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控制财政赤字之年

2003:控制财政赤字之年

一、2003:控制财政赤字年(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旺[1](2019)在《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文中研究指明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健康发展,必须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整顿策略,精简机构,削减财政补贴,控制社会福利性支出增速;加强财政治理,全面实施中期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实行税收支出预算,真正形成经立法机构审批、监督、检查的"第五本预算";推进财政收入体系现代化,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

雷婕[2](2018)在《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特征,约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1)来自于与资源相关的税收和收费。资源在给俄罗斯财政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近十年来,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2009年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9.3万亿卢布下降至7.3万亿卢布,跌幅高达21.5%。2015年,受欧美制裁以及全球油气供给关系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再度大幅下跌,由11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并于2016年3月一度下跌至30美元/桶,使以资源出口为主要来源的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再度蒙受较大损失,由2014年的14.5亿卢布降至2016年的13.5亿卢布。面对财政收入的大幅度下降,俄罗斯联邦政府不得不根据石油价格的变动,对联邦预算进行了多次调整。2016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经国家杜马审批同意的大型调整多达5次以上,政府预算收入一再压缩,预算赤字不断扩大,由最初占GDP的0.5%提高到占GDP的3.4%。鉴于国际油价的极度不稳定,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大幅度波动,再加之国际石油长期价格难以预期,使需要充分考虑各项中长期因素的俄罗斯中期预算被迫中止。而在此之前,中期预算在俄罗斯已顺利实施十余年,在强化预算资源配置与国家战略相关性,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决策及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资源的依赖也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丰富的资源储备是保障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资源储量本身的有限性显然会对资源型财政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性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俄罗斯政府必须在资源尚未枯竭之前,考虑如何解决资源型财政困境,保障资源型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开采还涉及代际公平,这也会对财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俄罗斯政府必须正视资源型财政的困境,并设法解决资源型财政带来的隐患和问题。丰厚的资源收入也易使国家经济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导致国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发展其他经济门类及开展产业结构改革与优化的动力,而这也是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与难题。有鉴于此,俄罗斯联邦政府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资源型财政的稳定发展以及长期可持续性,并为此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探索与改革,例如构建以油气收入为基础的稳定基金,改革资源税课税方式,调整资源型财政收入结构等。“稳定基金”的设立是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较为成功的案例。为保障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财政“逆周期”调节,俄罗斯于2004年建立“稳定基金”,即按照一定比例将油气超额收入存储起来,用以缓解未来石油价格下跌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随着稳定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稳定基金被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一部分用于熨平经济波动,另一部分则用于补充养老资金的不足。这种具有财政“逆周期”作用的储备基金在俄罗斯两次财政收入下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平抑作用,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稳定,国家福利基金对养老基金的不断充实与补充,则有效解决了俄罗斯养老金赤字,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长期可持续。但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方面,俄罗斯的相关改革则是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俄罗斯政府就曾尝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曾表示,油气收入不应超过预算收入的四分之一,但随着国际油价回升,唾手可得的丰厚收入使俄罗斯再次失去改革的动力,俄罗斯财政收入中油气收入占比不断回升,2010-2014年,油气收入占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由46.1%到51.3%,其中2012-2014年该比重更是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使俄罗斯再次陷入对资源的依赖之中,同时也使俄罗斯再次失去了改革的先机。2015年以来,面对国际油价的低位徘徊,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弊端再次凸显,俄罗斯政府痛下改革决心,希望通过一系列财政税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对资源的依赖。俄罗斯通过削减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提高非油气收入占比等改革措施,2015-2016俄罗斯油气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一度下降至42.9%和36.0%,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的依赖下降到历史最低点。总体而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的实施较为顺利,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当前摆脱资源依赖的改革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国际油价不断回升,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应声而涨,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比重由预期的33.5%上升到39.7%。由此,在国际油价再次回升的背景下,俄罗斯财政收入可持续改革还能否如期推行,俄罗斯能否真正降低对资源的依赖,都有待继续观察与长期跟踪。确保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及长期稳定,是许多资源型国家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从国家层面,中国并不属于依靠单一型资源的国家,与俄罗斯这种资源型国家财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就中国部分特定地区,如东北、山西、新疆等地区都对资源存在较高依赖,这些资源型地区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极为相似,都面临降低资源依赖、保障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为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问题,可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除这些特定的资源型地区外,若从广义上来看,在我国地方财政还普遍存在对土地资源过度依赖的现象,虽然“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很多地方财政收入难以为继,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同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也抑制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的意愿,使地方财政的稳定性及长期可持续性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土地财政短时期内大规模收入的集聚更加助推了地方财政的顺周期行为,加剧了地方财政不稳定与不可持续的风险。由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尤其是俄罗斯在保障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实现“逆周期”调节,增强财政可持续方面等方面的相关改革举措,对于我国解决特定资源型地区,以及“土地财政”面临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围绕上述方面,本文分章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章:导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总括。第二章:从“逆周期”财政理论、资源诅咒以及中期预算框架思想三个维度,对资源型财政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分析了“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财政理论中发挥的作用,梳理了资源诅咒的主要传导机制,分析了中期预算框架构建的背景及中期预算框架建立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以上三种理论,分别探讨不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对俄罗斯主要资源及资源型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课征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不稳定以及不可持续的困境出发,探讨了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第四章:对俄罗斯在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过程中的税制改革进行详细阐述,重点对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税制及出口关税税制改革进行分析。其中,在对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俄罗斯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动议,实施的改革措施,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政府与石油企业间的博弈。结合俄罗斯在对资源型财政进行的改革分析了资源型税制改革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逆周期改革进行分析,对比国际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同类型,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的背景进行阐述,对俄罗斯构建“稳定基金”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比较了2009和2014年两次经济危机中“稳定基金”实现逆周期调节的不同侧重点,并基于VAR模型探讨了“稳定基金”对于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逆周期”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第六章:对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以及俄罗斯中期预算的构建进行分析。对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发展历程进行详细阐述,着重对俄罗斯“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实施效益进行分析。第七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重点关注了“超额收入税”这一俄罗斯正在进行试点的新税种。除此之外,对俄罗斯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依赖采取的进口替代战略、“再工业”等举措进行分析,并对稳定基金机制发生的最新变化,以及在俄罗斯规划预算改革予以关注。第八章:针对我国“土地财政”以及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财政不可持续困境,在对比中俄两国面临困境时存在的异同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可借鉴俄罗斯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完善资源税制改革、建立中期预算框架等提高资源型财政稳定与可持续性的成功经验,建议加强土地出让金与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之间的关联度,可按照一定计提比例将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强化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逆周期”作用。除此之外,还需继续深化我国资源从价税改革、尽早在我国建立中期预算框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俄罗斯通过对资源税制的调节,降低了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出口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了财政收入内部结构,缓解了石油价格波动导致的财政收入不稳定。(2)俄罗斯通过建立“稳定基金”机制,实现了财政“逆周期”调节,增强了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性。(3)基于“乌拉尔”石油价格编制的中期预算有助于俄罗斯政府掌握更长期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而“以结果为导向”的中期预算提高了俄罗斯预算支出的绩效,有利于对资源型财政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选取了财政可持续性的角度,以财政“逆周期”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俄、中两国在进行资源型财政改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同时,通过对比我国存在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现实状况,借鉴俄罗斯相关经验与教训,提出对土地出让金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2)研究方法创新:在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实行“逆周期”调节的规范分析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稳定基金”在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3)研究内容创新:本文以俄罗斯财政可持续性发展为对象,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未来改革方中的“超额收入税”进行探讨,对俄罗斯政府与油气企业对待“超额收入税”的不同态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实现了研究内容及研究领域的创新。

孙涵[3](2016)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随即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塞浦路斯等欧元区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从危机的爆发至今,已经超过7年。在此期间,虽然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先后启动了多种救助机制,债务国自身也为缓和危机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外部援助和债务国内部紧缩努力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演化,已经成为困扰整个欧盟经济复苏的关键问题。不仅如此,危机还引起了世人对于欧元前景和未来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担忧,可以说,这场主权债务危机成为了事关欧盟前途的重大事件,在经济政治领域对世界将产生深远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债务金融危机,但一般经过一到二年就解决了,为什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是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1980年在韩国,1985年左右在拉丁美洲国家,1997年在东南亚国家,和2001年在阿根廷先后发生的金融危机,都具有外债危机的特点;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具有内债危机的特点;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是外债危机,但又不像外债危机。之所以像外债危机,是因为希腊等债务国所借的债务是来自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之所以不像外债危机,是因为债务是用欧元计价的,而欧元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所使用的本国货币。与此相对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又是内债危机,但也不像内债危机。因为,希腊等国的债务虽是欧元计价,但不是从本国企业和家庭筹集的,而是从外部筹集,本国政府也没有能力发行和管理欧元。所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即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外债危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内债危机。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两不像”的特点,尝试用解决外债危机的方法来化解欧债危机难以奏效,同样,用解决内债危机的方法也难以奏效,这是欧债危机至今未能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基于这一特殊性,本文首先从马克思经典债务理论入手,以债务危机反应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合作与对抗关系为视角,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行全景式研究。通过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揭示债务危机与债务国货币主权丧失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举债、生产、贸易和偿债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债务危机治理的根本出路,为我国合理利用外债提供参考。通过对不同债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探寻这些危机的异同点,揭示债务危机的本质,对我们全面认识债务危机,防范危机发生提供有益的借鉴。马克思的债务理论认为,债务关系体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关系。如果债务人通过对外举债,能够有效的实现提高生产、增加贸易、推动经济增长,那么,偿债就有保证,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可以进行良好的循环合作;反之,则债权与债务双方就会发生对抗,直至以极端的债务危机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关系在希腊债务危机中表现最为明显。希腊政府的对外负债,未能用来有效地发展生产、贸易和推动本国经济增长,而是用来增加国民福利、提高收入水平,最终导致无力偿债,从而引发了债权国与希腊的对抗,爆发债务危机。同时,债权国对希腊救助所附加的严格紧缩性条件,又引发了希腊国内民众与政府,希腊与欧盟的对抗。欧元区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本国政府为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经济衰退而使用财政资金救助本国银行业,使银行业危机转化为主权债务危机;另一类是政府受历史债务和经济疲软拖累,财政赤字飙升,债务居高不下,最终导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欧元区成员国的政府财政赤字,无法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缓解,只有求助于债权国的宽限和援助,虽然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多轮救助,但只是暂时缓解,而未能彻底解除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是欧元区货币制度和政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欧元区各成员国使用的欧元,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超主权信用货币。货币的统一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却无法满足各国政府调节各自经济的需要,当各成员国面对非对称经济冲击时,财政政策成为唯一调节手段。欧元区国家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出现巨大矛盾。欧元的制度设计,突出了统一的货币权力对分散的财政权力的制约,却忽视了两者相互的配合。同时,欧盟治理结构的缺陷,也导致成员国财政纪律松弛,道德风险频发,联盟内部政策协调不足,金融监管不力。在危机发生后又出现决策行动迟缓,央行救助不力,成员国之间对立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阶段运行良好,但是运行到经济货币联盟阶段,则遭遇重大挑战,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经济联盟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危机。欧元区统一了货币和中央银行体系,进而统一了区内经济,但完全的货币经济解决不了各成员国现实存在的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需要依靠各国政府自行调节。欧元区的各成员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丧失了货币主权,失去了利率、汇率等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只能依靠财政扩张和举借外债来解决本国失业和收入问题。经济统一,而政治仍独立的矛盾,是欧元区的根本矛盾,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也要通过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来实现。对比以往发生的几次主要债务危机,我们能进一步看清欧债危机的特殊性。尽管债务危机本质上都是信用危机,但以往发生过危机的韩国、拉美国家、泰国和阿根廷等危机国,都是主权国家,有自己的货币主权,发生危机时,可以利用汇率、利率调节其国际收支,抵御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此次深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希腊等国,则由于加入欧元区而丧失了货币主权,不再有能力通过调节本国国际收支化解危机,只能依靠其他欧元区成员国的全面支持和合作。进一步对比中国和希腊利用外债的效果,我们发现,我国有效的利用外债发展生产,扩大贸易,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了债权债务关系的和谐;而反观希腊,其在利用主权债务方面未能实现以上目的,从而造成了债务国和债权国的严重对抗。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债,如何防范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我国带来了重要启示。

尹伯成[4](2014)在《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的理论演化与现实思考——基于凯恩斯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而又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问题。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和反映,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思想突破了古典的预算平衡思想束缚,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尽管目前我国赤字与公债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风险已在快速积累,必须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风险控制。

张光[5](2014)在《预算制度改革与财政的可持续性:新西兰的经验》文中提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西兰是能够以较好的财政状况应对这一挑战的少许发达国家之一、并可望在2014—2015财年恢复财政收支盈余。新西兰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它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持之不懈的以财政可持续性、稳定性为目的的政府和财政以及预算制度改革。论文回顾了这些改革的成因、内容、执行和效果,着重讨论了新西兰的《公共财政法》(1989)和《财政责任法》(1994)所规定的政府财政责任原则及其配套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以及新西兰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依次使用的三种控制财政支出的预算方法。新西兰的改革,对于在保持财政可持续性上面临越来越大挑战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时磊,刘志彪[6](2013)在《“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文中认为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费性公共支出不合时宜地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称之为"福利赶超"。探究"福利赶超"产生的原因,本文发现,严重的收入和经济社会不平等可能是主导因素,部门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加剧了社会冲突,进而吸附绝大部分社会公共支出到非生产性领域。对严重的收入和经济社会不平等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结论,制度改革迟滞或缺失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要素市场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收入平均分配之间的矛盾,这种两难冲突恶化了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得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制度改革成为化解"中等收入陷阱"的较好选择。

李旭东[7](2013)在《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风波不断,以“小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导致金融体系动荡,欧洲经济持续衰退。美国长期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债务规模屡破上限,世界最大债务人——美国其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凸显。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财税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采用超强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刺激经济。虽然我国财政状况总体稳健,但不容忽视的是从债务总规模、债务率以及存量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较多潜在风险,如不及早治理、有效规范,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本文对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前车之鉴”从爆发和演进过程、历史与对比、自身与外部原因、救助与最终解决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是给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可操作、可借鉴的政策建议。2008年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和引爆点,本文首先基于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对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似”与“不似”进行了解析,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演进及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和审视。以史为鉴,以期给我们更深刻、更宽阔的视角。本文随后对近几十年历史上较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基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给出了一个对比分析框架。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及债务危机前景和结局是论文分析的重点。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公共财政的失衡,表现为公共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出现差额。南欧各国采取了超前、透支的高福利制度政策,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产业结构失衡也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南欧各国自身经济、制度层面的缺陷是公共财政失衡、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除南欧国家自身原因以外,欧元区的成立开启了新的时代,在经历最初“蜜月期”的高增长后,欧元区统一货币与分散财政的天然缺陷与内在痼疾凸显,货币联盟放大了南欧成员国的财政失衡,货币主权的丧失使其只能滥用财政政策手段解决经济失衡问题,最终酿成债务危机的祸根。本文在分析南欧经济体制自身缺陷时,从财政赤字与税收和公共债务的关系角度,特别对南欧和北欧经济制度和福利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了再思考,以探究同样作为欧盟成员国以及实行高福利制度的国家,为何南欧国家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而北欧国家却安然无恙,高福利制度到底是否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消亡、欧元区崩溃,甚至欧盟解体成为热议话题,欧元区这一带有“天然缺陷”的理想主义实验最终将走向哪里,这场旷日持久的主权债务危机结局如何,不仅关系着欧元的命运,更对未来全球区域经济、货币一体化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本文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稳定机制的长期有效性、财政联盟成立的可能性、财政紧缩政策的真正作用,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欧元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较多潜在风险,且前景不容乐观,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等问题将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提醒我们,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福利的增长、债务管理和金融改革等多方面设计一揽子方案,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甚至国家信用风险。

时磊,刘志彪[8](2013)在《“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费性公共支出不合时宜地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称之为"福利赶超"。严重收入和经济社会不平等可能是主导因素,部门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加剧了社会冲突,进而吸附绝大部分社会公共支出到非生产性领域。制度改革迟滞或缺失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要素市场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收入平均分配之间的矛盾,这种两难冲突恶化了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得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

周远[9](2012)在《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经济学者对财政赤字的研究成果逐渐深入完善,对财政赤字政策是否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财政赤字的关键所在。如何调控好财政赤字,是否应该避免财政赤字众说纷纭。本文对财政赤字的研究是以财政赤字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而具体分析论述了吉林省通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原因、危害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年初地方政府编制预算时应当做到财政收支预算平衡(不能存在财政赤字),并且财政部门在年终财政决算时也不允许出现财政赤字。但是面对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的真实存在,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财政赤字的理论研究,从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现实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材料的整理,再具体分析财政赤字的原因、对通化经济开发区长远发展危害的基础上,力争探求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对策和避免财政赤字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财政赤字的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财政赤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通化经济开发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现状,围绕如何解决通化经济开发区实际存在的财政赤字为目的展开全篇论文的研究。本文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需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是通化经济开发区能在近期内合理调控地方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力争在长远发展规划中消除财政赤字,达到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进而为通化经济开发区财政体系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持。

姚云琦[10](2007)在《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变迁,其核心集中表现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而,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从时间上尚难以定论的转轨时期。在这个时期,多种经济问题由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体制的打破而竞相暴露出来,许多矛盾带有深深的经济体制转轨的烙印。虽然从理论上讲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两种资金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工,在社会总资金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在经济调控中各司其职,然而,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历史上、体制上的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现阶段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运行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资金运用的不规范导致了两种资金运行的矛盾,摩擦不断。这种矛盾的积累不仅造成了社会资金配置的低效率和不规范的交叉使用——银行资金财政化,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由财政资金的短缺而形成的财政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的始作俑者,从而导致财政风险的金融化。两种风险的累积和转换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此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寻求化解风险的最佳方式和途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外大量典型案例的归纳、研究,论证了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表现形式上的高度相关性,原因是,金融风险不仅有其金融根源,还有其财政根源。第二部分:系统论述了财政风险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通过各个指标较为客观地总结评价了我国的财政风险状况。总的来说,我国财政风险有如下特点:第一,从财政赤字上来看,我国赤字规模并不大,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年年攀升,已不是国家改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主动调控措施。而且,我国存在数量巨大的隐性赤字,如欠发工资、农业亏损挂账等;地方政府进行了大量形象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形成了大量的地方财政赤字。若加上这部分隐性赤字和地方财政赤字,我国的财政赤字状况更加堪忧。第二,从财政支出上来看,我国财政支出存在明显不足,并且在支出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分配,行政费用居高不下,文教科农支出捉襟见肘,财政支出效率不高。第三,从财政债务上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并不高,尚有发债的空间;但是从偿债能力上看,由于国债期限结构等原因,有一定的偿付风险。第四,从财政政策上来看,我国财政政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运用上的非市场性、对私人投资造成的“挤出效应”,以及与货币政策搭配上的不协调性三方面。正因为财政状况不佳,以及我国体制的特殊原因,财政风险逐渐向金融领域转移。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财政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的途径,可以看到,尽管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微观层面各有不同,但是在宏观层面,有很大的联动性,最终都将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本部分讨论了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的传递途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第一,国有企业的亏损转化为银行界的大量不良资产,引发银行风险。当国家无法继续向国有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就充当了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的角色,国有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继续经营以及向国家缴纳税收。这样的贷款迟早变成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不高,中央政府曾向央行大额透支,另外,政策性银行的补贴和拨款很大部分也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来填补,这些相当于向公众投入了功能强大的基础货币;另外地方政府的赤字债务也向地方金融分支机构转嫁,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财政化。第三,金融系统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虽然是很多行业和部门都存在的现象,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民营经济、银行、政府之间出现的三角关系。一方面企业向银行内部权利者的寻租导致行内官员的腐败,另一方面基层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不得不受到政府的影响而发放贷款。这些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一是政府的全面管制和过多的干预,二是银行家的私心,而银行家的私心只有在政府的过多干预下才能得逞。。以上各方面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转轨时期各项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体制不健全造成的,接下来将分析具体原因。第四部分:分析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原因,除了二者本身的相关性外,主要探讨了我国转轨时期各项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并存。旧体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废除,新体制的建立完善也需要假以时日。因此社会出现转轨经济的特征。特别是产权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改革也正在深化,使得我国的财政金融改革处于复杂的境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经济体制的转轨造成资金配置方面的转变,从而导致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运行产生矛盾,这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是形成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直接原因。第三,政府行为边界过大、政府官员经济金融素质较低、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过多导致了财政风险向金融传递。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相关性以及不配合性,也是造成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重要原因。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我国财政金融改革的深化更加困难,对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防范和化解也需多管齐下才能对症下药。第五部分:最后应该说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办法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加紧建设完善经济体制以及在宏观调控中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部分是本文的结尾,主要针对第四部分中提出的种种原因进行对症下药,试图从体制改革、产权改革、金融改革、财政税收改革等各方面,对财政风险金融化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有:第一,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样就从源头上激励企业的创新盈利能力,使商业银行从财政性任务中解脱出来。第二,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使之成为独立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减少政府对其不当的行政干预。第三,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更加合理化。第四,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两种宏观调控工具能够各司其职,减少撞车,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产业的的合理调整。第五,提高政府官员的经济金融素质,规范政府行为。在过去国内的研究中,对金融风险的研究比较多,而财政风险研究比较少;金融危机研究比较多,而财政危机研究比较少;在对财政风险的研究中,对财政风险的防范更加注重减少赤字,结构调整等依靠财政本身来化解风险。也有学者就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集中在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危害等方面。可是鲜有文献对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具体途径和原因进行深入和综合分析。而国外对财政风险的研究更多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用模型来衡量风险的大小。本文在吸取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途径和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从而对防范和化解风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希望能表达一种观念,那就是我国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财政风险,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区分为利弊的风险,因为这些是财政应有的功能,并不能因噎废食,毕竟依我国现在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偏紧的和略有结余的财政政策。在解决的思路上,除了控制赤字、控制支出等传统化解财政风险的方法外,更多地还应从我国现在转轨体制上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上来探讨,而不是就财政论财政,只是从解决赤字和平衡债务上来防范财政风险。总之,本人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和财政金融关系,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途径、原因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但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疏漏和考虑不周之处,恳请各位评审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学习、深入思考。谢谢各位评审及答辩专家!

二、2003:控制财政赤字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控制财政赤字年(论文提纲范文)

(2)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
    第一节 “逆周期”财政理论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三、“逆周期”财政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资源诅咒理论
        一、资源诅咒理论的发展阶段与不同探讨
        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三、资源诅咒对实践的警示作用
    第三节 中期预算框架思想
        一、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中期预算框架的构建与难点
        三、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对中期预算实践的指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分析
        一、俄罗斯矿产资源占有与开采现状
        二、俄罗斯资型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
    第二节 俄罗斯资源税课征制度
        一、矿产资源开采税课征的法律框架与规范
        二、矿产资源开采税中对石油、天然气的课征规范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非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
        二、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的税制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出口关税税制改革
        一、降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
        二、调整重、轻质油出口关税税率
    第二节 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
        一、资源型财政困境下的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动议
        二、巩固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在财政收入当中的地位
        三、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引发的政企博弈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税制改革的影响
        一、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二、影响石油生产行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稳定的逆周期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背景
        一、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际背景
        二、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稳定基金”——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俄罗斯“稳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
        二、“储备基金”与“国民福利基金”的运作模式比较
    第三节 俄罗斯“稳定基金”在财政逆周期改革中的作用发挥
        一、发挥反危机功能
        二、保障居民生活和养老水平
        三、基于VAR模型对俄罗斯“稳定基金”作用的实证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期预算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
        一、俄罗斯“年度条目式”预算编制的弊端
        二、俄罗斯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
    第二节 “以结果为导向”的俄罗斯中期预算构建与改革
        一、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
        二、俄罗斯中期预算发展的历程
        三、俄罗斯中期预算实施发挥的效益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资源依赖
        一、降低油气收入占GDP的比重
        二、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三、推进俄罗斯“再工业化”进程
    第二节 继续推行资源税制改革
        一、巩固矿产资源开采税地位
        二、试行“超额收入税”
    第三节 调整“稳定基金”结构,优化中期预算规划
        一、突出“国民福利基金”主体地位,继续发挥财政稳定作用
        二、实施规划预算提高公共支出运营效率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一、我国“土地财政”的现状与问题
        二、中国与俄罗斯面临财政不可持续困境的异同比较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解决我国“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促进我国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改革
        一、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现状及问题
        二、中国与俄罗斯资源型地区发展困境的异同比较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构建我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三节 对我国加快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启示
        一、我国中期预算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中期预算与俄罗斯中期预算的对比
        三、俄罗斯建立中期预算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债务理论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2.1 马克思的债务危机理论
    2.2 外债未能推动经济增长
    2.3 外债用于提高工资改善福利
    2.4 外债未能带来贸易顺差
    2.5 债务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对抗
第3章 欧元区其它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3.1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成因
    3.2 意大利债务危机的成因
    3.3 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成因
    3.4 葡萄牙债务危机的成因
第4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4.1 欧盟的危机应对措施
    4.2 欧洲央行的危机应对措施
    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应对措施
    4.4 债务国的危机应对措施
    4.5 欧债危机利害方之间的对抗
    4.6 欧债危机发展新趋势
第5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货币制度因素
    5.1 欧元是欧盟各国协商创造的信用货币
    5.2 欧洲中央银行的宗旨
    5.3 欧元统一能满足欧元区私人交易的需求
    5.4 欧元统一不能满足欧元区政府调节经济的需求
第6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政治体制因素
    6.1 欧盟形成的历程
    6.2 关税同盟与独立国家是相容的
    6.3 共同市场与独立国家是相容的
    6.4 经济联盟与独立国家难以相容
    6.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意味政治经济学危机
第7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其他债务危机的比较
    7.1 与拉丁美洲国家外债危机比较
    7.2 与韩国外债危机比较
    7.3 与泰国金融危机比较
    7.4 与阿根廷金融危机比较
第8章 中国和希腊利用外债的效果对比
    8.1 GDP增长还是萎缩
    8.2 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
    8.3 国民福利提高还是下降
    8.4 债务关系和谐还是对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预算制度改革与财政的可持续性:新西兰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 一) 固定名义基数法( fixed nominal baselines)
    ( 二) 财政规定( fiscal provisions)
    ( 三) 财政管理方法( fiscal management approach)

(6)“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社会支出角度
    (二) 生产性支出角度
    (三) 财政赤字角度
三收入不平等、社会冲突与“福利赶超”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西方经济学公债理论
        1.2.2 国债持续性与通货膨胀
        1.2.3 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研究
    1.3 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
    1.4 论文创新与研究方向
        1.4.1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2 未来研究方向
2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与影响
    2.1 美国次贷危机
        2.1.1 流动性过剩为次贷危机埋祸根
        2.1.2 房地产市场调整引爆次贷危机
        2.1.3 蝴蝶效应引致全球股市大调整
        2.1.4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2.2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2.2.1 希腊危机成为漩涡中心
        2.2.2 危机蔓延至其他小猪五国
        2.2.3 金融经济发生连锁反应
    2.3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
        2.3.1 对希腊的救助
        2.3.2 对爱尔兰的救助
        2.3.3 对葡萄牙的救助
3 主权债务危机的国际比较
    3.1 新兴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3.1.1 拉美主权债务危机
        3.1.2 其他新兴国家债务危机
    3.2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
        3.2.1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风险
        3.2.2 日本政府债务风险
        3.2.3 其他发达国家债务风险
    3.3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总结与对比
        3.3.1 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3.3.2 与发达国家债务趋势比较
4 南欧经济体制与结构痼疾
    4.1 财政赤字、税收和公共债务
        4.1.1 政府支出暂时与永久增加
        4.1.2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讨论
    4.2 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空心化
        4.2.1 南欧诸国经济体制
        4.2.2 房地产泡沫推波助澜
    4.3 高福利下的财政支出刚性
        4.3.1 南欧的高福利制度
        4.3.2 北欧的高福利制度
        4.3.3 福利、税收与债务
5 南欧加入欧元区的影响分析
    5.1 丁伯根原则与蒙代尔有效市场
        5.1.1 多目标多工具与丁伯根原则
        5.1.2 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5.1.3 不同汇率制与财政预算赤字
    5.2 最优货币区单一货币的反思
        5.2.1 “单一货币”的天然缺陷
        5.2.2 财政政策约束过度僵化
        5.2.3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反思
    5.3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5.3.1 欧洲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5.3.2 对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
    5.4 欧盟救助政策的反思
        5.4.1 欧洲稳定机制
        5.4.2 欧洲共同债券构想
        5.4.3 欧盟财政紧缩政策
        5.4.4 欧元区的财政联盟
    5.5 欧债危机的结局分析
        5.5.1 欧元区解体的途经
        5.5.2 欧元区解体的壁垒
6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启示
    6.1 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6.1.1 推动需求结构调整
        6.1.2 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6.1.3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启示
    6.2 实现有福利、可持续增长
    6.3 加强公共部门债务管理和金融自由化
        6.3.1 地方政府债务掣肘经济
        6.3.2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6.3.3 推动金融自由化
7 全文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8)“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福利赶超”:指标测度与成因
三、收入不平等、社会冲突与“福利赶超”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9)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法
        1.3.2 网络信息检索法
        1.3.3 综合归纳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财政赤字的一般理论概述
    2.1 国内外有关财政赤字理论的研究状况
        2.1.1 财政及财政赤字
        2.1.2 中国有关财政赤字的理论研究状况
        2.1.3 国外有关财政赤字理论的研究状况
    2.2 中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
        2.2.1 “减免”税收或者零地价出让土地
        2.2.2 政府管理不当造成的逃税或支出浪费
        2.2.3 地方政府举债
    2.3 财政赤字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3.1 财政赤字的正面影响
        2.3.2 财政赤字的负面作用
第3章 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现状及成因
    3.1 财政赤字的现状
        3.1.1 税收无法满足支出,财政赤字长期存在
        3.1.2 财政赤字将逐年增加
    3.2 财政赤字的原因
        3.2.1 基础设施建设及还本付息资金庞大
        3.2.2 交通不便导致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
        3.2.3 针对开发区财政政策受限、扶持力度不够
        3.2.4 企业入区优惠政策削减了增加的可用财力
第4章 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危害
    4.1 财政赤字导致开发区可用财力逐年减少
    4.2 财政赤字影响通化市经济发展
    4.3 财政赤字阻碍通化地区民生事业的发展
第5章 解决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对策
    5.1 控制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规模
    5.2 拓宽开发区招商引资渠道
    5.3 争取省市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
    5.4 提高开发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引言:由近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看待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危害
2. 财政风险概述
    2.1 财政风险的定义
    2.2 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2.2.1 财政收入风险
        2.2.2 财政支出风险
        2.2.3 财政债务风险
        2.2.4 财政赤字风险
        2.2.5 财政政策风险
    2.3 我国的财政风险衡量
        2.3.1 我国的财政赤字风险状况
        2.3.2 我国的财政支出风险状况
        2.3.3 我国的财政债务风险状况
        2.3.4 我国的财政政策风险状况
    2.4 小结
3. 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途径
    3.1 国有企业亏损引发银行风险
        3.1.1 银行贷款充当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
        3.1.2 银行贷款维持亏损的国有企业
        3.1.3 银行贷款充当应缴税收和财政收入
    3.2 财政赤字货币化
        3.2.1 中央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
        3.2.2 地方政府向当地分支金融机构借款
        3.2.3 政策性银行欠账导致基础货币的扩张呈刚性
        3.2.4 货币供给与财政赤字内在联系的实证分析
    3.3 金融系统的寻租行为
    3.4 小结
4. 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原因
    4.1 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运行矛盾
    4.2 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
    4.3 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4.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的原因
    4.5 小结
5. 对财政风险金融化的防范和化解
    5.1 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5.2 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5.3 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加强财政制度改革
    5.4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5.4.1 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5.4.2 完善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
        5.4.3 协调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5.4.4 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国债运作管理
        5.4.5 加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5.4.6 完善金融市场的规范建设
    5.5 其它
    5.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2003:控制财政赤字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J]. 郭庆旺. 管理世界, 2019(06)
  • [2]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雷婕. 中央财经大学, 2018(09)
  •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D]. 孙涵. 吉林大学, 2016(08)
  • [4]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的理论演化与现实思考——基于凯恩斯主义的视角[J]. 尹伯成. 江海学刊, 2014(06)
  • [5]预算制度改革与财政的可持续性:新西兰的经验[J]. 张光. 公共行政评论, 2014(03)
  • [6]“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J]. 时磊,刘志彪.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13(00)
  • [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D]. 李旭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8]“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J]. 时磊,刘志彪.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1)
  • [9]通化市经济开发区财政赤字的原因及对策[D]. 周远. 吉林大学, 2012(09)
  • [10]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问题研究[D]. 姚云琦.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2003:控制财政赤字之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