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得全[1](2021)在《基于历史建筑保护视角下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西安目前公布的133处优秀历史建筑拟名录中共有教育类建筑12处,其中8处为教学主楼建筑,教学主楼不仅仅承载着高等教育学校发展历史,也是西安高校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高校教学主楼承担着高校大部分课程教学与学生活动的功能需求,对此类建筑的研究不仅能够获取大量学校发展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更是对一代又一代学子们共同回忆实质空间的保护。长安大学建成之初便源源不断的为国家输送公路、筑路及汽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西安第一批接收国外留学生的学校之一,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建筑造型设计更在拥有同一时期教学楼建筑平面与立面特征外又融合了现代主义风格,是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中唯一的非对称、自由平面历史建筑,建筑内外存在大量彰显其校园与学科特色的建筑装饰构件,具有同时期历史建筑设计风格典型性,又具有长安大学专有特性的自我属性。本文在结合长安大学教学主楼历史发展特点及建筑空间与建筑造型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展开了针对长安大学教学主楼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研究并最终通过优化设计完成对相应保护策略的表达。本文收集与整理了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背景概况、基本特征以及当下西安所应用较为成熟的高校历史建筑保护措施以对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相关保护策略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通过实际调研以及与长安大学校方的合作笔者获取了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背景概况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建筑信息,在对目标建筑有了基本的认知后,本文从建筑的历史建筑风貌以及空间使用现状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包括建筑的布局特征与外部环境、建筑的立面布局以及建筑中的艺术装饰、建筑的功能分区现状分析、不同功能下的典型空间分析以及不同典型空间与其外部空间关系分析,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应策略建议,包括外环境的保护与活化、建筑立面的适应性保护、建筑艺术装饰构件的保护与活化以及内部空间功能的重新梳理、各功能分区下的空间活化处理以及典型空间于其外部空间关系优化调整,在延续建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保障建筑空间有效利用。结合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性与特殊性,本文最终提议将对长安大学教学主楼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思路推广延伸至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即以在延续建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保障建筑及其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目标,满足责任机构建立、建筑基本信息掌握、建筑的价值与重点保护要素认知、建筑功能与空间现状调查与解析、相应保护措施的提出、保护措施的检验与实施共六个步骤以完成对相应建筑有侧重、有逻辑的保护序列,为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及西安其他类型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思路与依据。
张晗[2](2021)在《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与构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简称“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1](以下简称“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遗产恰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记忆和财富。西安市是“一五”计划时期着重发展的城市,其工业遗产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不同于西安的古代遗产,现代工业建设因年代相对较晚,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在当代并未形成整体和系统性的认知。西安工业遗产数量庞大又相互缺乏内在的联系,整体处于碎片化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各单位对工业遗产疏于记录、单一化的更新及不经评估就拆除的行为无不反应出当下社会缺乏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知,这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所面对的普遍问题。综上,解读和研究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并挖掘工业遗产核心价值是当代工业遗产资源保护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了工业遗产的相关保护工作开展。而本文研究旨在加强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核心价值和价值系列遗产研究领域的空缺。本文是以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首先着重介绍了“一五”时期城市发展及工业建设的背景,通过对大量的史料文献的阅读,初步探索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内涵,然后梳理了西安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和不同工业行业的代表性项目的建设历史,分析了“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的构成与重要突出贡献。之后,通过上文的相关研究,在参照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比较其他工业城市的遗产价值构成,结合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本身的核心价值,分析概括出了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历史价值——国家现代国防军工业、纺织工业、电力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见证;2)科学技术价值——具有行业或技术的开创性及建造方式独特性;3)社会文化价值——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形成了强烈的社区认同感;工业建设深刻影响了西安的空间布局和城市风貌;形成了西安“一五”时期独特的城市记忆。最后,结合本文所研究的工业遗产对象的重要历史作用及价值框架,对应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主题,最终将遗产分类梳理为三大类型,并结合对遗产载体的价值判断进行遗产分类梳理,从而形成系统的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系列清单。探究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价值研究框架及系列遗产构成的研究模式。
李东梅[3](2020)在《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是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践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住建部部署的2016年至2020年的历史建筑“五年划定工作”基本结束之际,总结我国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1)国家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较为笼统,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2)地方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未进一步细化,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3)年代界定不清晰是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问题之一。(4)“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造成部分历史建筑潜在对象被忽视。本文的研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性,促进历史建筑确定工作高效、高质推进展开讨论。为提出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及资料调查与归纳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厘清历史建筑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其确定工作历程,然后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及其申报体系进行分析,再总结了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机制(评价体系)的经验及从《山东省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第三方评估》项目中获得的启示,最终提出细化地方标准是加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指导性的重要手段。并基于此,提出了地方细化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三个工作思路:(1)梳理本地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其历史文化特点。(2)对照国家标准,细化地方标准的各项价值。(3)结合各项价值包含的历史时期,分项确定年代界定标准。结合以上研究,本文以西安为例,借鉴住建部《中华文明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城乡载体研究》及陕西省住建厅《陕西文明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城乡载体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历史脉络的方法,将西安市的近现代历史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四大主题类别,以见证国家凝成、工业、商业贸易等9个价值主题对其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将其历史文化发展特点总结为5条。综合以上研究,参照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将西安市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为20条,其中历史文化价值标准13条、艺术价值标准5条、科学技术价值2条,针对各价值项分别确定了年代标准,并选取案例对相应的标准进行说明,以期增强西安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罗飞宁[4](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我国青年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也取得了显着成绩,并经历了发端与酝酿期、繁盛与多元期、发展与深化期和转型与提升期四个历史时期,在推动青年研究、共青团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回顾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仍面临着学术评价单一,学术导向性不强、选题重复,同质化严重以及与新媒体融合进程缓慢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应注重提升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功能;努力打造特色栏目,培育核心竞争力;重视互联网出版,完善平台建设;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青年学术编辑素质和开放办刊,建立学术共同体。
罗飞宁[5](2018)在《改革开放40年青年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我国青年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也取得了显着成绩,经历了发端与酝酿期、繁盛与多元期、发展与深化期和转型与提升期四个历史时期,在推动青年研究、共青团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回顾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仍面临着学术评价单一、学术导向性不强、选题重复、同质化严重以及与新媒体融合进程缓慢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应注重提升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功能;努力打造特色栏目,培育核心竞争力;重视互联网出版,完善平台建设;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青年学术编辑素质和开放办刊,建立学术共同体。
康健[6](2008)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 ——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文中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农村也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向城镇。但是,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尚不完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求非农就业的同时,却不能实现农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城镇农民工身份决定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的延续,让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由父母或亲戚充当其监护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期间,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他们的教育与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对陕西泾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情况调查,综合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探讨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以小见大,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现状以及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对其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试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出发,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第一章结合研究目的,对现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地域性、儿童心理及家庭等不同角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通过广泛调查所筛选出的四个留守儿童个案样本的父母、监护人(祖辈)的教育背景、生活状况和留守儿童主体的学习、生活、性格、喜好等情况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突出宗族与道德教育的特点,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忽视思想教育,缺乏心里沟通等问题。对个案主体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一般只顾及到儿童的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他们日益突出的安全、心理等主要问题。第四章对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教育所持的态度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现有措施的教育效果。第五章通过对本文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找出目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个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郝霞山[7](2002)在《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郝玉琦[8](2002)在《共创团校美好明天——在陕西省团校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本刊编辑部[9](1997)在《十年耕耘 情系青年——纪念《青年学刊》创刊十周年》文中提出秦岭长青,渭水长流.1988年早春,在古城西安,一所步入正规化办学时间不长的干部院校——陕西青年干部学院,诞生了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首家研究青年及共青团工作的学术理论刊物——《青年学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逝去的岁月,《青年学刊》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墙里开花到墙外飘香,已经送走了十个春夏秋冬.今天,在创刊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感慨万千,心潮起伏,首先要向十年来关心支持《青年学刊》的各级领导和校内外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这里,我们也要回顾《青年学刊》十年来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得失,使办刊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今后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
邹华享[10](1991)在《中国图书馆事业1989年大事记(续)》文中认为 7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参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7月19—22日东北地区第三次图书馆学科学讨论会在吉林市召开,交流论文113篇。7月21—24日华东六省一市图书馆学会第三次协作会在江西九江市召开,与会45名代表审定了《华东地区图书馆改革十年》书稿。7月24—29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讨论会。7月24—30日中央国家机关和科研系统图
二、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历史建筑保护视角下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阐释及研究对象界定 |
1.2.1 相关概念阐释 |
1.2.2 研究对象界定 |
1.3 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
1.3.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必要性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
1.5.1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
1.5.2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 |
1.6 论文结构 |
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之于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重要性 |
2.1 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背景概况 |
2.1.1 西安高校历史建筑的历史沿革 |
2.1.2 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分布特点 |
2.1.3 西安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的重要性 |
2.2 西安高校历史建筑当下的保护措施 |
2.2.1 高校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 |
2.2.2 历史建筑的价值认知 |
2.2.3 重点建筑要素保护 |
2.2.4 历史建筑的利用与再利用 |
2.2.5 当下西安高校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不足 |
2.3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典型性 |
2.3.1 布局特征的典型性 |
2.3.2 立面特征的典型性 |
2.3.3 平面特征的典型性 |
2.4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特殊性与研究意义 |
2.4.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特殊性 |
2.4.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保护现状 |
2.4.3 研究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3.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调查研究 |
3.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背景概况 |
3.1.1 长安大学背景概述 |
3.1.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基本信息 |
3.1.3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各部分空间及流线关系说明 |
3.1.4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经历的大型更新工程 |
3.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价值与重点建筑要素认知 |
3.2.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价值认知 |
3.2.2 建筑的布局特征与外环境 |
3.2.3 建筑的立面布局 |
3.2.4 建筑中的艺术装饰 |
3.3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空间使用现状研究 |
3.3.1 当下建筑内部空间责任机构 |
3.3.2 内部空间功能分区分析 |
3.3.3 主要功能下的典型空间分析 |
3.3.4 不同典型空间与其外部空间关系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保护策略建议 |
4.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保护工作的前提 |
4.1.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保护工作的范围 |
4.1.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保护策略的整体思路 |
4.1.3 当下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的保护措施 |
4.2 建筑风貌延续方面的措施建议 |
4.2.1 完善建筑的价值认知体系 |
4.2.2 外环境的保护与空间活化 |
4.2.3 建筑立面的适应性保护 |
4.2.4 建筑艺术装饰构件的保护与活化 |
4.3 建筑功能与空间利用方面的措施建议 |
4.3.1 完善空间责任体系 |
4.3.2 内部空间功能分区整体调整建议 |
4.3.3 具体功能分区的空间活化建议 |
4.3.4 典型空间与其外部空间关系优化调整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保护策略之上的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 |
5.1 建筑优化理念 |
5.2 优化方案说明 |
5.2.1 总平面——外环境保护与活化 |
5.2.2 建筑立面——历史布局还原 |
5.2.3 建筑内外装饰——构件的还原与利用 |
5.2.4 功能布局——整体功能关系调整 |
5.2.5 内部空间——空间形式的调和与设施优化 |
5.2.6 交通体系——纵向强化及细化更新 |
5.3 优化结果的检验 |
5.3.1 历史风貌延续方面优化结果的检验 |
5.3.2 空间利用方面优化结果的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研究总结 |
6.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研究的推广价值 |
6.1.1 建筑外部庭院的保护 |
6.1.2 建筑立面的保护 |
6.1.3 关注建筑的装饰细节 |
6.2 基于本研究得到高校教学主楼历史建筑保护思路 |
6.2.1 明确保护范围 |
6.2.2 掌握并不断完善建筑的基本信息 |
6.2.3 灵活地面对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
6.2.4 建筑内外现代化材料与技术的引进 |
6.2.5 引入内部空间的优化主题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7.2 对领域未来的期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技术图纸(1959年) |
附录2: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立面更新技术图纸(2005年) |
附录3: 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技术图纸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2)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与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住建部“中国故事”项目 |
1.1.2 文化遗产背景 |
1.1.3 我国工业遗产背景 |
1.1.4 西安市区域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对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对工业遗产研究现状 |
1.3.3 西安工业遗产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资料调查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1.5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相关概念界定 |
1.6 研究框架 |
2 “一五”时期中国工业建设背景与西安城市发展 |
2.1 新中国“一五”时期工业建设背景及工业项目 |
2.1.1 新中国“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背景 |
2.1.2 新中国“一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156 项目” |
2.2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建设背景及工业项目 |
2.2.1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建设背景 |
2.2.2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建设情况 |
2.3 西安“一五”时期城市建设概况 |
2.3.1 西安“一五”初期城市建设背景 |
2.3.2 西安“一五”时期城市规划与实施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项目发展历程 |
3.1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建设发展历程 |
3.2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构成分析 |
3.2.1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结构分析 |
3.2.2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行业构成分析 |
3.3 西安“一五”时期重点工业项目发展概况 |
3.3.1 电力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2 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3 纺织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4 医药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5 兵器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6 建筑材料方面的建设 |
3.3.7 航空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8 船舶工业方面的建设 |
3.3.9 化学工业方面的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4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分析 |
4.1 关于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研究 |
4.1.1 国际关于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研究 |
4.1.2 国内关于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研究 |
4.2 国内学者对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 |
4.2.1 西安工业遗产价值的相关研究 |
4.2.2 其他城市工业遗产价值的相关研究 |
4.3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 |
4.3.1 历史价值 |
4.3.2 科学技术价值 |
4.3.3 社会文化价值 |
4.4 本章小结 |
5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构成研究 |
5.1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主题遗产体系建构 |
5.1.1 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主题 |
5.1.2 工业遗产识别范围 |
5.2 “历史成就”系列遗产 |
5.3 “科学技术”系列遗产 |
5.4 “社会文化”系列遗产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6.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图目录 |
表目录 |
作者读研期间成果 |
致谢 |
(3)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我国历史建筑概念的提出及确定工作历程 |
1.4.2 我国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现状及相关研究概述 |
1.4.3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及相关研究概述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我国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现状及应用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2.1 我国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
2.1.1 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
2.1.2 各方地政府制定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
2.2 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1 国家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较为笼统,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 |
2.2.2 地方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未进一步细化,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 |
2.2.3 年代界定不清晰是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问题之一 |
2.2.4 “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造成部分历史建筑潜在对象被忽视 |
2.3 本章小结 |
3 地方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工作思路 |
3.1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的启示 |
3.1.1 美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
3.1.2 英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
3.1.3 法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
3.1.4 加拿大的历史建筑评价体系 |
3.1.5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的启示 |
3.2 山东省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第三方评估过程的启示 |
3.3 细化地方标准是加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指导性的重要手段 |
3.4 地方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的工作思路 |
3.4.1 梳理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其历史文化特点 |
3.4.2 对照国家标准,细化地方标准的各项价值 |
3.4.3 结合各项价值包含的历史时期,分项确定年代界定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4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现状 |
4.1 西安市第一阶段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4.2 西安市第二阶段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现状及不足 |
4.3 本章小结 |
5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梳理及历史文化特点分析 |
5.1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梳理思路及技术路线 |
5.2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 |
5.2.1 西安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概述 |
5.2.2 政治变迁历史脉络 |
5.2.3 经济发展历史脉络 |
5.2.4 社会发展历史脉络 |
5.2.5 文化科技发展历史脉络 |
5.3 西安近现代历史文化特点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6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方案 |
6.1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标准细则 |
6.2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艺术价值标准细则 |
6.3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科学技术价值标准细则 |
6.4 关于年代界定的补充说明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表目录 |
图目录 |
致谢 |
(4)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 |
(一)发端与探索期(1978-1989年) |
(二)繁盛与多元期(1990-1999年) |
(三)发展与深化期(2000-2012年) |
(四)转型与提升期(2013年至今) |
二、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学术评价单一,学术导向性不强 |
(二)选题重复,缺乏个性特色 |
(三)与新媒体融合进程缓慢 |
三、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变迁发展的再思考 |
四、结语 |
(5)改革开放40年青年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年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 |
(一) 发端与探索期 (1978—1989年) |
(二) 繁盛与多元期 (1990—1999年) |
(三) 发展与深化期 (2000—2013年) |
(四) 转型与提升期 (2014年至今) |
二、青年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 学术评价单一, 学术导向性不强 |
(二) 选题重复, 缺乏个性特色 |
(三) 与新媒体融合进程缓慢 |
三、青年学术期刊变迁发展的再思考 |
(一) 凝聚学科资源, 提升学术引领功能 |
(二) 打造特色栏目, 培育核心竞争力 |
(三) 重视互联网出版, 完善平台建设 |
(四)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提高青年学术编辑素质 |
(五) 尝试开放办刊, 建立学术共同体 |
(6)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 ——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 |
1.3.1 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区域研究 |
1.3.2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品德发展方面进行的研究 |
1.3.3 从家庭教育、社会化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的研究 |
1.3.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
1.3.5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及个案描述 |
2.1 留守儿童的界定 |
2.2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
2.3 留守儿童个案主体状况 |
2.3.1 个案一 |
2.3.1.1 个案主体自身情况简介 |
2.3.1.2 家庭成员及其背景分析 |
2.3.1.3 个案主体教育状况描述 |
2.3.2 个案二 |
2.3.2.1 个案主体自身情况简介 |
2.3.2.2 家庭成员及其背景分析 |
2.3.2.3 个案主体教育状况描述 |
2.3.3 个案三 |
2.3.3.1 个案主体自身情况简介 |
2.3.3.2 家庭成员及其背景分析 |
2.3.3.3 个案主体教育状况描述 |
2.3.4 个案四 |
2.3.4.1 个案主体自身情况简介 |
2.3.4.2 家庭成员及其背景分析 |
2.3.4.3 个案主体教育状况描述 |
第三章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个案主体的家庭教育状况分析 |
3.1 农村传统的家庭教育 |
3.1.1 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 |
3.1.2 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 |
3.2 个案家庭教育分析 |
3.3 个案主体的学习状况 |
3.4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不足 |
3.4.1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
3.4.2 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不足 |
第四章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个案主体学校教育状况分析 |
4.1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
4.2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
4.2.1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态度 |
4.2.2 个案主体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的满意程度 |
4.2.3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
4.3 学校现有措施的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
5.1 结论 |
5.1.1 教育措施缺乏长效性 |
5.1.2 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
5.1.3 学校教育措施不力 |
5.2 对策 |
5.2.1 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
5.2.2 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5.2.3 充分发挥各方积极力量,使社会各面关心支持留守儿童教育 |
5.2.4 家庭家长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共创团校美好明天——在陕西省团校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第二, 开动脑筋, 更新观念, 从实际出发, 找准学院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
第三, 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 |
四、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历史建筑保护视角下长安大学教学主楼优化设计研究[D]. 李得全.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
- [2]西安“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价值与构成研究[D]. 张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李东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A]. 罗飞宁.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 2018
- [5]改革开放40年青年学术期刊的变迁与发展[J]. 罗飞宁.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5)
- [6]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 ——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D]. 康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7]陕西省团校与全国团校系统学报研究会[J]. 郝霞山.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S1)
- [8]共创团校美好明天——在陕西省团校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 郝玉琦.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S1)
- [9]十年耕耘 情系青年——纪念《青年学刊》创刊十周年[J]. 本刊编辑部. 青年学刊, 1997(04)
- [10]中国图书馆事业1989年大事记(续)[J]. 邹华享. 图书情报知识, 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