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名老干部死因分析

307名老干部死因分析

一、307例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智佳,刘俊燕,刘艳茹[1](2020)在《20年间住院离休干部死因分析及保障对策》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住院离休干部死因及变化趋势,为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年间住院死亡离休干部资料,采用ICD-11疾病分类标准,对死亡年龄、死因谱变化等统计分析。结果 80~89岁死亡人数最多,占56.7%;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87.7%;多病共存严重;冬季是死亡高峰季节。对策针对离休干部死因特点及变化趋势,提出开展健康宣教、加强疾病防控、开展长期照护、重视心理健康和全面综合施治等医疗保健对策。

贾会文[2](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原学调查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慢阻肺急性加重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慢阻肺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等多种微生物。其中,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研究显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时期,感染性疾病的细菌、耐药性等可能存在一定差别。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细菌及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我们对近4年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入住解放军第九六七医院的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一般资料、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痰真菌培养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收集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848例。766例完成了痰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其中207例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阳性率27.0%。本次研究共分离出328株菌株,其中细菌208株(63.4%),真菌120株(36.6%)。细菌中,革兰阴性菌(G-)199株(95.7%)、革兰阳性菌(G+)9株(4.3%)。G-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55株(27.6%)、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54株(27.1%)、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52株(26.1%)。G+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2株)。真菌包括假丝酵母菌115株(95.8%)和曲霉菌5株(4.2%)。其中假丝酵母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87株(72.5%)。2、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cive Care Unit,ICU)、老干部病房、呼吸病房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发现,ICU痰细菌培养阳性率(82.8%)明显高于老干部病房(47.9%),老干部病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呼吸病房(14.5%),ICU和老干部病房的患者更易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ICU和老干部病房痰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依次为55.2%、33.3%,高于呼吸病房阳性率(11.9%),ICU患者更易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ICU和老干部病房更易发生混合感染。3、主要细菌的药敏结果:G-菌中PA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10.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等药物耐药率偏高(30%~36%);KP对亚胺培南(7.7%)、美罗培南(7.7%)、阿米卡星(17.3%)、米诺环素(13.5%)耐药率较低,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偏高(>26.0%);AB耐药情况较其他G-菌严重,对舒巴坦及其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超过40%,对多粘菌素(11.1%)、米诺环素(5.6%)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的检出率为85.0%、溶血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H)的检出率为100%,这类耐药菌株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结论:我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痰培养结果中以G-菌为主,其次为真菌,G+菌检出率低。ICU及老干部病房中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痰细菌及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呼吸病房,且更易检出PA、AB、KP。主要分离菌的药敏试验显示,AB的耐药情况严重,对米诺环素、多粘菌素敏感;KP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少数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PA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对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

柳韶真,胡振波,朱彦伟,常芳芳,蒿蕊,都艳玲,侯贤,岳玮[3](2019)在《某地区军队干休所老干部衰弱综合征患病情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军队干休所老干部衰弱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6月在我院进行年度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某地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共284例,检查常规体检项目,由专人采用综合评估方法,评估老干部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等情况,对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进行筛查。结果:284例老干部中,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分别为61例(21.5%)、114例(40.1%)和109例(38.4%)。年龄<75岁的28例老干部中无衰弱发生,衰弱前期发生率为10.7%(3/28);75~84岁的31例老干部中,衰弱前期发生率为29.0%(9/31),衰弱发生率为22.6%(7/31);≥85岁的225例老干部中,衰弱前期发生率为45.3%(102/225),衰弱发生率为45.3%(102/225)。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近1年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33.9%(37/109)、35.1%(40/114)和14.8%(9/61),跌倒总体发生率为30.3%;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组跌倒发生率非常显着高于无衰弱组(P<0.01),衰弱组与衰弱前期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衰弱组更多合并认知障碍、营养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老年综合征,与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衰弱组失能或部分失能者达100%,非常显着高于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P<0.01)。多重用药在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与无衰弱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高,衰弱发生率快速增加;衰弱老干部更易合并跌倒、营养不良、认知障碍等其他老年综合征;应综合评估老干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缓其机体功能进一步衰退。

肖开心,杨平[4](2019)在《206例驻杭部队离休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驻杭部队离休老干部死亡原因,为今后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死亡的离休老干部进行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206例离休老干部根本死亡原因前9位分别为:恶性肿瘤(43.69%)、肺部感染(16.02%)、心力衰竭(10.19%)、急性心肌梗死(7.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80%)、脑梗死(4.85%)、脑出血(3.88%)、窒息(1.46%)和心源性猝死(1.46%)。85~8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最多(43.69%)。导致老干部死亡的恶性肿瘤中,肺癌居首位(44.44%),其次是胃癌(14.44%)和肝癌(7.78%)。结论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干部死亡的主要疾病,是今后预防干预的重点。

倪曼曼[5](201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一种临床表现。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是血液流动的决定性因素,HCT水平升高明显影响组织、器官血流灌注及物质运输。研究人员发现HCT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近年有研究发现,HCT与NAFLD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NAFLD发病风险随HCT水平升高明显增加。此外,HCT水平与肝组织活检病理评分也呈正相关。鉴于这方面研究仍然有限,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探讨HCT与NAFLD之间的关系,为NAFLD发生机制、发病危险因素、病情评估提供新的临床指标。随着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NAFLD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它的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部分研究发现NAFLD预后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simpl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S)预后相对较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则可进展为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在内的终末期肝病,NASH患者生存时间也较普通人群明显降低。另有研究则认为NAFLD患者生存时间及死亡原因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鉴于目前NAFLD预后尚存争议,且基于我国人群的这方面研究相对有限,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上海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和部分单位职员体检资料,探讨该人群NAFL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新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研究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2015年3月—2015年8月在上海长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者中筛选出NAFLD患者349例,按性别、年龄配对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无肝病者349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病史,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查及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NAFLD患病危险因素;NAFLD组和对照组分别按HCT四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HCT水平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NAFLD伴ALT升高与HCT水平间是否存在相应关系。第二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31日前开始在上海长征医院、上海85医院体检且之后每年均进行体检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和部分单位职员,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12年前确诊的nafld患者459例,无肝病患者374例。通过特定的体检号在体检系统中检索每个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面谈采集其吸烟、饮酒情况及服药史。nafld患者依据是否伴alt升高和(或)伴ms将其病情分成:1级--单纯性nafld、2级--nafld伴ms或(和)alt升高;nafld预后按病情是否变化分为三种情况:稳定—病情级别不变、加重—病情级别增加1级、减轻—病情级别减少1级或脂肪肝消退。比较nafld组与非脂肪肝组临床资料,分析该研究人群nafl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至随访终点分析nafld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非脂肪肝组新发nafld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两组研究对象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研究nafld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hct、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nafld组患者吸烟者比例和伴发m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nafld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发现,随bmi、hct、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nafld患病风险明显增加;按hct四分位数将nafld组分成:q1(<42.6%),q2(42.6%-45.2%),q3(45.2%-48.1%),q4(>48.1%),其alt水平依次为q1(18.29±9.34u/l);q2(24.32±10.65u/l);q3(29.89±18.25u/l);q4(36.70±23.70u/l),alt水平与hct水平明显呈正相关;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分组:q1(<40.25%),q2(40.25%-44.0%),q3(44.0%-46.85%),q4(>46.85%),alt依次为q1(13.58±5.26u/l),q2(16.16±6.09u/l),q3(18.60±6.65u/l),q4(21.43±10.21u/l),alt水平随hct升高呈明显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nafld组alt异常升高危险因素发现,bmi、hct、甘油三酯为nafld患者伴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本部分共回顾性分析459例nafld患者及374例无肝病的非脂肪肝组患者。该研究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nafld患病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男性nafld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患病比在50岁前随年龄增加升高,在50-59岁出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女性NAFLD比例随年龄呈同样趋势,但高峰延迟至60-69岁,70岁后2组NAFLD患病比例无明显差异;NAFLD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ALT、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NAFLD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新发糖尿病及新发MS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随BMI、ALT、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NAFLD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而HDL-C水平的升高则是NAFLD保护性因素;至随访终点发现非脂肪肝组374例新发NAFLD 64例,新发病例占总人数17.1%(64/374),年均新发比例为2.89%,不同性别、年龄NAFLD新发比例无明显差异,且BMI和甘油三酯分别是NAFLD发病危险因素;随访71个月(23-284个月)后发现2012年前已确诊的459例NAFLD患者中,235例(51.2%)病情稳定,40例(8.7%)病情改善,144例(31.4%)脂肪肝消退,40例(8.7%)病情加重,进一步分析发现,BMI为NAFLD病情加重危险因素,BMI和血尿酸水平下降是NAFLD病情改善的保护因素;两组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NAFLD患者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结论本文第一部分结果显示,随HCT水平升高NAFLD患病风险增大,且HCT也是NAFLD伴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研究发现,该组NAFLD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其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与BMI、甘油三酯、血尿酸等代谢性指标密切相关,NAFLD死亡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而非终末期肝病。

聂继红[6](2015)在《1951-1954年湖北省整党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掌国家政权,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工作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内存在组织不纯及严重的个人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为了整顿党内组织不纯,从整体上提高党员水平,在1951年全党进行整风运动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动了中国共产党自执掌全国政权以来,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党运动。湖北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对湖北省整党运动进行了有准备、有组织、有计划的领导和开展,使这次整党运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首先对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基本概况作了客观叙述,然后按照整党运动的历史过程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论述,最后对湖北省整党运动的特点、意义、成效、经验、现实启示进行理论总结。除绪论外,正文共分为七章。绪论主要论述论文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综述,对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同时,阐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一章叙述了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基本概况。首先从全国全面开展整党运动的背景及湖北省整党运动前省内的组织状况和思想状况展开叙述。然后对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历史概况进行概述。第二章考察了“三反”运动中的整党工作。首先论述了“整党工作必须与‘三反’运动相结合”的必然性,接着对湖北省结合“三反”运动继续进行整党工作的四个阶段进行叙述,最后对“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与经验进行了总结。“三反”运动中开展整党工作的经验教训给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以深刻的现实启示。反腐倡廉建设首先需要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对大案、要案处理要敢于碰硬。反腐倡廉离不开群众的民主、有序参与和监督,但不能搞突击性的群众运动。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以制度和法律作为重要保障,要常抓不懈。第三章考察了整编运动中的整党工作。首先阐述了县、区干部开展整编运动的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即思想动员,解除顾虑;普遍检查,找出错误根源;评功表模,建党提干。其次阐述了乡村干部整编采用集训方法、发动代表发扬民主普遍提高干部思想觉悟,分清界限评功表模以提高乡村干部水平。最后对整编运动中开展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及经验进行了总结。整体来说,对县、区、乡干部的整党工作结合整编运动以较为温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民主参与的方式取得了提高党员干部的良好效果。第四章考察了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首先论述了农村整党工作与土改(复查)运动相结合的必然性。接着重点展开在土改(复查)运动中怎样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考察。最后在全文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土改(复查)中的农村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与经验。历史实践证明,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土地改革运动,既有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给我们以现实启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围绕促进农业发展为中心,要坚持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和民主参与,在群众的有序参与下不断改进、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五章考察了“新三反”运动中的整党工作。首先阐明“新三反”运动发动的背景,接着重点考察“新三反”运动中如何开展整党工作的过程,最后对“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足与经验进行总结。“新三反”运动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其中所创造的通过群众来信打击官僚主义的方式是当前有效反对官僚主义的良好借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保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是根本途径。第六章考察了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首先阐明农村整党工作结合互助合作运动展开的必要性。接着重点考察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整党建党工作是怎样开展,最后总结了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整党工作的收获、不足与经验。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整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围绕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中心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既促进了生产又整顿、教育、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效果。第七章对湖北省整党运动的特点、意义、成效、经验进行分析评价。湖北省整党运动的特点是结合各项政治运动和中心任务进行,有区别、有重点地依据客观实际进行整党,不同类型的单位各有不同的整党重点;整党运动有利于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恢复湖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这次整党运动,纯洁了党的基层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整党运动的经验是整党必须发动党内外人民群众,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整党运动必须党委高度重视下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整党运动的中心环节贯穿始终,整党运动要坚持整党与建党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加强1951—1954年湖北省整党运动研究,得出两点研究结论:从严治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依靠法律作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根本保障。1951—1954年湖北省整党运动有深刻的现实启示:要始终严格抓好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要树立制度权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反腐倡廉建设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和有序民主参与;坚持依法执政,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崔红卫,白岚[7](2014)在《68例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及诱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及诱因,提高离退休干部保健水平。方法对某部68例离退休干部的死亡原因、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8例老年患者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为各系统疾病之首,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死于前4类疾病的老干部共62例(占91.2%);有明确诱因52例(76.5%),其中以感染30例(44.1%),情绪激动7例(10.3%),过度疲劳7例(10.3%)等为主。结论老干部医疗保健应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开展工作。

鞠海兵,宋洁,陈志娟,崔涛,李丽凤,张福仙[8](2014)在《驻昆部队离退休干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王雪峰,邓昌磊[9](2012)在《2009~2011年某部老干部死亡病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某部老干部死亡原因,为制订医疗保健对策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保健工作质量水平。方法汇总某部各干休所2009~2011年老干部死亡的83例病例报告,按照ICD-10分类原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病例疾病构成前3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亡例数的85.6%。结论当前干部保健工作的成效比较明显,经费统筹使用的优势得到突出体现;强化预防保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干休所医务人员急症救治能力是做好老干部保健工作的重点。

李红雯,高艳,高飞[10](2012)在《某部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近40年死亡原因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死亡原因,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742011年某部干休所死亡老干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165例死亡老干部中,肿瘤(51例,占30.9%)居首位,肺部感染(38例,占23.0%)居第2位,心源性猝死(20例,占12.1%)居第3位。结论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保健工作应结合肿瘤、肺部感染、心源性猝死的特点开展工作。

二、307例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07例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年间住院离休干部死因分析及保障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离休干部死亡情况
    2.2 离休干部死因疾病构成
3 讨论
    3.1 死亡率和年龄分布
    3.2 多病共存
    3.3 季节影响
    3.4 死因分布
4 对策
    4.1 扎实开展健康宣教
    4.2 加强疾病防控管理
    4.3 大力开展长期照护
    4.4 重视心理健康服务
    4.5 全面综合施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原学调查及细菌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试剂及设备
    3 标本采集、实验方法、药敏判断标准及质控
    4 细菌及真菌的收集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细菌和真菌分布
    3 不同科室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细菌及真菌检出情况
    4 各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科室的分布
    5 常见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新抗生素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某地区军队干休所老干部衰弱综合征患病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Fried CHS 衰弱评分
        1.2.2 移动与平衡能力 (跌倒风险) 评估
        1.2.3 认知评估
        1.2.4 多重用药情况
        1.2.5 其他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干部中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2.2 老干部衰弱情况与跌倒风险的关系
    2.3 老干部衰弱情况与其他老年综合征的关系
3 讨 论

(4)206例驻杭部队离休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年龄分布
    2.3 恶性肿瘤分布
3 讨论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观察指标
    结果
        一、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二、HCT与ALT的关系分析
        三、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指标
        三、统计分析
    结果
        一、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二、患病情况及患病危险因素
        三、非脂肪肝组NAFLD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四、NAFLD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肠道微生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
致谢

(6)1951-1954年湖北省整党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学术价值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1951-1954年整党运动发动原因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1951-1954年整党运动过程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1951—1954年整党运动的效果及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1951—1954年整党运动的经验教训的相关研究
        (五)建国初期反腐败、反官僚主义、廉政建设等问题的专题研究
    三、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界定
        (一)整风、整党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整风运动与整党运动的关系
        (三)整党运动与整党工作的相互关系
        (四)政党、执政党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五)整党运动与其它相关运动的关系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五、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基本概况
    一 全国开展整党运动的背景及其中央部署
        (一)全国开展整党运动的背景
        (二)中共中央对全国开展整党运动的部署
    二、湖北省整风运动:整党运动的前奏
        (一)整风运动的背景
        (二)湖北省整风运动的展开
    三、整党运动前湖北省党内的组织状况和思想状况
        (一)建国初期党内的组织状况
        (二)整党运动前党内的思想状况
    四、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历史概况
        (一)湖北省开展整党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二)从城市到农村结合各项中心任务开展整党运动的概况
第二章“三反”运动中的整党工作
    一 整党工作必须与‘三反’运动相结合”
        (一)“三反”运动在湖北的初步展开
        (二)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开展整党工作才能把党整顿好
    二、湖北省结合“三反”运动继续进行整党工作
        (一)初始阶段:发动群众,民主检查
        (二)高峰阶段:组织队伍,全力追剿
        (三)处理阶段:实事求是,定案追赃
        (四)总结阶段:民主建设,复查处理
    三、“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与经验
        (一)“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成效
        (二)“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不足
        (三)“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经验
第三章 整编运动中的整党工作
    一 县、区干部整编
        (一)思想动员,解除顾虑
        (二)普遍检查,找出错误根源
        (三)评功表模,建党提干
    二、乡村干部整编
        (一)采用集训方法普遍提高干部思想觉悟
        (二)发扬民主开展三查进行乡村干部整编
        (三)分清界限评功表模以提高乡村干部水平
    三、整编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及经验
        (一)整编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成效
        (二)整编运动中整党工作的不足
        (三)整编运动中整党工作的经验
第四章 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
    一 农村整党工作与土改(复查)运动的结合
        (一)结合土改运动进行整党的初整
        (二)结合土改复查运动去整党,才能达到整党的效果
    二、土改(复查)运动中的整党建党工作
        (一)在土改运动中做好整顿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工作
        (二)结合土改复查运动继续幵展整党建党工作
    三、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的成效、不足与经验
        (一)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的成效
        (二)土改(复查)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的不足
        (三)土改(复查)运动中农村整党工作的经验
第五章“新三反”运动中的整党工作
    一“新三反”运动发动的背景
        (一)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指示》
        (二)湖北省党内存在着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现象
    二、“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开展
        (一)湖北省委对开展“新三反”运动的部署和要求
        (二)湖北省“新三反”运动的展幵
    三、“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足与经验
        (一)“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取得的成绩
        (二)“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存在的不足
        (三)“新三反”运动中整党工作的经验
第六章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整党工作
    一、农村整党工作结合互助合作运动展开
        (一)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
        (二)农村整党工作与互助合作运动相结合
    二、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整党建党工作的开展
        (一)在互助合作运动中教育、培养、训练党员干部
        (二)整顿互助合作组织以纯洁党的组织
    三、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整党工作的收获、不足与经验
        (一)互助合作运动中整党工作的收获
        (二)互助合作运动中整党工作的不足
        (三)互助合作运动中整党工作的经验
第七章湖北省整党运动的分析评价
    一 整党运动的特点
        (一)结合各项运动和中心任务进行
        (二)有区别、有重点地依据客观实际进行整党
        (三)不同类型的单位各有不同的整党重点
    二、整党运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为恢复湖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有利于形成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民主平等的社会风气
    三、整党运动的成效
        (一)纯洁了党的基层组织
        (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
    四、整党运动的经验
        (一)整党运动必须发动党内外人民群众,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
        (二)整党运动必须党委高度重视下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
        (三)整党运动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整党运动的中心环节贯穿始终
        (四)整党运动要坚持整党与建党相结合的方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68例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及诱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死亡年龄分布
    2.2 平均患病种数
    2.3 死因系统构成
    2.4 恶性肿瘤构成
    2.5 死亡诱发原因
3 讨论

(8)驻昆部队离退休干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信息的采集
    1.3 指标的检测
    1.4 并发症的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和血糖及Hb A1c控制情况
    2.2 不同Hb A1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3 不同Hb A1c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9)2009~2011年某部老干部死亡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死亡疾病谱顺序
    2.2 死亡时间分布
3 讨论

(10)某部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近40年死亡原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307例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年间住院离休干部死因分析及保障对策[J]. 王涛,智佳,刘俊燕,刘艳茹.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04)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原学调查及细菌耐药性分析[D]. 贾会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某地区军队干休所老干部衰弱综合征患病情况调查[J]. 柳韶真,胡振波,朱彦伟,常芳芳,蒿蕊,都艳玲,侯贤,岳玮. 人民军医, 2019(03)
  • [4]206例驻杭部队离休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J]. 肖开心,杨平.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1)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红细胞压积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研究[D]. 倪曼曼.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6)
  • [6]1951-1954年湖北省整党运动研究[D]. 聂继红. 武汉大学, 2015(07)
  • [7]68例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及诱因分析[J]. 崔红卫,白岚. 当代医学, 2014(36)
  • [8]驻昆部队离退休干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鞠海兵,宋洁,陈志娟,崔涛,李丽凤,张福仙.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5)
  • [9]2009~2011年某部老干部死亡病因分析[J]. 王雪峰,邓昌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06)
  • [10]某部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近40年死亡原因调查分析[J]. 李红雯,高艳,高飞.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04)

标签:;  ;  ;  ;  

307名老干部死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