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

一、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论文文献综述)

左天,袁春燕,马世红,杜炯栋[1](2021)在《基于大气虚陷与毒瘀内蕴探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病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的主攻病种和重要难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脓毒症呼吸系统的主要并发症。ARDS在脓毒症多系统损害过程中出现最早,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居高不下,临床治疗效果有限。传统中医学既往对该病无系统认识和论述,进一步梳理和探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医病机演变,有利于发挥中医节点干预优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的疗效。

张浩浩[2](2021)在《从《孙子兵法》谈用药如用兵》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挖掘整理《孙子兵法》一书中战略战术思想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孙子兵学的战略战术思想在中医学领域的运用,追求的是思想上的借鉴,讲究的是战略战术上的实际应用。推动“用药如用兵”理论指导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以期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拓宽中医临床思路,同时促进人们对经典着作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方法:采用中文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孙子兵法”和“用药如用兵”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结合中医古籍研读,通过系统学习和挖掘,进行梳理、对比和总结《孙子兵法》一书中相关理论在中医学上的实际应用,体现“用药如用兵”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1《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与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同宗同源,审视医学与兵学,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的文化基础、哲学理念、思维方法等均有相似性,兵家和医家的韬略更是高度吻合相互渗透,互相启发。2“用药如用兵”理论的发展历经千年时间得以形成,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明确于南北朝时期的《褚氏遗书》,继承发展于唐宋金元时期,昌盛于明清时期。3兵道与医道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目的相似,都体现在一个“全”字上,《孙子兵法》强调了用兵的目的是为了全国,全军,全旅,全伍,全卒,而中医强调用药的目的是驱除邪,保护正气,从而达到保命全形;二者都重视行动实施之前的计算,《孙子兵法》强调未战先庙算,以五事七计来统筹全局,作为胜负与否的评判,中医则强调用药先议病,务必清楚疾病的来龙去脉,做到胸有成竹,用药才能丝毫不爽;二者都重视防患于未然,《孙子兵法》强调未战先备战,做好十足的准备,从而达到不可被战胜的目的,中医学则重视未病先防备,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且要抓住治疗先机,并强调既病防变;对于用兵和用药,二者皆是非常审慎的态度,兵家慎战争,强调非得不用,非利不动,非危不战,医家慎医药,主张不轻易服药,不滥用用药,即使用药也要中病即止;都重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兵家重视粮辎,医家重视人体的元气;都强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重视大将的才与智,中医重视医生的德与术。4兵术与医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术的实施时,《孙子兵法》强调知彼知己,明确敌人的种种情况,中医重视四诊合参,重视辨别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孙子兵法》提出攻其必救的原则,而中医提出审证求机的原则;对于“势”的应用,孙子提出借助外在的天时地利等有利的条件,加大自己军队的能量,中医更是认为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因势利导;在面对敌人时《孙子兵法》强调因敌制胜,而中医学强调随证治之;对于行间之术的应用,兵家重视五间并起,而医家的引经药反治反佐等疗法,也是对间的纯熟应用;在实际的用兵和用药时,兵家强调奇正相合,医家强调出奇制胜。结论:通过系统并深入的研究发现,《孙子兵法》与中医学关系密切,其书中的许多兵学思想均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医学的思想不谋而合。而“用药如用兵”便是二者外在结合的体现。《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等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的临床运用中,以兵法思想来指导遣方用药,可提高诊疗思路和诊疗效果。

李卉[3](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中医理论探讨了“清法”理论渊源,儿童血尿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目的:主要应用代谢组学核磁技术,动态监测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大鼠在尿液出现改变的不同时间点,其尿液代谢物变化与血液生化、肾组织病理、细胞因子的联系规律,从而筛选出标志性代谢物组群,并通过观察中药清法(金水清)在不同时间对模型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最终确定血尿湿热证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无创性判断血尿儿童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提供依据,并确定最佳干预时间。方法:一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制作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每周固定时间留取尿液分别检测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用NMR技术检测代谢尿,在4、6、8、10、12周末随机处死6只大鼠,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液NF-κB、TGF-β1,生化仪测BUN、Scr、Chol、TG。二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水清早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复制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于第5、7、9周,给予金水清合剂灌胃治疗,每日1次,至第12周末,在6、8、10、12周末随机处死5只大鼠,同一阶段检测,12周末加用电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阶段(实验一、实验二)1模型组大鼠第4周出现湿热症状。第5周起模型组体质量较对照组增长速度放缓,第7周起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迟缓(P<0.05),第11周最为明显(P<0.01)。2尿液分析显示模型大鼠血尿出现在第6周(P<0.05),蛋白尿出现在第8周(P<0.05)。3生化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肾功能及血脂均出现升高,模型组血Scr、TG和Chol增高有差异性(P<0.05)。4细胞因子显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升高(P<0.05)早于TGF-β1第10周升高(P<0.05)。5肾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出现系膜细胞、系膜基质明显增生,在实验第8、10、12周逐渐加重。免疫荧光示模型组第十二周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 A沉积++。6尿液代谢物筛选出与湿热证模型相关的14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这类物质从第5周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差异表达(P<0.05),通过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发现模型大鼠涉及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氨基酸、糖类代谢、肠道菌群和胆碱代谢等6条通路相应代谢物的异常表达逐渐加重。第二阶段(实验三、实验四)1治疗后大鼠湿热证表现有所好转,尤其以金早组改善明显,大鼠体重有所追赶,造模第11-12周,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增加(P<0.05)。2尿液分析显示造模第6周,尿红细胞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开始降低,第10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第10周开始降低,第12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尿蛋白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9周开始降低,第11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显示BUN各治疗组治疗后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大鼠Scr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造模第8周,模型大鼠TG和Chol均增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金中组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4细胞因子血液ELISA检测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不再上升,第10周下降(P<0.05),第12周,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GF-β1第8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在第10周即较模型组下降,1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减少,金早组、金中组均明显,其光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模型组大鼠肾脏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阳性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其中以金早组减轻明显,其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显示模型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TGF、VEGF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5肾组织病理光镜显示模型组出现典型Ig A肾病表现,金早组在实验10周开始改善,金中组在实验第12周稍有改善,金晚组无明显改善。电镜示模型组系膜基质增生,部分系膜区可见小块电子致密物沉积,治疗组金早组改善明显,金晚组无明显改变。6尿液代谢组学显示模型组总体趋势表达下调的物质共计13种,表达上调的物质共计1种,三个治疗组可回调14种代谢物,其中金早组(第5周)早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13个代谢物,金中组(第7周)中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7个代谢物,金晚组(第9周)晚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4个代谢物(P<0.05)。血尿湿热证涉及8个代谢途径紊乱,经金水清治疗后有回调趋势。7通过ROC曲线对代谢物预测出现血尿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3种代谢物联合与之相关性较高,AUC达到最高0.848(敏感性81.6%、特异性71.1%,P<0.001),阳性似然比为2.82。结论:推断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三种代谢物联合时可以作为判断早期血尿改变的生物标志物。中药清法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儿童孤立性血尿预后。尿液代谢物筛查可以作为一种预测肾脏病变及判断血尿治疗节点的良好方法,根据代谢物改变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准确把握儿童血尿的治疗时机提供了动物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胡晓芬[4](202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一是研究病例分布、就诊特点、中医及西医治疗等问题,通过这些环节,梳理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就诊及治疗特点的具体情况;二是尝试归纳总结急诊科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关于建立更具有实用性、更科学化的急诊科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将来急诊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纳入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或2016.01.25-2018.01.25之间所有符合条件的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进行分段研究,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将采集到的病例数据整理后录入Epidata3.0软件并建立Exce1数据库,所有数据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来描述计量资料里的连续数值型变量,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计量资料里的分类变量,构成比和率的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若有频数小于5的数据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1表示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①本研究共纳入1320份病例,其中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共有727例:出院状态为死亡的共有106例(14.6%);纳入病例的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80-99岁年龄段的人群共有311例,占比42.8%;就诊季节最多的是春季,总共234例(32.2%),其次是冬季,共有211例(29.0%);就诊时间频次最高的是09-12时,总共157例(21.6%);汉族人数共有683例(94.0%);家庭地址位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共有695例(95.6%);自费病例有42例(5.8%);最少住院天数是1天,最多住院天数是5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共有571例(78.5%),单纯中医治疗共有130例(17.9%),单纯西医治疗总共26例(3.6%);伴随基础疾病最多的疾病种类排名由高到低取前四位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伴有基础疾病的病例共有606例(83.4%);过敏药物中最多见的是青霉素类药物。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共有593例:出院状态为死亡的共有97例(16.3%);纳入病例的平均年龄在77岁左右;80-99岁年龄段的人群共有350例,占比59.0%;就诊季节最多的是冬季,总共218例(36.8%),其次是秋季,总共139例(23.4%);就诊时间频次最高的是09-12时,总共292例(49.2%);汉族人数共有576例(97.1%);家庭地址位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共有564例(95.1%);自费病例有11例(1.9%);最少住院天数是1天,最多住院天数是23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共有252例(42.5%),单纯中医治疗总共338例(57.0%),单纯西医治疗共有3例(0.5%);伴随基础疾病最多的疾病种类排名由高到低取前四位依次是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伴有基础疾病的病例共有542例(91.4%);过敏药物最多见的是青霉素类药物。(2)入院情况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最多见的就诊原因是“喘”,出现212次;中医诊断最多见的是“喘证”,出现199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痰热壅肺”,出现37次;西医第一诊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共231次;最多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出现340次。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最多见的就诊原因是“发热”,出现234次;中医诊断最多见的是“风温肺热病”,出现231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痰热壅肺”,出现52次;西医第一诊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共212次;最多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出现298次。(3)治疗花费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中药饮片的使用率为36.3%;中成药的使用率为87.8%,中成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痰热清注射液;开展的中医治疗操作有明确记录的共有7例;住院平均总费用是11874元,床位平均费用是241元,西药平均费用是4625元,中成药平均费用是735元,中药饮片平均费用是131元,检查平均费用是2903元,化验平均费用是1102元,自费药平均费用是2元。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中药饮片的使用率为73.5%;中成药的使用率为98.5%,中成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参麦注射液;开展的中医治疗操作有明确记录的共有76例;住院平均总费用是26788元,床位平均费用是508元,西药平均费用是7527元,中成药平均费用是1324元,中药饮片平均费用是2496元,检查平均费用是3410元,化验平均费用是3808元,自费药平均费用是50元。(4)中医证候资料分析: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的中医证候资料在面色、动作反应、肢冷、体倦乏力、神疲懒言、斑、疹、目、黄疸、唇、咽喉、腹部形态、寒热感受、汗出、鼻部症状、咳嗽、喘、哮、痰、口味、口渴、头晕、心悸、腹胀、其他部位疼痛、嗳气、呃逆、饮食、睡眠、大便、小便、舌质、舌形、舌态、舌下络脉、舌苔厚薄、舌苔润燥、舌苔腻腐、舌苔颜色、脉诊等方面的记录情况中,有记录的比例均高于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5)西医检验资料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值、白细胞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淋巴细胞比值的检测率为93.9%,C反应蛋白值的检测率为80.2%;生化检查中,钾、钠、氯的检测率为90.0%,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率为88.9%,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率为87.1%,白蛋白值的检测率为85.7%,总胆红素的检测率为83.9%;血凝检查的检测率为53.9%;血气检查的检测率为48.6%。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值、白细胞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淋巴细胞比值的检测率为96.3%,C反应蛋白值的检测率为96.3%;生化检查中,钾、钠、氯的检测率为96.6%,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率为95.4%,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率为94.4%,白蛋白值的检测率为94.4%,总胆红素的检测率为95.4%;血凝检查的检测率为86.2%;血气检查的检测率为59.5%。结论:(1)急诊科就诊人群老龄化,急诊科医师要提高关于高龄伴随的机体病理状态变化的认识,协调好社会医疗资源分配问题;(2)急诊科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联系紧密,要重视季节对传染病防治的指示性意义,提高对于公共卫生疾病的预警能力和预警意识;(3)急诊科的发展要同医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医院特色、就诊人群特征及就诊疾病谱,结合当前医疗保险政策,重点发展优势病种;(4)在急诊科建设当中,中医治疗比例不断提高,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要从数量提升转化为质量提升,制定适用于急诊科的中药饮片疗效评分标准方案,以进行中药饮片的疗效评价研究;(5)急诊留观病例存在其特殊性,急诊科需要产生新的独特医疗评价体系,以适合急诊学科特点、病种特点、危重程度及收治难度等。

闫雨蒙[5](2021)在《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金银花水煎剂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探究其对脓毒症炎症及免疫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一:使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金银花水煎剂作为干预措施,连续观察7天,对照不同剂量的金银花水煎剂对小鼠生存情况的影响。实验二:使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及假手术小鼠模型,以实验一中提高生存率最显着的剂量作为金银花最佳剂量,分析金银花水煎剂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及免疫的调节作用与机制。CLP造模后24、48小时处死小鼠取材,采集小鼠血清、肝脏、脾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CD4+、CD8+等;ELISA 检测炎症因子 TNF-α,IL-1,IL-4 等;免疫印迹测 HMGB1、TLR4、p38 MAPK、IL-1β、IL-6 等。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金银花中剂量组显着提高脓毒症小鼠7天生存率,并且可改善脓毒症小鼠内脏水肿,腹腔黏连、积液等病理状态。实验二结果显示:①病理切片观察显示金银花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脂肪样变、点状坏死等损伤较生理盐水组程度更轻,脾脏结构尚能识别,白髓与红髓界限不清但程度轻于生理盐水组。②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和金银花组造模后24小时IL-4都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后48小时生理盐水组IL-4持续下降,金银花组IL-4含量有所回升。IL-10与TNF-α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24小时生理盐水组、金银花组小鼠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占比下降,但金银花组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D4+/CD8+水平显着下降,但金银花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48小时生理盐水组与金银花组小鼠CD4+、CD4+/CD8+比值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金银花组略高于生理盐水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P=0.299)。④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LP造模24小时后,金银花组小鼠HMGB1、TLR4、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48小时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CLP术后24小时p38 MAP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提示金银花可能抑制p38MAPK表达(P<0.05);CLP术后48h金银花组小鼠HMGB1、TLR4表达仍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38 MAPK表达亦低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时金银花组IL-6、IL-1β表达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48h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金银花组表达更接近正常值。结论:1.中剂量金银花水煎剂可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改善脏器损伤情况;2.金银花水煎剂对CLP脓毒症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保护免疫器官、提高淋巴细胞生存能力,调节脾脏CD4+/CD8+比例、调控免疫因子分泌等方面。3.金银花水煎剂在应用于CLP脓毒症小鼠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且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TLR4/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罗超应,罗磐真,王贵波,李锦宇,潘虎[6](2020)在《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与科学观念转变》文中研究表明有感于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等认识与结论,在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疾病发生与防治的整体性、相互作用性与复杂性,以及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亟待科学观念转变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促进整合医学发展的建议:①转变科学观念,坚定整合医学发展方向;②重视"初始条件"学说,建立整合医学的认识方法;③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完善临床医学认识方法;④正确认识与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促进整合医学发展。

程璐[7](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王尼尼[8](2020)在《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量表理论框架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运用包括半结构化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积累相关经验,把握专业上和方法学上的关键环节,以进一步促进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构建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辨证量表理论框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研究目标,采用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理论学习及相关文献研究阶段1)把握课题相关研究问题,熟悉课题背景;2)应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2.半结构化访谈研究阶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由访谈小组讨论决策构建访谈提纲,进行较深入的半结构化访谈的实践,并根据访谈材料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GID辨证量表理论框架的构建;3.内容分析阶段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已形成的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GID辨证量表理论框架进行初步探究。结果:1.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的有创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辨证量表理论框架由辨证理念、辨证方法、条目规范化、条目获取方式、条目筛选五部分构成,即有创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辨证量表应基于整体观、主次症结合的辨证理念结合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的辨证方法,在中医症状体征规范化、条目获取规范化、条目内涵界定等基础上,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及理化检查多种途径获取条目,科学进行辨病条目及辨证条目的筛选。2.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有创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辨证量表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该理论框架的核心内容是“条目筛选”;“条目规范化”是辨证量表的前提条件;“辨证理念”、“辨证方法”是辨证的重要手段;“条目获取方式”使该理论框架更加全面。结论:1.运用扎根理论结合内容分析法在中医辨证量表研究中作出创新性的尝试,为中医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上的思路。2.探讨了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辨证量表的理论框架,既是为下一步量表研制做好基础,也是对访谈对象既往研究成果的归纳,同时也是对中医辨证量表研究发展思路的反思与启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9](2019)在《"中国特色危重病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危重病急救医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但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当时我国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很高,传统的医治模式很难使患者起死回生,怎样提高救治率?医生的强烈责任感促使当时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今达教授为首的一批中西医结合急救工作者苦苦寻找答案。1974年,王今达教授锐意创新,打破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禁区,打破原有的分科和专业界限,率先将世界医学前沿的现代急救医学引进中国,将中医应用于急救医学,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创造性地建立起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新型学科——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也就是我国第一个以医疗和科研相结合的现代重症医学的医疗单元——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和抢救病房,并以此作为基地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人才。"科学进步不能固步自封,既要引进国外先进部分,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部分,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合力作用。在当今治疗急危重病中西医各具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病的目的是取二者之长,争取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而不是攀比西医和中医在治疗中的比重各占多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现代重症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危重病医学"。

张潇双[10](2019)在《中医扶正固本法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脓毒症作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虽然脓毒症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流行率、病死率和疾病成本仍然很高。中医认为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亏虚,急性虚损作为脓毒症发病的关键病机贯穿了疾病始末,临床应当将扶正固本法作为中医治疗脓毒症的核心。本研究探讨中医扶正固本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冀为临床治疗中使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脓毒症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留观及芳村分院ICU确诊符合Sepsis 3.0诊断标准并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试验组患者若为阳气暴脱证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若为气阴耗竭证则联合生脉注射液,分别形成参附组和生脉组。三组治疗疗程均为7天。收集三组治疗前后患者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中医证候(神志、肤温、肤色、舌象、脉象等)变化,并随访记录28天生存情况和住院天数。使用SPSS 17.0软件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取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脓毒症患者73人,其中参附组24人,生脉组25人,常规组24人。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分布情况及治疗前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末梢血糖、外周血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基线特征齐,具有可比性。2.与治疗前比较,参附组、生脉组及常规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D-二聚体、WBC、PCT、CRP值均逐渐下降,PLT值逐渐升高,各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第3天参附组及生脉组D-二聚体、WBC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第7天参附组及生脉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D-二聚体、WBC、PCT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但参附组与生脉组比较,各时间点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PLT、WBC、PCT、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虽然参附组及生脉组住院天数小于常规组(P<0.05),但三组28天病死率及中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有效调节脓毒症时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患者SOFA评分值及APACHEⅡ评分值,缩短住院天数。但本研究并未发现中医扶正固本法对患者预后有影响,两种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指征及应用时机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讨论。

二、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气虚陷与毒瘀内蕴探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病机(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气虚陷与ARDS
    1.1 胸中大气与呼吸的关系
    1.2 大气虚陷影响周身气血运行
    1.3 大气虚陷贯穿脓毒症ARDS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2 毒瘀内蕴是脓毒症ARDS的核心病机
    2.1邪气犯肺,继以热毒、湿毒蕴结为主
    2.2 脉络瘀滞,常与湿热毒邪相兼
3 中医药干预的要点和优势环节
    3.1 益气升陷治法的重点干预时期
    3.2 强调整体观,重在肺肠同治
    3.3 顾护后天脾胃,补泻兼施
    3.4解毒化瘀有侧重,气血运行当同调
4 小结

(2)从《孙子兵法》谈用药如用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用药如用兵理论的历史发展源流
    1 孙武简介
    2 《孙子兵法》简介
    3 用药如用兵历史发展
        3.1 萌芽于秦汉时期
        3.2 明确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褚氏医书》
        3.3 继承于唐宋金元时期
        3.4 盛于明清时期
    4 小结
第二部分 医道与兵道
    1 设兵为全国,设医为全形
    2 未战先庙算,用药先议病
    3 未战先备战,未病先防备
        3.1 养生保健,治疗未病
        3.2 针对人体,提前用药
        3.3 结合天时,提前预防
        3.4 司岁备物,有备无患
        3.5 既病防变,抓住先机
    4 兵家慎战争,医家慎医药
    5 兵家重粮辎,医家重正气
    6 良将与良医,以人为根本
第三部分 医术与兵术
    1 知彼知己,四诊合参
    2 攻其必救,审证求机
    3 因势利导,医兵皆用
    4 因敌制胜,随证变化
        4.1 用方达变
        4.2 分期论治
    5 行间之法,医兵皆重
        5.1 兵用向导,药重引经
        5.2 反间之法,反治之法
        5.3 亲而离之,分邪而治
    6 奇正相合,出奇制胜
        6.1 治法出奇制胜
        6.2 方药出奇制胜
        6.3 服法出奇制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孙子兵法》与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
        1.1 秦汉时期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1.3 唐宋时期
        1.4 金元时期
        1.5 明清时期
        1.6 民国时期
    2 现代研究
        2.1 都重视整体观
        2.2 思维模式相似
        2.3 决策的一致性
        2.4 以人为本的思想
        2.5 重视“粮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清法理论探源
    2 儿童血尿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3 儿童血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三 清法对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细胞因子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四 清法对幼龄大鼠IgA肾病湿热证模型生物标志物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讨论
    1 病证结合的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
    2 清法方药对孤立性血尿细胞因子调节机制
    3 儿童孤立性血尿尿液生物标志物筛选
    4 研究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的概况
    2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3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3.1 关于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3.2 关于病理分型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4 研究及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就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西医急诊医学的研究方向
        2. 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特点
        3. 西医急诊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背景
        2.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发展
        3.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方向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中医临床资料
        2.3 西医临床资料
    3. 讨论
        3.1 急诊留观病例一般资料
        3.1.1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比较
        3.1.2 两组病例就诊季节及就诊时间比较
        3.1.3 两组病例的家庭地址及医疗付费方式比较
        3.1.4 两组病例住院天数比较
        3.1.5 两组病例入院诊断比较
        3.1.6 两组病例既往病史及伴有基础疾病比较
        3.1.7 两组病例转归结局比较
        3.1.8 两组病例就诊原因比较
        3.1.9 两组病例过敏情况比较
        3.1.10 两组病例住院期间治疗及费用比较
        3.2 急诊留观病例临床资料
        3.2.1 两组病例中医临床证候及西医化验检查比较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和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金银花对脓毒症治疗效果观察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金银花通过HMGB1/TLR4/p38 MAPK通路发挥脓毒症调节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与科学观念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疾病发生与防治的整体性、相互作用性与复杂性
2整合医学亟待科学观念转变
3转变科学观念,促进整合医学发展
    3.1 转变科学观念,坚定整合医学发展方向
    3.2 重视“初始条件”学说,建立整合医学的认识方法
    3.3 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完善临床医学认识方法
    3.4 正确认识与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促进整合医学发展

(7)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1.2 ARDS异质性研究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3.3 凝血功能紊乱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1.5.2 机械通气治疗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2.2.3 偏倚风险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3.1 研究背景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病例选择
        3.2.3 研究方法
        3.2.4 观察指标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3.3.4 28d累积死亡率
    3.4 讨论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研究背景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量表理论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定性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中医扶正固本法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一、脓毒症的概况
        二、脓毒症诊断沿革
        三、脓毒症主要病机
        四、脓毒症的临床监测与评估
        五、脓毒症的治疗新进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
        二、急性虚证与扶正固本法
        三、参附及生脉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干预方案
        三、观察指标及时点
        四、疗效评价指标
        五、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二、治疗前三组相关指标比较
        三、治疗后(D7)三组相关指标比较
        四、三组28天病死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五、三组中医疗效比较
        六、不同时点三组相关指标变化
        七、三组相关指标组内比较
        八、不良反应报告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气虚陷与毒瘀内蕴探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病机[J]. 左天,袁春燕,马世红,杜炯栋. 新中医, 2021
  • [2]从《孙子兵法》谈用药如用兵[D]. 张浩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D]. 李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D]. 胡晓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D]. 闫雨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与科学观念转变[J]. 罗超应,罗磐真,王贵波,李锦宇,潘虎. 医学争鸣, 2020(06)
  • [7]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有创机械通气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量表理论框架构建[D]. 王尼尼.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中国特色危重病医学"的形成与发展[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09)
  • [10]中医扶正固本法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潇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整体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