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侧方穿刺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

颈椎侧方穿刺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

一、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顺,余承河[1](2002)在《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文中提出

陈海,黄德征,陈强,张宁[2](1997)在《第1、2颈椎侧方穿刺脊髓造影31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1、2颈椎侧方穿刺脊髓造影31例分析玉林地区人民医院骨科陈海黄德征陈强张宁第1、2颈椎侧方穿刺脊髓造影是一种比较安全易行的造影方法,为了解颈及上胸段脊髓病变部位及受压程度等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

王军辉[3](2019)在《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使用计算机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相关文章,按照标准纳入文章,并由两位作者独立挑选。所纳入文章的质量评价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排除评分低于5分的低质量文章后提取纳入文章的数据,运用Re 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总共纳入14篇相关研究,共纳入1047例患者,其中半椎板组528例,全椎板组519例,研究表明半椎板组的手术时间[MD=-62.14,95%CI(-79.74,-44.54),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57.51,95%CI(-344.77,-170.26),P<0.00001]、住院时间[MD=-6.69,95%CI(-8.03,-5.36),P<0.00001]、术后下床时间[MD=-18.61,95%CI(-21.49,-15.74),P<0.0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OR=0.26,95%CI(0.16,0.43),P<0.00001]、脑脊液漏发生率[OR=0.38,95%CI(0.17,0.88),P=0.02]、脊柱后突不稳发生率[OR=0.19,95%CI(0.05,0.65),P=0.009]、局部疼痛发生率[OR=0.22,95%CI(0.05,0.88),P=0.03]、脊柱不稳定发生率[OR=0.08,95%CI(0.03,0.19),P<0.00001]要低于全椎板组;半椎板组肿瘤全切率[OR=2.70,95%CI(1.16,6.25),P=0.02]、临床症状改善率[OR=3.21,95%CI(1.96,5.28),P<0.00001]要优于全椎板组,术后感染发生率[OR=0.59,95%CI(0.30,1.19),P=0.14]和肌无力发生率[OR=0.37,95%CI(0.09,1.62),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椎板组和全椎板组术后近期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半椎板因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损伤小,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较快,相应的住院时间缩短,降低了治疗费用,能及早的下床活动,并且降低了院内感染,压疮,血栓的风险,脊柱稳定性较高,但在临床上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赵仕佳[4](2011)在《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穿刺点数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预后的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模型找出与Pca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到2010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41名Pca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随访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生存率。用卡方检验统计各资料的临床病理指标与免疫组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函数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自的累积生存曲线图,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着性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筛选出Pca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末次随访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末次随访时190例生存,108例死亡,失访43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2.00(58.67~105.33)月,l、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3%、57.4%、36.8%,疾病特异生存率为91.1%、60.7%、40.0%。(2)临床病理指标组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阳性点数百分比(Percentage of Positive Cores,PPCORE)(HR=4.16,P=0.003)、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GS)(HR=1.24,P=0.02)和远处转移(HR=1.67,P<0.001)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PPCORE的HR最高。(3)临床病理指标组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转移情况(HR=1.67,P=0.002)是影响Pca生存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无转移、M1a与≥M1b生存率分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39.60,P<0.001),三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9.52±3.92(CI71.83~87.21)月、53.61±9.53(CI34.93~72.28)月和44.69±4.36(CI36.13~53.24)月。(4)免疫组化标志物组: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表达阳性,预后较差(HR=1.49、P=0.002)。卡方检验显示Ki-67表达和GS是否大于7有关(P<0.001),而PSA、PSAP、P63、α34βE12和GS是否大于7无关(P﹥0.05)。结论(1)PPCORE越高、GS越高、有远处转移和Ki67表达阳性者Pca预后越差,其中PPCORE对生存率的影响最高。(2)转移情况是影响Pca生存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3)对于Ki-67表达阳性的Pca病例建议采取积极治疗方案。第二部分不同穿刺点数的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术的比较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术式的阳性率和阳性点数百分比(PPCORE),进一步探讨穿刺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0年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ng/ml且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系统性13点穿刺活检的患者409例,接受系统性6点穿刺活检的患者19例,并假设系统性13点穿刺中减少前列腺中线3个穿刺点为系统性10点穿刺术式。分别比较各穿刺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T-PSA组及不同前列腺体积中各穿刺术式的阳性率以及不同穿刺术之间PPCORE。结果13点穿刺和6点穿刺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53.3%和15.8%,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血便、感染、疼痛、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点穿刺和10点穿刺阳性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穿刺术式中,不同T-PSA水平组之间的穿刺阳性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相同T-PSA水平组之间,13点穿刺和10点穿刺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前列腺体积组之间的穿刺阳性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相同前列腺体积组之间,13点穿刺和10点穿刺的阳性率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点穿刺的PPCORE平均为0.282±0.380,13点穿刺的PPCORE平均为0.286±0.382,两者的PPCOR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5)。结论(1)10点穿刺术式和13点穿刺术式的阳性率及两者的PPCORE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10点穿刺术式的血尿的并发症率可明显减少。(2)随着PSA的升高,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升高。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减少。(3)当PSA﹥100ng/ml时,如前列腺体积<40ml可选取6点穿刺,前列腺体积﹥40ml可选取10点穿刺;当PSA<100ng/ml时,如前列腺体积<40 ml可选取10点穿刺,前列腺体积﹥40ml可适当考虑增加穿刺针数,如18、21、24针数等。第三部分前列腺穿刺点数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术PPCORE相关性研究,建立logistic模型预测穿刺数目。材料与方法2001到2010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51名患者接受TRUS引导下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人的临床资料指标包含:年龄(ag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与总PSA比值(F / TPSA)、前列腺体积(PV)、移行区体积(TZ)、PSA密度(PSAD)、移行区PSA密度(PSATZ)、(F/T PSA)/PSAD、直肠指检(DRE)和TRUS结果。对13个穿刺点及每个前列腺区域的阳性例数进行方差分析。用Spearman分析PPCORE和各指标的相关性。以每个穿刺的PPCORE作为因变量,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导出线性回归方程。通过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来比较两个PPCORE组别中各因素之间的差异。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建立预测穿刺阳性的模型及预测PPCORE是否≥0.5的模型,得出预测P值。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检查对象的中位年龄为72岁。血清PSA的中位数为19 ng/ml。451名检查对象中,210例(46.6%)诊断阳性。总体的PPCORE平均为0.30±0.38。前列腺各个穿刺点的阳性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预测是否穿刺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PSAD越大(OR= 12.606, P<0.001),DRE阳性(OR = 3.067, P<0.001)提示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可能性越大。活检阳性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是:logit P=-8.311+ 0.083age+ 1.121DRE +2.534 PSAD,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3和0.773。P的临界值取0.343比较理想,P值≥0.343时,考虑Pca可能性大。(3)TPSA、PSAD和PSATZ均和PPCORE显着正相关(r =0.52、0.57、0.57)。(F/T PSA)/PSAD和PPCORE显着负相关(r = -0.55)。所有变量与穿刺是否阳性有关(P<0.001)。TPSA、F/T PSA、PSAD、PSATZ、(F/T PSA)/PSAD与PPCORE是否大于0.5关系密切(P=0.024~<0.001)。(4)PPCORE的多元回归方程可得DRE是预测PPCORE的良好指标。(5)PPCORE是否大于0.5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是:logit P = 0.042- 0.003 *TPSA+0.176*PSATZ,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12和0.703。P的临界值取0.595比较理想。当P值≥0.595时,考虑PPCORE≥0.5可能性大;当预测值<0.595时,PPCORE<0.5可能性大。结论(1)难以选取特定穿刺点作为重点穿刺。(2)临床上应注重DRE的检查。(3)根据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logit P=-8.311+0.083age+ 1.121DRE +2.534 PSAD得出:当预测值P≥0.343时,则Pca可能性大,可建议患者作前列穿刺活检。(4)在10点穿刺术活检基础上,我们再根据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logit P = 0.042-0.003*TPSA+0.176*PSATZ得出:当预测值P≥0.595时,则PPCORE≥0.5可能性大,可适当考虑减少穿刺针数;当预测值<0.595时,PPCORE<0.5可能性大,可适当考虑增加穿刺针数,如18针、21针、24针数等,具体穿刺针数依照各临床医生的穿刺经验而定。

二、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选择及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穿刺点数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不同穿刺点数的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术的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前列腺穿刺点数选择的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J]. 刘金顺,余承河.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04)
  • [2]第1、2颈椎侧方穿刺脊髓造影31例分析[J]. 陈海,黄德征,陈强,张宁. 广西医学, 1997(06)
  • [3]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王军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穿刺点数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D]. 赵仕佳. 广州医学院, 2011(05)

标签:;  ;  ;  ;  ;  

颈椎侧方穿刺的临床应用(附168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