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浅谈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杜林姗[1](2021)在《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更新与发展,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就高校思政课而言,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思政课教与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前沿论点之一。随着网络的渗透和深入,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为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带来新考验和新机遇。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理大学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也正因如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对创新大理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大理大学作为滇西地区重要的高校之一,地处民族地区,民族学生和留学生的存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大理大学要想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借助网络,不断完善和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本研究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探究的基础上,以网络时代作为研究背景,以大理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法,对融入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大理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由绪论、正文、结语组成,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综述。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并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进行阐述。第三章立足于大理大学进行调查,并对网络时代下思政课教学方法使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做下铺垫。第四章对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通过上述理论数据和调研数据的支撑,主要从启示和对策两方面入手,提出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大理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思路,从而更好的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毛毳[2](2021)在《网络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经历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转型变革,它现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模式,并对于这一代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确保中职生健康成长,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开展十分必要。本文选取了天津市五所不同培养领域的中职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中职学校目前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天津市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理念落后,思政教育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升,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管理途径创新性不足,思政教育管理效果缺乏有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途径,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效果评测及监管机制。

梁彩花[3](2020)在《浅谈网络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的出现与兴起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树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张奇,傅修远[4](2020)在《学生公寓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价值性》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网络进入高校的进程,21世纪,网络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不受地域影响等特点,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但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个体学习、生活行为导向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把学生公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霍咏梅[5](2020)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接受各种严峻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地体现出语言艺术,实现对各种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转变,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一种专业化的学习氛围。因此,该文将围绕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地了解一下当前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语言发生的变化以及落实体现出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再提出有利于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采用语言艺术的可行性对策。

王清辉[6](2020)在《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时代的繁荣和青年在社会转型期的成长发展,青年自我认同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青年追寻自身价值、达成理想自我过程中亟需探寻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所谓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环境之中,通过自身反思性特质,对个体内在诉求与外在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的认知、向往和认同的过程。理解自我认同需准确把握人的社会属性以及青年现阶段的交往实践状况,网络时代下群体归属的变化则体现了青年在探寻自我认同过程交往实践的变化,把握住青年群体归属变化的具体表征,也就揭示了青年自我认同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归属方式的内在原因。自我认同不仅体现着个体的心理发展、人格塑造更蕴含着社会规范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在青年自我认同出现危机时,除了积极的自我调适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更好地认知自我、发展自我。积极的自我认同解决的不仅是青年个体意义上的价值属性问题,更是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基于此,研究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从青年自我认同问题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入手,综合多个学科对自我认同的研究,厘清了自我认同的定义以及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之间的关系,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深研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实践基础上社会与个体互构关系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探索自我认同问题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第二方面,从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的表征出发,总结青年群体归属产生的新变化,阐明影响青年自我认同现实背景。第三方面,从自我认同的关键点位出发,包括自我认同的基础性条件、结构性力量、主导性因素以及内在性信念,论述新的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产生的诸多影响。第四方面,针对青年自我认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内在自我意识提升和外在现实保障着手,提出解决自我认同危机的策略。

钟敏丰[7](2020)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网络与高校教育结合的过程中,生成了高校网络文化:它是现代网络技术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高校这一特定领域为传播范围,以高校校园文化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网络传播而产生的新文化,是高校在教学、工作、生活等活动中与网络结合形成的精神和物质的总和。高校网络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其他消极反动的思潮就会占领。因此,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网络文化思想阵地,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本研究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强国的背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广西高校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广西高校在网络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广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对策研究。本文一共有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调查,第四部分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提升对策,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语。正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校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对高校网络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高校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三者的关系,厘清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传播特征、主体特征、结构特征和新时代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舆情舆论引导功能、精神激励凝聚功能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基本原则包括政治方向性原则、隐性教育原则和合力育人性原则,最后还探讨了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所需要的载体和条件,以及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途径。正文的第三部分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对高校网络文化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不精良、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引导力不足、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不充分、高校网络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校网络文化的舆论监管不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单一化和外界复杂文化冲击高校网络文化。正文的第四部分针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效果的对策。通过提出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化育人专业队伍、丰富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建设、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体制机制、把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宣传舆论关和整合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体合力这几个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开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王飞[8](2020)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时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大学生也不例外。从整体上讲,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积极健康的内容,亦有一些消极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分析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

任冉[9](2019)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索。文章简单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刘珍[10](2019)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思政”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因“网”而变,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网络平台所具有的匿名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利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了环境条件。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发,凸显了网络环境下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时代困境和社会问题,包括国际格局调整、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转型、民主意识发展、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生态复杂多变等。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大学生有限的媒介素养、网络监管不到位的现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等相关概念作以界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选取近几年大学生群体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内因与外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最后,在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网络群体性事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二、浅谈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研究文献的综述
        2.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4.关于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网络时代
        (二)教学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混合学习理论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发展的切实需要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课堂活力的客观需要
第二章 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现状及分析
    一、现状调查及基本情况概述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发放及回收
        (四)访谈调研设计
    二、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基本认识
        (二)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认识
        (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
        (四)学生对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
        (五)教师对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认识
    三、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一)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案例教学法
        3.小组讨论法
        (二)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教学方法
        1.雨课堂
        2.慕课
        3.翻转课堂
        (三)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征分析
        1.教学方法应用具有混合性
        2.教学方法推进具有渐进性
        3.教学方法转变认知态度具有差异性
        4.教学方法革新具有滞后性
        (四)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取得的教学成效
        1.学生学习获得感有所增强
        2.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提升
        3.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得到提升
        4.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活力明显得到提升
        5.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推动
第三章 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网络学习自觉性与网络时代教学要求不完全匹配
        1.网络自控能力较差
        2.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网络时代教学要求不完全匹配
        1.对网络技术手段过度依赖
        2.对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足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时代教学要求不完全匹配
        1.网络载体建设滞后
        2.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受多重思想影响和冲击
        (二)网络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三)学校重视力度不到位
        (四)教学资金短缺导致网络环境建设滞后
第四章 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启示与对策
    一、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启示
        (一)更新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二)加速完善网络基础建设,构建创新载体
        (三)加快革新教学手段,引入创新技术
        (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技术能力,树立创新素养
    二、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
        (一)学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增强主体意识
        1.主动提升自身网络素养
        2.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提升综合实力
        1.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技术能力
        2.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养
        (三)学校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校园网络载体建设
        2.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3.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网络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思政教育
        1.2.2 网络思政教育
        1.2.3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网络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网络时代对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机遇
    2.2 网络时代对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
第3章 网络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方法
    3.2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调查结果
    3.3 学校思政教育管理状况工作状况调查结果
第4章 网络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理念落后
    4.2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4.3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途径创新性不足
    4.4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管理效果缺乏有效评价和监督机制
第5章 网络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5.1 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
        5.1.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5.1.2 加强理论保障扶持力度
        5.1.3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5.1.4 加强思政教育理念创新
    5.2 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5.2.1 提高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
        5.2.2 提高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网络技术
        5.2.3 完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网络培训机制
        5.2.4 优化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结构
    5.3 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途径
        5.3.1 用新媒体鼓励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5.3.2 用网络多媒体搭建沟通平台
        5.3.3 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三自”作用
    5.4 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管理效果评测及监管机制
        5.4.1 建立有效的效果评测体系
        5.4.2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一: 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3)浅谈网络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更强
    (二)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秘性更强
    (三)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性更强
    (四)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更强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积极树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四)积极利用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4)学生公寓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价值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时代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1.1 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1.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1.3 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网络时代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2.1 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需求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的迫切需求
3 网络时代下学生公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价值
    3.1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3.2 有利于强化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功能
    3.3 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目标
4 小结

(5)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语言变化
2 网络时代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3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体现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4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策略
5 结语

(6)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文献评述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理论分析法
        3. 交叉学科研究法
    (四) 创新与不足
一、 青年自我认同问题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自我认同、群体归属的内涵
        1. 自我认同的内涵
        2. 群体归属的内涵
        3. 群体归属与自我认同的辩证关系
    (二) 青年自我认同的理论基础
        1. 人的社会属性
        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终极关怀
        3. 社会与个体的互构机制
        4.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三) 西方学者的理论资源
        1. 吉登斯的“反思性的自我”是自我认同的现代性解读
        2.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
    (四) 青年自我认同的研究视角
        1. 文化视角—自我认同的现代性背景
        2. 社会转型视角—自我认同的社会现实背景
二、 网络时代下青年的群体归属变化
    (一) 网络亚文化愈发繁荣,颠覆传统归属方式
        1. 亚文化圈成为热潮,聚集特定群体
        2. 文化表达惯用符号,解构主流文化
        3. 传播方式趋向碎片,颠覆传统叙事
    (二) 网络游戏受众增加,以寻求情感归属
        1. 虚拟角色创设增多,易造成人格分化
        2. 游戏类型不断更迭,以构建理想自我
        3. 交互行为场域增多,以获得情感归属
    (三) 网络平台日渐多样,群体认知呈复杂化
        1. 云平台层出不穷,生存方式有所改变
        2. “晒文化”渐成流行,群体呈现趋浅表化
        3. 网络热点持续不断,干扰群体认知
三、 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一) 青年自我认同的基础性条件发生变化
        1. 认同的时空场域被突破界限
        2. 认同的基础—区域共同体被消解
        3. 认同的情景条件呈复杂化
    (二) 青年自我认同的结构性力量产生改变
        1. 身份被有意识地隐藏
        2. 认同主体对把握情境的能力参差不齐
        3. 认同的权力结构倾向个人
    (三) 青年自我认同的主导性因素出现转移
        1. 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关系有待协调
        2. 角色扮演的后台被前移
        3. 信任在认同的机制中被弱化
    (四) 青年自我认同的内在性信念受到影响
        1. 道德信仰在虚拟空间中有待深化
        2. 道德相对主义干预道德教育
        3. 西方思潮对认同主体产生冲击
四、 网络时代下青年自我认同的引导策略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内在价值取向
        1. 用主流价值观念塑造自我认同的道德框架
        2. 思想政治隐性教育为自我认同树立理性判断
    (二) 建立有利于青年自我认同教育的社会保障
        1. 社会舆论监督保障,增强自我认同的外在社会规范
        2. 完善自我认同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创造良性群体归属空间
        3. 增强公共自我意识,明确权利边界
    (三) 建立青年自我认同的内化外化运动机制
        1. 构建社会实践平台,促进青年的自我认识
        2. 参与社会实践,强化青年现实归属感
        3. 调整集体认同与个人认同的关系
    (四) 唤醒青年主体性,促进青年的自我认同
        1. 规避消极归属观念,增强自我意识
        2.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互动
        3. 在知行统一中重塑自我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1.选题的来源
        2.理论依据
        3.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概念的界定和厘清
        1.网络文化
        2.校园文化
        3.高校网络文化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
        1.传播特征
        2.主体特征
        3.结构特征
        4.新时代新特点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
        1.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2.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原则
        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载体
        4.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条件
        5.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途径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具体实施
        1.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二)高校网络文化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3.学生网络平台学习情况
        4.学生关注高校网络平台情况
        5.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情况
        6.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情况
        7.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8.高校网络文化体制机制情况
        9.高校网络文化监督反馈情况
        10.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影响因素
        11.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调查结论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不精良
        2.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引导力不足
        3.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不充分
        4.高校网络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5.高校网络文化的舆论监管不力
        6.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单一化
    (四)外界复杂文化冲击高校网络文化
        1.复杂的社会网络文化环境
        2.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渗透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提升对策研究
    (一)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化育人队伍
        1.组建网络文化育人专业化队伍
        2.优化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结构
        3.加强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的培训
    (二)丰富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
        1.筑牢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的领导地位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活动
        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
    (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建设
        1.加强对高校传统网站建设
        2.优化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
        3.推动高校网络全媒体融合
    (四)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体制机制
        1.健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领导体制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制度保障
        3.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监督机制
    (五)把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宣传舆论关
        1.净化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环境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舆论宣传
        3.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
    (六)整合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体合力
        1.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
        2.加强高校学生参与网络文化育人建设
        3.注重教师对网络文化育人风气的引导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8)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转变教育模式
    (二)打破时空限制
    (三)丰富教育内容
    (四)扩展教育渠道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造成影响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更高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
    (三)通过网络平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四)加大力度管理校园网站
    (五)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管理的专业人才

(9)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驱动力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敏锐性
    (二)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建议
    (一)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三)加强网络政工队伍素质建设
    (四)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四、结语

(10)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概念界定
        1.群体性事件
        2.网络群体性事件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相关理论
        1.意识形态灌输理论
        2.新闻议题设置理论
        3.群体极化理论
二、大学生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类型
    (一)领土主权与社会问题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领土与主权争端引起的事件
        2.社会监管不到位导致的事件
        3.基础教育问题产生的事件
    (二)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高校学术不端事件
        2.高校师风师德问题引发的事件
        3.“校园贷”事件
    (三)个体行为失范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于欢事件
        2.罗一笑事件
        3.江歌事件
三、大学生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热情提高是主要原因
    (二)青年群体自身特征内使,自我表达意愿强烈是直接原因
    (三)网络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是客观原因
    (四)网络舆论生态复杂多变,意见领袖导引操控是重要原因
    (五)国际国内利益格局调整,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是宏观原因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方法
        2.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2.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3.降低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效果
        4.阻碍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
五、利用网络群体性事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将网络群体性事件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三)全面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五)制定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构建校园危机防控安全网
    (六)不断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大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D]. 杜林姗. 大理大学, 2021(10)
  • [2]网络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毛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浅谈网络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梁彩花.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0(06)
  • [4]学生公寓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价值性[J]. 张奇,傅修远.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8)
  • [5]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J]. 霍咏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2)
  • [6]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D]. 王清辉.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D]. 钟敏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途径[J]. 王飞. 文教资料, 2020(11)
  • [9]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 任冉. 时代报告, 2019(07)
  • [10]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D]. 刘珍.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