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质血症鉴别参数评分表的建立及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左迪迪[2](2021)在《长春地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体重是否正常的方法,BMI超标意味着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代谢紊乱的风险增加。但有一部分BMI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同样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HBP)、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紊乱。这种体重正常的个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代谢紊乱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weight,MONW)。这部分人群因为体重正常,所以其心血管疾病相关代谢紊乱的风险容易被忽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1.了解长春市正常体重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代谢紊乱(T2DM、HBP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MONW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MONW人群身体成分,了解脂肪分布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2.观察正常体重人群中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率,评价不同指标预测正常体重人群发生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价值,建立正常体重人群中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预测模型;建立MONW新的诊断标准。3.评价不同人体测量学指标对MONW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找到可以反映和预测MONW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方法:1.第一部分是横断面研究,以长春市40岁以上正常体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第一节采集基本信息和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计算正常体重人群中T2DM、HBP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明确MONW的患病率和基本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可能的危险因素。第二节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身体成分分析,了解MONW人群在全身及各部位脂肪分布特点,使用偏相关分析将性别、年龄和BMI设为控制变量,分析不同部位脂肪分布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2.第二部分是队列研究,以长春市40岁以上正常体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先以非T2DM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发T2DM作为结局指标,对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明确可以影响结局的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计算约登指数明确各指标的最佳切点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软件构建T2DM的预测模型并转化为列线图;绘制模型的ROC和校准曲线,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使用Bootstrap重采样法(1000次重采样)进行内部验证。再以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作为结局指标,使用同样的方法建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和验证。之后通过R软件使用以上两个模型中的预测指标及其切点值建立一个新的模型,可以预测正常体重人群发生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转换为评分表的形式,通过绘制ROC曲线和计算约登指数明确评分的最佳切点值。该评分系统可作为MONW新的诊断标准。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和AUC比较新旧两个标准对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能力。3.第三部分是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建立的MONW新标准,绘制常见人体测量学指标筛查和预测MONW的ROC,通过AUC找到可以准确反映和预测MONW的指标,并计算指标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第一部分第一节纳入体重正常的研究对象3303人,其中男性931人(28.19%)。在正常体重人群中明确诊断T2DM 726人(21.98%),HBP 1465人(44.35%),高甘油三酯474人(14.35%)。MONW 774人,在正常体重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3.43%。MONW组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P)、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着高于正常体重正常代谢(metabolically healthy normal-weight,MHNW)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MHWN组(p<0.05)。MONW组T2DM患病率45.9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43.67%,HBP患病率70.03%,显着高于MHNW组(分别是14.63%,19.07%和36.50%,p<0.001)。每日午休习惯和目前没有工作是MONW的危险因素(p<0.05)。MONW组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肾结石、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骨折、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于MHNW组(p<0.05)。2.第一部分第二节纳入体重正常的研究对象318人,其中男性107人(33.65%)。MONW 115人(36.16%),其腹部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面积、质量、体积和腹部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面积明显高于MHNW组(p<0.05);VAT面积、质量、体积与代谢紊乱组分数呈正相关(p<0.001)。MONW组躯干、Android部位和全身的脂肪质量(fat mass,FM)、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脂肪组织百分比(fat mass percent,FM%)均高于MHNW组,而大腿部位的FM、FMI和Gyroid部位的FM%明显低于MHNW组(p<0.05);躯干和Android部位的FM、Android部位的FMI、FM%与代谢紊乱组分数呈正相关,大腿和Gyroid部位的FM、FMI、FM%与代谢紊乱组分数呈负相关(p<0.05)。内脏脂肪与大腿脂肪比(visceral adipose tissue mass to thigh fat mass ratio,VTR)与性别、年龄、BMI、代谢紊乱组分数、FPG、P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糖负荷2小时后胰岛素(2-hour postprandial insulin,2h-INS)、空腹C肽(fasting blood C-peptide,FCP)、Hb A1c、HOMA-IR、LDL-C、HDL-C、TG、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尿酸有关(p<0.05)。3.第二部分共纳入正常体重1492人,男性397人(26.61%),人均随访时间2.93年。基线时无T2DM 1133人,无高甘油三酯血症1285人。随访时新诊断T2DM 55人(4.85%),T2DM发病率为1.66人/百人年;新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141人(10.97%),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为3.74人/百人年。基线时SBP、PPG、Hb A1C、HOMA-IR可以显着影响T2DM的发生,最佳切点值分别是140mm Hg、7.15mmol/l、5.95%和2.3。使用上述指标及其切点值建立T2DM的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绘制校准图和ROC(AUC=0.80),C-index为0.80(95%CI 0.74-0.86),内部验证C-index为0.79,说明该模型具有中等预测能力。基线时FINS、TG、HDL-C和LDL-C可以影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其最佳切点值分别为6.00μU/ml、1.45 mmol/l、1.21 mmol/l和2.98 mmol/l。使用上述指标及其切点值建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绘制校准图、ROC(AUC=0.78),C-index为0.78(95%CI 0.74-0.82),内部验证C-index为0.78,说明该模型有中等预测能力。综合以上两个模型,纳入血糖、胰岛素、血压、血脂四方面指标,建立一个正常体重人群发生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风险的综合模型。转换为评分表形式,最佳切点值为110,即该评分标准以110分为界。高于110分代表未来发生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较大,可以诊断为代谢异常;低于110分代表未来发生T2DM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较小,可以诊断为代谢正常。这就是MONW新的诊断标准。对比新标准(AUC=0.63,p<0.001,95%CI 0.584-0.680)与旧标准(AUC=0.58,p=0.003,95%CI 0.525-0.636),并计算新标准的NRI为5.00%>0,说明新标准的准确性高于旧标准。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有WC、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和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 R),近期研究较多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有人体肥胖指数(body adiposity index,BAI)、人体肥胖腰围指数(body adiposity index-WC,BAI-WC)、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CI)、身体圆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BRI)和TMI(tri-ponderal mass index)。首先基于基线数据,利用上述研究中制定的MONW新标准,绘制以上指标筛选MONW的ROC并计算AUC,发现以上各指标均有诊断价值(p<0.05,AUC>0.5),其中诊断能力最强的是WHt R(AUC=0.674,95%CI 0.647-0.702)、BAI-WC(AUC=0.673,95%CI 0.646-0.701)和BRI(AUC=0.665,95%CI 0.637-0.692),其最佳切点分别是0.48,19.19和4.03。然后基于随访数据,绘制以上指标预测MONW的ROC并计算AUC,发现WHt R、BAI、BAI-WC、BRI、CI和TMI有一定预测能力(p<0.05,AUC>0.5)。其中预测能力最强的是BAI(AUC=0.635,95%CI 0.551-0.719)、BAI-WC(AUC=0.617,95%CI 0.531-0.703)和BRI(AUC=0.614,95%CI 0.527-0.701),其最佳切点值分别是27.49、19.57和4.24。结论:1.长春地区40岁以上正常体重人群中T2DM、HBP、高甘油三酯血症和MONW患病率较高。MONW人群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代谢紊乱指标、T2DM、HBP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MHNW人群。每日午休习惯和目前没有工作是MONW的危险因素。MONW人群的腹部、躯干和Android部位脂肪较多,大腿和Gyroid部位的脂肪较少。VTR与代谢紊乱指标呈正相关。2.使用SBP、PPG、Hb A1C和HOMA-IR及其最佳切点值140mm Hg、7.15mmol/l、5.95%和2.3建立的T2DM预测模型,以及使用FINS、TG、HDL-C和LDL-C及其最佳切点值6.00 u IU/ml、1.45 mmol/l、1.21 mmol/l和2.98 mmol/l建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模型,都具有中等预测能力。综合以上两个模型,纳入血糖、胰岛素、血压、血脂四方面指标的MONW的评分表,优于目前使用的旧标准。3.诊断MONW能力最强的是WHt R、BAI-WC和BRI,其最佳切点分别是0.48,19.19和4.03;预测MONW能力最强的是BAI、BAI-WC和BRI,其最佳切点值分别是27.49、19.57和4.24。
张杰[3](2021)在《联合IL-6、D-二聚体和APACHEⅡ分在脓毒症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D-二聚体、白介素-6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分析,筛选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相关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等病例后,最后入选144例脓毒症患者。入选的患者均当天采集治疗前的基本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常规、IL-6、D-D、PCT、CRP及血化验参数计算数值等指标,并结合患者年龄和既往病史计算APACHEⅡ评分。入选患者根据入院后28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入院时有无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非休克组。收集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住院天数。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意义,脓毒血症的转归及其是否存在休克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性别、民族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存活组和死亡组的IL-6、D-D、CRP、PCT、CRP/ALB、APACHEⅡ评分均脓毒血症死亡组比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的WBC、PLT、ALB、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及未休克进行比较IL-6、CRP、PCT、CRP/ALB、NLR均脓毒症休克组比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脓毒症死亡的影响因素是IL-6、CRP、D-D、CRP/ALB有相关性IL-6及CRP/ALB(95%CI:0.578-0.756);ROC曲线分析IL-6、CRP/ALB曲线下面积0.667,IL-6灵敏度78.12,特异度50.0,临界值19.46。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0.622,灵敏度100,临界值656.69。CRP/ALB灵敏度64.06,特异度68.75。APACHE Ⅱ曲线下面积达0.872,灵敏度93.75,特异度67.50,联合IL-6+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0.885,灵敏度98.44,此项联合面积最大最能体现与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有IL-6、CRP/ALB、APACHE Ⅱ评分(OR>1);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是IL-6、CRP、PCT、CRP/ALB、NLR有相关性,单一因素分析IL-6此项血化验曲线下面积0.702最大,灵敏度80.95,特异度53.09。PCT曲线下面积0.679,灵敏度47.62,特异度80.25。NLR曲线下面积0.598,灵敏度50.79,特异度71.60。结论:1.脓毒症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是IL-6、CRP/ALB、APACHE Ⅱ评分;2.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是IL-6、CRP、PCT、CRP/ALB、NLR;3.IL-6、D-D、CRP/ALB、PCT、CRP、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预后的危险相关因素,当IL-6与PCT、CRP、APACHE Ⅱ评分升高时,死亡的的风险会增加。4.联合IL-6,D-D及APACHEⅡ评分在预测脓毒症的预后有指导性意义。
彭琴香[4](2021)在《22例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收集我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经影像学确诊为延髓梗死并且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周以内的患者22例。本研究旨在探讨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及预后的作用,探讨不同类型延髓梗死及血管内存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一步总结延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延髓梗死的认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起病方式、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和体征)、危险因素、发病时间、入院时扩展NIHSS评分、颅脑MRI、MR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延髓内侧梗死病例中,男:女为3.5:1,中位年龄是64岁,平均发病年龄是(64.8土10.99)岁。延髓外侧梗死中,男:女为5.5:1,中位年龄是57岁,平均发病年龄是(59.76土12.61)岁。2.本研究中安静起病15例,活动中起病7例,均为急性起病(发病时间为2周以内),起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56天。其中首发症状以四肢乏力、肢体偏瘫、头晕、头痛、构音障碍、面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为表现的分别为2例(9.1%)、8例(36.4%)、7例(31.8%)、5例(23%)、3例(14%)、1例(5%)、8例(36.4%)、2例(9.1%)。延髓外侧梗死(Lateral Medulla oblongata Infarction,LMI)与延髓内侧梗死组(Medial Medulla oblongata Infarction,MMI)在首发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LMI组比MMI组更容易出现浅感觉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I组比LMI组更易出现肢体偏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头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病理征、四肢瘫、面瘫症状及体征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中颅脑MRI平扫发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9例(40.9%)存在血管内高信号,其中MMI组1例,LMI组8例。对22例延髓梗死患者颅脑MRA检查中,7例(32%)显示椎动脉轻微动脉硬化改变,13例(59.1%)显示椎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其余2例(8.9%)椎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未见血肿影及动脉瘤。颅脑MRI平扫中发现9例(40.9%)延髓梗死存在T1血管内高信号且T2血管内未见血管流空信号,13例(59.1%)延髓梗死无血管内高信号。5.本研究中有血管内高信号征患者入院时扩展的NIHSS(E-NIHSS)评分为轻度(小于4分)患者1人,中度(4-7分)1人,重度(大于7分)患者7人;无血管内高信号组13人,其中轻度患者10人,中度患者3人,重度0人。有血管内高信号组患者入院时的E-NIHSS评分显着高于无高信号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6.本研究中经MRA证实有13例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而颅脑MRI平扫发现9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存在血管内高信号。颅脑MRI平扫血管内高信号判断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特异度100%,灵敏度69.2%。7.本研究中在完善椎基底动脉的高分辨成像的患者中4例发现血管内血栓,其中一例为椎动脉夹层所致血栓,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管HRMRI与MRI平扫在发现血管内血栓上无明显差异(P>0.05)。8.本研究中14例(63.64%)患者提示预后良好,3例伴有血管内高信号,良好预后LMI组7例,MMI组7例;8例(36.36%)患者提示预后不良,6例发现血管内高信号,不良预后LMI组6例,MMI组2例。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后LMI组预后比MMI组预后更差(P=0.045)。有血管内高信号的延髓梗死组相对无血管内高信号组的预后更差,在校正卡方检验中χ2=0.269,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逻辑回归提示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35)。结论1、常规颅脑磁共振平扫发现血管内高信号征具有很高的临床特异度,血管内高信号证实血管存在严重的狭窄或闭塞与MRA的结果具有一致性;2、血管内高信号征(椎动脉血栓)更容易出现延髓外侧梗死且NIHSS评分重于无血管内高信号者;延髓梗死外侧组预后较延髓内侧组差,有血管内高信号征的延髓梗死相对无血管内高信号的预后有更差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夏初[5](2021)在《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糖尿病患病率高,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尤为严重。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侵袭性肺真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侵袭性肺真菌病早期诊治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人群不同致病菌的分布及其临床特征,并尝试利用常用的临床数据,应用两种方法构建糖尿病患者罹患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分别评估其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快速可靠的客观依据。研究方法一、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和中山医院住院的157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ycosis,IPM)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糖尿病相关指标、病原学等指标,比较不同病原所致真菌病患者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不同类型肺真菌病提供初步依据。二、第二部分按既定的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收集长海医院255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念珠菌病组92例和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组16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分别构建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两个模型进行评价,并简要比较两种建模方法。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分析及诊断分级共收集到糖尿病合并IPM的患者157例,病原分别是念珠菌92例(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86例),曲霉34例(其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30例),隐球菌26(其中确诊18例/临床诊断8例),肺孢子菌4例(临床诊断4例),毛霉1例(确诊1)。(二)不同病原肺真菌病患者的特征比较1.一般情况:念珠菌组平均年龄为69.9±13.1岁,曲霉组62.1±11.0岁,隐球菌组58.9±10.0岁,念珠菌组高于曲霉组(P<0.001)和隐球菌组(P<0.001)。念珠菌组合并高血压(70.0%)和脑血管病(30.4%)高于曲霉组(高血压35.3%,P<0.001;脑血管病5.9%,P=0.004)和隐球菌组(高血压42.3%,P=0.011;脑血管病5.9%,P=0.001);念珠菌组合并冠心病(32.6%)和肾功能不全(20.7%)高于隐球菌组(冠心病3.9%,P=0.003;肾功能不全0.0%,P=0.011);曲霉组合并慢阻肺(23.5%)高于念珠菌组(7.6%)(P=0.014)。采用肺炎严重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估疾病严重度,发现隐球菌组为69.5(60.5-82.5),低于念珠菌组[114.5(98.8-139.0)]和曲霉组[100.5(84.3-123.0)],P值均小于0.001。2.宿主因素: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在宿主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前广谱抗生素使用占比在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分别为39.1%和47.1%,高于隐球菌组(3.9%,P<0.001);念珠菌组分别有41.3%和43.5%的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和机械通气治疗,曲霉组分别为26.5%和23.5%,隐球菌组无此类患者。3.诊断分级:隐球菌组确诊患者最多,占比69.2%,高于念珠菌组(11.8%)和曲霉组(6.5%),P值均小于0.001。4.主要症状:隐球菌组出现发热(19.2%)低于念珠菌组(52.2%,P=0.003)和曲霉组(64.7%,P<0.001);咳痰(19.2%)低于念珠菌组(47.8%)(P=0.009);胸闷(7.7%)低于曲霉组(35.3%)(P=0.012)。5.影像特征:病灶类型念珠菌组最常出现片状浸润(81.5%),高于曲霉组(50%,P<0.001)和隐球菌组(15.4%,P<0.001);隐球菌组以结节肿块(80.8%)最多见,高于曲霉组(23.5%,P<0.001)和念珠菌组(7.6%,P<0.001);曲霉组出现空洞(23.5%)高于念珠菌组(6.5%,P=0.007)。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分别有83.7%和61.8%的患者病灶呈双侧分布,而隐球菌组以单侧分布为主(57.7%),病灶分布特征念珠菌组和隐球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胸腔积液发生率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均高于隐球菌组。念珠菌组最为多见(35.9%,P<0.001),其次为曲霉组(29.4%,P=0.002),隐球菌组为零。6.实验室检查:1)G试验曲霉组53.0(21.8-126.2)pg/L高于念珠菌组20.6(10.4-72.1)(P=0.015)pg/L;2)感染相关指标隐球菌组白细胞总数7.1(5.4-9.0)×109/L低于念珠菌组10.5(7.6-15.2)×109/L、曲霉组9.0(6.4-12.1)×109/L;隐球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2%(64.1%-71.7%)低于念珠菌组83.8%(77.8%-89.3%)、曲霉组84.5%(70.0%-90.2%);隐球菌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5.6(1.1-12.0)ug/L低于念珠菌组69.1(13.7-98.3)ug/L、曲霉菌组38.5(16.6-112.0)ug/L,各组间P均小于0.001;3)营养指标隐球菌组血红蛋白128.7±19.9g/L和白蛋白42.0(39.3-43.0)g/L均高于念珠菌组109.9±25.3g/L和31.0(28.0-34.0)g/L、曲霉组血红蛋白109.1±24.1g/L和白蛋白31.0(28.0-35.5)g/L,各组间P均小于0.001。7.糖尿病相关因素:1)空腹血糖隐球菌组为8.3(6.6-11.5)mmol/L,低于念珠菌组11.7(8.9-15.8)mmol/L,P=0.002和曲霉组12.5(9.0-15.8)mmol/L,P=0.016;2)糖化血红蛋白隐球菌组为7.2(6.7-8.1)mmol/L,低于念珠菌组8.2(7.1-9.6)mmol/L,P=0.01和曲霉组8.6(7.9-9.4)mmol/L,P=0.002;3)糖尿病病程念珠菌组为120.0(36.0-180.0)个月,长于曲霉组42.0(6.0-115.0)个月(P=0.016)。由于肺孢子菌和毛霉菌病例数过少,代表性不足,故未纳入统计分析。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只有年龄和血红蛋白符合正态分布。第二部分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1.共255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病例组(念珠菌感染组)92例,对照组(念珠菌定植组)163例,两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在年龄、合并结缔组织病和影像检查出现空洞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将三者纳入Logistic单因素回归;预后指标方面,病例组总住院日天和ICU住院日均长于对照组(总住院日18.5(13.0-30.0)VS 11.0(7.0-16.5),P<0.001;ICU住院日0.0(0.0-10.0)VS 0.0(0.0-0.0),P<0.001)。2.将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外周血指标、PSI评分及宿主因素进行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比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分级、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试验、PSI评分及分级、化疗、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和血液透析方面存在差异。3.将糖尿病指标和其他存在差异的因素共18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结缔组织病、影像学空洞、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分级、血白蛋白、化疗、血液透析、全身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PSI评分、PSI分级与呼吸道念珠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有关(P<0.05)。4.将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与阳性结局有关的变量(相同指标只纳入分类变量),通过逐步向前回归法,筛选出糖化血红蛋白分级、全身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SI分级6个预测因子(P<0.05),建立呼吸道念珠菌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绘制患病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Nomogram预测肺念珠菌病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4,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实测概率与期望概率基本重合,校准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应用本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患者可从中获益。采用计算机重采样Bootstrap 500次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的AUC=0.855(95%CI 0.813-0.905),表明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5.纳入性别、年龄、基础病、影像学病灶类型及分布、糖尿病相关指标、外周血指标、宿主因素共33个变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排序、降维筛选出广谱抗生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糖化血红蛋白、全身激素治疗、化疗、PSI分级共7个变量,在训练集建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0.815,灵敏度为0.792,特异度为0.857,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研究结论1.本研究收集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病例,发现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以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最为多见。2.糖尿病合并各种肺真菌病各有特点,其中肺隐球菌病患者与肺曲霉病和肺念珠菌病相比一般状况较好,大多为确诊病例,较少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血糖控制水平较好,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少,影像学表现以单侧分布、结节肿块较多见;肺念珠菌病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较多,疾病严重度更高,症状较多,影像学以双侧分布、片状浸润多见,合并胸腔积液最多见;肺曲霉病合并慢阻肺较常见,伴有胸闷症状较多,影像学出现空洞比例较高。3.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目标人群:糖尿病患者,合并充分抗菌治疗无效的肺部感染且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患者;4.本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选用简便易得的临床参数建立了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Nomogram评分工具,通过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意义,显示此预测模型评分工具可用于目标人群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抗真菌治疗前的个体评估,有助于对目标人群开展肺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决策。5.初步探讨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小样本数据构建预测模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Logistic回归法建模的对比,证实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蒋岚[6](2021)在《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红斑鳞屑类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头皮是最容易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对称性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表面鳞屑易刮除,斑块通常会沿着发际线扩散到前额、面部、颈部或耳后区域的相邻皮肤,严重者可遍布整个头皮;由于鳞屑的堆积和慢性炎症对毛囊生长的影响,头皮型银屑病常出现束状发改变,偶尔可出现局限性脱发。由于头皮结构的特殊性,神经、免疫、内分泌和血管系统等高度复杂的相互联系,头皮银屑病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和分子免疫学特征,较身体其他部位更容易出现瘙痒等症状,加之皮损部位的可见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在治疗银屑病时能减少服药负担、操作简便、方法灵活、副作用少,在控制症状、改善皮损局部情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根据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教授“从血论治”治疗银屑病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原则,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头皮银屑病皮疹特点、既往本科室的临床应用基础和治疗经验,以及现代医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合谷、曲池、百会、风池为主穴,探索针刺治疗头皮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针刺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数字评分表(头皮瘙痒NRS)评分、头皮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安全性评价等指标,评价总结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客观评价毫针针刺疗法应用于头皮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优势。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加载试验,将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分为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和常规中药汤剂口服;另一组分为对照组,仅应用常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每1周随访一次,对治疗组、对照组的皮损刻下状态及全身症状、皮肤镜下微血管功能状态、头皮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本研究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客观评估。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0例,因样本脱落实际完成共3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1 8例。通过对比本研究中治疗前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等指标,发现经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和生活质量以及部分皮损表现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纳入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使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头皮皮疹严重程度和全身症状体征,并改善皮肤镜下皮损区微血管功能状态,可以为临床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闫圣涛[9](2021)在《降钙素原对不同细菌感染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 评估降钙素原(pocalcitonin,PCT)血清浓度预测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um,GNB)脓毒症的准确性,并探讨PCT鉴别不同细菌和不同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患者资料,以进行血培养当天的最差参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um,GPB)与GNB感染者之间各指标以及不同的病原菌、不同感染部位之间PCT血清浓度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CT对GNB感染的预测效能。研究结果在956例单一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中,GPB感染426例(44.6%),GNB感染530例(55.4%);GNB感染的PCT水平显着高于GPB(3.35 μg/L vs 1.03μg/L,P<0.001)。PCT血清浓度在不同的细菌感染之间也存在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高于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感染(P<0.0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低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感染(P<0.05)。PCT血清浓度在泌尿系感染中最高,其次为腹腔感染。ROC曲线分析显示:①PCT鉴别诊断GNB与GPB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0.515 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置信区间(95%CI)为0.665-0.747];截断值为7.175 μg/L时,特异性为80.1%。②PCT诊断肺炎GNB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0.480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 0.730(95%CI 0.677-0.783);截断值为 4.535 μg/L 时,特异性为 80.2%。③PCT诊断GNB腹腔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1.815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 0.628-0.820);截断值为10.920μg/L时,特异性为76.6%;截断值为18.220 μg/L时,特异性可达80.9%。研究结论GNB感染的PCT水平显着高于GPB;对于不同的部位感染,应采用不同的截断值鉴别GNB与GPB脓毒症。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区分不同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并探讨其与危重症评分(critical illness scores,CISs)对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资料,以进行血培养当天的最差参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诊脓毒症死亡率(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逻辑回归器官衰竭评估系统(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ystem,LOD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比较感染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CT区分感染组、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的效能,以及其与CISs对BS患者28d和60d内死亡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在1270例单一细菌BSI患者中,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PB)感染 594 例(46.8%),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感染676例(53.2%);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组在PCT水平、SOFA、MEDS、LODS及APACHE-Ⅱ评分方面显着高于感染组(P<0.001);在28d和60d内病死率方面,脓毒症休克组显着高于脓毒症组(P<0.001),脓毒症组显着高于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①PCT区分单一细菌感染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休克组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45 μg/L和7.065 μ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24[95%置信区间(95%CI)为 0.678-0.770]、0.682(95%CI 0.629-0.734);但对于GPB、GNB感染,为获得相近的诊断准确性,其截断值分别为1.020μg/L和3.530 νg/L、1.725 μg/L和10.160 μg/L。②在预测单一细菌感染脓毒症28d和60d内死亡方面,SOFA、MEDS、LODS、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PCT[28d:0.822(0.781-0.862)、0.787(0.744-0.830)、0.808(0.768-0.848)、0.815(0.777-0.853)vs 0.622(0.573-0.671),60d:0.783(0.741-0.825)、0.761(0.717-0.804)、0.788(0.748-0.828)、0.806(0.769-0.843)vs 0.604(0.557-0.651)];与GNB感染相比,PCT对GPB脓毒症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28d:0.712(0.648-0.776)vs 0.556(0.482-0.630),60d:0.687(0.622-0.753)vs 0.541(0.473-0.609)]。对于单一细菌感染、GPB感染、GNB感染,在预测脓毒症28d内死亡时,SOFA评分联合PCT血清浓度可获得更高的敏感性(93.0%、90.1%、90.1%)和特异性(84.0%、88.5%、86.5%);在预测脓毒症60d内死亡时,二者联合亦可提高诊断敏感性(87.0%、86.2%、85.6%)和特异性(85.2%、88.1%、85.9%)。结论PCT可能有助于评估BSI的严重程度,但对于不同细菌感染,应使用不同的截断值;在预测脓毒症患者28d和60d内死亡时,CISs更具有优势,PCT联合SOFA评分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瞿嵘[10](2021)在《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常规检查炎症标志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评估炎症标志物在预测普通重症监护病房人群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同时评估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在预测ICU早期感染方面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四个综合ICU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ROC)评价不同因素对ICU住院期间死亡率、28天病死率以及90天病死率预测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价不同因素对ICU住院期间死亡率预测的影响程度。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三节点函数对PCT和CRP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截断值是否更合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ICU早期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ROC)评价不同因素对ICU早期感染预测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13例患者,其中121例(14.88%)在ICU住院期间死亡。非生存者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着高于生存者(PCT:0.97[0.23;5.51]vs.0.12[0;1.02]μg/L,P=0.000;CRP 66.70[12.80;140.00]vs.11.95[2.25;56.15]mg/L,P=0.000)。PCT和CRP用于预测ICU死亡率的AUC-ROC值分别为0.696(95%可信区间[CI],0.650-0.743)和 0.684(95%CI,0.633-0.735)。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 APACHEⅡ评分(OR:1.166;95%CI,1.129-1.203;P=0.000)和 CRP 浓度>62.8 mg/L(OR:2.145;95%CI,1.343-3.427;P=0.001)与 ICU 死亡率增加有关,而PCT与ICU死亡率增加无关(P=0.444)。此外,与单独使用APACHEⅡ评分相比,APACHE Ⅱ评分和CRP>62.8 mg/L的组合显着改善了风险重分类(NRI=0.556;IDI=0.013)。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证实,CRP浓度>62.8 mg/L是区分生存和非生存患者的最佳临界值。其中133例(16.36%)在住院期间死亡,113例(13.90%)在28天内死亡,145例(17.84%)在90天内死亡。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APACHEⅡ评分、CRP浓度升高与住院死亡率、28天死亡率、90天死亡率增加有关,而PCT与住院死亡率(P=0.051)、28天死亡率(P=0.090)、90天死亡率(P=0.068)增加无关。与单独使用APACHE Ⅱ评分相比,联合APACHEⅡ评分和CRP并不能增加预测患者住院(P=0.1083)和28天死亡率(P=0.1403)的曲线下面积(AUROC),但显着增加预测患者90天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ROC)(P=0.035)。470例患者入住ICU时无明确感染,其中有115例发生早期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CRP和PCT是患者发生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预测ICU早期感染AUC-ROC值分别为0.685(95%CI:0.641-0.727)和 0.733(95%CI:0.690-0.772)联合 PCT 和 CRP 不能增加曲线下面积(P=0.3469)(表3-26,图3-12),其敏感性为82.61%。结论:在ICU入院时的炎症生物标志物中,CRP可作为ICU死亡率、住院病死率、28天病死率和90天病死率的预测因子,CRP联合APACHE Ⅱ评分显着改善了预后预测的风险重新分类。PCT和CRP均可以作为预测ICU早期感染的指标,但联合PCT和CRP不能提高ICU发生早期感染的预测效率,但敏感性提高。
二、氮质血症鉴别参数评分表的建立及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质血症鉴别参数评分表的建立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长春地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附图 |
第1章 绪论 |
综述: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的研究现状 |
1.1 MONW概念的提出 |
1.2 MONW诊断标准的演变 |
1.3 MONW患病率 |
1.4 MONW的危险因素 |
1.5 MONW的发病机制 |
1.6 MONW的危害 |
1.7 MONW的防治 |
1.8 总结 |
第2章 长春市MONW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特点分析 |
第1 节 长春市MONW的流行病学调查 |
2.1.1 前言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第2 节 MONW的身体成分特点分析 |
2.2.1 前言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第3章 正常体重人群发生T2DM、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模型 |
3.1 前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 |
3.2.2 现场调查 |
3.2.3 统计学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正常体重人群发生T2DM的预测模型 |
3.3.2 正常体重人群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测模型 |
3.3.3 MONW的新的诊断标准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反映和预测MONW的人体测量学指标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查 |
4.2.3 诊断标准 |
4.2.4 计算公式 |
4.2.5 统计学方法 |
4.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意义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联合IL-6、D-二聚体和APACHEⅡ分在脓毒症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 |
2.1.1 研究病例对象 |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2 资料数据的收集 |
2.2.1 数据收集 |
2.2.2 检测试剂及仪器 |
2.3 方法 |
2.3.1 脓毒症的诊治 |
2.3.2 病例的分组 |
2.3.3 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 |
2.3.4 研究对象的实验室相关检查资料收集 |
2.3.5 相关的评分 |
2.3.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脓毒症28 天存活组和死亡组基本资料比较 |
3.2 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脓毒症患者相关指标对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
3.4 检测指标各项指标对脓毒症死亡评估的受试者曲线(ROC) |
3.5 各项观察指标在脓毒症未休克组和脓毒症休克组中比较 |
3.6 影响脓毒症患者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 脓毒症患者相关指标对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 |
3.8 检测指标各项指标脓毒症休克评估的受试者曲线(ROC)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
(4)22例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随访及治疗效果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首发表现 |
3.3 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
3.4 临床症状及体征 |
3.5 影像学特征分析 |
3.7 入院时扩展的NIHSS评分 |
3.8 预后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 |
4.2 延髓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
4.2.1 血管内高信号与高分辨血管成像 |
4.2.2 血管内高信号与血管内血栓 |
4.2.3 血管内高信号与MRA |
4.3 血管内高信号与患者入院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 |
4.4 延髓梗死的预后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的研究进展的综述 |
参考文献 |
(5)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一、临床资料采集 |
(一)研究人群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三)数据收集 |
(四)相关定义 |
二、相关指标的检测 |
(一)微生物学标本 |
(二)外周血相关指标检测 |
(三)胸部CT图像分析及结果定义 |
三、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分析及诊断分级 |
(二)不同病原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
讨论 |
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谱构成 |
二、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 |
结论 |
第二部分 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一、临床资料采集 |
(一)研究人群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
(四)构建预测模型病例筛选流程图 |
研究结果 |
(一)念珠菌感染与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
(二)念珠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三)Logistic回归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
(四)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念珠菌病预测模型及验证 |
1.变量重要性排序 |
2.降维 |
3.验证 |
讨论 |
一、构建模型的筛选流程和纳入排除标准 |
二、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的预测模型构建因子分析 |
三、两种方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
二、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标准 |
三、PSI评分表 |
综述: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
1.糖尿病是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 |
1.1 肺曲霉病 |
1.2 肺念珠菌病 |
1.3 肺隐球菌病 |
1.4 肺毛霉病 |
2.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3.糖尿病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 |
4.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6)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头皮型银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降钙素原对不同细菌感染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参考文献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和不同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 |
中文摘要1 |
Abstract1 |
背景 |
参考文献 |
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引起的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2 |
Abstract2 |
背景 |
参考文献 |
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脓毒症病原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
致谢 |
(10)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与人群 |
2.2 定义 |
2.3 数据收集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学处理 |
2.7 临床研究流程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的价值 |
3.2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
3.3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
3.4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
3.5 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
第四章 讨论 |
4.1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率的价值 |
4.2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
4.3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
4.4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
4.5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
4.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氮质血症鉴别参数评分表的建立及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长春地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D]. 左迪迪. 吉林大学, 2021(01)
- [3]联合IL-6、D-二聚体和APACHEⅡ分在脓毒症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D]. 张杰. 延边大学, 2021(02)
- [4]22例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D]. 彭琴香. 南昌大学, 2021(01)
- [5]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夏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6]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蒋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9]降钙素原对不同细菌感染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D]. 闫圣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10]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D]. 瞿嵘. 南方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