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膏空心砌块流水线(论文文献综述)
袁伟力[1](2021)在《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综合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保温复合砌块是一种在骨料中掺入轻质骨料或者在空心砌块孔洞内填插轻质保温材料的小型混凝土砌块,利用自保温复合砌块砌筑的砌体具有一定的自保温性能,能够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本课题组利用稻草秸秆,经预处理压制成型后填入混凝土空心砌块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稻草-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自保温砌块的结构块型、材料选择、生产技术参数以及各项综合性能参数进行了研究,为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文献以及生产实际,确定了自保温复合砌块的块型为单孔立方体混凝土空心砌块,实际尺寸为190mm×190mm×190mm,孔洞为矩形,尺寸为140mm×140mm。为了确定混凝土基体材料的种类,以实际施工中常见的普通混凝土、陶粒混凝土以及泡沫混凝土为原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对比了三种材料的优劣。其中,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平均抗压强度为5.03MPa,泡沫混凝土空心砌块平均抗压强度为2.52MPa;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平均抗压强度为3.78MPa。因此确定自保温复合砌块的混凝土基体材料为普通混凝土。(2)对稻草砖在实际生产过程的机械设备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通过稻草砖的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稻草砖在填插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为6650N;测量了稻草砖表面与机械设备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通过受力分析和静力计算估算出稻草砖在实际生产过程机械设备所需的最小压力为9.51N。故在稻草砖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所施加外力的允许范围为9.51N~6650N。(3)根据《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JG/T407-2013)要求,对自保温复合砌块的各项综合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自保温复合砌块的表观密度为978.22kg/m3,密度等级为1000;质量吸水率为12.2%;自保温复合砌块的平均抗压强度为5.12MPa,最小抗压强度为5.01MPa,强度等级为MU5.0。自保温复合砌块的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强度,而稻草砖由于自身强度较低且与混凝土砌块无法协同受力,因此对自保温复合砌块的抗压强度几乎无贡献;自保温复合砌块的软化系数为0.94,符合规范要求。但同时要注意自保温复合砌块的芯材稻草砖耐水性较差,受潮后容易发生霉变导致耐久性降低,同时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也大幅降低,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应避免潮湿环境;自保温复合砌块的碳化系数为0.91;自保温复合砌块在经过25次冻融循环后,外观质量保存较好,质量损失率为1.62%,强度损失率为8.30%;抗渗试验中自保温复合砌块2h内水面下降高度均在10mm以下,防渗性能满足规范要求。(4)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BD试验方法对稻草砖成型密度、含水率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块壁厚三种因素对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热工性能,包括当量导热系数以及当量蓄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Design Expert12软件得到了三种因素对自保温砌块热工性能影响的数值回归模型。根据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可知三种因素对自保温砌块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从大到小为:稻草砖含水率>稻草砖成型密度>混凝土空心砌块壁厚;对当量蓄热系数的影响从大到小同样为:稻草砖含水率>稻草砖成型密度>混凝土空心砌块壁厚。同时根据回归模型的响应面图可知,稻草砖成型密度与混凝土空心砌块壁厚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自保温复合砌块的当量蓄热系数影响较为显着,在实际生产和使用当中应该要考虑到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5)通过Design Expert12软件对自保温复合砌块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三种因素的最优工艺参数如下:稻草砖成型密度为221.34kg/m3,含水率为8.12%,混凝土空心砌块壁厚为20mm。在此条件下,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当量导热系数预测值为0.28W/(m·K),等级为EC30,当量蓄热系数预测值为2.354W/(m2·K),等级为ES2,均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利用该数据模型分析计算得到的平均预测值与实际试验中的结果相近,表明该数据模型计算具有较高可靠性,可以指导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实际生产。
徐怡婷[2](2020)在《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装配式结构的推广与新型节能墙板的高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质轻高强、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良好、可加工性强、环保利废等优点。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隔墙条板面临着制作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且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自重大、运输安装成本高。论文对新型装配式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ALC)复合条板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由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及无纸面磷石膏板叠合拼装而成的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该条板由夹芯材料和面板复合而成,通过砌筑的方式组成新型条板,并且各材料协同工作,使得新型复合条板集加气混凝土块材与磷石膏板优点于一身。本文对八组装配式轻质复合条板进行了四分点集中力加载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各复合条板试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及抗弯性能,并对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和石膏粘结剂、ALC专用粘结剂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为装配式轻质条板的抗弯性能及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提供基础的数据理论支持。试验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78MPa,劈拉强度平均值为0.61MPa,强度等级已达到A2.5。本文用于砌筑的石膏粘结剂和ALC专用粘结剂的各项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专用砂浆》JC/T 890-2017中,粘结强度性能指标大于等于0.40MPa的要求,且ALC专用粘结剂的粘结强度优于石膏粘结剂。(2)对八组装配式轻质复合条板进行进行四分点集中力加载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得到各复合条板的破坏过程、破坏现象、相应的荷载特征值及位移特征值,分析不同参数设计轻质复合条板的荷载--挠度曲线、截面高度--应变曲线及跨度--挠度曲线等。试验研究表明:试件EXP-1、EXP-2的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试件S-1、S-2、Z-1、Z-2发生弯曲破坏;芯材厚度、粘结剂种类、芯材种类及配筋形式均对复合条板的抗弯性能存在影响。(3)基于Reissner夹层板理论推导出了轻质ALC复合条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并用该计算表达式得出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Reissner夹层板理论推导并简化抗弯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结果误差很小可忽略不计,该计算表达式可用于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且计算步骤更为简便。(4)基于铁木辛柯理论推导出了简化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ALC复合条板的跨中挠度理论计算表达式,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简化的跨中挠度计算表达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小,两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挠度计算表达式可用于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的实际工程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祥君[3](2018)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装配式结构的推广与新型节能墙板的快速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对装配式新型墙板的研究势在必行。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质轻高强、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良好、可加工性强、环保利废等优点,但墙板的生产面临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多以块材生产为主。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增强材料拼装而成的装配式墙板,该墙板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增强纤维优点于一身,且较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现场拼装施工方便、简单易行。为了明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的受力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本文对该隔墙板进行了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其生产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研究了装配式砌块隔墙板所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的比值大于相关限值,满足规范要求;对专用粘结剂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专用粘结剂抗压强度高且符合要求;对增强材料(纤维格栅及钢筋)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均符合相关要求。(2)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7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进行四分点加载方式的抗弯试验,对比分析跨度、优化方案(包括砌块接口形式、增强材料种类以及配筋面积)对隔墙板的破坏形式、刚度、挠度和抗弯承载力的影响。(3)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抗弯试验进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7块隔墙板的数据采集结果(包括对跨中截面高度--应变曲线、墙板跨度--挠度曲线、墙板荷载--变形曲线等),给出该砌块隔墙板抗弯理论值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结果满足理论计算相关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4)对砌块隔墙板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提出该墙板的生产与吊装工艺。根据隔墙板的抗弯性能试验结果,对隔墙板构造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墙板的构造要求,基于生产设备(包括配料、浇筑与养护、切割、墙板拼装、墙板装饰、装卸与打包设备)及生产流程提出该墙板的生产工艺与吊装工艺。
宋恒道,陈建忠[4](2016)在《钛石膏资源化利用生产烧结空心砌块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钛石膏是一种以二水石膏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在烧结砖行业利用尚属国内首次,为此分析了利用钛石膏废料生产烧结空心砌块的物理化学过程。详细介绍了采用单层干燥的二次码烧切码运系统,以及生产工艺流程,为钛石膏废料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对钛石膏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朱海阔[5](2016)在《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墙材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新型墙体材料不断涌现,脱硫石膏作为一种工业副产物被大量堆积,利用其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墙材被逐渐关注。脱硫石膏砌块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其性能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相应的技术规范还没有编制。通过对试生产的这种砌块的各项性能进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相关试验及软件计算得出该砌块的各项性能指标,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脱硫石膏砌块性能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详细内容如下:1)对脱硫石膏砌块的生产技术进行论述,分析原材料的成分组成及其作用,阐述生产原理及详细工艺流程,介绍砌块的外观尺寸,归纳了生产过程各注意要点。2)以脱硫石膏砌块作为研究对象,从环保、经济、技术、性能的角度对砌块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规范标准及相关文献、实验室相关试验及相关软件计算等方法,得到砌块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参数,从而对该新型墙材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了解。3)通过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使用情况,结合墙材砌块实际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墙材性能的综合评价,参考其他建材评价及指标选取,建立墙材指标体系,并通过查询资料及咨询专家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大小。4)以国家规范标准为依据,以墙材实际性能指标为基础,制定评价体系的标准,从而建立完整的墙材综合评价系统,在此条件下对脱硫石膏砌块的性能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对目前常用两种墙体材料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为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的后续研究提出建议。脱硫石膏砌块各项性能的分析可以为这种新型墙材产品的推广及性能改善提供一定的基础,性能综合评价工作的结果能够给企业后续改进生产及学者后续性能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宋秋实,王东峰[6](2015)在《基于PLC的空心石膏砌块全自动生产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计一种基于PLC的空心石膏砌块全自动生产线,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技术参数、组成及工艺流程,重点对该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方案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该生产线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的分析。
李留宇[7](2015)在《力博特尔:终结磷石膏污染,制造建筑环保新材料》文中研究指明十多年来,北京力博特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力博特尔)一直致力于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的方法及其设备的开发,并成功研制出石膏空心砌块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实现了工业化无害处理化肥工业废渣磷石膏,并制造出全球领先的环保、节能、高科技的新型建材。其新型高速搅拌技术、机械旋转抽空技术以及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还填补了中国国内石膏建材机械领域的空白。该公司也因此荣登国际融资2015"十大绿色创新企业"之榜
殷志文[8](2015)在《基于数字技术的砌块建筑形式建构研究》文中提出砌块建筑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上散发这无限魅力,这与砌块在传统建筑中的工艺与技术密不可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砌块工艺和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砌块建筑的使用受到了制约。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砌块的工艺和技术创新带来了生机,它从数字设计、砌块生产工艺、结构体系和建造方式等多方面带来了可能。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技术影响下砌块建筑的形式改进或创新。运用建构理论对砌块建筑的视角,重新思考数字技术影响下,砌块建筑形式背后的砌块单元形式与砌块建造方式。并基于此重新审视砌块建筑的形式策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提出论文框架。第二部分分析影响砌块单元形式的砌块单元类型、砌块模具类型,分析影响砌块建筑形式的砌块建造方式和砌块结构体系,论述了砌块建筑中的数字技术,并总结数字技术对砌块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述数字技术下的砌块单元设计,对现有砌块材料和模具进行比较,论述数字技术对砌块单元的影响和砌块优化的方向,论述砌块优化的策略,并进行实验研究。第四部分论述数字砌块的建造方法和结构体系,提出结构体系的创新,并实验验证。第五部分基于三、四部分对数字砌块建筑形式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从线、面到体的砌块建筑形式策略。
张思成[9](2013)在《墙体材料装备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文中提出在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阐述了墙体材料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赵晓艳[10](2010)在《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是一种轻质、节能、抗震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前期类似结构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优化结构体系,本文针对新型节能结构体系的保温模块与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通过对保温模块材料EPS轻集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提出了满足强度、保温以及耐久性要求的EPS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筛选出性能优良的EPS颗粒表面改性剂。设计了满足相应节能需求与模板强度需求的保温砌模。(2)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EPS轻集料混凝土进行改性机理研究。结合水化产物形貌及组分分析了聚合物增强EPS轻集料混凝土强度的物理作用与化学反应过程。(3)应用低周反复试验,分别对高宽比为0.69、1.1和2.75的三种网格框架进行受力性能试验,探讨网格框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4)结合试验结果,对网格框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构件内力和变形发展的全过程,描述裂缝形成与开展过程,模拟网格框架的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5)根据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网格框架破坏模式的判定方法,对影响网格框架受力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网格框架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应用SEM、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EPS轻集料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机理进行探讨。提出聚合物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聚合物网络的嵌套作用,其二为水泥水化产物因聚合物参与化学反应而得到优化。(2)通过低周反复试验,并建立网格框架非线性数值模型,模拟构件破坏过程、承载力及变形,探讨网格框架的受力机理,给出了网格框架破坏模式的判定方法,提出了影响墙体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3)根据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网格框架理论计算模型,归纳了网格框架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该课题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 06YFJMJC05900)。
二、石膏空心砌块流水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膏空心砌块流水线(论文提纲范文)
(1)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综合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稻草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稻草秸秆生产现状及预处理 |
1.2.2 稻草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1.4.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章 稻草-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生产技术参数研究 |
2.1 复合砌块块型尺寸与材料选定 |
2.1.1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2.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2 复合砌块生产技术参数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试验设备与试样制备 |
2.2.3 试验方法 |
2.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稻草-混凝土复合保温块基本性能研究 |
3.1 表观密度 |
3.1.1 试验设备 |
3.1.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 抗压强度 |
3.2.1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含水率及质量吸水率 |
3.3.1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软化系数 |
3.4.1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碳化系数 |
3.5.1 试验设备 |
3.5.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6 抗冻性能 |
3.6.1 试验设备 |
3.6.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7 抗渗性能 |
3.7.1 试验设备 |
3.7.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3.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稻草-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热工性能研究 |
4.1 BBD试验方案设计 |
4.1.1 试验因素 |
4.1.2 试验指标 |
4.2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
4.2.1 试验设备 |
4.2.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试验结果 |
4.3.2 当量导热系数方差分析与回归模型拟合 |
4.3.3 当量蓄热系数方差分析与回归模型拟合 |
4.4 工艺参数优化及验证 |
4.4.1 优化条件 |
4.4.2 优化结果与验证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2)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型墙板的研究现状 |
1.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 |
1.2.3 工业副产石膏及石膏板的研究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材料性能试验 |
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2.1.1 试验目的 |
2.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1.3 试验结果分析 |
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劈拉强度试验 |
2.2.1 试验目的 |
2.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2.2.4 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
2.3 粘结剂抗压强度试验 |
2.3.1 试验目的 |
2.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3.3 试验结果分析 |
2.4 粘结剂拉拔试验 |
2.4.1 试验目的 |
2.4.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4.3 试验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抗弯性能试验 |
3.1 试验目的 |
3.2 复合条板试件设计与制作 |
3.2.1 复合条板试件设计 |
3.2.2 装配式复合条板试件制作 |
3.2.3 应变片布置 |
3.3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3.3.1 试验加载装置 |
3.3.2 试验加载制度 |
3.4 试验量测内容 |
3.4.1 试验前期材料准备 |
3.4.2 试验量测内容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1 条板破坏判断依据 |
3.5.2 试验现象描述 |
3.5.3 石膏板中网格布拉裂现象及分析 |
3.5.4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3.5.5 复合条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
3.6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 |
4.1 平截面假定的验证 |
4.2 复合条板的弯曲正应力 |
4.3 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 |
4.4 抗弯刚度分析 |
4.5 跨中挠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与发展概况 |
1.2.1 蒸压加气混凝土发展概况 |
1.2.2 新型墙板发展概况 |
1.3 国内研究与发展概况 |
1.3.1 蒸压加气混凝土发展概况 |
1.3.2 新型墙板发展概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材料性能试验 |
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2.1.1 试验目的 |
2.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1.3 试验结果分析 |
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劈拉强度试验 |
2.2.1 试验目的 |
2.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2.2.4 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
2.3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
2.3.1 试验目的 |
2.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3.3 试验结果分析 |
2.4 玄武岩纤维格栅力学性能试验 |
2.4.1 试样制备 |
2.4.2 试验步骤 |
2.4.3 试验量测内容 |
2.4.4 试验结果 |
2.5 钢筋材料性能试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 |
3.2 墙板试件设计与制作 |
3.2.1 墙板试件设计 |
3.2.2 墙板试件制作 |
3.2.3 应变片粘贴 |
3.3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3.3.1 试验加载装置 |
3.3.2 试验加载制度 |
3.4 试验量测内容 |
3.4.1 试验前期准备 |
3.4.2 试验量测内容 |
3.4.3 数据采集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1 墙板破坏判断依据 |
3.5.2 试验现象描述 |
3.5.3 破坏形态分析 |
3.5.4 试验数据分析 |
3.5.5 平截面假定分析 |
3.6 理论值计算 |
3.6.1 墙板的刚度分析 |
3.6.2 墙板的挠度分析 |
3.6.3 集中力作用下弯矩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工艺设计 |
4.1 前言 |
4.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的优化设计 |
4.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构造要求 |
4.3.1 标准块材要求 |
4.3.2 增强材料构造要求 |
4.3.3 与其他结构的构造要求 |
4.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生产工艺 |
4.4.1 标准块材生产工艺 |
4.4.2 墙板拼装工艺 |
4.4.3 墙板表面装饰工艺 |
4.4.4 墙板打包、储存工艺 |
4.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吊装工艺 |
4.5.1 吊装方案设计 |
4.5.2 吊装材料选取 |
4.5.3 吊装设备选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致谢 |
(5)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脱硫石膏及其砌块研究 |
1.2.1 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 |
1.2.2 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研究 |
1.3 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 |
1.3.1 综合评价国外研究 |
1.3.2 综合评价国内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脱硫石膏砌块生产技术 |
2.1 原材料及性质分析 |
2.1.1 粉煤灰 |
2.1.2 水泥 |
2.1.3 脱硫建筑石膏 |
2.1.4 泡沫及缓凝剂 |
2.2 生产原理及工艺 |
2.2.1 生产原理 |
2.2.2 生产工艺 |
2.3 外观尺寸及生产要点 |
2.3.1 外观尺寸 |
2.3.2 生产要点 |
2.4 本章小结 |
3 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综合分析 |
3.1 环保分析 |
3.1.1 资源消耗 |
3.1.2 能源消耗 |
3.1.3 废物排放 |
3.2 经济分析 |
3.2.1 综合单价 |
3.2.2 工期工时 |
3.3 技术分析 |
3.3.1 生产技术 |
3.3.2 应用技术 |
3.4 性能分析 |
3.4.1 功能性能 |
3.4.2 物理及力学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4 评价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
4.1 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4.1.1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 |
4.1.2 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 |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1 准则层的指标选取 |
4.2.2 递阶层次体系建立 |
4.3 性能指标权重确定 |
4.3.1 各单项指标权重计算 |
4.3.2 综合权重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墙材性能综合评价 |
5.1 墙材初选 |
5.1.1 烧结多孔砖 |
5.1.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5.2 墙材性能评价准则 |
5.2.1 环保准则 |
5.2.2 经济准则 |
5.2.3 技术准则 |
5.2.4 性能准则 |
5.3 墙材性能综合评价 |
5.3.1 墙材性能评价结果 |
5.3.2 性能评价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基于PLC的空心石膏砌块全自动生产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连续式石膏砌块流水线的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
2 流水线各工艺流程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
3 全自动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
4 结论 |
(7)力博特尔:终结磷石膏污染,制造建筑环保新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独立评审团对力博特尔的推荐词 |
50评委专家团对力博特尔的推荐词精选 |
变废为宝,解决磷石膏堆存难题 |
建筑新材料,抗震、防火、节能 |
生产智能化,废料可循环,应用范围广 |
力博特尔董事长刘勇军答评委问(摘要) |
(8)基于数字技术的砌块建筑形式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问题域及对象 |
1.4.1 研究的问题域 |
1.4.2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5.1 数字技术的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框架 |
2 砌块建筑与数字技术 |
2.1 砌块建筑 |
2.1.1 砌块单元的材料类型 |
2.1.2 砌块单元的模具类型 |
2.1.3 砌块建筑的建造方式 |
2.1.4 砌块建筑的结构体系 |
2.2 数字技术的相关概念 |
2.3 砌块建筑的数字设计方法和数字建造 |
2.3.1 砌块建筑的数字设计 |
2.3.2 砌块建筑的数字建造 |
2.4 数字技术与砌块建筑工业化 |
2.5 本章小结 |
3 砌块单元设计 |
3.1 砌块单元的材料与模具比较分析 |
3.1.1 比较的维度 |
3.1.2 砌块材料的比较分析 |
3.1.3 砌块模具的比较分析 |
3.1.4 比较的结果 |
3.2 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砌块单元设计 |
3.2.1 数字技术的影响因素 |
3.2.2 砌块单元设计策略 |
3.2.3 砌块单元的形式构成研究 |
3.3 数字砌块实验设计——砌块的单元模具优化及单元组合 |
3.3.1 实验设计的背景与目的 |
3.3.2 实验设计过程 |
3.3.3 设计结果的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建造方式和结构体系优化 |
4.1 传统砌块建筑建造方式的问题 |
4.1.1 传统建造方式的特点 |
4.1.2 制约传统砌块建造的因素 |
4.2 结构体系类型分析 |
4.2.1 承重砌块柱与非承重砌块柱构件 |
4.2.2 承重墙与非承重墙构件 |
4.2.3 砌块拱结构体系 |
4.2.4 结构体系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冲突 |
4.3 结构体系和建造方式设计策略 |
4.3.1 结构形式与传统建造方式矛盾的策略 |
4.3.2 复杂结构形式的误差问题策略 |
4.4 砌块拱结构设计实验 |
4.4.1 实验问题、目的、对象与工具 |
4.4.2 实验过程 |
4.4.3 实验结果的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数字设计方法与形式建构 |
5.1 砌块形式的构成规律 |
5.1.1 建造方式与砌块建筑形式规律 |
5.1.2 砌块工艺与砌块单元形式规律 |
5.1.3 砌块建筑形式设计的范围 |
5.2 砌块建筑形式的设计手法 |
5.2.1 “线”型的等高线设计手法 |
5.2.2 “面”型的拼接设计手法 |
5.2.3 “体”型的折叠设计手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2:现场调查——模具工程师访谈记录 |
(10)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新型节能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 |
1.1.1 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
1.1.2 传统建筑结构体系 |
1.1.3 新型节能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 |
1.1.4 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研究现状 |
1.2 本课题的提出 |
1.2.1 保温砌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体系 |
1.2.2 课题的提出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保温砌模的研制 |
2.1 EPS 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2.1.1 EPS 轻集料混凝土的主要组分 |
2.1.2 EPS 轻集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
2.1.3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2.2 砌模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
2.2.1 EPS 轻集料混凝土原材料与基本配合比 |
2.2.2 PVA 改性EPS 轻集料混凝土 |
2.2.3 EVA 乳液改性EPS 轻集料混凝土 |
2.2.4 市售胶粉改性EPS 轻集料混凝土 |
2.3 保温砌模的设计 |
2.3.1 保温砌模的设计原则 |
2.3.2 保温砌模作为模板的设计 |
2.3.3 保温砌模复合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试验研究 |
3.1 试验概况 |
3.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3.1.2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1 网格框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 |
3.2.2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
3.2.3 钢筋应变分析 |
3.2.4 承载力 |
3.2.5 延性系数 |
3.2.6 强度退化 |
3.2.7 刚度退化 |
3.2.8 能量耗散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4.1 材料的模型 |
4.1.1 混凝土的模型 |
4.1.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1 单元模型 |
4.2.2 单元划分与边界条件 |
4.2.3 加载与求解 |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4.3.1 骨架曲线 |
4.3.2 裂缝发展 |
4.3.3 应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的承载力 |
5.1 网格框架受力机理分析 |
5.1.1 破坏模式 |
5.1.2 影响受力性能的因素 |
5.2 正截面压弯承载力 |
5.2.1 正截面压弯承载力数值模拟结果计算 |
5.2.2 网格框架各柱肢内力 |
5.2.3 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的简化 |
5.2.4 大偏心受压网格框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5.3 网格框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5.3.1 网格框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组成 |
5.3.2 网格框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石膏空心砌块流水线(论文参考文献)
- [1]稻草-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综合性能研究[D]. 袁伟力. 西南大学, 2021(01)
- [2]装配式轻质ALC复合条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 徐怡婷.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板受力性能研究[D]. 孟祥君.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4]钛石膏资源化利用生产烧结空心砌块的研究与实践[J]. 宋恒道,陈建忠. 砖瓦, 2016(07)
- [5]脱硫石膏砌块性能综合评价[D]. 朱海阔. 西安工业大学, 2016(04)
- [6]基于PLC的空心石膏砌块全自动生产线研究[J]. 宋秋实,王东峰. 科技风, 2015(19)
- [7]力博特尔:终结磷石膏污染,制造建筑环保新材料[J]. 李留宇. 国际融资, 2015(07)
- [8]基于数字技术的砌块建筑形式建构研究[D]. 殷志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9]墙体材料装备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 张思成. 砖瓦世界, 2013(06)
- [10]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 赵晓艳. 天津大学, 2010(07)
标签:加气混凝土论文; 轻质隔墙板论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论文; 石膏砌块论文; 普通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