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佘颖姗[1](2020)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二尖瓣成形术(MVP)在退行性病变中临床疗效优于二尖瓣置换术(MVR)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公认,然而二尖瓣成形术是否适用风湿性病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单中心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结果。[方法]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共108例,患者年龄在44.26±9.57岁,范围为21-62岁,男性25例(23.1%),女性83例(76.6%)。所有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据术中探查二尖瓣病变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技术进行MVP,修复完成后进行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功能。心脏复跳停机后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二尖瓣成形即时疗效,二尖瓣功能达标者结束手术,功能不达标根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再次行MVP或二尖瓣置换术(MVR)。根据成形成功的7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匹配收集同期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80例患者,然后分为成形和置换两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两组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等方法随访患者术后3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症状、心功能改变及心脏彩超结果。收集心脏彩超相关数据,比较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心功能、不良事件、再次手术及生存率。[结果]早期成形成功共78例,2例患者术后1周因反流加重再次手术,早期修复率为72.2%。收集同期MVR共80例。随访全组无死亡,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48月,MVP组平均随访时间12.7±3.52月,MVR组平均随访时间10.15±4.66月。两组3年生存率100%。MVP组在随访期间4例接受了再次手术,1年、2年、3年免于再次手术率分别为93.5%、93.1%和92.3%,MVP组1例患者术后生育。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不同时间的二尖瓣平均压差(MPG)、二尖瓣反流(M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LV)、左心房(LA)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变量分析中,年龄>50岁可能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二尖瓣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MVP组与MVR组相比,MVP组再次手术的风险增加(P<0.05)。MVP组和MVR组的生存率、死亡率及心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事件MVR组的发生率高于MVP组(P<0.05)。[结论]本组风湿性MVP和MVR早期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中期随访中,MVP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MVR组,MVP组的生活质量优于MVR组,但MVP的再手术率高于MVR组。两组中期生存率暂无差别,远期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我们建议谨慎选择合适的风湿性二尖瓣病例进行成形,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抗凝监测、年轻人及育龄妇女等人群。

方明,盛国太[2](2017)在《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现状及进展》文中指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创伤小,疗效佳,成功率高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首要治疗方式,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规范化的PBMV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

方明[3](2017)在《右室起搏下左房压力测定指导PBMV扩张终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右室起搏下左房压力(LAP)变化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理想扩张终点的关系,为准确判断PBMV扩张终点、安全有效完成PBMV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2例适宜行PBMV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右室起搏组。对照组采用球囊直径计算、心脏杂音听诊、球囊形态观察及动态观察左房压力变化确定PBMV是否到达扩张终点。右室起搏指导组于术前常规行右室快速起搏,而后按对照组方法选择扩张终点并完成PBMV。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指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通过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的方法,分析2组患者在PBMV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的改变,探讨右室起搏下左房压力变化与PBMV的理想扩张终点的关系,为安全有效完成PBMV提供更多实验依据。结果:与PBMV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左房平均压力mLAP下降、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增大;术后一周6分钟步行距离(6MWT)增加,左心房内径LAD缩小;心功能评级(NYHA)提升。2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压力、二尖瓣跨瓣压力差、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及NYHA心功能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二尖瓣返流无明显差异。结论:PBMV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异常明显纠正,运动耐量显着提升。其中,右室起搏组排除了不同心率及节律影响,扩张终点选择更为科学精准,扩张后效果更佳。

孙勇,盛国太[4](2016)在《中国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指南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前言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是一种可致残甚至是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二尖瓣狭窄进行性加重可导致严重症状及并发症出现(如:肺水肿、体循环栓塞、肺动脉高压)。急性风湿热后形成二尖瓣狭窄估计至少需要2年,通常需5年以上的时间。多数患者的无症状期为10年以上[1]。根据北美洲对1 000例急性风湿热儿童2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65%的患者在从最初的风湿热痊愈后才出现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而在这些患者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郑从波[5](2013)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并总结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30例,其中男8例(26.66%)、女22例(73.33%),年龄19-77岁,平均48岁,为单纯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或无二尖瓣反流;B组:10例,其中男2例(20.00%)、女8例(80.00%),年龄41-64岁,平均52.5岁,二尖瓣狭窄合并中度反流;C组:16例,其中男5例(31.25%)、女11例(68.75%),年龄30-68岁,平均49岁,二尖瓣狭窄合并重度反流,用改进的inoue球囊技术通过逐步扩张法进行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 A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85±0.22cm2增大为1.69±0.41cm2,到术后1年为1.67±0.40cm2(P<0.01);B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83±0.18cm2增大为1.45±0.35cm2,到术后1年为1.38±0.32cm2(P<0.01);C组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由术前0.91±0.30cm2增大为1.48±0.26cm2,到术后1年为1.39±0.27cm2,(P<0.01)。2、A组反流面积由0.82±1.24cm2到2.80±4.15cm2,到术后1年为2.78±4.05cm2(P=0.008;P=0.010);B组反流面积由6.21±0.88cm2到4.39±2.25cm2,到术后1年为4.32±2.23cm2(P=0.014;P=0.011);C组反流面积由10.06±1.25cm2到7.78±3.34cm2,到术后1年为7.48±3.18cm2(P=0.007;P=0.002)。3、A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47.93±7.02mm到44.90±7.23mm,到术后1年为41.07±7.23mm(P=0.001;P<0.01);B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49.70±3.53mm到45.40±4.77mm,到术后1年为42.40±4.95mm(P=0.009;P=0.001);C组左房大小改善方面的疗效54.09±8.27mm到49.44±5.96mm,到术后1年为47.19±5.95mm(P=0.021;P=0.002)。4、不同病情组的随访疗效比较:通过LSD法两两比较可见,在瓣口面积改善方面,A组与B、C组相比较效果较好,B、C组无差别(见表7);在反流面积方面,C组效果较好,但A、B组改善相似,无统计学差别(见表9);在左房大小改善方面,B组与其它两组无差别,A组与C组有差别(见表11)。结论:各组分别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后,二尖瓣口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6)。在二尖瓣反流方面,A组有明显增加,但不影响疗效;B、C组反流面积有下降,C组在随访中下降2.58±2.77较B组1.89±1.87好,两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别(见表4、8)。术后三组左心房较术前明显减小(见表5、10),因此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反流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

邵尤北[6](2012)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对心脏炎症与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心血管风险预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脏炎症与电生理的影响,并探讨影响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及各因素对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在我科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住院患者126例,手术前3月前均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水肿与心率,如3个月内心力衰竭药物难以控制,提前行手术治疗。球囊扩张前后用心导管测左心房压(LAP)及肺动脉压(PAP)。术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测血浆BNP浓度及血清Hs-CRP浓度;多导电生理分析仪测量V1导联终末电势(PtfV1)、P波离散度(PWd)、QRS波时限、心率(HR)及QT离散度(QTd);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房径(LAD)、左心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CO),并记录术后并发症。120例手术成功患者进入随访,记录再次因瓣膜病入院、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服用利尿剂后仍反复水肿、新发心房颤动及死亡等心血管事件。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终点事件发生率用卡方检验。血浆BNP浓度、血清hs-CR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心血管事件与炎性标志物、心电指标等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果:126例行PBMV患者,成功120例(95.3%),因并发症失败6例,包括心脏穿孔2例,瓣膜撕裂致急性左心衰3例,术中发生脑梗塞中止手术1例。PBMV后,MVA明显增大,LAD、E峰流速、PAP及左房平均压(mLAP)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P <0.05);PtfV1、PWd、QTd及HR各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而QRS波时限、LVEF、SV及CO无统计学差异;血浆BNP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1),并与MVA呈明显负相关(r=0.428,P <0.05);.血清hs-CRP浓度明显增加(P <0.01),并与MVA呈正相关(r=0.326,P <0.05)。窦性心律组术前LAD、血清hs-CRP浓度、PAP及HR低于心房颤动组(P<0.05),而MVA、mLAP、血浆BNP浓度及QT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的MVA高于而mLAP、PAP、LAD、HR、血浆BNP浓度、血清hs-CRP浓度及QTd低于心房颤动组(P <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的QRS波时限无统计学差异。120例PBMV成功的患者中,114例(95%)完成随访,包括窦性心律组48例(失访2例),心房颤动组66例(失访4例)。两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8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VA、宽QRS波群、PAP、LAD、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主动脉瓣病变、Wilkins超声评分、年龄、病程及心房颤动对术后心血管事件有预测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的MVA、LAD、二尖瓣返流、Wilkins超声评分及心房颤动对术后心血管事件有预测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的血清hs-CRP浓度、PtfV1、PWd及LAD可作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以血清hs-CRP浓度≥4.03mg/L、PtfV1≤-0.039mm﹒s、PWd≥38.5ms及LAD≥45ms为切点值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0.3%、81.4%、80.0%及80.0%,特异性分别为95.3%、81.4%、67.48%及79.1%,阳性预测准确率分别为44.1%、86.1%、77.1%及68.9%。结论:1、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能明显改变心脏的炎症反应与电生理特性,因而有助于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律失常。2、如果适应症选择与术前准备得当,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时行PBMV同样安全有效,心房颤动并不额外增加PBMV风险。3、血清hs-CRP浓度≥4.03mg/L、PtfV1≤-0.039mm﹒s、PWd≥38.5ms及LAD≥45mm可作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4、术前的MVA、LAD(≥55mm)、二尖瓣返流、Wilkins超声评分(>10分),以及合并心房颤动,对PMBV后心血管事件有预测意义。

王岩[7](2012)在《尿激酶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溶栓作用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激酶对合并左房附壁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对疗效差别进行分析,探讨监测方便、治疗周期短的治疗左房血栓的方法,为尽早行介入手术创造条件。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医院住院29例合并左房附壁血栓的MS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前后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监测血栓变化,以观察尿激酶对治疗左房附壁血栓应用期间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时间(12.9±5.4)d。血栓完全溶解20例(69%),明显缩小5例(17%),无明显变化4例(14%)。血栓完全溶解时间(10.6±4.5)d。溶栓前及溶栓后3d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及溶栓后7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前降低(P<0.05),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无严重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出现。结论尿激酶治疗左房附壁血栓是有效及安全的。相对于华法林应用更加方便,治疗周期更短。

何浩,张小玲,徐健,严激,韩小萍[8](2011)在《心房颤动伴左房血栓患者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心房颤动(AF)伴左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具备PBMV指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存在左房内血栓,均为2000年4月以后的住院患者,均予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进行PBMV。扩张前后测左房压力,术后1周内复查TTE,观察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MVPG)、二尖瓣前后交界裂开及二尖瓣反流等改变。结果经华法林抗凝治疗2个月后复查TEE发现,左房内血栓消失或机化。PBMV术后左房平均压(MLAP)及MVP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而LAD在1周内缩小明显(P<0.01),术后二尖瓣反流(MR)增加不明显。术后均有二尖瓣交界裂开,其中前交界裂开6例,后交界裂开4例,前后交界均裂开3例,UCG检查显示MVA较前明显增加(P<0.001)。结论 AF伴左房血栓的PBMV在经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仍然可行和安全,且在血流动力学参数、瓣口面积等方面均可达到较满意疗效。

侯亚敏[9](2011)在《老年与中青年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临床特点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最易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单纯的二尖瓣狭窄占风心病的2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风心病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同时显示患病年龄延迟的现象,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因此对老年风心病患者的治疗成为心血管病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MS)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包括直视分离术、闭式分离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Mitral Balloon Valvuloplasty, PBMV)。随着PBMV技术的完善和熟练,PBMV至少可取得与二尖瓣闭式分离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甚至可与开胸直视二尖瓣分离术媲美,PBMV已成为治疗中青年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而老年MS患者行PBMV与中青年相比其安全性及疗效有何差异,年龄是否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对此国内少有报道,国外报道结果也不一致。由此本研究对491例行PBMV的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了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疗效,并探讨了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应用PBMV治疗老年MS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分析行PBMV的老年与中青年M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特征;2.比较老年与中青年MS患者PBMV的即刻疗效及并发症;3.对老年与中青年MS患者PBMV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4.探讨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观察年龄是否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行PBMV的491例MS患者(排除再次PBMV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96例,平均年龄64.2±3.14岁;中青年组(年龄<60岁),395例,平均年龄45.5±9.7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记录临床特征,术前术后常规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每年进行门诊随访并心脏超声评价,记录临床心功能、有无再次PBMV、二尖瓣置换术(MVR)、死亡等;评价瓣口面积(MVOA),有无再狭窄。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两组性别比、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既往二尖瓣分离术无差异性,老年合并房颤(51%和33.2%,P=0.001)、冠心病显着增多(6.3%和0.5%,P=0.001)。老人组平均二尖瓣返流(MR)显着重于中青年组(0.93±0.67和0.65±0.62,P=0.001)。与中青年相比,老年组超声积分较高(7.9±1.8和6.9±1.9,P=0.001))。通过Wilkin积分分级显示,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二尖瓣瓣膜柔顺性较差(2.0±0.4和1.8±0.3,P=0.005),瓣膜显着增厚(2.3±0.5和2.1±0.3,P=0.003),和瓣膜显着钙化(1.9±0.7和1.7±0.4,P=0.001)。两组术前MVOA无差异性。两组术前左房压(LAP)相似,中青年组有更高平均跨瓣压力阶差(MVG)(14.2±5.4和12.1±3.9,P=0.001)。2.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7%,但未形成统计学差异。两者心包填塞、严重MR、术后24小时栓塞、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老年组球囊最后扩张直径小于中青年组(24.9±1.12和25.4±1.35,P=0.002);两组球囊扩张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成功后,老年人术后平均LAP高于中青年(16.2±5.2和15.1±4.1,P=0.027)。两组术后平均MVG无差异性。老年组手术后即MVA显着小于中青年组(1.91±0.22和2.01±0.18,P=0.001),老年组术后瓣口面积增大比例显着小于中青年组。两组术后MR程度相似。3.两组随访率无差异性(95.5%和94.5%,P=1.00),两组随访时间为12-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无差异性(39.9±24.6月和41.2±21.8月,P=0.658),随访结束后,老年组MVA仍低于中青年组分别为1.61±0.21 cm2和1.67±0.21cm2,P=0.013)),但两组再狭窄率相似(23.5%和19.9%,P=0.495)。老年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中青年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27.4%和18.6%,P=0.098)。青年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老年组(1.80±0.77和2.07±0.77,P=0.004);老年组不良事件合并合并心功能Ⅲ及以上显着高于青年组(34.1%和21.3%,P=0.016)。4.多因素回归分析,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合并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房颤(OR:2.116,95% CI:1.246-3.592, P=0.006)、术前心功能(OR:2.263,95% CI:1.355-3.777, P=0.002)、Wilkins积分(OR:1.232,95% CI:1.061-1.429, P=0.006)、即刻MVA(OR:0.056,95% CI:0.010-0.313,P=0.001)、术后MR(OR: 1.725,95% CI:1.121-2.664, P=0.013),术后平均LAP(OR:1.113,95% CI: 1.008-1.229,P=0.034);年龄不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1.与中青年相比,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合并房颤、冠心病较多,瓣膜超声积分显着高,常合并二尖瓣返流;2.通过PBMV操作改良,与中青年相比,老年手术即刻效果,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并发症相似,但手术球囊扩张直径小于中青年,扩张后瓣口面积小于中青年;3.远期疗效,老年人MS行PBMV后,尽管扩张即刻瓣口面积较小,与中青年相比,再狭窄率相似,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但心功能改善程度低于中青年。远期不良事件合并心功能Ⅲ级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ilkins积分、房颤、术前心功能、即刻MVA、术后MR为远期疗效的预测因素,年龄不影响远期疗效。综上所述,老年MS行PBMV后安全有效,但手术操作有其特殊性,年龄不是PBMV限制因素。

张领,李满生,李新峰[10](2010)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31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充分抗凝治疗后,全部采用改良Inoue法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318例心房颤动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296例,成功率为93.1%。失败22例,其中仅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动脉栓塞。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108例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平均随访75±26(12~146)个月,术后远期随访可见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术前,跨瓣压差及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术前,近期随访结果均与远期随访结果相近似,亦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施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安全的;且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皆佳,值得临床推广。

二、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论文提纲范文)

(1)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尖瓣狭窄分级
2 PBMV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的出现及发展
3 PBMV适应证
4 PBMV禁忌证
    4.1 二尖瓣口面积≥1.
    4.2 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
    4.3 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4.4 二尖瓣狭窄合并瓣膜钙化:
    4.5 扩张终点的选择[7]:
5 PBMV术后管理
6 PBMV疗效评估
    6.1 短期疗效:
    6.2 长期疗效:
7 小结

(3)右室起搏下左房压力测定指导PBMV扩张终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选择
        2.1.2 分组及方法
    2.2 手术方法
        2.2.1 临时起搏器械植入(右室起搏组)
        2.2.2 心导管检查
        2.2.3 PBMV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2.5 相关参数指标
        2.5.1 心脏超声指标
        2.5.2 心导管测量指标
        2.5.3 6MWT(6-minute walking test)
        2.5.4 心功能评分(NYHA)
        2.5.5 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
    2.6 术后评价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整体疗效
    3.2 组间资料对比
    3.3 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PBMV适应症的探讨
        4.1.1 老年患者的PBMV
        4.1.2 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PBMV
        4.1.3 伴有左心房血栓患者的PBMV
        4.1.4 存在二尖瓣返流患者的PBMV
    4.2 并发症
    4.3 关于扩张终点的选择
    4.4 PBMV术后疗效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术前资料
    2.2 操作方法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术后近期疗效
    3.2 并发症
    3.3 术后随访
第4章 讨论
    4.1 临床疗效及适应症
        4.1.1 合并房颤或左房机化血栓
    4.2 并发症
    4.3 超声心动图在 PBMV 术的应用
    4.4 远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4.4.1 左房内径及压力与预后
        4.4.2 肺动脉压高低与预后
        4.4.3 术后出现二尖瓣反流或程度加重与预后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对心脏炎症与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心血管风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对心脏炎症、心电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药物洗脱期
        2.2.2 电生理指标测定
        2.2.3 超声心动图测定
        2.2.4 血浆 BNP 浓度及血清 hs-CRP 浓度测定
        2.2.5 PBMV 方法
        2.2.6 心导管术测压
        2.2.7 判定标准
    2.3 统计学处理
    2.4 误差控制
    2.5 结果
        2.5.1 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
        2.5.2 术后超声指标变化
        2.5.3 术后心电生理指标变化
        2.5.4 术后炎性标志物的变化
        2.5.5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患者术后比较
第3章 影响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危险因子及各因子对心血管风险预测价值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2.1 随访观察
        3.2.2 实验室数据采集
    3.3 统计学处理
    3.4 误差控制
    3.5 结果
        3.5.1 随访基本情况
        3.5.2 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两组病例随访结果
        3.5.3 窦性心律组各危险因素对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3.5.4 术前各危险因素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PBMV 对 hs-CRP 与 BNP 的影响
    4.2 PBMV 对心电生理的影响
    4.3 心房颤动对 PBMV 效果的影响
    4.4 各危险因素对窦性心律患者 PBMV 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4.5 各危险因素与 PBMV 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心房颤动伴左房血栓患者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抗凝治疗
    1.3 PBMV
    1.4 随访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左房内血栓的变化
    2.2 PBMV前后的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
    2.3 栓塞现象
3 讨论

(9)老年与中青年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临床特点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佘颖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现状及进展[J]. 方明,盛国太.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3)
  • [3]右室起搏下左房压力测定指导PBMV扩张终点的研究[D]. 方明. 南昌大学, 2017(04)
  • [4]中国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指南2016[J]. 孙勇,盛国太. 中华医学杂志, 2016(36)
  • [5]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临床研究[D]. 郑从波. 南昌大学, 2013(06)
  • [6]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对心脏炎症与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心血管风险预测[D]. 邵尤北. 南昌大学, 2012(03)
  • [7]尿激酶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溶栓作用的评价[J]. 王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03)
  • [8]心房颤动伴左房血栓患者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J]. 何浩,张小玲,徐健,严激,韩小萍. 安徽医学, 2011(08)
  • [9]老年与中青年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临床特点及疗效比较[D]. 侯亚敏. 山东大学, 2011(06)
  • [10]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J]. 张领,李满生,李新峰. 中国循环杂志, 2010(04)

标签:;  ;  ;  ;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