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

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

一、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建芳[1](2021)在《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SD雄性大鼠肾精亏虚模型,以骨髓造血干细胞为切入点,观察其凋亡情况,研究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龟鹿二仙胶对肾精亏虚骨髓抑制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其对大鼠的血象、骨髓象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从肾论治”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研究:系统回顾古今文献,阐述肾精、髓、血的中医理论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立足肾精、髓以及血之间的关系,为肾精亏虚导致贫血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剖析龟鹿二仙胶的组方以及总结补肾填精法的现代医学临床应用。2、动物实验:SD雄性大鼠30只,SPF级,8周龄,体重27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组,每组10只。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以及长期小剂量苯皮下注射和短期大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整个造模过程用时49天。前4周模型组和补肾组大鼠按体质量皮下隔天注射苯(lm L/kg),第25d开始用环磷酰胺(25mg/kg)腹腔注射,连续注射3d,同时每天用仿地震平台模拟地震振动(2次/日,共15-20分钟)以及光电刺激箱足底电击刺激(每日不定时1-3次)。空白组正常喂养。在第4周最后一天随机抽取模型组和补肾组各1只大鼠查外周血象及血清睾酮,检测模型是否成功。第29天开始,补肾组用龟鹿二仙胶灌胃,根据大鼠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剂量比值,灌胃剂量为11g/Kg,分两次灌胃。给药期间每隔一天称重,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连续21天。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连续21天。造模过程中,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皮毛、进食量、活动状态等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大鼠通过眼内眦静脉取血法测外周静脉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观察其贫血程度;采用ELISA检测血清睾酮T以及用精子分析仪检测附睾精子质量,评价其生殖功能;取睾丸组织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分离胫骨,取新鲜骨髓,用PBS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血红细胞计数板计数单核细胞数;取新鲜骨髓,制成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股骨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取新鲜骨髓包埋超薄切片,观察其超微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EPO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以及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组织CD34+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B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m RNA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处理:各组组间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毛发干枯、耸立不齐、进食量下降,活动度减少等现象。补肾组大鼠毛发恢复光泽、进食量增加、活动度增加,肾虚症状得到改善。(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14d开始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42d开始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PO含量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清EPO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4)睾丸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睾丸曲细精管被膜完整,支持细胞形态正常,曲细精管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模型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细胞层次杂乱,支持细胞形态断裂,曲细精管管腔内精子细胞、精子数量明显减少;补肾组曲细精管被膜完整,细胞排布紧密,生精细胞数略有减少,部分区域可见脱落的少量生精细胞,但结构清楚,层次较分明,管腔内有较多精子。(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下降(P<0.05);模型组血清T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血清T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6)骨髓象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髓涂片可见空白组骨髓造血结构完整,组织丰富;模型组骨髓增生降低,巨核细胞减少;补肾组造血网织红细胞虽增加,但仍没有恢复正常水平。骨髓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造血细胞多且分布均匀,骨髓造血组织支架结构紧密,脂肪细胞数量少;模型组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巨核细胞少见,造血细胞数目减少,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补肾组造血结构组织基本修复,巨核细胞增多,造血细胞增加,仍可见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7)骨髓超微病理形态学检测示:空白组大鼠可见造血干细胞为圆形,单核,核大,细胞质少,可见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折叠成较深的嵴。模型组大鼠造血干细胞可见线粒体数量减少,嵴变浅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可见凋亡小体。补肾组大鼠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增多,凋亡小体少见,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线粒体嵴有所恢复。(8)与空白组比较,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发现模型组可见较多凋亡CD34+细胞的绿色荧光点,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石蜡包埋切片TUNE L法检测骨髓组织绿色荧光点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降低(P<0.05)。(9)WB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5),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升高(P<0.05),Bax、caspase-3、Fa 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减少(P<0.05)。(10)RT-PCR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Bcl-2、Bax、caspase-3、Fa s和Faslm RNA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m RNA含量降低(P<0.05),Baxm RNA、caspa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m RNA蛋白含量升高(P<0.05),Baxm RNA、caspa 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减少(P<0.05)。结论“肾藏精,生髓,化血”,肾藏先天之精,肾气促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藏之,而“精血同源”,肾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肾精亏虚则血液化生无源而导致血虚。肾主人体发育,也主骨髓生长发育,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反之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髓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髓化生血液主要取决于肾的功能,肾精亏虚则会导致骨髓功能低下,化生血液出现障碍而致血虚。本课题基于中医“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精化血”理论,以肾精亏虚则会导致血虚为实验的病理依据,以造血干细胞作为切入点。研究肾精亏虚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恐伤肾”传统病因造模结合药物干预病理造模,采用模拟地震平台复合光电刺激法结合长期小剂量的苯和短期大剂量的环磷酰胺药物干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大鼠出现肾虚症状,血液检查可以看到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EPO含量下降,血清睾酮含量降低。骨髓象可以见到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疏松、造血面积减少、造血细胞减少。超微病理形态学可以观察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变浅,出现凋亡小体的超微病理改变。龟鹿二仙胶灌胃治疗后,能够改善肾精亏虚的症状,促进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清EPO含量升高,血清睾酮含量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骨髓造血组织得到修复。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凋亡小体减少,减少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本实验结论归纳如下:(1)利用“仿地震平台及光电刺激+苯+环磷酰胺”成功建立肾精亏虚雄性大鼠模型。(2)肾精亏虚大鼠血清EPO含量下降,骨髓组织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Bcl-2m RNA含量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及Baxm RNA表达增加,激活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通路,发生级联效应,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骨髓Fas和Fasl蛋白及Fas和Faslm RNA含量升高,激活了死亡受体途径,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CD34+细胞细胞的凋亡。CD34+细胞过度凋亡,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降低,可能是肾精亏虚导致骨髓抑制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机制之一。(3)首次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肾精亏虚,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龟鹿二仙胶能有效缓解肾精亏虚大鼠的症状,治疗骨髓抑制性贫血有效。提高血清EPO含量,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蛋白、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CD34+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造血干细胞。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避免其发生过度凋亡,可能是龟鹿二仙胶发挥其疗效机制之一。(4)从生成来源和生物学功能来看,EPO可能是肾精的物质基础之一。(5)造血干细胞是肾精在细胞层次的表现形式,是“肾精化血”功能的执行者。

刘运华[2](2020)在《滋肾益髓生血方对AA小鼠骨髓保护作用及T-bet/GATA-3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由遗传、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各种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衰竭性疾病,AA患者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可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AA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T淋巴细胞依据膜表面分子抗原的不同,分为主要介导细胞毒性免疫的CD8+T和调节免疫的CD4+T细胞两个亚群,CD4/CD8比例失衡与AA骨髓造血组织的免疫破坏密切相关。原始的CD4+T细胞又称为Th0细胞,Th1与Th2分别是由Th0通过STAT1和STAT6途径分化而来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分泌的IL-12等可以促进Th1细胞活化,并分泌介导第Ⅳ型免疫反应的Ⅰ型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FN-γ、IL-2、TNF-α等;激活的Th2细胞主要分泌Ⅱ型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10、IL-5、IL-4、和IL-13等,获得性AA的免疫发病机制与Th1细胞的极化和Th1/Th2失衡有关。GATA-3是可调控CD4+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它能特异性启动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特异转录因子T-bet能够启动Th0细胞向Th1细胞极化过程,还能通过IFN-γ等诱导T细胞以及NK细胞启动T-bet转录因子的表达,阻断Th2细胞的极化。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来治疗,但存在副作用大等不利影响,而临床运用中医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滋肾益髓生血方是依据中医“肾藏精,精充髓,髓生血”理论组方的中药复方,我们前期动物实验发现滋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的AA大鼠的骨髓衰竭的改善情况较温肾益髓法和补肾益髓生血法更好。因此,本研究采用60Co-γ辐射联合免疫细胞注射构建AA小鼠模型,通过瑞士-吉姆萨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E染色、酶联免疫检测、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研究滋肾益髓生血方对AA小鼠转录因子T-bet与GATA-3的影响,为中医“肾藏精,精生髓”的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采用60Co-γ辐射联合免疫细胞注射构建AA小鼠模型,以康力龙作为对照药物,探讨滋肾益髓生血方对AA小鼠的药效学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小鼠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的变化,瑞士-吉姆萨染色观察AA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研究AA小鼠血清中IFN-γ、IL-2、TNF-α、IL-5、IL-13、IL-4、IL-10等7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A小鼠脾脏组织T-bet和GATA-3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AA小鼠骨髓T-bet与GATA-3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1.药效学实验:55只清洁级雄性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剩余45只用60Co-γ照射5.5 Gy造模,辐射结束后,迅速经尾静脉完成DBA/2小鼠的活体免疫细胞混悬液注射,注射量为每只1×106个免疫细胞,诱导小鼠AA模型;存活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康力龙组与滋肾益髓生血组,每天给药并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每周称量记录体质量变化;在灌胃给药4周结束时,摘眼球取抗凝血,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HGB、RBC、WBC、PLT变化,取小鼠股骨制备骨髓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制备血涂片,用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观察AA小鼠血细胞变化;制作骨髓涂片,用瑞士-吉姆萨染色观察AA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变化;制作AA小鼠脾脏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2.流式细胞术:检测AA小鼠外周免疫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的变化。3.酶联免疫:检测 AA 小鼠血清中 IFN-γ、IL-2、TNF-α、IL-5、IL-13、IL-4、IL-10 细胞因子的变化。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A小鼠脾脏组织中T-bet、GATA-3蛋白的表达量变化。5.Western Blot:检测AA小鼠骨髓组织中T-bet、GATA-3蛋白的表达量变化。6.RT-PCR:检测AA小鼠骨髓组织中T-betmRNA、GATA-3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药效学影响1.1 一般状态:滋肾益髓生血方等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AA小鼠的一般状态,提高活动度和饮食量,维持AA小鼠的体质量。1.2体质量: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AA小鼠体质量较低(P<0.01);而滋肾益髓生血方组小鼠体质量数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1.3外周血: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AA小鼠WBC、HGB的数值显着降低(P<0.01);RBC数量呈降低(P<0.05),PL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滋肾益髓生血方组的HGB数值均显着升高(P<0.01),康力龙组的WBC和RBC均显着增加(P<0.01,P<0.05)。1.4血涂片: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AA小鼠血细胞数量偏少,异常形态的红细胞较多,滋肾益髓生血方组有一定的改善。1.5骨髓涂片:模型组AA小鼠骨髄出现较多大脂肪滴与纤维等非造血组织,骨髓各系幼稚细胞数量降低;滋肾益髓生血方组的AA小鼠骨髓中的非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衰退情况明显好转。1.6 骨髓有核细胞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降低,康力龙与滋肾益髓生血方组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有升高(P<0.01,P<0.05)。1.7 脾脏HE染色:模型组AA小鼠脾组织淋巴小结形态不规则,红髓和白髓边界分辨不清,白髓边界呈现不规则形,脾血窦和脾索较难辨别清楚;各治疗组小鼠脾脏淋巴结趋于正常形态,红髓白髓边界趋于清晰,血窦和脾索较明显,红白髓明显比模型组更加规则。2.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2.1 血清因子:模型组AA小鼠IFN-γ,TNF-α、IL-2、IL-5、IL-13水平均显着升高,IL-4、IL-10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康力龙组的IL-5外,康力龙组、滋肾益髓生血组的IFN-y、TNF-α、IL-2、IL-5、IL-13水平均降低(P<0.01,P<0.05);而IL-4、IL-10水平均有所升高(P<0.01,P<0.05)。2.2 流式细胞术:模型组AA小鼠CD8、CD3、CD4三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均处于低水平(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AA小鼠比较,各治疗组的CD4、CD8均有所升高(P<0.01,P<0.05),滋肾益髓生血组CD3明显升高(P<0.05)。3.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脾脏组织中T-bet、GATA-3蛋白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GATA-3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AA小鼠脾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脾组织的GATA-3蛋白表达增多(P<0.01);康力龙组与滋肾益髓生血组GATA-3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AA小鼠脾组织细胞胞浆中T-bet蛋白表达呈强阳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T-be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康力龙组与滋肾益髓生血组T-bet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4.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骨髓T-bet、GATA-3蛋白与mRNA的影响4.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模型组AA小鼠骨髓组织中的GATA-3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滋肾益髓生血组与康力龙组小鼠骨髓GATA-3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A小鼠骨髓的T-bet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康力龙组和滋肾益髓生血组AA小鼠骨髓中的T-bet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P<0.05)。4.2 RT-PCR检测结果示:模型组与各治疗组AA小鼠骨髓的T-bet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AA小鼠骨髓中的T-betmRNA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康力龙组相比,滋肾益髓生血组AA小鼠骨髓T-bet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1);模型组AA小鼠骨髓的GATA-3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康力龙组与滋肾益髓生血组GATA-3 mRNA表达量上升(P<0.01)。结论:1.滋肾益髓生血方能够缓解AA小鼠的一般状态,提高小鼠的体质量,能够升高AA小鼠外周血中RBC、WBC、HGB的数量,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可以减轻AA小鼠脾脏病理损害,降低免疫损伤,保护骨髓造血功能。2.滋肾益髓生血方可以升高AA小鼠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数量,升高CD4/CD8比例,降低AA小鼠外周血清中IFN-y、IL-2、TNF-α、IL-5、IL-13等细胞因子,升高IL-4、IL-10等细胞因子,从而降低免疫异常活化造成的免疫损伤,维持AA小鼠免疫平衡稳态。3.滋肾益髓生血方可以有效的抑制AA小鼠脾脏和骨髓组织中的T-bet蛋白与mRNA的表达,增加GATA-3蛋白与mRNA的表达;滋肾益髓生血方可能通过调节T-bet/GATA-3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延缓AA小鼠骨髓衰竭的进程。

张小敏[3](2020)在《川芎嗪对免疫介导骨髓衰竭小鼠骨髓损伤与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川芎嗪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越来越多。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BMF)模型为最接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并且据文献报道川芎嗪(TMP)具有改善骨髓微环境及减轻细胞凋亡等作用,而TMP能否改善免疫介导的BMF小鼠骨髓损伤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通过采用射线辐照与淋巴细胞输注建立合适的免疫介导的BMF动物模型,探讨TMP对BMF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为中药治疗SAA提供新的靶点和实验依据。方法与结果采用X射线辐照结合同种异型淋巴细胞输注建立免疫介导的BMF小鼠模型。首先,分别给予低(5.0 Gy),中(5.75 Gy),高(6.5 Gy)剂量X射线照射,然后4 h内经尾静脉输注4×106个混合淋巴细胞来诱导BMF模型,记录每只小鼠存活天数,第14天处死小鼠,进行血细胞计数和骨髓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BMF,但是5.0 Gy组存活率较高(存活率80%),BMF程度较轻。因此,选定总剂量5.0 Gy X射线用于后续实验研究。在采用5.0 Gy辐照建模后,每天给予低(5 mg/mL),中(10 mg/mL),高(20 mg/mL)浓度的TMP溶液,第14天处死小鼠,采集外周血和股骨。通过骨髓H&E染色、血细胞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免疫荧光检测TMP对BMF的影响。骨髓有核细胞及血细胞计数显示,高浓度TMP溶液能显着增加骨髓有核细胞和红细胞,而低浓度TMP能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骨髓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TMP浓度的升高,骨髓充血明显改善,有核细胞出现增加,而Fas蛋白表达减少。结论5.0 Gy X射线是建立免疫介导的BMF模型较合适的辐照剂量,有利于SAA实验研究;TMP能改善BMF,起到了“祛瘀生新”作用,可能与抑制Fas表达相关。第二部分 川芎嗪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背景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BMF)模型被认为是最接近SAA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并且射线辐照是建立免疫介导的BMF模型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研究表明辐照可引发肾脏氧化应激反应,且贫血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应激损伤,然而在建立BMF模型过程时射线辐照与BMF后严重贫血导致的肾脏氧化应激损伤还未见报道。现代研究报道TMP具有抗氧化作用,然而TMP能否抑制BMF小鼠肾脏氧化应激还不确定。研究目的研究TMP对免疫介导的BMF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TMP的肾脏保护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以拓展TMP的应用。方法与结果建立免疫介导的BMF模型后,每天给与低(5 mg/ml),中(10 mg/ml),高(20 mg/ml)剂量TMP溶液,第14天处理小鼠,鉴定成功建立免疫介导的BMF模型后,通过肾脏H&E染色、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探究TMP对BMF小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骨髓H&E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骨髓中存在大量脂肪空泡并且有核细胞减少,表明成功建立免疫介导的BMF模型。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显示,模型对照组MDA升高,而GSH、SOD、GSH-Px下降;而经TMP治疗后,MDA下降,GSH、SOD上升;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管存在轻度水肿,而经TMP治疗后,肾脏病理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TMP治疗后模型小鼠肾脏HIF-1α表达下调,并可见VEGF表达。结论TMP可减轻免疫介导的BMF小鼠模型中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涉及HIF-1α/VEGF信号调控。

王蕤[4](2020)在《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补肾”、“益肾”、“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西药”、“雄激素”、“环孢素”、“Tonifying kidney”、“Chinese 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estern medicine”、“Androgen”、“Cyclosporine”等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PubMed)数据库检索建库到2020年2月3日公开发表的运用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AA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语种包括中文和英文。由两位研究员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合格文献,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29-59]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为2126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实验组在提高总有效[RR=1.32,95%CI(1.25,1.39),Z=10.35(P<0.00001)]、基本治愈[RR=1.64,95%CI(1.40,1.92),Z=6.12(P<0.00001)]、WBC[WMD=0.82,95%CI(0.39,1.25),Z=3.75(P=0.0002)]、HGB[WMD=17.47,95%CI(13.71,21.23),Z=9.10(P<0.00001)]、PLT[WMD=16.19,95%CI(8.09,24.28),Z=3.92(P<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提高骨髓活跃或明显活跃例数[RR=1.59,95%CI(1.27,1.99),Z=4.06(P<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在降低骨髓骨髓减低或极度减低例数[RR=0.72,95%CI(0.49,1.05),Z=1.69(P=0.09)]方面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WMD=-6.32,95%CI(-8.70,-3.95),Z=10.57(P<0.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提高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RR=1.28,95%CI(1.17,1.41),Z=5.10(P<0.00001)]、中医症状疗效临床痊愈[RR=2.59,95%CI(1.58,4.25),Z=3.77(P=0.0002)]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0.71,95%CI(0.50,1.01),Z=1.92(P=0.05)],但实验组在降低肝功能损害[RR=0.48,95%CI(0.32,0.73),Z=3.40(P=0.0007)]、牙龈增生[RR=0.59,95%CI(0.41,0.85),Z=2.82(P=0.005)]、痤疮[RR=0.35,95%CI(0.20,0.61),Z=3.76(P=0.0002)]、胃肠道反应[RR=0.37,95%CI(0.19,0.75),Z=2.76(P=0.006)]方面优于对照组。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熟地26次,菟丝子24次,当归24次,黄芪23次,墨旱莲(旱莲草)19次,女贞子18次,补骨脂18次。18篇文献报道治疗后不良反应,2篇文献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报道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肾功能异常、手颤、喑哑、麻木、高血压、惊厥、血糖异常、心电图异常、双下肢水肿。上述不良反应中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为主。结论: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提高总有效率、基本治愈、WBC、HGB、PLT、髓活跃或明显活跃例数、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中医症状疗效临床痊愈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在降低骨髓骨髓减低或极度减低例数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补肾法联合西药组在降低肝功能损害、牙龈增生、痤疮、胃肠道反应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熟地、菟丝子、当归、黄芪、墨旱莲(旱莲草)、女贞子和补骨脂。不良反应中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为主。此次分析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异质性较大,可能会影响此次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实验。

王萍萍[5](2020)在《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ppo通路调节Th17/Treg在再障中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BMMSC+淋巴细胞的细胞模型,观察穿龙薯蓣皂苷在离体水平对Th17/Treg细胞数量/比例的调节及Hippo通路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提供细胞模型,并探讨再障发生的机制。方法:1.建立再障BMMSC+淋巴细胞的细胞模型,研究穿龙薯蓣皂苷干预后对Th17/Treg细胞数量比例和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7、Treg细胞数量在CD4+T细胞的百分比,Q-PCR检测STAT3mRNA、FOXP3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IL-2、IL-6、IL-10、IL-17等相关指标。2.穿龙薯蓣皂苷在体外对HIPPO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YAP、MST1、LATS2蛋白的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YAPmRNA、LATS2mRNA、MST1 mRNA含量的表达。结果:1.穿龙薯蓣皂苷对再障BMMSC+淋巴细胞对T细胞数量/比值及功能的影响(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血清中IL-2、IL-6、IL-17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IL-10、TGF-β的含量显着减少(P<0.01)。给予环孢素以及穿龙薯蓣皂苷干预之后,与模型组相比IL-2、IL-6、IL-17的含量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对比IL-10、TGF-β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素组的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显着减少(P<0.01),Treg占CD4+T细胞比率显着增多,Th17/Treg细胞的比值显着减小(P<0.01),穿龙薯蓣皂苷组与环孢素组对比,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值显着减少(P<0.01),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值显着增多(P<0.01)2.穿龙薯蓣皂苷对体外模拟骨髓微环境(BMMSC+淋巴细胞)内HIPPO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YAP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给予环孢素以及穿龙薯蓣皂苷干预之后,YAPmRNA、LATS2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MST1mRNA在模型组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给予环孢素以及穿龙薯蓣皂苷干预之后,MST1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LATS2、YAP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的MST1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给予环孢素与穿龙薯蓣皂苷之后,YAP、LATS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MST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3)穿龙薯蓣皂苷组与环孢素组之间相比较,MST1mRNA、LATS2mRNA、YAPmRNA与其对应的蛋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OXP3mRNA、STATmRNA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结论:穿龙薯蓣皂苷能够在体外水平改善再障BMMSC+淋巴细胞导致的Th17/Treg的失衡,增加Treg数量,减少Th17的数量。调节Hippo通路关键节点MST1、YAP、LATS2的表达,上调MST1蛋白及MST1mRNA表达和IL-10、TGF-β的表达,下调LATS2mRNA、YAP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IL-6、IL-17的表达,增加MST1和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YAP、LATS2、STAT3mRNA的表达,提高Treg的数量,减少Th17的数量,诱导CD4+T细胞向Treg细胞的分化,减少向Th17的分化,最终达到恢复Th17/Treg平衡的作用。

陈蕊[6](201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真实医疗环境,挖掘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药处方和《中国药典》收载相关中药制剂组方药味规律,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的用药情况,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提供参考。同时从整体的循证医学评价中药在该病种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味频次、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挖掘,分析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处方用药,整理2015版《中国药典》中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并对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本院临床中西药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西药主要为环孢素,利可君片、十一酸睾酮等。使用的中药种类较西药多且丰富,涉及320味,常用中药饮片有牡丹皮、白术、白芍、菟丝子等,核心药味配伍组合为牡丹皮-生地黄-白芍,中药类别主要为清热类、补虚类和止血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清热药使用较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补虚药为主。各证型进行药物关联规则挖掘,药味选择有一定差异,但药味组合均以补气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为主。中药制剂主要包括茜蓟生血片、造血再生片、宁血络片等医院自制制剂和益血生胶囊等。63种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与本院用药结果不同。截至2019年1月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西药联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RR=1.31,95%CI[1.28,1.35],P<0.00001),且能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RR=0.35,95%CI[0.27,0.46],P<0.00001)、痤疮(RR=0.36,95%CI[0.26,0.50],P<0.00001)、多毛(RR=0.22,95%CI[0.13,0.38],P<0.00001)、声音嘶哑(RR=0.33,95%CI[0.14,0.79],P=0.01)、牙龈增生(RR=0.29,95%CI[0.17,0.49],P<0.0001)、手颤(RR=0.24,95%CI[0.14,0.41],P<0.00001)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热、补虚、止血作用的中药及制剂,“扶正袪邪”并施,体现“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疗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组方药味的功效类别与本院AA临床使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不同。Meta分析显示,中药对AA的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邓德君[7](2018)在《参萸补血方联合CsA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参萸补血方联合环孢素(CsA)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01日至2017年08月31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血液科门诊及住院的CAA患者76例,符合脾肾阳虚证CAA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CsA(3-5mg/kg-1·d-1,d1-180),司坦唑醇片(2mg Tid);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参萸补血方(150ml开水冲服,早晚分服)。两组各治疗6个月,每3个月评价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变化,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AN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骨髓增生程度;比较两组间血清IL-6、IL-17水平的差异,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频次、感染类型,输血量及输血类型,输血间隔期的评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共入组病例76例,治疗过程中脱落6例,治疗组脱落2例,均为患者放弃治疗,对照组脱落4例,2例未按疗程用药,2例放弃治疗,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0例。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ORR):治疗组ORR为86.11%,对照组ORR为67.64%,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GB、PLT、ANC、RET均较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均提升(P<0.05),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7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7均较前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着(P<0.05)。(7)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频次:半年内治疗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8)两组患者感染类型比较: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血行感染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未发生血行感染。(9)两组患者输血量及输血类型比较:治疗6个月内治疗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10)两组患者输血间隔期评价:治疗6个月内治疗组输血间隔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1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1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余患者未出现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结论:1、参萸补血方联合CsA方案治疗脾肾阳虚证CAA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组高;2、参萸补血方联合Cs A方案可提升脾肾阳虚证CAA患者的HGB、PLT、ANC、RET计数,改善骨髓增生程度,促进骨髓造血;同时可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效减少输血量,延长输血间隔期;安全可靠,不增加不良反应;3、参萸补血方联合CsA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于天祥[8](2017)在《基于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补肾健脾祛障方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模型小鼠 Th1/Th2 比值与 IFN-γ/T-bet、IL-4/STAT6 信号通路、T-bet、GATA-3 的关系以及IFN-γ、TNF-α、IL-2、IL-4、IL-10因子表达的等细胞情况,来探讨Th1/Th2平衡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补肾健脾祛障颗粒治疗再障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再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补肾健脾祛障颗粒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基础研究:清洁级BALB/c小鼠,90只,雌性,随机选取其中的15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75小鼠通过免疫介导方法复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根据预实验结果,造模后第7天检测结果符合造模成功判定标准,造模成功率100%)剔除死亡小鼠10只,剩余65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0.78 g/(kg.d))、中药中剂量组(1.56 g/(kg.d))、中药高剂量组(3.12 g/(kg.d))及CsA(山地明)组(0.5ml/只),每组13只。于造模后第7天检测血象和骨髓病理示造模成功后开始用药,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给予中药灌胃,CsA组小鼠给予CsA灌胃,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两次,连续用药15天结束。造模后第7天和用药后第15天应用眶静脉采血方式测小鼠血常规,并对小鼠的一般状态进行观察。用药15d后取材,行骨髓病理;RT-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T-bet、GATA-3 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外周血 IFN-γ、TNF-α、IL-2、IL-4、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2)临床研究: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临床上将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机分为补肾健脾颗粒组、对照组、中西药联用组,每组受试者各40例,观察三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骨髓增生程度、WBC、HGB、PLT、治疗有效率、血常规、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与改善情况,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能改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一般状态。2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和CsA组均能提高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中药中剂量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提升作用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P<0.05)。3.经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补肾健脾祛障颗粒中剂量组能改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骨髓病理状态,其他各组未见有明显改善。4.RT-PCR法检测发现,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和CsA组能上调GATA-3 mRNA、STAT-6 mRNA表达,下调T-bet mRNA表达,中药中剂量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GATA-3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及T-bet mRNA的下调作用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GATA-3 mRNA、STAT-6 mRNA表达的上调及T-bet mRNA下调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5.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和CsA组能上调GATA-3、STAT6蛋白表达,下调T-bet蛋白表达,中药中剂量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GATA-3、STAT-6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及T-bet蛋白的下调作用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GATA-3、STAT-6蛋白表达的上调及T-bet蛋白表达下调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经ELISA检测发现,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能上调IL-4、IL-10表达,下调IFN-γ、TNF-α、IL-2表达,中药中剂量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IL-4、IL-10表达的上调作用及IFN-γ、TNF-α、IL-2的下调作用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CsA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及下调作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7.中西药联用组受试者治疗后的WBC、HGB、PLT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后效果更加明显(P<0.05)。8.中西药联用组的受试者有17个病人出现了缓解,缓解率达到42.5%,明显改善的受试者有12人,明显改善率达到了 30%,治疗后没有效果的受试者有11人,无效率达到了 27.5%,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2.5%;西药常规对照组的受试者中有18人出现了缓解,缓解率达到了 45%,明显改善的受试者有4人,明显改善率占到了 10%,治疗后无效果的病人有18人,无效率为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55%,单纯使用补肾健脾祛障颗粒组中的受试者有17人出现了缓解,缓解率为42.5%,明显改善的受试者有11人,明显改善率为27.5%,治疗无效的受试者有12人,无效率是30%,说明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结果比其他各组受试者的效果要好(P<0.05),各组受试者之间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中西药联用组受试者治疗后增生低下者(包括减低与极度减低)占55%,同一指标对照组的受试者达到了 82.5%,单纯使用补肾健脾祛障颗粒组的受试者增生低下为42.5%,说明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受试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发生良性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中西药联用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更明显(P<0.05)。结论:1.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能够改善再障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改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血常规水平,对小鼠骨髓病理具有改善作用。2.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与对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表达、Th1/Th2失衡及T-bet/GATA3平衡的调节有关,提示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的治疗作用是多环节、多靶点的,并从转录水平揭示了再障发病的机制。3.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及Th1/Th2失衡,在再障免疫异常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4.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和CsA能通过下调IFN-γ/T-bet通路的异常活化,促进IL-4/STAT6通路表达,改善Th1/Th2失衡,并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减轻再障细胞免疫亢进,解除造血抑制。5.通过补肾健脾祛障颗粒与CsA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作用对比表明“补肾健脾”法能有效改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状态,从而验证了中医“补肾健脾”法对再障小鼠的干预效应。6.给予免疫介导再障小鼠不同剂量中药灌胃后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中剂量组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一般状态、外周血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善作用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环孢素组(P<0.05),说明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状态的改善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7.通过治疗前与治疗后的WBC、HGB、PLT、治疗有效率、骨髓增生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WBC、HGB、PLT这些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中西药联用组的治疗后的指标改善情况都比其他两组受试者要好很多,治疗有效率方面:中西药联用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骨髓增生程度方面:治疗后中西药联用组受试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发生良性好转,说明补肾健脾祛障颗粒能够加快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改善,其治疗效果突出,虽然有少数病人出现不适症状,但是总体用药还是相对的安全可靠。

韦翊[9](2017)在《补肾生血解毒方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补肾生血解毒方调控T细胞自身免疫应答相关因子表达、恢复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系统的动态平衡、恢复和重建骨髓造血机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Coγ射线照射复合免疫介导制作小鼠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动物模型,补肾生血解毒方干预,以环孢素(CsA)免疫抑制治疗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血液学各项指标检测,观察中药复方对AA小鼠血液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免疫荧光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T淋巴细胞中T-bet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相关蛋白(SAP)与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LAM)结合情况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T辅助细胞1(Thelpercell,Th)、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亚群比率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药物干预7天、14天后,模型组与各治疗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天、28天后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HGB、RBC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药物干预7天后,模型组与各治疗组血小板总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天、21天、28天后,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PLT均高于模型组(P<0.01)。造模结束后,正常组白细胞数(WBC)明显高于各造模组(P<0.01),药物干预21天后,各治疗组WBC高于模型组(P<0.01)。药物干预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等贫血形态学分类指标,组间差异在特定时间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乏规律。PDW、MPV、HCT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T淋巴细胞中T-bet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T淋巴细胞中T-bet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SAP和SLAM结合比率明显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较模型升高(P<0.05)。(3)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率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T淋巴细胞比率比模型组均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B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B细胞、NK细胞比率明显下降(P<0.01)。Th2、Th17比率变化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正常组比,Th1和Treg比率上调(P<0.01);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Th1、Treg比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细胞悬液结果显示:脾脏中T细胞比率,模型组和正常组比有下降趋势(P<0.01);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B细胞、NK细胞比率变化趋势和外周血检测结果较为一致。Th1细胞比率,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Th2细胞比率,各造模组较正常组比率下降(P<0.01),各治疗组和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比率,模型组较正常组降低,中药组较模型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17细胞比率,正常组和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流式细胞检测骨髓结果显示:模型组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生血解毒方可以通过调控T细胞的免疫应答网络,恢复骨髓造血微环境中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动态平衡和HSCs的增殖和分化,从而达到治疗AA的目的。

于海艳[10](2016)在《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Kv1.3通道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Kv1.3通道蛋白与髓劳病发生的相关性以及补髓生血颗粒对Kv1.3通道蛋白的干预作用,进而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可能的疗效机理。方法:收集30例慢性髓劳患者并采用补髓生血颗粒进行治疗以10例健康人的骨髓液做正常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慢性髓劳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通道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患者临床疗效80.00%,效果肯定。2.慢性髓劳患者治疗前Kv1.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Kv1.3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Kv 1.3蛋白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的水平仍然是偏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患者临床疗效肯定。2.慢性髓劳患者Kv 1.3通道蛋白的异常低表达可能与参与慢性髓劳的发病过程。3.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提高慢性髓劳患者Kv1.3通道蛋白的表达以调节整合素β1介导的造血微环境损伤,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达到治疗慢性髓劳病的目的。

二、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肾藏精理论研究
        1.1 肾精的生成来源
        1.2 肾精的功能
        1.3 肾精的现代医学研究
    2 “髓”的理论研究
        2.1 “髓”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2.2 “髓”的生成与肾精
        2.3 “骨髓”的现代医学研究
    3 “血”的研究理论
        3.1 血的涵义及生理功能
        3.2 血的生成与肾精
        3.3 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4 补肾方龟鹿二仙胶
    5 结语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1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耗材
        1.5 造模方法及分组、给药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1.7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含量比较
        2.3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睾酮(T)含量比较
        2.4 附睾精子质量比较
        2.5 睾丸组织病理学比较
        2.6 骨髓象比较
        3 讨论
        3.1 肾精亏虚大鼠模型的建立
        3.2 肾精亏虚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3.3 肾精亏虚对血清EPO含量的影响
    实验2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细胞及CD34+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设备及试剂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超微病理形态学观察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结果
        2.3 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CD34+细胞凋亡结果
        3 讨论
    实验3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 Fasl蛋白表达结果
        2.2 骨髓 Bcl-2、Bax、caspase-3、Fas 和 FaslmRNA RT-PCR 结果
        3 讨论
        3.1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Bcl-2、Bax蛋白及Bcl-2m RNA、Baxm RNA表达的影响
        3.3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讨论
    1.肾精亏虚与贫血的关系
    2.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建立评估
    3.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
    4.龟鹿二仙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综述 肾虚与贫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 发表论文
致谢

(2)滋肾益髓生血方对AA小鼠骨髓保护作用及T-bet/GATA-3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细胞亚群失衡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实验二 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实验三 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脾组织T-bet、GATA-3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实验四 滋肾益髓生血方对~(60)Co-γ联合免疫诱导AA小鼠骨髓组织T-bet、GATA-3蛋白及mRNA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3)川芎嗪对免疫介导骨髓衰竭小鼠骨髓损伤与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川芎嗪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动物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二章 川芎嗪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动物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的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剔除标准
    1.4 文献检索方法
    1.5 方法学质量评估
    1.6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7 统计分析方法
    1.8 敏感性分析
    1.9 发表偏移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干预措施
    2.4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发表偏移
讨论
    1.中医对AA的认识
        1.1 中医对A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各医家对AA的认识
    2.常用补肾中药的药理研究
    3.补肾中药治疗AA的机制研究
    4.环孢素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5.本次异质性的来源分析
    6.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及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ppo通路调节Th17/Treg在再障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1.1 研究对象
        1.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1.1.2 正常对照组
        1.1.3 正常人外周血标本
    1.2 实验药物、试剂
    1.3 实验仪器
2.研究方法
    2.1 骨髓收集
    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分离与培养
    2.3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提取
    2.4 BMMSC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
    2.5 实验分组
    2.6 Western blot法检测再障及正常BMMSC+淋巴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2.7 QPCR法检测再障及正常BMMSC+淋巴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中mRNA的表达水平
    2.8 ELISA法检测各组BMMSC+淋巴细胞中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
    2.9 FCM检测Th17/Treg的比值
3.统计学方法
4.实验结果
    4.1 BMMS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4.2 穿龙薯蓣皂苷对各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Th17/Treg比值的影响
    4.3 穿龙薯蓣皂苷对各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FOXP3、STAT3 mRNA表达量的比较
    4.4 穿龙薯蓣皂苷对各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血清中IL-2、IL-6、IL-10、IL-
    4.5 穿龙薯蓣皂苷对各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Hippo信号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6 穿龙薯蓣皂苷对各组BMMSC+淋巴细胞共培养Hippo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5.讨论
    5.1 中医对再障的认识
    5.2 Hippo信号通路的概况
    5.3 穿龙薯蓣皂苷的功效及药效学研究在再障中的作用
    5.4 Th17、Treg细胞的平衡在再障中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药名称规范及功效分类
        1.3 处方录入与核对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分类结果
        2.2 总体用药结果
        2.3 中医疾病统计结果
        2.4 中医疾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功效分类结果
        2.5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2.6 虚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2.7 髓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3 讨论
        3.1 常用药味分析
        3.2 总体用药讨论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组方用药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药味名称处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统计与类别
        2.2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药味频次
        2.3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关联规则
    3 讨论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中医药治疗AA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5 中医药改善AA患者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论文发表情况

(7)参萸补血方联合CsA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药物
        2.2 给药方案
        2.3 疗程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5 两组患者外周血象比较
    6 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比较
    7 两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
    8 两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
    9 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频次比较
    10 两组患者输血量及输血类型比较
    11 两组患者不同成分血的输血间隔期比较
    1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13 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类型比较
    1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2 中医对CAA的认识
    3 研究结果分析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基于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补肾健脾祛障方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溯源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2 Th1/Th2平衡偏移与再障关系的研究
        2.1 Th1/Th2对再障发病的影响
        2.2 Th1/Th2与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的关系
        2.3 Th1/Th2与T-bet、GATA-3的关系
        2.4 Th1/Th2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相关研究
        3.1 应用依据
        3.2 组方分析
        3.3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物及制备方法
        3 主要实验试剂
        4 主要仪器
        方法
        1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建立
        1.1 造模方法
        1.2 造模成功的判定标准
        1.3 造模成功外周血及骨髓病理体现
        2 分组
        3 给药方法
        4 取材
        5 实验内容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1.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2.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2.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
        2.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的影响
        2.4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血小板的影响
        3 骨髓及肝脾病理切片观察
        3.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病理状态的影响
        3.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肝脏病理状态的影响
        3.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脾脏病理状态的影响
    实验二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测定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T-bet、GATA-3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目的基因mRNA引物序列
        1.3 实验方法
        2. Western Blot
        2.1 主要试剂,仪器
        2.2 主要试剂配制
        2.3 制备蛋白样品
        2.4 BCA法测蛋白浓度
        2.5 凝胶制备与上样
        2.6 电泳
        2.7 凝胶转膜及其检测
        3 ELISA
        3.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3.2 步骤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PCR结果
        1.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T-bet mRNA表达的影响
        1.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
        1.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STAT-6 mRNA表达的影响
        2 Western Blot结果
        2.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T-bet蛋白表达的影响
        2.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GATA-3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
        3 ELISA结果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的估算
        1.3 随机化分组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病例处理
    2 治疗方法
        2.1 给药方法
        2.2 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指标
        3.2 安全性观察
        3.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6 不良反应
讨论(一)
    1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的建立
        1.1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
        1.2 免疫介导再障模型机理初探
    2 “补肾健脾法”的确立
    3 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4 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5 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及肝脾病理的影响
    6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再障模型小鼠Th1/Th2作用机制研究
        6.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
        6.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Th1/Th2比值的影响
        6.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T-bet、GATA-3表达的影响
        6.4 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7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治疗再障意义简析
        7.1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研究意义
        7.2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低、中、高剂量疗效分析
        7.3 补肾健脾祛障颗粒配伍意义分析
讨论(二)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受试者基线资料的分析
    2 临床疗效分析
    3 血常规分析
    4 骨髓增生程度的改善
    5 安全性评价
结语(一)
结语(二)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9)补肾生血解毒方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T细胞免疫应答与造血干细胞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T细胞亚群的功能
        2 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失衡
        3 免疫攻击导致HSCs凋亡的机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浅谈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法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和试剂
        1.3 仪器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模型制作和药物干预
        2.2 取材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
        2.4 免疫荧光检测
        2.5 统计方法
    结果
        3.1 补肾生血解毒方对AA小鼠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3.2 补肾生血解毒方对AA小鼠T、B、NK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3.3 补肾生血解毒方对AA小鼠T细胞亚群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3.4 补肾生血解毒方对AA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补肾生血解毒方对T-bet转录子表达量和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LAM及其相关蛋白SAP结合率的影响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髓劳病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以补肾为主治疗的进展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病因的研究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3 治疗研究的进展
    3. Kv1.3通道的研究进展
        3.1 钾离子通道简介
        3.2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结构与分布
        3.3 Kv1.3通道的作用
    4. Kv1.3通道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2.3 纳入、排除、剔除、终止研究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药物治疗
        3.2 一般治疗
    4. 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4.1 主要仪器
        4.2 主要试剂与药品
        4.3 标本采集
        4.4 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蛋白
    5. 疗效判定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疗效
    2. 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蛋白表达水平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肾虚髓枯为本病关键病机
        1.2 补肾填精为基本治则
        1.3 补髓生血颗粒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1.4 补髓生血颗粒改善黏附分子的表达
    2. 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方分析
        2.1 方药组成
        2.2 组方原则及方义
        2.3 补髓生血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3. 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Kv1.3通道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吕建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滋肾益髓生血方对AA小鼠骨髓保护作用及T-bet/GATA-3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运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川芎嗪对免疫介导骨髓衰竭小鼠骨髓损伤与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D]. 张小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D]. 王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ppo通路调节Th17/Treg在再障中的表达[D]. 王萍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陈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参萸补血方联合CsA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邓德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基于IFN-γ/T-bet、IL-4/STAT6信号通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补肾健脾祛障方的干预作用[D]. 于天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补肾生血解毒方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作用机制[D]. 韦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D]. 于海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补肾活血方治疗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