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小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

浅谈地方小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

一、浅谈地方小型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光裕,杨付领,乞朝欣[1](2021)在《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矿生产,提升贵州省煤矿安全整体生产水平,应用数据统计方法从"全省煤矿安全事故现状"、"煤矿企业性质及企业规模"、"煤矿瓦斯等级"、"煤层自燃性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矿水文地质条件"6个方面对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得出贵州省煤矿安全存在"乡镇煤矿、小型煤矿数量居高不下"、"瓦斯灾害严重,瓦斯隐患巨大"、"煤层自燃威胁较大"、"煤尘爆炸危险性较高"、"水害危险度略高"等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贵州省煤矿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煤炭工业结构体系调整进度"、"建立‘以瓦斯防治为重心,其它灾害防治并行’的灾害防治体制"、"重视毕节、遵义、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地区的灾害防治工作"3个方面的对策研究。

黄锦南[2](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管雅琪[3](2021)在《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文宣[4](2021)在《基于SD的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对安全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综合考虑我国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认识不足、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通过新型安全投入管理模型的构建和安全投入与系统安全水平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试图改善小型露天矿山企业对安全投入的认识和安全投入的合理分配,以期提高矿山的安全水平。首先,文章基于前期调研和相关理论,从对安全投入定义的认识出发,提出从传统的“资金投入导向”转为“人、财、物、管”的四要素资源导向,根据安全标准化对安全工作的拆解和重构,进而构建出新型安全投入管理模型,以改善和提高矿山企业对安全投入的认识,以期提高安全投入。其次,结合上述模型、人机环管理论及文献类比分析,归纳整理出了影响系统安全水平的5个子系统和23个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耦合的作用关系,分析出通过安全投入提升安全水平的15条反馈路径,并依据DYNAMO语言和DFD流图构建出系统安全水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再次,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发现随着持续稳定的安全投入,系统安全水平呈“S”形提高,提高速度与大小与投入比例有关。最后,通过二分法和控制变量法改变安全投入比例,设计了共29组方案从各因子的优选与修正方面进行对比仿真,得到了安全投入合理分配的优选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安全投入管理模型对小型露天矿山企业安全投入认识的提高有一定帮助;(2)安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长期稳定的安全投入;(3)安全投入不变,人员安全投入、设备安全投入、环境安全投入和组织管理投入的分配比例为0.287、0.231、0.263和0.219时是合理的安全投入分配方案,矿山的安全水平能快速到达期望值;(4)矿山安全水平较低时,增大设备安全投入比例可快速提高系统安全水平。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对于我国小型露天矿企业安全投入认识的提高和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完善安全投入的管理和提升安全水平。

苗增[5](2020)在《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现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改进和偏移,随着我国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方案的实施,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GMD矿业责任有限公司(下称GMD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单位,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构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及方向,为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在逆周期的调价下做出规划,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运用了一体化的理论分析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并同时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进行补充,以GMD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煤炭产业构建了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同时并建立了EFE矩阵;然后根据GMD矿业有限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EF矩阵;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结论进行可行性的认证,最后得出对于水矿集团GMD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战略的研究,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了解当前不利政策因素下的发展环境,确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改善公司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宋铁勇[6](2020)在《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文中提出“扎赉诺尔”地方之名来源于蒙古语对“达赉湖”(呼伦湖)的称呼,经俄语音译再转译为汉语后,演变为“扎赉诺尔”,地域表达范围也从整个达赉湖地区,定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历史上,位于多民族交错地带、濒临沙俄(苏联)的扎赉诺尔地区本是蒙古族游牧之地,因《中俄密约》的签订,清廷实质上主动抛弃包括扎赉诺尔煤矿经营权在内的中东铁路及其沿线附属地域、企业的主权与相应利权而被迫卷入“世界体系”。兹后,该地因煤而兴,进而形成文化与政治多元的边陲社会。从1902年扎赉诺尔煤矿开办至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随中长铁路一齐回归祖国这一期间,扎赉诺尔地区经历了“边疆民族游牧地——煤矿——矿区——城镇”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既可以管窥到殖民者或强权者对中国施行的资源掠夺、资本输出、产品倾销等政策,以及殖民地单一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特征,也能体察到该矿区社会由无到有,由小而大,多元复杂的样态。煤矿与矿区的发展变迁映射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关系、中外博弈、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外来输入型能源工业与重工业特征,以及边疆地区各民族应对不同政权所产生的共处共生机理、不同时期的中国边疆治理范式等问题。同时,为探索地方社区形态变迁、殖民主义或强权主义统治下的矿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调适、边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论文分为“序章”“正文”“终章”三大部分。“序章”旨在提出问题、阐明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先行研究成果的翔实评述,提出本文拟借助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拟达到的目标。正文分为七章,旨在对“序章”提出的问题予以实证、阐释与研讨。第一章以“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为题,阐述本论文研究主要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第二章以“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为题,细述东清铁路办矿、俄商包办时期,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及其矿区的掠夺;第三章以“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为题,通过对扎赉诺尔煤矿产量的统计,分析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资源的掠夺及相关政策和经营手段;第四章以“统制与统治:伪满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为题,分析日本产业统制政策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施行的阶段性内容与影响。第五章以“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为题,详述边陲经济社会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秩序的确立过程中,工会制度与“一长制”的作用;第六章以“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进程”为题,论述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扎赉诺尔煤矿运营管理的调适。第七章以“遥远的边陲社会: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为题,分析扎赉诺尔煤矿矿工社区的变迁和边陲社会的发展形态。“终章”重在回答“序章”提出的问题,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本文认为扎赉诺尔的“地方性”显现出了汉族移民文化、俄(苏)日殖民者或强权者文化和本地蒙古族文化之间交汇融合的社会性表征。借助于煤矿的“单位”社会化和“地方社会”的单位化之间不间断的互动与互构,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得以不断发展,最后进化为城镇。俄-苏占领或租借时期,虽然该地主权在国际法上仍属于中国,当地的中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俄-苏只是该地的租借者,但因当时中国国家力量羸弱,难以伸张应有的权利,故该地显现出了完全从属于俄-苏政府的“地方性”,该煤矿及地方秩序与中国国家秩序之间难以同调,中国人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中国地方政府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日伪统治时期,因中国在该地的主权被完全侵夺,中国的国家秩序自然是荡然无存。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该矿所做的一系列秘密和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事实上将“地方”和“单位”的语义逐渐导向了“国家单元”表意上,为地方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渐趋一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至1953年苏联将该矿归还中国之际,“国家中心性”对“地方性”的整合过程随即完成。

任翰[7](2020)在《煤矿安全监管博弈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目前,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卓有成效,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突如其来的煤矿安全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基于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利用演化博弈理论针对煤矿安全监管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目前煤矿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安全经济利益建立博弈模型,将煤矿安全监管系统中的博弈划分为三种,即单群体演化博弈、双群体演化博弈和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演化博弈。对由有限理性个体组成的单群体和双群体演化博弈模型博弈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监察机构、监管机构和煤矿企业的单群体博弈和双群体博弈,及矿工单群体博弈模型,通过计算复制动态(RD)求解单群体博弈及双群体博弈的均衡稳定点,并进行均衡点稳定分析,得到参数变化对均衡点的影响,发现煤矿企业在于监察机构、监管机构的双群体博弈中某种情况下存在波动,博弈双方根据不同时刻自身收益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策略,这种情况会根据博弈双方的选择一直动荡。对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演化博弈进行仿真研究,从宏观及微观Agent个体两方面研究对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系统的影响,了解个体行为对整体系统的影响,发现由于人的接受概率影响,发现个体的有限理性会延迟系统达到演化博弈稳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煤矿安全监管系统中的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发现处罚、安全投资成本及违规收益对系统影响较大,通过对三种参数进行影响模拟的仿真分析,发现加强工作力度对煤矿企业生产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作用,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控制才能使煤矿企业自觉进行安全生产。

黄洁[8](2020)在《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尾矿库作为矿山矿选后排出尾矿的场所,是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之一,加强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是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安责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意义重大。由于我国安责险发展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方式和制度建设层面,关于如何实现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定量挂钩缺少深入研究。因此,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是我国高危行业安责险定价模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目前亟需填补的一项空白。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非煤矿山尾矿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以期为合理确定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进安责险的顺利实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人、物、环境、管理和项目特性”5个方面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的安全风险状况,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对比分析了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除法集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风险权重,并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估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多层次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且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在保证评估结果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也满足了安责险保费厘定的经济性要求。(3)基于实际数据构建了AGA-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之间的对应机制。利用湖南省58个非煤矿山尾矿库承保样本数据进行了安责险保费厘定实验,在模型变量选择和参数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采用GD算法、SGA算法和AGA算法分别训练的RBF神经网络误差,证明了AGA-RBF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准确性更高,为我国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产品定价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测算方法。(4)以湖南省M尾矿库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风险评估模型和AGA-RBF模型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较为合理,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该项目的实际安全风险状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保险机构评估企业安全风险和制定合适的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安责险的发展和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杨文亮[9](2020)在《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文中指出甘肃省是产煤大省,2018年甘肃生产煤炭3601.93万吨,煤炭产量排名全国第13位。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甘肃的煤矿开采对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2000年至2018年,甘肃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17起,死亡925人。国家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建立后,全国及甘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也逐步好转,甘肃煤矿生产从2004年最高死亡104人降低至2018年的5人。近10年,甘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0人上下徘徊,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但未进一步向好。随着煤炭开采活动向深部进行,矿井灾害逐步加重,各种煤矿灾害叠加耦合,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基于甘肃煤炭资源赋存及灾害程度、矿井管理效能及人员素质等把甘肃煤矿分为三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甘肃煤矿安全生产特点,通过作者长期的工作实地调研并结合专家调研,从煤矿安全管理、灾害治理、人的因子、系统及设备因子四个方面设计了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邀请资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专家、煤矿企业安全专家等作为评价主体,采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获取评价数据,对甘肃三类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央在甘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较小,其次是省属煤矿,地方及私营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较大。最后借鉴日本、澳大利亚两国的先进经验及近年来我国煤矿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应持续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加强先进设备及人才的引进;加强现场作业管理;要持续引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平;建设C类煤矿诚信系统;引导C类煤矿加大安全投入;鼓励C类煤矿聘任国有煤矿退休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等对策。

孙璇[10](2020)在《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科技革命是在新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和科学范式的转变下,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与扩散对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历史进程。21世纪初以来,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加速,新技术快速交织、融合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带来劳动关系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为劳动关系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科技革命发展及和谐劳动关系等重要论述为指导,探索和深化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观照,从历史维度纵向梳理历次工业革命中劳动关系的演化规律,从现实的维度阐发新科技革命中生产方式变革的新特征,通过剖析新科技革命视域下劳动和资本的双重变革特征,探析我国劳动关系在技术变革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并提出推动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劳动和资本的双重变革,促使劳动形态数字化、劳动对象和产品非物质化、劳动资料智能化、劳动价值创造隐性化,推动高科技资本形成了新的积累和扩张的运动逻辑。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的治理既要把握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战略机遇、实现科技进步下的生产力跃升,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推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劳动正义引领新时代劳动关系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创新,从用工管理、收入分配、工会改革、三方协调机制等方面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促进劳动法制现代化,完善劳动立法、司法和执法,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二、浅谈地方小型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地方小型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
    1.1 贵州省煤矿安全事故现状
    1.2 贵州省煤矿企业性质及企业规模
    1.3 贵州省煤矿瓦斯等级
    1.4 贵州省煤矿煤层自燃性等级
    1.5 贵州省煤矿煤尘爆炸危险性
    1.6 贵州省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2 贵州省煤矿安全存在主要问题
3 对策研究
4 结语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SD的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对安全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安全投入相关研究
        1.3.2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新型安全投入管理模型构建
    2.1 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管理现状
        2.1.1 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现状
        2.1.2 传统安全投入管理模型分析
    2.2 安全投入的认识分析
        2.2.1 安全投入认识偏差的原因分析
        2.2.2 安全投入的特点
    2.3 新型安全投入管理模型构建
        2.3.1 新模型构建的目的
        2.3.2 新模型构建的原则
        2.3.3 新模型构建的内容
        2.3.4 新模型构建及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安全水平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3.1 安全投入要素确定
        3.1.1 子系统划分原则
        3.1.2 子系统的确定
    3.2 子系统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3.2.1 人员安全水平
        3.2.2 设备安全水平
        3.2.3 环境安全水平
        3.2.4 组织管理水平
        3.2.5 安全投入
        3.2.6 子系统的耦合关系
    3.3 系统安全水平体系构建
        3.3.1 系统安全水平结构图
        3.3.2 系统安全水平影响因子关系图
    3.4 本章小结
4 小型露天矿山系统安全水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 SD的适用性分析
        4.1.1 反馈理论
        4.1.2 特点和适用性分析
    4.2 建模步骤
    4.3 模型分析
        4.3.1 系统边界
        4.3.2 反馈回路
    4.4 方程建立
        4.4.1 确定变量
        4.4.2 建立方程
    4.5 模型构建
        4.5.1 仿真模拟软件确定
        4.5.2 模型建立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及安全投入方案优选研究
    5.1 模型检验
        5.1.1 量纲检验
        5.1.2 极值检验
    5.2 仿真参数确定
        5.2.1 系统安全水平初始值与目标值
        5.2.2 子系统及影响因子权重
        5.2.3 安全投入比例
        5.2.4 安全投入转化率
        5.2.5 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
    5.3 SD仿真
    5.4 安全投入方案优选研究
        5.4.1 设备安全投入比例优选
        5.4.2 人员安全投入比例优选
        5.4.3 环境安全和组织管理投入修正
        5.4.4 安全投入优选方案与原方案的对比分析
        5.4.5 安全投入中的系统动力学特点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煤矿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2.2.4 一体化战略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煤炭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2.3.2 煤炭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2.3.3 煤矿矿井系统升级改造文献综述
        2.3.4 煤炭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2.3.5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矿山公园的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简介
        3.1.2 六盘水市煤炭情况介绍
    3.2 GMD矿业有限公司地理资源概况及下属单位
        3.2.1 地理位置与资源概况
        3.2.2 下属公司的基本情况
    3.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环境
        3.3.4 技术环境
        3.3.5 GMD矿业有限公司PEST结论
    3.4 GMD矿业有限公司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3.4.1 同行业竞争分析
        3.4.2 潜在加入者威胁分析
        3.4.3 替代者威胁分析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4.5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3.4.6 五力分析小结
    3.5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4.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4.1.1 生产经营状况
        4.1.2 管理体制及产业布局现状
        4.1.3 近三年经营状况
        4.1.4 GMD矿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4.2 GMD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条件
        4.2.1 财力资源
        4.2.2 设备设施条件
        4.2.3 人力资源条件
        4.2.4 技术条件
    4.3 GMD矿业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4.3.1 GMD矿业有限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4.3.2 GMD矿业有限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4.3.3 GMD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4.3.4 GMD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4.4 内部环境评价(IEF)矩阵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5.1 GMD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5.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5.1.2 SO—优势与机会分析
        5.1.3 WO—劣势与机会分析
        5.1.4 ST—优势与威胁分析
        5.1.5 WT—劣势与威胁分析
    5.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分析
        5.2.1 实施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5.2.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5.2.3 密集型战略的可行性
    5.3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5.3.1 战略的对比分析
        5.3.2 发展战略的选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6.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6.1.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6.1.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力与方式
        6.2.1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能力
        6.2.2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方式
    6.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措施
        6.3.1 拓宽下游的产业链,开发新兴市场
        6.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6.3.3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
        6.3.4 提高运营资金管控,保障企业发展
        6.3.5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培养人才
        6.3.6 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转向服务输出
        6.3.7 改善衰老煤矿矿山,构建矿山公园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7.1 制度保障
    7.2 资金保障
    7.3 技术保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展望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章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先行研究述评
        一、1934 年以前沙俄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查研究
        二、日本占领及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
        三、中苏共管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
    引言
    第一节 近代边疆危机态势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大面积领土强占与资源掠夺
        二、俄国攫取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及其将东北残存领土“俄罗斯化”企图
        三、英国强行牛庄开港及其在东北的利益
        四、日本对东北边疆地区的觊觎与渗透
        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第二节 列强对中国民族交错地带的矿产资源调查
        一、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的资源调查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的调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
    引言
    第一节 东清铁路计划出笼及沙俄对矿权的掠夺
        一、东清铁路计划出笼与实施
        二、沙俄对东清铁路沿线矿权的侵夺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运营
        一、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东清铁路的初期经营
        二、俄商包办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第三节 中东铁路燃料供应与煤矿的掠夺式开采
        一、中东铁路的燃料需求
        二、东清铁路公司与俄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
        三、煤炭资源开采于呼伦贝尔地方的经济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
    引言
    第一节 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一、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探查
        二、中东路事件前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的掠夺
        三、中东路事件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抛弃
    第二节 中苏合办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一、苏联工矿企业运营经验的引入
        二、中东路事件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统制与统治: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
    引言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统制政策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一、日苏交接扎赉诺尔煤矿过程
        二、满炭系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统制
        三、日本殖民后期统制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煤炭资源掠夺
        一、日本人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勘测
        二、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三、日本煤炭资源掠夺对“兴安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光复与中国共产党对煤矿的军事接管
        一、扎赉诺尔光复
        二、中国共产党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军事接管
        三、秘密建党建政背景下的煤矿恢复
    第二节 煤矿工会在中苏共管期间的作用
        一、煤矿工会的筹建与基层动员
        二、苏联一长制与工会在煤矿运营中的协调
        三、煤矿公开建党与工会面向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的进程
    引言
    第一节 中苏关于交还中长铁路的谈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交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苏谈判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
        二、扎赉诺尔煤矿在回归缓冲期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回归祖国初期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整与发展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调整
        二、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遥远的边陲社会:20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与矿区的形成
        一、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
        二、扎赉诺尔行政建置变迁
        三、扎赉诺尔矿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煤矿招工与扎赉诺尔移民社会的形成根源
        一、扎赉诺尔煤矿招工与地方人口结构演变
        二、扎赉诺尔地方经济结构
        三、扎赉诺尔社会生活
    第三节 以煤矿为核心的单位体制形成
        一、煤矿的“单位”化进程
        二、单位制社区
    本章小结
终章
    第一节 扎赉诺尔煤矿与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社会表征
    第二节 “国家中心性”对于“地方性”的整合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7)煤矿安全监管博弈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煤矿安全生产及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管现状
    2.2 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管存在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监管演化模型与博弈研究
    3.1 相关理论分析
    3.2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中博弈群体的选择
    3.3 单群体演化博弈模型
    3.4 双群体演化博弈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仿真研究
    4.1 系统演化博弈模型
    4.2 软件选择
    4.3 系统演化博弈模型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制与管理对策
    5.2 煤矿安全监管的技术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2.1.1 风险的概述
        2.1.2 风险评估的内容
        2.1.3 风险评估的方法
    2.2 安责险相关理论
        2.2.1 保险的概述
        2.2.2 安责险的概述
        2.2.3 安责险与其他险种比较
    2.3 保险费率厘定相关理论
        2.3.1 保险费率的概念
        2.3.2 费率厘定的基本原则
        2.3.3 费率厘定的基本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环境信息的建立
        3.1.1 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3.1.2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3.1.3 风险等级标准的制定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 风险评估指标的描述
    3.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3.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3.3.3 除法集成法确定组合权重
    3.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4.1 指标集与标准集的建立
        3.4.2 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3.4.3 构造模糊隶属度矩阵
        3.4.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研究
    4.1 RBF神经网络
        4.1.1 RBF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4.1.2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4.1.3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
    4.2 遗传算法
        4.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4.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要素
        4.2.3 标准遗传算法的定义
        4.2.4 标准遗传算法的不足
    4.3 AG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4.3.1 AGA-RBF神经网络设计
        4.3.2 AGA-RBF神经网络流程
    4.4 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的确定
        4.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准备
        4.4.2 结构确定与参数设置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企业概况
        5.1.2 尾矿库概况
        5.1.3 保单概况
    5.2 安全风险评估
        5.2.1 安全风险分析
        5.2.2 风险权重确定
        5.2.3 安全风险评价
    5.3 安责险保费计算与分析
        5.3.1 安责险保费的确定
        5.3.2 保险费率对比分析
    5.4 安责险功能的实现
        5.4.1 保前风险评估
        5.4.2 保后事故预防
        5.4.3 事后保险理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问卷调查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 C MATLAB源程序

(9)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
        1.2.2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
        1.2.3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因失误理论
        2.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3 动态与变化的事故致因理论
        2.2.4 能量转移的事故致因理论
第三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现状
    3.1 甘肃煤矿基本情况介绍
    3.2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状况
        3.2.1 政府监察监管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
        3.2.2 企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政府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3 基于事故统计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分析
    4.2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的原因分析
        4.2.3 基于事故统计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5.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5.1.1 煤矿安全生产特性
        5.1.2 指标构建原则
        5.1.3 确立指标体系
    5.2 确立指标权重
        5.2.1 构造判断矩阵
        5.2.2 检验一致性
        5.2.3 计算指标权重
    5.3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5.3.1 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集
        5.3.2 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5.3.3 数据获取
        5.3.4 专家组评估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成功经验
    6.1 日本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经验
    6.2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经验
第七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1 A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2 B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3 C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与资本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二、恩格斯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三、列宁的劳动与资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探索
第二章 劳动关系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关系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推动劳动关系的新变革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技术特征及其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
        一、新科技革命的技术特征
        二、新科技革命中的生产方式变革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的劳动新形态和新特征
        一、劳动形态数字化
        二、劳动对象和产品非物质化
        三、劳动资料智能化
        四、劳动价值创造隐性化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的资本新形态和新逻辑
        一、资本形态的历史流变与新发展
        二、新科技革命视域下资本运动的新逻辑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
        一、契约关系多元化
        二、支配关系隐蔽化
        三、博弈关系复杂化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变革中的矛盾问题
    第一节 劳动过程的劳资矛盾问题
        一、用工矛盾
        二、“机器换人”矛盾
        三、收入分配矛盾
    第二节 劳动关系调节机制不完善
        一、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有待强化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制有待健全
    第三节 劳动法制不健全
        一、劳动立法有待完善
        二、劳动司法有待规范
        三、劳动执法有待健全
第五章 发达国家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美国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美国劳资关系现况
        二、美国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二节 德国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德国的劳资关系现况
        二、德国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三节 日本劳资关系调节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日本的劳资关系现况
        二、日本劳资关系调节的主要困境
第六章 推动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坚持以劳动正义引领新时代劳动关系健康有序发展
        一、保障平等的劳动发展权
        二、坚持劳动分配正义
        三、约束资本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第二节 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创新
        一、强化用工矛盾调处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三、深化工会改革创新
        四、健全三方协调机制
    第三节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健全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机制
        二、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三、构建规范化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
    第四节 促进劳动法制现代化
        一、健全完善劳动立法
        二、推动劳动司法规范化建设
        三、提高劳动执法效能
结语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谈地方小型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孙光裕,杨付领,乞朝欣. 煤矿安全, 2021(09)
  •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3]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D]. 管雅琪. 燕山大学, 2021
  • [4]基于SD的小型露天矿山安全投入对安全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D]. 文宣.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6]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D]. 宋铁勇.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7]煤矿安全监管博弈与仿真研究[D]. 任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D]. 黄洁. 湖南大学, 2020(07)
  • [9]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D]. 杨文亮. 兰州大学, 2020(01)
  • [10]新科技革命视域下我国劳动关系研究[D]. 孙璇.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浅谈地方小煤矿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