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余圣俨[1](2021)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SLE患者是否合并肾脏病变,尤其是了解影响LN预后的危险因素必定可以促进SLE预后的改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作为SLE诊断标准之一已纳入国际指南。但关于aPLs与SLE肾脏病变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PLs阳性和阴性L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共存疾病,以期探讨aPLs对LN患者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20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95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共存疾病、血栓形成、疾病活动度、肾组织病理分型和活动指数等。根据aPLs检测结果,将LN患者分为aPLs阴性组和aPLs阳性组。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连续性矫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95例LN患者,其中63例检测aPLs阳性,aPLs阳性率为32.3%。aPLs阳性组中女性占93.7%,男性占6.3%,中位年龄为30(26,37)岁;aPLs阴性组中女性占91.2%,男性占8.3%,中位年龄为32(27,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PLs阴性组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为5(0.75,9.62)年,aPLs阳性组为2(0.01,7.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aPLs阳性组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P=0.037)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P=0.616)、雷诺现象(P=0.487)、关节炎(P=0.226)等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aPLs阳性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P=0.043)、肌酐水平(P=0.00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P=0.01)、血清Ig M水平(P=0.001)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血清C3水平(P=0.023)、血清CH50水平(P=0.019)上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Ig A水平(P=0.399)、血清Ig G水平(P=0.16)、血清C4(P=0.066)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组织活检:有38例LN患者行肾活检,其中aPLs阳性组19例,阴性组19例。aPLs阳性组的LN患者肾脏慢性指数要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PLs阴性者相比,aPLs阳性组LN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显着升高,肾脏病变重且慢性指数高。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对LN患者常规实施aPLs检测并对aPLs阳性患者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以期改善预后。

吴悦[2](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寻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及时诊断肺部感染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使用自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资料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收集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用药情况。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Mann-Whitney)秩和检验、?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SLE患者695例,存在肺部感染的病例有168例,非肺部感染者527例。肺部感染组年龄(岁)大于非肺部感染组(44.9±15.2 vs 39.5±14.6,P<0.05);肺部感染组的住院时间(天)长于非肺部感染组(14(10-22)vs 9(7-14),P<0.05);两组的BMI分布相似(?2=3.21,P>0.05);两组脉压差(mm Hg)无差异(44.2±13.6 vs 44.2±14.6)。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糖皮质激素每日使用量、羟氯喹每日使用量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无差异。肺部感染组发热发生率大于非肺部感染组(41.7%vs 28.1%,P<0.05),两组雷诺现象、晨僵、皮疹、关节痛、关节炎、口干、吞咽困难、脱发、脉管炎、盘状红斑、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绝对值、RBC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尿管型、尿隐血和尿蛋白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白蛋白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尿素、肌酐和血糖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球蛋白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凝血酶时间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C反应蛋白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补体C3、C4和血沉两组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Scl-70抗体、抗Ro/SSA(52)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Jo-1抗体、抗La/SSB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o/SSA(60)抗体、抗Sm D1抗体、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率两组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最终结果提示有9个因素与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有关:年龄、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低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抗Scl-70抗体、红细胞比积、凝血酶原时间。结论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较高、肾功能较差、营养状况较为不良、炎症因子水平较高、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在SLE患者中年龄、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低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抗Scl-70抗体、红细胞比积、凝血酶原时间与肺部感染有关。

张舒[3](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体内补体变化的研究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程缓慢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危害大,可以造成多种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损伤,侵袭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时患者症状较重。其发病率高,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于育龄期女性,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补体普遍存在于人体体液(如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补体C3、C4较为常见。SLE患者血清中存在数量及种类较多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自身抗原相结合,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系统,形成炎症损伤。本文观察不同疾病状态下SLE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326例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符合此分类标准11项中的4项及以上,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诊断为SLE)。(1)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dsDNA抗体检测,按照抗ds-DNA抗体结果正常及异常分为抗ds-DNA抗体正常及异常组。(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NA检测,按照ANA核型分为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及其他型。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含量,比较不同情况下患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结果:选取的326例明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1例,年龄范围9-83岁,平均年龄40.2±15.5岁。按照抗ds-DNA抗体结果正常及异常分为抗ds-DNA抗体正常组238例及异常组85例。(1)抗ds-DNA抗体异常患者补体C3水平低于dsDNA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ds-DNA抗体异常患者补体C4水平低于dsDNA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NA核型分为均质型47例、斑点型69例、核仁型20例及其他型152例。(1)对于补体C3而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计算出F=2.656,P<0.05,ANA各核型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之间存在差异,既ANA不同核型的补体C3水平的下降不全相同。各组之间进行事后比较(两两比较)后,发现均质型、其他型、斑点型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质型、其他型与核仁型相比时P<0.05,因此核仁型和均质型、其他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条形图和折线图可以看出ANA各核型的SLE患者血清中补体C3的水平在总体趋势上是有下降趋势的。(2)对于补体C4而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计算出F=2.702,P<0.05,ANA各核型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之间存在差异,既ANA不同核型的补体C4水平的下降不全相同。各组之间进行事后比较(两两比较)后,发现均质型、其他型、斑点型与核仁组相比P<0.05,因此核仁型和均质型、其他型及斑点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条形图和折线图可以看出ANA各核型的SLE患者血清中补体C4的水平在总体趋势上是有下降趋势的。结论:不同疾病状态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C4水平存在差异,联合检测补体C3、C4有助于对SLE病情活动性及自身抗体类型作出判断。

李梦迪[4](2020)在《SLE患者外周血IFN-α、NE及MPO表达水平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α(IFN-α)、弹性蛋白酶(NE)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探讨IFN-α、NE及MPO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血清学指标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了解IFN-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在SLE发病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及IFN-α、NETs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指标和治疗策略基础。方法:收集SLE确诊病例98例,健康人对照组63例。收集其入院时外周静脉血,离心后获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FN-α、NE及MPO蛋白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IFN-α、NE及MPO蛋白水平是否有差异;分别分析SLE患者组IFN-α、NE及MPO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同时分析SLE患者组IFN-α水平与NETs水平是否相关。结果:1.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IFN-α、NE及MPO的ELISA检测结果: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的水平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61,P=0.000;r=0.268,P=0.008;r=0.203,P=0.045)。3.SLE患者组IFN-α、NE及MPO的水平与血清学检测指标关系:SLE患者组血清IFN-α水平与血清补体C3、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r=-0.204,P=0.044;r=-0.213,P=0.035)。SLE患者组血清IFN-α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抗双链DNA抗体(抗ds 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217,P=0.032;r=0.262,P=0.009;r=0.225,P=0.026);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抗心磷脂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smith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 RNP抗体)无关(p>0.05)。SLE患者组血清NE水平与Hb、24h尿蛋白定量、抗ds DNA抗体水平、血清补体C3、ESR、CRP、PLT、抗心磷脂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r RNP抗体无关(p>0.05)。SLE患者组血清MPO水平与抗ds DNA抗体呈正相关(r=0.208,P=0.040),与Hb、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补体C3、ESR、CRP、PLT、抗心磷脂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及抗r RNP抗体无关(p>0.05)。4.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SLE患者组血清IFN-α水平与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炎、皮疹、光过敏等临床表现呈正相关(r=0.205,P=0.043;r=0.237,P=0.019;r=0.252,P=0.012;r=0.215,P=0.034;r=0.235,P=0.020),与精神神经系统无关(p>0.05)。SLE患者组血清NE水平与皮疹临床表现呈正相关(r=0.279,P=0.050),与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炎、光过敏、精神神经系统等均无关(p>0.05)。SLE患者组血清MPO水平与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炎、光过敏、精神神经系统、皮疹均无关(p>0.05)。5.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SLE患者组NE、MPO呈正相关(r=0.234,p=0.020),且IFN-α分别与NE、MPO呈正相关(r=0.245,p=0.015;r=0.273,p=0.007)。结论:1.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及MP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IFN-α、NETs可能在SLE发病中发挥作用。2.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及MPO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IFN-α、NETs水平可能与SLE疾病活动度相关。3.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及MPO水平与已测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提示可能IFN-α、NETs均参与了SLE发病病理过程。4.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及MPO水平与各系统临床表现的关系,提示血清IFN-α、NE、MPO水平可能在SLE发病累及不同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可能与各系统临床表现病理过程相关。5.SLE患者组NE与MPO呈正相关,提示NE与MPO均能反应NETs水平,二者具有一致性。且IFN-α分别与NE、MPO均呈正相关,说明IFN-α与NETs在SLE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相关性。

王丽丽[5](2020)在《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对比中医“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二个证型之间及与非“股肿”患者的相关的理化检查指标(炎症指标、血流变学指标、风湿四项、自身抗体十五项、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肿瘤六项、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的差异,借以探讨中医证型临床理化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寻找特征性指标,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逐步在中医证型中归纳添加现代医学临床理化指标内容,形成相关的、不偏离“辩证论治”原则的中医证型新的主证和兼证内容;丰富中医的内涵、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病例源自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周围血管外科门诊、住院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115例,年龄范围为15岁~96岁,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7例。并设立55例非股肿患者为对照研究组。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股肿患者中医证型情况,并对本病中医证型与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探讨。结果:1.本研究共收入115例“股肿”患者,根据辨证论治分型,分为两个主证组,脉络湿邪瘀滞证55例,脉络湿热瘀阻证60例;同时设立55名非股肿患者为对照研究组。2.两个主证之间进行年龄组、性别、血型的差异性比较:经检验,年龄P>0.05,无统计学意义;性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型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年龄段、性别、血型的分组之间,股肿患者中医证型间不存在差异性。3.两证型间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史的差异性分析:肿瘤史P=0.007<0.01,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余检测指标P>0.05,无统计学意义。4.两证型之间相关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的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不认为在股肿不同证型间以上检验指标存在差异性。5.将非股肿对照组患者分别与股肿两证型比较发现:非股肿患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球蛋白A、尿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D-二聚体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股肿患者与非股肿患者之间有显着差异性。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的比较中发现非股肿对照组患者与股肿患者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中发现糖类抗原724在非股肿对照组中与股肿脉络湿邪瘀滞证间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脉络湿热瘀阻证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同时有肿瘤病史者,其糖类抗原724多见于脉络湿邪瘀滞证。在与非股肿患者对比时发现在脉络湿热瘀阻证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结果提示:可试行将糖类抗原724这一指标纳入“股肿”脉络湿热瘀阻证型中,作为判断股肿合并肿瘤患者与非股肿患者的“兼证”依据。

潘新兰[6](2020)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SLE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SLE患者血清139份,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水平;从中按入院时间、性别、年龄、病程相匹配收集30例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抗ds DNA、抗Sm等主要自身抗体水平;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定性定量检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同时,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数值变量采用秩和检验,两组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139例SLE患者血清15种抗核抗体,有134例有阳性结果,总阳性率96.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特异性为97.0%。SLE患者血清中134例阳性结果中抗ds DNA、CHrom、Ribo-p、Sm、Sm RNP、RNP、RNP68、SSA、RNP-A、Ro60、Ro52、SSB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0.5%、32.4%、41.0%、57.6%、55.4%、36.0%、49.6%、51.1%、56.1%、36.7%、19.4%,与健康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Scl-70、Cen B、Jo-1与健康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抗ds DNA、Ro60、Ro52、SSB、Ribo-p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测抗Sm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ds DNA、Ro60、SSB、Ribo-p的一致性良好,其Kappa值分别是0.79、0.87、0.76、0.80;两种方法检测Sm、Ro52的一致性一般,其Kappa值分别是0.61、0.50。SLE患者组中Chrom阳性组ESR、CRP升高;WBC降低;抗ds-DNA、Sm水平均显着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CHrom水平与ESR(r=0.317,p=0.000)、CRP(r=0.172,p<0.05)有相关性,但与WBC(r=-0.156,p=0.066)无相关性,在血清抗ds DNA阴性组和抗Sm阴性组中CHrom的阳性率分别为53.4%、54.9%。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全程自动化,检测1300个指标/时,多指标同时检测,连续上样,首个出报告时间45分钟,支持急诊检测。ELISA手工/半自动化,1板(96个样本):>2小时,单个指标检测,批量上样,首个出报告时间大于2小时,不支持急诊检测。结论: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目前临床常用的ELISA结果相当,其中检测血清抗Sm抗体的敏感度高于ELISA;血清抗ds DNA阴性和抗Sm阴性的SLE患者检测其血清抗CHrom抗体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可以自动化、快速及同时定量、多通量检测多种抗体,值得推广应用。

任成茵[7](2020)在《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抗体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被大量文献描述并证实,本文旨在通过聚类分析探究红斑狼疮患者不同自身抗体簇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红斑狼疮的患者230例,分为首诊组(70例)、复诊组(160例),分别通过对21个自身抗体进行聚类分析,使两组患者各分为3簇,然后分别比较每组每个自身抗体簇之间各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首诊、复诊组分别进行系统聚类法,1首诊组分类为三簇:1.1分组1(11例),以抗nRNP/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Sm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1.2分组2(18例),以抗组蛋白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1.3分组3(41例),以不属于前2组的患者组成。2复诊组分类为三簇:2.1分组1(23例),以抗nRNP/Sm抗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2.2分组2(36例),以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2.3分组3(101例),以不属于前2组的患者组成。3首诊组:3.1分组1中尿蛋白水平、IgG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红蛋白水平、C3、C4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分组3中AST、AL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组:4.1分组1中ESR、DBIL、IgG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分组2中C3、C4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自身抗体簇存在,并表明根据自身抗体簇形成临床亚群可能对疾病的预测及治疗评估有作用。

靳永欣[8](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每位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清学指标。SLE患者的分组:依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的活动组29例,SLEDAI<10分的非活动组31例;依据LN诊断标准分为LN组36例,非LN组24例;依据入组时患者伴随的临床症状分为发热组29例和无发热组31例、光过敏组30例和无光过敏组30例、关节炎组21例和无关节炎组39例、雷诺现象组7例和无雷诺现象组53例、浆膜炎组29例和无浆膜炎组31例、贫血组26例和无贫血组34例、白细胞减少组25例和无白细胞减少组35例、血小板减少组17例和无血小板减少组4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的水平,并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HMGB1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HMGB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非活动期SLE患者组和活动期SLE患者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活动期SLE患者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均高于非活动组,补体C3、补体C4均低于非活动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LN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非LN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不同临床症状分组之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LE患者血清HMGB1与SLEDAI评分(r=0.505)、抗ds-DNA抗体(rs=0.424)、抗C1q抗体(rs=0.288)、24h尿蛋白定量(rs=0.333)呈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r=-0.302)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1.SLE患者血清HMGB1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活动期SLE患者血清HMGB1的水平高于非活动期,且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提示血清HMGB1水平升高可能提示SLE疾病活动。3.LN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非LN患者,且与24h尿蛋白定量、抗C1q抗体呈正相关,提示血清HMGB1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SLE患者肾损害的发生。

马旭东[9](2018)在《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相关共存疾病,以期探讨抗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生血栓或病态妊娠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到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SLE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妊娠情况、血栓形成、共存疾病、疾病活动度、治疗和转归等。按病情将病人分血栓或病态妊娠组和无血栓或病态妊娠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连续性矫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相关因素与血栓或病态妊娠事件的关联性。结果84例患者中发生血栓事件的36例,1例患者出现网状青斑,14例发生病态妊娠,其中5例患者既发生血栓事件又发生病态妊娠。发生血栓或病态妊娠事件患者占54.76%(46/84)。发生血栓或病态妊娠患者与无血栓或病态妊娠患者对照,两组在纤维蛋白原、感染、p ANCA、白细胞、补体、血小板、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雷诺、高血压、糖尿病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血浆D-二聚体、吸烟、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栓组有较高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心磷脂抗体Ig M、抗β2糖蛋白I抗体是SLE发生血栓或病态妊娠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出现的抗心磷脂抗体Ig M阳性、抗β2糖蛋白I抗体阳性是发生血栓或病态妊娠事件的危险因素。吸烟、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该组患者的高血栓发生率相关。

张晓梅,夏小明,连金泉,罗兴燕,杨峰[10](20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pin antibody,AC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SLE患者(SLE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水平,同时对SLE组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antibody,dsDNA)、尿蛋白定性、补体C3、血小板计数等测定。结果 SLE组血清ACA阳性23例,阴性46例。SLE组血清ACA抗体水平为(13.18±11.53)kRU.L-1,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1±2.67)kRU.L-1(P<0.01)。ACA阳性组ANA平均滴度高于ACA阴性组(1∶2 549.2 vs 1∶1 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抗dsDNA、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分别为60.9%、65.2%,均显着高于ACA阴性组的34.8%、30.4%(P<0.05或P<0.01)。ACA阳性组补体C3、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43±0.17)g.L-1、(91.42±16.19)×109.L-1,均显着低于ACA阴性组的(0.59±0.19)g.L-1、(108.24±22.05)×109.L-1(均P<0.01)。结论 ACA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与材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抗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相关标准及数据质量控制及转换
    2.4 样本量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药物使用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
    3.3 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3.4 研究对象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情况
    3.5 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6 评价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拟合优度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几种典型肺部损伤的概述
    参考文献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体内补体变化的研究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抗ds-DNA抗体结果患者C3、C4 水平比较
    3.2 不同ANA核型患者C3、C4 水平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SLE患者外周血IFN-α、NE及MPO表达水平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资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及临床特点
    2 SLE患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α、NE及 MPO的水平
    3 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4 SLE患者组IFN-α、NE及 MPO水平与血清学指标关系
    5 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6 SLE患者组血清IFN-α、NE、MPO水平之间的关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标准
    3 “股肿”中医诊断标准
    4 “股肿”病例纳入标准
        4.1 试验组纳入标准
        4.2 对照组纳入标准
    5 “股肿”病例排除、剔除标准
        5.1 病例排除标准
        5.2 病例剔除标准
    6 研究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临床研究结果
    1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性别的差异性
    2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血型的差异性
    3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年龄段分布的差异性
    4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既往病史的差异性
    5 不同分组之间与炎症指标的差异性
    6 不同分组之间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差异性
    7 不同分组之间与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的差异性
    8 不同分组之间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差异性
    9 不同分组之间与D-二聚体的差异性
第三章 分析讨论
    1 理论认识
        1.1 DVT的现代医学理论认识
        1.1.1 深静脉血栓形成
        1.1.2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
        1.1.3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的认识
        1.2 DVT的中医理论认识
        1.2.1 股肿
        1.2.2 股肿辨证分型
        1.3 现代医学关于相关临床指标的认识
        1.3.1 D-二聚体与DVT
        1.3.2 尿酸与DVT
        1.3.3 炎症因子与DVT
        1.3.4 免疫类指标与DVT
        1.3.5 凝血因子与DVT
        1.3.6 肿瘤细胞因子与 DVT
        1.4 中医学关于相关检测指标的认识
        1.4.1 D-二聚体的认识
        1.4.2 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认识
        1.4.3 炎症因子的认识
        1.4.4 免疫类指标的认识
        1.4.5 凝血因子的认识
        1.4.6 肿瘤坏死因子的认识
        1.5 中医“股肿”证型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相关性
    2 检验结果分析
        2.1 股肿的中医不同证型与一般情况的分析
        2.2 股肿的中医不同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1
缩略词表2
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附录C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附录D 个人简历
    附录E 综述
        引用文献
    附录F 个案报道合并文献复习

(7)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数据采集
    3.统计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选择
        1.1.2 入组标准
        1.1.3 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若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均被排除)
        1.1.4 SLE疾病活动度评价标准
        1.1.5 LN的诊断标准
        1.1.6 60例SLE患者的分组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2.2 临床指标的收集
        1.2.3 HMGB1的检测原理
        1.2.4 实验仪器
        1.2.5 实验试剂
        1.2.6 实验步骤
        1.2.7 统计学方法
        1.2.8 质量控制
2.结果
    2.1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2.2 血清HMGB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2.2.1 SLE患者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2.2.2 SLE患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其他临床指标的比较
        2.2.3 SLE患者血清HMGB1与其他评价疾病活动度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3 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2.3.1 LN组与非LN组血清HMGB1水平及其他与肾损害相关指标的比较
        2.3.2 SLE血清HMGB1与其他评价肾损害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清HMGB1水平与SLE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2.4.1 SLE患者不同临床症状组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2.4.2 SLE血清HMGB1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3.1 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3.2 血清HMGB1在L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3 血清HMGB1水平与SLE临床症状的关系
4.本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一般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血栓事件
    2.2 病态妊娠
    2.3 抗磷脂抗体形成血栓或病态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2.4 其他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
    2.5 治疗
    2.6 预后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 ACA的测定及结果判断标准:
        2) ANA的测定及结果判断标准:
        3) 抗dsDNA的测定及结果判断标准:
        4) 其他项目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SLE组血清ACA抗体阳性23例, 血清ACA抗体阴性46例。
3 讨论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余圣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吴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体内补体变化的研究及意义[D]. 张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SLE患者外周血IFN-α、NE及MPO表达水平及意义[D]. 李梦迪. 青岛大学, 2020(01)
  • [5]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王丽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D]. 潘新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7]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D]. 任成茵.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靳永欣.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9]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D]. 马旭东.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张晓梅,夏小明,连金泉,罗兴燕,杨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4)

标签:;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