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

“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

一、“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红[1](2020)在《中国现当代“海丝文学”初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与文化遗产,为古今中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与丰富的精神滋养。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海路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海丝文化,诞生了大量描写和表现中外交往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现代海丝文学既继承了古代海丝文学跨地域、跨民族、跨国别、跨文化交流的历史传统,又融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论文从跨文化视角研究海丝文学,通过系统梳理中国海丝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和跨文化旅行等理论和方法,分析现代海丝文学的重要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力图揭示现代海丝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意蕴。第一章,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丝文学的历史,界定海丝文学的概念与范畴。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于中外文明的相互吸引,在政治外交和商贸求法的推动下,它不仅成为中外物质交往的海上通道,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动脉,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历史演变决定了海丝文学的概念与范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神话、诗歌、游记、小说等众多文学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第二章,梳理现代海丝文学的发展脉络。现代海丝文学经历了“经世致用”的晚清海丝文学、启蒙与审美兼具的民国海丝文学、歌颂与展望并存的共和国海丝文学的演变过程。晚清的海外行旅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处于“世界之中”,开创了走向世界、探索新知的一代风尚。民国海丝文学继承晚清经世致用和启蒙任务,其创作主体又普遍有自觉的美文追求。共和国海丝文学逐渐走向个性化、个人化,对海员及海军等形象的塑造为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鲜的人物形象。第三章,分析现代海丝文学中的海洋题材与海港城市。现代海丝文学的海洋书写呈现出崭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成为激活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性密钥。海上丝绸之路沿途不同区域的海洋风景,不仅使创作者迸发了表现海洋风景的激情,更起到了唤醒自我的功能,使作家的生命哲思得到进一步升华。现代海丝文学中的海港城市是中外作家重要的书写对象,上海作为现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前沿阵地,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最集中的体现者。在中外作家的合力书写中,上海呈现为兼具原始与现代的矛盾综合体形象。第四章,探究旅外知识分子笔下的欧美形象。欧洲和美国是现代知识分子海外书写的最主要的地区和国家,也是影响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外源力量。现代海丝文学关于欧美的书写,为欧美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欧美形象的确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涵盖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想象和思考,铭刻了旅外作家在中外文化碰撞、磨合、会通过程中的艰难心路历程。第五章,考察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者留学生和移民形象。现代留学作家群所经历的屈辱体验激发了这一群体对留学生形象的批判与反思。从海峡两岸的留学生形象到新世纪以来移民形象的创作更迭,体现了创作主体从文化冲突的落寞与挣扎到自觉寻求文化融通的转变。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为当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源泉,张炜的徐福东渡叙事体现了海丝历史题材的文学创新。现代海丝文学,一方面记录了现代中国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不同于古人的海外行旅体验与世界想象,是现代中国认识世界、建构他者的过程,另一方面反映了自我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借助他者重构自我认知,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灵体验与现代审美经验,是通过世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海丝文学作为他者与自我的叙说与重塑,具有异质性、跨界性、互动性的文化特点,期间伴随着自我与他者的疏离、对立与互融的过程,是中外文化的碰撞、冲突、磨合、创造的见证和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文化对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海丝文学所反映出的跨文化对话是不均衡的、不对等的,尚未形成平等的对话精神和共存意识。

董新科[2](2012)在《航运企业船员流失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船员是航运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船员数量在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保持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高素质的船员队伍对于保证船舶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保护海上环境、保证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面对高质量船员资源短缺、竞争加剧和流失显着的现状,制定和开发合理的船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并研究稳定船员队伍的措施,对保障航运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陆上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逐步改善,愿意从事海员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在船员紧缺的背景下,由于多层面的原因船员流失非常严重,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在把握人才流失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船员人才流失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入手,从环境、企业和个人角度深刻总结了船员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船员流失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我国航运企业船员流失问题的有效对策。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总结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第二章论述了员工离职的理论及模型,为船员离职的分析打下基础;第三章分析了航运企业船员流失的现状与影响,并对船员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企业和个人因素三个维度对导致船员离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根据本文的原因分析,论文从船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政策、航运企业文化、船员职业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寻找解决办法,以期留住和更好地使用船员,使船员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分析和研究,做出了结论,点明了在当前形势下降低船员离职的重要意义。

张珂[3](2010)在《船员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运业在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方面是不容忽视的,船员作为航运业的一线工作者,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同时也是大型航运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现实中,对于长年工作、生活在海上的船员,论及对船员权利保护的却没有一部独立的船员法。由于立法的滞后,我国现有的船员立法多是一些行政法规,管理多于保护,与船员重要地位极不相符。虽说《船员条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船员立法的空白,但船员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工作艰苦、风险性高、国际性强、流动性大,仅依靠《船员条例》和具有普法性质的《劳动法》不能有效的调整船员劳务关系。总体来看,我国船员权利保护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属于追踪前沿的阶段,与航运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现实情况中一些船员用人单位和船员服务机构诚信缺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盘剥船员的合法收入,损害船员合法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立法的缺失,船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的船员法才是保护船员权利的关键所在。本文分为五章来论述船员权利保护法律制度。主体部分针对我国船员权利保护中比较集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船员社会保障、船员劳务合同、船员劳务派遣、船员服务机构等问题,同时本文对比国际组织及其公约和国外航运发达国家成功的立法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合研究,着重从航运公司入手,提出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我国船员法的立法内容当中,通过立法将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一种习惯,从根本上保障船员合法权利的实现。

郭磊[4](2009)在《国际劳工标准与地方劳动保障工作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地方化趋势不断增强。地方日益成为我国外交政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发展。入世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工权益保护的影响日益增强,而地方政府在我国与国际劳工标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由来和发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当前劳动保障立法的相关情况,分析了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SA8000的差异及原因,同时以上海地方为例,通过对上海地方政府在我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劳工标准的关系发展以及互动过程中所扮演的执行者、地方立法者、试验者、支持者、先行者以及引导者等不同角色的梳理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在我国与国际劳工标准等国际制度的互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银星严[5](2007)在《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优质的培训是企业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在培训方面处在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大批的管理人员需要品质、技能的

石凡[6](2007)在《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力资源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需要有效发挥和利用的战略性资源。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迅猛且具有广阔的前景,急需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而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却普遍缺少这种能够胜任未来发展需求的知识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稀缺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软肋。针对许多物流企业正面临由传统的单一储运向综合集成物流的转型发展,如何做好这种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开发和使用好企业中的知识员工,是许多公司所面临的课题。本文选取深航物流公司背景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力求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转型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员工配置进行探讨。首先,论文分析现代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阐述研究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知识员工管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次,结合知识员工的特点和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重点论述知识员工在物流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深航物流公司的具体实际,分别从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对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最后,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个角度提出适合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对其预期效果进行了研究。

冉小毅[7](2007)在《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交通工具与通讯手段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空前加速。经济全球化下不仅商品、资金、信息跨越国境在全球范围流动,同时各种各样的人口也在国际间频繁迁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之中国70年代末以来的对外开放,导致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应的人口国际迁移也日益频繁。根据中国2006年公安出入境管理年鉴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批准了3500多万人出境,其中1979—2005年由公安机关直接批准出国定居的有80多万人次,以留学、探亲、就业等临时形式出国的人员累计有825万人次。又据外交部领事司估计,到2005年为止,大陆新移民在世界各国取得居留权的约200万人以上。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0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6.7万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所有不同的统计渠道的这些数字都充分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内地居民的国际迁移有了显着的增长。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量的迅速扩大,不仅对移民群体本身有重大作用,也势必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揭示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自身及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影响,而另一个是社会影响。分析的视角从人口国际迁入与迁出两个角度来进行。笔者通过本文的研究,在统计分析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现状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发现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总体上无疑都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着积极的重大影响。为了扩大积极的影响,减小消极的影响,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中注重实证分析,利用了大量人口、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相关资料,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现状,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也从理论方面探索了人口国际迁移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人口政策学从国际迁移方面进行了探索。全文由九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的简介如下: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国内外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人口国际迁移的基本概念,交代了人口国际迁移理论及其体系,然后对相关的人口国际迁移理论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了一个将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的假设模型。第三章,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过程,并交代了外国人来华情况的历史演变,然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现状。第四章,着重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政策演变,其中分为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变化、对海外中国人的政策变化、留学生迁移政策的演变、出国中介机构的产生与管理、劳动力输出政策的演变、政府对国际人口走私的态度等六个部分。第五章,分析了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和影响,其中包括人口国际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国际迁移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人口国际迁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第六章,分析了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影响、对家庭结构的社会影响、对医疗卫生的社会影响、对教育与科技水平的社会影响、对世界文化的社会影响、对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影响等六个方面。第七章,在第二章建立的假设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实证数据来完善该理论模型。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第八章,为了使国家能够充分运用好人口国际迁移这个手段,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以及移民本身的和谐发展,共享国际迁移的成就,本章从促进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九章,结语。在论文的阐述中,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行文中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本文部分结论的形成,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预测,是一项探索性的成果,由于笔者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有的论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对于文中出现的偏差与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予以更正与弥补。

佘云霞[8](2005)在《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结构-功能分析以及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多个案例分析作为基本出发点,研究目前国际上一个尚无定论的热点问题,即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本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为背景,以主权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考察全球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方式入手,系统研究了在全球地区性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和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中附带劳工标准的谈判方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劳工标准,是指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处理劳工问题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虽然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但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尚不存在实施这一劳工标准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框架。即在劳工标准的实施方面,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强有力的国际规则。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构成了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一个难以调和的分歧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劳工标准的实施是否要同贸易协议挂钩。对于是否和如何实施核心劳工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也是有争议的。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 现实已经证明,仅靠自愿批准国际劳工公约是不足以有效地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但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中并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尤其国内还尚无人对此进行研究。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本研究所关心的。本论文分析了国际劳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几种主要方式:批准国际劳工公约、软法、贸易协议、普惠制和生产守则等,但这些方式所起的作用不是等同的。 本研究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进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国际劳工标准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特性,而这种全球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机制是谈判。近年来公共物品的需求同世界范围内地区一体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论文重点分析通过双边的和地区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方式来实施劳工标准的问题。劳工标准在各个层次的谈判结果是不一样的,有些层次的谈判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并达成了协议;但有些层次的谈判则已陷入“囚徒困境”。

陈诗达,陈凌[9](2004)在《浙江省劳务输出与就业》文中指出劳务输出又称劳务出口,是指一国向他国输出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社会和他人某种需求并索取相应报酬的活动,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输出是服务贸易四种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服务出口强项, 它又可分为单纯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带动劳务输出及其他形式劳务输出等若干形式。浙江是我国重要的侨务大省,历史上浙江人就有出境流动就业的传统, “宁波帮”“温州帮”名闻天下。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抓住机遇,以承包工程为有效载体,拓展和带动外派劳务,推进浙江省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迈

巴尔加斯·略萨,赵德明[10](2004)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长篇选译)》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4月,拉丁美洲着名文学家巴尔加斯·略萨推出了他的长篇新作《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在这部作品中,巴尔加斯·略萨饶有趣味地选择了两位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位是法国着名画家保罗·高更,一位是高更的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小说写了485页,共22章,单数各章讲述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高更的外祖母活动的重要年代大约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她是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工运组织者和女权主义者;外孙高更的主要生活和创作年代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3年,他是后期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高更出生时(1848年),特里斯坦已经去世四年,两个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接触。除去年代上的差异,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截然相反。弗洛拉积极入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高更则努力远离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避世生活,对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神话与传说无比向往。那么,巴尔加斯·略萨为什么要把这样两个性格不尽相同,生活时代又没有交叉的人的故事联系起来,敷衍成一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小说呢? 小说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儿童游戏。孩子们围成圆圈,选中一个"受惩罚"的儿童蒙上眼睛留在圆圈中央。游戏开始后,孩子们手拉手转圈;蒙上眼睛的儿童用手去寻找圆圈,如果摸到某人,他就问:"天堂在哪里?"被摸到的孩子回答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借助这个游戏,巴尔加斯·略萨表达了人类从童年时代就已经开始的试图寻找天堂的梦想。弗洛拉和高更的行为方式虽然不同,但二人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要建造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也是小说的名字《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本意。在特里斯坦心目中,天堂是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教会思想束缚,没有警察军队,丰衣足食、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平权的大同世界。在高更心目中,天堂是纯精神的艺术世界。他响亮的口号是:"高更,在你身上纯艺术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创造区别现实的艺术想象世界。"巴尔加斯·略萨邀请特里斯坦和高更作为表达自己观点的代言人。在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两位主要人物的"特立独行",刻意突出祖孙二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识。例如,特里斯坦既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偏激主张,也批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脱离实际。她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从法国工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工人联盟";例如,高更不满主流艺术对时尚的追求,自己另辟蹊径,去寻找土着文化和东方色彩。略萨似乎想通过这部小说向人们展示一批又一批坚持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先驱者的探索和实践。建造天堂的理想古已有之,今天的人类还在继续怀抱着这个美梦,将来的人们也肯定还会坚持这个伟大理想,但今天人类这个理想是否已经实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霸道和强权统治笼罩着国际政治舞台的今天,在贫富如此悬殊的今天,在各种利益冲突如此激烈的今天,天堂实际上并没有离人类更近,相反,天堂离人们越来越远。由此而引发了作家对我们当下文明生活的质疑。通过《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作家似乎在呼吁,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建造起天堂,让人类生活得更自由、更美好、更幸福,让人类有更高的精神文化和道德水准。本篇译文选择了小说中的双数各章,即高更的部分。原文译自西班牙ALFAGUARA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二、“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当代“海丝文学”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及思路、方法
        (一) 现代海丝文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与范畴: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丝文学
    第一节 发生学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生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二节 海丝文学的概念与内涵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航线、港口及影响
        三、海丝文学概念与范畴
    第三节 海丝文学的古代演变
        一、秦汉时期的海丝文学
        二、隋唐时期的海丝文学
        三、宋元时期的海丝文学
        四、明清时期的海丝文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海丝文学的现代演进
    第一节 “经世致用”: 晚清时期的海丝文学
        一、知识分子海外行旅与文化想象
        二、外交官、使臣的海外考察与文化选择
        三、康梁海外游历与文化反思
        四、晚清海丝文学的价值与局限
    第二节 启蒙与审美:民国时期的海丝文学
        一、海外游历与海丝文学的政治诉求
        二、文化行旅与海丝文学的审美追求
        三、流寓体验与海丝文学的家国情怀
        四、走向世界的文化心态
    第三节 歌颂与展望:共和国时期的海丝文学
        一、蓝色行走与海员书写
        二、蓝色守卫与海军形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洋、海港与海丝文学
    第一节 海洋风景的发现
        一、海上行旅与风景的发现
        二、海洋风景与自我的发现
        三、海洋风景与个性的表达
    第二节 海港城市与国家想象
        一、旅外知识分子的上海还乡叙事
        二、旅华作家笔下的上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外体验与海丝文学
    第一节 旅欧体验与欧洲形象
        一、欧洲之行与梁启超的“中西化合”
        二、旅欧体验与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三、邹韬奋笔下的欧美书写
        四、储安平、萧乾笔下的欧洲形象
    第二节 旅美体验与美国形象
        一、进步与堕落:胡适、吴宓日记中的美国形象
        二、中西合璧:林语堂与《唐人街》中的美国形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留学生、移民与海丝文学
    第一节 海外寻梦与留学生、移民形象
        一、屈辱与批判:留学体验与留学生形象
        二、落寞与抗争:海峡两岸的留学生形象
        三、越界与融通:移民形象与移民史的书写
    第二节 徐福东渡移民史的当代重构
        一、文学版的“徐福文化集成”
        二、“徐福东渡”的叙事艺术
        三、徐福形象的文化意蕴
    本章小结
余论
    一、西镜东像:异国形象与本土镜像
    二、跨文化互动与文化磨合
    三、文化自觉与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航运企业船员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员工流失的研究动态
        1.2.2 国内员工流失问题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员工流失相关理论综述
    2.1 员工流失的含义和特点
    2.2 员工流失的理论基础
    2.3 员工流失的相关理论和模型
        2.3.1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2.3.2 马奇和西蒙模型
        2.3.3 莫布雷中介链及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第3章 航运企业船员流失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船员流失现状
        3.1.1 船员发展情况
        3.1.2 船员流失现状及特点
    3.2 船员流失的影响分析
    3.3 船员流失的原因分析
        3.3.1 船员流失原因调查
        3.3.2 宏观环境因素
        3.3.3 企业层面因素
        3.3.4 船员个人因素
第4章 航运企业船员流失的管理策略
    4.1 宏观环境层面的对策
        4.1.1 提高船员职业地位
        4.1.2 完善船员俱乐部建设
        4.1.3 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4.2 企业层面的对策
        4.2.1 组建船员管理公司
        4.2.2 完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系统
        4.2.3 塑造航运企业文化
        4.2.4 船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4.2.5 加大船员岸基地支持
    4.3 个人层面的对策
        4.3.1 了解真实的信息
        4.3.2 努力提高船员自身素质
        4.3.3 培养自身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船员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写作背景
        1.1.2 论文写作目的
        1.1.3 论文写作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船员劳务合同
    2.1 船员的概念及船员职业特点
        2.1.1 船员的概念
        2.1.2 船员职业特点
    2.2 船员的法律地位
        2.2.1 我国船员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2.2.2 我国船员在劳务合同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2.3 船员基本权利
        2.3.1 劳动者基本权利内容
        2.3.2 船员基本权利内容
    2.4 船员劳务合同
        2.4.1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概念
        2.4.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2.4.3 船员劳务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2.5 我国船员劳动争议的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船员的社会保障
    3.1 社会保障概论
        3.1.1 社会保障含义
        3.1.2 社会保障法含义
        3.1.3 社会保障立法范围
        3.1.4 船员社会保障原则
    3.2 船员社会保险立法
    3.3 船员社会救济立法
        3.3.1 社会救济
        3.3.2 社会救济的对象和内容
    3.4 船员社会福利立法
        3.4.1 社会福利
        3.4.2 我国船员社会福利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员权利保护法律比较研究
    4.1 国际组织船员保护的公约
        4.1.1 国际劳工组织(ILO)
        4.1.2 《2006 海事劳工公约》
        4.1.3 《海员协议条款公约》
        4.1.4 《设立海员职业介绍所公约》
        4.1.5 《连续雇佣海员公约》
        4.1.6 ITF 组织及其工资制度
    4.2 国外其他国家船员权利保护
        4.2.1 日本
        4.2.2 美国
        4.2.3 丹麦
    4.3 船员社会保险范围及国际相关立法
        4.3.1 养老社会保险
        4.3.2 医疗保险
        4.3.3 失业保险
        4.3.4 疾病社会保险
        4.3.5 工伤保险
    4.4 国际船员社会救济立法
    4.5 国际船员社会福利立法
    4.6 国外相关劳动争议的处理现状
    4.7 关于船员劳务派遣、劳动报酬、中介机构
        4.7.1 关于船员劳务派遣
        4.7.2 关于劳动报酬
        4.7.3 关于船员服务机构
    4.8 船员权利保护比较与评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船员权利保护立法建议
    5.1 我国船员权利保护现状分析
    5.2 我国制定《船员法》的必要性
        5.2.1 从船员职业特点需要制定船员法
        5.2.2 现行立法不能适应船员劳务输出的要求
    5.3 规制企业社会责任与船员权利保护关系
        5.3.1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紧迫性
        5.3.2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5.3.3 规制企业社会责任与船员权利保护关系
    5.4 其他相关我国船员权利保护立法建议
        5.4.1 我国船员立法的模式构建
        5.4.2 我国船员法的基本内容
        5.4.3 船员劳务合同立法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国际劳工标准与地方劳动保障工作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由来
    二、本选题研究综述及预期意义
    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一节 关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一、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劳工标准
    二、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在世贸体系内挂钩的争论
    三、国际劳工标准民间层面的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四、全球地方化趋势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地方政府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及其地方政府
    一、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二、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现行劳动立法的比较
    三、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的影响
    四、国际劳工标准与上海地方劳动权益保护现状的比较及差异
第三节 上海地方政府与国际劳工标准的互动
    一、作为执行者——上海对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作为地方立法者——上海借鉴国际劳工标准的地方立法探索
    三、作为试验者——上海地方工作及立法实践为国家劳动立法提供借鉴
    四、作为支持者——上海配合支持国家对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和采纳
    五、作为先行者——上海地方成熟的做法经验为国际劳工标准未来的制订完善创造条件
    六、作为引导者——上海引导制定地方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一、中国是国际劳工标准等国际制度负责任的参与者
    二、地方政府在我国与国际制度的互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验式培训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二、体验式培训依据的理论模型
三、体验式培训的方案设计
四、体验式培训的实施

(6)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知识员工在物流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
    2.1 知识员工的特点
        2.1.1 知识员工的定义
        2.1.2 知识员工的特点
    2.2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其地位与作用
        2.2.1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
        2.2.2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2.3 知识员工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3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深航物流公司简介
        3.1.1 概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组织架构
    3.2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结构特征
    3.3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的配置问题
    3.4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激励的分析
        3.4.1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3.4.2 激励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问题的解决
    4.1 解决问题的思路
    4.2 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4.2.1 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2.2 通过人才招聘为培养企业知识员工奠定基础
        4.2.3 培养和任用企业中的知识员工
        4.2.4 发挥绩效目标对知识员工的拉动力
        4.2.5 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对知识员工实施有效激励
        4.2.6 关注知识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
    4.3 预期效果分析
        4.3.1 措施实施后可能取得的预期改善
        4.3.2 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与人口国际迁移
二、近代人口国际迁移的世界背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人口国际迁移成因的研究
    2. 人口国际迁移对目的地国与原籍国的影响研究
    3. 人口国际迁移政策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静态描述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 国内、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七、数据来源 第二章 人口国际迁移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
一、人口国际迁移的基本概念
    1. 移民的迁入和迁出
    2. 原籍国、过境国和目的地国的区分
    3. 移民的不同类别
二、人口国际迁移理论及其体系
    1. 新古典人口迁移理论
    2. 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
    3. 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
    4. 世界体系理论
    5. 社会资本理论
    6. 累积因果理论
    7. 新经济地理理论
三、人口国际迁移理论的综合评述及研究模型的提出 第三章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回顾
    1. 早期中国人的迁出
    2. 近代中国人的迁出
    3.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大陆居民的出境
    4. 中国移民回流现象的历史回顾
二、外国人来华活动的历史演变
    1. 新中国成立前外国人的入出境
    2. 新中国成后至改革开放前时期外国人的入出境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现状研究
    1.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出现状的分析
    2. 新时期移民回流现象分析
    3. 外国人来华情况分析 第四章 新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政策演变
一、出入境管理方式的变化
    1. 边境控制
    2. 护照制度
二、对海外中国人的政策变化
三、留学生迁移政策的演变
四、出国中介机构的产生与管理
五、劳动力输出政策的演变
六、政府对国际人口走私的态度 第五章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国际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人口国际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 人口国际迁移与劳动力市场及工资水平的关系
二、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1. 中国人口国际迁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 中国人口国际迁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工资水平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国际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4. 中国人口国际迁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工资水平的影响
三、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对社会阶层的影响
    1. 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
    2. 对目的地国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
二、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家庭结构的社会影响
三、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医疗卫生的社会影响
四、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教育与科技水平的社会影响
五、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世界文化的社会影响
六、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影响 第七章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关于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实证情况的分析
    1. 实证情况与原假设的分析
    2.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模型的修订
二、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面临的主要问题
    1.非法移民问题
    2.留学归国人员面临的问题
    3.外国人来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发展趋势
    1.总体形势的估计
    2.发展趋势的定量研究
    3.中国大陆技术移民的回流态势 第八章 中国大陆人口国际迁移的对策建议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二、以人为本,积极参与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移民的发展
三、重新认识人口国际迁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正确对待非法移民,加强劳务输出,建立外籍劳工配额制度
五、加强人口国际迁移管理的法律、政策建设
六、建立国际化的出入境管理和服务体系
    1.理顺体制、专职管理、纵向领导
    2.建立高素质的出入境与边检的管理队伍
    3.优化服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4.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强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和协调
七、开发人口国际迁移数据,加强人口国际迁移的理论研究 第九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三、本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劳工标准机制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劳工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
        二、“核心劳工标准”
        三、“社会条款”
        四、劳工标准与人权、劳工权利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
        一、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历史的回顾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分类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制订
        二、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对国际劳工标准承担的义务
        三、国际劳工标准的特点
        四、国际劳工公约的分类
        五、批准公约状况
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及实施所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途径
        一、批准公约
        二、软法
        三、协议
        四、普惠制
        五、行为准则
    第二节 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行为主体
        一、主权国家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跨国公司
    第三节 实施国际劳工标准所遇到的问题
        一、批准公约就能改善劳工标准状况吗?
        二、通过自由贸易协议实施劳工标准能起到保护劳工权利的作用吗?
第三章 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
    第一节 全球层次:南北对立
        一、国际劳工标准谈判中的国家及国家集团
        二、国际劳工标准谈判的主要议题及矛盾焦点
        三、为什么会在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出现对劳工标准的谈判
    第二节 地区层次:权力主导之下的合作
        一、北美自由贸易协议附加劳工合作协议
        二、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贸易自由化与欧盟东扩中的入盟谈判
    第三节 国家层次:不对称条件下的合作
        一、美国与柬埔寨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
        二、美国和约旦自由贸易协议
        三、美国和智利自由贸易协议
第四章 谈判以外的其他方案
    第一节 通过生产守则保护劳工权利
        一、生产守则的兴起
        二、生产守则的行为主体——利益相关者
        三、生产守则的特点
        四、关于生产守则问题的一个案例分析: SA8000
    第二节 非惩戒方式
        一、技术援助和财政支持
        二、部分国家的“主动行动”
        三、其他方式
第五章 劳工标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利益因素
        一、冷战结束的政治经济影响
        二、全球化:劳工标准问题凸现的原因
    第二节 规范因素
        一、劳工标准的全球公共物品特性
        二、规范的发展因素
        三、人道主义的关注
    第三节 权力因素
        一、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劳工标准
        二、美国的劳工组织、贸易自由化和劳工标准
第六章 案例(1):童工问题
    第一节 有关童工的认定
        一、世界范围的童工现象
        二、关于童工的定义
    第二节 美国及有关国家对亚洲国家童工状况的看法
        一、童工劳动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二、在什么领域消除童工劳动?
        三、怎样消除童工劳动?
        四、并非所有的人都认为消除童工劳动是天经地义的
        五、美国在童工劳动方面的做法
    第三节 美国与亚洲国家就有关童工问题的谈判
        一、孟加拉模式:多方介入——动用普惠制筹码
        二、巴基斯坦模式:多方介入——施压跨国公司——增加供销渠道障碍
第七章 案例(2):结社自由
    第一节 有关结社自由的认定
        一、对结社自由的认定
        二、结社自由的影响
        三、面临组织障碍的工人群体
    第二节 国际自由工联控告缅甸政府结社自由案
        一、起诉的原因
        二、缅甸政府的答复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
        四、启示
    第三节 美国的结社自由状况
        一、美国关于结社自由的规定
        二、国际人权标准之下的美国的结社自由
        三、沃尔玛案例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与国际劳工标准
    第一节 中国在劳工标准方面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所发生的纠纷
        一、中美、中欧贸易纠纷
        二、中国在劳工标准方面与美国和欧盟的分歧
    第二节 中国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态度
        一、中国在国际劳工组织中的活动
        二、中国对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第三节 童工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一、国家层面的努力
        二、各地实施具体措施对非法雇用童工者予以处罚
        三、中国在童工问题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第四节 关于组织权问题
        一、问题与挑战
        二、评述
        三、中国的发展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国际劳工组织178个会员国批准公约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6月1日)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截止到2005年6月1日)
    附录三、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劳工公约(截止到2005年6月1日)
    附录四、适用于澳门的国际劳工公约(截止到200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当代“海丝文学”初论[D]. 王爱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2]航运企业船员流失问题研究[D]. 董新科.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0)
  • [3]船员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张珂.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6)
  • [4]国际劳工标准与地方劳动保障工作 ——以上海为例[D]. 郭磊. 复旦大学, 2009(12)
  • [5]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及应用[J]. 银星严. 现代企业, 2007(10)
  • [6]深航物流公司知识员工管理研究[D]. 石凡.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7]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D]. 冉小毅.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9)
  • [8]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 佘云霞. 外交学院, 2005(04)
  • [9]浙江省劳务输出与就业[A]. 陈诗达,陈凌.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 2004
  • [10]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长篇选译)[J]. 巴尔加斯·略萨,赵德明. 世界文学, 2004(04)

标签:;  ;  ;  ;  ;  

“入世”后如何留住海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