3.3 基于控制措施的分析
    4.4 美国独立投行内部控制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投资银行内控建设的启示
        4.4.1 正确把握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
        4.4.2 合理设计投行的委托代理机制
        4.4.3 构建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4.4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4.4.5 内部控制与组织体系合理化对应,体现特色
        4.4.6 注重内部控制的执行
    小结
5. 对建立健全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若干思考
    5.1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位
        5.1.1 投资银行经营管理的本质—承担和管理风险
        5.1.2 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
    5.2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原则
        5.2.1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5.2.2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原则
    5.3 我国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
        5.3.1 治理结构是投资银行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5.3.2 内部结构是投资银行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5.3.3 组织架构—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
    5.4 我国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要素
        5.4.1 控制环境
        5.4.2 风险识别与评估
        5.4.3 控制活动与措施
        5.4.4 信息沟通与反馈
        5.4.5 监督与评价
    小结
6. 打造有特色的投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
    6.1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6.1.1 内部治理机制
        6.1.2 动态的净资本监管机制
        6.1.3 风险预警机制
        6.1.4 反舞弊机制
    6.2 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6.2.1 引入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6.2.2 信息隔离制度建设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
        2.1.1 MM理论
        2.1.2 代理理论
        2.1.3 权衡理论
        2.1.4 融资顺序理论
    2.2 关系型借贷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信贷配给理论
第三章 我国券商支持开展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我国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现状分析
    3.2 我国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券商支持企业融资的资本规模小
        3.2.2 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面临各类风险
        3.2.3 严重的道德风险使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存在信任危机
        3.2.4 银证分业经营切断了券商支持融资创新的企业与银行之间合理的资金关系
        3.2.5 中国证券业的集中度不足问题
        3.2.6 创新型高端人才缺乏
    3.3 我国券商支持开展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3.3.1 需求分析
        3.3.2 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开展现状的分析
    3.4 我国券商支持开展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3.4.1 政策调查
        3.4.2 技术和时间分析
        3.4.3 SWOT分析
第四章 券商支持针对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构想
    4.1 构想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4.2 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的界定
    4.3 具体的业务流程
    4.4 效益分析
    4.5 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
    4.6 券商支持的创新举措
        4.6.1 融资业务营运创新
        4.6.2 融资业务的项目创新
        4.6.3 经纪业务创新
        4.6.4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
第五章 券商支持企业融资相关创新业务的产品评价
    5.1 中小企业私募债
        5.1.1 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推出的背景
        5.1.2 国际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经验
        5.1.3 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备案、发行
        5.1.4 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效果
    5.2 公司债券融资
        5.2.1 公司债券发行机遇
        5.2.2 公司债券融资优势
        5.2.3 公司债券融资效果
    5.3 融资融券
        5.3.1 融资融券业务介绍
        5.3.2 融资融券业务特点
        5.3.3 融资融券业务融资效果
    5.4 约定购回式业务
        5.4.1 约定购回式业务概述
        5.4.2 务流程与要素
        5.4.3 约定购回式业务的融资效果
        5.4.4 约定购回式业务的实施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现代企业IPO融资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理论
    2.2 交易成本理论
第3章 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融资分析
    3.1 文化传媒企业的行业特征
    3.2 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现状
    3.3 文化传媒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3.4 文化传媒企业IPO融资利弊分析
第4章 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融资策略分析
    4.1 上市地点的选择
    4.2 承销商的选择
    4.3 上市时机的选择
第5章 案例分析: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IPO融资
    5.1 公司简介
    5.2 IPO融资之路
    5.3 IPO融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券商的政治联系及其经济后果 ——来自中国IPO市场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论文的贡献
    三、重要概念界定
    四、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政治联系相关研究
        (一) 政治联系的影响因素
        (二) 政治联系的经济后果
    二、券商相关研究
        (一) 声誉机制
        (二) 关系机制
第三章 制度背景
    一、政府管制下的股票发行制度
    二、券商在股票发行中的作用
    三、我国券商的发展和政治联系的形成
        (一) 我国券商的发展
        (二) 券商政治联系的形成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相关理论
        (一) 政府管制理论
        (二) 寻租理论
        (三) 腐败理论
    二、政治联系对券商的影响
        (一) 券商市场占有率
        (二) 券商惩处
        (三) 券商高管的变更
    三、政治联系对公司的影响
        (一) 公司IPO审批通过率
        (二) 公司IPO承销费用
        (三) 公司IPO前盈余管理
        (四) 公司IPO首日抑价
        (五) 公司IPO上市后的业绩表现
        (六) 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变更
        (七) 公司上市后投资效率
第五章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模型和变量设定
        (一) 政治联系对券商的影响
        (二) 政治联系对公司的影响
第六章 实证检验一: 政治联系对券商的影响
    一、基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案例研究
        (一)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简介
        (二) 承销业务的情况
        (三) 承销公司上市后的业绩表现
    二、大样本实证研究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券商市场占有率的实证检验
        (三) 券商惩处的实证检验
        (四) 券商高管变更的实证检验
    三、结论
第七章 实证检验二: 政治联系对公司的影响
    一、基于肖时庆违规的案例研究
        (一) 肖时庆违规情况介绍
        (二) 青岛金王上市后的业绩表现
    二、大样本实证研究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公司IPO审批通过率的实证检验
        (三) 公司IPO承销费用的实证检验
        (四) 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
        (五) 公司IPO首日抑价的实证检验
        (六) 公司IPO后长期业绩表现的实证检验
        (七) 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变更的实证检验
        (八) 公司上市后投资效率的实证检验
    三、结论
第八章 总结
    一、结论和启示
    二、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6)证券教父沉浮录(论文提纲范文)

管金生:安享晚年万国王朝只堪追忆
    出身贫苦请愿首吃螃蟹
    敢打敢拼缔造万国王朝
    国债风波教父锒铛入狱
    保外就医王朝只堪追忆
阚治东:涉足创投一将功成万骨枯
    合并万国称雄证券市场
    沪深争雄无奈卸甲归田
    折戟南证幸得无罪释放
    投身创投争议华锐风电
张国庆:不甘寂寞掌舵光彩49集团
    君万风波愚人节收万科
    机关算尽梦断君安事件
    再战九夷昔日风光不再
    不甘寂寞投身光彩集团
那些年叱咤江湖的证券大佬, 他们在哪里?
    特区证券首任总经理廖熙文:转行房地产
    原大鹏证券总裁徐卫国:淡出公众视野
    原君安证券总经理杨骏:转做私募, 英年早逝
    原武汉证券董事长陈浩武:北大当教授
    原广发证券总经理马庆泉:广发基金董事长位上退休
    原南方证券董事长贺云:走出南方证券阴霾
    原西北证券总裁马世兵:重掌北融投资
    原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想写本解决“三农”问题的书
证券教父沉浮录

(7)辰州矿业公司欧洲市场锑品出口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辰州矿业锑品出口欧洲市场现状分析
    2.1 辰州矿业概况
    2.2 辰州矿业锑品经营现状
        2.2.1 辰州矿业锑品生产现状
        2.2.2 辰州矿业锑品经营情况
    2.3 辰州矿业锑品出口欧洲市场现状
    2.4 辰州矿业锑品出口欧洲市场现有营销策略
    2.5 辰州矿业锑品出口欧洲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辰州矿业锑品欧洲市场环境分析
    3.1 生产与供应分析
    3.2 需求分析
    3.3 竞争环境分析
    3.4 锑品行业发展趋势
    3.5 辰州矿业公司SWOT分析
        3.5.1 公司的优势
        3.5.2 公司的劣势
        3.5.3 公司的机遇
        3.5.4 公司遇到的挑战
    3.6 欧洲锑品市场竞争现状
第4章 辰州矿业锑品欧洲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
    4.1 总体思路
    4.2 营销目标
    4.3 STP策略
        4.3.1 市场细分
        4.3.2 市场目标
        4.3.3 市场定位
    4.4 营销组合策略
        4.4.1 品牌策略
        4.4.2 渠道策略
        4.4.3 服务策略
        4.4.4 其他营销策略
第5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5.1 营销策略实施的基本前提
    5.2 营销策略实施的阶段划分
    5.3 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8)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数据样本及市场基准选取
    1.4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4.1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2 基本框架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价
    2.1 国外文献回顾与评价
    2.2 国内文献回顾和评价
第3章 基金收益率评价与实证分析
    3.1 经典指标介绍及其比较
        3.1.1 传统收益的衡量
        3.1.2 风险调整指数方法
    3.2 经典三风险调整指数方法实证分析
    3.3 VaR及RAROC指数
        3.3.1 风险值(VaR)的基本理论和估计方法
        3.3.2 极值理论(EVT)概述
        3.3.3 基于一般帕累托分布的极值理论方法
        3.3.4 基于VaR的RAROC模型
    3.4 VaR及RAROC模型实证
        3.4.1 VaR的测算
        3.4.2 基于VaR的RAROC模型实证
第4章 选股能力与选时能力分析
    4.1 选股能力与选时能力模型
        4.1.1 T-M的二次项模型
        4.1.2 H-M模型
        4.1.3 C-L模型
    4.2 选股选时能力模型实证
        4.2.1 基金日收益率数据基于T-M、C-L模型的实证结果
        4.2.2 基金周收益率数据基于T-M、C-L模型的实证结果
        4.2.3 对基金240001异常的解释
        4.2.4 基金选股、选时能力实证总结
第5章 业绩持续性能力评价理论与实证
    5.1 理论与模型介绍
        5.1.1 转移矩阵法及实证
        5.1.2 整体持续性指标法及实证
        5.1.3 对基金经理更替的研究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附件及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9)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2.2 中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对比分析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论及论文框架结构
第2章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湘财证券公司的简介
    2.2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2.3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的成因
        2.3.1 湘财证券公司发展的外部制度供给
        2.3.2 湘财证券公司发展的内部缺陷
    2.4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3.1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目标
    3.2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3.2.1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点
        3.2.2 证监会对券商的风险监控
        3.2.3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2.4 湘财证券公司各类业务的风险控制方案
    3.3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流程
第4章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4.1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保障
        4.1.1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目的
        4.1.2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4.2 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观念、控制与技术保障
        4.2.1 树立对风险管理的正确观念
        4.2.2 构筑湘财证券公司三层风险控制防线
        4.2.3 提高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4.2.4 建立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互动的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
        1.2.2 从资本结构、治理结构角度
        1.2.3 从国家监管政策及法规角度
        1.2.4 从风险预警财务指标体系角度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2章 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
    2.1 财务风险的内涵
    2.2 一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基本理论
    2.3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基本理论
第3章 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效应研究
    3.1 证券公司外部监管对财务风险约束效应
        3.1.1 “市场准入”监管保障自有资本水平
        3.1.2 “信息披露”监管监控财务风险
        3.1.3 “风险量化”监管设定财务预警指标
        3.1.4 “市场退出”监管产生破产成本威慑
    3.2 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对财务风险的约束效应
        3.2.1 内部治理结构控制财务风险
        3.2.2 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化解财务风险
        3.2.3 企业文化塑造风险防范意识
    3.3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互动协同对财务风险的深层抑制效应分析
        3.3.1 降低控制财务风险总成本
        3.3.2 减少财务风险控制漏洞
        3.3.3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力度
第4章 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特征与表现
    4.1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4.1.1 收入过度依赖市场行情
        4.1.2 净资本抗御风险能力薄弱
        4.1.3 筹资困难资金链脆弱
        4.1.4 新时代下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4.2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点
        4.2.1 证券自营业务内控失范
        4.2.2 证券承销业务风险过高
        4.2.3 挪用客户资金风险收益失衡
        4.2.4 违规国债回购加大或有负债
        4.2.5 金融衍生工具放大风险
第5章 我国证券公司外部监管与内部冶理现状分析与实践应用研究
    5.1 证券公司外部监管缺陷分析
        5.1.1 监管司法弱效性分析
        5.1.2 监管决策非科学性分析
        5.1.3 自律机构弱独立性分析
    5.2 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缺陷分析
        5.2.1 治理结构虚置分析
        5.2.2 内部控制困境分析
        5.2.3 企业文化缺乏长期导向
    5.3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分离下的制度控制点设计不当分析
        5.3.1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制度
        5.3.2 国债回购制度
    5.4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互动实践—证券公司合规管理
        5.4.1 全面启动的合规管理
        5.4.2 合规管理的内涵
        5.4.3 合规管理中的“内外互动”体现
    5.5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互动实践—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之案例分析
        5.5.1 泰阳证券公司合规工作开展情况
        5.5.2 开展合规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5.6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互动实践—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之问题分析
        5.6.1 证券公司外部合规法规制度体系缺失
        5.6.2 证券公司内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第6章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6.1 完善法规制度,有效打击违法违规
    6.2 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外部监管
    6.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6.4 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有效协同与互动
        6.4.1 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6.4.2 实现监管行为与内部治理的协同互动
        6.4.3 完善外部监管法制建设与内部治理制度的有机对接
    6.5 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互动实践--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之对策建议
        6.5.1 尽快完善证券公司外部合规法律制度体系
        6.5.2 尽快完善证券公司内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6.5.3 公司治理与合规建设并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湘财证券:探索真正的网上交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周爱华. 东南大学, 2015(02)
  • [2]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 黎洁.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3]券商支持企业融资创新业务研究[D]. 李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4]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融资策略研究[D]. 蒋慧. 长江大学, 2013(03)
  • [5]券商的政治联系及其经济后果 ——来自中国IPO市场的经验证据[D]. 赵刚. 南京大学, 2013(03)
  • [6]证券教父沉浮录[J]. 赵迪. 股市动态分析, 2013(05)
  • [7]辰州矿业公司欧洲市场锑品出口策略研究[D]. 李克龙. 中南大学, 2012(06)
  • [8]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D]. 李健峰. 厦门大学, 2009(12)
  • [9]湘财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刘颖泽. 湖南大学, 2009(01)
  • [10]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互动的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曹向波. 湖南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湘财证券:探索真实网上交易——专访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