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53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1](2021)在《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子宫复旧不全是产后常见并发症,在中医上属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范畴。对该疾病,现代医学多给与宫缩剂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显露出一定的副作用。目前,对于系统性的复杂疾病,越来越多的治疗策略倾向于多种药物的联合给药。相较作用于单一靶点的药物,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的优势。因此,在“辨证论治”理念基础上,我们采用补血益母颗粒进行研究。补血益母颗粒是治疗妇科类疾病的中成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症引起的产后腹痛,有良好的疗效,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构建相应的动物模型,对补血益母颗粒的药效进行评估,并对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进行验证;为补血益母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复制和评估药物流产大鼠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用多个在线数据库平台对补血益母颗粒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检索和预测筛选出的化合物的靶点,收集子宫复旧不全靶点,对补血益母颗粒作用于子宫复旧不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流产药物制备动物模型,设置不同剂量的流产药物组,通过检验大鼠子宫出血量、子宫形态、子宫病理切片、血浆凝血四项、血清激素水平,对不同剂量的流产药物的作用强度进行评价,并确定流产药物的给药剂量。在明确流产药物给药剂量后,设置不同剂量的补血益母颗粒给药组,从子宫形态、血清激素水平、血浆凝血四项水平、全血血流变水平对补血益母颗粒作用效果和作用强度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2、TIMP1、PR、ERα、PTGFR、VEGFR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了补血益母颗粒43个可能的活性成分,104个作用于子宫复旧不全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参与了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凋亡、生殖部位变化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41条通路可能与子宫复旧作用有关,如TNF、HIF-1信号通路。模型评估中,两种剂量的流产药物均使大鼠子宫明显出血,子宫内膜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血清激素水平下降。给与补血益母颗粒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GF2α水平显着下调,PT和APTT时间显着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全血切变率1、5、30、50下降,子宫组织中蛋白MMP2、PGF2αR、ERα水平下调,VEGFR2、PR水平上调。结论: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子宫复旧不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补血益母颗粒通过防治产后子宫强直收缩、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畅、胶原代谢异常,促进产后子宫内膜修复和血管再生,治疗子宫复旧不全。
郑春燕[2](2018)在《产复康颗粒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产复康颗粒对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内膜修复以及宫腔异常、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月经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产复康颗粒对人流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妇科门诊及日间手术室行无痛人流术,符合要求且自愿加入受试观察的对象共12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三组。中药组予产复康颗粒每次1包,3次/天,连服21天;西药组予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每次1粒,1次/天,连服21天;空白对照组除抗生素外,不给予其他药物;三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每次0.25g,3次/天,连服5天,奥硝唑片每次500mg,2次/天,连服5天(若头孢过敏者,予改阿奇霉素片,每次0.25g,1次/天,连服5天)。记录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腹痛程度、生殖道感染症状、首次月经复潮情况,同时记录术后3周复查的血分析、子宫附件彩超、尿HCG结果及受试者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阴道流血量、术后腹痛程度VAS评分方面,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痛持续时间的比较,三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复查结果的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尿HCG结果方面,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方面,三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药组有2例宫腔残留,1例宫腔积液;西药组有1例宫腔残留,2例宫腔积液,1例发热,1例宫腔粘连;空白对照组有3例生殖道感染,4例宫腔残留,4例宫腔积液,3例发热,1例宫腔粘连。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情况的比较:复潮时间,中药组为32.6±4.78天,西药组为27.4±3.43天,空白对照组为36.16±4.55天,三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潮经期及月经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组有1例腹泻;西药组有3例异常流血,2例乳房胀,2例恶心;空白对照组有2例腹泻。结论:产复康颗粒可以减少人流术后阴道流血,缓解术后腹痛程度,促进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并可降低人流不全、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尿HCG结果转阴,促进人流术后子宫的复旧。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陈梦捷[3](2014)在《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缩宫清瘀方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及宫腔残留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本研究将入选的60例药物流产后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缩宫清瘀方,对照组给予益母草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天数、阴道流血量、并进一步观察宫腔残留情况、中医症候单项和总评分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年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复潮后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量的情况。结果:在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宫腔残留方面,试验组中仅有一例宫腔残留,残留率为3.3%,对照组5例有宫腔残留,残留率为1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6.7%,而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症状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方面,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孕次与疗效存在相关性,年龄越大、孕次越多,疗效就越差。结论:缩宫清瘀方在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中医症候及全身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对药物流产后月经的复潮时间、经期及经量没有影响。
张艳[4](2013)在《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人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研究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4组: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分别收集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凋亡基因(P53)的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组具有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P53基因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通过减少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蜕膜组织中凋亡基因P53的表达,从而阻止蜕膜组织生存,促进蜕膜组织凋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于婕[5](2012)在《加味救母丹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救母丹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气虚血瘀证)在临床上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救母丹水煎剂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参坤养血颗粒治疗,连续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止血疗效及子宫三径和宫腔内回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HCG、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在止血疗效上,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0%,两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子宫三径及宫腔内回声,降低血-HCG、血浆一氧化氮(NO)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加味救母丹对于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气虚血瘀证)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子宫收缩、降低血-HCG、血一氧化氮(NO)有关。
陈妍[6](2012)在《产后逐瘀胶囊对人流术后阴道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产后逐瘀胶囊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产后逐瘀胶囊促进人流术后子宫复旧、月经恢复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等的临床有效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人工流产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基础用药)给予头孢拉定胶囊每次0.5g,3次/天,奥硝唑片每次500mg,2次/天;观察组在基础用药治疗上给予产后逐瘀胶囊每次3粒,3次/天,两组药物均口服6天,以6天为一疗程,共一个疗程。在术后第一天开始服药,观察疗程14天。观察阴道不规则出血量的变化,出血时间的变化。采用彩色超声仪,监测其内膜的厚度,卵巢优势卵泡数量,子宫动脉PSV(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1(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参数值,随访疗后患者首次月经情况。结果:1.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中有5例宫腔积血,1例组织物残留;而观察组中有1例宫腔积血,无组织物残留,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盆腔B超子宫三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人流术后13天复查彩超测量宫内膜,观察组内膜平均为9.43±1.85mm,对照组内膜平均厚度为8.57±1.93mm,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人工流产后13天,经腹测量优势卵泡,治疗组双测卵巢中至少有一侧见优势卵泡26例,对照组见优势卵泡18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流产后13天,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动脉血流PSV、RI及PI值,观察组子宫动脉在13的PS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宫动脉的RI、PI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两组月经复潮时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能够明显减少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阴道流血量,缩短其阴道流血时间;产后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和单纯抗生素比较,可更好地促进术后子宫恢复、卵泡生长,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
王淼[7](2011)在《产后宫清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产后宫清汤(自拟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产后宫清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探求出一种对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有确切疗效的,且较为安全方便、损伤小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中医诊断为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于药物流产排出孕囊后,试验组口服中药产后宫清汤,对照组口服补血益母颗粒。对用药后两组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中医证候改善及子宫的B超检查变化等,判断疗效差异。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白带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结果流产效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试验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2.47±5.4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7.13±8.0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药物流产后止血时间疗效方面试验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无效率为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4%,无效率为26.66%,试验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阴道出血总量评分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法统计,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超观察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变化时发现,治疗前后差值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说明两组对子宫复旧的疗效相似。就两组不全流产清宫率的比较而言,对照组中有4例行清宫术,不全流产清宫率为13.33%;而试验组中仅有1例,不全流产清宫率为3.33%,优于对照组。然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从药物流产到月经复潮,试验组和对照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7.8±8.89)天、(39.77±11.16)天,复潮的月经经期平均为(5.23±±1.33)天和(5.33±0.96)天;试验组阴道出血量与既往月经量相似者多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对月经复潮后月经量影响较小,优于对照组。然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经期及经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用药期间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总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以上临床观察表明,产后宫清汤能够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在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月经复潮无不良影响,而且未见其有明显毒副作用,是一安全有效的方药。但目前仅限于临床疗效的观察,缺乏基础实验研究。
杨素琴[8](2010)在《八珍益母方等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是目前终止早孕的主要方法之一,终止7周内的早孕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但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多和出血时间过长是其最大的缺点。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具有患者接受度高、疗效显着等优势。很多患者通过服用中药能够免除手术刮宫治疗。在文献研究中发现,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中药种类繁多,且临床工作中患者个体差异较大,难以达到统一的治疗标准。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中药进行实验研究,观察所选中药对药物流产大鼠模型阴道出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药物流产模型,观察宫血宁、益气缩宫方、八珍益母方对于大鼠药流模型后阴道出血的影响;同时观察八珍益母方砂锅煎药与煎药机煎药的药效学差别,为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通过本课题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宫血宁、益气缩宫方、八珍益母方均可以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三种药之间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异。八珍益母方传统砂锅煎药比煎药机煎药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不明显。
张燕[9](2009)在《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通过较为全面地搜集古代及近十年来中医有关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对古今有关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传统方剂、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进行探讨。目的:探讨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应用活血祛瘀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的综述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分析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血瘀的证候特点和防治过程中活血祛瘀法的应用状况。结果:通过中医文献的调研,提示血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重要的病因病机,活血祛瘀法是从古至今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则。总结于燕副教授选用王秀霞教授的经验方剂生化止血饮,以活血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为立法原则,经过从药物组方原则到临床及到实验的全面综述性研究,表明生化止血饮为防治药物流产的有效方剂;并通过2例个案病例分析,直观阐述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具体疗效。本课题将从治疗原则角度为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提供方法学思路,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探索高效方药提供依据。
赵井苓[10](2009)在《祛瘀合剂治疗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祛瘀合剂减少早期妊娠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后阴道出血量,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降低不全流产清宫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自愿要求药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于第一、二天早上9点服米非司酮50mg,晚上9点服米非司酮25mg,服药前后均空腹2小时,第三天上午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留院观察6小时,待胎囊排出;胎囊排出后按记录表详细记录流产情况以及进行中医辨证与症状的评分;实验组口服祛瘀合剂,每次100ml,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口服益母草冲剂,每次15 g,每日2次,连用7天。两组均于胎囊排出后口服抗生素头孢氨苄胶囊,每次0.5g,每日4次,连用3天;个别对头孢氨苄胶囊过敏者,改服甲硝唑,每次0.2g,每日2次,连用3天,预防感染。观察两组的流产效果,药流后出血天数,药流后出血量,月经复潮情况,不全流产清宫率,中医证候。结果:流产效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中完全流产94例,占94.00%;不全流产6例,占6.00%。对照组中完全流产80例,占80.00%;不全流产20例,占20.00%。两组流产效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流产效果优于对照组。改善中医证候,实验组临床痊愈40例,显效27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临床痊愈27例,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8.00%。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完全流产者中,阴道出血持续平均天数,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90±4.00)天和(13.92±5.00)天,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完全流产中阴道出血天数构成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在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17例,占17.00%。等于月经量56例,占56.00%。少于月经量27例,占27.00%。对照组中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30例,占30.00%。等于月经量43例,占43.00%。少于月经量27例,占27.00%。多于、等于月经量者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在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20例行清宫术,不全流产清宫率为20.00%;而实验组中仅有6例,不全流产清宫率为6.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不全流产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药物流产到月经复潮,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35±6.12)天、(31.45±5.50)天,复潮的月经经期平均为(5.85±2.10)天和(5.89±3.10)天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以上临床观察表明,祛瘀合剂能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不全流产清官率,对月经复潮无不良影响,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是一安全有效的方药。但目前仅限于临床疗效的观察,缺乏基础实验研究。下一步应着手基础实验研究,开发有效成份,改进剂型,为解决药流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使药流更安全、更有效。
二、药物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53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研究 |
1.1 子宫复旧不全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对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 |
1.1.2 中医对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
1.1.3 现代医学对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 |
1.1.4 现代医学对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
1.1.5 小结 |
1.2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1.2.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1.2.2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内容 |
1.2.3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
1.2.4 小结 |
1.3 补血益母颗粒研究进展 |
1.3.1 补血益母颗粒概述 |
1.3.2 补血益母颗粒药物研究 |
1.3.3 补血益母颗粒药效研究 |
1.3.4 小结 |
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血益母颗粒作用机制研究 |
2.1 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
2.2.2 生物活性成分的筛选 |
2.2.3 活性成分靶点的获取 |
2.2.4 疾病靶点数据库的建立 |
2.2.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PPI网络) |
2.2.6 GO与 KEGG生物信息学注释 |
2.2.7 可视化网络构建 |
2.3 结果 |
2.3.1 有效成分筛选 |
2.3.2 化合物-疾病靶点的获取 |
2.3.3 PPI网络构建和核心蛋白分析 |
2.3.4 GO富集分析 |
2.3.5 KEGG富集分析 |
2.3.6 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路-靶点网络构建 |
2.4 讨论 |
3 药物流产模型大鼠的复制与评估 |
3.1 目的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3.2.1 实验药物 |
3.2.2 实验动物 |
3.2.3 主要试剂 |
3.2.4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给药与分组 |
3.3.2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3.3.3 统计学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流产药物对大鼠子宫出血量的影响 |
3.4.2 流产药物对大鼠血浆凝血四项的影响 |
3.4.3 流产药物对流产后大鼠子宫形态的影响 |
3.4.4 流产药物对大鼠血清HCG、Pg、E2 含量影响 |
3.5 讨论 |
4 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作用 |
4.1 目的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4.2.1 实验药物 |
4.2.2 实验动物 |
4.2.3 主要试剂 |
4.2.4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造模 |
4.3.2 分组与给药 |
4.3.3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4.3.4 统计学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影响 |
4.4.2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浆凝血四项水平影响 |
4.4.3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清中HCG、E2、Pg、PGF2α含量影响 |
4.5 讨论 |
5 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血瘀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5.1 目的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5.2.1 实验药物 |
5.2.2 实验动物 |
5.2.3 主要试剂 |
5.2.4 主要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造模、分组与给药 |
5.3.2 样本的制备与检测 |
5.3.3 统计学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影响 |
5.4.2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5.4.3 补血益母颗粒对大鼠子宫蛋白表达的影响 |
5.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产复康颗粒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人流术常见近期并发症的认识 |
1.1.1 人流术后阴道流血 |
1.1.2 子宫穿孔 |
1.2 人流术后远期并发症 |
1.2.1 宫颈、宫腔粘连 |
1.2.2 人流术后月经不调 |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 |
1.2.4 慢性盆腔炎 |
1.2.5 继发不孕 |
1.2.6 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
1.3 现代医学对人流术后的常用防治措施 |
1.3.1 抗生素的使用 |
1.3.2 口服避孕药 |
1.3.3 术后缩宫素的使用 |
1.3.4 米索前列醇 |
1.3.5 人流术后关爱 |
1.4 中医对人流术后的认识及治疗 |
1.4.1 中药汤剂治疗 |
1.4.2 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治疗 |
1.4.3 中成药治疗 |
1.4.4 针灸、耳穴治疗及封包外治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研究方法 |
1.1.6 观察指标 |
1.1.7 统计方法 |
1.1.8 统计分析及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1 气虚血瘀是人流术后的主要病机 |
1.2 子宫复旧的认识 |
1.3 抗生素的使用 |
1.4 优思明的使用 |
1.5 产复康颗粒的药物组成与临床运用 |
1.6 产复康颗粒临床疗效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药物流产 |
2.2 观察药物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 |
4 观察结果及其分析 |
4.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 1、表 2、表 3 |
4.2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天数构成比:见表 4 |
4.3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比较:见表 5 |
4.4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的比较:见表 6 |
4.5 两组宫腔残留情况:见表 7 |
4.6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 8 |
4.7 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见表 9 |
4.8 两组年龄与阴道出血疗效的关系:见表 10 |
4.9 两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见表 11 |
4.10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见表 12 |
4.11 药物流产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见表 13、表 14 |
讨论 |
1 中医对于恶露不绝的认识 |
2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病理 |
3 缩宫清瘀方的组方及方义分析 |
3.1 方义分析 |
3.2 中药现代药理作用 |
4 缩宫清瘀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
4.1 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 |
4.2 宫腔残留的情况 |
4.3 单项和总症候积分的改善 |
4.4 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
4.5 年龄、孕次与阴道出血时间疗效的关系 |
4.6 对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的时间、经期及经量的影响 |
5 缩宫清瘀方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机理 |
5.1 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加快宫腔残留物排出 |
5.2 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内膜创面 |
5.3 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
5.4 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 |
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
6.1 存在的问题 |
6.2 今后的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4)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
(二) 现代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
(三) 中医药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一) 药物流产的发展及应用 |
(二) 药物流产的主要并发症 |
(三)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
(四) 引起蜕膜残留的主要原因 |
(五)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防治 |
实验研究 |
一、药物来源 |
二、实验用主要仪器 |
三、实验主要试剂来源 |
四、病例收集来源 |
五、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三) 病例排除标准 |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
六、实验方法 |
(一) 分组 |
(二) 给药 |
(三) 标本采集 |
(四) 石蜡包埋 |
(五) 免疫组化 |
(六) 实验指标 |
(七) 指标观察 |
(八) 图像分析与处理 |
(九) 统计分析 |
七、实验结果 |
(一) 各组蜕膜PR表达结果比较 |
(二) 各组蜕膜P53表达结果比较 |
讨论 |
一、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机制探讨 |
二、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 |
三、生化止血饮的立法依据 |
(一) 生化止血饮的药物组方分析 |
(二) 生化止血饮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探讨 |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蜕膜组织生存 |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凋亡 |
(三)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的剥脱 |
结论 |
临床病例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附录2 |
(5)加味救母丹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四) 评分标准 |
(五) 一般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三) 疗效判断标准 |
(四)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 疗效分析 |
二、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
三、 安全性观察 |
四、 依从性指标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导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治法探讨 |
(一) 益气 |
(二) 祛瘀 |
(三) 清热 |
四、 方药分析 |
(一) 组方分析及配伍 |
(二) 组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五、 临床结果研究分析 |
(一) 临床疗效评价 |
(二) 作用机理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产后逐瘀胶囊对人流术后阴道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人工流产术后防治的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研究 |
1.3 治疗 |
2 中医对人工流产术后防治的研究概况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 |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测定子宫血流的应用研究进展 |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 |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
3.3 人工流产术后对子宫及卵巢血流的影响 |
4 产后逐瘀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的研究进展 |
4.1 产后逐瘀胶囊中的草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
4.2 产后逐瘀胶囊临床应用 |
5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2.6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 血瘀是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主要病机 |
1.1 人流术后患者体质以血瘀为主 |
1.2 人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 |
2 产后逐瘀胶囊应用探讨 |
2.1 产后逐瘀胶囊组方分析 |
2.2 现代药理学分析 |
3 疗效探讨 |
3.1 对阴道出血的影响 |
3.2 对子宫复旧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
3.3 对卵巢功能及月经复潮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产后宫清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中医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的认识 |
1.1 中医文献记载 |
1.2 现代中医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法探讨 |
1.4 中医治疗进展 |
2. 药流后阴道出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药流后阴道出血的发病机理探讨 |
2.2 药流后阴道出血的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评分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
1.7 清宫术指征 |
2. 治疗方法 |
2.1 选方用药 |
2.2 服药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3. 疗效评定标准 |
3.1 西医标准 |
3.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 |
5. 观察结果及分析 |
5.1 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 |
5.2 止血时间疗效的比较 |
5.3 阴道出血总量评分比较 |
5.4 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
5.5 B超观察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变化 |
5.6 两组不全流产清宫率的比较 |
5.7 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 |
5.8 月经复潮后首次月经量比较 |
5.9 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气虚血瘀是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机 |
2. 产后宫清汤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机制探讨 |
2.1 组方分析 |
2.2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3. 产后宫清汤临床疗效影响的评价 |
3.1 产后宫清汤的临床疗效分析 |
3.2 促进子宫复旧,减少阴道出血 |
4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思路 |
4.1 存在问题 |
4.2 今后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八珍益母方等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前言 |
文献综述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
1. 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的病因 |
1.1 西医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的病因分析 |
1.2 中医对流产后阴道出血病因病机研究 |
2. 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1 中医治疗 |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3 西医治疗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
(一)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二)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
(三) 古代医家对本病治疗法则的探讨 |
(四) 古代医家对本病方药的探讨 |
二、现代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
(一) 病因病机 |
(二) 临床研究 |
(三) 实验研究 |
三、现代医学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
(一)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理 |
(二)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 |
(三)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诊断 |
(四)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预防 |
(五)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
(六)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 |
(七)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 |
四、生化止血饮是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剂 |
(一) 生化止血饮的出处及组成 |
(二) 生化止血饮的配伍意义 |
(三) 生化止血饮的药效学研究 |
(四) 生化止血饮的临床观察 |
(五) 生化止血饮的现代医学作用机理研究 |
五、中医文献综述的分析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临床病例 |
病例一 |
病例二 |
讨论 |
一、活血祛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必要的防治方法 |
(一) 血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 |
(二) 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机 |
(三) 活血祛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必要治疗法则 |
二、生化止血饮是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剂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10)祛瘀合剂治疗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观察法 |
2.2 中医证候评分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内容及随诊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学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流产效果统计 |
3.2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3.3 流产后阴道出血持续天数 |
3.4 流产后阴道出血量 |
3.5 两组不全流产清宫率的比较 |
3.6 流产后月经复潮情况 |
4 讨论 |
4.1 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
4.2 病因病机的讨论 |
4.3 治法探讨 |
4.4 祛瘀合剂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理 |
4.5 祛瘀合剂的临床疗效评价 |
文献综述 |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一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二 现代医学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药物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53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血益母颗粒对药物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勇. 成都大学, 2021(07)
- [2]产复康颗粒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D]. 郑春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D]. 陈梦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4]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张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加味救母丹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于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产后逐瘀胶囊对人流术后阴道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陈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产后宫清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王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5)
- [8]八珍益母方等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D]. 杨素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9]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D]. 张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祛瘀合剂治疗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D]. 赵井苓.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