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迁迁,古力米热·哈那提,王光焰,苏里坦,张音[1](2018)在《间歇性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地下水位变化模拟》文中指出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2011—2015年逐月地下水埋深变化为研究内容,基于非稳定流理论,以河道附近水位边界条件作为初始求解条件,以余误差函数erfc(x)为求解函数,综合考虑地下水变化时间滞后效应及潜水蒸发作用,旨在构建间歇性输水河道地下水埋深变化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期间,在短期内,临近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较大,而远离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生态输水作用影响河岸附近地下水埋深变化存在一定时段的滞后期,且随着距离河道的增加,滞后期增长。(2)以河道为基点的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及潜水蒸发作用是影响沿岸地下水变化的诸多环境因子中最敏感的因子。(3)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非稳定流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达到了地下水模拟精度的要求,对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尺度上地下水恢复状况研究及后期生态恢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朱斌,高峰,杨建文,王国华,陈智[2](2014)在《深部薄层煤岩体裂隙-孔隙双渗流模拟研究》文中提出结合工程实例,对开滦赵各庄矿14水平(-1 225 m)开拓东大巷揭露的薄层煤岩体渗流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节渗透系数,获得了薄层煤岩体裂隙-孔隙双渗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孔隙水压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渗流主要发生在充填裂隙143S薄煤层中,且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大,地下水体渗透距离增大,而渗透水压减小;143S薄煤层模拟水压过程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特征和时间滞后效应,而过渡层孔隙水压则不具有这些现象,这与所推导的一维裂隙-孔隙双渗流解答一致;渗透系数在10-810-10 m2/(Pa·s)数量级范围内,裂隙水压峰值与其滞后时间呈幂率型相关关系,143S薄煤层渗透系数在10-8 m2/(Pa·s)数量级范围较为切合实际.
王永峰[3](2010)在《求解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水动力弥散系数的一种最小二乘法》文中认为针对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的水动力弥散反求参数问题,先用数值方法求解补余误差函数erfc(x)的反函数,再根据该问题的解析解,通过变量代换,构造一个基于解析解的最小二乘模型来反求水动力弥散系数。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erfc(x)近似公式法、配线法、正态分布函数法等传统方法要好。
杨鹏年,邓铭江,董新光,郭玉川[4](2008)在《间歇输水河道两侧一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文中提出依据布西涅斯克方程,分析了河道间歇输水时,在有、无源汇项条件下的地下水一维非稳定流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塔里木河下游在间歇输水条件下的观测井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可应用于间歇输水河道两岸地下水运动的计算与模拟,或利用已有监测井的资料,对河道两岸含水层中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反演,从而达到反求参数的目的。
苏里坦,古力米热,宋郁东[5](2005)在《绿洲-荒漠交错带GSVAC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以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Basic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结合Access数据库,在传统SPAC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绿洲-荒漠交错带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该系统具备系统管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模型计算、地下水预测、图形绘制、结果输出等功能。充分考虑到实时预测的实际工作要求,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力求将本项目所研制的各种预测方案集成为一个可实时业务化运行的软件系统。通过该模拟系统可预测绿洲-荒漠交错带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速率以及土壤水热动态传输过程,为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数据的管理、地下水的预测和GSVAC水热传输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强大的软件环境。
杨鹏年[6](2005)在《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条件下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研究》文中提出塔里木河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上中游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且水利建设的滞后,下游来水量逐年减少。自1972 年后,除个别丰水年外,来水量竟不能使供给塔里木垦区灌溉用水的大西海子水库有余水下泄,致使其下游358 公里的河道断流,大片胡杨林干枯死亡,绿色走廊开始衰败萎缩,生态环境变得极其恶劣,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0 年4 月以来,适逢开都河天然来水连续偏丰之机,水利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决策,截至2004 年底,共组织了六次输水,累计从大西海子水库下泄生态水17.6 亿m3,台特玛湖形成了一定的水面。本论文依托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与生态改善监测评估研究》,分别运用水均衡法和水文法对历次输水后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水的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采用逐次推进的输水方式,下泄的水量主要补给予大西海子~阿拉干一带的地下水,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与土壤水处于持续恢复之中,地下水的响应宽度已达到距河1km 处。沿河横向:离河越远则矿化度越高,沿河纵向:矿化度从1~3g/L升高至数十克,在区域高矿化水的顶托下,形成了一条低矿化水度的潜水淡化带。利用地下水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间歇输水河道两侧一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模型,从机理上对浅层地下水的运动加以认识。在此基础上以MODFLOW为工具,现状输水资料为数据源,分别建立了英苏剖面二维流与英苏至阿拉干间的区域三维流地下水模型,其中0~4m和4~6m埋深的面积由输水前的0.8km2和13.4km2上升至五次输水后的42.5km2和91km2;分别对线状和面状输水的效果进行了十年期的预测,表明面状输水的地下水补给量与0~4m和4~6m埋深的面积均大于线状输水,而地下水蒸腾量则小于线状,说明面状输水的效率高于线状输水,可在以后的输水实践中采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衰败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流域内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下游生态进行逆向演替的主要作用力。论文以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植被样方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下,输水后植被恢复的自然生态过程,揭示了受损河岸植物群落恢复的过程及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随着应急输水工程的开始,下游生态劣变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以胡杨为代表的荒漠植被开始得到了恢复。数据表明:英苏断面胡杨枝的年平均最大生长量达到了2.24mm,是输水前多年平均量的3.0 倍,在其余断面也有同样的结果。由地下水模型预测的埋深面积,利用上述分布模型推测出了英苏~阿拉干段可以恢复到生长较好状态胡杨的面积为27.8km2;利用相似比拟法,以1957~1959 年卡拉断面的来水量及1958 年统计的胡杨林面积为基础,预测出大西海子水库在年均下泄3.5×108m3水量的情况下,水库以下可恢复的胡杨林面积为209km2。
由希尧,冯国华,严宇红[7](2004)在《有年无量历史洪水在设计洪水计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内陆干旱区水文站网稀少 ,尤其是中小河流 ,连序、完整的洪水资料比较短缺 ,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条件难以满足 ,为提高洪水系列代表性 ,基本途径是增加洪水系列的信息量。在已往的设计洪水计算中均采用已有连序系列加有年有量历史调查洪水值。但是 ,在历史洪水调查与考证中 ,既能查明洪水量级 ,也能考证出发生年份的历史洪水的资料极少 ,而只能调查出考证期而查不出洪水值的‘有年无量历史洪水’资料的较多 ,所以对这部分资料的合理、充分应用 ,是设计洪水计算中新的问题。本文针对有年无量历史洪水在设计洪水计算中的应用 ,进行了分析、探讨 ,其结果认为 :采用 ,能增大对有年无量历史洪水资料的历史洪水信息量 ,提高洪水系列代表性 ,合理确定统计参数 ,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精度 ,对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苏里坦,宋郁东,古丽美拉[8](2003)在《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erfc(λ)和ierfc(λ)公式传统的求算手段是通过查表的方法。是在已有的erfc(λ)和ierfc(λ)不可积公式的基础上 ,作者初步推导了不带不可积积分的erfc(λ)和ierfc(λ)的逼近公式 ,亦即不需要查表也能够算出其精确结果 ,并引用它建立了地下水非稳定流混合模型。此外 ,作者通过使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Basic和GIS工具软件MapObjects开发了塔里木河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最后用该决策支持系统验证了以上逼近公式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间歇性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地下水位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方法 |
1.1 流量边界条件已知的情形 |
1.2 水位边界条件已知的情形 |
2 间断输水河道地下水交互式模型构建 |
3 研究区概况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地下水埋深值变化滞后期分析 |
4.2 地下水埋深值拟合结果分析 |
4.3 地下水埋深拟合精度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2)深部薄层煤岩体裂隙-孔隙双渗流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值模型建立 |
2.1 模拟范围 |
2.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2.2.1 力学边界条件 |
2.2.2 水力边界条件 |
2.3 模拟方案设计 |
3 理论基础 |
3.1 岩体一维单裂隙非稳定流解析解 |
3.2 岩体—维裂隙-孔隙双渗流解析解 |
4 模拟结果分析 |
4.1 裂隙渗流水压分布特征 |
4.2 煤岩体裂隙-孔隙水压时间变化规律 |
4.3 分析与讨论 |
4.4 水压峰值-滞后时间相关性及突水危险性预测预报 |
5 结论 |
(4)间歇输水河道两侧一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顶托渗漏条件下地下水非稳定运动 |
1.1 河道水位迅速上升时 |
1.2 河道水位呈阶梯变化时 |
2 潜水蒸发条件下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 |
3 实例应用 |
3.1 英苏断面水文地质条件及概化 |
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3.3 模型计算结果 |
4 结论 |
(6)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条件下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关于河流—地下水相互转化的研究综述 |
1.5 关于恢复生态学与河流生态的恢复 |
1.6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
1.7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2.1 地形地貌特征 |
2.2 土壤与植被 |
2.3 塔里木河下游中下段土壤特点 |
2.4 下游各监测断面土壤物理特性 |
2.5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三章 历次应急输水及水环境响应分析 |
3.1 应急输水概况 |
3.2 水流推进与区间耗水特征 |
3.3 河段水流推进特征分析 |
3.4 地下水水质特征分析 |
第四章 间歇输水河道地下水恢复研究 |
4.1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
4.2 河道水量平衡计算 |
4.3 利用水文法计算包气带与地下水补给量 |
4.4 地下水恢复量分析计算 |
4.5 地下水恢复期维持水量分析计算 |
4.6 期望恢复水位所需的时间 |
第五章 间断输水下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 |
5.1 河道渗漏过程 |
5.2 河道渗漏条件下地下水的非稳定运动 |
5.3 模型在输水中的应用 |
5.4 潜水蒸发条件下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 |
第六章 间歇输水河道地下水动态数值模拟 |
6.1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解法 |
6.2 间断性输水河道断面地下水流模拟 |
6.3 塔里木河下游广域地下水流模拟 |
第七章 应急输水后植被恢复效应调查分析 |
7.1 输水前绿色走廊概况 |
7.2 输水后植被的响应 |
7.3 下游植被恢复面积预测 |
第八章 结论 |
8.1 关于输水及水环境响应 |
8.2 关于地下水恢复 |
8.3 关于地下水解析与数值模型 |
8.4 关于植被生态恢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有年无量历史洪水在设计洪水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方法 |
1.1 经验频率计算 |
1) a个历史洪水的经验频率PM为 |
2) n-l个实测连序洪水的经验频率Pm为 |
1.2 统计参数估算 |
2 资料考证与评价 |
3 有年无量历史洪水加入系列后的频率计算实例 |
3.1 历史洪水资料处理 |
3.2 计算结果 |
4 结 语 |
四、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间歇性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地下水位变化模拟[J]. 刘迁迁,古力米热·哈那提,王光焰,苏里坦,张音. 生态学报, 2018(15)
- [2]深部薄层煤岩体裂隙-孔隙双渗流模拟研究[J]. 朱斌,高峰,杨建文,王国华,陈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06)
- [3]求解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水动力弥散系数的一种最小二乘法[J]. 王永峰. 地下水, 2010(03)
- [4]间歇输水河道两侧一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J]. 杨鹏年,邓铭江,董新光,郭玉川. 干旱区地理, 2008(05)
- [5]绿洲-荒漠交错带GSVAC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的开发[J]. 苏里坦,古力米热,宋郁东. 干旱区地理, 2005(05)
- [6]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条件下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研究[D]. 杨鹏年. 新疆农业大学, 2005(05)
- [7]有年无量历史洪水在设计洪水计算中的应用[J]. 由希尧,冯国华,严宇红. 干旱区地理, 2004(02)
- [8]地下水非稳定流中erfc(λ)、ierfc(λ)逼近公式的推求及其应用[J]. 苏里坦,宋郁东,古丽美拉. 干旱区地理,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