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线性制作机房群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19)在《中央空调节能自动控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中央空调系统是大型建筑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的主要监控对象,同时也是整个大型建筑中能耗最大的设备(约占40%以上)。制冷压缩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设备中最主要的耗能设备。通过釆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地文体中心的中央空调自控系统,从建设绿色智能建筑,基于实现文体中心节能低耗的目的出发,指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节能控制策略。釆用变频技术和PID控制、最优化控制等技术开发设计了制冷机房群控系统,从制冷机房中冷(热)水机组、冷冻(热)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四个方面的综合能效(Chiller Plant Efficiency,CPE)出发对制冷(热)设备进行智能化群控,实现了中央空调制冷(热)系统综合能耗的降低和管理的优化。通过选用先进的智能楼宇管理平台系统,设计了制冷系统群控的网络架构,开发了自定义程序模块,实现了系统的节能控制。本论文设计的制冷(热)机房群控系统,不仅能实现文体中心中央空调系统的全面调节与控制,减少人工管理,而且还可以依据能效和设备的最佳性能,提供最优的设备运行组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将整个制冷(热)系统能耗降低约30%。该论文有图37幅,表2个,参考文献60篇
何朋[2](2019)在《融媒体时代的广电建筑特质空间设计研究 ——以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为例》文中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传媒和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网络化的趋势,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不同的媒体之间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也在不断变革,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终端发布的立体式传播;此外,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内容、传播形式和接收工具的需求成为了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传播者不再是传播的中心。当今的广电媒体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本文依托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的项目实践,在对“融媒体”的本质、成因、影响和对广电媒体、广电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对“融媒体”时代广电建筑特质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本文先从广电建筑的整体设计入手,在宏观上分析广电建筑总平面的功能和布局要求,再着手分析广电建筑特质空间的特征、工艺流程的要求和设计手法,阐述“融媒体”背景下,广电建筑总体布局和功能流线的特征及类型。然后通过对设计要点的解读,和对国内外优秀广电建筑案例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广电建筑的特质空间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互动交流空间、工艺技术用房和室外活动场所三个部分。并以笔者的实践项目,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回应广电建筑的设计研究。全文约5.8万字,图片312幅,表格12幅。
朱凯歌[3](2019)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改革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以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以《非线性编辑》课为例,通过分析课程建设现状,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利用文献研究和实践教学,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平顶山地域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许柳竣熙[4](2018)在《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围绕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台总控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流量分析、网络结构、设备配置、自愈保护、故障检测等技术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专项培训、参观调研、专家指导、理论分析、技术攻关等方式,在研究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及故障监测发展基础上,采用网络流量、故障检测、轮询系统等理论以及光纤通信、SDH组网、路由交换等技术,对新台与原发射台、省网络公司、市网络公司等站点间的网络流量及业务调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传输环网、基带矩阵和总控通话系统技术方案;引入预警监测概念,提出一套故障监测流程及其相应的监测功能,采用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模型设计五个外围站点传输环网故障检测系统,以解决新台总控系统传输环网安全运行中相关技术问题,为圆满完成总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技术基础。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1)介绍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及故障监测状况,SDH网络结构、自愈保护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结合新台业务需求,采用统计方法得出新台与外围五个站点间的业务需求数据,提出总控系统传输环网优化设计方案;结合总控业务调度保障需求,提出总控基带矩阵和总控通话系统设计方案;三个技术方案在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台工程建设中均得以实现。(3)介绍传输环网故障原因及分类、故障处理原则及流程,在对总控系统传输环网故障监测问题研究分析基础上,引入预警监测概念,提出一套故障监测流程及其相应的监测功能,以提高整个传输环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模型,对传输环网外围五个站点进行故障检测,采用嵌入式Markov链和概率母函数方法解析出该模型的系统特性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MATLAB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并与传统Round Robin轮询故障检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效能。
张宇翔[5](2018)在《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楼宇自动化技术已从基础监控走向系统优化,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建筑内环境的舒适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我国的建筑能耗巨大,而在建筑设备运行能耗总量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比超过了67%。利用楼宇自动化技术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与合理调配,将推动实现楼宇的全面节能。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央空调系统发展历程,阐述中央控系统控制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中央空调水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与工艺流程进行说明,并重点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能耗来源,以及常用的节能评价指标。其次,在深入分析、研究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工艺流程与对象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央空调系统及各子系统建模工作,进行相应的特性分析与控制系统策略设计,给出二级泵频率—压差控制、冷却塔风机频率—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模型。再次,在已建模基础上,以降低系统能耗为目标,提出基于阀门开度自适应调整的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以及基于负荷百分比法的冷热源机组群控策略,设计一种基于流量的变频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器,解决冷却水泵与冷却塔风机控制耦合问题,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际试验平台,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赵天[6](2018)在《不同的非编制作系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文中认为电视机房,是广播电视信号数据机房。非线性编辑技术迅速发展之后,以其方便性、存取随意性成为目前较理想的后期节目制作手段。但不同的非编制作系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不同机房的互联互通,需要整体协调。
柴岗[7](2018)在《4K电视剧制作网项目建设和实践》文中提出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催促着电视剧制作产业的变革,电视剧后期制作在向更高端的4K超高淸制作流程靠拢。本文以4K技术发展为背景,阐明了4K/UHD(超高清)电视剧制作流程,重点介绍了剧中心后期制作网项目建设情况,总结了电视剧节目制作的实践过程。
王海峰[8](2017)在《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网的高清化升级改造》文中认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同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网络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数字化硬盘制播系统已经成为电视台播出的基本配置。本文阐述了宁海县电视台制作与播出系统的发展历史、工作流程、网络结构,针对电视节目的采、制、编、播系统网络的升级改造,提出了网络设备升级改造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案、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的方法,以保障电视节目制作与安全播出。
胡曙敏[9](2012)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楼宇自动化(BA)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集中空调控制系统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央空调所消耗的能源几乎占整个楼宇能量消耗的50%。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设备众多、功能各异、分布极广,极其复杂的系统。对它的控制与集成,以及它与上位信息网络的数据交换与融合的研究,自然而然就成为人们研究楼宇自控系统时的首选。因此在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引入总线控制技术,并实现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体系(CIMS),从节能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对智能建筑的能量管理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央空调实训室为研究平台,设计了一套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系统突破传统控制模式,采用直接数字控制总线监控系统,提出了节能设计思路与创新方法。具体包括:①对目前数种采用较为广泛的总线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作者所选用的R-NET总线技术的性能、技术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②在工程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NET总线技术的建筑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包括系统空调请求系统、水力平衡系统、机房群控系统、计量计费系统、末端控制系统五个子系统设计调试与过程分析。③采用AVIEW组态软件,通过监控界面及其控件功能设置,对人机界面进行组态分析与控制,完成了中央空调系统上位机群控功能。
杜宏宇,王洋[10](2012)在《高校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网络、校园电视台运行中多媒体制作机房的应用以及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现状,探讨了多媒体机房的网络化在高校教育教学和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二、非线性制作机房群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线性制作机房群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央空调节能自动控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中央空调制冷(制热)系统) |
1.3 制冷(制热)与空调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 |
2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概述 |
2.1 项目基本情况 |
2.2 中央空调综合管理节能控制系统组成 |
2.3 制冷(热)机房及交换机房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制冷机房集中控制系统 |
3.1 硬件组成 |
3.2 软件设计 |
3.3 控制流程 |
3.4 制冷系统图 |
3.5 本章小结 |
4 制热机房集中控制系统 |
4.1 硬件组成 |
4.2 控制方法 |
4.3 软件设计 |
4.4 控制流程 |
4.5 制热系统图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内容与结论 |
5.2 系统运行与节能效果 |
5.3 研究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融媒体时代的广电建筑特质空间设计研究 ——以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方案设计 |
第一章 项目介绍 |
1.1 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区位 |
1.2 地块基地条件 |
第二章 设计构思 |
2.1 条件梳理 |
2.1.1 设计愿景 |
2.1.2 限制条件 |
2.2 任务书要求 |
2.2.1 建设规模 |
2.2.2 建设具体要求 |
2.2.3 地块规划设计要求 |
2.2.4 任务书规划 |
2.3 方案推演 |
2.3.1 任务梳理 |
2.3.2 布局研究 |
2.3.3 场地梳理 |
第三章 方案分析 |
3.1 方案一 |
3.1.1 日照分析 |
3.1.2 室外流线组织 |
3.1.3 功能分区 |
3.1.4 室内流线设计 |
3.2 方案二 |
3.2.1 日照分析 |
3.2.2 室外流线组织 |
3.2.3 功能分区 |
3.2.4 室内流线设计 |
第四章 技术图纸 |
4.1 方案一 |
4.1.1 总平面图 |
4.1.2 各层平面图 |
4.1.3 剖面图、立面图 |
4.1.4 效果图 |
4.2 方案二 |
4.2.1 总平面图 |
4.2.2 各层平面图 |
4.2.3 剖面图、立面图 |
4.2.4 效果图 |
下篇 融媒体时代的广电建筑特质空间设计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解释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广电建筑总体环境研究 |
2.1 “融媒体”的时代背景 |
2.1.1 “融媒体”的定义 |
2.1.2 我国“融媒体”发展的现状 |
2.2 “融媒体”时代对广电媒体的新要求 |
2.2.1 广电媒体的新特点 |
2.2.2 广电媒体的新策略 |
2.3 “融媒体”时代对广电建筑的新要求 |
2.4 广电建筑总平面设计 |
2.4.1 广电建筑总平面功能组合 |
2.4.2 广电建筑总平面图设计要点 |
2.4.3 总平面布置形式 |
2.5 广电建筑特质空间的设计要求 |
2.5.1 广电建筑的工艺流程 |
2.5.2 广电建筑的设计要求 |
2.5.3 各部分体量的流线关系 |
2.6 广电建筑各部分特质空间的体量组合形式 |
2.6.1 “融媒体”时代广电建筑体量组合形式的影响因素 |
2.6.2 平面组合形式 |
2.6.3 剖面组合形式 |
2.6.4 建筑形象的演变 |
2.6.5 扬州广电的形象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电建筑特质空间一——互动交流空间 |
3.1 广电建筑公共大厅 |
3.1.1 传统式内部大厅 |
3.1.2 “融媒体”公众大厅 |
3.1.3 扬州广电方案的公众大厅设计 |
3.2 工作人员交流空间 |
3.2.1 传统式办公空间 |
3.2.2 融媒体式办公空间 |
3.2.3 扬州广电方案的办公空间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电建筑特质空间二——技术用房 |
4.1 电视台演播区设计要点 |
4.1.1 演播室平面设计要点 |
4.1.2 演播室剖面设计要点 |
4.1.3 新闻中心演播室 |
4.1.4 总控播送系统 |
4.1.5 媒体资产管理及收录系统 |
4.1.6 互联互通交互平台系统 |
4.2 演播室设计的新趋势 |
4.2.1 电视节目制作产业化的趋势 |
4.2.2 演播厅设计的新趋势 |
4.2.3 电视台演播区实例 |
4.3 电台录音区设计要点 |
4.3.1 语言录(播)音室 |
4.3.2 文艺录音室 |
4.3.3 电台复制区、播出区 |
4.4 电台录音区设计的新趋势 |
4.4.1 电台录音区的常规做法 |
4.4.2 案例 |
4.5 扬州广电方案中的演播区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电建筑室外活动空间 |
5.1 入口空间设计 |
5.1.1 入口广场 |
5.1.2 序列空间 |
5.1.3 扬州广电方案的入口空间设计 |
5.2 空间景观设计 |
5.2.1 景观屋面 |
5.2.2 上人屋面 |
5.2.3 扬州广电方案空间景观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改革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2.1 师资力量薄弱 |
2.2 仪器设备紧缺 |
2.3 课程设置欠妥 |
2.4 教学模式固化 |
2.5 评价方式单一 |
3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3.1 提升师资水平 |
3.2 增加仪器设备 |
3.3 优化课程设置 |
3.4 改革教学模式 |
3.5 丰富评价方式 |
4结语 |
(4)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本学位论文主要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3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及其故障监测发展状况 |
1.3.1 广播电视系统构成 |
1.3.2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
1.3.3 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发展状况 |
1.3.4 广播电视网络故障监测发展状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SDH网络技术 |
2.1 概述 |
2.2 SDH网络结构 |
2.2.1 组网原则 |
2.2.2 拓扑结构 |
2.3 SDH自愈保护 |
2.3.1 两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
2.3.2 两纤双向通道保护环 |
2.3.3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
2.3.4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
2.3.5 DXC保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台总控传输环网分析 |
3.1 概述 |
3.2 网络流量 |
3.2.1 网络流量类型 |
3.2.2 网络流量模型 |
3.2.3 网络流量测量 |
3.3 新台网络业务需求 |
3.3.1 老台业务现状 |
3.3.2 新台业务考虑 |
3.4 新台传输环网优化设计 |
3.4.1 流量分析 |
3.4.2 各站点业务量 |
3.4.3 环网优化设计 |
3.5 新台总控基带矩阵及通话系统设计 |
3.5.1 基带矩阵系统设计 |
3.5.2 通话系统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台传输环网故障检测分析 |
4.1 概述 |
4.2 传输环网故障处理原则及流程 |
4.2.1 故障处理原则 |
4.2.2 故障处理流程 |
4.2.3 故障处理方法 |
4.3 传输环网故障预警监测 |
4.3.1 故障预警监测流程 |
4.3.2 故障预警监测业务 |
4.3.3 故障预警监测功能 |
4.4 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分析 |
4.4.1 结构模型 |
4.4.2 数学模型 |
4.4.3 系统特性参数 |
4.4.4 系统仿真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
(5)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现状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变频与变流量控制 |
1.3.2 中央空调的群控策略 |
1.3.3 中央空调系统控制策略与算法 |
1.4 研究动机与创新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中央空调水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
2.1 系统结构与工艺流程 |
2.2 水系统 |
2.2.1 系统结构与工艺流程 |
2.2.2 冷冻水系统 |
2.2.3 冷却水变流量系统 |
2.3 水系统群控策略 |
2.3.1 冷冻水系统控制策略 |
2.3.2 冷却水系统优化控制分析 |
2.4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及其评价指标 |
2.5 平台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系统控制对象建模 |
3.1 建模方法 |
3.2 系统辨识理论 |
3.2.1 辨识原理 |
3.2.2 辨识内容与步骤 |
3.2.3 参数辨识 |
3.3 被控对象模型辨识 |
3.3.1 二级泵频率—压差控制 |
3.3.2 冷却塔风机频率—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系统优化控制及仿真分析 |
4.1 控制器的设计 |
4.1.1 PID控制器 |
4.1.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4.2 冷冻水系统优化控制 |
4.2.1 数据采集与参数设置 |
4.2.2 二次泵压差控制仿真验证 |
4.3 冷却水系统优化控制仿真 |
4.3.1 数据采集与参数设置 |
4.3.2 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节能方案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5.1 冷冻水系统控制策略应用 |
5.1.1 冷冻水系统的实际运行 |
5.1.2 压差设定值的确定 |
5.1.3 运行分析 |
5.2 冷却水系统控制策略应用 |
5.2.1 冷却水系统的实际运行 |
5.2.2 运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不同的非编制作系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不同非编制作系统的整体协调应用 |
3 结语 |
(7)4K电视剧制作网项目建设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项目建设背景 |
1.4K影像技术的发展 |
2.4K摄影机的广泛应用 |
3.后期制作流程变革 |
二4K超高清电视剧制作网制作流程 |
三4K超高清电视剧制作网建设情况 |
1. 设计原则 |
2. 设计思路 |
3. 系统建设 |
四电视剧制作实践 |
五项目总结 |
(8)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网的高清化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制作与播出网络提升改造应循的基本原则 |
2?制播系统网络升级改造历程 |
3?升级改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4?系统的日常维护 |
5?结束语 |
(9)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现状 |
1.3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价值 |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中央空调系统分析 |
2.1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分析 |
2.1.1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
2.1.2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 |
2.2 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分析 |
2.2.1 循环水系统概述 |
2.2.2 循环水系统特性 |
2.3 中央空调循环水变水量调节分析 |
2.3.1 变水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2.3.2 变水量控制对象分析 |
2.3.3 变水流量控制特点 |
2.3.4 变水量模糊控制分析 |
2.4 中央空调循环变水量控制方案设计 |
2.4.1 冷冻水变水量控制方案设计 |
2.4.2 冷却水变水量控制方案设计 |
2.4.3 冷却塔风机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2 用户需求与计算规划 |
3.2.1 用户需求及有关设计依据 |
3.3 冷水机组系统 |
3.3.1 主机 |
3.3.2 冷冻水系统 |
3.3.3 冷却水系统 |
3.3.4 末端空气调节系统 |
3.4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
3.5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空调请求部分 |
3.6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水力平衡部分 |
3.6.1 水力平衡组成 |
3.6.2 水力平衡分析 |
3.7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计量计费部分 |
3.7.1 中央空调计量系统功能与结构 |
3.7.2 时间当量型计费 |
3.7.3 能量积算型计费 |
3.7.4 VfmKE 计量计费系统 |
3.8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末端控制部分 |
3.8.1 定静压系统 |
3.8.2 变静压系统 |
3.8.3 系统教学功能的扩展 |
3.9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机房群控部分 |
3.9.1 机房群控系统组成 |
3.9.2 机房群控制内容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
4.1 DDC 控制器及网络 |
4.2 REALCON 控制器(DDC) |
4.2.1 主模块 |
4.2.2 扩展模块 |
4.3 REALCON 数据转换器 |
4.3.1 数据转换器的功能与作用 |
4.3.2 REALCON 数据转换器的种类 |
4.4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架构 |
4.4.1 中央空调控制策略 |
4.4.2 中央空调控制总体架构 |
4.4.3 系统工作站(图形控制中心)和教学计算机工作站 |
4.4.4 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
4.5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
4.5.1 风机盘管控制 |
4.5.2 VAV 盘管控制 |
4.5.3 能量积算控制 |
4.5.4 AHU 控制 |
4.5.5 变频控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央空调组态监控的实现 |
5.1 AVIEWISPAT 空调自控系统和工作站软件 |
5.1.1 aview 控制软件的特点 |
5.1.2 Aview 的软件控制特点 |
5.1.3 AVIEWISPAT 控制系统结构特点及安全可靠性 |
5.2 工程项目建立与组态 |
5.2.1 创建项目树 |
5.2.2 配置节点 |
5.2.3 组态 |
5.2.4 锁定节点 |
5.2.5 删除节点 |
5.2.6 生成文件 |
5.3 冷源机房控制 |
5.4 AVIEWISPAT 系统的控制范围及控制精度 |
5.5 冰蓄冷的节能控制 |
5.6 AVIEWISPAT 控制系统对硬件设施及环境的综合利用能力 |
5.6.1 AVIEWISPAT 控制系统对设备参数的读取和使用 |
5.6.2 自控系统对设备特性的优化利用 |
5.6.3 自控系统对室外气候参数的利用 |
5.7 节能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10)高校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优势 |
1.1 多媒体制作机房单机化的缺陷 |
1.1.1 时间的浪费 |
1.1.2 工作效率低下 |
1.1.3 资料转换烦琐 |
1.2 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优势 |
2 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构建 |
2.1 多媒体机房的构建 |
2.1.1 针对校园电视台 (1) 格式兼容性 |
2.1.2 针对教学平台 (1) 资源应用 |
2.2 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构建的设备要求 (1) 网络结构 |
3 实现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与教学实践的优势互补 |
3.1 双路采集和网络远程编辑, 师生的沟通交流 |
3.2 学生用机可独立上下载, 确保教学安全 |
3.3 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科学高效分配教师及学生权限 |
4 多媒体制作机房网路化与校园电视台相辅相成 |
4.1 资源共享 |
4.2 资源合理安排 |
4.3 提高节目质量 |
4.4 提高工作效率 |
4.5 提高时效性 |
4.6 播出方式便捷 |
5 结束语 |
四、非线性制作机房群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央空调节能自动控制设计[D]. 张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2]融媒体时代的广电建筑特质空间设计研究 ——以扬州广电多媒体文化广场为例[D]. 何朋. 东南大学, 2019(05)
- [3]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改革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 朱凯歌.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01)
- [4]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D]. 许柳竣熙. 云南大学, 2018(04)
- [5]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研究[D]. 张宇翔.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6]不同的非编制作系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J]. 赵天.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03)
- [7]4K电视剧制作网项目建设和实践[J]. 柴岗. 现代电视技术, 2018(01)
- [8]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网的高清化升级改造[J]. 王海峰. 电子制作, 2017(17)
- [9]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研究[D]. 胡曙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3)
- [10]高校多媒体制作机房网络化的运用研究[J]. 杜宏宇,王洋.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