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休息——浅谈休息的“表现”

休息≠休息——浅谈休息的“表现”

一、休止≠休息——浅谈休止符的“演奏”(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丹[1](2021)在《对音色构建与情韵表达的追求——杨峻先生钢琴教学回顾》文中指出在钢琴教学中,挖掘并赋予声音内在的情感变化,根据不同曲目的特点,运用对应的音色构建与情韵表达方式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一直是已故钢琴教育家杨峻先生坚持的教学理念。文章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力图从声音的质量、连贯性和歌唱性、层次和色彩、音乐的内在情韵表达四个部分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叶振华[2](2020)在《多米尼克·阿尔真托《六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歌曲》研究 ——基于钢琴合作者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作曲家多米尼克·阿尔真托所创作的《六首伊丽莎白时期的歌曲》是美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一。不论对于声乐演唱者或钢琴合作者,成功演绎这部作品都会带来莫大的成就感。本文基于钢琴合作者的独特视角作为出发点,通过与钢琴独奏者比较的方式,并以《六首伊丽莎白时期的歌曲》为具体分析案例,揭开钢琴合作者与钢琴独奏者理念上的差异。作为钢琴合作者,树立演奏时双手力度平衡的意识,独特的视觉与听觉概念,以及在演奏中将歌者的呼吸类别进行考虑是作品演绎的前提与基础。作曲家多米尼克·阿尔真托选择了英国伊丽莎白时期五位作家的诗词作为这部套曲的歌词。作为作曲家的最早灵感,钢琴合作者准确掌握歌词的发音和内涵的重要性亦是本文的重要议题。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六首伊丽莎白时期的歌曲》的所有歌词进行精确的逐字译词,逐句翻译以及探讨文学与音乐在此作品中的巧妙结合。每一位习琴者或多或少被演奏技巧所困扰,为舞台失误而烦恼。本文的最后一个议题将从规避舞台失误的角度出发,以灵活而非传统的演奏技巧、特殊指法及不受到重视众人重视的翻页设计论述规避舞台失误的秘诀,为习琴者提供借鉴,排忧解难。

龙迪[3](2019)在《高平艺术歌曲《旋律遗弃》诗乐融合探究》文中认为20世纪以来,作曲家们逐渐运用了古典浪漫主义共性化的写作特征,更加强调创作技法的个性化,音乐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纷纷进行了个性化的尝试。在西方音乐创作的影响下,中国作曲家也追赶着潮流,在结合我国音乐自身特点的同时,进行了民族音乐的创作尝试。从学堂乐歌到抗日救亡时的歌曲创作,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族歌剧以及器乐作品的创作到改革开放以来现当代音乐作品的创作,也逐渐形成了我国音乐作品创作的风格。其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曲家,也呈现了很多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高平作为我国现当代的优秀作曲家之一,创作领域广泛,体裁多样,包括了钢琴作品、声乐作品、室内乐作品等。本文在查阅和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平《旋律遗弃》这部艺术歌曲的谱例分析,同时再与作曲家本人进行访谈,从诗词与音乐方面的结合、作曲技法的特点、钢琴伴奏的诠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达到一定意义上的推广,关注高平的音乐,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去关注中国现当代优秀的音乐作品。

汤晓毅[4](2019)在《现代京剧《海港》的配器研究》文中提出京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建国以后,它的唱腔、音乐配器以及乐队的编制随着听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京剧是指在文革时期,以戏剧作品为主并被树立为文艺榜样的一种艺术类型。《海港》这出现代京剧,体现的是工人阶级的与敌斗争,其中塑造了很多工人阶级英雄形象。本文以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部分重点唱段以及幕间曲音乐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其中的和声、复调、乐器分配以及西洋管弦乐队与京剧乐队的结合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凭此对戏曲配器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力求在以后的创作之路中凭借前辈们的经验对自己的作品有所启发。

尚雅琼[5](2019)在《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的交响性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穆索尔斯基是着名的俄国作曲家,他的创作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揭露社会黑暗,真实反映人民生活,民族风格显着,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具有超前性。“艺术的作用是用来和人们进行交流,而不是以自身为目的”作为他一生的创作原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其钢琴代表作《图画展览会》,在创作思维和音乐表现方面都具有显着的交响性特征,对后期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从对“交响性”的理解入手,分别从表现形式和演奏实践方面展开探究。第一章,对笔者关于“交响性”的理解定义进行阐述,并分析钢琴交响性演奏的意义。第二章,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交响性表现形式。第三章,结合自身演奏经验,分析对作品的演奏感悟和技术难点。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演奏技能。

王秋懿[6](2019)在《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演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300多年的西方音乐史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是欧洲音乐的奠基者,被誉为“音乐之父”,同时,他也是钢琴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其《平均律键盘曲集》是键盘音乐的顶峰之作,堪称“旧约圣经”,是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的必修课,是训练复调演奏技术很好的教材,对演奏水平的提高有巨大帮助。但由于其作品强烈的复调性而常常让学习者望而生畏,有些作品更是集声部繁多和篇幅长大于一身。本文正是以一首篇幅较长,声部较多的平均律作品BWV891为例来探讨复调作品的演奏。文章就主题与对题的演奏、声部的处理、终止式与高潮段落的诠释做了详细讨论,对其中涉及到的演奏细节,如触键方法、手指独立性、指法选择等也进行了系统论述。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该作品,可以让我们对演奏巴赫复调作品不再迷茫,从而更易于接近巴赫并能发现巴赫作品强烈的趣味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邱艾蕙[7](2019)在《从触键、气息及思维三方面探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演奏》文中认为约翰·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他的二十首晚期钢琴小品,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被称为“珍珠似的钢琴作品”。创作《钢琴作品118》时的勃拉姆斯无论在精神上还是音乐创作手法与演奏技巧上,都经历了长期的磨砺而达到了成熟的状态。钢琴演奏并非只是手的运动,同时也是演奏者肢体动作及思维的协调运动,是一个“综合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演奏思考为研究对象,在理清钢琴演奏误区的基础上,提炼出演奏中非常关键的触键、气息及思维三个方面的技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应会使演奏者能更深刻的领会这首作品的艺术内涵,对演奏者更加准确的掌握演奏技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燕婷[8](2018)在《三 撩拍法路》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西方音乐来说,中国传统音乐似乎节拍观念不那么强。西方音乐每一拍都清晰明了、规整均匀、强弱分明。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弹性节拍及对散慢中快散之节奏布局的偏好,使得听惯了西方音乐的人会觉得中国传统音乐节拍模糊,难以掌握,进而得出不重视节拍的结论。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相反,中国传统音乐有自己的一套节拍系统。例如工尺谱之板眼,再如南音工x谱之撩拍,都标

魏珊[9](2017)在《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解析(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元三五线谱上的高音C、D、e、f、G本单元的授课建立在第一级教材中学到的小字一组的C、D、e、f、G及小字组的C、D、e、f、G的基础上,学习小字二组的C、D、e、f、G。在本套教程中,菲伯尔先生并未使用传统乐理教学中的小字组、小字一组等概念来进行编排,而是使用"低音、中央、高音、倍低音及倍高音"(此名称在后续的教学中会出现)等清晰易懂的音高概念来进行授课,体

雒鹏翔[10](2016)在《用音乐铸造的“悲剧精神” ——论王西麟的交响乐创作》文中认为王西麟用交响乐音乐语言来诉说与反思苦难,并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个性化的悲剧精神的美学思想。他的人生经历、精神内涵、美学思想是他音乐作品的灵魂、创作技术的根基。无论是他对民间音乐的创造性运用,还是对西方作曲技术的借鉴,都是为了能够用民族化和交响化相融合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他的悲剧精神。通过对他在不同人生阶段中创作的五部重要的交响乐作品(两部协奏曲与三部交响曲),进行从形态技术到人文美学、从精神内涵到音乐音响、从宏观构思到微观创作等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他用交响性思维以“形、神、意”三种不同的维度来改造与运用民间音乐的具体特点,以及他在交响乐创作的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常用的长呼吸结构思维,来进一步理解他音乐作品中深刻的悲剧精神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以达到对作曲家精神世界与音乐语言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研究。

二、休止≠休息——浅谈休止符的“演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休止≠休息——浅谈休止符的“演奏”(论文提纲范文)

(1)对音色构建与情韵表达的追求——杨峻先生钢琴教学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音的质量
    (一)合理且科学的弹奏方式
    (二)身体各部位的灵活运用和协调配合
        1.支撑。
        2.用力。
        3.放松。
二、声音的连贯性和歌唱性
    (一)乐句的走向
    (二)气息的运用
三、声音的层次和色彩
    (一) 声音层次的划分
    (二)声音的色彩变化
        1.亮度。
        2.强弱。
四、音乐的内在情韵表达
    (一)追求“音乐的内在情韵表达”,首先要深刻理解作品
    (二)演奏者还需要具备全面、深厚的艺术修养,因为这对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掌握其音乐内涵,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音乐的内在情韵表达是否充分、到位,还离不开演奏者真挚的情感、目标的设定、深入的挖掘和精准的把控
结 语

(2)多米尼克·阿尔真托《六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歌曲》研究 ——基于钢琴合作者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钢琴合作者的独特视角
    一、演奏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二、声部重合的演奏处理
    三、视觉的独特性
    四、听觉的独特性
    五、歌者的呼吸类别
第二章 歌词对于钢琴合作者的重要作用
    一、掌握歌词发音的必要性
    二、熟悉歌词内涵的重要性
第三章 歌词与音乐在《六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歌曲》中的巧妙结合
    一、《春》(Spring)
    二、《沉睡》(Sleep)
    三、《冬之歌》(Winter)
    四、《挽歌》(Dirge)
    五、《黛尔菲妮娅》(Diaphenia)
    六、《圣歌》(Hymn)
第四章 《六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歌曲》中规避舞台失误的秘诀
    一、跳音技术
    二、离键掉落
    三、三度双音
    四、特殊指法
    五、翻页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平艺术歌曲《旋律遗弃》诗乐融合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有关高平的文章
        (二)关于高平音乐作品的文章
        1、高平钢琴作品方面的代表
        2、高平室内乐作品方面的代表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选题新
        (二)视角新
        (三)内容新
第一章 高平个人介绍及作品介绍
    第一节 高平艺术人生及歌曲创作经历
    第二节 《旋律遗弃》创作背景
    第三节 《旋律遗弃》选词缘起
第二章 《旋律遗弃》的创作手法与新的效果
    第一节 作品旋律特征
        一、抒情性旋律
        二、戏剧性旋律
        三、宣叙性旋律
    第二节 词曲组合
        一、旋律与力度的结合
        二、音调与声韵的结合
        (一)旋律的节奏特点
        (二)词的轻重关系
        (三)休止符的运用
    第三节 创作技法与艺术特征
        一、调式调性运用
        (一)调式色彩的运用
        (二)调性布局的运用
        二、和声材料的运用
        三、曲式结构的运用
        四、律动性节奏的运用
        (一)节奏的灵动性
        (二)节奏的周期性
        五、复调音乐创作技法的运用
第三章 钢琴的伴奏手法与演绎
    第一节 钢琴伴奏中织体的运用
        一、支持性的伴奏织体类型
        二、造型性的伴奏织体类型
        三、意境性的伴奏织体类型
        四、支声性的伴奏织体类型
    第二节 钢琴伴奏的演绎
        一、演奏的速度与力度的把握
        (一)音乐层次的控制
        (二)力度音量的控制
        二、触键与音色的控制
        三、踏板的简洁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记录
附录2:材料收集
致谢

(4)现代京剧《海港》的配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代京剧《海港》的创作背景及简介、音乐特色
    第一节 《海港》的创作背景及简介
    第二节 《海港》的音乐特色
第二章 现代京剧《海港》的重点音乐分析
    第一节 音乐的作曲技法
        一、严格重复
        二、变化重复、变奏
        三、音乐的对比
        四、音乐的转调及离调
    第二节 京剧《海港》配器中伴奏织体的运用
        一、齐奏式
        二、跟腔式
        三、律动式节奏
        四、和声式织体的运用
    第三节 京剧《海港》复调技术的运用
        一、支声式复调
        二、对比复调
        三、模仿复调
        四、帕萨卡利亚复调技术
    第四节 现代京剧《海港》的配器色彩
        一、西洋乐器演奏法的使用
        二、乐器的递增和递减式
第三章 《海港》部分核心唱腔及音乐的配器研究
    第一节 幕间曲
        第二场发现散包幕间曲
        第四场战斗动员幕间曲
    第二节 核心唱腔选段
        第四场方海珍唱腔——“细读了全会公报”
        第五场方海珍唱腔——想起党眼明心亮
        第六场方海珍、马洪亮唱腔——“忠于革命忠于党”
第四章 现代京剧《海港》中京剧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的融合
    一、三大件与管弦乐队的融合
    二、京剧打击乐与管弦乐队的融合
    三、京剧乐队与管弦乐队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的交响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交响性”
    (一)交响性定义
    (二)钢琴交响性演奏的意义
二、《图画展览会》交响性特征的表现形式
    (一)戏剧化的曲式结构
    (二)新颖的节拍组合
    (三)大胆的和声进行
        1.平行和声
        2.线性和声
三、《图画展览会》交响性演奏分析
    (一)“漫步”主题的理解与演奏
    (二)画面性表达
        1.层次及音色处理
        2.严谨的速度和节拍
    (三)交响性演奏难点
        1.八度
        2.和弦
        3.装饰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课题由来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及作品概述
    第一节 巴赫及其创作
    第二节 《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地位及影响
    第三节 《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 概述
第二章 《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 音乐本体分析
    第一节 前奏曲
        一、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
    第二节 赋格分析
        一、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
第三章 《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 演奏处理
    第一节 主题与对题的演奏
        一、主题
        二、对题
    第二节 声部处理
    第三节 终止式与高潮段落的诠释
        一、终止式
        二、高潮段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从触键、气息及思维三方面探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演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 118的创作背景及风格
    第一节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 118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 118的创作风格
第二章 从触键方面分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演奏
    第一节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8》乐谱版本的说明
    第二节 钢琴的触键原理与触键的基本方式
        一、钢琴的基本触键原理
        二、钢琴触键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触键的误区
        一、音量与速度的关系
        二、触键后的“休息区”
        三、用力与放松的关系
    第四节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触键分析
        一、标有f、ff、sf、sff力度标记的乐句的触键
        二、标记ppp、pp、p、dolce、sotto voce力度记号的乐句的触键
        三、断奏乐句的触键
第三章 气息与呼吸在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演奏中的运用
    第一节 演奏的气息与呼吸
    第二节 乐句中的呼吸
        一、分句“换气”
        二、休止符的呼吸运用
        三、寻找乐句呼吸的规律
第四章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演奏中的思维技巧
    第一节 钢琴演奏的思维技巧
        一、思维技巧的含义
        二、思维技巧的运用
        三、思维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节 内心听觉的培养
        一、内心听觉的含义
        二、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
    第三节 协调与配合
        一、身体的配合
        二、大脑与身体的协调
        三、思维技巧在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演奏中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解析(五)(论文提纲范文)

单元三 五线谱上的高音C、D、E、F、G
单元四 音程 (二度、三度、四度、五度)
单元五 二分休止符和全休止符

(10)用音乐铸造的“悲剧精神” ——论王西麟的交响乐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立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作曲家王西麟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创作历程
    第一节 与音乐结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第二节 追寻作曲理想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刻骨铭心的山西苦旅
    第四节 命运的转折
    第五节 说出“苦难”与升华“苦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王西麟的音乐创作美学思想
    第一节 王西麟“悲剧精神”的形成与体现
        一、王西麟“悲剧精神”的形成
        二、“悲剧精神”在王西麟音乐作品中的体现
    第二节 如何用“交响性”思维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一、“交响性”思维的属性
        二、西方“民族乐派”对民间音乐的“交响化”认识与运用
        三、王西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交响性”创作思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王西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创造性运用
    第一节 对传统旋律的变化引用
        一、对传统旋律变形处理的音乐主题
        二、对传统旋律性格变化的音乐主题
    第二节 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
        一、运用民间音乐中的特性音调
        二、运用民间音乐中的特殊调式音阶
        三、运用民间音乐中的特征节奏型
        四、运用戏曲音乐中的唱腔与念白
    第三节 对五声性四五度三音列的运用
        一、四五度三音列骨干音
        二、由四五度三音列扩展出的色彩音
        三、由四五度三音列骨干音与色彩音辐射出的寄生音
        四、不同四五度三音列之间的转调与混合运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中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第一节 长呼吸结构思维在音乐主题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增生展衍式展开发展手法
        二、变奏展衍式展开发展手法
        三、分裂展衍式展开发展手法
        四、混合展衍式展开发展手法
    第二节 “嵌入式”递进展开的长呼吸“结构场”
        一、由“对比”到“融合”的“嵌入式”递进展开的长呼吸“结构场”
        二、由“背景”到“前景”的“嵌入式”递进展开的长呼吸“结构场”
    第三节“惯性动势”特点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一、“节奏惯性”式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二、“帕萨卡里亚”式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三、“赋格段”式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四、混合“惯性动势”特点的长呼吸结构思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王西麟两部协奏曲作品分析
    第一节《小提琴协奏曲》(OP.29/39)
        一、第一乐章分析
        二、第二乐章分析
        三、第三乐章分析
    第二节《钢琴协奏曲》(OP.56)
        一、第一乐章分析
        二、第二乐章分析
        三、第三乐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王西麟三部交响曲作品分析
    第一节《第三交响曲》(OP.26)
        一、第一乐章分析
        二、第二乐章分析
        三、第三乐章分析
        四、第四乐章分析
    第二节《第四交响曲》(OP.38)
        一、第一部分分析
        二、第二部分分析
        三、第三部分分析
        四、第四部分分析
    第三节《第五交响曲》(OP.40)
        一、第一部分分析
        二、第二部分分析
        三、第三部分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一、作曲家、艺术家的“社会人”属性
    二、民间音乐与严肃音乐
    三、对民间音乐的内化
    四、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内化
    五、思想者王西麟与他的音乐创作留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王西麟主要作品年表
附录二:王西麟发表的主要文章
附录三:王西麟个人作品音乐会
附录四:王西麟总谱出版年表
个人简历
后记

四、休止≠休息——浅谈休止符的“演奏”(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音色构建与情韵表达的追求——杨峻先生钢琴教学回顾[J]. 孙晓丹.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1(03)
  • [2]多米尼克·阿尔真托《六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歌曲》研究 ——基于钢琴合作者的视角[D]. 叶振华. 苏州大学, 2020(03)
  • [3]高平艺术歌曲《旋律遗弃》诗乐融合探究[D]. 龙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4)
  • [4]现代京剧《海港》的配器研究[D]. 汤晓毅. 中国戏曲学院, 2019(02)
  • [5]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的交响性探究[D]. 尚雅琼. 河南大学, 2019(01)
  • [6]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BWV891演奏分析[D]. 王秋懿. 山东艺术学院, 2019(02)
  • [7]从触键、气息及思维三方面探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118的演奏[D]. 邱艾蕙.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三 撩拍法路[J]. 陈燕婷. 音乐生活, 2018(10)
  • [9]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解析(五)[J]. 魏珊. 钢琴艺术, 2017(06)
  • [10]用音乐铸造的“悲剧精神” ——论王西麟的交响乐创作[D]. 雒鹏翔. 中国音乐学院, 2016(08)

标签:;  ;  ;  ;  

休息≠休息——浅谈休息的“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