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物探快船出海(论文文献综述)
谭晔,张明,任丽娜[1](2020)在《从小天地走向大舞台》文中研究说明东方油建转型发展实现自负盈亏,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10月中旬,在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河北东方石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油建)第一项目部正在这里承担任安线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它标志着东方油建转型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东方油建经过3年的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工民建、天然气销售、加油站维修改造和油气田地面产能建设四大业务板块,业务领域覆盖京津冀等13个省市。
林宽海[2](2016)在《基于定制的中国石油企业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研究》文中提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是从石油勘探开发业务体系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业务,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如何建立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又有利于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对于拓展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合作空间,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从总结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演进过程入手,分析了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律性和历史阶段性趋势。从国际化视角,就顾客价值、企业竞争力与企业能力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满足顾客价值这一目标,构建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外知名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进行对标分析,找出了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优劣势。应用SWOT分析理论,结合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趋势,提出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实施定制一体化模式创新策略。综合分析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力、竞争力的现状,构建了基于定制中国石油企业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模式(简称定制一体化模式)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理。基于供应链视角构建竞合博弈模型,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竞合博弈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国际市场中竞合博弈的实际,对比竞争与合作状态下的收益和竞争特点,将供应链竞合博弈思想应用于定制一体化模式下的分包定价决策,分别就非合作博弈竞争与合作博弈情景下的收益状况进行分析,为定制一体化模式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如何选择竞争策略、如何进行利益分配提供了决策方法。针对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特点,阐述了实施定制一体化模式的要领和企业能力提升路径。并选取大庆油田蒙古塔木察格综合一体化项目实例,对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应用五力模型理论验证了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在中国石油企业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认为:第一,基于定制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是未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第二,实施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发挥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优势,是一个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想模式;第三,基于定制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客户和资源国等多方共赢;第四,在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上,竞争不是唯一的策略,合作正逐渐变为一种趋势。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企业竞争力、企业能力、竞合博弈等相关理论,从企业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围绕创造顾客价值,系统性地分析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实施定制一体化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为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策略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方法。
王川[3](2013)在《地缘战略视野下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来看,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不仅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而且对于实现和维护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中亚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中亚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中亚地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然而,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投资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地缘战略含义,投资规模、投资动因、投资方式、产业类型和区位分布等有何特点及问题,所面临的地缘机遇与风险有哪些,如何从地缘战略的视角出发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这一系列问题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置于地缘战略的视野下,探讨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意义、投资规模、投资动因、投资方式、产业类型、区位分布、地缘机遇与风险以及进一步优化投资的地缘战略构想。全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指出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进展、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本文认为,当前中亚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不仅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而且对于维护和实现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将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上升到地缘战略层面,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亚地区具有的超越一般经济周期的投资价值。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梳理和评述本文所涉及到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地缘战略理论,并说明这些理论对于本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适用性。第三章,中国企业对中亚市场直接投资现状分析。本章对中国企业在中亚直接投资的投资历程、投资动因、投资方式、产业类型以及区位分布等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由此判断,中国企业对中亚的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方式、产业类型和区位分布都不尽合理,投资企业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对中亚的投资缺乏整体战略层面的的思考,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未来将成为限制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制约和瓶颈。第四章,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机遇与地缘风险分析。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地缘战略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风险,需要企业特别予以重视。第五章,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构想。在前文对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意义、投资潜力、投资动因、产业与区位以及地缘机遇与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构想。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回顾全文,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王春枝[4](2005)在《“走出去”海阔天空——访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张凤山》文中认为2004年,辽河勘探局在来自中国石油集团的6.7亿元补贴全部取消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实现利润3000万元。其中,外部市场收入由2000年的7.3亿元增长到15亿元。勘探局干部职工感慨:“市场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给了我们新的发展希望。” 2004年8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
罗世清[5](2004)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中国加入WTO和石油石化企业的重组改制向纵深方向发展,SCGC的国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是SCGC决策者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系统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对SCGC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世界石油资源为我国利用的主要地区进行了系统分析,为SCGC开拓国际市场,选择作业区指明了方向。 2、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的新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为SCGC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4、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SCGC的内部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优势和劣势,为SCGC正确认识自我,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提供了指导。 5、建立了SCGC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和识别竞争力的方法,为SCGC客观、科学地评价自身的素质和准确认识自己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6、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SCGC的战略方向选择、经营领域选择、经营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SCGC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7、结合SCGC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运用竞争战略的一般理论对SCGC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供SCGC决策者参考。
二、东方物探快船出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方物探快船出海(论文提纲范文)
(1)从小天地走向大舞台(论文提纲范文)
筑牢转型发展根基 |
构建转型发展格局 |
创新转型发展动能 |
(2)基于定制的中国石油企业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国内石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
1.1.2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国际石油合作的主要业务 |
1.1.3 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1.4.1 论文逻辑思路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1.5 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
2.2 定制服务和一体化思想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定制和一体化思想生产的根源及发展趋势 |
2.2.2 基于定制一体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相关研究 |
2.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竞争优势 |
2.3.1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传统研究概述 |
2.3.2 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理论发展 |
2.3.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
本章小结 |
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历史演进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3.1 石油工业的历史演进 |
3.1.1 石油工程师时代 |
3.1.2 企业家时代 |
3.1.3 政治家时代 |
3.1.4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独立的时代 |
3.2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 |
3.2.1 市场构成 |
3.2.2 发展空间 |
3.2.3 行业内企业现状 |
3.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定制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3.3.1 服务市场由本土化向国际化发展 |
3.3.2 服务技术不断创新 |
3.3.3 服务模式由分散化向一体化发展 |
3.3.4 服务业务由多元化向核心化发展 |
3.3.5 服务观念由服务商向联盟者发展 |
3.4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模式演进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石油行业特性——演进的内部因素 |
3.4.2 客户需求变化--演进的外部因素 |
3.4.3 科技创新与进步--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
3.5 基于定制一体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模式的市场条件 |
3.5.1 规模效应催生定制一体化 |
3.5.2 定制一体化技术条件的成熟 |
3.5.3 定制一体化符合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特性 |
本章小结 |
4 国际化视角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力与顾客价值 |
4.1 顾客价值、企业能力与企业竞争力 |
4.2 基于顾客价值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关键需求要素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关键能力评价 |
4.3.1 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
4.3.2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4.3.3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关键能力评价 |
4.4 基于企业能力的中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对标分析 |
4.4.1 对标体系设计原则 |
4.4.2 对标公司选择及概况 |
4.4.3 对标指标分析 |
4.4.4 国内外知名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关键能力对标分析 |
4.5 基于企业能力的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模式SWOT分析 |
4.5.1 SWOT分析的特征 |
4.5.2 构建SWOT矩阵 |
4.5.3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策略选择 |
本章小结 |
5 基于定制的石油工程技术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构建 |
5.1 基于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 |
5.2 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运行机理 |
5.2.1 定制一体化模式的基本框架 |
5.2.2 目标客户选择与客户需求识别 |
5.2.3 定制一体化分析 |
5.3 定制一体化模式下企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
5.4 基于定制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优势 |
本章小结 |
6 基于定制的石油工程技术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竞争策略 |
6.1 定制一体化模式下的竞争策略 |
6.2 影响定制一体化竞争策略的因素 |
6.3 竞合策略的博弈分析 |
6.4 竞合策略下的合作收益分配博弈决策分析 |
6.4.1 基于供应链视角构建收益-成本函数模型优化求解收益分配 |
6.4.2 模型假设 |
6.4.3 模型构建 |
6.4.4 模型解析 |
本章小结 |
7 中国石油企业关键能力提升路径: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 |
7.1 基于定制一体化的企业能力与顾客关键需求的匹配 |
7.2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关键能力提升的路径 |
7.2.1 战略管理能力 |
7.2.2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7.2.3 财务管理能力 |
7.2.4 风险管理能力 |
7.2.5 市场开拓能力 |
7.2.6 项目管理能力 |
7.2.7 技术能力 |
7.2.8 装备能力 |
7.2.9 QHSE管理能力 |
7.3 构建中国石油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本要领 |
7.3.1 构建适应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链体制 |
7.3.2 建立适应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制度体系和管理策略 |
7.3.3 优化项目管理方式 |
7.3.4 培育核心竞争力要素 |
7.4 中国石油基于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应用条件 |
7.5 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下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特质 |
7.6 实施定制一体化服务模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7.6.1 装备供应与服务 |
7.6.2 项目安全保障 |
7.6.3 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
本章小结 |
8 案例研究——大庆油田蒙古塔木察格综合一体化项目 |
8.1 项目前期技术经济评价 |
8.2 客户关键需求识别 |
8.3 大庆油田一体化服务能力与客户关键需求的匹配 |
8.4 塔木察格综合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践 |
8.4.1 一体化服务机制构建 |
8.4.2 塔木察格项目多项技术的一体化应用 |
8.5 塔木察格综合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际效果 |
8.5.1 勘探实施情况 |
8.5.2 总体开发方案部署情况 |
8.5.3 方案执行情况 |
8.6 五力分析模型下的蒙古塔木察格一体化项目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9 结论及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地缘战略视野下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录 |
表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1.1 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
2.1.2 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
2.2 地缘战略理论 |
2.2.1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 |
2.2.2 对外直接投资地缘风险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3.1 中国企业对中亚投资的发展历程 |
3.2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动因 |
3.3 中国企业对中亚投资的进入方式 |
3.4 中国企业对中亚投资的产业类型 |
3.5 直接投资中亚企业的所有权类型 |
3.6 中国企业对中亚投资的区位分布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企业投资中亚的地缘战略机遇与风险 |
4.1 地缘战略机遇 |
4.1.1 中亚地缘战略地位上升的机遇 |
4.1.2 稳定西北周边地缘环境的机遇 |
4.1.3 保障战略能源供应安全的机遇 |
4.1.4 中国深化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 |
4.1.5 上合组织战略功能强化的机遇 |
4.2 投资地缘风险 |
4.2.1 对中亚直接投资地缘政治风险 |
4.2.2 对中亚直接投资地缘经济风险 |
4.2.3 对中亚直接投资地缘文化风险 |
4.2.4 对中亚直接投资地缘安全风险 |
4.3 投资案例分析 |
4.3.1 案例概述 |
4.3.2 案例评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地缘战略构想 |
5.1 把握地缘战略机遇,制定长远战略目标 |
5.2 强化地缘风险意识,加强前期市场调查 |
5.3 在直接投资方式选择方面对企业的建议 |
5.4 在投资产业类型选择方面对企业的建议 |
5.5 在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方面对企业的建议 |
5.6 立足本土经营战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5.7 以新疆为地缘战略支点,稳步走向中亚 |
5.8 企业——政府联动战略,携手走向中亚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部分在中亚投资企业(机构)名录 |
附录2: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调查问卷 |
附录3: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问卷结果 |
附录4:部分驻哈萨克斯坦企业代表访谈录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背景概述 |
1.1.2 石油石化企业的重组改制对SCGC的影响 |
1.1.3 加入WTO对SCGC的影响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
1.4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 |
2 国内外石油物探市场现状分析 |
2.1 世界石油勘探形势分析 |
2.1.1 世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概况 |
2.1.2 世界石油资源为我国开发利用的主要地区分析 |
2.1.3 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概况 |
2.1.4 国际地球物理市场概况 |
2.1.5 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战略发展新特点 |
2.1.6 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经营管理新理念 |
2.2 国内油气勘探形势分析 |
2.2.1 国内油气储量概况 |
2.2.2 国内油气勘探现状 |
2.2.3 2000-2002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国内油气勘探成果 |
2.2.4 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概况 |
2.3 国内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生产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
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
2.3.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
2.3.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
3 SCGC外部环境分析 |
3.1 人口环境分析 |
3.2 政治、法律与社会环境分析 |
3.3 经济环境分析 |
3.4 技术环境分析 |
3.5 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
3.5.1 行业生命周期 |
3.5.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 SCGC内部条件分析 |
4.1 SCGC资源条件分析 |
4.1.1 财力资源分析 |
4.1.2 物力资源分析 |
4.1.3 人力资源分析 |
4.1.4 技术资源分析 |
4.1.5 管理资源分析 |
4.2 SCGC经营业绩分析 |
4.3 SCGC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
4.3.1 SCGC的素质分析 |
4.3.2 SCGC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5 SCGC经营领域、经营思想及经营目标研究 |
5.1 SCGC的SWOT分析 |
5.1.1 SCGC的S(Strength:优势)分析 |
5.1.2 SCGC的W(Weakness:劣势)分析 |
5.1.3 SCGC的O(Opportunity:机会)分析 |
5.1.4 SCGC的T(Threat:威胁)分析 |
5.1.5 SCGC的SWOT组合分析 |
5.2 SCGC的经营领域选择 |
5.2.1 确定SCGC经营领域的意义 |
5.2.2 确定SCGC经营领域应考虑的关键要素 |
5.2.3 确定SCGC经营领域应当注意的问题 |
5.3 SCGC的经营思想 |
5.3.1 经营思想的含义 |
5.3.2 SCGC经营思想的内容 |
5.4 SCGC的经营目标 |
5.4.1 体制改革目标 |
5.4.2 市场目标 |
5.4.3 生产能力目标 |
5.4.4 技术发展目标 |
5.4.5 经营目标 |
5.4.6 队伍总量目标 |
6 SCGC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研究 |
6.1 SCGC的发展战略选择 |
6.1.1 企业战略的一般理论 |
6.1.2 SCGC的发展战略选择 |
6.2 战略实施措施 |
6.2.1 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
6.2.2 调整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 |
6.2.3 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山地物探主营业务 |
6.2.4 调整人员、资产结构,改善经营环境 |
6.2.5 机关职能调整 |
6.2.6 加大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全力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
6.2.7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全力推进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和经营成果透明化 |
6.2.8 深化干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内在活力 |
6.2.9 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力打造SCGC品牌 |
6.2.10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 |
7 研究结论 |
8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东方物探快船出海(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小天地走向大舞台[J]. 谭晔,张明,任丽娜. 中国石油石化, 2020(21)
- [2]基于定制的中国石油企业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研究[D]. 林宽海.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6)
- [3]地缘战略视野下中国企业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 王川.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4]“走出去”海阔天空——访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张凤山[J]. 王春枝. 中国石油石化, 2005(23)
- [5]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发展战略研究[D]. 罗世清. 西南石油学院,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