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一、我省金融机构存贷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珍[1](2022)在《我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显着提升》文中研究说明昨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福建省2021年金融运行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我省贷款增速全国第六,存款增速全国第九,存贷比全国第四,贷款利率水平创历史新低,金融支持全省经济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增:存贷比109.3%创?

张婷婷[2](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郭勇,黎桂林,吴强,农丽娜,蓝日德,徐小瑛,吕永安,吴晓蓓,邹雪,罗婕妤[3](2021)在《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广西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巩固提升的良好势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增长动能不断增强。广西金融业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整体运行稳中向好,风险防控力度不断加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明显。但是,受到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影响,广西金融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金融稳健运行面临诸多挑战。

范世祥[4](2021)在《2020年广西地方金融业回顾和2021年工作思路》文中认为2020年,广西金融系统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在提升金融业核心指标、建设金融开放门户、服务实体经济、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回顾"十三五",广西地方金融业发展成绩斐然,主要体现为建设了一个门户、实现了"三个高于"、初步建立了"四个体系"、基本打赢了一场战役。2021年,广西金融系统将继续以奋斗姿态前行,抓集成、创产品、补短板、提质量、建机制、打基础,促进地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李爽[5](2021)在《基于GONE理论的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财务舞弊事件,并且发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屡创历史新高。虽然我国在财务舞弊的处罚方面设置了较严格的惩罚制度,但实施效果并不好。所以,在上述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了解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风险以及预警机制,进而提出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事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模型分析法。首先对该案例的主体、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在对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情况下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财务舞弊时的财务风险;再次,基于财务舞弊动因GONE理论,针对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指标进行了相应确定,并对各因子进行了指标选择以及对选择依据进行分析,构建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模型对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状况进行验证;最后,基于GONE理论,从贪婪、机会、需要、暴露这四个方面对康美药业财务舞弊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了解财务舞弊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识别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财务的风险,构建模型检验并分析财务舞弊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财务舞弊风险的建议,这既有助于康美药业完善组织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改善内控执行力度,又有助于康美药业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坚定职业操守的信念,同时还有助于康美药业提高企业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并为财务结构与康美药业相近的公司提供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为降低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借鉴。

杨西水[6](2020)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商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促进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放缓,国有大行盈利规模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城商行整体业绩明显下滑,风险逐步暴露,个别排名靠前的城商行被市场出清。这既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商行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也引起了对城商行发展未来之路的现实性思考。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文章分为4个部分,具体包括9个章节。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的总体情况。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即第2章,论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地方金融发展的关系,包括城商行性质、定位与发展环境等;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城商行发展两者的逻辑关系;梳理了城商行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是论文研究对象的作用机理与实证部分。这部分主要是研究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和对内对外开放对城商行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城商行风险、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以及国际经验借鉴和对中国的启示,包括第3章到第8章。第四部分是促进城商行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依据前面的研究结论,具体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城商行进行结构性重组,提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区域均衡战略是城商行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要求后发地区加强对先发地区的追赶,客观上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城商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主体,天然成为区域均衡发展的受益方和风险承担方。经实证检验,GDP增长与城商行信贷规模关联不大,而与城商行利润总额呈显着相关关系。(2)在政府主导背景下,城商行的经营行为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干预,甚至民营城商行未能例外。政府干预扭曲了“银行—企业”间的自由契约模式,以政府意志引导资金流动,形成政府推动型关系融资制度。(3)通过使用辽宁地级市政府信用指数和13家城商行数据,利用计量模型证明了:政府信用指数和城商行贷款规模存在着正向关系,即地方政府信用变好,城商行的贷款规模会扩大,反之亦成立。(4)以数理模型证明,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本地城商行、开放条件下新进入的其他城商行、新进入的外资银行3类银行之间会产生竞争效应:均衡贷款量会下降,但市场贷款总量上升;存款均衡利率会提升;本地城商行利润下降。(5)选取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12个指标,构建了一套判断城商行发生风险可能性的预警指标体系。以辽宁省的城商行为样本,实证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即该模型对城商行监管工作有现实意义。(6)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有:一是银行风险暴露后要尽早、尽快干预,不宜过度考虑道德风险。二是提前准备好干预“菜单”,包括及时提供流动性,政府接管以提高信用等级,迅速处置不良资产等。三是确保干预力度的有效性,否则会抬高干预成本,甚至损害市场信心。四是健全风险处置和退出的规制保障,明确各金融管理部门权责。五是谨慎使用央行再贷款等公共资金,合理分摊处置成本。(7)提出了城商行的发展建议:包括推动城商行改革重组,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健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强化金融委横向协调和纵向牵动功能以提高监管效能等。

王毅[7](2020)在《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文中认为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史,开放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中国经济走过的历史实践中以开放为起点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回望百余年前,中国本土市场随鸦片战争首次开放,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开始由封建传统向近代化转型。尽管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和封建政府控制并阻碍了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转型进程,但历史可见的是,旧式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了部分的现代金融转型,并且本土金融业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垄断市场前便出现了现代金融业的雏形——新式银行。从对这段重要的开放历史的研究中发现,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在被动的开放环境中展现了积极、主动转型的一面,在近代化转型的时代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史为鉴,1840-1927年间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呈现的强大生命力和内生性动力值得被历史铭记并为当前中国本土银行业在深化开放环境中提供借鉴。在经历战乱、新中国计划经济建设后,1978年,改革开放再次打开了中国封闭市场的大门,与1840年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市场开放是中国自己选择的主动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同时,中国本土银行业在开放环境中加强自身改革、完善内部结构,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出发,通过渐进式增量改革,最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本土银行业格局。伴随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在外部竞争压力下,本土银行业在竞争与学习中稳步发展,本土银行机构职能逐步清晰,银行实力和竞争力显着提升,当前扩大市场开放条件下本土银行部门参与竞争夯实基础。以史为鉴,回顾1978年后中国本土银行部门的发展实例,银行这一经济部门窗口展现了包括又不限于金融业发展中的“中国道路”、“中国案例”的成功之处,同样成为今后中国本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机构参与国际竞争中可以借鉴的历史蓝本。回顾并专门研究近代1840-1927年和1978年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在开放条件下的发展历史,最重要的意义是挖掘其中涵盖的发展规律和理论价值,以为当下借鉴。就当前中国本土银行部门面临的发展环境而言,2016年中国入世15年缓冲期结束后,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全面否定的冲击下,经济发展的外部不利因素不断影响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特别是自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优先”战略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出现频繁波动。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全新格局中,中国坚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对内统筹改革,对外深化开放。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金融开放的12条具体举措;2019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措施,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进入快车道。在新一轮开放和发展战略中,如何正确把握中国银行部门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变革中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借鉴全球先进理念革新思维,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地深入回顾并总结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在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实践中获取、总结发展经验,以史为鉴,无疑对深化开放背景下中国本土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金融开放对一国或地区特别是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金融开放能够带给本国相对廉价的国际资本,改善一国投资结构,优化金融结构,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因而,金融开放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转型的开端,落后国家的金融部门纷纷走上变革之路。然而,落后国家金融部门往往容易在金融开放中脱离本土实际,在西方国家的牵制中走上“依附他人”的发展之路。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在多国或地区的实践中看,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理念并不具备普适性,大多数发展中金融改革最终因金融危机被迫暂停或永久性搁浅。2008年,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使得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开放以及新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发展策略。以往实践经验带来的反思是,在金融开放背景下,究竟怎样的发展路径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实现“追赶”?中国作为金融后发国家的“试验场”,其本土金融部门的发展历史具有怎样的特征?中国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案例能够为未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全新的理论借鉴?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历史,结合实证研究对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一命题进行科学阐述。为了实现这一命题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本文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展开,以历史视角对中国自近代以来两时段金融开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历史阐述后,结合实证分析方法验证本文在中国案例研究中总结出的相关历史经验以及提出的相关结论,最后在以史为鉴基础上提出发展展望。依照这样的分析思路,本文主要设置以下6章内容:在文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介绍本文写作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在写作背景基础上介绍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其中,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并且在对已有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已有研究仍存问题或漏洞,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三章介绍近代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变迁历程,以市场开放为起点,分析被动开放条件下外国在华银行对本土金融业的资本侵略事实以及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近代开放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的回顾,对近代时期被动市场开放条件下本土金融业的发展作以总结。第四章对中国金融开放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即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开放进行理论分析,从中央银行职能的建立和完善,体制内银行部门的发展以及体制外本土银行业的创立分别进行讨论。根据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在市场开放的不同阶段对本土银行体系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通过对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这一主题进行理论分析,在中国案例两时段的纵向比较中可知,开放背景下本土金融部门的发展应当以本土特征和本土优势为基础,实施适应本土结构的发展战略;而市场开放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转型的彻底性,在这一方面,历史发展的案例已经给出答案。同时,历史地印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本土银行业变革的成功,即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第三部分(包括第5、6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这一部分以近代被动开放和改革开放后主动开放两时段分别进行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之间的实证研究。第五章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对影响近代时期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验证。第六章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主动开放下本土银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基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金融开放两时段的发展历史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提出对新一轮金融开放背景下本土银行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启示。本文历史地梳理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脉络,对中国两时段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学方法对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阐述。肯定了中国两时段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以本土结构为基础,以开放学习结合本土优势进行渐进式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内生性发展动力的关键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出有别于其他视角的发展建议,对当前及未来中国银行业开放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王岚[8](2019)在《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市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城市之一,随着国家对外贸易促进政策的全面发展和落实,以及S市“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等多重国家优惠政策的叠加效应的显现,S市对外经济交往将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农行S分行近年来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变化,有效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这是S分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对当前农行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S市国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具有增长态势好、运行质量较高、服务业支撑强的特点。为了进一步适应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业务成为农行S分行经营转型发展的重心之一。通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可以推动S分行的中间业务的增加,有效的服务S分行现有客户的需要,提高S分行的综合竞争力。然后,本文对农行S分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描述。S分行贸易融资客户数较少,对外贸易的客户数量及业务整体规模都有限,且国际贸易融资规模波动较大,S分行进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全面,但传统融资产品较多,创新产品较少。同时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融资总体规模随S市进出口业务发展不断增加和其较一般信贷业务优势逐渐凸显的两大特点。之后,本文分析了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风险管控手段缺乏等问题;主要原因是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较晚,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重要性和风险性的认识欠缺,加上专业人员缺乏、考核制度不合理性和同业竞争加剧。最后,本文提出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S分行要优化国际贸易融资品种,结合S市的特点优先发展区域化的重点产品,不仅是充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种类,利用同类可替代性业务品种覆盖传统模式的国际贸易融资,更是要对现有产品优化改进,对核心客户将传统系列模式升级为结构性的贸易融资产品。除此之外要提高市场甄别能力和风险认识,选择正确有效的市场方向和客户,加强风险管控,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和培养人才队伍,提高农行S分行的综合竞争力。

周韫炫[9](2019)在《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体系改革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的零售业务凭借其风险小、客户资源广、营销成本低和利润较高等优势受到各大银行的重视,但是因为我国零售业务发展时间短且营销策略不足,同事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策略仍然还在摸索阶段,存在着产品开发针对性不足、零售业务营销观念薄弱等问题,与外资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逐步认识到市场的严峻性以及对零售业务营销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及时调整和完善现有模式,发展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特有营销模式,满足当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特色服务,使建设银行HN分行的零售业务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的零售业务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内容。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市场营销的背景出发,根据国内外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模式的研究现状,结合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和零售业务相关理论和知识,以SWOT分析方法为工具,对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企业信誉,服务设施基础雄厚且业务骨干众多。劣势在于不能够迅速跟进市场变化,客户信息资源开发落后且极易受到互联网冲击。机会为整体市场金融环境良好,外资银行可以带来新技术和营销方式。威胁为目前国内金融零售业务竞争激烈,受限于分业经营模式以及宏观层面的威胁。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应该从产品、定价、渠道、服务和促销五个方面来完善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发挥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相信企业的未来发展将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张正男[10](2019)在《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JC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JC银行”或“JC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JC银行重新组建后,在1987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作为中国金融改革试验行,JC银行成为首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JC银行分别于2005年6月和2007年5月,在香港联合交易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JC银行创立至今已经有110年,是存续至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金融品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有的金字招牌,具有百年老店的信誉优势。北京市分行作为JC银行系统内最大的省级分行于1989年重新开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资产总规模超5000亿元,员工4000余名和网点100余家的商业银行。北京市的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对公业务又是各家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对于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来说,在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业监管不断趋严的情况下,科学的制定对公业务营销策略是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增加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本文以JC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以下称“北分”)为研究对象,对该行对公业务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全方位分析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近年来的营销状况,找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PEST分析法对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四个环境方面)和微观环境分析(在行业、竞争和顾客三个环境方面)对JC行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再次,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内部分析,研究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优劣势、发展的机会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进行STP分析,并制定符合其发展的营销策略。

二、我省金融机构存贷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金融机构存贷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经济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一)经济恢复情况总体良好
    (二)金融业多项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
    (三)经济对金融的冲击有所显现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2. 银行业稳定性评估
    (二)证券业
        1. 证券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2. 证券业稳定性评估
    (三)保险业
        1. 保险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特点
        2. 保险业稳定性评估
三、地方金融组织与金融稳定
    (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规模下降,经营风险有所上升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加快,效用发挥仍有提升空间
    (三)典当行整体运行稳中有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四)各类交易场所行业发展放缓,行业风险存量暂未消除
    (五)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稳步发展,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四、其他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
    (一)大型有问题企业风险尚未完全处置,风险隐患犹存
    (二)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得到遏制,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遭受冲击,企业偿债能力承压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五)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略有下降,警惕流动性风险
    (六)逆差规模居全国前列,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依然突出
五、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一)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稳增长,有效达成稳企业保就业目标
    (二)完善防控监测机制,提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能力
    (三)精准拆弹,城商行攻坚战圆满收官
    (四)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存量资管业务整改有序推进
    (五)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六)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七)坚持“三位一体”思路,防范金融风险周期性积聚
六、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业稳健性的政策建议
    (一)持续加大存量风险的监测和摸排力度
    (二)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积极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4)2020年广西地方金融业回顾和2021年工作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广西地方金融业发展情况
    (一)金融核心指标逆势提升
    (二)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深入推进
    (三)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
    (四)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
    (五)地方金融稳定有效维护
二、“十三五”广西地方金融业发展回顾
    (一)建设一个门户
    (二)实现三个“高于”
    (三)初步建立四个体系
    (四)基本打赢一场战役
三、2021年广西地方金融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抓集成,系统推进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二)创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补短板,优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提质量,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
    (五)建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久战
    (六)打基础,完善金融人才和金融科技两个保障

(5)基于GONE理论的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康美药业简介及财务舞弊案例过程回顾及影响分析
    2.1 康美药业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公司股权结构
    2.2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2.2.1 案件起因及经过
        2.2.2 财务造假确认
        2.2.3 处罚结果
    2.3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的影响
        2.3.1 对投资者的影响
        2.3.2 对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2.3.3 对其他相关者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导致的风险分析
    3.1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中发现的问题
        3.1.1 存贷双高
        3.1.2 关联方交易涉嫌操控股价
        3.1.3 存货过量
    3.2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导致的财务风险分析
        3.2.1 筹资风险分析
        3.2.2 经营风险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4.1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4.1.1 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
        4.1.2 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模型的选择
    4.2 基于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及分析
        4.2.1 结果检验
        4.2.2 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风险防范对策
    5.1 抑制财务舞弊利益相关者的贪婪
        5.1.1 提高企业治理层道德文化建设水平
        5.1.2 加强审计业务质量的复核与监督
    5.2 减少财务舞弊的机会
        5.2.1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5.2.2 加强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
    5.3 降低财务舞弊的不良需要
        5.3.1 完善IPO以及退市制度
        5.3.2 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筹资渠道
    5.4 增加暴露风险和成本
        5.4.1 充分利用媒体监督
        5.4.2 加大对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商行发展
        1.2.2 政府干预与城商行发展
        1.2.3 城商行风险识别、预警及处置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
        1.3.3 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逻辑
    2.1 区域均衡发展挑战、区域金融资源失衡和商业银行的崛起
        2.1.1 经济增长的区域极化与区域金融资源失衡的相互作用
        2.1.2 区域金融资源再配置与城商行的定位及其发展环境
    2.2 区域金融资源再配置中的地方政府与城商行的关系
        2.2.1 城商行在区域金融资源再配置中的作用
        2.2.2 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行政干预
    2.3 金融开放对城商行影响的数理模型论证
        2.3.1 城商行的利润函数
        2.3.2 金融开放条件下各类银行利润函数与反应
        2.3.3 金融开放对各类银行的影响
    2.4 本章研究小结
第3章 中国城商行发展历程及主要情况
    3.1 中国城商行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3.1.1 中国城商行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的定位
        3.1.2 中国城商行发展的主要特征
        3.1.3 中国城商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中国城商行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区域经济不平衡是城商行发展的大背景
        3.2.2 城商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3.2.3 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
        3.2.4 新常态条件下的发展要求
        3.2.5 金融开放对城商行的冲击
    3.3 本章研究小结
第4章 区域经济与城商行发展
    4.1 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本质
        4.1.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表现
        4.1.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4.1.3 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4.2 区域经济与城商行的互动作用机理
        4.2.1 城商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4.2.2 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商行的作用机理
    4.3 区域经济与城商行互动绩效实证检验——以辽宁为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4.3.1 主要指标设计及数据来源
        4.3.2 计量模型建立
        4.3.3 计量处理与结果
        4.3.4 计量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研究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干预对城商行发展的影响
    5.1 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干预:历史、模式与动力
        5.1.1 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系统的干预:金融分权的历史视角
        5.1.2 地方政府干预城商行的动力
        5.1.3 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干预模式
    5.2 地方政府对城商行干预的作用机理
        5.2.1 政府行为对城商行的直接作用机制:基于股权控制和行政干预渠道
        5.2.2 政府干预对地方金融机构的间接作用机制:基于信用体系渠道
        5.2.3 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及政府行为的反作用影响
    5.3 地方政府对城商行干预影响的实证检验:以辽宁为例
        5.3.1 政府行政干预指标设计及模型建立
        5.3.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5.3.3 实证研究结论
    5.4 本章研究小结
第6章 城商行的风险及监测预警机制
    6.1 城商行的风险类型及表现
        6.1.1 市场约束带来的风险
        6.1.2 政府干预带来的风险
        6.1.3 城商行自身风险
    6.2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基于熵值法
        6.2.1 指标设计
        6.2.2 监测预警体系
        6.2.3 实证分析及预警效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府救助和处置的国际经验借鉴
    7.1 危机救助的经验借鉴
        7.1.1 次贷危机期间的美国政府救助经验
        7.1.2 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救助经验
        7.1.3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教训
    7.2 市场化处置和退出的国际经验借鉴
        7.2.1 健全法律法规
        7.2.2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7.2.3 退出的条件
        7.2.4 退出的方式
    7.3 对中国的启示
        7.3.1 明确职责及流程
        7.3.2 丰富市场化处置手段
        7.3.3 存款保险向“风险最小化型”转变
        7.3.4 建立危机信息共享和处置协调机制
    7.4 小结
第8章 A城商行案例分析
    8.1 案例背景
    8.2 发展历程
        8.2.1 经营规模扩张情况
        8.2.2 经营效益增长情况
        8.2.3 与地方政府关系
        8.2.4 区域经济对A城商行的支持情况
    8.3 风险承担
        8.3.1 风险规模
        8.3.2 原因探析
    8.4 风险处置
        8.4.1 处置框架
        8.4.2 政府注资的方式
        8.4.3 风险资产处置
    8.5 处置效果
        8.5.1 逐步恢复市场信心
        8.5.2 有效修复监管指标
        8.5.3 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明显
    8.6 经验总结
        8.6.1 银行自身经验
        8.6.2 政府层面经验
第9章 发展建议
    9.1 推动城商行整合重组
        9.1.1 整合重组的思路与模式
        9.1.2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2 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9.2.1 厘清政府与银行边界,给与银行充分的自主权
        9.2.2 加强与政府融资平台合作,拓展城商行生存空间
        9.2.3 加快向零售银行转型
    9.3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9.3.1 多渠道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9.3.2 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9.3.3 健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9.4 多措并举提高抗风险能力
        9.4.1 将贷款权向总行集中,足额建立贷款损失专项准备
        9.4.2 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综合竞争力
        9.4.3 实施市场扩张战略,拓展利润来源渠道
    9.5 提高对城商行的监管效能
        9.5.1 加强“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的横向协调
        9.5.2 强化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协调
        9.5.3 发挥好金融科技在监管中的功能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基础理论与相关文献评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对金融开放的理解
        2.1.2 对中国金融开放阶段的历史界定
        2.1.3 对被动开放和主动开放的理解
        2.1.4 对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界定
        2.1.5 对发展的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内生增长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理论基础的适用性分析
    2.3 相关文献评述
        2.3.1 市场开放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2.3.2 1840-1927年间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发展
        2.3.3 1978年后中国本土银行业发展
        2.3.4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3章 被动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1840-1927年)
    3.1 五口通商与近代金融市场被动开放
    3.2 被动开放条件下外国银行对华资本牵制
        3.2.1 外国在华银行市场进入及市场垄断
        3.2.2 外国在华银行对旧式金融机构的资本牵制
        3.2.3 中外金融机构互动实质:资本侵略
    3.3 旧式金融机构的历史沉浮
        3.3.1 本土钱庄的近代化转型
        3.3.2 本土票号的时代衰落
    3.4 现代银行业的曲折探索
        3.4.1 发展背景:外商银行干涉与封建势力阻挠
        3.4.2 “官护”银行兴起阶段
        3.4.3 华资银行新设阶段
        3.4.4 本土银行业联合发展阶段
    3.5 历史价值评价
第4章 主动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
    4.1 改革开放与中国金融市场主动开放
    4.2 市场开放与中国银行业“顶层设计”(1978-2001年)
        4.2.1 “开大门”的金融开放
        4.2.2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4.2.3 探索国有银行改革
        4.2.4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搭建二级银行体系
    4.3 扩大对外开放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调整(2001-2008年)
        4.3.1 全面对外开放
        4.3.2 准确定义中央银行地位
        4.3.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4.3.4 “准体制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化改革
        4.3.5 发展城市商业银行
        4.3.6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本土银行业增量改革
    4.4 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多元化布局(2008年后)
        4.4.1 中国银行业“走进”国际视野
        4.4.2 中央银行制度完善
        4.4.3 农村金融机构深化发展
        4.4.4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建立多元银行体系
    4.5 历史价值评价
第5章 被动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背景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研究对象
        5.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5.3.1 研究假设
        5.3.2 研究方法介绍
        5.3.3 样本的基本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5.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6 中介效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动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介绍及数据来源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模型介绍
        6.1.3 变量介绍
        6.1.4 变量基本统计量
        6.1.5 共线性和相关性检验
    6.2 主动开放影响实证分析
        6.2.1 全样本分析
        6.2.2 第二阶段分析
        6.2.3 第三阶段分析
    6.3 不同银行异质性影响分析
        6.3.1 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6.3.2 股份制商业银行
        6.3.3 城市商业银行
        6.3.4 农村商业银行
    6.4 稳健性检验
    6.5 内生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6.6.1 全样本影响结论
        6.6.2 不同阶段影响结论
        6.6.3 不同类型银行影响结论
第7章 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逻辑、特征、经验及启示
    7.1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逻辑
        7.1.1 历史的变迁:两次金融开放的变迁递进
        7.1.2 政策(环境)的变迁:不同政策效能的变迁差异
        7.1.3 理念的变迁:金融机构变迁发生的关键
    7.2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特征
        7.2.1 以金融开放作为发展起点
        7.2.2 以渐进式改革作为发展思路
        7.2.3 以个体发展带动整体变革
        7.2.4 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
        7.2.5 以机构改革和功能完善协调推进机构发展
    7.3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经验
        7.3.1 以发挥本土优势为导向
        7.3.2 在开放学习中坚持本土适应性
        7.3.3 发挥主体的内生性带动作用
        7.3.4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动力
        7.3.5 坚持发展的与时俱进
        7.3.6 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能动性
    7.4 新一轮金融开放背景下本土银行部门发展启示
        7.4.1 立足国情: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家战略的一致性
        7.4.2 依托本土:激发本土银行部门发展的自觉能动性
        7.4.3 政府定位:完善金融开放中的政府作用
        7.4.4 以史为鉴:推广金融发展实践和理论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表
致谢

(8)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主要内容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农行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节 农行S分行的发展环境
        一、经济环境
        二、银行业竞争情况
    第二节 农行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
        一、促进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
        二、服务现有客户的需要
        三、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二章 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一、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现状
        二、S市农行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现状
        三、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现状
    第二节 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特点
        一、融资总体规模随S市进出口业务发展不断增加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优势逐渐凸显
第三章 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三、风险管控手段缺乏
    第二节 造成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重要性和风险性的认识欠缺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专业人员缺乏和考核制度不合理性
        四、同业竞争加剧
第四章 农行S分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第一节 把握S市国际贸易业务发展动向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和预测
        二、S市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变化预测
    第二节 优化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一、结合S市特点紧抓区域重点产品
        二、充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种类
        三、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改进
    第三节 提高市场甄别能力和风险认识
        一、选择正确有效的市场方向和客户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控
    第四节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一、建立科学考核制度
        二、加强员工引进和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营销策略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银行零售业务相关概念
        2.1.1 银行零售业务概念
        2.1.2 银行零售业务种类
    2.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2.2.1 STP营销定位理论
        2.2.2 4Ps营销组合理论
    2.3 SWOT分析法
第3章 中国建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HN分行简介
    3.2 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现状
        3.2.1 零售负债业务现状
        3.2.2 零售资产业务现状
        3.2.3 零售中间业务现状
        3.2.4 同行业对比情况分析
    3.3 HN分行零售业务现有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种类同质化严重
        3.3.2 定价策略不灵活
        3.3.3 营销渠道建设缺乏合理性
        3.3.4 促销体制建设有待加强
第4章 中国建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环境及目标市场分析
    4.1 HN分行零售业务的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会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2 HN分行零售业务的目标市场分析
        4.2.1 市场细分
        4.2.2 目标市场选择
        4.2.3 市场定位
第5章 中国建行HN分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
    5.1 优化产品结构
        5.1.1 加强产品创新
        5.1.2 开展产品组合策略
        5.1.3 加大产品交叉销售力度
        5.1.4 打造最佳产品品牌
    5.2 定价多元化策略
        5.2.1 灵活定价
        5.2.2 差别定价
        5.2.3 市场定价
    5.3 加强渠道拓展建设
        5.3.1 优化网点布局
        5.3.2 加快推进渠道创新
    5.4 促销强化策略
        5.4.1 转变促销观念
        5.4.2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5.4.3 创新促销手段
    5.5 优化服务策略
        5.5.1 转变服务观念
        5.5.2 推进标准化服务
        5.5.3 加强差异化服务
        5.5.4 开发新型服务
        5.5.5 加强零售团队建设
第6章 中国建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营销资源配置保障
    6.2 信息系统建设保障
    6.3 健全零售业务体系保障
    6.4 营销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10)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模型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模型
    2.3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3.1 市场细分理论综述
        2.3.2 商业银行7Ps营销组合理论
3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基本情况
    3.2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现状
        3.2.1 主体业务健康发展
        3.2.2 客户指标基础牢固
        3.2.3 经营利润重拾增长
        3.2.4 不良资产率低位运行
    3.3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3.1 市场选择和目标市场不够合理
        3.3.2 对公业务营销策略不够明确
4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微观环境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企业文化分析
        4.2.2 营销架构分析
        4.2.3 人力资源分析
    4.3 对公业务营销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矩阵分析
5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市场细分与定位
    5.1 营销市场细分
        5.1.1 按行业性质细分
        5.1.2 按客户规模细分
        5.1.3 按综合贡献度细分
    5.2 目标市场选择
        5.2.1 区域选择
        5.2.2 行业选择
        5.2.3 客户选择
        5.2.4 产品选择
    5.3 明确市场定位
        5.3.1 区域定位
        5.3.2 竞争定位
        5.3.3 客户定位
        5.3.4 产品定位
6 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6.1 产品策略
        6.1.1 负债业务产品策略
        6.1.2 资产业务产品策略
        6.1.3 投行业务产品策略
        6.1.4 小微业务产品策略
    6.2 定价策略
        6.2.1 定价策略的基础
        6.2.2 差异化负债业务定价策略
        6.2.3 差异化资产业务定价策略
        6.2.4 差异化非息收入业务定价策略
    6.3 渠道策略
        6.3.1 对公人员渠道策略
        6.3.2 互联网渠道策略
        6.3.3 网点厅堂渠道策略
    6.4 促销策略
        6.4.1 广告促销策略
        6.4.2 人员促销策略
        6.4.3 公共关系促销策略
    6.5 人员策略
        6.5.1 完善营销人员管理机制
        6.5.2 提升营销人员业务能力
    6.6 有形展示
    6.7 过程管理
7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我省金融机构存贷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显着提升[N]. 王永珍. 福建日报, 2022
  •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J].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郭勇,黎桂林,吴强,农丽娜,蓝日德,徐小瑛,吕永安,吴晓蓓,邹雪,罗婕妤. 区域金融研究, 2021(08)
  • [4]2020年广西地方金融业回顾和2021年工作思路[J]. 范世祥. 区域金融研究, 2021(04)
  • [5]基于GONE理论的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的风险管理研究[D]. 李爽.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6]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 杨西水. 辽宁大学, 2020(07)
  • [7]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D]. 王毅. 吉林大学, 2020(01)
  • [8]农行S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王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9]中国建设银行HN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周韫炫. 湘潭大学, 2019(02)
  • [10]JC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公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张正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