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倩[1](2021)在《政策不确定性、营商环境差异与跨地区并购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各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增加,全球政治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重大疫情和气候变化更是加剧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进行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政府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出台或调整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引导企业发展,而不同任期官员的执政风格和发展思路差异明显,使用的政策调控手段也不尽相同,由此导致地区政策出现不确定性。政策走向、执行力度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并购活动通常交易体量大,对未来收益是否可预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地区政策不确定性势必成为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和绩效表现的重要因素。跨地区并购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也是推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企业跨地区并购的交易过程和并购收益与目标地环境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受目标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政策不确定对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企业跨地区并购障碍的制度性成因,为企业结合投资目标地政策风险因素调整战略布局提供指引。此外,由于跨地区并购具有属地特征,并购双方所在地的营商环境差异将决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否应对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因此有必要探讨营商环境差异情境下政策不确定对跨地区并购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以2007-2018年上市公司跨地区并购事件为样本,结合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官员更替数据,按照“政策不确定性→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的逻辑思路,研究了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地区并购决策及绩效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并购决策的内在机理以及影响并购绩效的逻辑路径。从政务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四个维度设计构建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考察了各维度营商环境差异对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地区并购决策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目标地政策不确定性显着降低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政策不确定性强度越大,跨地区并购规模下降越明显。考察主并方特征的影响后发现,目标地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的抑制作用在主并地未发生官员更替的样本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着。官员更替影响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的政策渠道检验发现,地方官员更替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行政监管政策的影响渠道不显着。第二,政策不确定性通过竞争保护机制、低效评估机制和强势议价机制降低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具体来说,在并购审批环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降低目标企业被大规模收购的审批通过率影响并购规模;在并购价值评估环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降低主并企业对目标企业评估的准确性降低并购意愿和规模;在并购价格谈判环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升主并企业的相对议价能力降低并购支付金额。第三,主并地区相对目标地区营商环境差异越大,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地区并购规模的抑制作用越弱。具体的,营商环境四个子维度调节作用的检验发现,主并地区相对目标地区的政务环境差异、金融环境差异和基础设施环境差异均会削弱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地区并购规模的抑制作用,创新环境差异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第四,目标地政策不确定性显着降低企业跨地区并购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政策不确定性强度越大,跨地区并购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下降越明显。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并购整合过程中的监管治理成本、融资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影响并购绩效;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和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的跨地区并购绩效抑制作用更强;跨地区并购规模在政策不确定性与并购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降低并购绩效。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目标地政府官员更替角度研究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的影响,丰富了企业跨地区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范畴。虽然已有少量文献关注跨国并购中的政策不确定性因素,但无法排除国家层面文化、体制等因素差异形成的“噪音”。本文以国内各地区政府官员更替形成的政策不确定性考察对企业国内跨地区并购的影响,有助于在国家因素统一的前提下识别政治因素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净效应。此外,与普遍从主并企业角度考察政策影响不同,本文认为目标地环境对企业并购交易过程以及预期收益的作用更直接,所以选择从目标地角度研究政策不确定对企业跨地区并购的影响,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本文深入阐释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我国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的内在机理,论证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跨地区并购规模以及长短期并购绩效,证明了政策不确定性是我国企业跨地区并购的制度障碍因素,为企业结合投资目标地政策风险因素调整战略布局提供了指引。第二,从交易层面探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的内在机理,打开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地区并购交易的“黑箱”,拓展了官员更替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机理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对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大多基于实物期权机制和金融摩擦机制,虽然这两种机制也能部分解释企业并购策略的选择,但均将并购活动视作一个整体,未能展示政策不确定性在交易层面对并购各环节的影响。本文在细致梳理并购交易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并购交易环节,深入剖析跨地区并购情境下目标地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和绩效的影响机理,提出政策不确定性通过竞争保护机制、低效评估机制和强势议价机制影响跨地区并购决策,通过提高企业监管治理成本、融资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降低跨地区并购绩效。本文还通过验证跨地区并购规模的中介作用揭示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地区并购绩效的另一条渠道。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府官员可操控的政策工具,厘清了“官员更替一政策不确定性一企业并购”的逻辑链条,深入刻画了官员更替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地区并购的具体机理,将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分解到各交易环节,有助于企业在并购各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对方案来降低官员更替诱发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第三,构建了地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营商环境差异因素引入跨地区并购决策框架,丰富了营商环境领域的相关研究。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构成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和,其内涵广泛,评价存在较大难度。现有文献主要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部分城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替代,针对全部省份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仍较少。研究内容上主要探讨了营商环境对本地企业创新、生产效率、经营活力等的影响,尚未有研究关注地区之间的营商环境差异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作用。营商环境差异提高了企业应对外部负向冲击的能力和动力,有助于企业降低开拓新市场的政策风险。本文结合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原则,从政务、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不同地区营商环境差异,并将营商环境差异纳入跨地区并购研究框架之中,探讨营商环境差异情境下政策不确定对跨地区并购决策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识别了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影响的边界条件,有助于找到克服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跨地区并购障碍的对策并总结行为模式,为各地的营商环境优化以及中国企业的跨地区并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胡宏雁[2](2020)在《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到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投资规则和格局变化使得企业并购中知识产权获取与利用呈现出复杂化的状态,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日益增加,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价值评估与转移等环节的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与跨国并购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围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各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主线,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认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影响因素、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和知识产权国家安全审查等方面问题。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与法学相关理论对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进行理论论证与实证考量,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外资为获取知识产权而进行的并购提供有益指导。厘清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基本原理与主要法律问题,是文章的逻辑起点和分析前提。其一,在界定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念的基础上,总结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独有特点。其二,通过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不完全专属性与激励性阐述,分析知识产权纳入投资的经济特殊性。由知识产权资本的评价可能性、转让可能性分析知识产权资本的适格要件。其三,基于邓宁“国际生产折衷论”的一般理论分析和知识产权对并购投资实践影响的实证分析,探究知识产权获取对并购投资决策的影响。其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围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各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主线,在既有文献基础上,将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各阶段相伴而生的相关的法律问题归结为: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分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影响因素考量、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及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既有平等主体也有国家层面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过程并不是仅仅考量知识产权“是什么”,更应该考虑在其司法管辖权内知识产权潜在的权利扩展,即“可以做什么”。识别目标方有无相关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有无涉诉或涉诉威胁、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被许可知识产权的可转让性、知识产权有无抵押等障碍,从而减少潜在并购风险,并为确定合适的并购价格奠定基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中各方主体不尽责将导致合同、公司和知识产权的法律层面的责任问题,涉及到目标方的知识产权瑕疵担保、违反重大事项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并购方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律师等中介机构在尽职调查中的违约和侵权等方面责任,分清各方责任保证知识产权调查的尽职、审慎地进行。知识产权资产具有可评估性,评估是了解目标方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手段,科学的估值能为并购出价提供决策依据。知识产权的特质决定了其评估方法选择的独特性,其价值受到不同于其他资产的法律因素影响。论文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交易定价、税收设计、融资及法律诉讼等诸多领域现实需求,探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其次,剖析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结合知识产权资产具体情况,探究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评估方法的选择。最后,结合并购具体情形,探究影响不同知识产权类型价值评估的法律因素考量。同时,注意考察跨国并购中的价值评估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参考性。评估对象限于此次并购中目标方的知识产权,评估针对本次跨国并购而进行,评估具有参考而不是决定作用,不能将知识产权评估值等同于成交价。反垄断审查与规制已成为重大跨国并购能否进行的重要决定因素。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的交叉具有历史与现实性,识别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的垄断行为,基于相对利益平衡原则分析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利益问题,探究如何对专利、着作权、商标滥用进行反垄断规制和救济是关键因素。此外,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还事关企业存亡和国家安全问题。具体而言,以获取专利为目标的并购可能引发的科技安全问题,基于着作权的并购可能引发文化安全问题,与商标品牌密切相关的并购可能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分析与应对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垄断和知识产权转移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需要平衡并购方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并购投资目的与东道国利用外资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必要,加强国家安全审查,以期在相对利益平衡中促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良性发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不仅事关企业知识产权获取,更是事关国家的整体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经济与法律活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完成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战略转移。并购投资方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投资方式选择,其中获取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反垄断、国家安全审查之名大行投资保护之道,使得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运行艰难。同时,“引进来”过程中,来华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利用并购中形成的市场优势破坏有序的市场竞争,利用并购获取中国企业稀缺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引发国内知识产权层面安全问题,需要中国构建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的防火墙。中国要在创新驱动中提升“走出去”的能力,在完善规则中提高“引进来”水平,积极参与新一轮投资规则重构,并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中的话语权。
张清清[3](2020)在《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产业转型升级,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选择。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文化融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改制成功,对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并购企业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那么并购效果就会显得不尽人意,甚至会导致并购失败。要想并购真正成功,就必须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优势,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KC公司被中国HN并购后,虽陆续从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文化融合工作,但没有真正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制定全方位、多层面的文化融合方案,使得KC公司不断在生产经营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从而影响了公司核心工作的进度,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为提升管理效率,联合重组企业基本选择母子公司的组织模式来管理企业。在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下,怎样构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母子文化,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不断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KC公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由重庆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平台之一,承载着重庆市政府发展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宏伟规划,具体负责重庆QJ、YY东页岩气区块的资源勘查,并承担重庆市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建设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公司已经初步查明了QJ江和YY东两个区块页岩气资源的禀赋条件,并在QJSZ地区取得了稳产1500立方米/天的煤层气工业气流,实现了重庆市煤层气地面抽采工业气流的重大突破。KC公司的员工分别来自中国HN、重庆NT集团、重庆DY院及传统油气单位,在日常管理中,会面临不同企业文化背景带来的冲突及困扰。论文首先收集、整理了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有关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综述,进而归纳了企业文化融合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和作用,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其次从企业并购和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等方面着手,阐述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并作用于企业管理的。然后通过陈述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利用访谈法与KC公司职工的深度访谈,对象职位主要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形式,收集有关KC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客观事实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KC公司文化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开展调查,同时借鉴HT煤业公司成功经验,提出KC公司企业文化融合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总结与展望,这一部分主要是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胥静[4](2020)在《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我国人民文化消费水平也显示出了较高的增长趋势,文化方面的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对于文化类企业来说,各种新兴行业模式的出现,文化类企业为了将自身的竞争优势打造起来,并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占有,经常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来实现扩张发展。在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对并购的结果影响重大,所以研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如何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就需要企业识别出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来规避减少风险的发生。在众多并购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传媒行业当中H企业成功并购L企业的案例,在分析并购过程中,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价,针对H企业并购L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进行分析,对以后同行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对企业并购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做出理论解释;并结合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同时从时间顺序的角度对H企业并购L企业的案例分析切入,并划分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财务风险控制。针对案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成了四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为并购之前的定价风险,第二阶段为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第三阶段为并购过程中的支付风险,第四阶段为并购过程中的整合风险。采用了专家打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和评分。最后本文总结了H企业并购L企业中并购财务风险关于定价、融资、支付、整合的控制措施,并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保留的角度对控制措施进行划分,对并购后的H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判断H企业采取的这些控制有效性,为以后类似企业并购提供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经验并对不足或忽略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提出启示建议。
薛超[5](2020)在《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的现代化,并购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首要途径。但是,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滋生相应的风险,给并购的效益带来负面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并购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识别和控制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并购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以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为案例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意义,借鉴国内外有关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文献,对并购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其次,阐述了并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后文的叙述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对并购双方中远海控和东方海外国际进行介绍,对具体并购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数据,识别整个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整个过程存在的对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存在偏差的定价风险、资金来源渠道不合理的融资风险、并购对价支付方式选择不当的支付风险、以及并购完成后存在的整合风险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财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归纳总结出企业应如何有效的控制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并购的始末,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购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是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关键。希望通过此次案例的研究,能够为之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借鉴意义,在此经验基础上,提高并购成功的概率。
张义东[6](2020)在《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策略研究 ——以AD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对创新创业宏观发展战略的落实,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不少中小企业存在经营模式单一、行业同质化程度高、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等诸多问题。从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来看,企业间的并购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壮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考虑,开展科学、恰当的并购,对于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逐步发展壮大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小企业并购研究理论成果的梳理归纳、近五年内我国中小企业的并购现状分析以及AD公司二十多年发展中三次典型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在行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性提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策略,即基于并购目标差异的以小博大并购策略、基于发展阶段差异的因时制宜并购策略、基于市场集中度差异的乘势而上并购策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本文也对并购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深入探讨,意在强化本研究理论对于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升成功并购的可能性,从而推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成功转型和高速成长。全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对相关文献梳理和回顾,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概述,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定义、内容、形式以及并购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特点、必要性及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界定,并对其发展情况做简要概述,同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并购现状和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第四部分主要对本文的案例企业AD公司及其二十多年发展中二十多次的并购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和分析,并对AD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的几次典型并购进行详细的回顾和简要分析;第五部分对AD公司的并购策略进行概况性总结,明确了不同并购策略的内涵、适用条件及核心要点;第六部分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AD公司的并购经验为借鉴,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并购策略要科学选择并购策略、提升并购策略的运用能力,同时提出了要加强并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防控。结论部分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并购策略的选择要从具体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宜的中小企业并购策略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战略阶段选择适宜的并购策略并有效执行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李思琪[7](2020)在《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 ——以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并购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张业务范围的一种手段。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频繁地进行并购活动。但是由于我国并购历史短,经验尚不充足;对并购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我国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其中以财务风险是最为突出。因此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以及管控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并购成功率有着显着意义。2017年7月,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的活动缓缓拉开帷幕,因此次并购条款之多,数额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此次并购被行业内称为“世纪并购”。本文以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为例,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控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前两章主要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本文第三章是对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融创中国和万达文旅;其次阐述了此次并购的详细流程;紧接着本文对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并购后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归纳。第四章本文通过对2016年至2018年三年内融创中国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剖析,从定价、融资、支付以及财务整合四个方面对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本次并购中出现的四种财务风险,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控对策;最后,通过对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案例的总结,本文提出企业并购中应对财务风险的建议,得出了可以适应于全行业的启示。
李珏彬[8](2020)在《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以时代新材并购博戈为例》文中指出海外并购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企业来说,它能使企业整合优势配置,扩大市场份额,得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迅速发展。对国家来说,能让我国资本走向世界,实现经济的发展。但是,任何机遇都伴随着风险,而风险则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甚至将企业推向破产的深渊。其中对整体风险影响较大的财务风险,在并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我国作为经济高速腾飞的国家,参与海外并购的时间短,经验有限。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控制,是我国当代企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时代新材并购博戈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的并购财务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双方并购背景和并购动因的前提下,对时代新材在此次并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包括筹备阶段的投资决策和定价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股价波动、融资、汇率、支付风险,以及整合阶段的财务、员工整合和跨多国经营风险。随后针对时代新材在并购业务中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对整体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时代新材在本次案例中所做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本次案例,向其他企业日后的海外并购业务提出建议和启示。希望能达到对我国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以顺利进行海外并购的目的。
罗爽[9](2020)在《乳制品行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以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并购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据统计,我国企业并购成功的概率较低,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有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情况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较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但是发展较快。近年来,爆出了一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于是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乳企加强对产品质量管理,推进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于是,乳制品行业涌现了并购热潮。但是并购之后,不重视财务整合以及财务整合不当的案例屡见不鲜,乳制品企业存在对财务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整合资本结构不当,引发财务风险等问题。所以研究财务整合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和发挥财务协同效应,还有益于整个乳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中国乳制品行业这一特定行业出发,通过引入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这一案例,对其并购后财务整合情况进行了重点探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又从并购、并购整合和财务整合的相关理论出发,对我国乳制品行业并购及财务整合现状进行梳理,随后对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的财务整合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其制定了详细的财务整合计划,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存量资产和负债以及现金流转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财务整合,在财务整合手段上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最后站在乳制品行业的角度对整个行业提出对策,希望其他企业能扬长避短,有序、科学的进行财务整合,降低并购失败率。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不重视财务整合会直接影响整合效果,缺乏专业指导,整合不当都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战略,明确业务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财务整合计划有利于实现财务协同效应,详细合理的财务整合计划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及时调整,从而获取财务协同效应;财务整合不全面容易影响销售业绩,多项整合工作应该齐头并进等结论。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乳制品行业并购活动愈演愈烈,本文通过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财务整合这一案例分析,希望同行业其他企业在财务整合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倡导供给侧改革理念,有序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董少明[10](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二、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不确定性、营商环境差异与跨地区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重要概念界定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 |
2.1.1 政策不确定性的测量 |
2.1.2 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2.1.3 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
2.2 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 |
2.2.1 营商环境的概念 |
2.2.2 营商环境的评价 |
2.2.3 营商环境对企业投资和并购的影响 |
2.3 企业跨地区并购的相关研究 |
2.3.1 跨地区并购的影响因素 |
2.3.2 跨地区并购的绩效表现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 |
3.1 理论基础 |
3.2 政策不确定性、营商环境差异影响跨地区并购的逻辑框架 |
3.2.1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的框架 |
3.2.2 营商环境差异影响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地区并购决策关系的框架 |
3.2.3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的框架 |
第4章 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的影响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1 政策不确定性的来源及特征 |
4.1.2 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地区并购决策 |
4.1.3 政策不确定性强度的影响 |
4.1.4 主并方特征的异质性影响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模型设计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基准回归结果 |
4.3.4 政策不确定性强度影响的回归结果 |
4.3.5 主并方特征影响的回归结果 |
4.4 政策工具检验 |
4.5 影响机制检验 |
4.6 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 |
4.6.1 内生性处理 |
4.6.2 稳健性检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营商环境差异的调节作用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1 营商综合环境差异的调节作用 |
5.1.2 营商环境各维度差异的调节作用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2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差异测算 |
5.2.3 其他变量定义 |
5.2.4 模型设计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1 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
5.3.2 描述性统计 |
5.3.3 基准回归结果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 |
6.1.2 政策不确定性强度的影响 |
6.1.3 主并企业特征的异质性影响 |
6.1.4 企业跨地区并购决策对并购绩效的中介影响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变量定义 |
6.2.3 模型设计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相关性分析 |
6.3.3 基准回归结果 |
6.3.4 政策不确定性强度影响的回归结果 |
6.3.5 主并企业特征影响的回归结果 |
6.4 并购规模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 稳健性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
7.2.2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导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 |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要 |
一、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念界定 |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特点总结 |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纳入投资范畴的理论基础 |
一、作为“投资”的知识产权具有特殊性 |
二、知识产权纳入投资范畴的依据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对并购投资决策的影响 |
一、基于邓宁“国际生产折衷论”的一般理论分析 |
二、基于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实证考量 |
第四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主要环节的法律问题 |
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 |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考量 |
三、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
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 |
第二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尽职调查法律责任分析 |
第一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独特性 |
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内涵界定 |
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特征 |
第二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解决的法律问题 |
一、识别目标方有无相关知识产权 |
二、识别目标方有无涉诉或涉诉威胁 |
三、识别目标方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 |
四、识别目标方被许可知识产权的可转让性 |
五、识别目标方知识产权有无抵押等障碍 |
第三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法律责任认定分析 |
一、目标方的知识产权瑕疵担保责任 |
二、并购方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 |
三、管理层违反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 |
四、律师等中介机构的违约或侵权责任 |
第三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考量 |
第一节 并购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界定 |
一、知识产权价值来源分析 |
二、并购中的知识产权评估特点 |
第二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需求 |
一、价值评估的战略需求 |
二、价值评估的交易需求 |
三、价值评估的税收需求 |
四、价值评估的融资需求 |
五、价值评估的诉讼需求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及选择 |
一、市场评估方法 |
二、成本评估方法 |
三、收益评估方法 |
四、并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四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法律依据 |
一、专利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
二、商标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
三、着作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
四、商业秘密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
第四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 |
第一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垄断行为辨析 |
一、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滥用界定 |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的一般垄断行为分析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理论基础 |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关系之辩 |
二、禁止权利滥用理论 |
三、相对利益平衡理论 |
第三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实践分析 |
一、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内实践评析 |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际实践评析 |
第五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 |
第一节 知识产权层面的国家安全界定 |
一、基于专利权的科技安全 |
二、基于着作权的文化安全 |
三、基于商标权的产业安全 |
第二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实践的思考 |
一、美国为代表的并购中新兴技术国家安全审查 |
二、加拿大为代表的并购中国家文化产业安全审查 |
三、中国为代表的并购中品牌依存度产业安全审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并购 |
2.1.2 企业文化 |
2.1.3 企业文化融合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河野丰弘的七要素说 |
2.2.2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 |
2.2.3 文化融合模型 |
2.2.4 文化融合的过程 |
2.2.5 企业文化评价指标 |
第3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概述 |
3.1 KC公司简介与并购历程 |
3.2 KC公司组织结构 |
3.3 母子企业文化概述 |
3.3.1 母公司中国HN企业文化 |
3.3.2 子公司KC公司企业文化 |
3.3.3 中国HN与KC公司文化差异 |
3.4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 |
第4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问题分析 |
4.1 企业文化测量量表 |
4.1.1 测量工具的选择 |
4.2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调查 |
4.2.1 访谈研究 |
4.2.2 问卷调查 |
4.2.3 问卷统计分析 |
4.2.4 调查样本描述 |
4.2.5 调查结果分析 |
4.3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主要问题 |
4.3.1 企业文化层面问题 |
4.3.2 企业管理层面问题 |
4.4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4.4.1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差异是根本原因 |
4.4.2 领导行为因素 |
4.4.3 员工行为因素 |
4.4.4 融合方式简单导致沟通不畅 |
第5章 并购企业文化融合成功经验借鉴 |
5.1 HT煤业公司文化融合案例 |
5.1.1 基本情况 |
5.1.2 可借鉴的经验 |
5.2 案例评价与启示 |
第6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对策建议 |
6.1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的原则 |
6.1.1 专人负责、系统融合的原则 |
6.1.2 彼此尊重、充分沟通的原则 |
6.1.3 求同存异、传承创新的原则 |
6.2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具体措施 |
6.2.1 做好文化融合过程管理 |
6.2.2 提高领导者文化融合的认知和能力 |
6.2.3 丰富沟通协调机制渠道 |
6.2.4 建立文化融合工作监督和调控机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KC公司企业文化调查问卷 |
致谢 |
(4)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并购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
2.1.1 企业并购 |
2.1.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评价 |
2.2.3 风险控制 |
第三章 H企业并购L企业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3.1.1 H企业概况 |
3.1.2 L企业概况 |
3.2 并购动因 |
3.2.1 加强核心资源整合 |
3.2.2 拓宽经营规模 |
3.2.3 整合产业链、增强综合竞争力 |
3.3 并购过程 |
3.4 并购结果 |
第四章 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 |
4.1 并购财务风险识别 |
4.1.1 定价风险 |
4.1.2 融资风险 |
4.1.3 支付风险 |
4.1.4 整合风险 |
4.2 并购财务风险评价 |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2.2 明确评价指标权重 |
4.2.3 并购财务风险评价 |
4.2.4 评价指标结果分析 |
第五章 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
5.1 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5.1.1 定价风险控制措施 |
5.1.2 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
5.1.3 支付风险控制措施 |
5.1.4 整合风险控制措施 |
5.2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效果分析 |
5.2.1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效果纵向分析 |
5.2.2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效果横向分析 |
第六章 经验及启示 |
6.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经验 |
6.1.1 多种定价方法客观评价 |
6.1.2 选择合适的权威机构测评 |
6.1.3 采用综合支付方式或签订延迟支付协议 |
6.1.4 统一规划两企业的战略目标 |
6.1.5 确保有效的财务整合方案 |
6.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启示 |
6.2.1 各个方面了解目标企业 |
6.2.2 避免股权和控制权稀释 |
6.2.3 确定最大现金支付承受额 |
6.2.4 重视人力资源整合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
2.1.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
2.2.2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章 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3.1.1 中远海控 |
3.1.2 东方海外国际 |
3.2 并购动机 |
3.2.1 实现战略扩张 |
3.2.2 提升市场竞争力 |
3.2.3 提升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 |
3.3 并购过程 |
第4章 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财务风险分析 |
4.1 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分析 |
4.1.1 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
4.1.2 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
4.2 并购中的融资风险分析 |
4.2.1 融资结构风险分析 |
4.2.2 流动性风险分析 |
4.3 并购中的支付风险分析 |
4.3.1 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
4.3.2 并购支付风险分析 |
4.4 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分析 |
4.4.1 业务整合风险分析 |
4.4.2 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
第5章 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5.1 并购前定价风险的控制对策 |
5.1.1 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与并购动机 |
5.1.2 开展尽职调查以全面了解目标企业 |
5.1.3 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
5.2 并购中融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
5.2.1 提升企业的企业信誉度 |
5.2.2 降低融资成本 |
5.2.3 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
5.3 并购中支付风险的控制对策 |
5.3.1 确定最大现金支付承受额 |
5.3.2 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 |
5.3.3 合理规划债务结构 |
5.4 并购后整合风险的控制对策 |
5.4.1 规范财务组织机构 |
5.4.2 制定全新的管理制度 |
5.4.3 加强对并购整合过程的监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策略研究 ——以AD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并购策略研究现状 |
(二)国内并购策略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企业并购策略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一、企业并购策略概念 |
(一)企业并购的内涵 |
(二)企业并购策略概念的界定 |
二、企业并购策略相关理论研究 |
(一)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
(二)企业并购效应理论 |
(三)企业并购模式与策略构成理论 |
三、中小企业并购的特点和实践意义 |
(一)中小企业并购的特点 |
(二)中小企业并购与大型企业并购的区别 |
(三)中小型企业并购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发展状况 |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划分标准 |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
二、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
(一)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现状总体概观 |
(二)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并购案例统计分析 |
三、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并购意识薄弱,对并购策略缺少系统研究 |
(二)并购计划性差,并购策略缺乏科学选择 |
(三)并购策略的实施缺乏有效执行 |
(四)并购中的风险防控策略缺失 |
第三章 AD公司并购案例介绍 |
一、AD公司及并购情况简介 |
(一)AD公司简介 |
(二)AD公司的并购机构情况介绍 |
(三)AD公司并购情况及绩效分析 |
二、AD公司的并购过程回顾 |
(一)并购A公司的过程 |
(二)并购B公司的过程 |
(三)并购C公司的过程 |
第四章 AD公司并购策略分析 |
一、因时制宜的并购策略分析 |
(一)AD公司对A公司的并购时机 |
(二)AD公司对A公司的并购策略 |
(三)因时制宜的并购策略总结 |
二、以小博大的并购策略分析 |
(一)AD公司对B公司的并购时机 |
(二)AD公司对B公司的并购策略 |
(三)以小博大的并购策略总结 |
三、乘势而上的并购策略分析 |
(一)AD公司对C公司的并购时机 |
(二)AD公司对C公司的并购策略 |
(三)乘势而上的并购策略总结 |
第五章 中小企业并购策略完善建议 |
一、科学选择并购策略 |
(一)AD公司并购策略的借鉴意义 |
(二)中小企业并购策略的科学选择 |
二、提升中小企业并购策略的运用能力 |
(一)中小企业要提高并购的意识 |
(二)正确评估自己的并购能力 |
(三)制订完备的并购计划 |
(四)加强并购策略的落实 |
三、中小企业并购中的风险防控策略 |
(一)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准确评估 |
(二)控制并购成本 |
(三)防范法律风险 |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7)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 ——以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
2.1.2 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
2.2 相关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优序融资理论 |
2.2.5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案例分析 |
3.1 并购双方背景分析 |
3.1.1 融创中国简介 |
3.1.2 万达文旅简介 |
3.2 并购过程 |
3.3 融创中国并购动机分析 |
3.3.1 提高行业竞争力 |
3.3.2 获取协同效应 |
3.3.3 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
3.4 并购结果分析 |
3.4.1 并购的成功之处 |
3.4.2 并购的不足之处 |
第4章 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的财务风险及成因 |
4.1 财务风险 |
4.1.1 定价风险 |
4.1.2 融资风险 |
4.1.3 支付风险 |
4.1.4 财务整合风险 |
4.2 财务风险成因 |
4.2.1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 |
4.2.2 融资手段和支付方式选择不当 |
4.2.3 财务管理战略的差异性 |
第5章 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管控对策 |
5.1 定价风险的管控对策 |
5.1.1 加强投资可行性分析 |
5.1.2 提升评估结果准确性 |
5.1.3 加强谈判沟通 |
5.2 融资风险的管控对策 |
5.2.1 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
5.2.2 优化融资结构 |
5.2.3 加快资金回笼 |
5.3 支付风险的管控对策 |
5.3.1 采取多元化支付方式 |
5.3.2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
5.3.3 科学规划支付时间 |
5.3.4 做好资金预算工作 |
5.4 财务整合风险的管控对策 |
5.4.1 规范统一财务管理战略 |
5.4.2 建立有效的人才整合制度 |
5.4.3 加快财务制度整合 |
5.4.4 做好后续财务监管工作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以时代新材并购博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海外并购动因的研究 |
1.2.2 并购财务风险构成内容的研究 |
1.2.3 并购财务风险成因的研究 |
1.2.4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企业海外并购及财务风险基础理论 |
2.1 海外并购的内涵 |
2.2 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概述 |
2.2.1 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
2.2.2 并购财务风险的特征 |
2.3 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2.3.1 协同效应理论 |
2.3.2 风险基础管理理论 |
2.3.3 动态并购风险理论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5 Z-Score模型 |
第三章 时代新材并购博戈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3.1.1 时代新材公司简介 |
3.1.2 博戈公司简介 |
3.2 时代新材并购博戈过程回顾 |
3.2.1 并购背景 |
3.2.2 并购动因 |
3.2.3 并购过程 |
第四章 时代新材并购博戈的财务风险分析 |
4.1 筹备阶段风险分析 |
4.1.1 投资决策风险 |
4.1.2 目标企业价值定价风险 |
4.2 并购实施阶段风险分析 |
4.2.1 股价波动风险 |
4.2.2 融资风险 |
4.2.3 汇率风险 |
4.2.4 支付风险 |
4.3 整合阶段风险分析 |
4.3.1 财务整合风险 |
4.3.2 员工整合风险 |
4.3.3 跨多国经营风险 |
4.4 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4.4.1 偿债能力分析 |
4.4.2 营运能力分析 |
4.4.3 盈利能力分析 |
4.4.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五章 时代新材并购博戈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与不足 |
5.1 时代新材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5.1.1 合理选择目标企业 |
5.1.2 聘请专业机构,选择合理价值评估方法 |
5.1.3 以离岸公司形式收购博戈资产与股权 |
5.1.4 加强融资风险控制 |
5.1.5 加强人员和文化整合 |
5.2 时代新材并购博戈财务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
5.3 时代新材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不足 |
5.3.1 交易定价偏高 |
5.3.2 融资与支付方式单一 |
5.3.3 未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 |
第六章 建议与结论 |
6.1 对同类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
6.1.1 筹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
6.1.2 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
6.1.3 整合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
6.2 研究结论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乳制品行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以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企业并购及财务整合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 |
一、并购的动因 |
二、并购的类型 |
第二节 企业并购整合的相关理论 |
一、并购整合的内容 |
二、并购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相关理论 |
一、并购财务整合的概念 |
二、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
三、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模式 |
四、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内容 |
第三章 我国乳制品行业并购及财务整合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特征 |
二、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我国乳制品行业并购发展历史 |
第三节 我国乳制品行业并购财务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
一、对财务整合认识的重要性不够 |
二、整合资本结构不当,引发财务风险 |
三、并购扩张速度太快,整合管理“望尘莫及” |
四、财务整合与其他整合分立,造成整合效率较低 |
第四章 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财务整合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二、并购过程 |
三、并购动因分析 |
第二节 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财务整合内容 |
一、财务整合工作安排 |
二、并购后财务整合路径分析 |
第三节 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财务整合效果分析 |
一、偿债能力分析 |
二、营运能力分析 |
三、盈利能力分析 |
四、发展能力分析 |
五、市场效应分析 |
第四节 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 |
一、资产整合不足,资产管理能力下降 |
二、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 |
三、销售渠道整合不足,影响销售业绩 |
四、重财务整合,轻其他业务整合 |
第五节 蒙牛并购雅士利财务整合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
一、重视资产整合,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
二、加强资金链管理 |
三、加快销售渠道转型,发挥渠道优势 |
四、注重其他业务的整合 |
第六节 案例启示 |
一、财务整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二、业绩考核是财务整合的一项重要工作 |
三、注重品牌整合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五章 优化我国乳制品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建议 |
第一节 整合前开展财务审查工作 |
第二节 重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
第三节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
第四节 企业并购应避免盲目扩张 |
第五节 注重财务整合和其他业务整合的统筹协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
一、研究范畴界定 |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
一、国企成功脱困 |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一、变量选择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
二、变量趋势分析 |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
二、面板数据模型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
一、横向重组模式 |
二、纵向重组模式 |
三、混合重组模式 |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
二、完善法律制度 |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不确定性、营商环境差异与跨地区并购研究[D]. 吴倩. 山东大学, 2021(11)
- [2]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 胡宏雁. 吉林大学, 2020(03)
- [3]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清清. 西南大学, 2020(05)
- [4]H企业并购L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胥静.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5]中远海控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 薛超.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6]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策略研究 ——以AD公司为例[D]. 张义东. 中国政法大学, 2020(12)
- [7]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 ——以融创中国并购万达文旅产业为例[D]. 李思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8]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以时代新材并购博戈为例[D]. 李珏彬.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9]乳制品行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以蒙牛乳业并购雅士利国际为例[D]. 罗爽.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10]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