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合理补钙介入实验研究

婴幼儿合理补钙介入实验研究

一、婴幼儿合理补钙干预性实验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奇[1](2021)在《“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对中国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乳制品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然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消费者信任危机,打断了中国消费者乳制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的过程,抑制了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增长空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增长缓慢,可能限制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导致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受限。“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政府以及养殖者、乳品加工企业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养殖技术,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然而迄今为止,消费者信心似乎难以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搞清楚“三聚氰胺”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到底给中国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水平带来了多大的冲击,有利于我们正确估计食品安全事件给消费水平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以往学者的关注视角大多集中于多维因素对乳业消费的影响,很少有研究估计该冲击事件对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力度。本文构建准自然试验方法,采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消费者乳制品消费水平带来的影响,试图在这一领域做出新贡献。从实践意义来讲:估计食品信任危机给中国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水平带来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信任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恢复,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变化,改善相应的产业政策和食品安全的管控政策,也对其他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选取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作为结果变量,乳制品价格、老龄化率、出生率、人均GDP、城镇化率作为预测变量,使用世界各个国家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因果检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推导信任危机事件这一不可定量的因素对2008年后中国的真实影响,从而达到有效评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对社会的危害的目的,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2000-2008年,合成中国与真实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走势基本相同,而2008年以后从结果变量上看处理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区别,研究结论表明:2008年后,从人均消费总量上看低于合成组即未发生信任危机事件的中国,假如未发生信任危机事件,2008年后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有10%到20%的提升幅度,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降低了国民对奶粉或乳制品质量的信心。

魏新刚[2](2020)在《兰州市市售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符合性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售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信息的采集和钙含量的实验室检测,了解市售的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状、钙含量的标示值与实测值的符合情况,为指导和规范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和食品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兰州市的六个区/县(安宁区、榆中县、西固区、城关区、红古区、永登县)的超市、食品或保健食品零售店采购178份补钙类普通食品和43份保健食品。利用Excel 2003建立食品标签信息数据库,随机抽取30%的样品,核查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后。食品标签标示信息及内容依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及其标示要求》规定,进行标签合格性的评价及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各类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正确率之间的差异。参考国标方法探索并建立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钙的最佳实验方法,对该方法进行回收率、检出限和精密度检测,判断该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并根据国标推荐方法对铁、锌和维生素D的含量进行实验室检测,比较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值与实验室检测值之间的差异,计算允许误差范围是否符合《通则》规定的钙、铁、锌以及维生素D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结果:(1)本研究共采购221份样品,其中乳类及其制品、饼干类、饮料类、其他类共4类178种补钙类普通食品和43种补钙类保健食品。所有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是100%,补钙类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标示正确率分别为91.6%和95.3%。正确率较高的两种食品为饮料类和乳类及制品类,分别是97.0%、96.1%。标示正确率最低的是其他类食品,仅为82.1%。(2)178份补钙类普通食品中有84.3%营养标签采用标注更多营养成分的格式,其次有7.3%的采用附有外文的格式,6.7%的采用附营养声称或营养功能声称格式。43种补钙类保健食品营养标签都以文字格式标示,在功效成分及含量的标示形式上,74.4%以表格形式标示,25.6%以文字形式标示。(3)178份补钙类普通食品标签中能量和四类核心营养素(“1+4”)标示率为100%,“1+4”标示正确率分别为92.7%和92.1%。“1+4”的NRV%标示率为93.8%,正确率为100%。钙元素标示正确率为95.5%,除钙外其他营养成分标示正确率为88.1%。(4)178种补钙类普通食品标签中,营养声称的标示率是28.1%,乳类及其制品类食物声称标示率最高。营养声称中含量声称标示最多的三种营养素是钙、蛋白质、铁。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率为20.2%,标示合格率88.9%,标示较多的三种营养素依次是钙、维生素D、锌。(5)钙元素测定的实验条件(火焰原子吸收法):波长为422.67nm,灯电流为4mA,能量为58,垂直位置燃烧头高度36.74mm,水平位置燃烧头高度为11.36mm。乙炔流量为2.5L/min、空气流量为10L/min。钙元素的线性范围为0-18mg/L,样品加标回收率(高、中、低浓度)为97.50%-102.03%、97.60%-103.41%、89.76%-95.12%,检出限CL为0.018mg/L。高、中、低样品精密度RSD为0.58%、0.35%、1.23%。铁和锌元素的加标回收率是92.16%-96.55%、95.20%-101.38%,铁和锌元素的RSD分别为2.0%-2.4%、1.1%-2.9%,均小于5%,三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可以准确检测补钙类食品中钙、铁、锌的含量。(6)补钙类普通食品钙、铁、锌标示含量的符合率分别为92.7%、95.2%、90.2%,保健食品中钙、铁、锌含量符合率为100.0%、87.5%、88.9%。其中乳类及其制品类、饼干类和饮料类三种食品中钙、铁、锌含量符合性较高,其他类补钙类食品含量符合性较低。由于未规定钙含量的最大限制,在补钙类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中,钙含量超过其180%标示值的分别占10.7%和67.4%。(7)补钙类保健食品维生素D中的含量主要是以D3为主,而在普通食品中,主要是D2。221份补钙类食品中,标示维生素D含量的保健食品有29份,普通食品38份,其中乳类及制品类和保健食品标签中维生素D的标示最多,补钙类保健食品含量符合规定的有26份,符合率为86.66%,而补钙类普通食品,维生素D含量符合的有34份,符合率为89.47%。结论:(1)兰州市售补钙类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率和正确率高,尤其是乳类及其制品类、饼干类和补钙类保健食品。其他类的标示正确率较低,主要是补钙类方便食品和零食等。标签主要存在强制标示的内容不全,可选择标示的内容不准确,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以及声称用语不符,标示率较低等问题。(2)兰州市售补钙类食品钙含量标示值与检测值符合性较高,主要是乳类及其制品和补钙类保健食品。而在补钙类食品中,铁、锌元素的符合率较钙符合率低,尤其是补钙类保健食品,需要相关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标签标示。(3)在补钙类食品的营养标签中,维生素D的总体标示率较低。保健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示的维生素D含量与实际检测值符合程度较高,补钙类普通食品维生素D含量的符合性较低。需要在保健食品监管中,加强对标示的各营养成分含量的监测力度。

宋肖霞,李可基,刘晓利,何晶晶,刘子琪[3](2020)在《母亲对婴幼儿补钙的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母亲对婴幼儿补钙的认知和行为。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朝阳区三甲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对前来预防接种的婴幼儿母亲进行面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数345例,获得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为98. 3%。过半数的母亲认为孩子需要补钙,54. 3%(184/339)的母亲给孩子补钙,其中多数(164/184)在1岁以内开始补钙,过半数(94/184)在0~6个月内开始补钙。母亲补钙行为与认同补钙有关(P=0. 000)。约70%母亲的孩子在0~6个月期间每天奶量达800 ml以上,母亲的补钙行为与孩子每日喂奶量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没有膳食钙供给不足信息的情况下,北京城区仍有母亲给婴儿不合理补钙的现象。

韩姗姗[4](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梁玲玲[5](2017)在《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其饮食行为关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2012年,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对当前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给予特别关注和规范,但长久以来国内高校饮食教育和饮食规范的缺乏,使得当下我国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问题和弊端不断显现,饮食行为也呈现诸多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便显得尤为迫切。对东莞市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并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当下国内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科学化培养路径,为优化东莞市大学生群体的饮食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之上,选取东莞市部分高校中的100人进行问卷的预测试,对问卷发放过程中被试者的疑问进行梳理修正;对预测试问卷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性掌握;正式开始大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研,确保发放过程的科学性、样本选取的随机性;对调研数据进行SPSS分析,探索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的显着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大学生饮食行为与性别,专业,经济能力,饮食知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居民饮食健康意识显着提高,当下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呈现出诸多崭新特征,情绪性饮食行为、外部性饮食行为和限制性饮食行为均成为显着趋势。(2)情绪因素影响下饮食行为的极端性增强,时空随意性加大,饮食行为计划性欠缺。东莞市大学生群体情绪性饮食行为测评分值大致围绕在36-40分左右,按照32.5分作为测评中间标准值,样本数量中有639人处于平均值之上,且在41-45分之间呈现高峰密集区,表明东莞市大学生群体的情绪性饮食行为趋向较为明显,个体饮食行为的选择受负面情绪的影响较大。(3)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饮食行为的多样性凸显,品质化成为主流,群体性饮食行为逐渐凸显。东莞市大学生群体的饮食行为的外部性极为明显,31分以上的样本占总样本数额的66.80%,表明大学生群体在饮食行为的选择上,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可能性极大。(4)健美等限制性因素影响下饮食行为的节食取向愈发强烈,饮食行为的均衡性稍显不足。被试者限制性饮食行为平均分值为36.426,高于33分的中间分值,同时41-55之间的高分值区间样本数额达到42.5%,接近样本总额的一半,41-45分值区间人数达到203人,占到总体样本的1/5之多,大致可以说明东莞市大学生群体限制性饮食行为趋势较为明显,大学生群体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体型和身体素质等美感因素较为重视,出于美感考虑而限制自我饮食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5)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制约,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个体饮食行为具有天然潜在的影响,个体饮食知识素养对个体饮食行为具有内在干预作用,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和他人影响等环境因素同样对个体的饮食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6)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优化同样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学校层面的硬件配套、制度构建以及学科设置可以为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优化提供权威性规范;学生组织层面的活动组织和宣传工作开展可以为饮食行为优化提供更为灵活的辅助作用;学生个体层面的意识认同和实践同样是饮食行为优化的重要一环。

刘学样[6](2017)在《婴幼儿养育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但中国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注重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人力资本的积累。0-3岁婴幼儿是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人以后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的影响是重要的、长期的和不可恢复的,并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在儿童早期也是最高的。然而,发展中国家大量的0-3岁儿童存在着严重的能力发展滞后问题,我国西部贫困地区6-12月龄儿童智力和运动能力发展低于正常儿童平均发展水平。而婴幼儿父母的养育行为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贫困农村地区部分0-3岁婴幼儿及其监护人和家庭的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了解监护人养育行为的状况,识别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养育行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儿童发展,为我国政府及卫生部门日后开展农村地区婴幼儿养育行为改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贫困农村地区共计351个村1228个0-3岁婴幼儿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014年10月进行跟踪回访。主要收集了样本婴幼儿及其监护人和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养育行为的基本状况。从婴幼儿个人因素、监护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层面对陕西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计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STATA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U数资料用频数、频率等描述,总体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单因素和多因素OLS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1)贫困农村地区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婴幼儿是由母亲之外的人抚养,主要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婴幼儿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并且年龄偏大,部分婴幼儿的监护人没有手机;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的家庭大部分不能够实现互联网覆盖。(2)在喂养食物种类多样性方面,部分婴幼儿不能完全保证食物种类足够,摄入营养物质均衡;在添加微量营养素方面,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婴幼儿出生后没有补充维生素AD和铁这些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微量营养素;在育儿行为方面,大部分的监护人不会用故事书给婴幼儿讲故事,不会陪婴幼儿玩游戏、给婴幼儿唱歌,另外,在对婴幼儿的管教上,一半以上的监护人会采用经常打孩子屁股的管教方式,这种管教方式在男婴幼儿的身上表现更加明显。(3)婴幼儿的性别,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监护人是否有手机,婴幼儿的家里是否能上网这几个因素是影响监护人养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政策建议:(1)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婴幼儿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2)提高互联网普及程度,增加农村养育知识的可获取途径;(3)加强科学养育行为的宣传引导,普及婴幼儿营养和养育知识;(4)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农村婴幼儿养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据。

王琳萱[7](2014)在《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中国三地区1288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了解该人群矿物质元素的平均水平、缺乏及过量情况,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确立各年龄段、各地区婴幼儿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参考值范围,为预防婴幼儿矿物质元素缺乏或过量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进行健康体检或参与营养调查的1288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BH5100型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婴幼儿末梢血中五种元素钙、铁、锌、铜、镁的含量,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两两元素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正态分布法确定五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结果:1.本研究样本来自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三地区共12880例婴幼儿,其中男童6858例,女童6022例。按年龄分为三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2.三地区婴幼儿钙、铁、锌、铜、镁元素含量现状:不同地区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黑龙江省(31.11%),江苏省最低(8.61%);不同年龄组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1-3岁组(22.01%),最低的为7-12月组(13.54%),且钙缺乏率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婴幼儿钙过量率不高,钙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铁含量的平均值除江苏省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婴幼儿缺铁现象比较普遍,铁缺乏率最低的黑龙江省也达到了32.89%,江苏省最高,达46.66%;不同年龄组间铁缺乏率以7-12月组最高(45.17%),1-3岁组最低(31.85)。未见婴幼儿铁过量情况。婴幼儿缺锌现象较普遍,江苏省锌缺乏率最低,为17.81%,黑龙江锌缺乏率最高,为44.83%;不同年龄组锌缺乏率以0-6月组最高(63.05%),1-3岁组最低(27.07%)。锌过量率不高,说明锌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铜缺乏率黑龙江省最低0.75%,江苏省最高19.37%;各年龄组之间铜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铜过量现象。婴幼儿镁缺乏率北京市最低(0.43%),江苏省最高(4.53%)。不同年龄组镁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婴幼儿镁元素过量现象。婴幼儿铁、锌联合缺乏率在三地区、三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地区中,北京市最高,江苏省最低;三年龄组中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五种矿物质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元素含量男童高于女童。五种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性别间无显着性差异。4.除钙、铜元素间无显着相关外,其余元素均存在显着相关(P<0.01)。5.五种末梢血矿物质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计算99%参考值范围。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属异常,故确定双侧界值,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论:三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五元素均有缺乏,铁、锌、钙元素的缺乏较为严重,铜、镁两元素的缺乏较少。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结构等。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缺乏可能与婴幼儿各年龄段的喂养方式、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有关。在补充矿物质元素时应注意各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补充效果。三地区各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为指导婴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杨丽萍[8](2013)在《环境影响因素及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旨在了解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和正常体重儿童的体格差异,探讨肥胖对3-6岁儿童健康的危害;明确导致儿童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并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探讨两者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从各个层面建立针对儿童早期肥胖的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基础;为以后建立长期的、有效的、科学的儿童肥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方法:于2011年8月-10月间,选取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武汉市武昌区、汉口、江夏、蔡甸、东西湖6个市区。以调查日期作为标准,以现场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颁布儿童生长标准为标准(身高别体重+2SD及以上判断为肥胖),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湖北省内6个市区所属当地幼儿园为单位(共计36所幼儿园),对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肥胖儿童选取一名对照儿童,对照儿童入选标准为居住在与肥胖儿童同一社区、性别相同、年龄相同(±3个月)、身高相同(±3厘米)、身高别体重在正常范围的健康儿童。采用自编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对3-6岁儿童的家长或抚养人进行面对面询问。对所有儿童进行人体测量并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利用卡方检验、t检验、1:1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个区县共调查467对肥胖-对照儿童。1.儿童各测量指标分析:肥胖儿童组及对照儿童组的胸围分别为58.68±5.10cm和49.93±3.50cm,腰围分别为60.61±6.85cm和50.78±3.12cm,臀围分别为66.06±5.12cm和55.60±3.50cm,收缩压分别为95.39±9.22mmHg和87.76±6.72mmHg,舒张压分别为62.06±6.25mmHg和58.49±6.13mmHg;肥胖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各皮褶厚度分别为:8.64±3.06mm和6.19±1.26mm(肱二头肌)、13.27±3.76mm和8.14±1.89mm(腹部)、19.41±3.46mm和11.12±2.95mm(大腿)、10.03±2.85mm和6.66±1.45mm(肩胛下)、12.11±3.58mm和7.58±2.28mm(腰部),各测量值在两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肥胖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26.07±9.21g/L和123.12±8.89g/L、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93±5.11mg/L和13.60±5.81mg/L、瘦素水平分别为11.65±4.98μg/L和3.89±2.33μg/L,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家庭基本特征:467对儿童中,肥胖儿童组母亲的生育年龄为27.02±3.85岁,稍高于对照组26.41±3.80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P<0.05)。父亲的生育年龄分别为28.92±4.88岁和29.34±4.4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是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9.5%和50.1%;其父亲的文化程度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54.6%和55.2%;两组儿童母亲的职业主要为商业或服务类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5.8%和34.0%,父亲的职业则主要为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5.8%和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别集中在2000-<2500元和2500-<3000元(25.9%和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儿童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对肥胖组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性格特点、饮食行为(早餐情况、食物偏好、宵夜习惯、进餐次数、洋快餐频率、零食摄入情况和进餐速度等)、体力活动情况(久坐静态行为、活动时间等)和睡眠时间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儿童在偏爱甜食(P=0.048)、肉类(P=0.000)、每日进餐次数(P=0.000)、进餐速度(P=0.000)、每日看电视时间(P=0.000)和运动时间(P=0.001)上的存在显着差异。4.母亲孕期情况分析:对肥胖儿童组及对照儿童组父母BMI、吸烟/饮酒情况、异常孕产史、孕早期阴道出血或损伤情况、妊娠期疾病、孕期母亲体重变化、孕期母亲生活习惯(各类食物摄入情况、情绪状态、活动情况、睡眠时间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肥胖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母亲BMI分别为22.29±2.89和21.23±2.53(t=5.908,P<0.001)、父亲BMI分别为24.29±3.17和23.20±2.79(t=5.386,P<0.001)、母亲孕期增加的体重分别为17.26±6.34Kg和14.93±5.98Kg(t=5.658,P<0.001)、摄入豆类及其制品(P<0.001)和甜食(P<0.05)的频率、睡眠时间(P<0.05)和情绪状态(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儿童的出生史:对儿童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的胎龄情况做比较,发现肥胖组儿童出生时的体重高于对照组(3514.52±524.01g vs3263.90±446.77g,P<0.001),肥胖儿童组中巨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0%vs8.8%,P<0.05),出生时身长亦大于对照组儿童(50.84±1.81cm vs50.24±1.45cm,P<0.05)。肥胖儿童组中剖宫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儿童组(72.8%vs64.2%,P<0.05)。两组在分娩时胎龄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儿童喂养史:肥胖组中纯母乳喂养的儿童有282例,占60.4%,混合喂养的儿童有107例,占22.9%,人工喂养的儿童有78例,占16.7%;对照组中母乳喂养的儿童有315例,占67.5%,混合喂养的儿童有97例,占20.8%,人工喂养的儿童有55例,占11.8%。肥胖儿童组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0.4%vs67.5%,P<0.05)、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3.7%vs51.9%,P<0.05)。两组在初次添加辅食时间(P=0.046)和初次添加固体辅食时间(P=0.010)上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7.家长对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两组家长在是否知晓体质指数(BMI)(P=0.040)以及对儿童肥胖所持态度(P=0.019)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肥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偏食肉类(OR=1.713)、每日看电视时间>3h(OR=7.820)、母亲BMI≥24(OR=3.884)、父亲BMI≥24(OR=3.905)、出生体重≥4000g(OR=2.108)、孕期增加体重在13-20kg(OR=1.960),孕期增加体重>20kg(OR=5.147)、血清瘦素水平>10.45μg/L(OR=2.697)均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500-<3000元(OR=0.183)、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OR=0.135)、儿童进餐速度较慢(OR=0.471)、孕期经常摄入豆类及其制品(OR=0.406)、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OR=0.486)、初次添加辅食时间在4-6个月(OR=0.383)、初次添加辅食时间>6个月(OR=0.355)、血清瘦素水平<4.40μg/L(OR=0.516)、家长知晓儿童肥胖原因>3点(OR=0.222)均为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9.母乳喂养时间与儿童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母乳喂养时间在4-<6个月和≥6个月者,其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无母乳喂养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的差异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因素及血清瘦素水平对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影响作用。1.儿童肥胖不仅仅体现在高体重,过量的脂肪也在身体各不同部位聚积,在3-6岁的年龄段,肥胖已表现出了对儿童心血管的危害。2.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儿童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同时,儿童肥胖与父母体重密切相关,父母超重的儿童易患肥胖。孕期母亲的膳食习惯、体重增加、母乳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的知晓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均是影响儿童肥胖发生的因素。3.肥胖儿童存在血清脂联素水平偏低、瘦素水平偏高(瘦素抵抗)的现象,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可以降低儿童血清瘦素水平。4.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应重在预防并且尽早预防,儿童的父母应接受健康科学的家庭喂养知识教育,同时帮助孩子在早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长期保持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肥胖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9](2013)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文中研究表明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

衣晓峰,靳万庆,李建辉[10](2005)在《补钙需讲科学 莫受广告误导》文中提出时下,钙剂市场品牌繁多,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人们不禁有诸多的困惑:究竟该怎样补钙?补什么钙?补多少钙?就此,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儿科主任李云兰教授等人开展了一项“婴幼儿合理补钙干预性实验的研究”,提出了补钙的基本原则,以及补钙的参考剂量。 维生素D缺?

二、婴幼儿合理补钙干预性实验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幼儿合理补钙干预性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对中国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乳制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1.3.2 信任危机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1.6.1 创新点
        1.6.2 局限性
2 乳制品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影响因素的界定
    2.2 经济发展因素
        2.2.1 人均GDP
        2.2.2 城镇化率
    2.3 市场供求因素:生鲜乳价格
    2.4 人口结构因素
        2.4.1 出生率
        2.4.2 老龄化率
3 合成控制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1 基本概念和方法
    3.2 合成控制法在政策评估中应用
    3.3 合成控制法的优势
4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4.1 变量和数据选取
    4.2 数据来源
        4.2.1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
        4.2.2 生鲜乳价格
        4.2.3 其它指标来源
    4.3 数据处理
        4.3.1 缺失值处理
        4.3.2 归一化处理
        4.3.3 数据平滑处理
        4.3.4 数据平减处理
    4.4 指标定义
5 实证检验
    5.1 实证结果
    5.2 稳健性检验:“安慰剂”检验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兰州市市售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符合性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食品标签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兰州市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基本情况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3 质量控制
        2.1.4 统计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一般情况
        2.2.2 营养标签标示率与正确率
        2.2.3 营养成分表的格式
        2.2.4 强制标示内容
        2.2.5 可选择标示内容
        2.2.6 营养标签错误内容
    2.3 讨论
第三章 兰州市补钙类食品钙、铁、锌含量符合性监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3 样品测定
        3.1.4 样品标示值核查
        3.1.5 质量控制
    3.2 研究结果
        3.2.1 仪器检定
        3.2.2 实验条件
        3.2.3 标准曲线
        3.2.4 加标回收率
        3.2.5 检出限
        3.2.6 精密度
        3.2.7 不同消解方法的比较
        3.2.8 钙、铁、锌标示值符合情况
        3.2.9 不同种类钙、铁、锌标示值符合性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兰州市补钙类食品维生素D含量符合性监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1.3 样品测定
        4.1.4 质量控制
    4.2 研究结果
        4.2.1 线性范围
        4.2.2 样品回收率
        4.2.3 灵敏度和精密度
        4.2.4 维生素D标示值符合情况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母亲对婴幼儿补钙的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母亲和儿童的基本信息
    2.2 母亲补钙剂的情况
    2.3 母亲的不同特征与补钙认知及补钙行为的比较情况
    2.4 儿童的不同特征与母亲补钙认知及补钙行为的比较情况
    2.5 母亲补钙认知与其补钙行为的比较
    2.6 儿童的每日奶量与母亲补钙行为的关系
3 讨论
    3.1 婴儿补钙的研究
        3.1.1 婴儿补钙的情况
        3.1.2 母亲认知与婴儿补钙
        3.1.3 婴儿的营养与补钙
    3.2 局限性和特点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综述
        1.2.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2.3 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局限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局限
2 方案设计
    2.1 研究变量的设定与构建
        2.1.1 饮食行为概念界定
        2.1.2 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的设定
        2.1.3 饮食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
    2.2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假设
        2.2.1 研究思路
        2.2.2 研究假设
    2.3 基于东莞市大学生饮食行为的问卷编制
        2.3.1 东莞市大学生饮食行为的问卷设计
        2.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 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3.1 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数据
    3.2 外部性饮食行为分析
        3.2.1 饮食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3.2.2 饮食行为的品质化取向成为主流
        3.2.3 群体性饮食的趋势逐渐显现
    3.3 情绪性饮食行为分析
        3.3.1 饮食行为的时空随意性加大
        3.3.2 饮食行为的计划性不足
        3.3.3 极端饮食行为频繁出现
    3.4 限制性饮食行为分析
        3.4.1 饮食健康意识有所提升
        3.4.2 饮食行为的均衡性稍显不足
4 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个体自然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1.1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1.2 个体知识素质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2 环境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2.1 宏观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2.2 微观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4.2.3 互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5 健康科学饮食行为的培养路径研究
    5.1 学校层面的引导措施
        5.1.1 硬件建设:优化校内餐厅就餐环境,满足学生日益明显的高品质、多样化饮食需求
        5.1.2 课程设置:注重健康饮食行为培养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群体树立良好饮食行为
        5.1.3 监管机制:注重校内餐饮的质量和服务监管,建立正常的意见反馈渠道
    5.2 学生自治组织的努力方向
        5.2.1 软性引导:自主开展针对性的饮食行为宣传,加强健康饮食行为的软性引导
        5.2.2 权益维护:针对学生饮食需求和权益,搭建同校方的沟通与协调平台
        5.2.3 情绪引导:强化学生群体情绪引导,降低个体饮食行为的情绪性倾向
    5.3 学生自主层面的规范措施
        5.3.1 意识层面: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理念和习惯,选择合理、健康的饮食行为
        5.3.2 实践层面:尊重不同个体的饮食行为,接纳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饮食知识标准答案
致谢

(6)婴幼儿养育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章节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养育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养育行为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养育行为的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
    3.1 养育行为的相关概念
    3.2 研究对象
        3.2.1 数据来源
        3.2.2 抽样
        3.2.3 调查内容
        3.2.4 变量描述
    3.3 统计学处理和质量控制
        3.3.1 统计学处理
        3.3.2 质量控制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养育行为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4.1.1 婴幼儿自身、监护人以及家庭的一般特征描述
        4.1.2 喂养食物的特征描述
        4.1.3 补充微量营养素的特征描述
        4.1.4 育儿方式的特征描述
    4.2 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喂养食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补充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育儿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结论
        5.1.1 样本体征及其养育行为的现状
        5.1.2 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5.2 政策建议
        5.2.1 注重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婴幼儿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
        5.2.2 提高互联网普及程度,增加农村养育知识的可获取途径
        5.2.3 加强科学养育行为的宣传引导,普及婴幼儿营养和养育知识
    5.3 本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5.3.1 本研究创新之处
        5.3.2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图表索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1.1.2 五种矿物质元素与婴幼儿健康
    1.2 婴幼儿体内矿物质含量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仪器与试剂
        2.2.3 检测方法
        2.2.4 矿物质元素的参考值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样本资料的地域分布
        3.1.2 样本资料的人口学特征
    3.2 五种元素的检测结果
        3.2.1 钙元素的检测结果
        3.2.2 铁元素的检测结果
        3.2.3 锌元素的检测结果
        3.2.4 铜元素的检测结果
        3.2.5 镁元素的检测结果
        3.2.6 血铁、锌两元素联合缺乏情况
    3.3 不同性别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比较
        3.3.1 不同性别间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
        3.3.2 不同性别间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缺乏情况的比较
    3.4 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5 各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建议参考值
        3.5.1 钙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3.5.2 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3.5.3 锌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3.5.4 铜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3.5.5 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
第四章 讨论
    4.1 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现状分析
    4.2 三地区五元素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4.3 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4.4 各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环境影响因素及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儿童现场人体测量和实验室结果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二、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三、 质量控制
        1. 统计分析
        2. 现场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四、 研究结果
        1.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
        2. 黑色棘皮症(AN)
第二部分 :环境因素和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一、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二、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肥胖的诊断标准
        4. 喂养方式的定义
        5. 黑色棘皮症的判定
        6. 伦理审查
        7. 技术路线
        8. 现场组织分工和职责
    三、 质量控制
        1. 统计分析
        2. 调查问卷质量控制
    四、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 目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
        3. 两组儿童母亲孕期情况比较
        4. 被调查儿童的出生史
        5. 儿童喂养史
        6. 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程度
        7. 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8. 母乳喂养时间对儿童血清脂联素及瘦素的影响
讨论
    1.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和正常体重儿童的体格差异
    2. 环境因素和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小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四、婴幼儿合理补钙干预性实验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对中国乳制品消费水平的影响[D]. 李宗奇.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兰州市市售补钙类食品营养标签符合性监测研究[D]. 魏新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母亲对婴幼儿补钙的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J]. 宋肖霞,李可基,刘晓利,何晶晶,刘子琪.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1)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D]. 梁玲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婴幼儿养育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学样.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7]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种元素含量分析研究[D]. 王琳萱. 兰州大学, 2014(11)
  • [8]环境影响因素及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D]. 杨丽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9]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10]补钙需讲科学 莫受广告误导[N]. 衣晓峰,靳万庆,李建辉. 中国中医药报, 2005

标签:;  ;  ;  ;  ;  

婴幼儿合理补钙介入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