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于现代纸浆造纸工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1](2019)在《生活用纸企业生产和能源智能管理平台的工程设计及应用》文中认为造纸是能源密集型工业,生活用纸的制造是造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与人民生活相关。随着生活用纸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和“工业4.0”的提出,从工业数据中提取信息,结合优化算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行业的智能生产和管理,能够提高生活用纸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分配过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得环境和经济效益。本文以集团化生活用纸企业为对象,针对其生产过程的现状和特点,建立了生活用纸企业的智能管理平台和能源智能管理平台,并在生产智能管理平台引入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生活用纸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调度进行优化,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平台和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总结了典型生活用纸生产过程中原纸生产过程以及后加工过程的特点和工艺流程以及自动化程度,对集团化生活用纸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建立平台的需求分析提供依据。以上述特征为基础,研究采用硬件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对生产智能管理平台和能源智能管理平台进行了设计,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建立数据和优化模型,与工业实际模型结合互补,能够实现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预警、优化等多项功能。相关平台项目均已应用于多个造纸基地并通过了验收,累计实现节约能源成本约750万元,节约生产成本超过2000万元,并实现了良好的减排成效。部署于生产智能管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多工厂多仓库的订单和产品发货的优化调度,该高级排产系统比人工排产的时间缩短6.8%,成本降低4.2%。
郭培志[2](2016)在《基于工业以太网和OPC的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现有核电站水处理生产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由于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独自实现自己不同的功能,每个水处理生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一般采用PLC监控系统,由就地控制站、计算机操作站、工业交换机等组成,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生产数据信息的采集;而管理系统(即信息化系统)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些生产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手段,平时主要用来辅助采购生产物资、管理设备库存和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等,缺乏整个企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管控一体化技术则顺应社会和技术发展潮流,建立完整的数据中心、统一技术平台,成为核电站自动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先进的技术,核电站各个水处理系统共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使得企业信息化系统通过监控系统,直接与自动控制系统交换实时数据,系统从生产过程数据库中获取大量有用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核电站水处理系统设备的运行特点,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系统采用先进的工业以太网技术(Modbus TCP和Profi Net)把生产区域分散、不同种类的PLC控制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监控网络,其由i Fix监控软件、服务器和现场PLC控制系统组成,来完成对现场生产设备的操作、数据采集、优化控制、报警处理和报表打印等;采用Kepware OPC技术来实现核电站水处理系统的数据采集,由KEPServer EX服务器系统对整个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合并、存储、计算和分析,通过OPC接口提供给网络中的监控计算机使用,为信息种类多、数据量大的生产监控系统和开放灵活、应用广泛的数字信息平台之间搭设了桥梁,把经营管理层的数据信息流通过网络传达到控制系统,更好地优化生产,确保按照生产计划正常安全运行;同时将从控制系统采集得到并经处理后的实时生产数据信息反馈上传至经营管理层和Internet,成为经营管理层和其他部门决策的数据参考。本文重点介绍了核电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PLC控制系统、以太网交换机、操作站及服务器配置等;KEPServer EX数据采集技术的通讯方案设计和工程应用;以及数据库OPC数据采集接口程序的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程序详细设计和程序界面设计等。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监控功能、生产管理功能、经营管理功能和行政管理功能等,特别是对生产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水处理专家诊断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应用,显示了管控一体化系统中真正“管”的意义。
张士峰[3](2013)在《油气集输总厂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研究》文中认为孤岛原油库是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下属油气集输总厂的一个基层单位。随着中石化用工总量零增长决策在胜利油田的不断推进和原油库自动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油库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当下工艺、设备的生产管理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对该库进行管控一体化研究,目的在于研究构建该库管控一体化方案,使该库实现一体化管理。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管控一体化原理及内部控制理论进行的,因此首先论文对这三方面的基木原理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接着本文利用内部控制原理对原油库内部管控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原油库内部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接着,论文对在原油库实施管控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指出孤岛原油库实施管控一体化符合其当前战略要求,孤岛原油库现有的PLC自控系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团队文化、员工技能等为该库实施管控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该库推行管控一体化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流程再造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等的要求,完成了原油库管控流程再造设计、内部组织架构重置、管理制度构建、激励机制设计,最终设计完成了原油库管控一体化方案,研究、提出了成本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等实施该方案的相关保障措施。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利用流程再造理论对原油库管控流程进行了改造,优化;二是对原油库设计了管控一体化方案:三是提出的原油库员工培训学分考核机制对员工培训管理而言是一个创新。
叶蒙[4](2013)在《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造纸发展格局持续深刻转变,世界造纸工业发展重心持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中国已成为拉动世界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十一五”期间中国造纸工业生产及消费快速增长,纸和纸板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同时,中国造纸工业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供求格局失衡,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转变发展模式,加快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造纸产业的必经之路。本文以造纸林浆纸产业链发展经营战略为切入点,对国内外造纸工业及企业的发展形势及林浆纸产业链发展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深入调查分析了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的林浆纸产业发展模式及保障机制,以期为中国纸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实现战略目标夯实理论基础。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造纸行业的发展形势及林浆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造纸行业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未来造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可以节约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降低行业风险和投资风险;林业与浆纸业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原料林为浆纸产业提供发展基础,浆纸产业使林业价值得以实现,并提升。中国造纸行业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整体过剩时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标志着中国造纸行业将从成长期逐步进入到成熟期,中国造纸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对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适合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的林浆纸产业发展模式及战略定位。造纸方面,以并购方式进行行业整合,突出核心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对核心产业、行业具有控制力;林业与制浆方面:积极争取和营造造纸原料,并拓展海外林浆基地。最后,根据中国纸业的战略定位及发展模式,提出了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的统一运行及有效保障体系,以推动造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整体竞争力。本论文结合国内外造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首次提出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这样的央企的发展思路和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这在国内国企运作纸业方面是一个创新,也为今后中国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吴波[5](2012)在《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造纸是我国九大高耗能行业之一,在环境、政策与市场压力下造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压力。节能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结构节能;②技术节能;③管理节能。其中,管理节能即对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提供重要支持,又可实现能源效率的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是管理节能的核心。能源管理系统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新技术,通过对企业能源转换,利用和回收实施动态监控,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本研究以广州造纸厂(海珠厂区)为对象,以GE智能平台为软件平台,研究并实现课题组能源管理系统(Mill Energy Optimization Platform,MEOP)中的关键模块——数据集成和能量信息实时计算,实现造纸企业能量系统的集中化、精细化管理。并通过对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交互技术的研究,实现MEOP与基于造纸过程的各种功能模型的集成。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厂能量信息的准确、透明、实时获取,以广州造纸厂2009年PM1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为例,MEOP计算结果与人工统计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47GJ/t,平均相对误差为6.79%,MEOP还实现了该指标时间间隔为1分钟的实时计算,时效性远高于人工统计周期1个月。除了单位产品能耗等重要能效指标外,MEOP还支持基于物流数据的能流数据计算,这些丰富的实时能量信息提供了对生产过程能耗状况及能流流向的深入理解。在数据集成与能量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MEOP与基于造纸过程的各种功能模型的集成,进而实现了能量监控、能量分析等能源管理系统重要功能,并且丰富的生产过程数据和能量信息为后续能源影响因素分析与挖掘、能耗预测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造纸生产过程具有海量的生产数据,但理解它们已超出了人的能力,常常使操作人员陷入“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困境。本研究以能源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造纸过程海量生产数据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能源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挖掘。针对造纸过程多变量、变量间多重相关和生产过程海量数据的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PLS)等多变量变换与筛选方法,对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挖掘,得到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影响因素,实现了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根据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对能源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去除了与能耗无明显相关关系的能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和PL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具有多重相关性的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发现与识别造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能源影响因素,进而为各种节能技术改造、能源消耗异常分析、能耗预测等提供重要支持。基于能源影响因素的PLS分析结果,并针对偏最小二乘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提出用PLS-ANN预测模型预测造纸过程能耗。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根据造纸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能耗特点,对造纸过程能耗进行划分与分类,针对每个能耗划分类型,应用适合的预测模型——PLS-ANN或ANN,对各个工序的能耗实施预测。在工序能耗预测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造纸过程未来1小时能耗的有效预测。结果显示,对于造纸过程电耗,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9.02kWh/t,预测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5,对于造纸过程蒸汽消耗,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0.03t/t,预测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88,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通过造纸过程能耗的有效预测,可以为能源转换环节的生产提供重要支持,减少能源浪费,进而实现能量系统的动态平衡。本论文主要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主要创新和特色之处为:1)在造纸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基于物料流和物料热力学性质的能量信息实时计算,获取准确、透明、实时的能量信息;2)针对造纸过程多变量、变量间多重相关和生产过程海量数据的特点,将PCA、PLS等多变量变换、筛选技术应用到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挖掘中来。通过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与PLS相结合,实现能源影响因素的变换和重要性分析,对造纸过程的重要能源影响因素进行识别;3)对造纸过程能量系统进行合理划分,针对各个能耗划分类型,分别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提高能耗预测的准确度。提出偏最小二乘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PLS-ANN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即包含PLS在数据分析与解释方面的优势,又包含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自学习和自适应方面的优势。
李来义,卢玮,张运才[6](2012)在《管控一体化技术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管控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管控一体化技术在造纸工业中应用和造纸企业管控一体化实现的形式。
肖中俊[7](2011)在《抄纸过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造纸工业从古老的手工抄纸到现代造纸技术,发展至今,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满足了人们对纸品日益不断增长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这种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数量上的简单满足,还体现在对纸品的质量、功能以及生产纸品的效益上。而纸机自动控制是现代造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从控制技术的角度解决和提高生产满足数量、质量、功能及效益的成纸品,即是当前和今后造纸工业寻求突破的一个主要方向。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成纸的定量、水分、厚度、灰分等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的角度来探讨抄纸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成纸的质量技术指标。在纸机抄造控制系统中曾尝试采用先进控制算法来解决影响成纸各控制指标波动的问题,但至今实际使用的算法大多依然是采样PI控制。因此,本课题以陕西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造纸过程优化控制系统”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纸机的机理模型进行分析与建模,从具有智能控制思想的预测控制理论及算法分析、控制策略实现及其在纸机抄纸过程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提出成纸综合质量指标优化控制体系,实现质量指标的智能优化控制;提出水分干燥曲线以耗能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建立烘缸表面温度与袋区通风的横向水分控制;提出纸页厚度与灰分指标的控制策略,实现纸页厚度与灰分的高精度自动控制;并结合实践,建立抄纸过程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实现理论研究对工程实践所具有的直接指导意义与使用效能。首先,通过对中定量纸机从网前箱到卷取部的各部进行机理分析,寻求出抄纸对象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在考虑抄纸过程对象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性、非线性、时滞性和强耦合特性且忽略一些次要扰动的前提下,建立近似真实过程的一般纸机抄纸过程数学模型。并根据抄纸工艺流程,分析各路参量信号的检测,制定相对应的多回路控制策略。然后,基于抄纸过程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抄纸过程的复杂多变量大时滞对象特性,提出基于预测控制思想的先进控制算法。所采用的动态矩阵控制DMC(Dynamic Matrix Control),其预测模型可以从过程对象中通过阶跃响应来获取,算法简单,计算量较小,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对于多变量耦合系统,DMC控制还具有特有的隐性解耦能力,不需要传统解耦控制方法。同时考虑到现场可操控性,利用PID与DMC控制策略的结合形式,形成改进PIDDMC控制算法,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广义预测控制采用对象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CARIMA模型(Controlled Auto Return Integral Moving Average Model),可在大于对象纯滞后的有限时域内进行长程预测;在目标函数中采用加权的控制增量作用,从而获取最优控制律,达到预测未来输出的目的。而基于对象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CARMA模型(Controlled Auto Return Moving Average Model)的模型预测函数控制,通过对基函数的选取简化了优化变量维数,在求解模型输出预测时,推导了直接分离优化变量系数的递推算法,从而避免了Diophantine方程求解过程,减少了在线运算量,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控制性能。再者,由于抄纸过程对象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等特性,在上述常规预测控制的控制思想下,借助于神经网络,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较好逼近实际被控过程的能力,实现抄纸过程对象的综合智能预测控制。其采用基于NARMA模型(Nonlinear Auto Return Moving Average Model)的输入输出辨识,采用另一个神经网络进行实际输出误差预测,克服传统预测误差校正精度不高的缺点,同时通过对象模型辨识可以直接获取控制律,避免了复杂的非线性求解和运算过程。所提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能够克服干扰和系统模型不确定的影响,在抄纸过程对象的控制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最后,通过对上述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实施具体的抄纸过程控制策略以及工程应用。其中,提出抄纸过程定量、水分、厚度及灰分的纵横向控制的实现方法,重点探讨了各质量指标的横向控制问题,对于横向水分控制,本文提出了烘缸表面温度横向控制方法与袋区通风控制方法,提出并建立基于DMC的横向水分多变量控制系统;对于横向厚度控制,采用具有可控中高的电磁加热调节系统;对于灰分控制,从传感器检测信号的角度探讨保证高精度灰分控制的可行性。并根据实用性要求,提出基于多控制器的抄纸过程控制系统无扰动切换技术,实现多模式控制的切换;提出解决现场信号易受干扰的滤波方法,有效保证检测信号的精确度。在结合上述各控制参量及其算法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计算机CIPS的抄纸过程DCS控制系统,选用Windows xp为软件平台,采用WinCC为开发软件环境,设计先进控制算法软件包,成功应用于一套纸机的QCS质量控制系统中,整个抄纸系统在集成计算机控制下,能够处于高产、优质、低耗的最优运行状态。
曹春昱,樊永明[8](2010)在《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制浆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当今,不仅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拥有发达的造纸工业,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十大制造业之一,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造纸工业也迅速崛起,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9](2010)在《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文中提出中国林纸一体化从萌芽阶段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性的整体推进阶段,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分别对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进程与问题、研究进程与动态、政策进程与对策进行系统探讨,由此勾勒出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研究和政策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全景图谱。通过对这3条发展脉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10](2010)在《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践、研究与政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林纸一体化从萌芽阶段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性的整体推进阶段,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方向。为此,分别对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进程与问题、研究进程与动态、政策进程与对策进行系统探讨,由此勾勒出我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研究和政策相互作用及相互促进的全景图谱。通过对这3条发展脉络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林纸一体化的状况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二、用于现代纸浆造纸工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现代纸浆造纸工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生活用纸企业生产和能源智能管理平台的工程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工业智能化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流程工业智能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现状 |
1.2.2 流程工业生产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 |
1.2.3 流程工业能源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 |
1.2.4 流程工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 |
1.2.5 流程工业智能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拟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集团化生活用纸企业生产过程特征和现状 |
2.1 典型的生活用纸生产过程 |
2.1.1 原纸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工艺条件 |
2.1.2 后加工过程的特点和工艺条件 |
2.1.3 生活用纸生产过程自动化 |
2.2 集团化生活用纸企业的生产过程特征和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产智能管理平台设计及工程应用 |
3.1 平台架构设计 |
3.1.1 多工厂管理架构 |
3.1.2 数据架构 |
3.2 平台功能设计 |
3.2.1 数据采集与设备监视 |
3.2.2 物料管理 |
3.2.3 设备效率管理 |
3.2.4 质量管理 |
3.2.5 生产信息统计 |
3.3 生产智能管理平台应用实践及其效果 |
3.3.1 设备状态监视 |
3.3.2 物料管理 |
3.3.3 设备效率监测 |
3.3.4 产品质量管理 |
3.3.5 生产信息管理 |
3.3.6 其他工程应用成果 |
3.3.7 项目验收 |
3.3.8 项目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能源智能管理平台设计及工程应用 |
4.1 能源智能管理平台的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 |
4.1.1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
4.1.2 技术路线与特点 |
4.1.3 系统功能与平台架构的设计 |
4.1.4 系统建设的评价指标 |
4.2 能源智能管理平台应用实践 |
4.2.1 工厂节能成效 |
4.2.2 项目验收 |
4.2.3 项目效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生产智能管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应用实践 |
5.1 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
5.1.1 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的机遇 |
5.1.2 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
5.1.3 生活用纸企业供应链的机遇分析 |
5.2 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工程设计 |
5.2.1 进阶生产规划及排程(APS)系统设计 |
5.2.2 多仓库调度自动分单系统的工程设计 |
5.2.2.1 优化模型设计 |
5.2.2.2 系统应用效果对比 |
5.3 APS系统应用实践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工业以太网和OPC的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技术介绍 |
2.1 管控一体化概述 |
2.2 工业以太网概述 |
2.2.1 工业以太网Modbus TCP简述 |
2.2.2 工业以太网ProfiNet简述 |
2.3 OPC及OPC服务器技术 |
2.3.1 OPC简述 |
2.3.2 通用OPC服务器KEPServer EX简述 |
第3章 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系统设计 |
3.1 工艺系统简述 |
3.2 管控一体化系统架构 |
3.3 管控一体化系统网络架构 |
3.4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
3.4.1 PLC控制系统设计 |
3.4.2 工业交换机配置 |
3.4.3 操作站及服务器配置 |
3.4.4 上位机监控软件 |
3.5 ERP系统 |
3.5.1 ERP结构配置 |
3.5.2 Web实现 |
第4章 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数据采集 |
4.1 不同控制系统数据通讯方案 |
4.1.1 KEPServer EX数据采集技术 |
4.1.2 KEPServer EX通讯方案设计 |
4.1.3 KEPServer EX水处理工程应用 |
4.2 数据库OPC数据采集系统 |
4.2.1 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 |
4.2.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4.2.3 数据库设计 |
4.2.4 系统程序详细设计 |
4.2.5 系统程序界面设计 |
第5章 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功能实现 |
5.1 管控一体化功能 |
5.1.1 监控功能 |
5.1.2 生产管理功能 |
5.1.3 经营管理功能 |
5.1.4 行政管理功能 |
5.2 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策略应用 |
5.2.1 人工智能水处理专家诊断系统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油气集输总厂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
2.2 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 |
2.3 管控一体化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2.4 管控一体化适用条件研究 |
2.5 本章研究结论 |
3 孤岛原油库内部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孤岛原油库基本情况 |
3.2 孤岛原油库管控现状分析 |
3.3 孤岛原油库管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孤岛原油库管控问题原因分析 |
4 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方案设计 |
4.1 孤岛原油库实施管控一体化可行性研究 |
4.2 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战略目标 |
4.3 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方案设计 |
4.4 本章研究结论 |
5 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保障措施 |
5.1 运行维护费用保障 |
5.2 制度保障 |
5.3 机制保障 |
5.4 团队文化保障 |
5.5 培训制度与措施保障 |
5.6 其他保障 |
6 结论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现状及方法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纸浆的发展现状研究 |
1.2.2 世界林业发展现状研究 |
1.2.3 林浆纸产业链国外研究现状 |
1.2.4 林浆纸产业链国内研究现状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林浆纸产业链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经营战略的含义与特点 |
2.2 产业链的内涵和发展模式 |
2.3 林浆纸产业链经营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
2.3.1 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的涵义 |
2.3.2 实施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的价值和意义 |
2.3.3 国外林浆纸产业链发展模式 |
2.3.4 国内林浆纸产业链发展的几种模式 |
2.3.5 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中国纸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
3.1 中国纸业公司概况 |
3.1.1. 中国纸业历史沿革 |
3.2 中国纸业制浆造纸发展环境分析 |
3.2.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2.2 内部环境分析 |
3.3 中国纸业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3.3.1 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3.3.2 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3.3.3 企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的设计 |
4.1 公司战略定位及目标 |
4.1.1 战略定位 |
4.1.2 企业发展指导思想 |
4.1.3 战略目标 |
4.2 公司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内容 |
4.2.1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 |
4.2.2 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的打造 |
4.2.3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
4.2.4 废纸应用,废纸造纸 |
4.2.5 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 |
4.3 公司经营发展战略步骤与策略选择 |
4.3.1 战略步骤 |
4.3.2 策略选择 |
4.3.2.1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
4.3.2.2 巩固提高林浆纸产业基地竞争力 |
4.3.2.3 不断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
第五章 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5.1 战略规划、投资指导、组织机构调整协同 |
5.1.1 建设战略控制型总部 |
5.1.2 推行集中运营管理体系 |
5.2 优化产权、创新管理、品牌引领 |
5.2.1 实施资产优化整合 |
5.2.2 推动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
5.2.3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
5.2.4 配套推进人力资源战略 |
5.2.5 推行统一的品牌战略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造纸工业能耗及能源管理现状 |
1.3 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 数据挖掘与预测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造纸企业能源使用状况分析 |
2.1 引言 |
2.2 造纸工业能源使用基本状况 |
2.2.1 制浆系统能源使用特点 |
2.2.2 造纸系统能源使用特点 |
2.3 广州造纸厂对象分析 |
2.3.1 广州造纸厂 3#脱墨生产线(DIP3)能源使用分析 |
2.3.2 广州造纸厂 1#纸机生产线(PM1)能源使用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造纸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3.1 引言 |
3.2 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3 MEOP 的体系结构 |
3.4 关键技术 |
3.4.1 数据集成技术 |
3.4.2 能量分析技术 |
3.4.3 能量优化技术 |
3.5 功能的实现 |
3.5.2 数据集成 |
3.5.3 能量信息提取 |
3.5.4 其他功能的实现 |
3.6 小结 |
第四章 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 |
4.1 引言 |
4.2 数据准备 |
4.2.1 数据变量的确定 |
4.2.2 生产过程数据的获取 |
4.2.3 天气因素数据的获取 |
4.3 数据预处理 |
4.3.1 缺失值处理 |
4.3.2 异常值处理 |
4.3.3 噪声处理 |
4.3.4 标准化处理 |
4.3.5 广州造纸厂 PM1 过程数据预处理 |
4.4 能源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 |
4.4.1 方法介绍 |
4.4.2 能源影响因素的偏相关性分析 |
4.4.3 能源影响因素的主成分(PCA)分析 |
4.4.4 能源影响因素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
4.4.5 变量筛选与移动平均后的 PLS 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造纸过程的能耗预测 |
5.1 引言 |
5.2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能耗预测 |
5.2.1 电耗的 PLS 回归预测 |
5.2.2 汽耗的 PLS 回归预测 |
5.3 能源消耗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
5.4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5.4.1 BP 神经网络 |
5.4.2 RBF 神经网络 |
5.5 能耗分类 1 的预测 |
5.5.1 预测方法 |
5.5.2 样本的选择 |
5.5.3 基于 PLS 的主成分提取 |
5.5.4 数据归一化 |
5.5.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训练 |
5.5.6 结果分析 |
5.6 能耗分类 3 的预测 |
5.7 能耗分类 4 的预测 |
5.8 能耗分类 2 的预测 |
5.9 造纸过程能耗的预测 |
5.10 小结 |
第六章 能耗预测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PM1 造纸过程能耗的预测 |
6.2.1 PM1 造纸过程能耗数据概况 |
6.2.2 PM1 造纸过程能耗的 PLS-ANN 预测 |
6.2.3 基于 PLS 分析得到的主要能源影响因素的能耗预测 |
6.3 能耗预测在 EMS 中实现的构想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抄纸过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动机 |
1.2 抄纸过程控制研究进展 |
1.3 抄纸过程控制系统 |
1.3.1 抄纸过程控制对象 |
1.3.2 传统抄纸过程控制方法 |
1.3.3 抄纸过程控制的难点 |
1.3.4 先进控制技术的引入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2 抄纸过程建模及控制方案研究 |
2.1 抄纸过程分析 |
2.2 网前部的数学模型 |
2.3 网部压榨部的数学模型 |
2.4 烘干部数学模型 |
2.5 抄纸过程数学模型综合 |
2.5.1 水分定量过程传递函数模型 |
2.5.2 气垫式流浆箱子模型 |
2.5.3 干燥部控制子系统模型 |
2.5.4 压光部控制子系统模型 |
2.5.5 成纸灰分控制子模型 |
2.6 抄纸过程受控参量的检测 |
2.6.1 扫描架成纸参量指标检测 |
2.6.2 网前箱信号检测 |
2.6.3 干燥部信号的检测 |
2.7 抄纸过程控制策略 |
2.7.1 抄纸过程整体控制流程 |
2.7.2 纸页定量水分的控制 |
2.7.3 纸机湿部控制 |
2.7.4 流浆箱压力液位控制 |
2.7.5 烘干部控制 |
2.7.6 抄纸过程指标优化控制 |
2.8 小结 |
3 基于抄纸过程对象特性的预测控制算法研究 |
3.1 预测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
3.2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
3.2.1 预测模型 |
3.2.2 滚动优化 |
3.2.3 反馈校正 |
3.3 预测控制统一数学描述 |
3.4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
3.4.1 DMC 预测控制模型 |
3.4.2 DMC 算法原理 |
3.4.3 约束的处理 |
3.4.4 DMC 算法控制参数的调整与设计 |
3.4.5 造纸过程水分定量控制系统的DMC 算法仿真 |
3.4.6 改进PIDDMC 控制算法的实现 |
3.5 时滞过程的GPC 控制 |
3.5.1 时滞过程的输入输出描述 |
3.5.2 时滞过程输出的最优线性预估 |
3.5.3 时滞过程的广义预测控制器设计 |
3.5.4 GPC 控制器的Matlab 实现 |
3.5.5 多变量GPC 控制器设计 |
3.6 基于CARMA 模型的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
3.6.1 基函数获取 |
3.6.2 基于系数递推算法的模型预测输出 |
3.6.3 预测函数优化目标及控制律求解 |
3.6.4 有约束的预测函数控制优化及简化算法 |
3.6.5 多变量预测函数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
3.6.6 基于CARMA 模型的定量水分多变量预测函数控制仿真 |
3.7 小结 |
4 抄纸过程智能预测控制算法研究 |
4.1 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
4.2 抄纸过程非线性对象NARMA 模型 |
4.2.1 NARMA 模型 |
4.2.2 带预测误差补偿的NARMA-L2 模型 |
4.3 基于NARMA 模型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策略 |
4.4 MIMO 系统带预测误差补偿的自校正预测控制 |
4.5 基于NARMA 模型的抄纸对象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
4.6 小结 |
5 抄纸过程先进控制策略的工程实现 |
5.1 定量控制回路的实现 |
5.1.1 定量测量值的实现 |
5.1.2 定量波动的影响因素 |
5.1.3 成浆池及抄前池纸浆浓度的控制 |
5.1.4 上浆流量的控制 |
5.1.5 气垫式流浆箱压力液位的控制 |
5.1.6 抄纸过程中的横向定量控制 |
5.2 水分控制回路的实现 |
5.2.1 水分测量值的实现 |
5.2.2 水分波动的影响因素 |
5.2.3 基于蒸汽喷射式热泵的干燥部的控制 |
5.2.4 烘缸组温度曲线优化 |
5.2.5 抄纸过程中的横向水分控制 |
5.3 厚度控制回路的实现 |
5.3.1 厚度测量值的实现 |
5.3.2 厚度波动的影响因素 |
5.3.3 纸页的厚度控制 |
5.4 灰分控制回路的实现 |
5.4.1 灰分测量的实现 |
5.4.2 灰分波动的影响因素 |
5.4.3 纸页的灰分控制 |
5.5 抄纸过程中的卡边控制 |
5.6 抄纸过程多控制器的无扰动切换 |
5.6.1 自动切向手动的无扰切换技术 |
5.6.2 切向PID 控制器的无扰切换技术 |
5.6.3 切向DMC 控制器的无扰切换技术 |
5.7 现场输入通道的信号滤波处理 |
5.7.1 模拟滤波 |
5.7.2 工业用数字滤波 |
5.8 抄纸过程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 |
5.8.1 CIPS 优化体系 |
5.8.2 抄纸过程PCS 系统结构 |
5.8.3 采用先进技术的QCS 系统设计 |
5.9 抄纸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应用 |
5.10 小结 |
6 总结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研究成果 |
(9)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进程与问题分析 |
1.1 发展阶段 |
1.1.1 单边拓展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 |
1.1.2 初步联合阶段:1980—1986年 |
1.1.3 局部试点阶段:1987—1995年 |
1.1.4 实质进展阶段:1996—2000年 |
1.1.5 整体推进阶段:2001年至今 |
1.2 组织和运行模式 |
1.3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
(1) 林地落实困难。 |
(2) 融资困难。 |
(3) 税费负担过重。 |
(4) 营造纸浆林的技术准备不够充分。 |
(5) 采伐限额的制约。 |
(6) 区域发展不平衡。 |
(7) 战略决策和规划滞后。 |
(8) 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低, 林业绿色供应链尚未形成。 |
(9) 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2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研究进程与动态分析 |
2.1 中国林纸一体化研究的总体分析 |
2.2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经验总结 |
2.3 国外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经验考察 |
2.4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系统分析 |
2.5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系统综合 |
2.6 中国林纸一体化研究的动态分析 |
2.6.1 林纸一体化的生态效益研究 |
2.6.2 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
2.6.3 前瞻性的理论研究 |
2.6.4 具体化和可操作的系统综合研究 |
3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政策进程与对策建议 |
3.1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政策走向分析 |
3.1.1 整体推进阶段之前的政策分析 |
3.1.2 整体推进阶段的政策分析 |
3.2 进一步的政策诉求与对策建议 |
3.2.1 优化采伐管理的政策和方法 |
3.2.2 完善林纸一体化资金的优惠政策 |
3.2.3 促进林纸一体化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 |
4 结 语 |
四、用于现代纸浆造纸工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活用纸企业生产和能源智能管理平台的工程设计及应用[D]. 王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2]基于工业以太网和OPC的核电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D]. 郭培志. 吉林大学, 2016(03)
- [3]油气集输总厂孤岛原油库管控一体化研究[D]. 张士峰. 西北大学, 2013(06)
- [4]中国纸业林浆纸产业链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 叶蒙. 湘潭大学, 2013(04)
- [5]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D]. 吴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6]管控一体化技术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J]. 李来义,卢玮,张运才.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7]抄纸过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 肖中俊. 陕西科技大学, 2011(03)
- [8]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A]. 曹春昱,樊永明.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9]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J].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 中国造纸学报, 2010(03)
- [10]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践、研究与政策[A].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 第三届中日造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0